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概论.

合集下载

07税收概论

07税收概论

第7章税收概论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A.增值税B.公司所得税C.消费税D.营业税答案与解析:选B。

公司所得税属于直接税,不易转嫁。

2.周转税的计税依据是()。

A.V+M B.M C.C+V+M D.C+V答案与解析:选C。

周转税是以商品和非商品的交易额为课税对象的税,其计税依据是C+V+M。

3.下列税种中属于特定受益税的税种是()。

A.消费税B.利息税C.燃油税D.车船使用税答案与解析:选C。

4.在边际效用曲线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认定个人收入的边际效用是常数,哪项原则意味着需对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征相同的税?()A.比例牺牲B.最小牺牲C.均等牺牲D.均等边际牺牲答案与解析:选C。

5.下述有关从价税表述正确的是()。

A.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B.比例税是从价税C.定额税是从价税D.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无关答案与解析:选B。

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定额税是一种特殊的从量税;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有关。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1.税收作为一种财政收入在形式上具有以下特征()。

A.自愿性B.强制性C.无偿性D.固定性答案与解析:选BCD。

2.一国在选择主体税种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B.国家对税收职能的侧重面C.税收成本D.一国的经济管理水平答案与解析:选ABD。

主体税种应的选择应考虑: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国家对税收职能的侧重面;④一国的经济管理水平。

3.通过征收特定受益税为公共提供筹措资金需具备的条件是()。

A.受益量在一定程度上可确认B.受益对象可确认C.消费上具有非排斥性D.税收收入专款专用答案与解析:选ABD。

第三部分判断题1.在市场资源配置相对有效情况下,政府在税制设计中应以校正性原则为主。

()答案与解析:对。

2.税收中性原则与校正性原则都是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目标。

()答案与解析:对。

3.所得税和消费税都属于直接税。

税收学原理第1章 税收概论

税收学原理第1章 税收概论
• 市场经济就是利益经济,其等价交换的基本法则表现为利益的等价交换。 • 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在本质上要求政府模拟市场价格机制
来征税,。 •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完全可以将政府行使其职能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与纳税人的纳税视为双方进行市场式的交换活动。 • 政府与纳税人利益的交换,是税收根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有表象。
第1章 税收概论
2021/7/3
1
本章主要内容
• 1.1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 1.2 税收的概念 • 1.3 税收根据 • 1.4 税收职能与作用
2021/7/3
2
1.1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2021/7/3
3
1.1.1 税收的产生
•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税收制度,是古埃及在公元前3000-2800年间建立的。 • 我国税收的产生
2021/7/3
22
1.3 税收根据
2021/7/3
23
1.3.1 税收根据
• 税收根据是对政府征税侵犯私人利益是否具有合法性作出 的解释和说明。
• 税收根据要回答的是政府为什么有权利向社会成员征税或 社会成员为什么有义务向政府缴税的问题。
2021/7/3
24
1.3.2 西方的税收根据理论
• 公共需要说 主要代表人有法国的波丹和卜攸、德国的克洛克以及意大利的柯萨等。
9
税收确立方式的变化
• 强制课征 专制课征的税收是单纯的由上取下的关系。取什么、取多少和何时取,
取决于专制权。 进入专制课征阶段,是税收开始从不成熟形态走向成熟形态的标志。
• 立宪协赞 政府的税收活动,无论是开征新税、废除旧税,还是制定或修改税法,
都必须以不违反宪法为原则,并经过民选代议机关的同意。 税收法定主义的确立,是税收进入立宪协赞阶段的主要标志。

第7章税收概论

第7章税收概论

(二)按税负是否转嫁分类



(二)、按税负是否转嫁分类分为 直接税和间接税 。 凡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为直接税 。 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属于直接税 商品课税属于间接税
(三)按课税标准分类


按课税标准分类可将税收划分为从 量税和从价税。 中国目前的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 税、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等属 于从量税。



(3)税源:税源是税收收入的来源,即 各种税收收入的最终出处 有的税种征税对象和税源是一致的,如 所得税 的课税对象和税源都是纳税人的 所得收入;有的税种则不一致,如房产 税,课税对象是房屋,税源则是房产的 收益。
(三)、税率

税率:是指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量之间的比例, 即税额/征税对象数量。 税率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 三类 1、比例税率
(四)、税基(课税基础)


税基:按课税标准计量的课税对象的数量。 经济税基是按课税标准计算的课税对象的全部 数量; 法定税基是经济税基减去税法规定的税前减免 或扣除项目后的剩余数量

税基与课税对象不同 税基与税源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五)、纳税环节


纳税环节,就是对处于运动之中的 征税对象,选定应该交纳税款的环 节。 “一次课征制” “二次课征制” “多次课征制”
(四)税收与按价格的关系分类



按税收与按价格的关系分类可将税 收划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凡税金是计税价格组成部分的,称 为价内税; 凡税金独立于计税价格之外的,称 为价外税
(五)、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


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可划分为中央 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税收管理权限主要包括:⑴立法权; ⑵征收管理权;⑶收入使用权。

税收概论

税收概论
第一章 税收概论
税收引论
第一节 税收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税收收入的规模
第一节 税收的基本概念


一、税收概念的界定 二、税收的特征 三、税收术语 源自、税收分类一、税收概念的界定


1.有机论国家观下的界定:税收是国家(或 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无偿、强制、固 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机械论国家观下的界定:税收是纳税人获 得公共品的等价物。


4.政府收费的理论依据 (1)矫正外部性

(2)政府定价对自然垄断的效率损失
(2)政府定价对自然垄断的效率损失
单 价 Pm G Pat F Pmt O MR C B A 数量 D
I
H E AR MC AC
自然垄断行业的公共定价
二、税收是政府筹措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
国别 低收入国家: 巴基斯坦(2000年) 印度(1998年) 越南(2000年) 下中等收入国家: 俄罗斯(2000年) 泰国(1999年) 罗马尼亚(1999年) 上中等收入国家: 巴西(1998年) 波兰(2000年) 韩国(1997年) 南非(2000年) 高收入国家: 美国(1999年) 澳大利亚(1999年) 加拿大(2000年) 德国(1998年) 法国(1997年) 英国(1998年) 经常性收入 5313.0亿卢比 29491.0亿卢比 787500.0亿盾 27592.8亿卢布 8001.8亿泰铢 1842460.0亿列伊 3275.5亿瑞亚尔 2742.5亿兹罗提 907400.0亿韩元 268.4亿兰特 32535.0亿美元 2330.7亿澳元 4689.3亿加元 17020.8亿马克 39328.0亿法郎 3406.7亿英镑 税收收入所占比重(%) 72.7 78.0 84.3 83.1 86.4 87.8 82.9 85.0 86.4 89.9 80.3 80.6 82.4 82.8 90.9 91.5 27.3 22..0 15.7 16.9 13.6 12.2 17.1 15.0 13.6 10.1 19.7 19.4 17.6 17.2 9.1 8.5

税收学思考题8分析

税收学思考题8分析

第一章税收概论一、名词解释1.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无偿地征收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2.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以法律形式确定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归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4.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税标准。

5.税收职能:是指由税收本质所决定,内在于税收分配过程中的功能。

6.税收筹集资金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从社会成员处强制性地取得一部分收入,为政府提供公共品,满足公共需要所需物质的功能。

7.税收资源配置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在市场对经济资源基础配置的基础上,通过税收政策、制度,对市场所决定的资源配置,在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以及不同的私人部门之间进行重新组合安排的功能。

8.税收收入分配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影响社会成员收入分配格局的功能。

9.税收宏观调控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制度,影响社会经济运行,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功能。

二、问答题1.试述国家征税的主要目的。

答:国家征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包括提供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兴建公共工程,举办公共事业等。

2.试述国家征税的依据。

答: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也就是行政管理权,可以对其行政权力管辖范围内的个人和经济组织征税,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税收具体有哪些形式特征?答: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征。

4.税收如何产生?答:税收的产生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国家的产生;二是私有财产制度的产生。

5.在税收发展过程中,征收形式有哪些变化?答: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税收的征收和缴纳形式基本上以力役形式和实物形式为主;在自然经济向商品货币经济过渡的漫长封建社会中,对土地课征的田赋长期以农产品实物为主;到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税收的征收缴纳形式都以货币形式为主。

财政与金融第四章 税收概论

财政与金融第四章 税收概论
术等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化税款 税收资本化:将税款预先从商品价格中一次扣除,
再从事交易的方式
• 三、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
供 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 3. 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 转 嫁。
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



负有提供公共物品的义 会




负有纳税的义务

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权 利
凯恩斯
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 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
• 二 税收特征
(一)税收的强制性:指政府征税凭借的是国家 政治权力,并运用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 制征收
(二)税收的无偿性:指税收是国家向纳税人进 行的无须偿还的征收
• 三、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 (the law of tax sh (tax shifting in China )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 1、税收转嫁: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 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购买价格 的方法,将税负部分或全部转嫁给购买者 或供给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 定额税率:对课税对象的数量规定每单位 征收某一固定的税额
• 比例税率:对所有的课税对象,不论数额 大小,都按照同一比例课征的税率
• 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 分为若干等级,从低到高分别规定逐级递 增的税率
• 累进税率又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 税率
• 全额累进税率:随着征税对象数额的增加, 税率逐步提高,全部税基适用相应的最高 一级税率

税收概论----课税的种类(课税对象分)

税收概论----课税的种类(课税对象分)

5、资源税--特点
• (三)实行源泉课征 • 不论采掘或生产单位是否属于独立核 算,资源税均规定在采掘或生产地源泉控 制征收,这样既照顾了采掘地的利益,又 避免了税款的流失。这与其他税种由独立 核算的单位统一缴纳不同。
流转税
• 作用: • 流转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各 种流转税(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关税等)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第一,以商品生产、交换和提供商业性劳 务为征税前提,征税范围较为广泛,既包 括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品销售收入, 也包括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既对国内商 品征税,也对进出口的商品征税,税源比 较充足。 第二,以商品、劳务的销售额和营业收入 作为计变化的影响,可以保证国家能够及 时、稳定、可靠地取得财政收入。

第三,一般具有间接税的性质,特别是在从 价征税的情况下,税收与价格的密切相关, 便于国家通过征税体现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 第四,同有些税类相比,流转税在计算征收 上较为简便易行,也容易为纳税人所接受
2、 所得税
定义: 所得税亦称收益税,是指以各种所得 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包括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资本收益税等.
2、 所得税--特点
• 2)税负不易转嫁。 • 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纳税人的最终收 益,纳税人一般就是负税人,因而可以直 接调节纳税人的收入。特别是在采用累进 税率的情况下,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差 距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作用。对企业征收所 得税,还可以发挥贯彻国家特定政策,调 节经济的杠杆作用。
2、 所得税--特点
4、行为税
• 定义: • 行为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 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 • 我国现行税制中的城市维护建设税、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印花税、屠宰 税和筵席税都属于行为税。

税收概论知识点总结

税收概论知识点总结

税收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1.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一种强制性支付,用于满足政府运作和公共服务支出的一种收入形式。

2. 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

纳税人必须依法缴纳税款,没有选择权。

(2)普遍性。

税收适用于所有纳税人,不分贫富,不分阶层。

(3)公共性。

税收是用于政府公共支出的一种收入来源,用于满足国家公共服务和建设的资金需求。

(4)稳定性。

税收是国家的稳定收入来源,能够保障政府的运作和发展。

二、税收制度1.税种分类(1)依纳税对象分类。

分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2)依税收方式分类。

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3)依税收对象分类。

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2.税收征收和管理(1)税收征收机构。

由税务局、海关等部门负责税收的征收工作。

(2)税收管理。

包括纳税申报、抵扣、汇缴等管理工作。

(3)税收征收程序。

包括税收申报、核定、征收和缴纳等程序。

三、税收的作用和意义1. 财政收入来源。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能够保障政府的基本运转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2. 调节经济和社会发展。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征收方式,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3. 调节收入分配。

税收能够通过纳税人负担的不同来实现财富的重新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四、税收的原则和政策1. 税收的公平原则。

税收应该符合纳税人的付费能力和经济收入水平。

2. 税收的公正原则。

税法应该公正透明,避免不公正和歧视。

3. 税收的效率原则。

税收应该尽可能的减少税收的破坏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有效的资源配置。

4. 稳定原则。

税收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保障政府财政的稳定收入来源。

五、税收政策和改革1. 税收政策的目标。

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保障社会公平等。

2. 税收改革的内容。

包括税收体制改革、税种改革、税率调整等。

3. 税收政策的实施。

通过采取差别化税率、减免税款和调整税收征收方式等措施来完善税收政策。

六、税收与经济发展1. 税收与经济增长。

税收基础10.22

税收基础10.22

税收基础第一部分税收概论一、税收的起源与发展税收并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税收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前提条件:一是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了私有制;二是国家的产生。

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建立→税收产生税收产生的条件:1、社会条件——国家(国家公共权力)税收产生的社会条件是国家公共权力建立,即国家的产生和存在。

首先,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基础;其次,税收是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形成的一种产品分配方式。

2、经济条件——私有制税收产生的经济条件是私有制的存在。

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则有两种权力,国家凭借其自身的财产所有权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形成的收入,是国家的公产收入。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分配。

国家征税实际上是对私有财产行使支配权。

(一)我国税收的起源和发展1. 我国税收的起源《孟子.藤文公上》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夏(贡)——两种:一种是王室对其所属部所强制征收的土贡;另一种是平民因耕种土地向贵族或王室交纳的贡纳商(助)——是与井田制相联系的一种力役课税制度周(彻)——每户农奴或平民耕种的土地,在收获之后,要以其中一定的产量交纳给王室。

我国奴隶社会税收的特点:1.税收处于初始形态,不仅名称较多,而且往往与其他形式相混合。

2.实行最古老的直接税形式,实物课征。

3.关市之赋——山泽之赋——币馀之赋2.我国税收的发展我国税收在西周至春秋的井田制时期处于萌芽状态,在鲁宣公“初税亩”时期随土地私有制的确定成为成熟的、定型的财政分配形式。

第一阶段是萌芽期:夏、商、周的贡、助、彻三种低级形式。

第二阶段是发展期:“初税亩”首次从法律上承认私有制并按田亩征税,成为税收发展的里程碑。

(即不分以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须按亩交纳土地税。

井田之外的私田,从此也开始纳税。

这是三代以来第一次承认私田的合法性,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税收学概论试题及答案高中

税收学概论试题及答案高中

税收学概论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税收是国家通过什么手段获取财政收入的?A. 强制征收B. 市场交易C. 民间捐赠D. 政府投资答案:A2. 以下哪种税不属于直接税?A. 个人所得税B. 企业所得税C. 增值税D. 房产税答案:C3.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A.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B. 自愿性、有偿性、变动性C. 强制性、有偿性、变动性D. 自愿性、无偿性、固定性答案:A4. 我国现行的税种中,哪种税是按照企业利润征收的?A. 增值税B. 企业所得税C. 消费税D. 房产税答案:B5.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税收的职能?A. 财政职能B. 经济调节职能C. 社会管理职能D. 个人收入分配职能答案:D二、填空题6.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凭借政治权力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______形式。

答案:经济7. 税收的______性保证了税收的及时性和稳定性。

答案:固定8. 税收是国家参与______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答案:国民收入9. 增值税是一种对商品和劳务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增值额征收的______税。

答案:间接10.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是个人的______所得和其他所得。

答案:劳动三、简答题11. 简述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案: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强制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征收;无偿性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不能直接获得相应的回报;固定性是指税收的征收对象、税率和征收方式等都是预先规定好的,具有稳定性。

12. 什么是增值税?它有什么特点?答案:增值税是一种对商品和劳务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增值额征收的间接税。

它的特点是税负由最终消费者承担,具有税负转嫁性;税率分为基本税率、低税率和零税率,适应不同商品和服务的特点;实行进项税额抵扣制度,避免了重复征税。

四、论述题13. 论述税收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

答案:税收在国家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它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为国家的各项支出提供资金保障。

税收概论与税收筹划

税收概论与税收筹划

税收概论与税收筹划税收概论与税收筹划税收是指政府依法从居民和机构收取的财产和收入,用于满足公共支出、调节经济和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财政手段。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国家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税收概论是指对税收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和研究的学科。

税收筹划是指通过合法的手段和方法,优化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使纳税人能够在合法范围内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

税收概论主要涉及到税收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

税收的基本概念包括税种、税基、纳税人等。

税种是指按照不同的对象和范围划分的各种税,如所得税、消费税、资产税等。

税基是指税收计征的基础,如个人所得税的税基是个人的税前收入,增值税的税基是商品和服务的销售额。

纳税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需要缴纳税收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企事业单位、组织等。

税收的原则主要包括公平原则、效益原则、公平原则、简便原则和灵活原则等。

税收的理论包括负担理论、最优税收理论、税收公平理论等。

税收筹划是指通过合法的手段和方法,优化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使纳税人能够在合法范围内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

税收筹划主要包括合法避税、减税和推迟纳税等手段。

合法避税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合理的财务和商业安排,减少纳税人应缴纳的税款。

减税是指通过合法的手段和方法,降低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如利用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

推迟纳税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应缴纳的税款推迟到以后的期间缴纳,从而减少当前的税收负担。

税收筹划的核心是合法性,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遵守国家的税法和财务制度。

税收概论和税收筹划对于个人、企事业单位和组织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对于个人来说,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可以帮助其合理安排财务和商业行为,减少税收负担,提高个人的财务收益。

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掌握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可以帮助其优化财务和商业安排,降低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对于组织来说,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可以帮助其更好地规划和管理税收事务,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提高组织的综合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税收概论-公选课

税收概论-公选课
“山泽之赋”。
2024/4/11
Lecture-6
20
2007年财政收入构成
财政收入种类
收入
比2006年 增长率 占财政总收
增收额
(%)
入的比重
税收收入 非税收入
专项收入
其中: 排污费收入 水资源费收入 教育费附加收入 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 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 国家留成油销售后收入
行政事业费收入 罚没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其他收入
2024/4/11
Lecture-6
16
● 从微观税收负担结构分析
产业间税负不公:服务业税负偏重 收入阶层间税负不公:中等收入阶层税负过重
● 从税收收入使用情况分析
政府所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与宏观税负水平不对称,使纳 税人总体上产生税收负担偏重的感觉。
2024/4/11
Lecture-6
17
第一讲 税收概论
是否可以考虑修改为: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购买货物或者接受加
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消费进口货物的单位和 个人都是增值税的纳税人。(这意味着价外显 示必须到零售环节)
2024/4/11
Lecture-6
24Βιβλιοθήκη 税对象(也称课税对象)——对什么征税
征税对象是税制的核心要素,它指的是课税的目的物, 即对什么征税。税制中,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标 志在于征税对象不同。比如,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所 得,财产税的征税对象为财产,由于所得不同于财产, 所以,所得税不同于财产税。同时,征税对象也体现 着不同税种的课税范围。
由于观察视角或立场的差异,可能得

出不一样的结论。


政府的视角:宏观税负

《税收学》课程笔记

《税收学》课程笔记

《税收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税收概论一、税收的起源与发展1. 税收的起源税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剩余产品,私有制和阶级分化,以及国家机器的形成。

以下是税收起源的三个关键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与剩余产品的出现: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生产力提高,人们能够生产出超过自身消费需求的产品,剩余产品的出现为税收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私有制和阶级的分化:私有制的产生导致了财产的不平等分配,阶级分化使得社会出现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税收成为统治阶级维护政权和满足公共需求的经济来源。

(3)国家的产生: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公共秩序,国家机器应运而生,税收成为国家机器运转的经济支柱。

2. 税收的发展税收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奴隶社会税收:在奴隶社会,税收主要以土地税和人头税为主,税收制度相对简单,征收方式直接。

(2)封建社会税收:封建社会的税收制度逐渐完善,出现了以土地为基础的田赋、以人口为基础的户赋以及针对商业活动的商税等。

(3)资本主义社会税收:资本主义社会税收制度进一步发展,所得税和增值税成为主体税种,税收的职能从单纯的财政收入扩展到经济调节和社会公平。

(4)社会主义社会税收:在社会主义社会,税收不仅是国家筹集财政资金的重要手段,也是调节经济、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

二、税收的概念和性质1.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依据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对纳税人的财产或所得进行强制性的、无偿的征收,以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经济活动。

2. 税收的性质税收具有以下四个基本性质:(1)强制性: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不得拒绝或逃避,国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征收。

(2)无偿性:纳税人缴纳的税款不直接与国家提供的具体商品或服务相交换,而是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3)固定性:税收的征收标准和税率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的,不会随着纳税人的具体情况而变化。

(4)共同性:税收涉及国家、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各界的利益,是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经济活动。

税收概论讲义

税收概论讲义

种:
是多种税收并存的税制结构。复合税制分为三
一 是 以 所 得 税 为第3主9页/体共8税5页的 复 合 税 制
38
1、在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中,各种所得税起主导 作 用,尤其体现在调节收入分配、贯彻弹性负担原则和 稳 定经济运行等方面。
2、在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中,增值税或消费 税居 于主导地位,它在保证国家税收和体现国家生产与消 费政 策等方面,有着特殊作用。
◇遵从成本(compliance cost)
指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而发生的各类费用,如保 持簿记资料的费用,申报、缴纳税款的费用,进行税 务和会计咨询的费用等。
28
第29页/共85页
④税收成本的决定因素
◇税收环境
指影响税制正常运行的各种外部条件,如收入申 报制度、财产登记制度、结算制度、计算机应用程 度、财会建账状况、公民纳税意识、法治化程度等。
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是由上述税收分配活动引起的连 锁反应。
7
第8页/共85页
三、税收的作用
(一)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 (二)体现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 (三)体现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合理
配置 (四)调节分配 (五)体现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与加强宏观调控的一致性 (六)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对外经济交往的发展 (七)监督经济活动,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
24
第25页/共85页
(2)税收中性原则
税收的效率原则
是指政府课税不应干扰或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
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经济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中性税收 指不改变市场中的各种相对价格,从而不干扰私 人部门的经济决策,不会导致超额负担的税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税收的调节手段职能

(一)调节资源配置职能
法律手段 政府对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主要是税收和财政支出
三、税收的调节手段职能
调节产品结构 调节生产力布局 税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 调节要素组合方式 调节市场结构
三、税收的调节手段职能 劳动者最低

(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法律手段
工资等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二)收入分配的公平
市场机制产生的分配结果不理想要求政府运用
转移支付
所得税
消费税
累进税率
对不同商品 实行差别税率
第三节 税收原则

四、税收效应方面的原则:效率原则
降低税收的 额外负担
效率原则 实现税收的 有效配置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五、税收管理方面的原则:确定、简便、成本 最小 (一)确定原则:指由税收制度给出的答案具 有唯一性,而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 1、税收数额的确定 2、税收收入的确定 3、税收负担的确定 4、逃税确定
德国著名经济学家阿道夫· 瓦格纳
美国著名财政学家塞里格曼
二、有关税收本质的各种认识


在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前,大学财政 20世纪60年代,人大编写的《财政学》 学教科书中关于税收的定义几乎与19世 纪后英、美学者的税收定义完全相同。 20世纪80年代,许涤新主编的 新中国成立后: 《政治经济学辞典》
农产品价 格支持
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遗产税、累进的所 得税等
三、税收的调节手段职能
调节不同个人或家庭之间 的收入分配 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调节不同地区之间 的收入分配 调节不同部门之间 的收入分配
三、税收的调节手段职能

(三)调节经济总量的职能
调节总供给的 职能
调节 经济 总量的 职能 调节总需求的 职能
付给国家的经费代价 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
二、有关税收本质的各种认识
非对等给付性
从利益关系 层面看

一般报偿性性 无偿性
税收的特征
从征收标准 层面看
按照一般原则与标准
具有固定性
三、税收的本质分析

税收的定义: 税收是政府为满足执行职能的物质需 要,对 经济活动主体的收入, 依据执行 职能产生的一般利益,按照法律规定的 范围与标准,进行的强制征收。

主体之间是一种 互利关系
互利关系
一般报偿性 4、税收的特征
其他书本一般写 无偿性

确定性 强制性 其他书本一般写
固定性

第二节 税收的职能


一、税收 职能概论 税收职能——税收所具有的满足政府需 要的能动性 政府执行职能的需要 一个国家的税收具有那些职能, 由 决定
税收在满足政府需要 方面的相对优越性
第二节 税收的职能


在不同的经济社会,由于政府执行职能 的需要不同,税收的职能也是不同的。 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政府的职能 税收的职能
提供公共物品
取得财政收入
第二节 税收的职能

资本主义由自由竟争进入垄断之后:
取得收入 税收的职能 调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杠杆

中国现阶段:
税收的职能


由此发 生的开 支主要 来自税 收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自人类走出野蛮,步入文明之后,税 人头 收总是客观存在的。 税 在长达千余年的自然经济中,几乎所 有国家都采用过这样一些税种: 土地

商品 税
财产 税
所得 税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增值税、

中国现阶段: 属于商品税的有:
属于所得税的有:
执行法律 和平的社会环境 事务职能

共同外部条件
来自政府兴 安定的社会秩序 建公共工程 和举办公共 事业
便利的公共设施
建立立法机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关、行政机

关和司法机 关 政府执行国防事务职能 政府执行法律事务职能
政府兴建公共工程和举办公共事业 组织公共工程 和公共事业的 建设等
建立强大的 常备军,购 置先进的武 器等
经济学家对税收原则发表自己的见解
亚当· 斯密
阿道夫· 瓦格纳
马斯格雷夫
平等、确实、便利、纳税人 付出与政府收入相等
四组九项内容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中国现阶段的税收原则
税收总量 方面的原则
税收分配 方面的原则
税收经济效应 税收管理 方面的原则 方面的原则
适度原则
公平原则
效率原则
合理 设置税种 确定 税率
第三节 税收原则
超额负担
中义税收负担
广义的税收负担 纳税费用
缴纳的税收
狭义税收负担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负担分配的公平 税收负担的公平分配指的是每个人各自承担 一定合理份额的税收,具体包括横向公平和纵 向公平。 横向公平要求对同等状况的纳税人同等对待, 纵向公平要求对不同等状况的纳税人不同等对 待。 为实现税收负担的公平分配。可供选择的方 法有:受益原则、支付能力原则
收入手段
调节手段
二、税收的收入手段职能
政府取得收入的手段
占有自然 资源与资产
收取一定 租金
直接经营 企业,收取 一定利润等
发行 国债等
二、税收的收入手段职能



税收与其他各种收入手段相比,具有较 2010 年全国税收收入 73202 2009 2008 年全国税收收入 年全国税收收入 59515 2007 年全国税收收入 49442 。 大的优越性: 亿元,增长 23%,财政收入 54219.62 亿元,财政收入 亿元,财政收入 68000 多亿 73 亿元,财政收入 51321.78 83080 多亿元 ,增长21.3%, 1、来源的广泛性 61330.35 元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 亿元,税收收入占财 亿元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 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政收入的比重为 重为87.5% 88% 比重为 96% 2、数额的确定性 为88.1% 3、占有的长久性 中国现阶段,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一直高达90%以上。
消费税、 营业税 、 关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土地税、房 产税、车船 税等


属于财产税的有: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二、有关税收本质的各种认识 英国著名哲学家托马斯· 霍布斯 在税收学说史上,许许多多的著名学 者,都曾各自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表达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 过自己对税收本质的认识。 如:
三、税收的本质分析

1、税收的基本属性 税收是一种课征——属于财富转移现象
财富转移类型 正义财富转移 非正义财富转移
不以权利义务关系为根 据的转移
以权利义务关系为 根据的转移

抢劫、盗窃、诈骗、 赖帐等
三、税收的本质分析
如财富的分配、 借贷与交换

如下级政府对上 级政府的贡献
如上级政府对下 级政府的补助


三、税收的本质分析


3、税收的目的与依据 税收的目的——取得财政收入,满足政 府的支出需要。 政府的根本任务——为社会提供公共物 征用 品,满足公共需要——为此,政府要占 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政府主要采 有一定的经济资源
用征收的方式 征收
政府必收的目的与依据 如和平、安定、 税收的依据——政府执行公共职能产生 便利等 的一般利益——根据正义的要求,政府 税收的依据 获得了向经济活动主体征收一部分收入 的权力。 一般利益 政府执行公共职能给经济活动主体带来 如获得了证 两种不同性质的利益。
行政收费的依据 特殊利益 照、通过了 检验等
三、税收的本质分析 政府与经济活动 是一种不对等的
第一章 税收概论
主讲:陶明娟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一、税收的实在性 税收是文明的代价。任何一个 文明社 会,要想存在与发展,都不能没有税收。 在文明社会,无论纳税的组织与个人如 何厌恶税收,税收总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

料和生产资料,还需要一些共同外部条 件。 来自政府

来自政府执行 人们要生存和发展,不仅需要生活资 国防事务职能
三、税收的调节手段职能
政府对经济总量的调节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税收、财政支出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 原则概论 税收原则是在运用税收取得收入和调 节经济时,为正确处理政府需要与经济 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准 则。它是制定税收制度的指导思想,也 是判断税收制度是否完善的标准。
第三节 税收原则
政府之间的财富 转移
正义 财富转移
在经济活动主体之间 发生的转移 在政府与经济活动 主体之间发生的转移
物力的征收,有的称 为费,有的称为税
如租金、一次性 罚没、连续的课 征等
三、税收的本质分析

税收以政府为课 征主体
2、税收的主体与客体 课征主体
主体是人 缴纳主体 客体是物
税收以国民收入 为客体 各类组织与个人 税收以经济活动 主体为缴纳主体
20世纪90年代,金鑫等主编的 《中国税务百科全书》
二、有关税收本质的各种认识

综观中外学者的税收定义,我们可以 发现,人们对税收本质的认识,在几乎 公共收入 所有要件上,还存在很大的差异。
公共课征

税收的基本属性
强制负担
强制贡献或牺牲
二、有关税收本质的各种认识

主权者
国家或强制 公共团体
征收主体 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