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与汉唐长安

合集下载

赵汉唐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

赵汉唐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

赵汉唐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

下面是WTT整理的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供大家参考!“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

因大量中国丝绸经此道西运,“丝绸之路”。

这条大动脉贯通了当时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心亚、欧、非三个大陆,导致黄河流域的中华古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古文明、两河流域的希腊古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古文明以及欧洲大陆的罗马古文明交流融合。

也促进了佛教、袄教、基督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向东西传播,给人类文明发展史以极大的影响。

因此,有学者认为“丝绸之路”的贯通,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不亚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

中国史籍也以“凿空”称赞张蓦开通“丝绸之路”的卓越贡献。

因对匈奴战争欲结盟大月氏的需要,汉朝廷召募出使西域的使者。

汉中城固人张赛应募,于武帝建元二年(元前139年)执汉节率百余人自汉长安城出发。

途中为匈奴阻隔拘禁达十年之久。

后乘机脱走至大苑、康居、月氏、大夏诸国。

于元朔三年 )元前126年)返回长安。

给正与匈奴进行军事斗争的汉朝廷提供了西域诸国的情况。

元鼎二年(元前115年)汉武帝又派遣张赛率领三百人组成的庞大使团前往乌孙,成功的与乌孙结盟。

张骞在乌孙又派副使至大宛、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诸国,致西域诸国始通于汉。

在与匈奴多次作战胜利后,汉于河西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在玉门、阳关二关以西,沿途建烽隧亭障,戌兵屯田,并设立西域都护府,从而保持了自长安西行,经河西,出两关抵西域诸国的“丝绸之路”的安全和畅通。

汉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外运。

西域五十余国通使汉廷,不绝于路,各国商队也将各自的珍奇异物运至长安,汉长安城遂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商贸大都会。

汉长安城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城略呈方形,四面各开三门,城垣面积达三十六平方公里。

人口约达五十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昌盛的城市。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启示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启示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启示孙玉琴教授后汉王朝在此“列四郡,据两关”,先后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及阳关与玉门关。

设官置守,由此保证了丝绸之路咽喉地带的畅通。

公元前101 年,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胜利后,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使者校尉,由其率领军队在轮台( 今新疆轮台) 、渠犁( 今新疆库尔勒西南) 屯田,以供给和保护往来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和商人。

后又设置“护鄯善以西校尉”,用以维护丝绸之路南道的畅通。

公元前60 年匈奴日逐王降汉,匈奴势力全部退出西域,汉政府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兼护西域南北两道安全。

隋初,位于青海的吐谷浑人经常进犯河西,大业五年( 609) ,隋炀帝派兵击溃吐谷浑,从而解除了河西的威胁。

唐太宗时西突厥对抗唐廷,阻塞中西贸易,唐朝派出军队迫使西突厥归降,随后唐太宗晓谕中亚各国“西突厥已降,商旅可行矣”,由此“诸胡大悦”。

此后唐朝在高昌设立安西都护府( 后移至龟兹) ,屯驻军队,镇守西域。

此后陆续在西域各地设立都督府、州、县等军政机构。

公元702 年,唐在庭州( 今新疆吉木萨尔) 设立了北庭都护府,负责管理天山以北的广大地区。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丝绸之路的安全和畅通。

汉唐王朝在以军事打击解除匈奴、吐谷浑及突厥等民族对丝绸之路安全威胁后,一方面设立相应的军事机构,加强安全防卫; 另一方面逐步开展边疆地区的政权建设,在统治政策制订执行中尊重各少数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帮助其发展经济解决生计,同时各边疆民族可自由往来、定居中原地区等手段,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中原汉文化传播,加强了民族间的融合,从而稳固边疆,有效保障了丝绸之路交通的畅达。

( 二) 发展沿线经济,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物质基础丝绸之路沿线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丝绸之路贸易繁荣的重要依托,更重要的在于其关系到当地军政人员的供给及沿线社会的稳定。

汉唐时期对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地域的经济开发不断加强,如丝绸之路咽喉要地河西地区,西汉丝绸之路初通时,还是“习俗颇殊,地广民稀”,以畜牧经济为主、农业落后的地区,通过移民、屯垦、修筑道路、兴建水利设施等措施的实施,到东汉初年,河西已是“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之地了。

长安的历史文化简介

长安的历史文化简介

长安的历史文化简介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之一,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从古代至今,长安一直是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长安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长安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包括周、秦、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和唐朝。

尤其是唐朝时期,长安成为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吸引了来自丝绸之路的商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

长安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唐朝时期,许多宫殿、庙宇和园林被建造在长安城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明宫和小雁塔。

大明宫是唐朝皇宫,占地广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小雁塔是一座古塔,供奉着佛经,也是当时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长安还孕育了众多文化名人和重要的文化遗产。

在唐朝,长安是繁荣的文化中心,许多文人、诗人和学者聚集于此,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唐代的陕州窑,是中国古代陶瓷的代表,世界闻名。

此外,长安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博物馆,展示了古代长安的繁荣和灿烂。

长安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长安见证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历程,代表着中国古代伟大文明的瑰宝。

如今,长安作为西安这座现代化城市的一部分,仍然怀揣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探索。

丝绸之路与文景之治

丝绸之路与文景之治

丝绸之路与文景之治及汉阳陵的关系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之路、合作之路、借鉴之路,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之路,文化之路,黄金之路。

丝绸之路的主要起始点是汉唐长安,正式形成于汉武帝派遣郎中张骞“凿空”西域之后,当时,配汉印者36国,不仅使西域广大地区纳入了中央管辖之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也使得丝绸、香料、金银器、玻璃器、造纸术、佛教、祆教、景教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在东西两个世界之间得到了交流。

为什么丝绸之路会在汉武帝时期开始形成?除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和霍去病、卫青等大将的崇高家国情怀外,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天下观”和西汉经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四代帝王的休养生息、苦心经营使它的先决条件。

中国古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政治理想,使得中原王朝对四方天地产生巨大的好奇心,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地理信息的日益扩充,天下的外延逐渐随着人们的视野而扩大,司马迁笔下,黄帝时期的四方还仅限今甘肃、浙江、两广、内蒙等地,而到了汉武帝时代,这个“天下”的西延已经达到了今天的阿富汗等地。

《汉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张骞一行行至大夏(今阿富汗)就见到了四川地区生产的竹杖、布帛,张骞很惊讶,而大夏商人说,这些都是要卖到印度去的。

可见,早在官方的丝绸之路开通之前,民间的贸易就已经十分发达。

丝绸之路,从官方角度是一条政治上的合作交流之路,从民间角度上讲就是一条商贸之路。

今天,我国大力建设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其历史根源和实际着眼点也在于此。

汉阳陵是西汉早期的帝后合葬陵园,埋葬着西汉第四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刘启统治时期,经过汉初的平定中原,降服群雄,到无为而治,休养生息,随着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西汉王朝积攒下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

史称:“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同时汉王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 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 文化繁荣的遐想……
(这句话还与课文第一段相呼应。文章 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 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 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 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 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 大的路”。)
2
* 丝 绸 之 路
这是丝绸之路所经路线,当时有一条横贯中亚、联系欧 亚两洲的交通大道。它对一些国家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由此道西运, 所以这条交通大道在19世纪被欧洲学者称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东至汉唐古都长安为起点,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 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 “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 贵重金属、铜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中国 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妆品,特别重 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 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从西域和伊 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雕刻、图案设 计等技艺。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历史上一些著名 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 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 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 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 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 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 驼铃声……

汉唐间丝绸之路起点的变迁

汉唐间丝绸之路起点的变迁

汉唐间丝绸之路起点的变迁摘要:丝绸之路起点可分为历史起点和空间起点,应该肯定张骞出使西域对于丝绸之路开辟的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但由于各种原因,汉唐间丝绸之路空间起点发生过迁移和变化。

作为丝路起点城市的内涵,一般公认西汉时长安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没有争议,但东汉时丝路起点则延伸至洛阳,其时洛阳在中西交通方面的地位首屈一指。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多个政权对峙状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造成丝路起点的迁移和多元化,在一定时期洛阳、平城、邺城、长安都曾发挥丝路起点城市的功能。

隋唐时长安、洛阳成为帝国东、西二都,在中西交通方面各有优势,并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时有盛衰,共同成为丝路起点的明星城市。

关键词:丝绸之路;历史起点;空间起点;长安;洛阳从丝绸之路这一概念提出,至今已一个多世纪,丝绸之路研究成果丰硕。

由这一概念引发的学术争论很多,有的学术界已有定论,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我们注意到,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还遭遇到各种非学术因素的影响,人们从不同需要甚至某种功利目的出发发表意见,不免背离学术的原则,从而产生种种歧见。

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指汉唐间经行陆路贯通亚洲通欧洲、非洲的贸易和交流之路,那时丝绸贸易在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媒介和杠杆作用,丝绸贸易的发展带动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相互了解和认识。

丝绸之路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在千余年的历史时期内它发生过不少变化,因此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它。

本文想从汉唐间丝绸之路起点的变迁谈点个人的认识,主要限定西北丝路即传统意义上的绿洲路的范围来谈。

一、丝绸之路的历史起点丝绸之路起点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历史起点,即丝绸之路何时创辟,以丝绸贸易为代表的中西文化交流什么时候开始的。

二是空间起点,既历史上以丝绸贸易为代表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从什么地方为出发点的。

按说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是双方的互相传播,那么东西方互为这种贸易交流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但既然把丝绸作为这种贸易和交流的代表性的商品,既然中国是丝绸的故乡,那么丝绸之路的起点当然应该从中国一方考虑。

古代汉唐丝绸之路的物流网络

古代汉唐丝绸之路的物流网络

古代汉唐丝绸之路的物流网络丝绸之路是远古时期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汉唐时期的一条重要物流网络。

这条道路起源于中国,经过中亚地区到达欧洲,通过这条路线,商品、文化和思想得以互通有无。

本文将探讨古代汉唐丝绸之路的物流网络,并介绍其中的一些特点和重要节点。

古代汉唐丝绸之路的物流网络可谓复杂而庞大。

此路线的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天的西安),然后穿过甘肃、新疆进入中亚地区。

这条路线有数个支线,其中最著名的是南路和北路。

南路经过巴基斯坦和迪尔,通过印度洋和中东地区到达地中海;北路则经过帕米尔高原和高加索山脉,通过北里海和里海地区到达黑海。

这条路线的物流网络在甘肃和新疆地区的要塞城市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城市位于山区和河流交汇处,成为了贸易和物流的重要节点。

其中最著名的城市是敦煌、河西走廊和喀纳斯湖地区。

这些城市不仅具有战略位置,还是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的重要集散地。

此外,这些城市还是文化交流的中心,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学者和艺术家。

丝绸之路上的车队是古代物流网络的主要运输方式。

这些车队由商人和驼队组成,他们通常在城市中集结,一起穿越沙漠和山脉。

驼队是物流运输的理想工具,因为它们能长时间不饮水,能够承受沙漠和高原的恶劣环境。

此外,驼队还能携带大量货物,比如丝绸、茶叶、瓷器、香料等。

在物流网络的支援下,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的商品得以迅速传播到欧洲和中东地区。

最著名的商品之一是中国的丝绸。

丝绸在古代世界中享有盛誉,成为了贵族和皇室的象征。

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运到中亚地区,然后通过船只运送到地中海。

这一过程涉及到大量的商人和中间商,他们购买和销售丝绸,并通过物流网络进行运输。

除了丝绸之外,茶叶也是汉唐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

茶叶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被认为是一种药用植物。

中国的茶叶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和中东地区,成为了当地人的日常饮品。

此外,中国的瓷器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中亚和中东地区,对当地的陶瓷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_趣味拓展:文化遗产之《丝绸之路》简介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_趣味拓展:文化遗产之《丝绸之路》简介

趣味拓展:文化遗产之《丝绸之路》简介遗产简介:丝绸之路是世界上路线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化线路。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Freiherrvon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丝绸之路天山廊道始于中国汉唐时期长安/洛阳至中亚七河流域地区,伸延5000公里,连接了开拓丝绸之路的诸政权中心的两大中心,即中国汉唐中心都城长安/洛阳及中亚七河流域地区。

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向西通过中国中部黄河中游,穿过河西走廊,延伸于天山南北,直到楚河及塔拉斯谷地等肥沃的七河地区。

丝绸之路天山廊道是连接中国与欧洲的整个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形成于公元前2至公元1世纪,公元6—14世纪为繁荣期,公元16世纪前一直是当时重要的商贸通道。

廊道中交错排列的贸易路网,连接着大小城镇,总长约8700公里。

被提名申遗的33处遗址反映了丝绸之路贸易不仅创造了财富,也为人员与商品的顺利通过建造了基础设施,促发了因贸易而孕育形成的众多民族之间的交流,传播了沿路的各种思想,并促使欧亚大陆两大文化,即定居农业民族与大草原游牧社会之间的深度融合。

33处遗址中有各个帝国与可汗王国的都城宫殿、贸易居所、佛教石窟寺、古代道路、驿站、关隘、烽燧、长城、古堡,墓葬以及宗教建筑等。

其中,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包括陕西省7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城固张骞墓)、河南省4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县汉函谷关遗址、陕县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甘肃省5处(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北庭故城遗址);8处遗址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阿拉木图州和江布尔州,3处遗址在吉尔吉斯共和国楚河州。

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

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

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古代丝绸之路,作为一条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贸易网络,不仅在经济上促进了沿线各国的繁荣发展,而且在文化、政治、科技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条古老的商道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成为了人类文明交往的重要纽带。

丝绸之路的形成始于公元前2世纪,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其路线得以确立并逐渐拓展。

它东起中国的长安(今西安),穿越中亚腹地,直至地中海沿岸,再通过海上航线连接欧洲各国。

这条路线不仅是商品交易的通道,更是文化和信息交流的桥梁。

在经济方面,丝绸之路使得古代中国盛产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往西方,同时带回了玉石、金银制品、玻璃等珍奇宝物。

这样的贸易往来极大地丰富了沿线国家的物质文化,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

文化传播是丝绸之路的另一重大影响。

佛教自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与道教、儒教等思想体系相互融合,对中国乃至东亚的文化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同样,希腊雕塑艺术、伊斯兰天文学等知识和信仰也通过这一路线进入中国,促进了知识体系的多元化。

政治影响亦不可忽视。

丝绸之路的畅通不仅加强了汉唐等朝代与外界的联系,也使得中央王朝的影响力延伸至中亚乃至更远的地区。

各大帝国如波斯帝国、贵霜帝国等也都利用丝绸之路维护和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科技交流方面,丝绸之路作为技术传播的媒介,促进了农业、手工业技术的交流更新。

例如,中国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四大发明,以及中亚的天文、医学知识,都得到了广泛传播,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还体现在促进了人类思想的交流。

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哲学思想的碰撞与交融,加深了人们对世界多样性的认识,培育了包容互鉴的人文精神。

古代丝绸之路作为一条跨文化交流的大道,其深远的历史影响不仅在于物质财富的流通,更在于它如何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理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数千年以来,中亚一带和西亚、中东等地区之间一直存在着一个传统性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到唐朝盛世达到巅峰,丝绸之路贸易、文化的交流在此时期十分繁荣和活跃。

一、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交流在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十分繁荣,依托着丝绸作为主要商品流通于此,可以说当时中国的丝绸生产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而另一方面,中亚、西亚、中东等地区又以毛织品、珠宝、药材、天然香料等商品为主要出口,形成了与中国互补的贸易结构。

其中,大量丝绸制品和其他商品从中国的长安、洛阳、成都等地经过河西走廊,到达了西域盆地,在那里可以转运到中亚、伊朗、叙利亚等地。

同时,从中亚到了欧洲各地。

史书记载,唐代时,东罗马帝国曾向唐朝购买了一批丝绸。

所以,丝绸之路不仅连接了东西方的贸易,还成为了各种文化、宗教信息的传递渠道。

二、汉唐时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开放不仅促进了贸易的发展,而且也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此时期,中国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亚、西亚、中东等地区,并且与当地文化进行了深度交流、融合和创新。

同时,丝绸之路也为中国本身带来了其他文化的影响和启示,改变了当时中国中央平原地区的文化面貌。

1. 中国文化传播这段时期是我国佛教进入世界的高峰期,也是其他文化进入中国的高峰时期。

据史籍记载,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去了汉文化的种种礼仪和法制,以及秀丽的汉女演绎了“女儿城”的传说,使当地人对汉朝产生了极大兴趣。

而在唐朝,大量的唐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西亚、中东等地区。

与此同时,佛教文化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涌入中国。

东晋时期,大乘佛教从中亚传入中国,唐代时期,佛教文化在中国达到了巅峰。

唐代时期,中国的佛教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区,并融合、创新了其他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文化。

2. 外国文化影响丝绸之路为中国带来了外来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唐时期的长安城与丝绸之路发展

汉唐时期的长安城与丝绸之路发展

汉唐时期的长安城与丝绸之路发展汉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古都长安更是在此期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而丝绸之路也得到了空前发展。

本文将探讨长安城和丝绸之路的关系以及其发展情况。

一、长安城的规模和繁荣长安城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中心,是中国古代的首都之一。

在汉唐时期,长安城的规模非常庞大,据史书记载,城墙周长达到了36里(约146公里),城门共有十二座,城内有很多著名的宫殿和庙宇,如大明宫、太和殿、青龙观、释迦寺等。

长安城也是汉唐时期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

城内有十二个市区,分布在城的不同方向,每个市区都有不同的商业特色和物品出售。

长安城的商业繁荣吸引了众多商人和外国使节前来交流贸易。

这也为长安的文化和科技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丝绸之路的发展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和欧洲的一条重要商路,成为了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途径。

在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成为中西方商业、文化和政治的纽带。

丝绸之路的发展得益于汉唐时期中国经济的繁荣以及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改变。

汉武帝曾修建的南北丝绸之路,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朝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兴起,穆斯林商人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人,进一步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发展。

同时,唐朝统治者通过海上贸易和外交手段,加强了与外国的关系,使丝绸之路的贸易更加繁荣。

三、长安城对丝绸之路的促进作用长安城的文化和繁荣也为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长安城内的市场和商业机构为古代贸易提供了便捷的交流途径,也为外国商人提供了便宜和保护。

长安城还成为丝绸之路上商品的集散地和加工中心。

丝绸之路上的商品大多是通过长安城进入中国,经过当地的加工和细化,然后再出口到欧洲和中亚地区。

长安城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就如同现代国际贸易中的港口一样,是处理商品和促进贸易的重要场所。

四、丝绸之路的影响丝绸之路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丝绸之路是汉唐时期中西文明交流的窗口,东西方的文化、宗教、科技和艺术在此交流,互相借鉴。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丝绸之路是指汉唐以来以中国首都为核心,向世界呈网状分布的交通路线。

因为中国的首都往往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交流中心,中国东部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朝鲜半岛同样也与这个网路联系在一起,而传统的丝绸之路更多的是强调中国与西方国家和地区的往来。

丝绸之路作为一个国际交通网络,首先是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物产和文化的交流,才渐渐向外发展开来的,最后在中国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因张骞出使西域而获得全线开通。

从此以后,丝绸之路空前繁荣起来,它把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几个主要文化地区,如东亚、南亚、西亚、北非和欧洲联系起来。

不仅在物产上实现了互通有无,比如佛教东传、中国四大发明西传等,也使得各个地区的文化通过相互交流而蓬勃发展起来。

长期以来,丝绸之路沿线的民族和国家,不仅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也都成了丝绸之路的受益者。

在人类各地区文明日益联系紧密的今天,回顾丝绸之路的历史不仅是一种古代知识的积累,也代表着不同地区文化之间宝贵的交流,因此,丝绸之路不仅成为凭吊历史的旅游热线,也是世界各国学者研究人类文明的重要课题。

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我们中国运的)。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的资料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

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

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

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不过他所指的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国于河间地区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

所谓西域则泛指古玉门关和古阳关以西至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

后来,史学家把沟通中西方的商路统称丝绸之路。

因其上下跨越历史2000多年,涉及陆路与海路,所以按历史划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按线路有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之别。

陆上丝路因地理走向不一,又分为“北方丝路”与“南方丝路”。

陆上丝路所经地区的地理景观差异很大,人们又把它细分为“草原森林丝路”、“高山峡谷丝路”和“沙漠绿洲丝路”。

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

隋唐年代(589年~896年)丝路空前繁荣,胡商云集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定居者数以万计。

唐中叶战乱非常频繁,丝路被阻,后虽有恢复,规模远不如前,海丝绸之路风光集萃(19张)上丝路逐渐取而代之。

北方陆上丝路指由黄河中下游通达西域的商路,包括草原森林丝路、沙漠绿洲丝路。

前者存在于先秦时期,后者繁荣于汉唐。

沙漠绿洲丝路延续千余年,沿线文物遗存多,是丝路的主干道。

▲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中南北三条线路。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篇一:丝绸之路资料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

他们把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

中国的丝绸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国家外,也通过海上交通线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

因此,在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有的学者又进而加以引申,称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历史背景当时,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的大月氏,是一个著名的“行国”,40万人口。

他们曾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打败后,刚迁到这里不久。

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因此,大月氏与匈奴是“世敌”。

汉朝日趋强盛后,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

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

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细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次畅通无阻。

古老的丝绸之路

古老的丝绸之路

古老的丝绸之路古老的丝绸之路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丝绸之路”是我国参加的第一个跨国申遗项目,包括中哈吉三个国家共33处遗产点。

中国段部分涉及陕西、河南、甘肃、新疆四省区20多处遗产点。

让我们沿着丝绸之路的足迹,探寻非遗景区的古老厚重。

古老丝绸非遗景点1.大雁塔大雁塔即大慈恩寺塔,位于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是西安现存最著名的古塔,被视为古城的象征。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最久的古都。

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周幽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等近百个皇帝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宫廷生活。

鼎盛的汉唐时代,长安是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起点。

现代西安是中国西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综合科技实力排名全国第三,是亚欧大陆的重要枢纽,是一个科技、工业、旅游三业并举的现代化城市。

全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0处,登记在册的各类文物保护点多达2944处。

是全人类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尕哈烽燧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库车县城西北盐水沟东侧,在维吾尔语中为“红嘴老鸹”或“红色哨卡”之意,这座巍峨的古军事建筑,历经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雄姿犹存,是丝绸之路上最古老、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小雁塔西安市荐福寺小雁塔,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建于公元707年,共15级,约45米高。

4.锁阳城甘肃“安西国家级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里的我国目前军事设施体系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池遗址——唐瓜州城(锁阳城)。

5.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千佛洞克孜尔石窟有4个石窟区,正式编号的石窟有236个,大部分塑像都已被毁,还有81窟存有精美壁画,为古代龟兹国的文化遗存。

历史上的3条丝绸之路

历史上的3条丝绸之路

历史上的3条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曾七次到过中国)于1877年提出,此后,各种著述层出不穷,关于丝绸之路的概念也有所拓展,如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等。

丝绸之路其实并不是一条明确的路,只是一个通道,或是一个交流带。

这个通道是东起中国、西达欧洲、连接欧亚大陆的交通带。

丝绸之路的路线、兴衰、物品交流、作用及影响等,都值得不断地深入探讨和研究,这也是我们今天探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份必要的历史资源。

丝绸之路到底有几条路线?李希霍芬提出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欧亚之间的一条陆路通道(后被称为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中途经过亚洲腹地,在干旱的沙漠、戈壁和高原中由绿洲相连而成。

而中间又有分道,如从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敦煌后,就在新疆境内分为南、中、北三道,其中南、中两道到喀什又汇成一道,翻越帕米尔高原后进入中亚地区。

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为主的中亚两河流域,到达伊朗高原,然后再到达地中海沿岸。

其实,这一路线在中国古籍《隋书·裴矩传》中已有记载,虽然有所不同,但大体相似。

最早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或可以算是法国汉学家沙畹,1903年,他在其《西突厥史料》书中说到丝绸之路可分为陆路和海路两条。

1968年,日本三杉隆敏出版《探索海上丝绸之路》。

而在中国,陈炎是最早关注和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学者,他于1980年正式提出、而后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章。

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具体走向,则包括意大利、希腊、土耳其、埃及、阿曼、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文莱、菲律宾、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

关于草原丝绸之路的提出,目前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说法。

西方学者更多地将其称作草原之路,其实就是一条天然的草原通道。

因为在欧亚大陆的地理环境中,北亚遍布寒冷的苔原和亚寒带针叶林,中亚又有崇山峻岭和戈壁沙漠,只有在北纬40度至50度之间的中纬度地区,才有利于人类的东西向交通。

丝绸之路形成于何时

丝绸之路形成于何时

丝绸之路形成于何时通常以为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事实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

1958年,在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下层,已发现由家蚕丝织成的绢片、丝带和丝线;商代的养蚕缫丝大有进步,成为一项取得重大成就的手工业;春秋战国时期,丝织业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时丝织物开始成批地向外推销。

从中亚西北迁到黑海西北的塞人部落,通过他们的游牧方式,在公元前6到5世纪,在中国和希腊城邦之间充当了最古老的丝绸贸易商,他们开辟的从天山北麓通往中亚细亚和南俄罗斯的道路,形成了最早的丝绸之路。

这一路线较汉代以后的丝绸之路偏北一些。

阿尔泰地区出土的公元前5世纪贵族石顶巨墓中的有花纹的斜纹绮和有刺绣的平纹绸,均来自中国内地。

而在丝绸之路西端的希腊,其雕刻和绘画中人像、神像的衣着面料,在当时只有中国才能制造,也可作为佐证。

丝绸之路的源头人们习惯把今日的西安作为汉唐丝绸之路的起点。

但是从这里运往西域的丝绸来源于哪里呢?一些专家学者们认为,山东是丝绸之路的主要源头。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通往西方的贸易通道,这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这条贸易之路的起点则是当时的京城长安。

而据史书记载,长安附近丝绸的产量极其有限。

关中和陇右这些地区在汉唐时代丝绸很缺乏,以至于官府允许当地人用粮食顶替丝帛来交纳赋税。

因此,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只是货物的集散地。

从丝绸之路运往西域、西方的丝绸是从别的地方调运过去的。

专家们认为,丝绸之路最繁忙的时代正是山东丝绸业最发达的时代。

据文献记载,当时山东是各地上缴丝绸中质量上乘、数量最多的地区。

有人就唐代的有关数字作过统计,当时各地提供的丝绸税山东居全国之冠,就各地上贡丝绸的州府在全部州府中所占的比例看,山东高在96%以上。

调运至长安的丝绸主要有三个用途,一是发放俸禄,二是供应军队,三是通过丝绸之路运向西方。

当时供应军队的丝绸主要是河北的产品。

可以说,从山东运至长安的丝绸除了发放俸禄以外,有相当数量的丝绸是通过丝绸之路运出去了。

丝绸之路的主要内容

丝绸之路的主要内容

丝绸之路的主要内容丝绸之路的主要内容(一)《丝绸之路》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生动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

它东起我国的汉唐故都长安,往昔一直延伸到罗马。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所以"丝绸之路"因此而得名。

张骞在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

在此,我十分敬佩张骞,他真是一个爱国爱民,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人,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丝绸之路"着走群独傲是历史的浓缩,也是昔日辉煌,繁华的见证。

丝绸之路的主要内容(二)丝绸之路这篇作文讲述了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交流的过程,这代表了民族和谐共处,也因此让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公元119年,他们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

从那以后,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了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

我国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丝绸之路的主要内容(三)因为我们中国的丝绸位列第一,所以就叫做“丝绸之路”。

我们中国人也为此骄傲呢!这篇课文讲了我们中国和西方交易中的一件事,我们中国给的是五颜六色的丝绸,西方人看了特别高兴;而西方人给的是特大的鸵鸟蛋,因此,我们中国又多了一种动物,那就是“鸵鸟”。

我们中国的丝绸在西方只有王公贵族才可以穿呢!而在我们中国,那丝绸人人无一不穿呢!这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国和西方的国家可以给其他国家没有的东西,也是文化沟通呢!这非常重要,要不国家就落后了,远没有其他国家先进呢!。

精神旅行的独行者——读赵丰游记散文《思想者的旅行》

精神旅行的独行者——读赵丰游记散文《思想者的旅行》

公元前139年,即汉建元二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百余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通道,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藏,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石榴等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而这条通往西域的南北通道,便是闪耀着历史光亮的丝绸之路。

而今,中国当代著名哲学散文家赵丰先生不畏艰险,不惧路遥,历时十余年,将历史上这条著名的商道亲身经历了一遍,并将自己富于哲理与深情的游记散文31篇结集成册为《思想者的旅行》,本书以禅意的目光及理性的思维透视和解读“丝路”之途的人文古迹和历史遗存,以全新的视角展示出“丝路”的雄奇和大美。

《丝绸之路,从古长安出发》开篇这样写道:汉唐长安,这是一个让人无法沉静的词组。

翘首回望,这是一段令人心潮澎湃的历史。

时至今日,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地名,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一盏东方文明的灯塔。

丝绸之路便是其中之一。

是的,两千多年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张骞出使西域时,带着一百多人马从这里踌躇西进,他们带出去的是丝绸、漆器、玉器和铜器,而赵丰先生带的则是一腔诗人的情怀与一双哲人的眼睛。

有诗人如是说:“一匹丝绸,惊动了整个世界。

一只小小的蚕,吐出了一条悠远的丝绸之路。

一匹马或者是一峰骆驼,承载着历史的嘱托,背负着一个民族的希冀,坚挺着不屈的脊梁,永不懈怠地行走。

一声声驼铃沟通了东西方风俗,摇醒了东西方文明之梦,让一个古老的信念延续数千年,让一段拓展的故事辉煌数千年。

而张骞的雕塑如今依然挺立在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

”作者在高调赞美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时忽然笔锋一转,继而想到了张骞们在出使西域途中的艰难和险阻:“文字的记载何等轻松,但有几个人能知道张骞被匈奴强迫拘留十年之久?有谁能知出使途中戈壁滩上的飞沙走石、热浪滚滚,葱岭之上的冰雪皑皑,寒风刺骨?丝绸之路并非丝绸一般的光华。

”丝绸之路是我们的先祖们凭借顽强的毅力甚至是冒着生命的危险踏出来的一条浸满了泪水、汗水、血水的智慧之路、贸易之路、文化之路和发展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绸之路与汉唐长安序论“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

因大量中国丝绸经此道西运,故称“丝绸之路”。

这条大动脉贯通了当时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心—亚欧、非三个大陆,导致黄河流域的中华古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古文明、两河流域的希腊古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古文明以及欧洲大陆的罗马古文明交流融合。

也促进了佛教、袄教、基督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向东西传播,给人类文明发展史以极大的影响。

因此,有学者认为“丝绸之路”的贯通,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不亚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

而长安,这一丝绸之路在东方的起点,是汉朝和唐朝的都城,唐长安也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它是丝绸之路开始的地方,也因丝绸之路而繁华,它的辉煌至今仍在熠熠生辉。

虽然随着世事的变迁,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历史,“长安”这座城市也已经不再存在,但是它的过去,它在这片土地上崛起的过程,仍然能对今天的我们有很多启示。

古丝绸之路与古长安城丝绸之路与汉长安汉长安城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城略呈方形,四面各开三门,城垣面积达三十六平方公里。

人口约达五十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昌盛的城市。

丝绸之路的开通因对匈奴战争欲结盟大月氏的需要,汉朝廷召募出使西域的使者。

汉中城固人张骞应募,于武帝建元二年(元前139年)执汉节率百余人自汉长安城出发。

途中为匈奴阻隔拘禁达十年之久。

后乘机脱走至大苑、康居、月氏、大夏诸国。

于元朔三年(元前126年)返回长安。

给正与匈奴进行军事斗争的汉朝廷提供了西域诸国的情况。

元鼎二年(元前l巧年)汉武帝又派遣张骞率领三百人组成的庞大使团前往乌孙,成功的与乌孙结盟。

张骞在乌孙又派副使至大宛、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闻诸国,致西域诸国始通于汉。

在与匈奴多次作战胜利后,汉于河西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在玉门、阳关二关以西,沿途建烽隧亭障,戌兵屯田,并设立西域都护府,从而保持了自长安西行,经河西,出两关抵西域诸国的“丝绸之路”的安全和畅通。

汉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外运。

西域五十余国通使汉廷,不绝于路,各国商队也将各自的珍奇异物运至长安,汉长安城遂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商贸大都会。

经济与贸易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各国商人贩的珍异货物到达长安,又将大批丝绸转运回国,长安随之成为最昌盛的国际贸易市场。

长安九市以东、西二市为最大,尤以东市最为繁华。

西域来长安的商队,也大都居住在东市南面的菜街一带。

市的四面都有围墙,每面各开二门,市内为井字形街道格局,沿街列市肆。

市中心有市署等管理机构。

市场内商贩云集,不只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丝绸锦绣,陶瓷器皿、铜铁制品和日用杂物。

而且有来自西域的皮毛织品、珠宝玉器、珍奇异物等也琳琅满目、货品繁多且数额巨大。

如一西域裘皮商店,其中仅名贵狐貂裘皮一项,即达千多张。

胡商的资本也十分雄厚,一家经营毛织品的胡商,其富竟可比“千乘王侯之家”。

至于经营珠宝玉器的胡商,更是资产矩万。

这些珍贵新奇的舶来品,为长安豪贵富商所青睐,不惜重金购买。

经考古钻探,得知东市的位置在今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乡袁家堡村东一带,其范围正当汉长安城厨城门大街以西120米、横门大街以东90米处。

东市东西长780米,南北宽650--7加米,面积约0.5平方公里。

从其规模看,堪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繁盛的国际商贸市场。

物产与资源的往来西域各国的商人,往往以各国使者的名义来长安。

他们组成庞大的商队,少者百十人,多者数百人。

他们带来各自国家的珍奇异物。

按《汉书·西域传》载称的有“明珠、文甲、通犀、翠羽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这些珍奇异物当然是皇室享用。

据《三辅黄图》卷三载称:“奇华殿,在建章宫旁,四海夷狄,器服珍宝,火烷布、切玉刀、巨象、大雀、狮子、宫马,充塞其中。

”同书卷二载称:“武帝为七宝床、杂宝案、厕宝屏风、列宝帐、设于桂宫。

时人谓之四宝宫”。

“武帝时,身毒国献连环羁。

以白玉作之,玛瑙石为勒,白色琉璃为鞍”多不胜举。

但对致力于解除匈奴威胁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来说,最为关注的是事关国防大计的大宛“天马”。

在远征大宛后,从贰师城一次就得到最健壮的汗血马数十匹,其它良马三千余匹。

于太初四年(元前101年)回到长安。

士卒受到天子丰厚的封赏。

大宛天马在长安的饲养,作为其饲养的首稽,也在长安郊野广为种植。

作为西域来的美酒—葡萄酒原料的葡萄,也在长安上林苑随处可见。

此外,原产于西域的胡桃、胡麻、胡豆、胡瓜、胡萎、胡萝卜、葱、蒜、花椒、石榴等也都先后传入长安。

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文化与艺术外域文化也使长安的人们耳目一新。

由西域传来了笙模、旁集、琵琶、胡茄、胡笛等乐器。

使胡乐风糜长安。

西域的舞蹈也在长安流行起来。

以欧洲罗马黎轩眩人(魔术师)为代表的杂技百戏在长安演出,更使朝野倾动。

这些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外交与政治西汉王朝在长安城设立大鸿肿专门管理外交事务。

在长安未央宫北的菜街设立居处各国使节的使馆区。

对一些友好国家的国王,君长慕名而到长安的。

往往被安置在长安南郊上林苑内的葡萄宫、平乐观等国宾馆接待。

不少国家还送年青的王子到长安,学习先进的汉文化。

有的回国继位后,更促进了双方的友好交往。

甘露三年(元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竭见汉宣帝。

后来他又亲到长安迎娶“昭君出塞”。

以及乌孙迎其在长安的王子回国继位,都善国迎其酋长自长安归国等,都举行了盛大的迎送仪式。

长安城不仅是当时亚洲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政治中心,其影响力通过丝绸之路辐射到整个中亚地区。

丝绸之路与唐长安唐长安城与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合称为世界四大古都,曾经是全世界最庞大、最繁华、人口最多、最国际化的都市。

唐长安城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周长35公里多,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达百万之众,比现在的北京旧城还要大,比现在保存完整的西安明城大十倍。

丝绸之路的恢复南北朝以来,战乱纷争,国势衰微。

突厥、吐谷浑在西北崛起,不断入侵,寇抄丝路,造成严重的威胁。

大业五年(以刃年),隋惕帝自长安率军西巡,击溃了吐谷浑,又会见了西域二十七国君长,重新控制了河西四郡,恢复了“丝绸之路”的秩序。

但隋末战乱,丝路又被阻隔。

唐初在突厥威胁下,也禁约出国西行,自贞观三年(629年)经过二三十年的军事征战,先后击溃东突厥、吐谷浑、击灭高昌、薛延陀部、以至彻底击溃西突厥。

唐朝廷设立龟兹、于阂、碎叶、疏勒四镇,又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这是唐朝廷对西域、中亚、阿姆河以南广大地区,牢固控制的军事指挥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

有效地管理和保护了“丝绸之路”使其达到有史以来最繁荣的顶点。

与唐通使的国家和部族多达上百。

使沿途国家和地区经济都得到发展。

《资治通鉴》天宝年条载称:“是时中国强盛、自开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间相望,桑麻璐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经济与贸易长安的商贸集中在东市(都会市)和西市(利人市)。

分别位于皇城的东南和西南,其位置东西对称,各占两坊之地。

平面略呈长方形,东市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24米。

西市南北长1031米,东西宽927米。

两市大小几乎相等。

市周有墙,墙内有沿墙平行的街道,皆宽14米。

市内南北、东西向的街道各二条,四街交叉成“井”字形,将整个市场划为九个长方形,最中间设有市署等管理机构。

每方的四面均临街,排到市肆。

对西市局部发掘得知,市街均宽16米,路两侧都有排水沟。

临街商店规模不大,最长者不到十米,约合三间左右,最小的四米许,仅是一间的样子。

特别是近日对西市北部两处十字街的发掘,道路及排水沟保存较好,东北十字街街西侧水沟上的一个石涵洞保存十分完整。

从出土的大批骨料、许多半掩于地下的大水缸及大型石臼看,在店面后方有大量手工工场作坊存在。

再从前中后三期的文化堆积及对路面、水沟的修筑等情况看,西市在晚唐时达到了极盛。

东西二市各有二百二十行。

据日僧园仁《入唐求法巡礼行纪》载称: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六月二十七日夜“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己西十二行四千余家”可见东市之盛。

但西市较之更为繁盛。

这里是胡高聚集的国际贸易市场,故又有“金市”之称。

西市胡商垄断的行业主要是珠宝珍玩、香料药材,并金银玻璃制品等出自西域各地的商品。

另外胡商经营邸店酒肆,还放高利贷。

有的久居长安,皆有妻子,买田宅,举质取利。

有的甚至勾结官员“殖货纵暴”。

胡商大多资本雄厚,经营有方。

《太平广记》载有胡商豪贾,曾在长安西市以“五十万买珠”“一千万买宝骨”“十万贯买武则天青泥珠”等巨额贸易的记录。

由于商贸繁荣,长安巨商也有与胡商联合,与官府相结而财势炽盛的巨富大贾。

如高宗时,经营丝绸的大商人邹凤炽“其家巨富,金宝不可胜计,常与朝贵游。

邸店园宅,遍满四海,四方物尽为所收……”“又有王元宝者,玄宗尝问其家私多少,对曰臣诸以绢一匹,系陛下南山树,臣绢来(弯)窑”。

玄宗不禁感叹地说“联天下之贵,天宝天下之富”也。

晚唐大商人王酒胡,曾纳三十万贯助修朱雀门。

后朝廷欲修安国寺,救命能拾钱一千贯者,撞钟一下。

王酒胡“迁上钟楼,连打一百下,即于西市运钱十万贯入寺。

”唐长安城作为国内国际的商业贸易中心,四方货物转运至长安,与水陆交通的发展不无关系。

据《唐六典·卷五》载,当时全国骚站有1639所,其中“二百六十所水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陆驿,八十六所水陆相兼”。

“东至宋汁,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麟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驴骚;南指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可见当时以长安为中心的全国水陆交通的畅通和安全。

民族与文化的融合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萦盛,长安成为交通频繁、宾客辐凑,商业繁荣的国际性大都会。

有来自各国的使节、学者、高僧、艺术家、留学生和商人。

有大批外国人流寓侨居,贞观初仅突厥降部入居长安的就近万家。

他们都受到唐朝廷的保护和礼遇。

他们的上层人物,还担当重要官职,受到唐皇室的宠信。

他们中最多的是商人,在长安西市经营常多达数千人。

他们的下层,由于娴于驯养驼马,长于骑射狩猎,故多为长安的豪贵、富商所雇佣豢养。

这在西安的唐代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牵驼牵马俑、骑马狩猎俑都生动地反应了这一历史事实。

他们勇武豪迈、票业悍矫健的性格特征,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来自突厥、昭武九姓诸国、东罗马等中亚、西亚以至欧洲各地人们的奇装异服,就足以使长安人眼花缭乱、艳羡不已了。

对美和新奇的追求是人之常情,尤以年青人为最,在衣着上模仿也是很自然的事。

贞观时长安城内“胡着汉帽,汉着胡帽”的己很常见。

贵如皇太子承乾,就好突厥语,着突厥服。

到了开元前后,大唐己至极盛,长安的“胡化”也盛极一时。

在衣冠服饰上尤为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