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高考制度现状与对策
废除高考制度
废除高考制度引言: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以来,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
高考在选拔人才、升学分流和社会评价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有人呼吁废除高考制度,以求找到更适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选拔方式。
正文:一、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1.1 单一评价标准高考制度相对于其他的评价体系,聚焦于学科成绩,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学校和社会过于重视高分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这对于个体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
1.2 压力过大由于高考对于个体升学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学生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长时间的疲于应试教育会导致学生们的身心健康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可能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1.3 区域不均衡高考制度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公平性,由于生源分布和教育资源分配的差异,导致城市生源和农村生源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进一步加深了教育不平等现象。
二、废除高考的必要性2.1 适应多元化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选拔机制需要适应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高考制度过于偏重学科成绩,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难以适应职业多样化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废除高考制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促进多元化人才培养。
2.2 缓解学生压力废除高考制度可以减轻学生和家庭的压力,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多元化的选拔机制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成长空间,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2.3 促进教育公平废除高考制度可以减少地域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教育公平性。
通过建立更加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实现个体的平等机会和人生发展。
三、建立新的人才选拔机制3.1 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科成绩作为选拔依据的方式需要改变。
应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学术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
高考制度和教育公平的现状和改革方向
高考制度和教育公平的现状和改革方向高考制度和教育公平的现状与改革方向高考是我国教育体制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其结果不仅会决定学生是否能进入大学就读,也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就显得格外重要。
然而,当前的高考制度面临着一些问题。
第一,由于各省份的招生政策存在差异,导致高考的公平性存在争议。
根据2019年的数据,一些省份的文理科录取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例如,在云南省,理科生的录取率比文科生高了13.84%。
第二,高考对学科的测试方式和内容存在问题。
有学生反映,高考中的考题不够全面,难度不够适中,存在主观性,容易出现卷面效应。
第三,高考成绩的权重过大,可能会削弱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过度注重分数而失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也容易导致教育腐败和择校潮现象。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高考制度需要进行一定改革。
首先,应该统一招生政策,避免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
其次,应该优化试题的测试方式,推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增强测试过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例如,可以采用开放性或综合性试题,加强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察。
此外,为了改变高考过于重视分数和升学率的倾向,我们应该推行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教育公平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城市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也愈发突出。
一些优质的学校和教育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而一些农村地区或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则普遍较低。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优化地区教育资源的分配,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强调因地制宜和针对性,以做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其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需要接受改革,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此外,还可以从农村学生的招生优惠和教育补贴等方面入手,鼓励更多的农村学生走向城市和接受更好的教育。
总之,高考制度和教育公平都是我国教育改革中需要关注的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继续推进相关改革,确保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推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高考制度的问题与改革方案
高考制度的问题与改革方案近年来,高考制度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高考是决定考生命运的重要评价标准,对于学校、考生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高考制度的问题必须得到妥善解决,为此,各界一直在积极探索改革方案以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一、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高考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高考分数至高无上。
因为高考分数直接决定了考生的升学、职业和社会地位等方面,所以很多考生为了取得最好的成绩,会采取各种违规行为,包括作弊、泄题等,这一现象给高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高考重视的过程与考试成绩。
高考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上存在一定盲区。
除了对考生知识背景的考查,其他的诸如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积极性、创新能力等因素往往被忽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些因素对学习以及事业发展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3.高考造成学科分化。
为了应对高考,各个学科会加强知识点讲解,往往弱化知识联通性,使得许多考生担心他们会失去其他领域的学习机会,同时也导致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层级的知识之间的缺陷及不平衡。
4.高考的标准化不够。
中国地域广阔,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也导致了高考的标准化存在问题。
不同地区的高校对学生的要求不一样,因此,高考的标准化做得不够好,会导致高考成绩的公平性缺陷,产生不同地区或学校的录取率的差异。
二、高考改革方案为了解决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各种高考改革方案应运而生。
主要方案包括:1.多样化考试方式。
我国的高中生入学率逐年升高,大规模考试的压力日益增大。
因此,在高考制度的改革中,高校可采用多样化的考试方式,例如阅读和写作、听力和口语、专业课的成绩和独立思考等等,以补充高考综合素质上的缺陷。
2.考试取消分数定终身。
高考每年都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而未来被考试成绩限制发展的学生并不为少数。
因此,取消分数定义“一考定终身”的模式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3.改变普及班的制度。
一些优秀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比如成长环境、学习习惯等等,可能没有机会参加普及班的培训,这个问题已逐渐引起关注。
高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高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2023年,高考依然是中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的存在却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高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1. 单一考试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能力。
在高考中,单一考试成绩被用来评价学生的能力,这种方法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只会为了考试而学习,而不是真正的掌握知识。
2. 加分政策引发了不公平。
考生的高考成绩不仅仅由考试本身决定,还受到政策加分的影响。
虽然这种政策是出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扶持弱势群体的考虑,但是容易导致有利于一些学生而不利于其他学生。
3. 考试内容不够贴近实际。
高考的考试内容与现实中的知识要求并不总是契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到的技能和知识可能在考试中没有体现,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与高考的要求不够贴近。
4. 高考制度造成了教育资源集中。
由于高考的存在,一些城市和学校被视作教育资源集中的地区,而其他地区的学生可能无法获得同样的机会,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不均衡。
二、解决方案1.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高校可以选择综合考虑学生成绩、社会实践、体育文艺成就和专业技能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评价学生,这将直接促进学生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加分机会,例如学校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2. 取消部分加分政策,并加强帮扶措施。
政府可针对特定人群(如残疾、少数民族、农村学生等)采取适宜的措施,确保可以提高他们在教育方面的资源和机会。
与此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对那些不被当做弱势群体但仍可能受到歧视或排斥的学生进行扶持和关注。
3. 考试内容贴近实际。
对课程内容有所改革,对一些理论学科的考试也可以加入一些现实中的案例。
高校可以加强与实际行业的合作,提高实践能力够从而学生的综合素养。
4. 实现教育资源平衡分布。
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增加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不断完善教育设施和条件,形成高质量的教育环境。
高考制度下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
高考制度下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高考制度下的教育问题与解决方案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制度成为中国教育的核心。
高考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进入大学,也影响着学生在职业上的发展。
高考制度虽然提供了一个评估学生能力的标准化机制,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高考制度下的教育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1.高度重视应试教育高考制度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是过度重视应试教育。
评估学生的主要标准是高考成绩。
这种标准化测评方式迫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大量复习知识点,并且只注重记忆和应对考试,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爱好。
解决方案:为了减轻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不仅仅讲授课程的基本知识,也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和创造。
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活动。
(2)多元化评估方式。
高考成绩只能反映学生的一部分能力,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应该通过一系列评估方式来反映。
应该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包括综合能力评估和兴趣爱好评估等。
(3)逐渐拓展教育方式。
教育要逐渐从以考试为主的应试教育转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兴趣爱好为主的素质教育。
2.精英教育悖论高考制度下的另一个问题是精英教育悖论。
因为传统的教育重视高考成绩,学校和家长都愿意给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这导致了一些学生在学校获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解决方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育机构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培养适应群体差异的能力。
学习从来就是因材施教,所以学校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教育资源。
学校应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资源。
(2)增强师资力量。
教育改革需要更多的教育致力于培养精英教育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3)创造机会公正的社会环境。
学术成就应该不仅仅提高考试成绩,还应该更广泛地包括综合素质评估,否则学术成就将无法反映学生的实际特质。
3.高考时期的压力早期压力和长时间学习的恶性循环是高考制度下的另一个问题。
我国高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精品文档
我国高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精品文档我国高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0024-03在我国现实的国情条件下,虽然高考制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并不能将其取消。
因为高考制度为不同社会成员提供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对于激发学习热情、选拔与培养人才、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实现国民教育机会均等、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要在准确认识高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深化高考改革,使之更科学、更完善,满足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高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当前,我国的高考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以分数为唯一录取标准,难以考察出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身体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易使广大学校、教师和学生单纯追求分数,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出现了高分低能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是以一次考试定成败,难以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三是区域招生计划配额不公平,有些区域间录取分数线相差悬殊,导致了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公平等,也带来了高考移民这一新的问题。
四是用一张试卷既选拔清华、北大等一流高校的学生,又选拔地方性高职高专的学生。
这种统一标准、统一考试的方式,不适应高等教育结构、层次和类型多样化发展的选才要求。
五是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经济结构性调整,加剧了社会分化,人们把利益调整的希望寄托于教育,出现升学热。
再加之以学历为本的用人制度和一些中学为吸引择校生、争夺生源,狠抓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致使高考竞争更加激烈,学生学习负担更加严重。
六是由于缺少有关考试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社会监督机制,出现考试舞弊以及选送保送生、体育生、艺术生和特长生过程中屡现丑闻等问题。
同时,巨大的并且不断增长的考试规模,对考试组织管理体制和体系提出了挑战。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也为防范考试舞弊、维护考试安全增大了难度。
七是与高校自主招生相关的诚信制度、自律意识、政府及社会监督机制还没有建立,这使高校自主招生面临着公平性、公正性的巨大挑战。
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一、引言高考制度是中国教育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它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在高考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存在着公平、压力过大、单向度评价等诸多争议。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一些主要问题1. 公平性问题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其公平性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由于地区差异、教育资源不均衡等因素,导致了各地高考难易程度的不同。
许多地方由于条件限制甚至出现了舞弊现象,使得某些考生以非正当手段获得高分。
此外,在填报志愿时可能存在黑箱操作与不公平待遇,影响了真正有潜力的学生得到公平发展的机会。
2. 学科定位单一化目前的高考体系偏重理科与文科两个学科领域,在实际情况中却没有充分满足广大学生及时发展特长和志向的需求。
对于那些在其他非主流学科或特长方向上较为突出的学生来说,高考并不能完全展示他们的潜力,并可能使他们付出过多努力而得不到应有回报。
3. 考试压力过大问题高考被视为决定学生未来命运和社会地位的至关重要考试,因此,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长期以来,高强度的备考和竞争让许多学生陷入焦虑、抑郁等心理困境中。
一些悲剧性事件表明,目前的高考制度对于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三、解决方案1. 推进公平、透明招生政策首先,加强监管与执法,打击各种形式的舞弊现象。
实施更加科学、公正、透明的选拔方式,减少黑箱操作空间。
其次,在填报志愿时建立评估机制,确保对每份志愿进行公正综合化评价,避免不公平待遇。
2. 评价指标多元化为了更好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潜能,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应采用多元评价方法。
除了传统的文化课成绩,还应加入综合素质评价、实践能力考核、特长表现等因素。
这样不仅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也能给那些在主科以外有优势的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3. 改变就业观念,减轻压力社会大众应转变对高考的夸大认知和过分重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就业观念。
高考制度问题
高考制度问题高考制度是中国教育领域中最关键的一环,它对于学生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多年来,高考制度一直备受争议,人们对其公平性、压力过大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和讨论。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高考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来改善现状。
首先,高考制度存在公平性的问题。
虽然高考被视为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进入大学系统,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由于各地的教育资源不平衡,城乡间的差距以及贫富之间的差距,导致一些学生在高考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缩小这些差距,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其次,高考制度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由于高考成绩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
长时间的备考会给学生带来身体和心理的负担,有些学生甚至出现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高考制度,减少学生的压力,让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
此外,高考制度的评价方式也存在问题。
现行的高考评价主要以卷面成绩为核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不够重视。
这使得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更加注重应试技巧和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我们需要改变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最后,高考制度的科目设置也需要重新考虑。
目前,高考的科目设置主要以语、数、外为核心,忽视了对其他学科的培养。
这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权,也限制了学生在其他领域的发展。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需要增加更多的选择科目,包括艺术、体育、文科等,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针对高考制度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现状。
首先,我们需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其次,我们需要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鼓励他们全面发展,为此可以采取弹性学制、减少考试科目等措施。
高考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高考制度的现状与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高考制度一直被视为衡量学生能力和选拔人才的重要工具。
然而,当前的高考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分注重分数,教育质量不均衡等。
本文将从高考制度的现状和问题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高考制度的现状在我国,高考作为升学和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
高考制度相对稳定,依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公平性。
高考以所有考生公平竞争的方式进行,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为他们提供了进入高等教育的机会。
高考的科目设置较为全面,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以及文科和理科两个大类。
这样的科目设置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
同时,高考的笔试形式也相对规范,确保了考生的公平竞争。
考试内容和难度由多个出题团队进行研究和审核,尽力保证了试题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二、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尽管高考制度有其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高考制度过分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在的高考制度将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种追求高分的倾向导致学生过于注重应试技巧,而忽视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高考制度存在地域差异和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教育投入不足和师资力量不强,学生的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地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使得高考评价变得相对不公平。
此外,高考制度还存在对学科的倾向性评价。
由于一些学科的录取分数线较高,导致学生只追求高考热门学科,忽视了其他学科的发展。
这种片面追求会导致全面发展的缺失,进一步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匹配。
三、改革高考制度的建议为了解决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需要改变高考制度对分数的过分依赖。
可以在高考评价体系中增加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包括对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其次,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教育的投入,提升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
浅析我国高考制度改革
浅析我国高考制度改革这一阶段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高考制度停滞不前,没有正常的考试和招生。
3、1977年~2000年:恢复与重建时期这一阶段是高考制度的恢复和重建时期,国家对高考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考试内容和标准开始科学化、规范化,考试形式也逐渐多样化。
4、2001年至今:改革深化与发展多样化时期这一阶段是高考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多样化时期,高考制度改革逐步从考试管理、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方法、考生入取程序和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以促进我国高考更好地发展。
二、高考制度改革的动因高考制度改革的动因主要来自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包括国家经济、科技、社会的高度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同时国际竞争也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支持。
内部因素主要是高考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如不能完整、科学地实现选拔人才的功能,出现对中学素质教育的导向偏差,高考录取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过于整齐划一,忽视学生特长等。
三、高考制度改革的方向高考制度改革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考试管理方面:加强考试监管,建立科学的考试管理制度。
2、考试内容方面:考试内容要贴近实际,紧贴时代需求,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3、考试形式和方法方面:多样化考试形式和方法,注重考试的公正、公平、科学。
4、考生入取程序和标准方面:建立科学的考生入取程序和标准,注重考生的个性和特长,实现多元化选拔。
总之,高考制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让高考制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更好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文革十年期间,我国的高考制度基本处于停滞或倒退状态。
采用的是“推荐入学”形式,取消了考试,政治条件成为录取的首要考虑条件,导致所录取的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
从1977年到1984年,是我国高考制度的恢复与重建时期。
1977年恢复了高考,1978年正式恢复了全国统一高考,并实行全国统一录取、统一招生。
浅谈我国高考制度现状及对策
浅谈我国高考制度现状及对策我国的高考制度是一种重要的选拔方法,旨在选拔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深造。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高考制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高考制度的现状进行浅谈,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我国高考制度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升学压力过大。
由于高考是进入大学的唯一途径,考生和家长对高考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为了能够取得好成绩而付出的努力和压力也越来越大。
这种过大的升学压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导致教育资源的失衡和浪费。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包括:一是减轻高考压力,通过高考制度,建立多元化的选拔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不局限于一个考试的结果。
二是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公平度,使学生能够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是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培养,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其次,我国高考制度还存在一些缺陷,如应试教育过多、评价体系单一等。
应试教育注重的是记忆和应用能力,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
评价体系过于依赖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包括:一是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是完善评价体系,除了考试成绩以外,还应该考虑学生的社会实践、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三是扶持和发展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和培训机会。
另外,我国高考制度还存在一些地区差异和不公平的问题。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一些发达地区和重点中学的教学质量和资源条件明显优于其他地区。
这导致高考结果受到地域和学校背景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不公平现象。
综上所述,我国高考制度在选拔优秀学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推进高考制度的,减轻升学压力,改变应试教育的倾向,提高评价体系的多样性和公正性,加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及现状
我国高考制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浅谈我国高考制度的现状及对策一、研究背景从高考恢复至今已30多年,我国一直致力于探索公平、公正的高考制度的建立,现已形成中国特色的高校招生制度框架。
但随着社会发展目标的变化,高校大众化的加快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进,现行高考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探索新时期高考制度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通过回顾和研究我国高考历史演变,对深刻把握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及其内在价值观念的变迁,总结我国高考历史的经验教训,为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现状研究课题较多,研究趋于普遍化,研究范围扩大,研究趋于细化和研究成果比较多。
四、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考制度的历史回顾,深刻把握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然后探讨当今我国高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五、研究对象本文研究采取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商丘市几所高中及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六、文献综述高考是一项重要的国家选拔人才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公平、政府信义、政治稳定和国家发展前景的一面镜子。
我国的现代高考制度经历了不断探索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因此通过对高考制度的历史演变及现状放进行综述,从而找出高考制度研究的新切入点。
我国高考制度一直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到繁,从精英化到大众化,逐渐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考试,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
它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前的高考,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高考。
高考发展到今天,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公众对高考的批评之声也越来越大。
主要表现在:区域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高考移民现象严重;不利于多样化人才选择;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行;影响高校自主权的发挥等。
因此改革高考制度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不仅需要优化考试制度,还要改进招生制度。
从各个方面全面改革,从而促进我国高考制度的健全。
高考改革_困境、反思与展望
高考改革_困境、反思与展望一、引言高考是中国教育体制中的核心环节,承载着国家教育公平与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使命。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高考改革成为了当今中国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高考改革面临的困境,对过去的做法进行反思,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困境1. 高考竞争激烈当前高考竞争激烈,考生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学校的资源和师资力量上。
很多地方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于一部分城市,导致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教育不平等现象日益严重。
2. 考试评价方式单一目前高考主要侧重于记忆考察与应试能力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往往忽略了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使得学生过多地追求分数和应试技巧,而忽略了对真正能力的培养。
3. 高考命题创新不足现行的高考命题方式较为僵化,追求稳定与公平,但也限制了题目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并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反思1. 教育公平观念需强化实现高考改革需要强化教育公平观念,重视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关注欠发达地区学生的教育权益,推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2. 培养综合素质与能力高考改革必须转变评价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除考察学科知识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3. 提高命题的多样性和创新性高考命题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将试题设计得更加灵活多样,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展望1. 引入多维度评价体系未来的高考改革可以考虑引入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知识层面的考察,还应涵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潜力的评估。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并获得公平的评价。
2. 推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高考改革需要改变仅仅依靠学校教育进行的现状,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家庭应当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关注子女的全面发展和兴趣培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破解高考制度困境
破解高考制度困境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学业成绩和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一环。
然而,多年来困扰高考制度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探讨高考制度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一些破解之道,以期为改革高考制度提供一些思路与启示。
一、高考制度存在的困境1. 基于单一的知识评价目前的高考制度主要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忽视了对其他综合素质的评价。
这使得学生过分关注知识的获取和记忆,忽略了对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偏重应试教育高考制度的存在使得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的过程,学生为了迎接高考而不断埋头苦读,这种应试教育的倾向导致了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单一化,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变成了为了应对考试而攒分,而非真正的学以致用。
3. 选拔与衡量标准的单一性高考作为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过分注重分数的高低,而忽视了其他个人潜能的发掘与培养。
这种单一的选拔标准不仅容易导致人才资源的浪费,也使得那些优秀但在考试中不够出众的学生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二、破解高考制度困境的思路1. 推行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是破解高考制度困境的关键之一。
通过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领导力等,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潜力和发展潜能。
在高考中,可以引入面试、作品展示等形式,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选拔更加公正和全面。
2. 减轻应试压力,注重素质教育高考制度的改革需要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注重素质教育的实施。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而非仅仅追求高考分数。
学校应该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开设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引入个性化评价为了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培养,高考制度应该引入个性化评价的机制。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应该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潜力进行选择和发展。
高考改革的问题与解决
高考改革的问题与解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不断需求,中国高考制度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尽管高考在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探讨高考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高考改革所面临的问题1. 学科设置不合理目前的高考科目设置相对固定,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以及理科生和文科生所选修的相应科目。
这种设置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无法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考试内容过于注重记忆和机械应用高考内容主要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机械应用,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
这种考核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应试教育,缺乏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3. 评价体系单一目前的高考评价体系主要以分数评价为主,忽视了对学生个人潜能、兴趣和特长的发掘和评价。
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容易导致一刀切的现象。
二、针对高考改革的解决方案1. 学科设置的多样化与综合性针对学科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可以适当增加学科的多样性。
除了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基础科目外,可以新增科技创新、社会科学等学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2. 考试内容的变革与拓展为了解决过度注重记忆和机械应用的问题,可以将考试内容重点调整至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可以增加开放性题目和实际操作题目,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多元化为了实现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考评价体系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的发掘和评价。
可以引入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包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以便更加全面地认识学生的能力。
三、高考改革的可行性分析高考改革涉及到教育体制、师资力量、教材编写等方面的调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同时,改革也要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与国内外先进经验相结合,在实践中逐步推进。
1. 教育系统的支持与改革高考改革需要得到教育系统各级部门的全力支持,包括政策法规的制定、课程教材的调整等。
我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我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的几点看法和建议近年来,高考制度一直是中国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作为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我对当前高考制度有着一些看法和建议。
首先,高考制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高考制度过于注重分数和知识的记忆,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认为,高考制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例如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其次,高考制度应该减少对分数的过度依赖。
传统的高考制度中,分数成为了衡量学生成绩、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
然而,分数只是一种评价方式,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我认为,高考制度应该引入更多的评价方式,例如综合素质评价、面试等,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
同时,也要减少对高分的过度追求和功利心态,让学生能够更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的提升,而非只是为了追逐高分。
第三,高考制度应该关注城乡教育差距的缩小。
当前,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城市学生通常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学习条件和资源。
我认为,高考制度应该采取措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例如,可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同时也可以采取措施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最后,高考制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当前的高考制度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的培养,造成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丧失了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
我认为,高考制度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当前高考制度的几点看法和建议,希望高考制度能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减少对分数的过度依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相信通过这些,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我国高考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我国高考教育的现状与策略高考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体制的一部分,对于每年参加高中毕业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我国高考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我国高考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一些策略以应对这些问题。
首先,我国高考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高考制度的设计存在很大的压力和竞争。
许多学生被迫参加大量的补习班和额外的教育培训来应对高考的压力,这形成了超级学习和应试教育的现象。
此外,高考只注重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了学生对教育的兴趣和动机的下降。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我们应该高考制度,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考试科目的多样性,加入开放性问题和实际操作的部分,来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还可以引入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将学生的日常表现和社会参与度纳入学校评价体系。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注重分数。
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和兴趣班,来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爱好。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并给予他们更多自主权来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
第三,教育资源的平衡分配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需要通过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水平的均衡性。
我们可以增加教师数量,提高教师的培训和素质,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同时,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来支持贫困家庭学生的上学。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家长可以更多地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提供鼓励和支持。
学校可以加强家访和家长会议,与家长分享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我国高考教育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和政策调整,我们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高考制度,减轻学生负担,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平衡教育资源的分配,加强家校合作,这些都是我们应该采取的策略。
高考制度的合法性、现实困境与出路
高考制度的合法性、现实困境与出路近年来,高考制度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高考作为一个选拔人才的工具,面临着合法性的质疑,以及现实困境的挑战。
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并找到出路,需要我们全面地审视高考制度,从根本上思考这一制度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
高考制度从一定程度上是合法的。
高考的本质是选拔人才,是教育质量的一种评价和反映。
学生经过三年的高中生活,通过高考考试得出的分数反映了其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和潜力,这是一个公平、客观、公正的选拔过程。
高考的分数可以作为大学 admissions 选拔的重要参考,不仅为学校选拔到人才提供了参照,也为学生提供了进入大学的机会。
然而,高考制度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
首先,高考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注重应试能力而非实际能力的培养。
现行的高考内容偏重记忆与应试技巧,考查的是学生的机械知识积累,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应试教育过度追求高分,导致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都比较浅薄,无法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高考制度造成了竞争压力过大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
高考成绩决定了学生的命运,所以大部分学生和家长对高考备考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
这导致了考前的紧张、焦虑甚至是失眠等心理问题,给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同时,高考制度也使得教育资源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城市学校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成为了独立于高考之外的重要竞争因素。
那么,面对合法性的质疑和现实困境,高考制度的出路在哪里呢?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创新。
首先,高考考试内容的改革至关重要。
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出发,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高考改革要建立多元选拔机制。
高考不能仅仅依靠一次考试的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录取与否,而应该加入综合评价的因素,如学生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特长等等。
通过多个环节的考察,更能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以确保选拔出的人才能够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当前高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高考的主要目的是选拔人才,最主要的是选拔科技人才。
现在的高考制度已经越来越难以实现这个目的了。
其主要原因是,一是为了所谓减轻学生负担,一味的要求高考试卷少出难题。
然而这个要求并没有减轻学生负担,反而使得许多学校在教学大纲范围内,一遍遍的做习题,使得学生对一些习题即使不甚明白,也能照猫画虎,得到高分。
还有的学校、教师对于教材上属于大纲范围以外的内容根本不讲,以节约时间做习题以应对高考。
这样就产生了许多分数很高、才能一般的考生,这种现象在高考大省如河北省更加突出。
再者高考时,无论是清华、北大,还是专科学校都使用一张考卷,这好比进行体操选拔,奥运会选拔赛和高中体育达标使用一套规定动作,结果肯定是什么也搞不好。
由此我们建议:高考采用多次考试方法,第一次考试题可以出的容易一些,不得越教学大纲一步。
然后从第一次考试中选拔20%-30%的考生进行第二次考试,而第二次考试不再受大纲限制,理科试题要增加一定的难度,而这次考试主要面向重点院校,为将来进行科研储备人才。
录取时,先由重点院校或其相关学科根据第二次考试成绩或第一、二次考试加权成绩录取,其他院校或重点院校的其他学科根据第一次考试成绩进行录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高考制度的现状及对策摘要:高考是一项重要的国家选拔人才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公平、政府信义、政治稳定和国家发展前景的一面镜子。
我国一直致力于探索公平、公正的高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现在基本已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高考制度。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目标的变化,创新型国家的建立,高校大众化的加快,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进,现行高考制度仍旧有许多的弊端。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考制度的历史回顾,深刻把握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及发展趋势,然后探讨当今我国高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考、演变、现状、对策高考是社会上公众关注度极高的一个话题,高考制度改革关系到人才的选拔、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千家万户的利益,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我国的高考始终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紧密相连,已经走过了一条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革的历程。
回顾和研究我国高考历史演变,对深刻把握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中现存问题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结束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现代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
从考试发展史来看,现代高考制度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不是计划经济的标签,统一高考是招生考试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者说是高级阶段的产物【1】。
我国的高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到繁,从精英化到大众化,逐渐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考试,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高考民国时代,各省积极举办高等教育,大部分的省都建立了省立大学,到1936年全国已经有一百多所大学。
由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教育还远远没有普及,因此高等教育招生的规模一直不大,到抗战爆发前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不到3万人左右。
当时没有现在的全国统一的高考,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当时的考试招生很灵活,不像现在如果总分达不到分数线,就算某门课考的再好也很难上大学。
比如钱钟书考清华时数学只考15分,但是外语和国文很好,就被破格录取了。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的高考新中国成立后,一开始也是沿袭民国时期的高校招生办法,到了1952年才建立起来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
现在有不少人批评今天的高考制度,但在当时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
首先,全国统一考试招生能大大减少学生奔赴各地学校考试的成本;其次,统一高考招生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最后,统一高考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今天很多人还主张回到以前大学自主招生的时代,那是根本无法办到的,因为现在高校招生的规模太大,如果每个学校的自行组织考试,社会成本太高,而且无法有效实现公平。
取消高考需要非常慎重,这是有历史教训的。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取消了高考,高校也停止招生。
后来推荐入学,上大学不看成绩,看出身。
结果上大学的学生文化课什么都不懂,有的小学数学都需要补课,高等教育没有办法保证质量,直接导致国家人才的断档。
(三)改革开放后的高考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立刻主持恢复高考。
当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到570万人,录取了27万,录取率4.7%。
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高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七门学科,文科课理科都考政治,文科和理科都是考五门课,总分500分。
英语是1983年才纳入必考科目的,后来理科又增加了生物科。
1995年高考生物和地理被取消高考,名义上是为学生减负,结果非但减不了负,还导致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贫乏。
1999年广东实行实行3+x考试,生物和地理也在随后恢复了高考。
再到后来,高考改革又施行分省命题、高校自主招生等改革措施。
高考科目也发生很大变化,而且各个省都差别很大。
例如,除了语文数学和外语外,有的地方考小综合,有的地方还考大综合,还有的把学业水平测试纳入招生参考等。
二、现今高考制度的弊端高考发展到今天,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公众对高考的批评之声也越来越大。
例如,有人就尖锐的提出,“高考不死,害人不止”;也有人把今天出不了创新人才的根源归于高考;也有人把高考当成素质教育的障碍;也有人把很多社会经济的问题都归于今天的应试教育。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造成区域间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毋庸置疑,我国现有高考与招生的竞争态势是相当明显的。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的资源十分有限,而绝大多数公民都期盼自己的子女能够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现存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地域性差距,如录取比例、录取学校及专业分布、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差距上,部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录取率和录取分数线成倒差,加剧了我国部分地区之间已经存在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二)催生了高考移民现象我国现行高考招生制度设定分省录取方式,高等学校负责制订分省招生来源计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
由于招生来源计划决定着各地录取控制分数线的高低,因此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地区性差异十分明显,不同省(市)重点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差异有时高达100分之多。
为了逃避招生中的地区性分数线差异,“高考移民”层出不穷,屡禁不止。
(三)不利于多样化人才的选拔随着高等教育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培养目标的多元化,需要通过高考招生来选拔学术研究型、综合应用型、技术操作型等不同种类的人才。
然而,目前我国仍然沿用以往选拔精英人才的“一个标准、一次性统一考试”的模式,难以适应多样化人才选拔的需求,不易甄别出多种类型的大学生【2】。
(四)阻碍素质教育的推行由于目前我国高考招生主要看重的是考试分数,导致中学为追求高分和升学率采取各种手段,教学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的。
教学内容围绕高考“指挥棒”转,高考考什么,中学教什么,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虽然这种状况近年略有好转,有些省份开始向社会公告今后在录取工作中除看重考生高考分数外,还要注重其在中学期间的综合素质情况。
但从总体上讲,目前我国的高考招生方式仍然不利于中学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推行。
(五)影响高校自主权的发挥我国目前主流上还是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属于中央集权制。
虽然《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规也赋予了高校一定的自主权,但由于有关法律法规对高校招生自主权行使范围、应该履行的义务和法律责任规定得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解释,可操作性不太强【3】。
因此,对于我国的绝大多数高校而言,目前其招生考试的自主权均没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我国,高校的自主权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还表现在具有自主招生权利的高校太少,即使是具有自主招生权利的高校,其自主招生的学生人数比例也很小。
这种情况对于我国高校自身特色的建设和增强竞争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三、我国高考制度存在问题的对策(一)实施公平、公正、诚信的考试原则机会均等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从政策层面上,加强宏观调控,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为我国经济落后地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创造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二是从技术层面上,继续推进高校招生的“阳光工程”,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和促进高校招生选拔的公平性【4】。
诚信原则指未来高考招生制度的实行,将给学校很大的自主权,但这些权力的执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诚信。
只有逐步建立诚信制度,才可以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制度改革。
(二)实行多样化的考试方法1.科学命题。
国外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考试研究,注重命题与考试的科学化。
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做法,在高考命题上有所改革、有所创新,从高考命题上突出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更好地体现地方特色,丰富试题形式,提高试题内容的科学性、代表性、信效度与区分度,使试题内容的难度控制在科学适当的范围内【5】。
2.实行分类考试。
随着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阶段,因此对人才和质量的要求和标准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高等教育在培养少数“学术精英”的同时,更要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
由于大众化阶段高校类型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对人才选拔的要求和标准也应多样化。
我国在新出台的《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可以采取不同的考试办法,本科院校实行全国统一考试,高职高专院校由各省组织考试招生,高水平大学可以另外加试。
另外鼓励实行联考,现在已经有一些学校在实行联考,本科院校高水平高校、高职高专可以有不同的考试办法。
3.尝试多次考试。
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高考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年一考,每年在夏季举行。
这样做的效果有利有弊,利的方面是节约成本,考试与录取管理实施的工作量和难度更小,然而对于考生来讲,这种状况往往导致“一考定终身”的“惨烈”局面。
因此,在未来的改革中,考试上将不止一年一次,有的科目一年可以进行多次考试,给考生多次机会。
(三)推行综合评价制度目前国际上高考招生评价机制的改革趋势是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考查评价。
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实行的就是三结合考评模式:高考成绩+高中平时成绩+社会活动、学术活动、文体活动、公益义工和工作经历。
借鉴国际经验,我们除了分数这一重要评价手段外,还要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中学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这两项实际上也是对学生更全面的评价【6】。
到条件成熟的时候,这两项将会作为选拔学生的依据之一。
(四)采取多样化录取方式多元录取是指录取的基本原则是择优录取,根据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来择优录取,同时高校逐步扩大自主录取的比例,还可以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这样就可以招来不同才能的学生,特别是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突破现在高考招生制度对学生评价的局限。
(五)建立高校招生考试监督机制精英型高等教育直接影响的仅仅是少数人,但在进入大众型高等教育时代后,公众对入学机会和高等学校招生更加关注,高考招生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我国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应注意发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招生考试工作的巨大热情和潜力,动员、吸纳、组织全社会力量,对涵盖高等学校招生全过程的机构及人员进行监督,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招生监督制度,保证高等学校和招生考试机构真正代表广大考生的利益【7】。
高考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轻言取消高考并不现实。
如何能让高考既有利于素质教育,又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还要能让让百姓满意,这就需要对高考进行不断的改革。
改革高考制度不仅需要优化考试制度,还要改进招生制度。
从各个方面全面改革,从而促进我国高考制度的健全。
文献参考:【1】王红兵.试论我国高考改革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兼论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c].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集,2003 年.【2】张耀萍.高考形式与内容改革研究—基于利益博弈的视角[c].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年.【3】李禹阶.汪荣.我国高考的历史与现状及其发展趋向窥探[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05.【4】刘智运.高考制度改革的新思路:从统一走向多样化[J].湖北招生考试,2005,(1).【5】姜刚.公平公正,构建和谐[J].煤炭高等教育,2005,(1).【6】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7】谢名春,郭英,荀丽城.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