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电图教学提纲
心电图教案一
![心电图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43d6b3d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9.png)
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 出现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
波)
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 导联上出现T波倒置
在背向心肌梗死区的导联则出 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 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心肌梗死定位诊断依据
前间壁梗死
V₁~V₃导联
前壁梗死
V₃~V₅导联
广泛前壁梗死
V₁~V₆、Ⅰ、aVL导联
后壁梗死
• 逆钟向转位:心电图表现为V3或V4导联的R/S波形出现在V1、V2导联上。单纯出现这种心电图改变时,要结 合其他资料作出判断。因为,正常人就可以出现心电图上的逆钟向转位。在病理状态下,左心室肥大时可出现 逆钟向转位。
• 右心室肥大: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V1导联R/S>1,V5导联R波幅度增高,R/S接近1,或S波增深。引起右心室 肥大的原因有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要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各波形间期测量方法及正常范围
P-R间期
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 开始除极的时间。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QRS间期
从QRS波群的起点至终点,代表心室肌除极的全过程。正 常范围为0.06~0.10秒。
S-T段
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 过程。正常的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有时亦可有轻微的偏 移。
律失常。
药物引起心电图改变类型举例说明
01
02
03
04
传导阻滞
如服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后, 心电图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或室内传导阻滞的图形。
心率失常
药物可能导致心率过快或过慢, 如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可能出
现心动过缓。
心电图教案讲稿
![心电图教案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9654629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e.png)
T波倒置在心肌缺血时较为常见 ,倒置深度与缺血程度和时间有
关。
心肌梗死典型心电图表现
心肌梗死时,心电图上常出现 病理性Q波,Q波宽度≥0.04s ,深度≥1/4R波。
ST段弓背向上抬高是心肌梗死 的典型表现,抬高程度与梗死 面积和部位有关。
T波在心肌梗死时通常倒置,倒 置深度与梗死程度和时间有关 。
心电图教案讲稿
目录
•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 •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与鉴别 •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表现 • 慢性冠脉疾病及其他心脏疾病心电图表现 • 心电图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01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心脏电生理基础
01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心肌细胞在安静状态下保持一定的膜电位,当受到刺激时,会发生膜电
QRS波群。
心室肥厚
长期瓣膜病变可导致心 室肥厚,心电图表现为 相应导联的电压增高。
其他改变
如ST-T改变、QT间期延 长等,也可能出现在风 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
心电图中。
06
心电图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协助诊断各种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心电图可检测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冠心病表现,如ST段压低、T波倒置 等。
T波意义
T波的正常形态和幅度是判断心室复极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异常T波可能提示 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病理情况。同时,T波的变化还可以反映心室肌的应激 性和自律性。
03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与鉴别
窦性心律失常
01
02
03
04
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100次/分,P波形态正 常,PR间期正常。
窦性心动过缓
完整版心电图知识快速入门
![完整版心电图知识快速入门](https://img.taocdn.com/s3/m/42d74f4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3.png)
房性心律失常
总结词
房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房肌细胞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房收缩和舒张不规律。
详细描述
房性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心房肌细胞的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房收缩和舒张 不规律,可能引起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 搏、房颤和房扑等。
室性心律失常
总结词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心室肌细胞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室收缩和舒张不规律。
在急救现场或医院急诊室,心电图可 以及时捕捉患者的心电异常,为后续 的急救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挽救患 者的生命。
心电图的注意事项
心电图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 检查方法,安全性较高,但也有一些 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检查时应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或移动 身体,以免干扰检查结果。
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 用药情况,以便医生更好地解读心电 图结果。
完整版心电图知识 快速入门
contents
目录
• 心电图基础知识 • 心电图的解读 • 心电图异常解读 • 常见心电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心电图的日常应用与注意事项
01
CATALOGUE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心电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反 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心肌炎
总结词
心肌炎是指心肌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可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纤维化。
详细描述
心肌炎的病因可以是感染、自身免疫 、药物等多种因素。心电图可以表现 为心律失常、ST段改变等变化。治疗 心肌炎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治 疗和针对病因的治疗等。
心力衰竭
总结词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泵血功能减退,不 能满足身体需要的一种状态。
心电图波形包括P波、 QRS波群、T波和U波等, 每个波形都有特定的意义 和变化规律。
心电图培训计划提纲
![心电图培训计划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68d778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4.png)
心电图培训计划提纲一、培训介绍1.1 培训目的:心电图是心脏病诊断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医生判断心脏功能和心律异常。
本培训旨在帮助参与者掌握基本的心电图知识和技能,提高对心脏病的诊断能力,为临床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1.2 培训对象:医院内科、心内科、急诊科、心电图室等相关专业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1.3 培训方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以案例分析为主线,注重培训效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培训内容2.1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2.1.1 心电图的概念和作用2.1.2 心电图的常见术语和标准2.1.3 心电图的基本图形和波形解读2.2 心电图的常见异常2.2.1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鉴别2.2.2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识别2.2.3 心肌病变和传导阻滞的判断2.3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2.3.1 心电图在心脏病诊断中的意义2.3.2 心电图在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价值2.3.3 心电图在心脏手术前后监测的应用2.4 心电图的操作技能2.4.1 心电图仪器的基本操作2.4.2 心电图导联的正确安置2.4.3 心电图异常的实时监测和处理三、培训流程3.1 培训时间:5天- 第一天: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第二天:心电图的常见异常- 第三天: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第四天:心电图的操作技能- 第五天: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3.2 培训方式:分组教学- 每天上午:理论讲解,包括课件讲解、案例分析等- 每天下午:实践操作,包括心电图仪器操作、导联安置、异常解读等3.3 培训地点:医院内科或心电图室- 确保培训环境安静、整洁、设备齐全3.4 培训评估:每天结束时进行小结和答疑,最后一天进行综合考核四、培训师资4.1 主讲老师:心电图专家、临床医生- 具有丰富的心电图教学和临床经验- 熟悉心电图仪器和操作规程4.2 助教:心电图技师、临床护士- 熟练掌握心电图操作技能- 能够辅助培训参与者进行实践操作五、培训材料- 心电图实验仪器- 心电图导联、胶皮贴等相关试剂- 课件材料、教材和参考书籍- 培训手册和练习题六、培训后续- 培训结束后,组织参与者进行期中和期末考核- 培训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 建立心电图培训学习小组,定期进行学习和讨论七、培训效果评估- 定期对参与者进行回访调查,了解培训效果- 监测参与者在临床工作中的心电图应用情况- 不断改进和完善培训方案,提高培训效果八、培训预算- 包括培训场地、设备租赁、师资费用、材料费用等-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预算和费用控制九、培训安全- 注重参与者的安全及设备的安全使用- 遵守医疗器械操作规程,确保心电图操作的安全性十、培训总结- 结合参与者的反馈意见,进行培训总结和评估- 总结培训经验,为下一次培训提供参考- 不断完善和提高心电图培训的质量和水平以上是心电图培训计划的详细提纲,希望能够为医院内科、心内科等相关专业人员的心电图培训提供参考,提高参与者对心电图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
心电图大纲
![心电图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410047b168884868762d609.png)
心电图【目的要求】(一)了解心电发生原理及心电向量的关系。
(二)掌握心电图检查方法、常用心电图导联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
(三)掌握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像、正常值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四)熟悉几种常见疾病的典型心电图特征。
第一节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一、心电图产生原理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1、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及电偶变化:静息状态时,呈内负外正,保持平衡的极化状态。
除极,细胞局部受刺激,产生离子逆转,呈外负内正,与未除极部分形成一对电偶。
并产生电流,使整个细胞除极,呈内正外负。
复极,除极之后,由于细胞本身的代谢作用,使细胞逐渐恢复至极化状态(图1.1、图1.2)。
图1.1 心肌细胞受刺激后的除极过程及所产生电位与检测电极位置关系图1.2 心肌细胞复极过程正常人所记录到的心电图,其复极波方向与除极波主波方向一致,与单个心肌细胞不同。
其心室除极为心内膜向心外膜进行,而复极从心外膜向心内膜进行。
其机制尚不清楚。
2、体表描记到的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1)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2)与探查电极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3)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夹角愈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电位愈弱。
心脏电激动过程中的每一瞬间产生许多心电向量、虽然这种电活动错综复杂,但其仍按下列原则合成“心电综合向量”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心脏的特殊传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房室交界区(AVN及His 束),束支分支及普肯耶纤维构成(图1.3)。
图1.3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图1.4 心脏除极、复极与心电图各波段的关系三、心电图导联体系1、肢体导联(1)标准双极导联的电位置及正负极连接方式(图1.5A)(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电极位置及电极连接方式(图1.5B)图1.5 肢体导联的导联轴与其六轴关系2、胸导联图1.6 胸前导联探查电极的位置3、导联体系:肢体导联与胸导联。
心电图提纲
![心电图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7b19f19a76e58fafab00355.png)
心电图提纲基础一在心电信息学科中,已有22种心电诊疗技术使用在临床:如心电图、向量图、起搏、希代束、信号平均心电图、频谱心电图、高频心电图、食道心电图、房室结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磁图等。
我院有体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向量心电图、食道心电图、起搏心电图。
心肌电生理特征: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机械性)收缩等功能,心电图的定义:(体表、常规心电图)心脏在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可以传导皮肤表层的心脏生物电流,简称为:“心电”。
用心电描记器从身体表面特定部位将一系列的心电输入放大并记录成连续的曲线,即:心电图。
作用:用于诊断心律失常,心房心室增大,****,心肌疾患及其它异常的改变,均有很大的价值。
常见心电图导联的连续法:一.标准导联:导联Ⅰ:将左上肢接心电图机正极(黄夹)将右上肢接心电图机负极(红夹)导联Ⅱ:将左下肢接心电图机正极将右上肢接心电图机负极导联Ⅲ:将左下肢接心电图机正极将左上肢接心电图机负极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右上肢加压单极肢体导联OWR左上肢加压单极肢体导联OWL左下肢加压单极肢体导联OWF三.胸导联:V1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V2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V3位于V2与V4连线的中间V4位于左侧第5肋间与锁骨中线的相交处。
V5位于第5肋间与左腋前线相关处。
V6位于第5肋间与左腋中线相关处。
心电图各波的临床意义一.心电图的分析程序:1.寻找P波,测量P波时间、幅度、方向、计算P波的频律、节律确定。
2.测量房室传导(P-R间期)。
3.观察QRS波群的形态:①观察Q波出现的导联,测量Q波振幅,Q波时间②测量QRS幅度③测量QRS时间4.观察ST段有无偏移5.观察T波(形态、方向、振幅等)6.测量QT间期7.心率的计算:公式法:心率次/分=目测法:坐标纸:1个中格 300次/分3个中格 100次/分5个中格 60次/分2个中格 150次/分4个中格 75次/分6个中格 50次/分查表法:先计算P-P或R-R有多少小格,然后查表求得。
心电图教案讲稿(大全)
![心电图教案讲稿(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e438e2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5.png)
急性冠脉综合征风险评估
TIMI评分
其他评分系统
通过年龄、收缩压、心率、Killip分级 、体重指数、前壁心肌梗死、糖尿病 史七个因素进行评分,分数越高,风 险越大。
如PURSUIT评分、CRUSADE评分等 ,可根据具体病情和医院条件选择使 用。
GRACE评分
根据年龄、心率、收缩压、血肌酐、 Killip分级、心脏骤停、心电图ST段改 变等因素进行评分,用于评估患者住 院期间死亡风险。
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出现,提示心肌坏 死。
3
T波倒置
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出现,提示 心肌缺血。
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表现
暂时性ST段压低或T波倒置
心绞痛发作时出现暂时性ST段压低(≥0.1mV)或T波倒置,通常与心绞痛症 状相关,症状缓解后心电图恢复正常。
无明显ST-T改变
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可无明显ST-T改变,需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 诊断。
性传导等鉴别。
心室颤动
QRS波群与T波完全消失,代之 以形态不同、大小各异、极不均 匀的颤动波。需与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扑动等鉴别。
04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表 现与评估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
1 2
ST段抬高
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出现ST段弓背 向上型抬高,提示心肌损伤。
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
心脏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是由特殊的心肌细胞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右束支 、左束支和Purkinje纤维等,它们负责心脏电信号的传导。
心脏电生理与心电图关系
心脏电生理是心电图的基础,心电图是心脏电生理活动的客观记录。心脏电生理异常可导 致心电图异常,通过对心电图的分析可以推断心脏电生理状况。
2024年《心电图》课件.
![2024年《心电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d7491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01.png)
2024年《心电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教材《医学基础》第十二章《心电图》的内容。
具体包括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心电图波形解读、常见心电图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心电图的基本原理,掌握心电图波形的基本解读方法。
2. 学会识别常见的心电图异常表现,了解其临床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使用心电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心电图波形的识别与解读,心电图异常表现的识别。
重点: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常见心电图异常表现的临床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心电图机、多媒体设备。
学具:心电图图纸、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个临床病例,让学生了解心电图在实际诊断中的应用。
2. 理论讲解(20分钟)(1)心电图的基本原理(2)心电图波形的解读(3)常见心电图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3. 例题讲解(20分钟)讲解几个典型的心电图病例,让学生学会识别和解读。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在心电图图纸上进行波形识别和解读,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5.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病例,分析心电图异常表现与临床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心电图的基本原理。
(2)列出三种常见的心电图异常表现,并说明其临床意义。
2. 答案:(1)心电图基本原理: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产生的电压变化,从而反映心脏功能和病理状态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2)常见心电图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ST段抬高:提示心肌缺血。
QRS波群增宽:提示心室肥厚或心肌梗死。
T波倒置:提示心肌缺血或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理论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心电图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拓展延伸:(1)学习心电图相关的临床检查,如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等。
心电图检查教学大纲
![心电图检查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e44b65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6.png)
心电图检查教学大纲心电图检查教学大纲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提供心脏功能和心律的重要信息。
为了规范心电图检查的教学内容和流程,制定一份心电图检查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背景介绍心电图检查是临床医生常用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因此,对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心电图检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1.了解心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心电图的基本解读方法;3.熟悉心电图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4.掌握心电图检查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心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a.心电图的来源和意义;b.心电图的记录方法和设备;c.心电图图形的基本特征。
2.心电图的基本解读方法a.了解正常心电图的特征;b.掌握心电图波形的命名和解读;c.识别心电图异常表现。
3.心电图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a.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b.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c.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d.其他心脏疾病的心电图表现。
4.心电图检查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a.准备工作和操作流程;b.正确使用心电图仪器;c.常见操作错误和排除方法。
5.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a.学生分组进行心电图检查模拟操作;b.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心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常见异常表现的解读方法。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心电图案例,培养学生的解读能力和临床思维。
3.模拟操作:在实验室中设置心电图检查模拟环境,让学生亲自操作心电图仪器,培养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的掌握。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模拟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五、教学评价1.理论知识考核:通过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心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解读方法和常见异常表现的掌握情况。
心电图知识讲座提纲(3)
![心电图知识讲座提纲(3)](https://img.taocdn.com/s3/m/78e08be7f8c75fbfc67db203.png)
心电图知识讲座提纲(3)(10学时)九江石化医院心内科宋楚鹄编译snake.goat@163.com2012-09-09答:VPC答:LBBB答:Sinus Tachycardia答:Sinus Bradycardia答:II,III,aVF ST;I,aVL答:Sinus Arrhythmia答:ST depression laterally, LVH, Inverted Ts laterally答:PAC答:Anterior wall ami答:Inferior MI答:Left Bundle Branch Block答: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答: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对以上四帧ECG进行分析AV BlockRBBB答:LBBB答: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答:Hyperkalemia对以上三帧ECG进行分析答:Left Bundle Branch Block答: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答:Atrial flutter答:Atrial fibrillation答:WPW syndrome答:Second degree AV block (mobitz I)-Wenckebach答:Antero -Lateral MI答:Old inferoposterior MI (note tall R in V1-3, upright T waves and inferior Q waves)答:RBBB答:monomorphic VT答:polymorphic VT答:Three premature atrial complexes (arrows). The first one is blocked, whereas the remaining two conduct to the ventricles with QRS morpholog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sinus complexes owing to encroachment of premature impulses on the refractory period of the His-Purkinje system (aberrant conduction).答:Premature junctional complex (fifth complex). Note the similarity of the QRS complex between the sinus and premature beat that is not preceded by a P wave. The next sinus P wave (arrow), which is superimposed on the T wave of the premature beat, occurs on time and conducts to the ventricles. Electrocardiographic leads are labeled.答:A, atrial flutter with 2:1 atrioventricular (A V) block. B, With a higher degree of A V block, the flutter waves can be seen more clearly, and in this case, the atrial flutter converted briefly to atrial fibrillation (at the arrow), then to sinus rhythm.答:C and D, Atrial fibrillation. aberrant conduction答: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3drgree A VB + idioventricular rhythm答: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Repolarization abnormalities Sinus bradycardia答:LVHST depression and T wave inversion Left atrial abnormality答:sinus tachycardia.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eft atrial abnormalityright atrial abnormality Nonspecific ST-T changes in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suggestive of mitral stenosis.答:Inferior Wall MI答:Anterior Wall MI (V1-V4)答:Lateral Wall MI (I, avl, V5,V6) Circumflex Artery Blockage答:Sinus tachycardia (150 beats/min) in a patient during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note the ST segment depression. Pwaves are indicated by arrowheads答:atrial fibrillation答:ventricular tachycardia诊断:Normal Sinus Rhythm—Rate 85诊断:Sinus Tachycardia—Rate 122诊断:Sinus Bradycardia—Rate 48诊断:Sinus Arrhythmia诊断:Atrial Escape Beat诊断:Atrial Escape Rhythm Emerges as Sinus Rate Slows诊断:Nodal Rhythm in Complete AV Block诊断:Low Nodal Rhythm诊断:Ventricular Escape Beat诊断:Atrial Premature Contractions诊断:Aberrantly Conducted APBs (Ashman Phenomenon)诊断:Non-conducted (Blocked) APBs诊断:Atrial Tachycardia诊断:High Junctional Premature Beat诊断:AV Junctional Premature Contraction (no P-wave)诊断:Accelerated Junctional Rhythm诊断: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诊断:Atrial Flutter (atrial rate—300)诊断:Atrial Flutter (2:1 conduction, atrial rate—300)诊断:Atrial Fibrillation (2 examples)诊断: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s诊断:Bigemeny诊断:Short Bursts of Ventricular Tachycardia诊断:Ventricular Flutter诊断:Three Examples of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诊断:First Degree A-V Block诊断:Second Degree A-V Block (Wenckebach or Mobitz Type I)诊断:Second Degree A-V Block (Mobitz II)诊断:Complete A-V Block with Junctional Escape Rhythm诊断:Complete Heart Block with Idioventricular Escape Rhythm诊断:Pacemaker Rhythm诊断:ECG Pattern of RBBB诊断:Left Bundle Branch Block诊断: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诊断:Left Posterior Fascicular Block诊断:left bundle anterior fascicle.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诊断:Trifascicular block.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first degree heart block, possibly due to incomplete block in the left posterior fascicle. The q waves in V2-3 do not necessarily indicate anterior wall infarction.诊断:Left atrial hypertrophy诊断:Right atrial hypertrophy诊断:LVH诊断:RVH诊断:Normal electrocardiogram.。
完整心电图学习课件教学提纲
![完整心电图学习课件教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5d894c7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f.png)
表示心脏除极或复极过程中所花费 (huāfèi)的时间。
第二十四页,共104页。
• 心电综合向量:心脏在电激动过程中 产生的许多方向和强度不一(bùyī)的 心电向量的总和。
第二十五页,共104页。
体表采集的心电图就是全部参与电活动心 肌细胞产生的心电综合向量随时间(shíjiān)变
第三页,共104页。
极化状态: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由于细胞膜外Na离子浓度较
高,细胞膜对Na离子度较高,且带负电荷,这些 有机负离子因分子量大不易(bù yì)通过细胞膜,故膜内 带负电荷。
这种膜外带正电荷,膜内带负电荷,膜内外保持平衡 的状态就叫做极化状态。此时细胞膜外无电位变化。
第二十九页,共104页。
正常(zhèngcháng)心脏电活动的传 导
窦房结 房室(fánɡ shì)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氏纤维
第三十页,共104页。
心电图的组成和命名
P 波 – 心房(xīnfáng)除 极
QRS 波- 心室(xīnshì)除 极 T 波 – 心室(xīnshì)快速复 极
第六十页,共104页。
正常(zhèngcháng)心室除极顺序
• 开始(kāishǐ)于室间隔中部,自左向右除极; • 随后左右心室游离壁从心内膜向心外膜除
极; • 最后左室基底部、右室肺动脉圆锥部除极。
第六十一页,共104页。
第六十二页,共104页。
第六十三页,共104页。
• QRS波群 代表心室的除极 • 时间 :<0.12s,多在0.06 ~ 0.10s • 波形:V1、V2呈rS型,R/S<1,V3、V4呈
化的 曲线。
第二十六页,共104页。
心电图教学大纲
![心电图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ed3b85e804d2b160b4ec0f9.png)
教学大纲心电图第一次课临床心电图学的基本知识心电图的检测内容及正常值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2.掌握常规心电图导联。
3.掌握心电图机的正确操作。
4.熟悉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像正常值。
5.了解心电发生的原理。
6.了解小儿心电图的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⑴临床心电图: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及导联体系。
⑵心电图的检测内容和正常值。
2.难点:⑴心电产生的原理。
⑵小儿的心电图特点。
三、讲授内容和要点1.心电发生的原理:⑴极化状态:静息的心肌细胞处于极化状态,指细胞膜外带正电荷,细胞膜内带有同等数量的负电荷。
此种分布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①极化状态的形成:主要是细胞内外钾钠离子浓度差和不同的通透性。
②静息电位的形成:静息状态下,心室肌细胞内电位约为—90mV。
⑵除极:心肌细胞某处受刺激,使静息电位变化,细胞内电位由—90mv 突然升高到+20~+30mV称为极化状态逆转。
⑶动作电位:心肌细胞激动时产生的细胞内电位变化叫动作电位,包括除极和复极过程,包括0位相,1位相,2位相,3位相,4位相。
除极过程+复极过程即心电图上的P—QRS—T波群形成的过程。
①除极过程:0位相: Na+快速内流。
代表除极过程。
即R波的前半部。
②复极过程:1位相: Na+通道快速失活,Cl-内流。
代表复极过程的开始。
即R波的后半部到J点。
2位相: Ca++缓慢内流,K+少量外流。
代表复极过程中的高平线。
即S—T段的形成。
3位相: Ca++逐渐失活,K+外流。
代表动作电位曲线上的速降线。
即T波。
4位相: K+- Na+泵将Na+主动移到胞外,将K+主动移到胞内。
代表恢复到-90mV即静息膜电位。
即等电位线(T—P)。
2.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⑴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分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或希氏束﹑左右束支及Purkinje纤维网组成。
⑵心电图上各波段的组成:正常心电活动按以上先后有序的电兴奋的传播,而引起一系列的电位改变,而形成的心电图上的相应的波段,其名称为:① P波——最早出现,幅度最小,代表心房的除极过程。
如何看懂心电图完整版教学提纲
![如何看懂心电图完整版教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80b9ca6856a561252d36f7e.png)
如何看懂心电图完整版一、如何写常见心电图报告一份正常的心电图报告样式如下:(一)人名、病历号、心率、PR间期、QRS时限等照填。
(二)1、P波:I、II、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时限、振幅正常。
2、QRS波群:时限、振幅在正常范围内。
PR间期正常。
3、ST段:未见偏移。
4、T波:时限、振幅在正常,未见病理性偏移。
(三)诊断:1、窦性心律 2、正常心电图二、如何做心电图只要智商正常,又不色盲,背一下红黄蓝褐黑紫,看别人做一次基本就学会了。
但是要做得好还是有一些讲究的,例如要清楚第四肋间的定位。
我感觉以下病人非常难做:瘦得皮包骨的老人(心脏病人挺多这样的),吸头根本无法吸稳;心、肺病致不能平卧的;心尖抬举样搏动的,一吸就被跳出来。
三、如何看心电图(一)看数值机器会自动打出一些数据,1、心率:正常为60-100。
<60bpm的报“窦性心动过缓”,>100的报“窦性心动过速”。
2、P波:正常时间<120ms。
>120ms且呈双峰,报“二尖瓣型P波”(有时可见,不多)3、PR间歇:正常时间120-200ms。
>200ms的报“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20ms的报“短PR间期”。
4、QRS间期应<120ms,大于此值有诊断意义(后面讲);振幅(正、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肢导<0.5mv和(或)胸导<0.8mv报“左室低电压”(较少见),嫩娃可不记。
5、Rv5>2.5mv和(或)Rv5+Sv1>4.0mv(男)//>3.5mv(女)的,报“左室高电压”,非常非常常见!系左室肥厚表现,追问病史,多有高血压,目测心电图,QRS波群明显增高。
6、P/QRS/T轴:XX/XX/XX,中间那个数-30。
—-90。
报“心电轴左偏”(非常常见),90。
—180。
报“心电轴右偏”(不多见,但是本人就是)具体还要分度,轻中重度,一般都是中度,而中度及以上的才报,具体我不懂,书上也没有,请懂的人指点,谢!图上就显示这些数值,因此以上数据正常范围要先背住才能谈看图。
心电图基础知识讲课文档
![心电图基础知识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de8459048d7c1c709a14586.png)
三、心电图导联连接
第十六页,共46页。
三、心电图导联连接
1、右位心 2、左右手接反
第十七页,共46页。
第十八页,共46页。
第十九页,共46页。
第二十页,共46页。
第二十一页,共46页。
四、心脏电轴
心电轴一般指的平均QRS电轴(Mean QRS Axis), 它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QRS向 量),代表了心室除极过程这一总的时间内的平均电势 方向和强度。
波形:额面受电轴影响变化较大
横面特征性强V1V2 V3V4 V5V6
rS RS qRs
q波:Ⅰ、Ⅱ、 V4—V6 q<0.04s <R/4 V1 V2 r前不能有q(偶可呈QS)
第四十页,共46页。
六、正常心电图图解
J点 ST段(ST segment)
J
J点:QRS终末与ST段起始的交点 ST段:QRS波群之后位于基线上的一个平段,代表心室缓慢
第七页,共46页。
三、心电图导联连接
肢体导联连接方法为 :右上肢-左上肢-左下 肢-右下肢依次 红、 黄、绿、黑。
avR Ⅰ
avL
Ⅱ
Ⅲ
avF
第八页,共46页。
三、心电图导联连接
肢
体与 导其 联六 的轴 导关 联系
轴
记住一个概念: 额面
第九页,共46页。
胸导导联连接
导
位置
联
V1 胸骨右缘4肋间隙
• 希氏束 AV bundle • 右束支 right bundle branches • 左束支 left bundle branches
• Purkinje 纤维网 Purkinje system
常见心电图诊断基础培训教案
![常见心电图诊断基础培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2f238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f.png)
常见心电图诊断基础培训教案
第12页
二、惯专心电图图像 诊疗基础知识
常见心电图诊断基础培训教案
第13页
常见心电图诊断基础培训教案
正常窦性P波: 窦性P波标准:1 ) aVR导联P波 必须倒置。2)I 、II、aVF、V4V6导联P波直立 。3)正常窦性P 波还需P波时限 <0.11s,P波电压 肢导联<0.25 mV(胸导<0.20 mV)。(诊疗窦性 心律P电轴左偏 或右偏时aVR必 需倒置,V5、V6 必需直立)第。14页
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常规心电图必须
统计标准12导联,每个导联统计不少于3个完
整P-QRS-T波群,心律失常时用II或V1导联
延长统计10-15秒或使用节律导联统计1分钟
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时, 加做V3R-V5R及
V7-V9共18个导联心电图,用V1-V6导联电极
,V1-V3电极接V3R-V5R,V4-V6电极接V7-
常见心电图诊断基础培训教案
逆行P波1:正常窦性心律 时心房除极方向由右上指 向左下,所以aVR导联P 波倒置。当心房下部及交 界区以下异位激动使心房 除极时,其除极方向由下 向上,与正常心房除极方 向相反(逆行),故把这种 与正常心房除极相反P波 称逆行P波。因为逆行P波 除极时背离II、III、aVF 导联探查电极,面对aVR 导联,故aVR导联P波正 向、II、III、aVF P波倒 置。本图aVR导联P波正 向、II、III、aVF倒置, P-R间期<0.12s,为加速 性交界逸搏心律。
第16页
常见心电图诊断基础培训教案
房性P波: aVR导 联P波既不倒置, 也不正向,呈双向 或平坦时,也属于 房性P波。本图 aVR导联P波正负 双向,I、aVL导 联正向,其它导联 P波倒置或负正双 向,既不符合窦性 P波,也不符合逆 行P波标准,且PR间期又>0.12s, 故属于房性P波, 并组成房性心律。 (右房前下部心第17页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是心电向量环投影的结果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及测量
。
本节主要内容
一、心电图测量 (一)各波段时间测量与心率的计算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三)平均心电轴的测定 二、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数值范围
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1、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纸速:通常为25mm/s 3、横坐标--时间:1小格=1mm=0.04秒 4、测量应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
二、心电图导联(lead)
一、导联与导联轴 二、常规12导联 三、附加导联 四、导联线及连接
导联和导联轴
1、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 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 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 电图导联。
2、导联的正、负极之间假想的连线称为 导联轴。
常规12导联体系
在长期临床心电图实践中,形成了一个由 Einthoven创设而目前广泛采纳的国际通用导联体 系(lead system),称为常规12导联体系。 1、标准导联(双极肢导联):Ⅰ、Ⅱ、Ⅲ 2、加压单极肢导联:aVR、aVL、aVF 3、胸导联:V1、V2、V3、V4、V5、V6
双极肢体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肢体导联-反映心脏额面电位
肢体导联-反映心脏额面电位
胸前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胸导联-反映心脏水平面电位
常规12导联体系
1、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额状面电位 双极肢体导联:Ⅰ Ⅱ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2、导联联系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电位
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以及所产
生的电偶变化--细胞膜外任意两点间电位变化
除极和复极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系 列电偶沿着细胞移动的结果
1、除极进行, 正电位在前, 负电位在后。
2、探查电极 对着正电位, 描得正向波。
除极和复极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系 列电偶沿着细胞移动的结果
1、除极进行, 正电位在前, 负电位在后。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心电图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心电图
1、单个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曲线,是用细胞 内记录法得到的。 2、心电图的记录方法属于细胞外甚至体外记 录法,反映的是心动周期的每一瞬间整个心 脏许多心肌细胞电活动的综合效应。
心电图是什么?
单个心肌细胞
很多个心肌细胞
整个心脏的电活动
心电图是在体表对整个心脏的电活动的描记。
心电轴目测法
心电轴测定的临床意义 1
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左、右心室除极过程的总方向, 正常时大多与其最大向量一致, 心电图学称“平均心电轴”, 简称“(心)电轴”。一般采用 与额面心电向量图相同的坐标, 规定Ⅰ导联左(正)侧端为0°, 右(负)侧端为+180°,循0° 的顺钟向的角度为正,逆钟向为 负。正常心电图的额面平均心电 轴对向左下
导联电极的连接
红色--右上肢 黄色--左上肢 绿色--左下肢 黑色--右下肢
胸前(V1、V2、V3、V4、V5、V6)
--分别为:红、黄、绿、棕、黑、紫
三、心电图与心电向量的关系
1、心电图是空间心电向量环两次投影的结果。 2、肢体导联心电图是额面向量环在各肢体导联轴上 的投影。 3、胸导联心电图是横面向量环在各胸导联轴上的投 影。 4、向量环投影在导联轴的正侧段描得正向波,投影 在负侧段描得负向波。 5、心电图波幅的高低取决于投影量的大小。
心电轴测定的床意义 2
1、反映心脏解剖位置
①横位心电轴可左偏,<-30°(肥胖、妊娠等)。 ②垂位心电轴可右偏,<+120°(瘦长型)。 2、反映左右心室的重量对比 ①左室肥大,电轴左偏。 ②右室肥大,电轴右偏。 3、婴幼儿右室比例大,电轴右偏
正常心电图波形
P波 呈钝圆形,时间一般小于0.12s, 振幅小于0.25mV。
肢体导联
标准导联为双极肢体导联,反映期中两个肢 体之间电位差变化。
胸导联:V1、V2、V3、V4、V5、V6
附加导联
1、V7V8V9 导联:探查电极分别移至左腋后线、 左肩胛线、左脊柱旁线与V4同一水平处。
--适用于左室肥大、后壁心肌梗死等。
2、右胸导联(V3R-V6R):探查电极置于右胸壁, 相当于V3-V6相对应的部位。
--适用于小儿心电图、右室肥大、右室心等。
心率的计算
1、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 现的数目:乘以10
2、每分钟的心率==60/P-P或R-R间期平均 值(一般测量5个或者5个以上P-P或R-R
间期)
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1、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纵坐标-电压:标准电压1mm=0.1mV 3、向上的波的电压从基线的上缘量至顶点;
向下的波的电压从基线的下缘量至底端。 4、基线一般为T-P段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和测量示意图
心电轴的测定
概念: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 代表总时间内的平均电力方向。又称平均心 电轴。一般用额面QRS电轴。 测定方法:1、目测法
2、振幅法 3、查表法:分别测出Ⅰ导联和Ⅲ 导联QRS波群电压的代数和,查心电轴表。
正常心电图波形
PR波间期 从P波的起点到QRS波群的起 点,PR间期为0.12-0.20s。
正常心电图波形
QRS波群: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个紧密相连的电位波动: 第一个向下波为Q波,以后是高而尖峭的向上的R波,最后 是一个向下的S波。但在不同导联中,这三个波不一定都出 现。正常QRS波群历时约0.06-0.10s。
基本概念
一、心电产生原理
1、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2、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电偶学说 3、心电综合向量--多个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 极 4、容积导电与体表心电位强度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1、心肌细胞能产生电活动。 2、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反映的是细胞膜内、 外的电位差,即跨膜电位变化,是心肌细胞 内、外离子活动的表现 3、除极 4、复极
心电图诊断
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赵美霞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
本节主要内容
一、心电产生原理 二、心电图导联 三、心电图与心电向量的关系
基本概念
1、心电图(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 录的心脏每一心动周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 形。 2、心电图反映心肌的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 性,与其收缩性无关。
正常心电图波形
ST段 自QRS波群的起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 段,多为一等电位线。
正常心电图波形
T波 大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正常心电图波形
QT间期 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 正常为0.32-0.44s。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
正常心电图波形
U波 在T波之后0.02s-0.04s出现的振幅很低小的波称位U波, 与T波方向一致。U波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2、探查电极 对着正电位, 描得正向波。
心电图波形形成的基本法则
1、探查电极对着正电位,描得正向波。 2、探查电极对着负电位,描得负向波。 3、探查电极对着正负电位的交界面,描
得双向波。
心电综合向量-多个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1、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过程 中的电位变化是有大小、又 有方向的量,称心电向量。 2、心电综合向量是每个瞬间 参与电活动的所有心肌细胞 的电动力的合力。 3、每一次心动周期的心电活
动,可以概括地用一系列顺序 综合向量的形成原则
出现的瞬时综合心电向量来表达。
心电综合向量的形成-以心室除极为例
心电图是什么?是在体表对整个心脏电活动的描记。
单个心肌细胞
心电向量
很多个心肌细胞
心电综合向量
整个心脏的电活动
空间心电向量环
心电综合向量环
心脏电位的传导-符合容积导电的原理
人体的导电方式符合容积导电的原理。 容积导电公式 V=E·cos θ / r · r 根据容积导电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