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1
社会心理学相关知识总结(1)
社会心理学人际影响社会化(socialization):个体成为具有独特人格的社会成员并承担其社会角色的过程。
个人从婴幼儿开始,受社会文化、家庭、学校、同侪、大众传媒等的影响和塑造,逐步习得自己所处社会的风俗、习惯、语言、价值观,从而掌握有效参与社会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并承担社会角色。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通过进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体系,掌握社会经验;另一方面个体通过介入社会环境而对社会关系体系面的场合下发生;(6)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进行积极的反映。
社会化总是随着人们各自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所具备的不同条件,有选择性地形成。
由于人们在性别、年龄、智力、体质、遗传特性、生理状态等方面的不同,个体的社会化过程的内容是不同的。
社会化就个体来说首先必须是一个精神健康的人,不仅具有能够适应外界情境变化的独特人格和行为方式,而且还必须能够积极地支配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也是其个性化的过程。
社会活动(social activity):亦称“社会行动"。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达到各种社会目的所采取的行为的总称。
当行动者采取行动的目的在于影响另外一个人或更多的人的行动时,这种行动就是社会行动。
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人际或群体间通过交往而产生的心理交感或行为的相互影响。
由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首创。
人们改变自然界的活动,必须相互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彼此间互相依存、互相协作。
人的社会性,也通过互动而形成。
表现为感官的互动、情绪的互动、智力的互动。
其方式种类一般分为竞争、冲突、顺应与同化。
特点是:(1)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之间;(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3)以信息传播为基础;(4)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5)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7)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1)
9. 图式 :过去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结构。可
以是语言材料的,也可以是视觉材料的或其他具体材料的。 10. 社会印象 :通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接触和知觉在头脑中形成并留在记忆里的认知对象的
形象。包括对认知对象外表的记忆和人的行为,人格,情绪特征的记忆,具有综合性和 完整性。
a. 寻找意义,有意义的印象, “中心品质的影响” :中国:两性关系 西方:诚信
b. 注重显著性信息 中国人:以貌取人
负向效果: 是指人们对他人形成印象过程中, 消极信息的作用往往大于积极信
息的作用 (3)对信息进行类别化 产生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个群体形成概括固定的看法
(4)运用图式 功能: 帮助人们提取信息; 加快信息加工速度, 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填补社
▲戈登认为,父母态度与儿童控制点密切相关,娇宠儿 童常具有外控特征; 内控倾向的儿童其父母更为和蔼有教
养,更为民主和讲道理。
b
.家庭氛围,▲专制家庭和民主家庭,专制家庭中的孩
子爱吵架, 人缘不好, 对奖励和惩罚漠不关心。 民主家庭
中的孩子天真活泼, 有上进心, 有人缘不爱吵架▲自由度
小的家庭的孩子缺乏上进心, 畏缩,人缘不好▲惩罚和严
15. 认知启发
答:人加工信息的能力有限, 在认识他人时常不对所有信息进行感知, 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
而操近路感知那些最
1 )表征性启发:人们根据当前的信息,事件,与其认为的典型信息,事件相似程度进
行判断。 2)获得性启发:人们根据某种信息更容易在心里想起来的程度进行判断的方法。 3)锚定启发:人们进行判断时先抓住某个锚定点开始,然后逐渐调整最终得出一个结
(全套课件)社会心理学第一章
学习本书建议:
1.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 2.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个人的社会 阅历 3.努力形成自己的社会心理知识结构
思考题 1.学习社会心理学对你有什么实际意义? 2.解释:观察 个案法
第三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本节知识点
脑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 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1.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1.1心理活动是人脑的功能 1.2心理活动与客观现实的关系 1.3脑的结构与心理功能 1.3.1脑的结构及其心理功能
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体内部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心理 则是行为的主宰。
2.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 无意识
2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2.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 3.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及其研究范围
本节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的内容
1.社会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1.1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的心理、行为的活动状态及变 化发展规律并用于指导个体的社会实践的学科。
2.2心理与行为
心理是以脑为物质基础的精神活动过程。它不具备任何物体,具有 高度的内隐性,因此目前人类无法对它进行直接的观察与控制。
行为通常是指个体的反应系统在意识的引导下自觉的活动过程。
行为和心理的联系:
心理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行为反应; 不同的刺激可能引起相同的行为反应;
思考题:
1.解释:社会心理学 社会行为 社会刺激 2.社会刺激可分为几类?简单举例说明社会刺激对个体的影
响
第二节学习社会心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本节重点
学习社会心理学对学习者自身的意义 观察法和个案法及其方法要点 学习方法要点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
1. 社会思维
• • • • 我们如何知觉自我和他人 我们的信念是什么 我们所做的判断 我们的态度
2. 社会影响
• 文化和从众的压力 • 说服 • 团体
3. 社会关系
• • • • 偏见 攻击 吸引力和亲密关系 助人
(二)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观点
1. 我们构建起社会现实 • 人类具有归因和解释的冲动;从某种角度 来说,我们都是天生的科学家,我们解释 着他人的行为,通常足够快也足够准确, 以适应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思考:社会心理学不过是常识而已吗
1.受过良好教育的士兵比教育水平低的士兵 在适应方面遇到了更多问题。 (比起那些“社会”大学的毕业生,知识分 子对战斗带来的焦虑更不适应) 2.南方士兵比北方士兵更能适应炎热的南海 岛屿气候 (南方人更适应炎热的气候)
3. 白人士兵比黑人士兵更热衷于晋升。 (多年的压迫会降低成就动机) 4. 南方的黑人士兵更喜欢来自南方的长官而 非来自北方的 。 (因为南方长官更习惯与黑人打交道,也更 有技巧)
这些陈述中的任何一条恰恰与实际发现的 相反。当然,如果一开始我们就给出正确 的结论,读者也同样会给这些事实打上 “显而易见”的印象。日常生活中的我们 常常体会到这种事后聪明。这种现象被称 为“事后聪明式偏见”(也可称为“我早 就知道了”现象)
• 我们可以证明这种现象的存在。把一群人 分成两组,将一个心理学结论告知其中一 组,而给另一组与此截然相反的结论。例 如,告诉其中一组: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无论是择友还是 坠入爱河,那些性格与我们不同的人对我 们最有吸引力。古语说得好“异性相吸”。
(二)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根源
• 精神分析理论 • 行为主义理论 • 格式塔心理学派
• 当代社会心理学家对于社会生活中的动机 和情绪的分析有着非常明显的精神分析理 论的印记;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行为受到隔 热冬季和对他人及环境的情绪反应的影响。 若涉及学习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行为学派 的理论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强调 社会认知,恶就是研究如何感知和理解社 会可以让我们看到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
精选ppt
1
前言
❖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于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 理足以提供丰富的科学理论与实际资料,使它更加 充实,更加具体化,因而使人们能更好地理解它, 掌握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理论认识和哲学水平。
❖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对人的知觉、对自我的知觉和
人际交往。它所揭示的规律,对于理解他人、认识
精选ppt
29
四、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
❖ 社会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在研究上有相互重叠 的地方,特别在社会人格和社会认知方面。文化 人类学在这方面强调文化与人格的关系,强调文 化对人格的塑造。 ❖ 社会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在研究方法上有明显 的不同,前者主要采用通过实验检验假说的方 法,而后者则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应用社会心理学
❖ 环境社会心理学要研究人和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 研究噪音、污染、自然灾害对人的社会心理影响, 居住环境的设计和安排应如何适应人的心理需要;
❖ 健康社会心理学要研究某些身体疾患和各种心理 疾患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应用心理 学治疗人的心身疾患;
精选ppt
自我和正确地与人交往提供了分析的理论、评价的
标准和相处的原则,是个人提高自我修养,加强自
我教育,协调人际关系,改进社会风气的有益的帮
助。
精选ppt
2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论
❖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 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社会心理学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
精选ppt
13
二、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 社会心理学概论
个体会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 的意义。(个体能动性)
22
符号互动论的七个主要观点
1. 2. 3.
心智、自我、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以使用符号为前提。
语言是心智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心智是社会过程的内化,内化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
4.
行为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的反应,而是在社会允许的限 度内自己“设计”的。
身份及意义在人际互动是重要的,身份及其意义也存在于 互动中。 自我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
23
5. 6.
个体行为由其对情境的定义决定。定义也是符号互动过程。
7.
主我和客我
主我是行动者;客我,即“社会我”,是他
人心目中的我,是通过角色获得形成的。
行动由主我引起,受客我控制。 主我是行为动力,客我是行为方向。社会习论社会交换论 符号互动论
社会认知论及场论
精神分析论
16
社会学习论
用行为主义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学说。 理论假设(理论的基本点):
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巴甫洛夫、沃森、斯金纳、米勒、多拉德、班杜拉、沃 尔特斯 联想——(正负)强化——模仿 观察学习(班杜拉):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机过 程(外部强化、间接强化与自我强化)
8
经验描述(形成期)
时间: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代表:
达尔文进化论、[德]民族心理学、[法]群众心理学 [英]本能心理学、[奥]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1908年,[美]罗斯、 [英] 麦独孤,记住代表作
特点:社会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方法:经验描述 性质:经验科学
9
实证分析(确立期)
17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答: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的和外显的反应。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答:一、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
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4、研究社会态度改变。
二、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等方面。
三、群体心理:大群体与小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心理与行为。
四、应用社会心理学:环境、健康、法律、宣传、教育等具体实践领域中的社会心理现象。
3、社会心理学有哪些具体研究方法?答:一、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从而探究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1、自然观察法:即一般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下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2、控制观察法: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观察的方法。
3、参与观察法: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同时观察参与者行为的方法。
包括公开参与观察法和隐蔽参与观察法。
4、非参与观察法:观察者以旁观的方式观察被研究者行为的方法。
通常可借助于单向玻璃或录音、摄像等进行。
二、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通过系统地操纵某些变量以研究其他变量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借助于专门的仪器设备所进行的实验。
2、自然实验法:由环境因素自然操纵自变量,而非由实验者操纵的。
形式上与观察法相同,效果上与实验法相同。
如对自发事件引起的社会行为的研究。
3、现场实验: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三、调查法:又称询问法,是通过谈话、问卷等形式,根据被调查者的直接表达获得被研究者信息的方法。
1、访谈法:通过问答进行调查的方法。
包括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社会心理学一社会中的自我
1、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我们周围清净的力量的学科,尤其关注我们是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的。
(一门就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互相关联的种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2、我们的社会行为不仅仅取决于客观情境,还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其进行主观构建。
3、社交信念同样也可以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别人对我们的偏见也许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行为。
4、哈佛幸福课快乐50%来自于基因遗传,10%社会环境,40%取决于个体行为。
5、我们渴望彼此之间建立关联,渴望归属感,渴望获得他人良好的评价,社会影响塑造行为,个人态度和性格倾向塑造行为6、人类是一个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产物,进化论心理学家提醒我们,我们从遗传得来的天性预先就已经设定,社会排斥会令我们的血压升高,而社会支持却会抵抗疾病的免疫系统。
7、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8、一流的理论做预测,二流的理论下禁令,三流的理论作解释9、在我们心中自己比其他任何事更关键,通过自我专注的观察,我们可能会高估自己的突出成度,这种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的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我们所受的折磨别人不太可能会注意到还可能很快忘记别人没有像我们那样注意我们。
10、透明度错觉:实际上,注意到我们的人比我们认为的要少,我们总能敏锐的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于是就常常出现透明度错觉。
我们假设,如果我们意识到的自己很快乐,我们的面容就会清楚地表现出这种快乐并且使别人注意到,事实上,我们可能比自己意识到的还要模糊不清。
我们同样会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误和公众心理疏忽(public mental slips)的明显度。
比如说,如果我们触按了图书馆的警铃,或者自己是宴会上唯一一个没有为主人准备礼物的客人,我们可能非常苦恼(“大家都以为我是一个怪人”)。
但是研究发现我们所受的折磨,别人不太可能会注意到,还可能很快就会忘记。
也就是说,其实别人并没有像我们自己那样注意我们。
《社会心理学》第1章
社会思维
• • • • 我们如何知觉自我和他人 我们的信念是什么 我们所能做的判断 我们的态度
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 以下三类问题的科学 •文化与生物 •从众的压力 •说服 •团体
社会关系
•偏见 •攻击 •吸引力和亲密关系 •助人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一、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问题
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是常识而已吗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你是否有下面这样的体会?
当你打开任何一本不太晦涩难懂的心理学书籍, 你会又这样一种感觉: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 的日常生活就是这样啊!还用得着你在这里总 结归纳吗? 可是,转念一想,也奇怪:他要不说,我还真 不知道就是那么回事,可是一看书,就恍然大 悟! 同学们,心理学的魅力就在于此!
主要内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与相关学科 社会心理学是常识而已吗 我们如何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神采奕奕、自然大方
战战兢兢,温顺少语
人类‚首先是情境中的生物‛,‚ 因为情境塑
1、受过良好教育的士兵比教育水平低的士兵在适 应方面遇到了更多问题。(比起那些‚社会‛大 学的毕业生,知识分子对战斗带来的焦虑更不适 应。)(对‚癌症‛的恐惧) 2、南方士兵比北方士兵更能适应炎热的南海岛屿 气候。(南方人更适应炎热的气候。) 3、白人士兵比黑人士兵更热衷于晋升。(多年的 压迫会降低成就动机。) 4、南方的黑人更喜欢来自南方的长官而非来自北 方的。(因为南方的长官更习惯与黑人打交道, 也更有技巧。)
社会心理学(第1-3章)课件
20年代: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30~40年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战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李 晔
四、社会心理学的现状
一、美国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
二、美国以外的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心理学在中国
李 晔
本章复习思考题
1. 2. 3.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哪几种主要取向?
李 晔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 历史与理论流派
第一节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李 晔
本章学习目标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过程 社会心理学百年来的发展状况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理论
李 晔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
一、孕育时期(哲学思辨期)(社会哲学阶段)
(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形成时期(经验描绘期)(社会经验阶段)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三、确立时期(实证分析期)(社会分析阶段)
(20世纪初 ~ )
李 晔
一、孕育时期
原始社会 人性之争
西方
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卢梭→斯金纳 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阿奎那→马基雅维里、霍布斯→弗洛伊德
(一)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PSP) (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SSP) (三)跨文化的社会心理学(CCSP) 三种研究取向的比较 研究取向的渗透与综合
李 晔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层次
——人际层次
例:对犯罪原因的分析 大的社会环境 当时的社会情境 主观感觉 结果 贫穷 家境贫寒 都市化 居住拥挤 挫折 愤怒 攻击行为 种族偏见 失业 (犯罪) 经济萧条 个人早期经验 家教 不正常的家教 不正常的教养 正常的家教 正常的教养 守法行为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关注人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社会心理学探究了人类如何被社会情境塑造、影响和操控,以及个体如何对社会情境做出反应。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人们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构建来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社会认知,即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评价和信念。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和情绪受到他们的社会认知的指导和影响。
人们的社会认知是根据他们对自己、他人和群体的期待、态度、信念和情感形成的。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社会影响,即群体对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社会影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包括合作、竞争、信任、归属感和亲社会行为。
社会影响研究探究了个体如何受到环境中其他人的影响,并阐明了人们为什么会遵循群体规范、对他人产生同理心或亲社会行为。
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密切相关,共同作用于个体及其行为。
社会认知的独特之处在于,个体的社会认知不仅由内部因素决定,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个体的社会认知不仅受到其自身的信念和态度的塑造,还受到社会成员的期待和环境的压力的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和相关实证研究,为我们理解个体是如何获取、解释和运用社会信息的提供了框架。
在社会心理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例如社会认同、团结、合作、竞争、权力和领导。
这些概念涉及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社会规范和社会关系。
社会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所属的群体的认同感,作为人们获得自尊和归属感的重要源泉。
团结和合作是通过相互协作和共享资源来实现集体目标的重要机制。
竞争与合作并存,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以不同方式来追求自己的利益。
权力和领导涉及到群体中不同成员之间的权力关系和领导力的运作。
总而言之,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到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认同、团结与合作、竞争、权力与领导等概念。
普通心理学16-社会心理学(1)
基本归因错误
• “大学投球”问答游戏
• 参与游戏的人通过投掷硬 币成为提问者或竞赛者
• 实验者要求提问者基于自 己 的个人阅历编制富有挑 战性的难题
• 竞赛者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但往往白费力气
• 结束时,提问者、竞赛者 和观察者对双方才学打分
自我服务偏差
• 自我服务偏差 (self-serving bias) 引导人们将他们的成功 归结于自己,否认或者推卸自己的责任。
阿施 (Asch, 1940, 1956) 实验
日常生活中的从众
规范性影响对于人们的日常行为有什么作用?
意识不到规范影响的人们
少数人影响与不从众
• 在一些条件下,少数人能够扭转多数人的看法
• 参与者完成颜色命名任务,多数人正确识别出色块,但有两名 同谋一致地将绿色识别为蓝色,他们的反对意见一致,但他们 是少数
• 态度 (attitude) 是对人、课题获观念的积极或消极评价 • 引发态度的三种信息
• 认知、情感和行为
• 态度预测行为
• 态度的可获得性 • 态度的稳定性 • 改进态度的测量
• 内隐联想测试:测量自动或内隐的态度
说服过程
• 精细可能性模型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人们进行行为确认
• 刻板印象威胁:只要置身于与负面刻板印象有关的情境中,受 到刻板印象威胁的人并不能有效地利用他们的心理资源
克服偏见
• 接触假设 (contact hypothesis)
• 敌对群体间的简单接触不能减少偏见 • 要克服偏见必须促进个体之间的互动
• 例如分享共同目标的合作行为
• 友谊和间接接触
社会心理学知识1
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社会认知)
二、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一)认知者因素
认知者本人的知识经验、世界观和价值取向、人格或个性特征、文化背景、 动机和兴趣、情绪等都会影响其对他人的认知。凯利 “有色眼镜”
例:巴拜克的实验 墨西哥人 美国人 看两张幻灯:斗牛和 打棒球 74%墨西哥人只看到斗牛场面 84%美国人只看到打棒球场面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通过感官或仪器收集资料的方法。 (1)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
进行观察。 例:F •阿尔波特对“相符行为”的研究 (2)参与观察法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存在互
动关系。 例:威廉•怀特 对于“团体规范” 的研究
早期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 再社会化
第一单元 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3.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 4.培养社会角色。 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2.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3.自我的功能 (1).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2).解释经验。 (3).决定期待。 4.自我的形成与发展 生理自我(始于8个月,3岁左右基本成熟)自我中心期 社会自我( 3岁到13、14岁) 客观化时期 心理自我(10年左右) 主观化时期 5 . 自我概念的测量 20个“我是谁”
另一观点,也分三阶段:新学科的出现19081924) 青春期的发展(1930S-1960s) 、不断 走向成熟 (1970S-)
二、团体过程与团体动力学
勒温和团体动力学
团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 团体具有改变个体行为的力量 团体决策的动力作用
00266自考社会心理学(一)-试卷(答案全面)
A.侵犯激起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侵犯诱因理论D.挫折—侵犯理论 9.( )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B.自我障碍模型C.习得无望模型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
A.社会性B.普遍性与特殊性C.社会学观点D.行为性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 12.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
A.社会性B.需要C.外界环境D.社会实践E.社会化 13.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 )。
A.报答规范B.模仿规范C.回报规范D.社会世界规范E.社会责任规范 14.通常群体对偏离者的反应有( )。
A.影响偏离者B.拒绝偏离者C.任由偏离者D.采纳偏离者的观点E.改变目标 15.影响遵从的个体特点有( )。
A.个体的能力B.个体对将来的期望C.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D.文化差异E.个体的知识水平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6.角色冲突 17.态度 18.归因 19.群体目标 20.过程损失年级 班级 准考证号 姓名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1.比较水平与选择比较水平的异同。
22.利用消极情感来转变态度时要注意什么问题?23.弗斯汀格和卡尔斯密斯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24.詹姆士、沙赫特和辛格对情绪归因的观点有哪些?25.对拥挤解释的超载理论要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6.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分析其原因。
27.习得的无望如何影响心理健康的,应如何防治?28.群体内聚力的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如何增强群体的内聚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引言:心理学是什么心理学定义:中国彭聃龄: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国菲利普·津巴多:心理过程(内)间接推知和行为(外)直接探知心理学研究对象:一心里的生理基础:脑机制大脑皮层分区:枕叶(视觉)颞叶(听觉)顶叶(感觉)额叶(行为、性格、运动)神经活动规律:亚属前扣带皮层:勇气神经传递及递质:乙酰胆碱(失眠)多巴胺(爱情)左甲肾上腺素(兴奋)大脑单侧化或特异化(斯佩里的“裂脑人”)左:言语、逻辑、数学、书写右:情绪、空间、识别、艺术大脑的可塑性和修复性二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个体心理(抽象为一个人)心理过程:知情意;个性:自我意识、倾向性、特征群体心理(大于等于2)三心理与行为从外在行为推知内在心理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法则。
四心理与环境的交互关系第1章社会心理学总论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的定义:对社会概念的概括,人数现实或心理上至少存在2人以上,人与人关系相互影响并形成社会关系,受人类也已的文化所影响。
旁观者效应,爱情,从众,攻击行为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介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属于边缘学科,双重科学性质,兼属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从个体心理分析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的实际的、想象的或隐藏的、存在的影响,代表人物:奥尔波特。
社会学的研究取向:用社会学的方法关注各阶级和社会团体的心理、传统、风俗、习惯、社会舆论、流行等,代表人物:艾尔乌德。
文化心理学取向:主要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心理的异同,进行跨文化心理对比。
社会生物学取向:主要以进化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为主。
建构论取向:强调人类的主观建构,不强调客观标准。
问题及本土取向:在大陆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所引发的社会心态问题,立足于中国人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
影响社会心理与行为的五因素他人的特点和行为,我们的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生态和社会意义上的环境因素,社会行为发生的文化背景,我们的生物遗传因素。
当代社会心理学:个体群体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试验、相关、跨文化第2章社会心理学理论生物理论生理因素:染色体,激素水平,大脑生理机制或产生变异;英国本能心理学家:麦独孤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主要从内在的原始冲动,本能欲望和外在文化理想,道德要求之间的冲突来解释理解;人格性格理论人格发展理论:即关于社会化过程的观点,恋母情节(俄狄浦斯情节),恋父情节(俄勒克情节)本能理论:早期氛围自我本能和性本能两种,晚期修正为生本能和死本能。
关于群体心理的认识:认为情绪性的“力比多”性质的联系系统构成了群体联系的本质。
动物行为中的证据代表人物:海因罗特发现,劳伦兹命名主要证据:初生的动物对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物体的依赖的“刻板效应”,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上表现为发展关键期特点评价:不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重视它但不能夸大它。
学习理论基本观点:联结、强化、模仿特点评价:强化过去经验,忽略情境细节;将行为原因归于外在环境,忽略人的主观感受诱因理论基本观点:个体面对多种选择时会对各个行为方案进行利弊得失的诱因分析来进行决策。
个性决策论:以理性方式选出最佳选择行为,即以最低代价。
交换理论:即人们之间的互动是在权衡利弊、互惠的基础上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需求满足论:一个人之所以有某种行为是因为这些行为能满足这些需求或动机。
特点评价:认为行为起因于个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关心个人内在状态,而不是外部环境。
认知理论物理知觉的特征:“整解常选”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选择性基本观点:不管社会环境如何复杂,人们都会将它变得有规律。
复杂内容简单化,无意义内容意义化,零散内容整体化,杂乱内容类别化,变化内容恒常化两个基本原则:分类(知觉事物时,先根据一些简单的原则将事物加以分类)聚焦(将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忽略背景的影响)两个代表性的理论:归因理论、认识失调理论(解释当人们的态度与行为不一致时人们如何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行为,使两者协调一致)符号互动理论基本观点:符号包括语言文字记号等,甚至个体的服饰,动作和姿势。
符号互动理论强调互动过程中人的主观作用,强调彼此对符号刺激的解释过程。
基本假设: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在于事物本身。
受其影响的五个理论角色理论: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包括社会观众的客观期望和扮演者的主观表演。
参照群体理论戏剧理论标签理论:只有被贴上标签的才有可能走上越轨生涯。
日常生活和方法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动具有权宜性。
文化与人格理论早期人物及观点:本尼迪克特和玛格丽特·米德;只有从文化入手才能真正揭示出人格及人类社会行为的形成原因,称为人格的文化决定论后期人物和观点:林顿和卡丁纳;文化与人格互相影响,个体人格是由自出生之日起就受各种文化的以及非文化的力量不断塑造的结果。
第3章社会化与自我第一节基础理论社会化的概念:人是社会化的产物,自然人到社会人社会进行教化个体,个体适应融入社会初级的社会化(发生在生命的早期,主要针对儿童的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指向未来角色的社会学习过程)发展社会化(成年人在经过基本社会化之后,为了适应外在变化而继续学习的过程)反向社会化(年轻的一代将新的文化知识技能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传递给其前辈的过程)再社会化(重塑一个自我,生活环境或角色发生了全新的急剧的变化,强制性的再社会化)社会性的特征:历史性(社会化在纵向时间上的变异)民族性(社会化过程在横向空间上的变异)阶级/层性终身性客体强制性与自愿的统一性输入与输出的统一性个体社会化的载体:家庭学校社会大众传媒社会化的内容:语言社会化(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学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规范在社会生活中行事的过程)道德社会化(内化道德规范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成为适应政治生活的合格公民的过程)职业角色社会化(个体学习并内化职业角色所要求的职业职能、职业规范的过程)第2节解读中国人的社会化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点: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道德伦理为规范,家国同构君父同格的社会架构,以宗法制家长制实行人治社会统治,超稳定结构社会中国人社会化的目标:个人角度:学会做人的过程(符合儒家伦理道德的理想人格)社会角度:维持既存统治和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整合中国人社会化的特点:(迈克·彭)4岁到6岁前后家长对孩子的态度相反,传统中国父母比较注重培养孩子服从于家长的权威,中国父母极重视对孩子冲动行为的控制,传统上,父亲是一个严格的管教者孩子更害怕夫亲,当代中国父母所运用的控制和约束儿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与白人相比中国儿童缺乏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与台湾相比大陆教育系统更为重视孩子的成就动机,中国人强调的成就动机本质上属于集体主义观王小章认为的最大冲突:文化规范的做人和作为日常生活问题的做人的冲突(理想追求和现实适应)政治道德化:中国传统社会臣民人格的形象描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特点:王权主义,大一统论,宗法伦理(核心是父家长崇拜,君父是全社会最大的宗法父家长)人治,崇公抑私与忠君爱国;结果:主奴综合意识的泛化(对上为奴对下为主,形成了善于忍耐的性格)官本位(将当官的视为人生最高的理想追求)公私分殊(假公济私,损公肥私,阳公阴私,形成阳奉阴违和含蓄的性格)第3节社会角色及理论角色和角色丛:观众客观期望+扮演者主观表演=角色社会角色的分类根据角色存在的形态不同:理想角色(社会观众的理想模式)领悟角色(个体扮演者的理解)实践角色(个体扮演者角色的实际行为)根据角色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期待:正式角色,非正式角色根据扮演者受角色规范制约程度不同:规定性角色,开放式角色按照角色的功能:功利性角色,公益性角色角色过程:角色期待(社会观众)角色学习,角色扮演(扮演者)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间冲突,角色内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第4节:关于中国人的角色研究“份”:中国人的角色观念(对身份的意识就是中国人的角色观念)“份”的特征:强烈的差异性,明显的相对性,权利、权益与责任义务的统一体,同中国人关于公平公正的观念的紧密相连)中国人的角色分化:角色分化即社会角色专门化,凸显了长幼尊卑和内外亲疏之别,具体表现:亲属称谓,特点:强调血的共同,强调长幼上下尊卑的秩序,强调父权制下以男性为本位的内外亲疏之别。
中国人的角色区隔:特定情境中的角色身份以及规范本能带到其他场合之中;特点:模糊性造成角色之间的泛化做人:中国人的角色扮演:循礼而不质实(仪式主义,形到神不到,名到实不到)循人情而轻原则世故圆滑(特征:会看,能见风使舵;会说,能做出迎合性的语言反应;会息事宁人;会做人情;会取悦权威)草民的角色扮演(顺民、暴民、刁民,刁包括三种形式:软性进取曰刁钻,风险回避曰刁滑,话语博弈曰说怪话)中国人的角色冲突:做君子还是当小人之间的冲突第五节自我自尊人格自我概念:自我也称自我意识,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里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自我的内涵成分:主我(认识的主体,即观察者“我自己”)客我(认识对象,即被观察者“我自己眼中的我”)镜我(由他人的判断反映的自我概念“他眼中的我”)自尊概念:个体对其社会角色成功与否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导致自信。
自尊的计算公式:成功/抱负增大成功和减少抱负都可以获得高的自尊。
影响自尊的因素: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根据相似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人格个体角度:关注人格个体差异和多样性,称为个体人格或个性。
群体角度:某一人类群体人格的社会普遍性,一致性,称国民性格。
传统中国人的自我成长背景特点:尚柔思想及影响:明哲保身,人际迂回模式,名实相分、阳奉阴违;宗教信仰的薄弱:自我探索不足,缺乏信条;血缘的束缚及影响:使中国人丧失了结成较大群体的基础,私德比公德发达,自尊主要来源于亲属组织中的地位。
中国人之自我不发展的表现:个性自我:自我压缩的人格,中国人视社会关系为第一重要,要维护稳定社会关系,有必要对自我强加限制,无视甚至抹杀个体正常的欲望,未开化的利己主义,铲平主义不追求卓越深度自我的不发展:在陌生人之间缺乏信任,没有法律精神,中国文化中也少了西方那种超越精神即彼岸宗教。
传统主流人格特征:贵和尚中:贵和尚中的宇宙观和社会观,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一个农业宗法型社会;中和与性情修养,对人的七情六欲的控制与诱导;中和的利弊:正面:为人们的知与行留下足够的空间,使人们灵活应对生活和人际关系;负面:模棱两可,表里不一的市侩习气,压抑了个性发展,保守心理,导致中国人缺乏竞争和开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