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

合集下载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一、基础知识6·1·1地表水(了解):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如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海洋、地表水、地下水6·1·3水污染当量:水污染物当量数等于该污染物的年排放量除以该污染物的污染当量值。

(可以理解为污染的贡献值,可能对水体造成的污染程度的大小)#当量值指污染物危害越大,当量值越小。

而当量数=排放量/当量值6·1·4安全余量-----考虑到污染负荷和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的不确定性因素,为保障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安全而预留的负荷量。

双顶格:污染物达标排放限值,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双不顶格: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地表水环境安全余量6·1·5污水排放:直接排放、间接排放二、基本程序(重点)6·2·1基本任务确定评价等级(由名录确定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保措施与监测计划---明确结论6·2·2基本要求分类+分级三、评价等级的确定1、影响因素识别●建设阶段、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根据项目建设情况选择)等不同阶段●环境影响类别:污染、水文要素,直排、间排2、评价因子的筛选水污染影响型评价因子●行业排放标准有涉及到的水污染物●车间排放口第一类污染物●水温●面源主要污染物●项目有排放且水质超标的因子水文要素影响型评价因子●水面面积●水量、径流过程●水位、水深●流速、水温●冲淤变化水环境评价等级的确定考虑因素:●影响类型●排放方式●排放量●水环境现状●水环境保护目标3、评价等级的确定水污染影响型:排放方式、废水排放量(要求掌握)上图中的W是当量数,当量值的确定以COD作为参考水文影响型:水温、径流、受影响地表径流四、评价范围的确定一级、二级、三级A●若受纳水体为河流:(掌握河流,其余了解即可)覆盖对照断面、控制断面与削减断面等关心断面●湖泊、水库排放口为中心,半径为5、3、1km(一、二、三级)的扇形区域●入海河口和近岸海域按照GB/T19485导则执行涉及水环境保护目标评价范围应该至少扩大到水环境保护目标内受到影响的水域三级B应满足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可行性分析要求涉及地表水有风险的,覆盖环境风险影响范围所及的5、评价时期确定:河流:一级: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至少丰水期和枯水期二级:丰水期和枯水期,至少枯水期三级:至少枯水期(枯水期是水环境各项指标最弱的时候,在枯水期进行评价)6、水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国家水环境保护目标名录(国家已经确定,不是自己判断确定的)确定主要水环境保护目标:在地图上标注各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地理位置,四至范围,并列表相关的信息(坐标、保护对象、要求、相对距离、坐标、高差等)7、评价标准的确定内容不要求记忆五、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范围:覆盖评价范围、无回水,排放口上游调查范围不小于500m、有回水,上游和下游调查长度相等2、调查因子:应不少于评价因子3、调查时期与评价时期一致4、调查内容项目污染源、区域水污染源、水文特征、水环境保护目标5、调查方法资料收集、现场检测、卫星遥感6、调查要求*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确定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及进入受纳水体的污染负荷量*区域水污染源调查●已建项目、在建项目、拟建项目(已批复)等污染源●一级评价以收集已有排污数据为主,辅助现场检测●二级评价主要收集已有排污数据,必要时进行补充检测●三级A主要收集污染源数据,无需现场检测●三级B分析仅仅依托设备的可实施性*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优先采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一发布的水环境状况信息●一、二级评价,应调查近三年的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数据补充检测河流水质断面监测断面布设(原则)●应布设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在拟建排放口上应当布置对照断面(应在500m以内),根据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的要求设定控制断面●控制断面可直接采用国家和地方的水质控制断面,也可以布设在调查范围内重点环保目标(如取水口)附近的水域,水文特征突然发生改变处(如支流汇入处)、水质急剧变化处(如污水排入处)。

水环境质量评价

水环境质量评价

渔业
55

30
6.0-9.0
—2000




+




农业
果树 蔬菜 工业

+
+
5

5
6.0-8.5
6.5-6.8


500
500

10
45
10

250
+
250
+
250
10
0.4

250
30#
— —
/
/
18
6.2-8.6
—2000
500
100
28
250
1
/
0.7
250
平均
注:(—)有争论,(+)没有特殊限制,(/)因为存在(+)而没有确定,(#)假定农业用途是指农场和灌 溉用。
北京西郊水质质量系数分级
级别 清洁 微污染 轻污染 中度污染
2019/1/12
P值 <0.2 0.2-0.5 0.5-1.0 1.0-5.0
级别 轻重污染 严重污染 极严重污染
P值 5.0-10.0 10.0-100 >100
第六章 水环境质量评价
2. 综合型指数(均值型指数)
其中
1 n I Pi n i 1 Ci Pi Si
Ci—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 Si—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污染物i在某种功能情况 下的标准值; n—污染物的种类。
2019/1/12
第六章 水环境质量评价
根据综合指数水环境质量分级标准见下表
2019/1/12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绪论概念: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

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环境法中的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问题: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原因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概念:干结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主要成分是氮气(78。

09%)和氧气(20.94%)。

其次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空气中水的体积百分含量在0.1-0.5%之间,其余的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包括: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的污染源。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3)几何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
I=
(maxIi ) * (aveIi )
I=
(maxIi ) 2+ (aveIi )2 2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4)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 均权型:
1 Q= ∑Ik n k=1
n
计权型:
∑ Q = WkIk
k=1
n
总结: I值越大环境质量越差;
I<1时符合标准; I>1时超标; I=1时处于临界状态。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得分 项目 COD DO 总氰化物 挥发酚 石油类 总铅 总汞 总砷 总镉 铬
1
2
3
4
5
6
7
8
9
10 +
权重 0.18 0.01
+ + + + + + + + +
0.02 0.05 0.07 0.09 0.11 0.13 0.15 0.16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一、环境质量的概念
(一)两种概念
(二)环境质量变化特征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一)两种描述
1、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惯性大小的表示
2、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二)环境质量的变化动因
1、人类活动导致环境质量变化
环节:人为作用→环境参数变化→环境质量变异 作用类型: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环境反作用:正负反馈效应(具有滞后性)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一)污染源评价 (二)评价参数确定 (三)环境质量指数评价 (四)环境质量分级

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

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影响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 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40
40
LOGO
环境影响的分类
1、按影响的来源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 累积影响。
直接影响: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对人类社会 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
间接影响:由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则 为间接影响。
累积影响: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
LOGO
六、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一)污染源评价
目的是确定评价区域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 染物,主要通过三个特征指数来评价:等标 污染指数、等标污染负荷和污染负荷比。 1、等标污染指数:是指所排放的某种污染物 超过该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的倍数,又叫污 染物的超标倍数。
LOGO
N ij
cij c0 j
N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指数 C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C0j—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LOGO
3、污染负荷比:是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 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 重,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对环境污染 贡献顺序的特征量。
第j个污染源中第i种 污染物的污染负荷 比为:
K ij Qij Q j
Kij值最大者即为主要污染物。
LOGO
一个地区第j个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为:
目的: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
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
良影响,促进经济O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中国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试行)》规定,企业在进行新建、 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 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 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10月28 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 法》,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绪 论1.1 复习笔记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 大气环境2.1 复习笔记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 水体环境3.1 复习笔记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 土壤环境4.1 复习笔记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 固体废物与环境5.1 复习笔记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6.1 复习笔记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 环境规划7.1 复习笔记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 全球环境问题8.1 复习笔记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九章 人口与环境9.1 复习笔记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 能源与环境10.1 复习笔记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 资源与环境11.1 复习笔记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 持续发展与环境12.1 复习笔记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一章 绪 论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

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地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科学的研究任务①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了解人类环境变化的过程、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环境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

②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③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发挥环境科学的社会功能,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研究,为人类正常、健康的生活服务。

第六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i 1 n

式中p , h为前后环境质量指标

关键是建立环境因子的评价函数曲线
景观生态学方法

空间结构分析

模块的确定 优势度的计算 生物恢复力分析 异质性分析 种群源的持久性和可达性分析 景观组织的开放性分析

功能与稳定性分析



系统发现法



专家咨询法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 综合排序法 系统动力学方法 灰色关联法

工程调查



工程资料的收集;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 工程设计资料; 工程的平面图; 区域规划资料和图件。

工程分析
(1)拟建主、辅工程简要描述及分析; (2)施工规划; (3)同类工程的调查分析; (4)生态影响源强分析,包括施工人员施工活动、机械 设备使用等使植被、地形地貌改变,使土地和水体生 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以及由于生态因子的变 化使自然资源受到影响等。可定量者给出定量数据如 占地(耕地、湿地、林地)、植被破坏量、淹没面积、 移民数量、水土流失量等。 (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6)替代方案:工程选线、选址的合理性比较
(2)影响的程度:影响发生的范围大小、剧烈程度,持续 时间的长短,是否影响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因素等。

重要生境识别
2、评价等级
(1)生物群落变化情况 (2)区域环境变化情况 (3)水和土地变化情况 (4)是否敏感区 (5)工程影响范围
评价工作级别
主要生态影响及其变化情况 >50km2 生物群落:生物量减少小于50% 生物量减少大于等于50% 异质性程度降低 相对同质 物种多样性减少小于50% 物种多样性减少大于等于50% 2 1 2 1 2 1 工程影响范围 20-50km2 3 2 3 2 3 2 <20km2 / 3 / 3 / 3

张从版环境评价习题

张从版环境评价习题

张从版环境评价习题环境评价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环境评价概述》一、概念1.环境质量2.环境评价3.环境标准4.环境质量标准5.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填空题1.环境质量的价值包括(经济)、(健康)、(生态)和(文化)。

2.环境评价的对象是(环境质量和价值)。

3.按照评价的时间,环境评价分为(过去)、(现状)和(影响)。

4.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国家法律中肯定下来的国家是(美国)。

5.东欧与前苏联的环境评价主要侧重于(河流)和(地理)。

6.我国的环境评价经历了(尝试)、(探索)、(发展)和(评价)四个阶段。

7.环境质量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p=c/s )。

三、简答题1.环境评价的意义。

2.环境质量指数的作用。

答: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的主要步骤。

收集整理环境数据和资料;确定评价的要素和影子;指数的选用与综合;质量分级4.简述专家评价法。

5、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构成是怎样的?6、某监测点数据如下(单位是mg/L),请用单项水质标准指数对其进行评价,BOD COD DO Cd Cr Cu As 石油酚15 10 9第二章《环境评价信息的获取》一、概念1.特尔斐法2.专家二、简答题1.污染源调查的意义。

掌握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了解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确定区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提出污染治理和控制措施2.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公式。

3.环境背景值的含义。

4.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收集资料;现场测量;摇杆发5.如何制定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确定检测项目;确定检测范围;确定检测周期;确定监测点位6.大气监测项目有哪些?7.特尔斐法环境预测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8.大气监测频率9.地面水监测频率。

10.土壤监测的布点方法三、计算题1.某地区建有化工厂、纺织厂和家用电器厂,其污水排放量与污染物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试确定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项目化工厂纺织厂家用电器厂评价标准(mg/l )污水量(万m 3/a) CODcr(mg/L)560 428 76 10 悬浮物(mg/L)62 25 75 50 挥发酚(mg/L)六价铬(mg/L)2.在某河的源头处采集的10个样品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如下表,据此计算水环境背景值。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六章环境质量的效益评价技术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六章环境质量的效益评价技术

表1 3种产业在两种情况下的总收入和总收入现值
方案1禁止伐木 方案2继续伐木 方案1—方案2
总收入现值(贴现率10 %)
旅游业
25 481
6 280
19 201
捕鱼业
17 248
9 108
8 140
伐木业
0
9 769
-9 769
总计
42 729
25 157
17 572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六章环境质量的 效益评价技术
价值

•存在价值
•防风固沙 •涵养水源
•保留将来 使用它的 机会
•栖息地
•不可逆 转的改变
•特有物种 •独特景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六章环境质量的 效益评价技术
n全经济价值 公式∶全经济价值 =实际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 环境价值具有3个重要的特征∶ 1)不可逆性 2)不确定性 3)独一无二性
调查评价法
7. 投标博奕法 8. 权衡博奕法 9. 无费用选择法 10. 优先评价法 11. 德尔菲法
应用案例 大气污染控制引起农作物价值的增加 水污染引起疾病和死亡上升而损失的收入 垃圾废物占用农田的经济损失
空气污染引起住宅财产价值的下降 工人为改善环境质量而愿意损失的工资 为开辟或保存公园的娱乐效益评价
n1、环境变化影响人类健康: 过早死亡 疾病 医疗费支出 病休的损失 精神与心理代价
n2、损害函数 环境质量与健康影响的技术关系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六章环境质量的 效益评价技术
二、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 3、基本步骤
1)确定污染物的量 2)确定污染下发病的增加量 3)使用治疗成本、工资损失、生命损失 等估计患病与提早死亡的成本 4、主要的计算公式(p95)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名校考研真题(环境质量评价)【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名校考研真题(环境质量评价)【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名校考研真题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一、名词解释1.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湖南农业大学2015、2013年研]答: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人们通常规定一些具有可比性的内容来作为衡量环境质量的指标。

2.环境质量评价[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结构、状态、质量、功能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对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协调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等。

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核心问题是研究环境质量的好坏,目的是为制定城市环境规划、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制定区域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标准和环境法规,搞好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为比较各地区所受污染的程度和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3.等标污染指数[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研]答:等标污染指数是指所排放的某种污染物超过该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的倍数,又称污染物的超标倍数。

等标污染指数反映污染物的排放浓度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关系,它的计算方法为:式中,N ij为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指数;c ij为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c0j为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4.污染负荷比[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研]答:污染负荷比是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重,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对环境污染贡献顺序的特征量。

根据污染负荷比的值可以确定一个污染源内部的主要污染物,污染负荷比值最大者即为主要污染物。

5.环境背景值/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value[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环境背景值又称自然本底值,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的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植物、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成份。

第六章-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了解土壤的主要特征,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危害,了解土壤环境影响识别类型,土壤环境质量变化分析,影响土 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一、土壤特征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 二、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三、土壤及其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四、土壤环境影响预测 五、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水、气、土是维系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最重要、不可替代的三种环境要素。本章与第四、五章共同构成了以环 境要素为导向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本章正是基于土壤环境在人土壤环境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系统中所占据的特殊地 位,主要介绍了重大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识别方法,以及土壤污染和土壤退化的预测和评价方法。 第一节 土壤特征和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土壤的主要特征 2.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是为人类提供食物的生产 资料,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一、土壤的主要特征 人类环境系统是由围绕人类的各种因素,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岩石、植被等构成的整体。 人类环境系统 人类环境系统是一个多阶层等级系统,按空间尺度大小,可大至全球环境、宇宙环境,小至一个城市环境、聚 落环境等;按组成要素,可划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土壤既是人类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又是人类环境系统的亚系统,土壤存在的位置特点及其变化,必然深 土壤 刻影响环境系统的结构和状态,从而影响整个人类环境系统。 由于土壤处于地球陆地表面,其上界面与大气圈、生物圈相接,下界面与岩石圈、水圈相连,而作为生物圈主 要组成部分的植物叉植根于土壤之中, 可见土壤在人类环境系统中占据着特有的空间地位——处于大气圄、 生物圈、 岩石圈和水圈的交结地带,成为人类环境系统中介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中心环节,联结无机环境与有机环境的纽 带,是各种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的过程、界面反应、物质与能量交换、迁移转化过程最为复杂、最为频繁的地 带。 土壤具有肥力,是指土壤具有能够不断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这是土 土壤具有肥力 壤区别于其他自然体的本质特征。在人类环境中,土壤具有这种生产植物产品的独特功能,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 必须的食物和生产赞料。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的自然资源。 土壤具有缓冲性,因而能抵抗、减缓土壤中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作用,对大气降水和气温有调节和缓冲的作 土壤具有缓冲性 用,并有调节和平衡向大气环境中释放 CO2、CH4、N2O、SO2 等温室气体的能力。 土壤具有净化功能,土壤是一个多相的疏松多孔体,存在多种性质的化合物、无机及有机胶体和微生物,能与 土壤具有净化功能 进入土壤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物理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多种过程和作用,使有毒有害物质在土壤 中的浓度、数量或活性、毒性降低。 土地处理系统主要根据土壤的缓冲性和净化功能, 利用土壤特性及其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污水和污泥以及 固体废弃物进行净化处理,土壤是土地处理系统中的主体部分。 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输入、积累与土壤的自净作用是两个方向相反、同时存在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两者处 于动态平衡状态,此时不会发生土壤污染,但在输入土壤的有毒有害物质数量和速度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打破 了这种动态平衡,使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占据优势,则可发生土壤污染,导致土壤正常功能失调、土壤环境质量下 降。 对土壤的利用不当可加速土壤的退化和破坏。土壤退化 土壤退化一般是指土壤沙化、盐渍化、沼泽化和土壤侵蚀等引起 土壤退化 的土壤肥力下降的现象;土壤破坏 土壤破坏主要指土壤资源的损失。在自然状况下,纯粹由自然因素也能引起土壤退化和土 土壤破坏 壤破坏现象,但一般进行的速度非常缓慢,表现很不明显,而且其中一些过程,如土壤侵蚀,常和自然土壤形成过 程处于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保持了一定的土壤厚度和完整的土壤剖面,土壤侵蚀难以发现。

第6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6章 环境质量评价

我国目前使用的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也是按照该原理建立的每天向社会 上报告的。
(1)污染参数的选取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 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项目定为: PM10、SO2、NO2、 CO、O3。
(2)空气质量指数分级及其浓度限值(见表) 表中各参数的浓度限值为:必测参数的日均值是 日报告周期内各小时浓度的平均值;CO、O3的小时 均值是指日报报告周期内小时浓度最大值。 空气质量指数的范围从0到500,其中50、100、 200分别对应于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日均值的一、 二、三级标准的污染物浓度限值,500点则对应于 人体健康产生明显危害的污染水平。
浓度的乘积共六项参数。 各污染物的分指数与其实测浓度呈分段线性关系,并以美国的大
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事件基准值(分为警戒、警报和紧急三级 水平)、以及显著危害水平规定的浓度值作为分段线性函数的几 个折点。 各污染物实测浓度相当于大气质量标准时,其分指数PSI定义为 100,与PSI值相应的污染物浓度见表。 当获得污染物的浓度后,可查出各污染物的分段指数Ii值。 选择其中的最高值作为该日的PSI。PSI=max[I1,I2,……I6]
若单个因子的评分为ai ,则全部因子的踪迹分值为:M= ∑ai,i=1,2,……n 根据M值确定环境质量标准。积分值越高,环境质量越好。
优缺点:思想清晰、方法简单易行,但不能确切反应各个 因子的相对重要性。
W值法
规定凡符合Ⅰ、Ⅱ、Ⅲ、Ⅳ、Ⅴ级环境质量标 准的环境因子被评为10、8、6、4、2分,不能满 足最低一级环境质量的因子评为0分。
选取符合地区特征的环境参数 (八)环境污染趋势预测研究:运用模式,结合经济
发展及污染治理水平 (九)提出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建议

环境质量评价课件PPT课件

环境质量评价课件PPT课件
课程简介
• 课程任务: • 应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有关的法规、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 价的程序和方法,了解大气、水、土壤、 噪声等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以后 从事环境保护、管理和规划和科学研究等 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程内容
• 第一章: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 •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 第四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 第六章: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 第七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3、环境影响评价
(3)制定出预防环境污染的多项措施 选用适当的数学模式进行预测后,如果预测结果和实
际要求的环境标准不符,预测结果中大气环境、水环境、 土壤环境中一种或多种污染物超过规定的环境标准,那么 就要采用多种预防措施,这一点我国和国外是有区别的, 下面看一下所采取的几种预防措施:
(四)按照评价时间分类
• 3、环境影响评价 • 定义:根据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或一个项目的建设规
模,对某一区域未来的环境质量进行预测和评价,或对某 一个建设项目对所在区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称 为环境影响评价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定义:指对规划 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 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 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环境评价的分类
• (一)按照环境要素分类 •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声环境质
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 • 单要素评价 • 多要素评价(联合评价):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要
素同时进行评价 •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如果在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要点05

《环境学概论》考研知识要点05

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一名词解释1、环境质量:是环境素质好坏的表征。

一种认为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惯性大小的表现,即环境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其变化难易程度的表示;另一种认为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

2、环境质量评价:是认识和研究环境的一种科学方法,对是环境质量优劣的定量描述。

是指一切可能引起环境发生变化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法令在内的一切活动,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从更广泛的领域理解,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结构、状态、质量、功能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对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协调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等。

3、等标污染指数:是指排放的某种污染物污染物超过该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的倍数,也称污染物的超标倍数。

4、等标污染负荷:是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表示。

5、污染负荷比:是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重,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对环境污染贡献顺序的特征量。

6、积分值法:根据每一个污染因子的浓度,按照给定的评价标准确定一个评分值,根据各因子的总评分值来进行环境质量评价。

7、环境影响评价:一般是指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实施后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

应同时提出防治对策,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为设计部门提供优化设计的建议。

广泛的含意:人类进行某项重大活动(包括开发建设、规划、政策、立法)之前,采用评价方法预测该项活动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二、简答1、简述环境质量变化的特性表现。

答:一、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化,有直接的、间接的作用,而环境质量影响则具有正负反馈效应和时滞性。

二、环境质量的变化是一个自然过程,即使没有人为的活动的扰动,在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也会出现环境质量的变异。

三、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质量变化,通常分为人为作用、环境参数变化、环境质量变异三个阶段。

只有染污各种环境参数的变化超过人体适应有力时,才有可能造成危害,产生环境质量变异。

计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

计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一、环境质量的概念 • 两种理解(1)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惯性大小 的表示,即环境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 状态,其变化难易程度的表示;(2) 环境质 量是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
• 环境质量变化的特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化,有直接的、 间接的作用,而环境质量影响则具有正负反馈效 应和时滞性。 第二环境质量的变化是一个自然过程,即使没有 人为活动的扰动,在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也会出 现环境质量的变异,这种变化可能是缓慢的,也 可能是灾害性的。 第三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质量变化,通常分为人 为作用、环境参数变化、环境质量变异三个阶段。
• 2、W值法:如果规定凡符合1、2、3、4、5 类的环境质量标准的环境因子分别可以被 评为10、8、6、4、2分,对于不能满足最 低一级环境质量的因子,则评为0分,则
上式就是W值法的表达式,表6—3给出了按W 值法进行环境质量分级的标准,它以污染最严 重的两个因子的评分值作为依)污染源评价 • 1.等标污染指数:是指所排放的某种污染物 超过该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的倍数,也称污 染物的超标倍数。
2.等标污染负荷:是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污染 物排放总量的表示。
N种污染物的污染源
3.污染负荷比:污染负荷比是指某种污染物或 某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 荷中所占的比重,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 染源对环境污染贡献顺序的特征量。
• 2、在参与环境质量评价的10个评价因子中,有7项 达到I类标准,2项II类标准,1项V类标准,用积分 值法和W值法分别计算环境总评分,比较得出的 环境质量的级别是否有所不同 ? • 积分值法是88,环境分级为良好。W值法10,环 境分级为污染。 • 有不同,原因是,积分值法只是采用简单的评 分值叠加方法,不能确切反映出各个因子的相对 重要性。而W值法弥补了积分值法的不足,充分 考虑了主要污染物的影响。突出了主要污染因子 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三、环境评价的分类
3 按评价区域分: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 ❖农村环境质量评价; ❖流域环境质量评价; ❖风景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 ❖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评价; ❖海洋环境质量评价; ❖工矿区环境质量; ❖交通环境质量评价
第六章
三、环境评价的分类
4 按评价时间分: ❖回顾性评价——对过去 ❖现状评价——对目前 ❖预断评价或环境影响评价——对今后(环
第六章
二、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和依据
(1)制定原则 保证人群的身体健康,使人群不因环境质量的变化受到损 害; 保障自然生态系统不受破坏; 与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 因地制宜,切实可行。
(2)依据 环境基准值为依据; 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环境保护法作为法律依据。
第六章
第六章
三、环境评价的分类
1 按(自然)环境要素分:
❖ 单要素评价: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 价(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评 价)、声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生 物环境质量评价、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
❖ 多要素评价(联合评价):两个或两个以上环境 要素同时进行的评价。
❖ 综合评价:在单元素评价的基础上对其他所有的 要素都进行评价。
2、环境质量标准的分级和分类
(1)分级 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区域或河流的不同社会功能进行分级的。 如:对于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各针对三类区域:
一级标准 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疗养地等); 二级标准 二类区(居民区、商业区、交通和居民混合区、 文化区、农村等); 三级标准 三类区(工业区、交通枢纽、交通干线等)
LOGO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 环境评价的概念
1 环境质量 2 环境评价的定义
环境评价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 价方法评估质量的优劣,预测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和评价人类 活动的环境影响的学科。
3 环境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
二、环境评价的意义
如果环境中存在多种污染物且相互没有激励或抑制,则 环境质量指数可以各污染物质量指数的和来表示:
PC 1C2 Cn Ci
S1 S2
Sn
Si
如发生化学反应可乘以修正因子Ki
第六章
(2)环境质量指数的作用
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分级,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 质量进行比较; 可为专家评价法提供客观的量化依据; 可作为环境评价标准的替代形式,进行信息交流; 将大量的环境质量数据归纳为少数数据的环境质量指数形 式,提高了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可比性。
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改善环境质量,有效地控制污染源排放,以获 取最佳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由政府制定的强制 性的环境保护技术法规,它是环境保护立法的 一部分,是环境评价工作的基础。
第六章
2、环境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
1.环境质量标准; ——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一定
❖ 还有一些按社会环境要素进行的评价,如人口的、 经济的、文化的、美学的等评价。
第六章
三、环境评价的分类
2 按评价参数分: ❖ 卫生学评价; ❖ 生态学评价; ❖ 污染物(化学污染物、生物学污染物)评价; ❖ 物理学(声学、光学、电磁学、热力学等)评价; ❖ 地质学评价; ❖ 经济学评价; ❖ 美学评价等。
3. 评价指数的选用和综合;(选用常规的指数;综合方法有: 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以及加权平均兼顾极值法。)
4. 环境质量分级
第六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专家评价法
(1)专家评价法概念
专家评价法是将专家们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组织环 境领域或多个领域的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
(2)特点:
1 可以判断环境质量的优劣; 2 认识环境质量价值的高低; 3 确定环境质量与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关系; 4 保证建设项目的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同时 提出环保措施,并评价环保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 性,为工程的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第六章
三、环境评价的分类
1 按(自然)环境要素分 2 按评价参数分 3 按评价区域分 4 按评价时间分
二、环境评价的程序
1、三个方面的工作: 环境调查、环境监测和环境评价;
2、调查、监测和评价的工作内容: 污染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效应;
3、总的评价程序: 调查——监测——评价——综合防治
第六章
第三节 环境评价的标准
一、环境标准体系 二、环境质量标准 三、我国的主要环境质量标准
第六章
一、环境标准体系 1、环境标准的概念
时间和空间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的容许浓度所作的规定。主要有大 气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等。 2.污染物排放标准;
——是国家(地方,行业)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技术经 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污染源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的浓度和数量所 作的限量的固定。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排放标准、恶臭排 放标准等。 3.环境保护基础标准;(对各类名词术语、指南、代号、标准编排方法、 导则等所作的规定) 4.环境保护方法标准。(对抽样、分析、实验操作等作的规定)
境评价的重点)
第六章
第二节 环境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一、 环境评价的方法 二、环境评价的程序
第六章
一、环境评价的方法
1 主要方法有:
指数评价法 专家评价法 模型预测法 经济分析法 运筹学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第六章
2、指数评价法——最早使用的方法
(1)环境质量指数的基本形式
P
C S
P为环境质量指数;C为该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S 该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程度的某一数值或标准。
第六章
(3)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的主要步骤
1. 收集、整理环境数据和资料,包括环境背景资料、污染源资 料和环境监测数据;
2. 确定要评价的环境要素和评价因子;(对于现状评价,监测 污染物浓度较高的要素及因子;对于影响评价,工程项目实 施后影响较大的环境要素和因子;对于区域评价,要综合各 种要素和因子。)
可对难以量化的因素,如社会政治因素、美学因素 等给予考虑和评估,有时在没有充分资料情况下,作 出定性和定量的估计。
第六章
(3)一般评价步骤
1. 确定评价主题; 2. 编制评价事件一览表; 3. 选择专家(一般10~50人); 4. 环境预测和价值判断(专家匿名函询); 5. 结果的处理与表达。
第六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