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基础教案实验1典型环节的模拟
南京理工大学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姓名欧宇涵 914000720206周竹青 914000720215 学院教育实验学院指导老师蔡晨晓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2017年1月实验1: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学习构建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2、研究阻、容参数对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影响;3、学习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测量方法,并计算其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二、实验内容:完成比例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惯性环节的电路模拟实验,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阶跃响应特性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1)比例环节图1-1 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图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K s U s U i O =)()(,其中12R RK =,参数取R 2=200K ,R 1=100K 。
步骤: 1、连接好实验台,按上图接好线。
2、调节阶跃信号幅值(用万用表测),此处以1V 为例。
调节完成后恢复初始。
3、Ui 接阶跃信号、Uo 接IN 采集信号。
4、打开上端软件,设置采集速率为“1800uS”,取消“自动采集”选项。
5、点击上端软件“开始”按键,随后向上拨动阶跃信号开关,采集数据如下图。
图1-2 比例环节阶跃响应(2)积分环节图1-3 积分环节模拟电路图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ST V V I I O 1-=,其中T I =RC ,参数取R=100K ,C=0.1µf 。
步骤:同比例环节,采集数据如下图。
图1-4 积分环节阶跃响应(3)微分环节图1-5 微分环节模拟电路图200KRV IVoC2CR 1V IVo200K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K S T S T V V D D I O +-=1,其中 T D =R 1C 、K=12R R。
参数取:R 1=100K ,R 2=200K ,C=1µf 。
步骤:同比例环节,采集数据如下图。
图1-6 微分环节阶跃响应(4)惯性环节图1-7 惯性环节模拟电路图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1+-=TS K V V I O ,其中2T R C =,21RK R =-。
《控制工程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彭光俊黄安贻编.1、比例环节:RfRiRp op1eieo -KpEi(S)Eo(S)1实验二 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 1.学习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的实验测试方法。
2.研究二阶系统的两个重要参数ξ、n ω对阶跃瞬态响应指标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XMN-2型机 1台2、双踪示波器 1台3、万用表 1个三、实验内容与方法典型二阶系统方块图如图2-1所示。
图2-1其闭环传递函数: 222()()2n n nY S X S S S ωζωω=++ n ω——无阻尼自然频率 ζ——阻尼比1n Tω=T ——时间常数。
模拟电路图如图2-2所示。
图2-2运算放大器运算功能:1op ――积分1,T RC TS ⎛⎫-= ⎪⎝⎭;2op ――积分1,T RC TS ⎛⎫-= ⎪⎝⎭;9op ――反相(1)-;6op ――反相比例,f i R K K R ⎛⎫-= ⎪⎝⎭;11n T RC ω==(rad/s )122fiR K R ζ==⨯1.调整40f R K =,使0.4(0.2)K ζ==;取1, 4.7R M C μ==使0.47T =秒(10.47n ω=),加入单位阶跃扰动()1()X t t V =,记录响应曲线()Y t ,记作①。
2.保持0.2ζ=不变、阶跃扰动()1()X t t V =不变,取1, 1.47R M C μ==,使1.47T =秒(11.47n ω=),记录响应曲线()Y t ,记作②。
3.保持0.2ζ=不变、阶跃扰动()1()X t t V =不变,取1, 1.0R M C μ==,使 1.0T =秒(11.0n ω=),记录响应曲线()Y t ,记作③。
4.保持11.0n ω=不变,阶跃扰动()1()X t t V =不变,调整80f R K =,使0.8(0.4)K ζ==,记录响应曲线()Y t ,记作④。
5. 保持11.0n ω=不变,阶跃扰动()1()X t t V =不变,调整200f R K =,使20( 1.0)K ζ==,记录响应曲线()Y t ,记作⑤。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
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姓名:学院(系):专业:控制学号:指导教师:浙江大学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同组学生姓名:实验地点:月牙楼301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1) 熟悉超低频扫描示波器的使用方法2) 掌握用运放组成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电子电路3) 测量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4) 通过实验了解典型环节中参数的变化对输出动态性能的影响二、实验仪器1) 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2) 超低频慢扫描示波器一台3) 万用表一只三、实验原理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原件,由其不同的R-C 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组成的各种典型环节1) 比例环节2) 惯性环节3) 积分环节4) 比例微分环节(PD)5) 比例积分环节四、按所设计的电路原理图接线,并在各电路的输入端输入阶跃信号,在电路的输出端观察并记录其单位阶跃响应的输出波形。
(1)比例电路波形图G(s)=1G(s)=2(2) 惯性环节,G1(s) =1/(s+1)G (s) =1/(0.5s+1)3) 积分环节 G (s) =1/sG (s) =1/(0.5s)(4)比例微分G (s) =2+sG (s) =1+2s5) 比例积分环节(PI)G (s) =1+1/sG (s) =2(1+1/2s)1、比例环节:输出量不失真,无惯性地跟着输入量变化,而且两者成比例关系;2、惯性环节:由于惯性环节中含有一个储能原件,当输入量突然变化时,输出量不能跟着变化,而是按指数规律变化;3、积分环节:只要有一个恒定的输入量作用于积分环节,其输出量就与时间成正比地无限增加。
(输出量取决于输入量对时间的积累,输入量作用一段时间后,即使输入量变化,输出量仍会保持在已达到的数值);4、微分环节:理想微分环节的输出与输入量的变化速度成正比,在阶跃输入作用下的输出响应为一理想脉冲(实际上无法实现)。
五、实验思考题1、用运算放大器模拟典型环节时,其传递函数是在哪两个假设条件下近似导出来的?答:①假定运放具有理想特性,即满足“虚短”“虚断”特性②运放的静态量为零,个输入量、输出量和反馈量都可以用瞬时值表示其动态变化。
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的模拟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的模拟实验报告一、实验题目: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的模拟实验报告二、实验目的:1. 了解控制系统中的典型环节的特性;2. 学习如何模拟典型环节的动态响应;3. 分析和验证控制系统的稳态和动态特性。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计算机、MATLAB软件、控制系统模拟工具箱。
四、实验原理:控制系统在工程实践中常常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以及被控对象等多个环节。
典型环节主要包括惯性环节和一阶滞后环节。
1. 惯性环节:惯性环节指的是一种动态响应特性,常用一阶惯性环节来描述。
其传递函数表达式为:G(s) = K / (Ts + 1),其中K为增益,T为时间常数。
2. 一阶滞后环节:一阶滞后环节指的是一种静态响应特性,常用一阶滞后环节来描述。
其传递函数表达式为:G(s) = Ke^(-To s) / (Ts + 1),其中K为增益,To为滞后时间常数,T为时间常数。
五、实验步骤:1. 打开MATLAB软件,并导入控制系统模拟工具箱;2. 定义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G1 = tf([K],[T 1]);3. 定义一阶滞后环节的传递函数:G2 = tf([K*exp(-To)],[T 1]);4. 绘制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step(G1);5. 绘制一阶滞后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step(G2);6.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比较两种环节的动态响应特性。
六、实验结果:1. 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呈现一定的超调和过渡时间,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稳态;2. 一阶滞后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较为平滑,没有显著的超调和过渡时间现象,但需要较长的调节时间才能达到稳态。
七、实验结论:控制系统中的典型环节具有不同的响应特性,惯性环节一般具有超调和过渡时间现象,而一阶滞后环节则响应相对平滑。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控制要求和实际环境选择适合的环节类型,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八、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控制系统中的典型环节,学会了如何模拟和分析这些环节的特性。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测控)
实验一典型环节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掌握控制系统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典型环节阶跃响应曲线的测量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仪器1. XK-KL1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原理控制系统模拟实验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可按给定的系统电路图将其连接,以获得相应的模拟系统;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利用计算机测量系统的输出,便可获得系统的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若改变系统参数,可进一步分析研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内容构建下述典型一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1.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图1-1。
G(S)= -R2/R12.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图1-2。
G(S)= - K/TS+1K=R2/R1,T=R2C3.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传递函数如图1-3。
G(S)=1/TST=RC4.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传递函数如图1-4。
G(S)= - RCS5. 比例+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传递函数如图1-5(未标明的C=0.01uf)。
G(S)= -K(TS+1)K=R2/R1,T=R2C6. 比例+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传递函数如图1-6。
G(S)=K(1+1/TS)K=R2/R1,T=R2C五、实验步骤1.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 [自动控制实验系统] 运行软件。
2.测试计算机与实验箱的通信是否正常,通信正常继续。
如通信不正常查找原因使通信正常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实验。
比例环节3.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1-1)。
电路的输入U1接A/D、D/A卡的DA1输出,电路的输出U2接A/D、D/A卡的AD1输入。
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4.在实验课题下拉菜单中选择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
5.鼠标单击实验课题弹出实验课题参数窗口。
在参数设置窗口中设置相应的实验参数后鼠标单击确认等待屏幕的显示区显示实验结果。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
控制工程基础[英]实验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已知一个小车、倒单摆系统非线性系统方程为:( 2.92)0.008x x u =-+20.004sin 36cos n n x θωθωθθ=-+-其中假设 (0)0;(0)0.2x x ==,(0)0;(0); 6.781,n θθπω===(1)要求绘出系统[0,10]t ∈的状态响应曲线(2)并将上述系统在0θ≈的条件下线性化,并要求绘出线性化后系统[0,10]t ∈的状态响应曲线,并与非线性系统状态响应曲线相比较。
(1)下面利用Simulink 对该系统进行仿真如下图所示。
图1.倒单摆系统仿真图在图中已经对主要信号进行了标注下面给出每个未标注信号后加入放大器的增益:008.092.2=阶跃K 008.01-=一阶微分x K 98.45=二阶微分θK通过示波器Scope 和Scope1观察x(t)和θ(t)的波形图如下所示。
图2.x(t)波形图3.θ(t)波形(2)将上述系统在0θ≈的条件下线性化,则方程组改写成如下形式:( 2.92)0.008x x u=-+20.004sin36n n xθωθωθ=-+-在Simulink中对系统仿真如下所示。
图4.线性化后仿真系统通过示波器模块可以观察输出信号,图形如下图所示。
图5.x(t)输出波形图6.θ(t )输出波形实验二.典型系统时域响应动、静态性能和稳定性研究;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11G s s s =++(1)利用已知的知识判断该开环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特征方程根、系统零极点表示法)。
(2)判别系统在单位负反馈下的稳定性,并求出闭环系统在[0,10]t ∈内的脉冲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分别绘制出相应响应曲线。
(1)该系统的特征方程的根、零极点表示的求解代码如下:输出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7.特征方程求根结果图8.零极点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极点在虚轴上,所以该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
控制工程基础教案实验1典型环节的模拟(matlab应用于机械控制工程)
G12=G1+G2%并联结构
G34=G3-G4%并联结构
G=feedback(G12,G34,-1)%反馈结构
4.复杂的结构框图
求取复杂结构框图的数学模型的步骤:
(1)将各模块的通路排序编号;
(2)建立无连接的数学模型:使用append命令实现各模块未连接的系统矩阵。
G=append(G1,G2,G3,…)
表61线性系统模型转换函数表函数调用格式功能tf2ssabcdtf2ssnumden传递函数转换为状态空间tf2zpzpktf2zpnumden传递函数转换为零极点描述ss2tfnumdenss2tfabcdiu状态空间转换为传递函数ss2zpzpkss2zpabcdiu状态空间转换为零极点描述zp2ss零极点描述转换为状态空间zp2tfnumdenzp2tfzpk零极点描述转换为传递函数get命令和set命令get命令可以获取模型对象的所有属性语法
如果各模块都使用传递函数,也可以用blkbuild命令建立无连接的数学模型,则第二步修改如下:
将各通路的信息存放在变量中:通路数放在nblocks,各通路传递函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放在不同的变量中;用blkbuild命令求取系统的状态方程模型。
【例6.7】根据图6.5所示系统结构框图,求出系统总的传递函数。
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6.1.2传递函数描述法
MATLAB中使用tf命令来建立传递函数。
语法:
G=tf(num,den)%由传递函数分子分母得出
说明:num为分子向量,num=[b1,b2,…,bm,bm+1];den为分母向量,den=[a1,a2,…,an-1,an]。
【例6.1续】将二阶系统描述为传递函数的形式。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学院实验一 典型环节模拟一、实验目的①了解、掌握计算机模拟典型环节的基本方法。
②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③了解各种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④了解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的特点与优点二、实验要求①通过计算机的仿真图形观测各种典型环节时域响应曲线。
②改变参数,观测参数变化时对典型环节时域响应的影响。
④对实验程序加上注释,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一般来讲,线性连续控制系统通常都是由一些典型环节构成的,这些典型环节有比例环节、积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惯性环节、振荡环节、延迟环节等。
下面分别对其性能进行仿真(建议实验程序在M 文件中用单步执行的方式执行程序,以便于分析):1)比例环节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k s G =)(编程分析当k=1~10时,比例环节在时域的情况:①当输人信号是单位阶跃信号时,比例环节的输出曲线(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是什么形状呢?实验程序如下:for k=1:1:10num=k;den=1;G=tf(num,den);step(G);hold on;end在M 文件的窗口中,输入程序,录入程序完成后,保存该M 文件,在弹出的“保存为”窗工中输人M 文件名bl.m (也可以自己取文件名),选择存放该M 文件的路径,就可以完成保存工作,然后单击“Tools ”菜单中的“Run ”,将在step 图形窗口中显示出响应图形。
试分析系统的输出信号的特点。
2)积分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Ts G 1)(= ① 当输人信号是单位阶跃信号时,积分环节的仿真程序如下:num=1;den=[1,0];G=tf(num,den);step(G)执行程序,试分析系统的输出信号的特点。
若G(s)=k/s ,编程分析当K=1~10时,在单位阶跃信号激励下,积分环节时域响应的情况。
3)一阶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1)(+=Ts s G①当输入信号是单位阶跃信号时,一阶微分环节的输出在MA TLAB 的函数step ()中是无法绘制的。
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3-7班2015年12月15日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1、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1.1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一、实验要求1、掌握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传递函数表达式及输出时域函数表达式。
2、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典型环节的方块图及传递函数)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在实验中欲观测实验结果时,可用普通示波器,也可选用本实验机配套的虚拟示波器。
如果选用虚拟示波器,只要运行LABACT 程序,选择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下的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实验项目,再选择开始实验,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即可使用本实验机配套的虚拟示波器(B3)单元的CH1测孔测量波形。
具体用法参见用户手册中的示波器部分。
1) 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如图3-1-1所示。
该环节在A1单元中分别选取反馈电阻R1=100K 、200K 来改变比例参数。
图3-1-1 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实验步骤: 注:“SST ”不能用“短路套”短接!(1)将信号发生器(B1)中的阶跃输出0/+5V 作为系统的信号输入(Ui ) (2)安置短路套、联线,构造模拟电路:(a(b(3)虚拟示波器(B3)的联接:示波器输入端CH1接到A6单元信号输出端OUT (Uo )。
注:CH1选“X1”档。
时间量程选“x4”档。
(4)运行、观察、记录:按下信号发生器(B1)阶跃信号按钮时(0→+5V 阶跃),用示波器观测A6输出端(Uo )的实际响应曲线Uo (t ),且将结果记下。
改变比例参数(改变运算模拟单元A1的反馈电阻R1),重新观测结果,其实际阶跃响应曲线见表3-1-1。
2) 观察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典型惯性环节模拟电路如图3-1-2所示。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3 实验二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6 实验三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9 实验四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测量┈┈┈┈┈┈┈┈┈┈┈┈┈┈┈┈10 实验五控制系统串联校正┈┈┈┈┈┈┈┈┈┈┈┈┈┈┈┈┈14 附录一 ACCT-III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简介┈┈┈┈┈┈┈┈┈┈┈┈┈18 附录二软件界面及实验参考设置┈┈┈┈┈┈┈┈┈┈┈┈┈┈┈┈┈21 附录三 MATLAB语言┈┈┈┈┈┈┈┈┈┈┈┈┈┈┈┈┈┈┈┈┈┈┈25实验一 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时域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2.研究二阶系统参数(ξ、ωn )对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ACCT-Ⅲ型自动控制理论实验箱 一台 2.方正电脑 一套 3.螺丝刀 一把三、实验原理及线路线性二阶系统的方块结构图如图1所示:其开环传递函数为1()(1)K G S S T S =+,10KK T =其闭环传递函数标准型为222()2n n nW s S S ωξωω=++,取如下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2中参数关系 图1 方块图图2 二阶系统模拟电路102,1R R C R n ==ξω,R0=100K 。
改变图2系统元件参数R1和电容C 大小,即可改变系统的ξ、ωn , 由此来研究不同参数特征下的时域响应。
图3a 、图3b 、图3c 分别对应二阶系统在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三种情况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图3a 图3c图3b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按图2电路图接线五、预习要求1.求出各种参数下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及其动态品质指标。
2.拟定测量系统动态品质指标的方法。
3.如何保证系统为负反馈系统?(注意各运算放大器均使用反相输入端)若将负反馈改为正反馈或开断反馈回路,将是什么结果?4.如果运算放大器饱和,对实验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保证和检查各运算放大器均工作在线性范围内?5.深入研究二阶系统有何意义?六、实验报告要求1.测量数据及曲线整理并与理论值比较。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步骤内容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一. 实验要求了解和掌握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模拟电路图,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响应曲线。
二.实验原理(典型环节的方块图及传递函数)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在实验中欲观测实验结果时,可用普通示波器,也可选用本实验机配套的虚拟示波器。
如果选用虚拟示波器,只要运行W A VE程序即可,WA VE程序的详细使用说明见W A VE软件的帮助文本。
1.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典型比例环节模似电路如图2-1-1所示,该环节用A和C单元构建;在A单元中分别选取R1=100K和R1=200K的反馈阻值。
实验步骤:(1)将信号发生器(U)的插针‘TD2’用“短路套”短接,使模拟电路中的场效应管夹断,这时运放处于工作状态。
注:‘TB41'不能用“短路套”短接!(2)构造0~5V阶跃信号:I单元中的电位器右上边用‘短路套’短接GND,G单元中的OV/5V测孔连线到I单元的RN2测孔,按下G单元中的按键,在I单元中的电位器中心KV测孔可得到阶跃信号输出,其值为OV~5V可调。
(3)反馈阻值R1=100K时,A单元中的TA15和TA112用“短路套”短接,C单元中的TA36和TA313用“短路套”短接;反馈阻值R1=200K时,A单元中的TA15和TA111用“短路套”短接,C单元中的TA36和TA313用“短路套”短接。
(4)把A单元的AOUT1测孔连线到C单元的1H3测孔;将模拟电路输入端Ui(1H1)与阶跃信号的输出KV相联接;模拟电路的输出端Uo(AOUT3)接至示波器。
(5)按下G单元中按钮时,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端的实际响应曲线Uo(t),且将结果记下。
改变比例参数,重新观测结果, 它们的理想曲线和实际响应曲线见表2-1-1。
6.观察PID(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响应曲线PID(比例积分微分)环节模似电路如图2-1-6所示,该环节用B,D单元构建;在B单元或D单元中分别选取R1=10K和R1=20K的反馈阻值。
控制柜实验报告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和控制工程基础理论,包括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阶跃响应曲线分析以及PLC控制技术的应用。
通过实验,加深对控制理论的理解,并掌握相关实验技能。
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实验一、实验目的:1. 学习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 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3. 了解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 典型环节模拟电路搭建:- 比例环节- 积分环节- 微分环节- 一阶惯性环节- 二阶环节2. 阶跃响应曲线测量:- 使用示波器或计算机采集系统输出信号。
- 记录并分析阶跃响应曲线。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比例环节:通过改变比例系数,观察系统输出响应的变化。
2. 积分环节:通过改变积分时间常数,观察系统输出响应的变化。
3. 微分环节:通过改变微分时间常数,观察系统输出响应的变化。
4. 一阶惯性环节:通过改变时间常数,观察系统输出响应的变化。
5. 二阶环节:通过改变时间常数和阻尼比,观察系统输出响应的变化。
四、结论: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特性,并分析了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实验二:PLC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 学习PLC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2. 掌握PLC编程和调试方法。
3. 理解PLC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1. PLC硬件配置:- 连接PLC与外部输入输出设备。
- 确定各外部输入输出元件对应PLC输入输出端子号。
2. PLC编程:- 使用SFC(顺序功能图)编写控制程序。
- 将程序输入PLC并调试。
3. 实验结果观察:- 观察LED七段数码管显示的数字变化。
- 验证PLC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编程实现LED七段数码管的数字显示,验证了PLC控制系统的正确性。
2.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结论:通过PLC控制实验,我们掌握了PLC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方法,并了解了其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控制工程基础》实训报告[合集五篇]
《控制工程基础》实训报告[合集五篇]第一篇:《控制工程基础》实训报告《控制工程基础》实训报告实训地点:实训时间:所在院系:电子信息学院自动化系专业年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A2-310 2013年12月2日至12月10日12电气3班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一:实验目的1、掌握典型环节仿真结构图的建立方法;2、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响应曲线。
3、定性了解各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4、初步了解MATLAB中SIMULINK 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步骤1.建立各典型环节(比例、积分、微分、惯性、振荡)的仿真模型。
进入MATLAB编程环境,在File菜单的New子命令下,新建一个模块文件(*.model)并保存;进入simulink仿真环境,在模块库中找到所需的模块,用鼠标按住该模块并拖至模块文件中,然后再放开鼠标;根据信号流向,用信号线连接各模块。
2.根据实验要求,对每一个模块,选取合适的模块参数;3.在模块文件的simulation菜单下,单击Simulation/paramater子命令,将仿真时间(Stop Time)设置为10秒;4.在模块文件的simulation菜单下,单击Start子命令,开始仿真过程。
5.利用PrintScreen命令,将仿真模型和仿真图形拷贝到WORD文档中。
三:实验内容①惯性环节(仿真结构图、阶跃响应曲线、分析结果);②积分环节(仿真结构图、阶跃响应曲线、分析结果);③比例环节(仿真结构图、阶跃响应曲线、分析结果);④振荡环节(仿真结构图、阶跃响应曲线、分析结果);⑤实际微分(仿真结构图、阶跃响应曲线、分析结果); 1.比例环节连接系统, 如图所示: 22.参数设置: 用鼠标双击阶跃信号输入模块,设置信号的初值和终值,采样时间sample time 和阶跃时间step time3.在simulation/paramater中将仿真时间(Stop Time)设置为10秒,4.仿真:simulation/start,仿真结果如图1-1所示改变Kd,观察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2)积分环节——放大倍数K不同时的波形(3):微分环节——改变Td、Kd,观察仿真结果(4):惯性环节--改变其放大倍数K及时间常数T 5(5)振荡环节——改变ξω的值的波形四:实训小结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1/Ts(T为积分时间常数),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1/(Ts+1)(T为惯性环节时间常数)。
实验一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
实验一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1.实验目的1) 掌握常用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电子电路实现方法。
2) 测试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3) 了解典型环节中参数变化对输出动态性能的影响。
2.实验仪器1) TKKL —1实验箱一台 2) 超低频示波器一台,万用表 3) MATLAB 软件,计算机。
3.实验原理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数学模型如表1-1所示。
表1-1:典型环节的方块图及传递函数 典型环节名称 方 块 图传递函数 比例 (P )K )s (U )s (Uo i = 积分 (I )TS1)s (U )s (Uo i =比例积分 (PI )TS1K )s (U )s (Uo i += 比例微分 (PD ))TS 1(K )s (U )s (Uo i += 惯性环节 (T )1TS K)s (U )s (Uo i +=比例积分 微分(PID )S T ST 1Kp )s (U )s (Uo d i i ++=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元件,由其不同的R-C 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组成的各种典型环节,如图1-1所示。
图中Z1和Z2为复数阻抗,它们都是由R 、C 构成。
基于图中A 点的电位为虚地,略去流入运放的电流,则由图1-1得:图1-1 运放的反馈连接121)(Z Zu u s G o -=-=(1) 由上式可求得由下列模拟电路组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单位阶跃响应。
以下省略反相放大中的“-”号。
(1) 比例环节21/)(R R s G =图1-2 比例环节记录实验所用元件参数、绘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至少记录两组),并进行分析。
(a) .,21Ω=Ω=R R(b) .,21Ω=Ω=R R (2) 惯性环节 1111//)(2121212+=+⋅===Ts K Cs R R R R Cs R Z Z s G (2) 式中 122/,R R K C R T ==。
图1-3 惯性环节记录实验所用元件参数、绘制阶跃响应曲线(至少记录两组),并进行分析。
自动控制实验指导
实验一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一、实验目的1、熟悉超低频扫描示波器的使用方法;2、掌握用运放组成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电子模拟电路;3、测量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4、通过本实验了解典型环节中参数的变化对输出动态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试验箱一台;2、超低频慢扫描双踪示波器一台;3、万能表一只。
三、实验原理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元件,由其不同的输入R-C 网络和反馈R-C 网络构成控制系统的各种典型环节。
四、实验内容1、示波器的调节:打开双踪示波器,选CH1作为触发信号,DC/AC 档选择DC 档,y轴衰减细调和x 轴扫描时间细调均打到校正位置。
“+” “-”触发选择“-”触发位置,Y 1、Y 2探头在没特殊说明下均选⨯1档。
2、典型环节的测量 (a):比例环节(图1-1)1)(1=s G 2)(2=s G图1-1 比例环节原理图分别选择两组不同的R1,R2将所测量的结果填入下表1-1:表1-1分别画出K=1,K=2的阶跃响应波形,并比较二者的差别:(b): 积分环节(图1-2)s s G 1.0/1)(1= s s G 2.0/1)(2=图1-2 积分环节原理图分别选择R=100k Ω,R=200 k Ω作为参数,画出相应的阶跃响应波形图,并观察波形分析积分环节的特点。
(c):惯性环节(图1-3)11.01)(1+=s s G 101.01)(2+=s s G图1-3 惯性环节的原理图分别选择不同参数:C 1=1µF,C 2=0.1µF,画出相应的阶跃响应波形图,观察时间常数τ和上升时间s t 填入下表1-2,并和实际计算值比较是否吻合。
表1-2其阶跃响应的波形图:(d):微分环节(图1-4)21.0)(1+=s s G 101.0)(2+=s s G图1-4微分环节的原理图按照图1-4接好线路,示波器探头Y 2选⨯10档,y 轴衰减粗调打1V 位置,分别选择R=51 K Ω,C=1µF,Rf=100K Ω和R=100 K Ω,C=0.1µF,Rf=100K Ω两组参数,观察示波器画出阶跃响应波形并比较两组不同参数的差别。
实验一典型环节模拟实验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模拟实验部分)大连交通大学自动化教研室2013-7-12实验一 典型环节模拟实验实验目的:验证典型环节在阶跃信号作用下的输出信号波形。
实验器材:计算机一台;TDN-AC/ACS 实验系统一套。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比例环节 1、实验电路:V5+R2、电路分析:i i i f o f o i u u u R R u R u R u -=-=-=⇒-=20020011 )(1)(1t A u t A u o i ⋅-=⇒⋅=由分析可知,输出波形应为一条直线,幅值为A - 3、实验波形:to u -输出波形ti u A输入波形二、积分环节 1、实验电路:2、电路分析:21111111)(1)(1)()(s As A s C R s U s C R s U sC s U R s U i o o i -=⋅-=⋅-=⇒-=拉氏反变换;At t u o -=)(由分析可知,输出波形应为一条斜线,斜率为A - 3、实验波形:to u ?-输出波形ti u A输入波形三、惯性环节 1、实验电路:2、电路分析:)1()(11 )()(221222221+-=⇒+⋅-=s C R R R s U sC R sC R s U R s U o o i 设1R 为千欧级电阻)1011(100)11(11)(12222122212+---=+-⋅⋅-=⋅+⋅-=s s R A s C R C R s A R R s A s C R R R s U o )1(100)(101t o e R At u ---=由分析可知,输出波形应为一条按指数函数规律变化的曲线,稳态值为1100R A- 3、实验波形:tou ?-输出波形t u 输入波形?-四、实验结论:通过典型环节在阶跃输入下的输出波形验证了物理系统的实际输出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实验二 典型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实验目的:验证典型二阶系统在不同阻尼比下的阶跃响应曲线。
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的模拟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的模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的模拟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深入了解控制系统中的典型环节,包括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和微分环节,并对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
二、实验原理1.比例环节:比例环节是最简单的一种控制环节,其输出值与输入值成线性关系,常用来放大或压缩信号。
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可以表示为:Gp(s)=Kp。
2.积分环节:积分环节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不断积累输入变量的累计值,并将其作为输出信号的一部分。
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可以表示为:Gi(s)=Ki/s。
3.微分环节:微分环节针对输入信号的变化率进行调节,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微分运算得到输出信号的一部分。
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可以表示为:Gd(s)=Kd*s。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实验器材:计算机、SIMULINK仿真软件。
2.实验步骤:a)打开SIMULINK仿真软件并创建一个新的模型文件。
b)在模型文件中依次添加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和微分环节的模块,并连接起来。
c)设置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和微分环节的参数,分别设定Kp、Ki和Kd的取值。
d)构建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模型,设置输入信号的变化规律并得到输出信号。
e)运行模型并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f)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控制环节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分别设置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和微分环节的参数,得到了不同的输出信号。
以比例环节为例,当Kp=1时,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相等;当Kp>1时,输出信号的幅度大于输入信号的幅度;当Kp<1时,输出信号的幅度小于输入信号的幅度。
类似地,当Ki和Kd的取值不同时,输出信号的变化也会有所不同。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比例环节的作用是放大或压缩输入信号的幅度,可以用于控制输出信号的增益。
2.积分环节的作用是对输入信号进行积分运算,可以平滑输出信号的变化,同时可以消除稳态误差。
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学生用)
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学生用)实验一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一、实验目的1、掌握比例、积分、实际微分及惯性环节的模拟方法;2、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和动态特性;3、了解典型环节中参数的变化对输出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设备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2、超低频慢扫描数字存储示波器一台;3、数字万用表一只;4、各种长度联接导线。
三、实验原理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元件,由其不同的R-C 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组成的各种典型环节,如图1-1所示。
图中Z1和Z2为复数阻抗,它们都是R 、C 构成。
图1-1 运放反馈连接基于图中A 点为电位虚地,略去流入运放的电流,则由图1-1得:21()o i u ZG s u Z ==- 由上式可以求得下列模拟电路组成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单位阶跃响应。
1、比例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2所示图1-2 比例环节传递函数:21()R G s K R =-=- 阶跃输入信号:-2V 实验参数:(1) R 1=100K R 2=100K (2) R 1=100K R 2=200K 2、惯性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3所示图1-3 惯性环节传递函数:2212211211()11R CS R Z R K CS G s Z R R R CS TS +=-=-=-=-++阶跃输入:-2V 实验参数:(1)R 1=100K R 2=100K C=1μf23、积分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4所示图1-4 积分环节传递函数:21111()Z CS G s Z R RCS TS=-=-=-= 阶跃输入信号:-2V 实验参数:(1)R=100K C=1μf (2)R=100K C=2μf 4、比例微分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5所示图1-5 比例微分环节传递函数:22211111()(1)(1)1D Z R RG S R CS K T S R Z R CS R CS=-=-=-+=-++其中 T D =R 1C K=12R R 阶跃输入信号:-2V 实验参数:12(2)R1=100K R2=200K C=1μf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分别画出比例、惯性、积分、比例微分环节的电子电路;2、熟悉实验设备并在实验设备上分别联接各种典型环节;3、按照给定的实验参数,利用实验设备完成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特性测试,观察并记录其单位阶跃响应波形。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一、实验目的:1.熟悉TDN-AC/ACS自控原理实验系统;2.对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有直观的了解。
二、实验要求:1.根据要求,分析计算模拟实验系统图;2.观测和记录不同参数下比例、积分、比例积分和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三、实验前分析、计算和设计:1.各典型环节的方块图及传函:2.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及输入响应:3.理想曲线:四、实验使用设备:1.TDN-AC/ ACS教学实验系统一台2.计算机一台3.数字万用表一只五、实验步骤:1.了解TDN-AC/ACS教学实验系统使用方法;2.按照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接线;3.观测并记录在阶跃信号下实际响应曲线U0(t),改变参数,再次记录曲线。
六、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及要求;2.实验前理论分析计算数据及实验线路图;3.实验观测并记录波形;4.根据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体会和提出建议。
实验二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分析一、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模拟设计、参数计算及元件选择的能力;2.培养学生测试动态性能指标的技能;3.深入掌握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要求:1.根据要求,分析计算和设计模拟实验系统图及参数;2.观测并记录不同条件下二阶系统在阶跃信号作用下的性能指标,即超调量和稳态误差。
三、实验前分析、计算和设计:1.已知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G1(s)=K,在如下情况,分别计算超调量和误差:(1)K=2.5,T2=0.02s;(2)K=6,T2=0.02s;(3)K=6,T2=0.1s.2.按系统结构图,根据给定参数,应用运算放大器和阻容元件,设计模拟实验系统图,并分别选择适当阻容元件参数。
四、实验使用设备:1.TDN-AC/ ACS教学实验系统一台2.计算机一台3.数字万用表一只4.100k 电阻两只5.20k 电阻一只6.1μf电容两只7.10μf电容两只五、实验步骤:按系统结构图设计的模拟实验系统图,根据电阻电容计算值,先选好电阻及电容,然后按图连接线路:1.K=2.5,T2=0.02s时:用计算机代替示波器观测并记录系统在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峰值、稳态值,计算超调量;用数字万用表测量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计算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6.1.2传递函数描述法
MATLAB 中使用tf 命令来建立传递函数。
语法:
G=tf(num,den) %由传递函数分子分母得出
说明:num 为分子向量,num=[b 1,b 2,…,b m ,b m+1];den 为分母向量,den=[a 1,a 2,…,a n-1,a n ]。
【例6.1续】将二阶系统描述为传递函数的形式。
num=1;
den=[1 1.414 1]; G=tf(num,den)
%得出传递函数
6.1.3零极点描述法
MATLAB 中使用zpk 命令可以来实现由零极点得到传递函数模型。
语法:
G=zpk(z,p,k) %由零点、极点和增益获得 说明:z 为零点列向量;p 为极点列向量;k 为增益。
【例6.1续】得出二阶系统的零极点,并得出传递函数。
z=roots(num) p=roots(den) zpk(z,p,1)
程序分析:roots 函数可以得出多项式的根,零极点形式是以实数形式表示的。
部分分式法是将传递函数表示成部分分式或留数形式:
k(s)p s r
p s r p s r G (s)n n 2211+-++-+-=Λ
【例6.1续】将传递函数转换成部分分式法,得出各系数。
[r,p,k]=residue(num,den)
2. 脉冲传递函数描述法
脉冲传递函数也可以用tf 命令实现。
语法:
G=tf(num,den,Ts) %由分子分母得出脉冲传递函数
说明:Ts 为采样周期,为标量,当采样周期未指明可以用-1表示,自变量用'z'表示。
【例6.2续】创建离散系统脉冲传递函数2
1
1
2
0.5z
1.5z 10.5z 0.5
1.5z z 0.5z G (z)---+-=
+-=。
num1=[0.5 0];
den=[1 -1.5 0.5]; G1=tf(num1,den,-1)
3. 零极点增益描述法
离散系统的零极点增益用zpk 命令实现。
语法:
G=zpk(z,p,k,Ts) %由零极点得出脉冲传递函数 【例6.2续】使用zpk 命令产生零极点增益传递函数。
G3=zpk([0],[0.5 1],0.5,-1)
6.2线性系统模型之间的转换
6.2.1连续系统模型之间的转换
控制系统工具箱中有各种不同模型转换的函数,如下表6.1所示为线性系统模型转换的函数。
表6.1 线性系统模型转换函数表
2. get 命令和set 命令
(1) get 命令可以获取模型对象的所有属性 语法:
get(G) %获取对象的所有属性值 get(G ,’PropertyName ’,…) %获取对象的某些属性值 说明:G 为模型对象名;’PropertyName ’为属性名。
(2) set 命令用于修改对象属性名 语法:
set(G ,’PropertyName ’,PropertyValue,…) %修改对象的某些属性值
【例6.5】已知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11.414s s 1
G (s)2++=,获取其传递函数模型的属性,
并将传递函数修改为
1
2z z 12++。
num=1;
den=[1 1.414 1]; G=tf(num,den); get(G) %获取所有属性 set(G,'den',[1 2 1],'Variable','s') %设置属性 G
6.3结构框图的模型表示
1. 串联结构
SISO 的串联结构是两个模块串联在一起,如图6.1所示。
实现串联结构传递函数的命令: G=G1*G2
G=series(G1,G2)
2. 并联结构
SISO 的并联结构是两个模块并联在一起,
如图6.2所示。
实现并联结构传递函数的命令:
G=G1+G2
G=parallel(G1,G2)
3. 反馈结构
反馈结构是前向通道和反馈通道模块构成正反馈和负反馈,如图6.3所示。
实现反馈结构传递函数的命令: G=feedback(G1,G2,Sign)
说明:Sign 用来表示正反馈或负反馈,Sign=-1或省略则表示为负反馈。
【例6.6】根据系统的结构框图求出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结构框图如图6.4所示,其
中1
2s s 1
(s)G 21++=,1s 1(s)G 2+=,12s 1(s)G 3+=,s 1(s)G 4=。
图6.1 串联结构
图6.3 反馈结构
图6.2 并联结构
图6.4结构框图
G1=tf(1,[1 2 1])
G2=tf(1,[1 1]);
G3=tf(1,[2 1]);
G4=tf(1,[1 0]);
G12=G1+G2 %并联结构
G34=G3-G4 %并联结构
G=feedback(G12,G34,-1) %反馈结构
4. 复杂的结构框图
求取复杂结构框图的数学模型的步骤:
(1) 将各模块的通路排序编号;
(2) 建立无连接的数学模型:使用append命令实现各模块未连接的系统矩阵。
G=append(G1,G2,G3,…)
(3) 指定连接关系:写出各通路的输入输出关系矩阵Q,第一列是模块通路编号,从第二列开始的几列分别为进入该模块的所有通路编号;INPUTS变量存储输入信号所加入的通路编号;OUTPUTS变量存储输出信号所在通路编号。
(4) 使用connect命令构造整个系统的模型。
Sys=connect(G,Q,INPUTS,OUTPUTS)
如果各模块都使用传递函数,也可以用blkbuild命令建立无连接的数学模型,则第二步修改如下:
将各通路的信息存放在变量中:通路数放在nblocks,各通路传递函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放在不同的变量中;用blkbuild命令求取系统的状态方程模型。
【例6.7】根据图6.5所示系统结构框图,求出系统总的传递函数。
图6.5结构框图
方法一:使用append命令
(1) 将各模块的通路排序编号,如图6.6所示。
(2) 使用append 命令实现各模块未连接的系统矩阵
G1=tf(1,[1 0]);
G2=tf(1,[1 1 0]); G3=tf(1,[1 1 0]); G4=tf(-2,1); G5=tf(-1,1); G6=tf(1,[1 0]); G7=tf(-1,[1 1]);
Sys=append(G1,G2,G3,G4,G5,G6,G7)
程序分析:将每个模块用append 命令放在一个系统矩阵中,可以看到Sys 模块存放了七个模块的传递函数,为了节省篇幅在此未列出完整的Sys 模块。
(3) 指定连接关系
Q=[1 6 5; %通路1的输入信号为通路6和通路5 2 1 7; %通路2的输入信号为通路1和通路7 3 2 0; %通路3的输入信号为通路2
4 3 0;
5 4 0;
6 2 0;
7 3 0;]
INPUTS=1; %系统总输入由通路1输入 OUTPUTS=4;
%系统总输出由通路4输出
程序分析:Q 矩阵建立了各通路之间的关系,共有7行;每行的第一列为通路号,从第二列开始为各通路输入信号的通路号;INPUTS 变量存放系统输入信号的通路号;OUTPUTS 变量存放系统输出信号的通路号。
(4) 使用connect 命令构造整个系统的模型
G =connect(Sys,Q,INPUTS,OUTPUTS)
程序分析:用connect
命令完成整个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