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黄芪的研究进展
黄芪的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黄芪的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概述:黄芪,又称黄耆,是一种中药常用的补益药材。
自古以来,黄芪就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疲劳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领域。
众多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抗疲劳的功效,并且其机制也逐渐被揭示。
本文将对黄芪的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黄芪的抗疲劳作用的实验证据1. 体外实验体外研究发现,黄芪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显著延长小鼠肝脏组织的存活时间,同时减轻肝细胞的损伤。
此外,黄芪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也得到很好的验证。
这些实验证据表明,黄芪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
2. 动物实验黄芪的抗疲劳作用不仅在细胞水平上得到了验证,在动物实验中也取得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
研究发现,黄芪可以提高实验动物在游泳、跑步等负荷性运动中的耐力,并缓解运动后的肌肉疲劳。
此外,黄芪还可以增加实验动物外周血红细胞的数量、提高肝糖原和肌肉糖原的含量,从而延缓动物疲劳的发生。
3. 人体实验对黄芪的抗疲劳作用进行人体实验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一些临床试验表明,黄芪能够显著改善人体疲劳状态,提高人的身体抵抗力,缓解身体疲劳程度并促进身体康复。
然而,目前人体实验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深入研究。
二、黄芪抗疲劳机制的研究进展1. 抗氧化作用黄芪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中和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
抗氧化作用可以降低乳酸产生,减少疲劳物质的堆积,从而延缓疲劳的发生。
2. 免疫调节作用黄芪中的多糖类成分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提高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
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减轻体内炎症反应,促进疲劳物质的代谢,从而改善疲劳状态。
3. 能量代谢调节作用黄芪中的多种成分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肉糖原的合成,提高能量供应,延缓疲劳的发生。
同时,黄芪还可以提高氧耗和有氧代谢能力,增加肌肉中线粒体的数量,进一步提高能量代谢效率。
4. 神经调节作用黄芪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黄芪现代发展现状
黄芪现代发展现状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也是
中药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现代发展中,黄芪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
黄芪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用于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气血不足等症状。
黄芪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多糖类、氨基酸等,具有抗氧化、抗炎、补气养血等功效。
近年来,黄芪的现代研究进展迅速。
科学家们对黄芪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药代动力学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黄芪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抗糖尿病、抗心血管疾病等多种药理作用。
在现代药物开发中,黄芪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种以黄芪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和药物。
这些产品在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健康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药物开发,黄芪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也有一定应用。
黄芪具有一定的土壤固结作用,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黄芪具有一定的耐旱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黄芪在现代发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黄芪的药理作用和应用领域还将有更多的发展和突破。
黄芪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针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临床研究表明 ,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黄芪不会对上述人群产生明显的 不良影响。
黄芪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常见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在服用黄芪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以及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但发 生率较低。
预防措施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在使用黄芪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史,对于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黄芪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临 床应用研究进展
目录
• 引言 • 黄芪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黄芪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 黄芪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机制探讨 • 黄芪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不良反
应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肝脏疾病的高发率与危害
肝脏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和家庭 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黄芪具有显著的保肝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黄芪及其有效成分能够减轻 肝脏损伤,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
黄芪可调节免疫系统
在肝脏疾病治疗中,黄芪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增强抗病毒能力,减轻免疫反应对肝脏的损伤。
黄芪具有抗氧化作用
黄芪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能 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对肝脏的 损伤。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方法需进一步规范
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目前关于黄芪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研究方 法存在一定差异,未来需要制定更加统一 、规范的研究标准。
虽然黄芪在肝脏疾病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 效果,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深 入研究。
黄芪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黄芪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黄芪,又称黄耆,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中医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
黄芪属于豆科植物,其根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常被用于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免疫功能、抗疲劳等方面。
黄芪的临床应用由来已久,经过多年的研究,涌现出了许多有关黄芪的新进展。
一、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异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皂苷等。
这些化合物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发挥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提高免疫功能、抗肿瘤等。
黄芪的多糖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
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抗炎抑制、抗氧化、抗菌等作用,可帮助治疗炎症性疾病。
二、黄芪在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黄芪作为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表明,黄芪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黄芪可以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NK细胞活性,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等,从而起到抗病毒、抗肿瘤的效果。
此外,黄芪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中的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对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三、黄芪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黄芪作为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在肿瘤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研究发现,黄芪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等。
此外,黄芪还可以增强化疗和放疗的疗效,减轻其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黄芪在肿瘤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黄芪的抗疲劳作用黄芪被广泛用于抗疲劳的中药配方中,其抗疲劳作用已经得到了科学的验证。
研究表明,黄芪可以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产生,减轻肌肉疲劳和运动后的恢复过程。
此外,黄芪还可以改善心肌供氧,提高运动耐力,从而减轻疲劳感。
因此,黄芪在体育训练、工作疲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结起来,黄芪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其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黄芪不仅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免疫功能,还在抗肿瘤治疗、抗疲劳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黄芪在抗衰老领域的研究进展
黄芪在抗衰老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抗衰老研究成为了现代医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人们对于抗衰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对各种草药和天然植物的研究也呈现出日益高涨的趋势。
黄芪作为中国传统草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在抗衰老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黄芪在抗衰老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潜在的抗衰老机制。
黄芪的概述黄芪,又称黄耆,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豆科植物。
它主要生长在中国和蒙古高原的草原地区,因其广泛分布和草药功能而在传统中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黄芪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多糖、黄酮类化合物、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等。
它被认为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
黄芪的抗衰老作用黄芪具有显著的抗衰老作用,这主要归功于其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的活性成分。
研究表明,黄芪中的多糖、黄酮类化合物和其他抗衰老活性成分能够对机体内的自由基进行清除,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此外,黄芪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慢性炎症反应,从而延缓衰老进程。
黄芪对皮肤的保护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会出现松弛、皱纹增多等现象。
黄芪被广泛应用于美容领域,因为它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皮肤弹性和紧致度。
此外,黄芪中的多种抗氧化物质还可以减少环境因素对皮肤的损伤,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减轻斑点和色素沉着,改善肤色均匀度,使皮肤年轻光滑。
黄芪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衰老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而黄芪作为一种具有多种活性成分的草药,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降低血压,减少内皮细胞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此外,黄芪还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增强心脏功能,降低心肌缺血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黄芪的副作用和安全性黄芪作为一种传统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
但是,一些研究表明,黄芪可能对某些人群产生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皮疹等。
黄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黄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作为中药材和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黄芪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黄芪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黄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黄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还为黄芪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目前对黄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遗传多样性水平的评估方法尚不完善,遗传多样性与黄芪种质资源质量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等。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黄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以期为黄芪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更有效的理论指导。
1. 黄芪的概述和历史渊源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黄芪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中国黄芪资源最为丰富。
黄芪的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黄芪的记载。
黄芪作为中医药的四大补益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久病体虚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黄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为黄芪的资源保护、品种改良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黄芪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药材,其药用价值已被广泛认可。
黄芪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对于提高黄芪药材的质量、产量和抗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黄芪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在现代中药产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黄芪现代发展现状
黄芪现代发展现状黄芪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的功效,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黄芪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走向现代化。
目前,黄芪的种植规模和工艺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国家对黄芪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与改良,培育出了高产、高质的新品种,如“新黄芪1号”、“中国黄芪2号”等。
这些新品种在种植过程中更耐荫性,更适应自然生态环境,不仅提高了黄芪的产量,还保证了药材的质量和稳定性。
此外,科学家还研发出了黄芪的灭菌无害化处理新技术,有效杜绝了黄芪上市流通过程中的细菌、真菌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增加了人们购买和使用黄芪的信心。
在制剂方面,黄芪的现代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和保护上。
研究者利用现代分离、纯化技术,从黄芪中提取出了一系列生物活性物质,如黄芪总黄酮、黄芪甙、黄芪多糖等。
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价值。
同时,研究人员还研发出了一系列黄芪制剂,如黄芪注射液、黄芪颗粒、黄芪胶囊等,这些制剂不仅提高了黄芪的利用率和生物利用度,还便于患者使用和储存。
黄芪的现代发展也离不开科研机构和医药企业的支持和推动。
近年来,许多科研机构和医药企业纷纷投入到黄芪的研究和开发之中,推动了黄芪的现代化进程。
通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强学术交流和合作,不断推动黄芪的临床应用与推广。
同时,一些医药企业还与黄芪生产企业合作,建立黄芪资源种植基地和药材加工中心,引进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提高黄芪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
然而,黄芪的现代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目前,由于消费者对于草药认识的不足,市场上存在着一些黄芪伪劣产品,严重影响了黄芪的形象和声誉。
此外,黄芪的应用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发挥其抗疾病的功效。
同时,黄芪的种植和加工环节还需要加强标准化管理,提高黄芪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其药效和疗效的稳定性。
黄芪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黄芪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中药材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具有独特药理活性的中药成分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
黄芪,作为传统中药材之一,其多糖成分因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而备受关注。
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作为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促进疾病康复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黄芪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探讨其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以期为黄芪多糖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将首先介绍黄芪多糖的基本结构和性质,为后续的研究进展提供基础。
接着,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免疫调节网络等多个层面,系统阐述黄芪多糖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然后,结合临床研究和实际应用案例,分析黄芪多糖在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对黄芪多糖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推动其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的进一步发展。
二、黄芪多糖的提取与纯化黄芪多糖的提取与纯化是深入研究其免疫调节作用的重要前提。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黄芪多糖的提取与纯化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优化。
提取方法:黄芪多糖的提取通常采用水提法、醇提法、酸碱提取法以及酶解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水提法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多糖活性保持较好,被广泛应用于黄芪多糖的提取。
水提法提取黄芪多糖的关键在于温度、时间和料液比的控制,通过优化这些因素,可以提高多糖的提取效率。
纯化方法:提取后的黄芪多糖通常含有杂质,如蛋白质、色素等,需要进行纯化。
目前,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沉淀法、柱层析法、膜分离法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其中,柱层析法以其高分离效率和纯化效果,成为黄芪多糖纯化的主要手段。
通过选择合适的填料和洗脱条件,可以有效地分离和纯化黄芪多糖。
质量控制:为了保证黄芪多糖的质量和纯度,提取与纯化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黄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的中药材,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等多种药理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黄芪化学成分的研究日益深入,为其药理作用机制的阐明及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黄芪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黄芪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黄芪中含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皂苷、多糖等。
不同的提取方法对黄芪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纯化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
其中,溶剂提取法主要包括水煎煮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适用于提取黄芪中的多糖和黄酮类成分。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可提高提取效率,缩短提取时间。
黄芪有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
研究发现,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如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等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黄芪多糖则具有抗炎活性,可通过调节炎症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黄芪皂苷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增强机体免疫力,抵抗病毒的侵袭。
黄芪与其他中药材配伍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意义黄芪常与其他中药材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或产生新的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与不同中药材配伍后,其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药理作用。
例如,黄芪与丹参配伍后,其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明显高于单用黄芪,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这为黄芪临床应用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黄芪化学成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其药理作用机制的阐明及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黄芪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方法仍有待改进和完善,以提高提取效率和纯度。
对黄芪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仍需深入探究,以阐明其作用靶点和机制。
黄芪与其他中药材配伍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对药理作用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以发掘新的药物组合和疗法。
黄芪资源及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宁夏农林科技,Ningxia Journal of Agri.and Fores.Sci.&Tech.2023,64(12):44-46,49基金项目:宁夏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六盘山重点地道药材黄芪、柴胡、秦艽、大黄、黄芩标准化栽培技术(SOP )与示范”,宁夏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BY003),宁夏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科技园区专项项目(2015BN24),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先导资金项目(NKYG-16-02),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项目(NKYP-18-08)。
作者简介:田永强(1978—),男,甘肃陇西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中药材栽培、加工、销售相关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刘华,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及中药材栽培相关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22-12-06黄芪,原名黄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 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unge var.mongholicus (Bunge)P.K.Hsiao )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unge )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1]。
目前,商品用黄芪主要来自于人工栽培,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很多地方开始大规模种植黄芪,2010年全国种植面积已超过4.5万hm 2[2]。
黄芪广泛应用于制药、保健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从资源、化学成分等方面综述了黄芪近些年的研究进展。
1黄芪资源概况1.1野生黄芪分布状况膜荚黄芪的分布区域较广,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东及四川,生于林缘或灌丛疏林下;野生蒙古黄芪分布区域相对窄一些,产于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及山西,生于向阳草坡或山坡上[3]。
1.2栽培黄芪分布状况黄芪是我国常用滋补中药材和大宗出口商品,远销世界各地,历史上黄芪商品用均为野生黄芪。
中药黄芪抗肿瘤研究进展
中药黄芪抗肿瘤研究进展
黄芪是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它具有免疫增强、抗肿瘤和抗炎等多种药理学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黄芪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肿瘤能力,同时还具有抗氧化、抗病毒等作用。
黄芪的抗肿瘤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黄芪的主要成分是黄芪苷和黄芪甙等,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方式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实验研究表明,黄芪对肝癌、胃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提高机体免疫力
黄芪可以促进机体免疫细胞的产生和功能增强,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减轻肿瘤对机体的损害。
黄芪中的多糖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3.保护肝脏、肾脏和心脏
化疗和放疗等治疗也会对正常细胞和器官造成伤害,黄芪可以通过减轻化疗和放疗对肝脏、肾脏和心脏的损害,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黄芪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尤其是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未来,应进一步深入开展黄芪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探索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黄芪炮制技术研究进展
黄芪炮制技术研究进展黄芪,又称黄芪、黄耆,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健脾益气、补血和抗疲劳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在传统医学中,黄芪的炮制技术对其药效和用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炮制技术是指通过对原药材进行处理加工,改变其药性和药效,使其更适合人体吸收和利用的过程。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黄芪炮制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和进展。
本文将对黄芪炮制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为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传统黄芪炮制技术黄芪的炮制技术在古代就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传统上,黄芪经过炮制后,其性味会发生一些改变,药效也会得到提升。
在古代,黄芪的炮制技术包括炙、曝、熏、炒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着不同的效果。
炙制可以去除黄芪的寒凉性,使其更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曝制可以增加黄芪的补气功效,适用于气虚体质者;熏制可以增强黄芪的益肺功能,适用于肺虚患者;炒制可以增加黄芪的补血作用,对气血两虚者效果更佳。
这些传统的炮制技术为黄芪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黄芪的炮制技术也在不断得到研究和改进。
现代研究表明,通过科学的炮制方法可以更好地改变黄芪的性味和药效,提高其药用价值。
在炮制过程中,温度、时间、湿度、气氛等因素都会对炮制效果产生影响,因此炮制技术的研究变得更加复杂和专业化。
现代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炮制工艺优化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不断优化黄芪的炮制工艺,以求得更好的炮制效果。
他们尝试不同的炮制方法和参数,比如温度、时间、湿度等,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找出最适合的炮制工艺。
这样可以提高黄芪的药效和质量,增加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
2. 炮制理论探讨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炮制技术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研究人员通过分子生物学、化学成分分析等手段,深入探讨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揭示炮制对黄芪的影响机制,为炮制技术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中医学院药学专业毕业综述黄芪药材的研究进展毕业生:孙芮芮专业:中药学(临床方向)班级:2013级中药临床2班指导老师:裴妙荣二0一七年七月黄芪药材的研究进展学生:孙芮芮指导老师:裴妙荣(山西中医学院中药学院 030619)摘要:黄芪,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称黄芪为戴糁,《名医别录》称戴椹,至《纲目》始称黄芪。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黄芪的研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本综述立足于前者的研究成果,从黄芪的历史沿革研究、黄芪的化学成分、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黄芪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对今后继续深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黄芪:历史沿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含量测定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
本品味甘,微温。
归肺、脾经。
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本文从黄芪的历史沿革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以便为以后黄芪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一、黄芪历史沿革的研究1.黄芪炮制的历史沿革概况1.1净制关于黄芪最早的记录见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但仅有性味功效的阐述,未见有炮制方面的介绍。
关于净制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的《金匮要略方论》[1],其要求黄芪“去芦”。
其他关于净制的记载还包括南北朝《雷公炮炙论》[2]中要求“须去头上皱皮”,宋朝时提出“洗净”,明朝又有“刮皮”后入药的记载。
1.2切制黄芪的切制技术始记载于《雷公炮炙论》[2],其要求“手劈令细,剉用”。
宋代又提出“薄切、柞为细末、细切”等切制方法。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黄芪“炮制”项下收录的方法为“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1.3炮制宋代时,黄芪的炮制方法得到大力发展,不仅有单纯加热的制法,如蒸制和炒制,还提出了采用不同的辅料炮制黄芪,如蜜、盐、酒、姜汁、乳等。
宋代始载有蜜制法,如蜜炙、蜜炒、蜜水拌炒、蜜蒸等;同时还有盐制法,如盐水浸焙、盐水拌炒、盐蜜水涂炙等,以及酒制法、炒制法等[3]。
现行的《中国药典》收载的黄芪炮制法包括蜜炙黄芪。
黄芪的炮制作用、目的和理论始记录于明清时期,如“生用治痈疽,蜜炙补虚损”“治痈疽生用,治肺气虚蜜炙用,治下虚盐水或蒸或炒用”“上部酒拌炒,中部米泪拌炒,下部盐水炒”“蜜水涂之,炙过用,补中益气;如是若实腠理以固表,须酒炒”“补气药中蜜炙用,疮疡药中盐水炒用”等[4]。
黄芪蜜炙制法可增强其补中益气的作用,从而用于脾肺气虚、中气下陷之证的治疗;黄芪酒制有助于散寒,用于气虚肺寒诸证的治疗;黄芪盐制可引药入肾,增强补肾气、利水退肿的功效,用于肾虚气薄诸证的治疗。
现代炮制理论认为黄芪蜜炙制法甘温而偏润,长于益气,兼有润燥作用,故较常使用。
2.黄芪炮制的现代研究研究表明,蜜炙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较生品有降低[5],其原因可能是蜜炙黄芪黏度较大,难以粉碎、过筛,故对黄芪甲苷的溶出有所影响,及黄芪甲苷受热不稳定所致[6]。
刘星堦等[7]分别用蜜炙黄芪和生品黄芪提取其总皂苷,用高效薄层层析分析了蜜炙前后皂苷成分的变化。
结果显示,蜜炙( 120℃高温处理)过程中黄芪皂苷成分一部分产生糖苷键的断裂和乙酰基的脱落,从而证实了蜜炙和生品黄芪效用上的差别,很可能是由于皂苷成分的脱乙酰基和糖苷键水解作用所致。
黄芪经蜜炙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亦较生品含量低,田圣志等[8]认为除与其受热不稳定有关外,还与炮制过程中辅料蜂蜜的加入导致样品中黄芪的有效重量降低有关。
戴稼禾等[9]研究发现,黄芪在人为损伤因素(戊二醛) 存在情况下,具有保护红细胞变形能力,减轻其损伤程度的作用;对已存在着某种病理缺陷或损伤的红细胞变形能力,具有一定的修复和激活作用,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对离体长时间孵化的红细胞具有延缓和保持其变形能力的作用。
刘星堦[10]用2% 乙酰苯阱( 1m L /100g 体重,皮下注射) 诱导的动物血虚、气虚的药理模型,考核生品和蜜炙黄芪的作用,实验结果证明,蜜炙黄芪的补气作用高于生品。
因而可以认为,由于蜜炙后黄酮及皂苷类成分含量降低,其相应的补气固表、托毒排脓等药理作用也相应减弱了,而多糖类含量有所增加,表现出了蜜炙黄芪补气和中作用的增强,从而为传统“黄芪生品用于生肌固表,蜜炙黄芪用于补中益气”的论述提供了科学证据。
二、黄芪化学成分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黄芪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表明,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多种黄酮类和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另外还有单糖、多糖、氨基酸等。
1.黄芪多糖(APS)主要有葡聚糖和杂多糖。
其中葡聚糖又有水溶性葡聚糖和水不溶性葡聚糖,分别是α-(1→4)(1→6)葡聚糖和α-(1→4)葡聚糖。
黄芪中所含的杂多糖多为水溶性酸性杂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少量含有糖醛酸由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而有些杂多糖仅由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
2.皂苷类皂苷类是黄芪中重要的有效成分。
目前从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中已分离出40多种皂苷,主要有黄芪苷I,II,III,IV,V,VI,VII,异黄芪苷I,II,IV及大豆皂苷I 等。
除大豆皂苷I、黄芪皂苷VllI外,其余均以9,19-环羊毛脂烷型的四环三萜皂苷类为苷元,总称为黄芪皂苷或黄芪总皂苷。
3.黄酮类多达30余种,主要有槲皮素、山奈黄素、异鼠李素、鼠李异柠檬素、羟基异黄酮、异黄烷、芦丁、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等。
4.氨基酸共25种,如γ-氨基丁酸、天冬酰胺、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等。
5.其他黄芪中还含有微量元素、甾醇类物质、叶酸、亚麻酸、亚油酸、甜菜碱、胆碱、咖啡酸、香豆素、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P、淀粉E等[11]。
三、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1缓解心肌缺血黄芪提取物能减少大鼠心肌梗塞,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因子,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化。
1.2 改善心肌肥大黄芪皂甙可以明显降低心肌细胞中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显著改善盐酸异丙肾素腺素所致的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可能与CAMP 增多,Ca2+-ATP 酶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上升有关[12]。
1.3 抗病毒黄芪皂甙能改善柯萨奇病毒诱导的急慢性心肌炎,调节心肌细胞的凋亡,降低CVB3 病毒感染的心肌炎中凋亡指数,抑制促凋亡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13]。
1.4 扩张主动脉黄芪皂甙可以扩张氯化钾、苯肾上腺素、钙离子等所致主动脉的收缩。
首先影响膜的电压门系统和受体钙通道,使膜外钙离子流入受到阻滞,其次促进NO 合成舒张血管。
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2.1 改善大脑退行性病变黄芪皂甙通过抑制脂氧化物及氧自由基的生成,使得Bax 上调,Bcl-2/Bax下降,抑制Caspase-3 基因表达,增加NOS 及酪氨酸羟化酶的活性,促进DA 能神经元细胞生长,提高记忆力。
2.2 对脑血管保护黄芪皂甙对全脑再灌注损伤和局部病灶缺血有显著的保护作用[14,15],其机制可能和黄芪皂甙能够抑制诱导NO 合酶合成、清除自由基有关,通过降低海马过氧化对神经系统起到保护性作用,黄芪皂甙可促进脑出血后HO-1表达,使得HO-1上调,从而减轻因代谢产物释放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3.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3.1 对肝脏保护黄芪皂甙能抑制肝脏纤维化,使得肝脏微粒体内丙二醛减少,黄芪皂甙可以上调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NF-KB的转录及表达,从而抑制TNF-α 的活性,保护受损的肝脏。
3.2 对大、小肠的保护黄芪皂甙可以预防和治疗肠道溃疡性结肠炎,抑制ICA-Ⅰ和P-选择素的表达,降低氧化氮合酶的合成和谷胱甘肽的损耗,黄芪皂甙还可以抑制TNF-α 和IL-8 的表达,对大、小肠进行保护。
4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黄芪皂甙可以促进淋巴增殖和抗体增加,促进体液的细胞免疫应答和抗炎作用,可能与降低APL2 活性,同时减少IL-8、NO 等炎性介质的产生有关[16]。
5 .对糖尿病的作用[17-19]II 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体重、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可被黄芪皂甙降低,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胰岛细胞内质网膜,减少酪氨酸酶的表达,控制内质网应激;活化蛋白激酶,促进骨骼肌细胞膜转运蛋白,促进乙酰辅酶 A 磷酸化,加快糖转化为脂肪的进程。
黄芪皂甙能够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主要治疗机制是通过黄芪皂苷抑制胃促胰酶系统而降低AngⅡ的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的肥厚和心肌细胞纤维化。
黄芪皂甙可以促进脂肪细胞分化,降低胰岛素抵抗,控制TNF-α诱导的胰岛内皮细胞凋亡,作用机制是抑制葡萄糖磷酸酶和肝糖元磷酸酶的活性,减少糖基化产物的累积,使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提高,从而保护糖尿病患者的坐骨神经,防止神经脱髓鞘。
6 .对肿瘤的作用[20,21]黄芪皂甙能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级联反应,使肿瘤细胞停滞在S期,肝癌细胞Hep G2 用黄芪甲甙处理后使癌及Vav3.1表达下调,黄芪黄酮使caspase-3、caspase-8、Bax蛋白上调说明黄芪黄酮在诱导肝癌细胞线粒体以及死亡受体通路凋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不同浓度的黄芪黄酮有效部位对小鼠S180 肉瘤有抑制作用[22]。
黄芪作为传统的补气药,单体具有多种化学有效成分,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对糖尿病、肿瘤具有较好的作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四、黄芪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综述近年研究表明,黄芪主要含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和黄酮类成分;具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抗心肌缺血、双向调节血压、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保肝、抗肿瘤、清除自由基和抗衰老等作用[23,24]。
其中研究人员对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研究居多。
2015版药典中黄芪甲苷的测定方法如下:黄芪甲苷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
理论板数按黄芪甲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中粉约4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40ml,冷浸过夜,再加甲醇适量,加热回流4小时,提取液回收溶剂并浓缩至干,残渣加水10ml,微热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4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充分洗涤2次,每次40ml,弃去氨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水5ml使溶解,放冷,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为1.5cm,柱高为12cm),以水50ml洗脱,弃去水液,再用40%乙醇30ml洗脱,弃去洗脱液,继用70%乙醇8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