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活动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我国的降水分布及原因
影响我国降水主要因素有哪些我国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范围广,雨热同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时间分布: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多冬季少,年纪变化大。
各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在东部季风区,随着夏季风向北扩张,愈往北或愈深入内陆,雨量愈加集中。
北方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5--75%,而南方不到50%。
呼和浩特夏季降水占全年的67.5%,赤峰占72.5%,而南宁和贵阳分别占48.8%和46.6%。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最大降水量在雅鲁藏布江西部河谷占80%以上。
全国仅有少数地区,如伊犁河谷阿尔春地区四季降水均匀,各占全年的20--30%左右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区大于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云南、海南、西藏的一部分和湘西、鄂西地区,其中广西、云南、海南的一些山地以及西藏东南喜马拉雅山东南坡,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
喜马拉雅山南翼迎风坡的巴昔卡年降水量约4500毫米,是我国大陆上最大的降水中心,在全国仅次于台湾岛火烧寮(年降水量6557.8毫米)。
五指山迎风坡的琼中年降水量达2447 毫米,位于印度洋西南季风迎风财坡面上的云南西盟达2812.9毫米,均为我国著名的多雨中心。
达到800──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贵州、四川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达到400──8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地、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达到200─4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天山、阿尔泰山迎风坡低山地带。
新疆、内蒙古西部、宁夏、青海、西藏北部和甘肃河西走廊的民族地区等西北广大内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100 毫米左右。
准噶尔盆地为100--200毫米,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在50毫米以下。
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年降水量5.9毫米,天山东端靠近中蒙边境的淖毛湖为12.5毫米,均是我国雨量最少的地方。
季风的影响
季风气候带来哪些影响?
! 季风气候湿润,适宜人类生存, @ 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 但是,有时也会造成干旱或洪水。
(来得迟,退得早或来得早,退得迟)
虽然季风能够带给我们很多好处,但是由于它的不稳 定性,有时也会带给我们灾难。 例如,有的年份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或来得迟、 退得早,雨季的长短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涝灾或旱灾, 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到影响。
2010年5月,江西鄱阳湖
2011年5月,江西鄱阳湖
中国年均降水量图
降水量集中夏秋两 季,自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递减。
冬 季 南 北 温 差 大
夏季全国普遍高 温(青藏高原)
庵东初中 熊北溟
珠江流域
西亚 沙海连绵 荒漠广布
季风的功劳
从世界范围看,在北纬20°-30°的亚热带, 光热资源丰富,但降水稀少,形成大范围的干旱 带。在这一地带,只有中国南方、印度恒河流域 等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气候湿润,成为种植业 发达的地区。 在北纬30°以北的温带地区,只有中国东部 在作物生长季节温度最高,降水最多,水热的高 值期完全重合,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喜 热作物的栽培。例如,水稻生长可以达到黑龙江 省的北部,季风使这里成为海南风景
季风气候给我们提供了有 利于生产、生活的优越条件。 每年夏季风带来丰沛雨水的时 候,恰好是气温较高的时候, 因而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 特点。这一特点对农作物(特别 是水稻等喜温作物)有利、森林 的生长极为有利。
如果将中国珠江流域一带与西亚一带相比较,它们的 纬度大体相当,自然景观却完全不同。 珠江流域一带绿野相连、城市集中、人口密集,是中 国富饶的宝地;而西亚一带却是沙海连绵、荒漠广布。形 成这种差异,季风起了巨大的作用。
季风活动对中国降水的影响讲解
内陆递减
要影响东部和西南季风区
集中在5—9月的 夏秋两季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夏季风影响 大,降水多;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 燥冬季风影响大,降水少。
南方雨季早,结束 主要由夏季风的进退决定;5月南部
晚、雨季长,北方 沿海进入雨季;6月中旬长江流域进
雨季晚结束早,雨 入梅雨;7-8月华北、东北进入雨季
季短
夏季风
干旱区 半干旱区
200
400 半湿润区
800
湿润区
我国干湿状况 的差异对自然 景观和农业类 型有何影响?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图
荒漠
畜牧业
草原
灌溉农业 种植业
森林
旱作农业 水田农业
降差异性
雨量南多北少
夏秋雨季
雨季长短 开始时间
东部季风区雨带推移
夏季风的进退
雨季
雨量
某年我国夏季风势力 过强对雨带的影响是
什么? 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海口
空间 分布 季节 变化
降水 的南 北差 异 年际 变化
规律
原因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 影响我国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主
考点:季风活动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描述我国降水 空间分布规律。
探讨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宏 观: 东南向西北减少
降水量 (毫米) 1600
800 400
200 50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东 部: 由南向北减少
探讨我国东部降水的时间、空间特征
依据五城市降水资料概括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时间、空间特征。
探讨我国东部降水的时间、空间特征
考点: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基础知识: •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中国季风气候的分布
中国季风总结归纳
中国季风总结归纳中国季风是中国独特的气候现象,对中国的农业、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季风通过带来湿润或干燥的气流,在不同季节给中国各地带来不同的天气条件。
本文将对中国季风进行总结归纳。
一、季风的基本概念季风是一种以特定季节性变化为特征的风系。
在中国,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分为夏季风和冬季风。
夏季风主要是指印度洋季风,它带来了湿润的气流,影响了中国南部和东部地区。
冬季风主要是指西伯利亚冬季风,带来干燥的气流,影响了中国北部和西部地区。
二、季风的形成原因季风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地球的自转、大陆和海洋的差异加热、地形和气候的相互作用等。
具体来说,夏季季风是由于印度洋南部暖海流的形成,冬季季风则受到西伯利亚高压系统的影响。
三、夏季季风的特点与影响夏季季风主要表现为6月到9月期间,南海海洋和印度洋海域产生的气流在中国南部和东部地区的作用下,带来大量的湿润空气和降水。
夏季季风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给中国南部地区带来了充足的降水,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造成了梅雨季节的频繁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一定的困扰。
四、冬季季风的特点与影响冬季季风主要表现为11月到次年2月期间,西伯利亚高压系统的形成使得干燥的冷空气从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向南方移动。
冬季季风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给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带来了寒冷和干燥的天气条件,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二是冬季季风的北去和春季季风的南来交替,成为气温变化的重要标志。
五、季风与中国的气候区划季风现象对中国的气候区划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根据季风特征的不同,划分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包括南亚季风气候、西北季风气候、青藏高原季风气候等。
这些气候区在不同季节的降水和气温分布上有显著的差异,也为中国农业生产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总结:中国季风是中国独特的气候现象,其形成原因与地球自转、地貌、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国的季风主要有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它们在不同季节给中国各地带来不同的天气条件和影响。
季风与我国气候灾害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否干旱,决定于东南季风:东南季风,是夏季影响我国东部和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季风区的主要季风系统。
东南季风产生在副热带高压及其西北边缘,同样具有高温高湿的性质。
受它的影响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和俄远东地区降水集中,天气炎热,形成夏季风影响过程。
东亚夏季风与西南季风一样东南季风也有进退的过程,只是它是随着副热带高压的移动而进退的,5月份东南季风影响华南地区,6月上中旬季风影响范围向北扩展,江南一带和琉球群岛进入雨季,6月下旬到7月上旬推进到长江流域经韩国南部到日本中南部一带,会给这一地区带来持续降水天气,俗称梅雨;7月上中旬东南季风进一步北上,北方和朝鲜半岛大部,日本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季风区相继进入雨季,8月季风开始南撤,10月份基本随着副高从大陆退出而退出东亚大陆,季风的进退过程与东亚东部夏季雨带的进退过程基本一致。
由于东南季风来自于副热带高压环流,因此当雨季结束其牢牢控制某一地区时,该地区往往会出现高温闷热天气,与副热带高压影响一致,这是与西南季风不同的一个地方。
典型例子:今年的干旱(旱灾)、1998年的特大洪水(涝灾)而上一年的西南干旱,就是西南季风的影响:印度夏季季风为西南季风的典型代表亚洲南部的季风,主要是由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但也有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以印度季风为例,冬季行星风带南移,赤道低压移到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部的冬季风。
夏季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再加上大陆热力因子的作用,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半岛。
而此时正是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亚是一个低温高压区,气压梯度由南向北,南来气流跨越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风,这就是南亚的夏季风。
在季风的影响下,南亚也是冬干夏湿,但是它和东亚季风有一个明显差别,即南亚夏季风比冬季风强。
这是因为冬季亚洲南部远离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并有西藏高原的阻挡,再加上印度半岛面积较小,纬度较低,海陆之间的气压梯度较弱,因此冬季风不强。
东亚西风急流对江淮和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
东亚西风急流对江淮和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东亚西风急流对江淮和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近年来,东亚地区夏季降水量的变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东亚地区的夏季降水量对农业生产、水资源调配等方面的影响不可忽视。
其中,江淮地区和华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对夏季降水量的变化更加敏感。
而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东亚西风急流的变化。
东亚西风急流又称为东亚季风环流,是指夏季时东亚地区形成的一条高速气流。
它在东经120度附近形成,西南风和西北风的碰撞产生了这条急流,它将高空西南风和低层北风连接起来。
在夏季,随着太阳直射地面而来的辐射加热,东亚地区越来越炎热,造成底层空气的相对膨胀,形成低压。
而高空上,由于季风和副热带西风带气流的摩擦作用,也有类似的低压带形成,形成高值的静力效应。
这样,就形成了低层有东南风、高层有西南风的急流。
东亚西风急流的存在对于夏季降水的形成和分布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东亚季风环流形成急流后,会引起垂直风切变的加大,使得云系产生垂直生长的趋势。
急流决定了剧烈天气系统的发生,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制剧烈天气系统对大范围降水的影响。
东亚西风急流对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较为明显。
急流在东经120度经过江淮地区时,会加强剧烈天气系统在此地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导致暴雨、雷暴等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
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多少往往取决于这些剧烈天气系统的活动和东亚季风环流的稳定性。
在华北地区,东亚西风急流同样对夏季降水产生重要的影响。
急流在贯穿华北地区时,会助长暖湿气流与冷干气流的对流,引起强降水和雷电活动。
同时,急流也会导致区域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使得沿海地区降水较多,而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然而,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东亚西风急流的位置和强度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研究表明,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东亚地区的夏季降水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
急流的位置偏北或向东推移,导致剧烈天气系统的活动区域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样的变化对江淮和华北地区的夏季降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和温度的影响
ENSO事件对我国季节降水和温度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气候现象之一。
ENSO事件对于我国的季节降水和温度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其影响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影响进行详尽阐述。
一、ENSO事件简介ENSO是指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的变化。
ENSO事件通常包括三个阶段:正常年(La Niña)、厄尔尼诺年(El Niño)和转换期(Neural)。
正常年时,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正常,气候也相对稳定。
而厄尔尼诺年则是海水表面温度显著提高的年份。
ENSO事件的持续时间通常为几个月到两年不等。
二、ENSO对降水的影响ENSO事件会导致我国季节降水量发生变化。
依据历史资料分析,ENSO事件与我国东部地区季风降水的时期际变化具有密切的干系。
在厄尔尼诺年,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量通常偏少。
这是因为ENSO事件会改变赤道太平洋正常的对流活动,抑止夏季风形成和北上。
相反,La Niña年则屡屡伴随着东部地区的降水量较多,这是因为La Niña事件会加强夏季风,造成暖湿气流南下,为我国东部带来丰沛的降水。
除了季节降水量的变化外,ENSO事件还会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产生影响。
在冬季,厄尔尼诺事件往往会导致南方的降水增加,北方的降水缩减。
这是因为ENSO事件使得副热带高压强度减弱,从而影响了北方的冬季降水。
而La Niña事件则会导致南方降水缩减,北方降水增加。
这种时空分布的差异性会对全国的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等产生重要影响。
三、ENSO对温度的影响ENSO事件也对我国的温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El Niño事件中,厄尔尼诺年是我国北方地区温度较高的年份。
这是因为ENSO事件会导致大气环流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我国的气温。
而La Niña事件则通常伴随着北方地区的温度较低。
另外,ENSO事件对于湖泊和河流水温也有影响,从而对水产养殖和渔业资源有一定的影响。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年代际变化对我国降水量分布的影响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年代际变化对我国降水量分布的影响摘要利用1983-2011年全国各省市随机挑选出来的气象站点观测的全年日降水资料和同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我国南北方全年降水与同期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位置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国降水;年代际变化;急流轴引言: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一直以来都是气象学家们所研究的重点,它不仅是大气环流形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影响我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天气、气候异常的重要系统之一。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是一条独立环绕副热带地区的强锋带,终年在东亚上空活动,常常出现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部边缘,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北跳和南退是东亚大气环流季节性突变的重要特征,影响着中国天气的变化。
陶诗言等[1]指出东亚梅雨的开始和结束与6月及7月份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的两次北跳过程密切相关。
叶笃正等[2]很早就注意到亚洲地区气候的季节变化与6月及10月大气环流的突变紧密相连,并指出这种突变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北跃或南落。
高由禧[3]及丁一汇等[4]的研究则表明高空急流带所引起的次级环流往往导致其南侧出现明显的降水中心。
Krishnamurti[5]分析了1955年冬季北半球200hPa风速场,得出副热带西风急流是围绕着地球的一个连续带,在这支西风急流中有三个波,但未提及其与天气分布的关系。
Liang 等[6]通过对资料观测和CCM3 模拟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了东亚季风降水与对流层急流的联系,认为北部的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与南部的Hadley环流是影响东亚区域季风降水的显著系统。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与亚洲、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天气、气候变化关系如此密切,对于分析其变化特征和及其地面气象要素可以加深对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理解,对东亚区域气候变化在年代尺度上的认识。
尽管人们在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形成机制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东亚地区地形复杂,海陆分布不均,特别是青藏高原的影响,许多问题仍待解决,尤其是对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时空变化特征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东亚夏季风南北进退的年代际变化对我国区域降水的影响
享 编 i 4 9 ( ) _ 6 0 章 号: 0 - 6210 0 0 9 04 5 016 8 —
{
.
r
I
,r
。
}
一
东亚夏季风南北进退 的年代 际变化对 我 国区域 降水 的影 响
吕心艳 2 ,张秀 芝 ,陈锦年 4
( .中 国气 象科 学研 究 院 ,北京 10 8 ;2 1 00 1 .国家 气象 中心 ,北京 10 8 ; 0 0 1
中图 分 类 号 :P 2 .. 45 2 4
1 言 引
我 国 处 于典 型 的东 亚 季 风 区 内 ,每年 5 9 —
柔
墨
团 的北 边 缘 ,涂 长 望等 [利 用 湿球 温 度定 义 季 风 6 ]
月大范围降水的分布、 雨带的移动以及发生的旱 前沿; 朱乾根等 刀 l7一1 0 80 P 上 使用 9l 9 年 5 a 8 h
: 00 2 1 订 翘 、 21 0 0 - - 2}0 0
≤ .E £ 盘 I 8 f _ _ 0
. .
. :
,
、j
t
6期
吕心艳等 :东亚 夏季风南北进退 的年代 际变化对 我国区域降水 的影 响
81 6
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实测降水量不仅包括季风降 水还包括非季风降水。另外 ,王安宇等[] o g 、F n
十 + —
Q-Q —
—
( , 2) ຫໍສະໝຸດ 种如吴长刚[]胡豪然等[] H、 2给出了东亚夏季风活 o
动 北部 边缘 发 生 了年 代 际变化 。实 际上 ,东 亚夏 季 风 的活 动随 着 时 间的推 移是 不 断 向北推 进 或 向 南 撤退 ,而且 也会 出现停 滞或 少 动 ,因此 ,它对 于 我 国东部 各 区域 的影 响不尽 相 同 。单 一 的季 风
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季风气候特点
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季风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特点之一,那么,季风气候对我国有哪些影响呢?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夏季,太平洋海面温度低,气流下沉,地面附近气压高,而亚洲大陆温度高,气流上升,地面附近气压低,所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东南季风。
冬季,太平洋海面温度高于陆地,所以海面气压低于陆地,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西北季风。
积极影响: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夏季风带来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
消极影响:夏季风带来大量的局部降水可造成洪涝。
夏季风来得晚,退得早可造成旱灾。
冬季风带来寒潮,沙尘暴,降温天气。
下雪等灾害天气。
中国气候的形成与演变受大气环流(包括季风环流)及其季节变化的影响。
其基本特点如下:①干湿季明显,四季分明。
冬季受高纬度来的偏北季风控制,气候干冷、风大。
夏季主要受来自海洋的偏南气流影响,气候湿热、多雨。
过渡季节即为这两种控制气流相互作用,天气冷、热、晴、雨多变。
②雨季起讫规律性明显。
南方早,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
雨季结束,北方早,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
③由于受季风影响,东部近海多雨,西部干旱少雨,南方比北方多雨。
季风雨的多少及来临迟早均对农业生产产生深刻影响,甚至会引起大范围的水旱灾害。
④中国北部冬干冷、夏湿热,温度年变化与日变化比南方大。
中国南北各地温度和湿度相差大,冬季比夏季相差更大。
⑤冬季中国东部地区北同纬度世界各地气温低,如:北京1月平均温度比同纬度美国的纽约和希腊的布尔萨气温各低4~10℃;汉口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10℃左右。
夏季的气温比较高,但不如冬季的差距大。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西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很大,夏冬两季气压差较大,形成显著的季风气候,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来自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冬季风影响过的地区,寒冷干燥。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丰富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由此可见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及对中国次年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
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及对中国次年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次年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作为一种重要的全球气候系统变化,对全球气候模式产生显著影响,特别是在降水分布上。
中国作为一个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夏季降水对其农业、水资源管理及自然灾害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次年夏季降水的影响,对于提高气候预测的准确性、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本文首先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定义、分类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的特征及其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接着,本文将分析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次年夏季降水的影响机制,包括大气环流的变化、海洋温度异常的传播等。
本文将基于历史数据和气候模型模拟结果,评估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次年夏季降水的影响程度,并探讨其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可能变化趋势,以期为我国的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 厄尔尼诺现象概述厄尔尼诺现象,作为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的气候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现象,主要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事件。
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通常伴随着一系列气候异常现象,包括但不限于降水模式的改变、风向的变化以及全球温度的波动。
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机制相对复杂,涉及到大气与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受到信风的影响,表层暖水被推向西部,而较冷的深层海水上翻至东部。
在厄尔尼诺事件期间,这一过程受到干扰,信风减弱,导致暖水在赤道中东太平洋积聚,海水温度升高。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是全球性的。
它不仅改变了风暴路径和降水模式,还影响了全球的温度分布。
例如,在厄尔尼诺年,南美洲西海岸可能会出现异常的暴雨,而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则可能遭遇严重的干旱。
厄尔尼诺现象还与北美洲的冬季气候模式有关,可能导致某些地区出现暖冬或冷冬。
东亚夏季风和中国降水的关系
东亚夏季风和中国降水的关系东亚夏季风和中国降水的关系中国夏季降水在很大程度上受东亚季风的影响,但是它们之间的物理机制并不是很清楚。
由于东亚季风由两种不同性质的季风构成,即南海热带季风和东亚副热带季风,所以基于对东亚季风不同的理解,不同学者定义季风指数的出发点不一样,在季风强度和中国降水之间的关系上存在分歧。
本文在总结各种季风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从动力学上找出降水和季风因子之间的联系,从方程推导出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关系,从大气环流中提取季节变化明显的项作为季风因子,构造季风函数,从而得到季风指数的表示方法。
并提出了用季风强度和位置两个指数来同时刻画东亚夏季风的特征。
通过资料的计算得到了1951-1998年6-8月逐候的季风强度指数和位置指数。
分析这两个指数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关系,考察其解释我国雨带移动的能力。
结果表明,季风和雨带的关系表现为:季风位置偏南时雨带偏南,季风偏北则雨带偏北;季风强度偏强则雨带强度偏强;季风强度和雨带位置之间关系是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的。
通过98年的个例分析表明,季风偏强、偏南是造成该年长江流域洪涝的重要因素。
还计算了夏季18个候平均得到的逐年季风强度和季风位置,结果表明中国夏季降水的形势不仅和季风强度密切相关,还和当年季风的位置有着紧密的联系,季风偏强偏北时,降水北多南少;季风偏弱偏北时,全国少雨;季风偏强偏南时,全国多雨;季风偏弱偏南,降水南多北少。
季风的强度决定了降水的强度,季风的位置决定了夏季主要降水雨带的位置。
致谢4-5中文摘要5-6英文摘要6-7第一章绪论7-151.1 引言7-81.2 季风与东亚季风系统8-91.3 东亚季风指数的研究9-141.4 本文研究内容14-15第二章东部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15-292.1 概述15-182.2 降水的气候特征18-232.3 1998年中国东部的降水特征23-29第三章东亚季风的变化特征29-523.1 概述293.2 季风的变化29-473.3 1998年夏季风的变化特征47-52第四章一个新的季风指数定义方法52-654.1 季风指数的定义53-574.2 季风指数和中国降水的关系57-614.3 1998年的个例分析61-634.4 季风指数的分析63-65第五章总结和讨论65-67附录67-75 参考文献75-77。
中国的季风气候与影响
中国的季风气候与影响中国是一个季风气候影响非常显著的国家。
季风是指在不同季节里,大陆和海洋之间因温差引起的大气环流。
中国的季风气候主要分为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对中国的气候和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的夏季季风主要来源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暖湿气流。
这些气流在夏季从海洋上升,受到地形的影响,穿过喜马拉雅山脉,在中国的南部和东部地区引起了大规模的降水。
夏季季风的到来使得中国南方和东部地区的降雨量明显增加,形成了中国的雨季。
这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保证了丰收和灌溉的需要。
夏季季风还带来了大量的水蒸气,加强了中国南方和东部地区的湿度。
这对于南方的湿润气候和云雾多的环境有利,但也带来一些问题。
由于湿度较高,这些地区容易发生洪水和滑坡等自然灾害。
此外,湿润的气候条件也为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冬季季风是中国的另一种重要的季风气候。
冬季季风主要来源于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冷干气流。
这些气流在冬季从内陆地区向东南方向扩散,经过中国北部和东部地区。
冬季季风的到来带来了寒冷和干燥的天气,使得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冬季气候非常严寒。
冬季季风在中国的北方和东北地区形成了严寒和大风的气候条件。
这对农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例如,寒冷的气候条件限制了北方地区的农作物种植,使得该地区的农业经济相对较弱。
此外,严寒的天气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居住在北方和东北地区的人们来说。
季风气候对于中国的水资源也有重要的影响。
夏季季风带来的降雨是南方地区水资源充足的重要保障,但同时也会引发洪灾。
而冬季季风的干燥天气则导致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在解决水资源平衡和保障水安全方面,中国需要充分利用季风气候的特点,合理规划和调度水资源的利用。
总的来说,中国的季风气候对气候、农业、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夏季季风带来了充沛的降水,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带来了洪灾等问题。
冬季季风则给北方地区带来寒冷和干燥的天气,对农业和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
季风气候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季风气候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首先,东亚季风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东亚季风主要受到西太平洋副热
带高压和冬季的西伯利亚高压的共同控制。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会
向东亚地区延伸,结果带来了湿润的东南风和大量降水。
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季风季节的降水量较大,降水时间相对较长。
在春季和秋季,东亚季风开始减弱,由于气压和温度差异的变化,导
致降水量减少。
春季降水主要集中在江南和华南地区,而秋季降水主要集
中在辽东半岛和河北平原等地区。
这种季风的特点对中国的农业非常重要,因为它为夏季播种和秋季收获提供了适宜的降水条件。
其次,南亚季风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南亚季风是在夏季和秋季发展起
来的,主要是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和高原的影响。
当夏季西部高原地区升温后,形成了低压,吸引了印度洋的湿气,带来了大量的降水。
这种南亚季
风主要影响中国西南地区,如云南、四川和贵州,给这些地区带来了丰富
的降水。
南亚季风对中国的农业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中国的一些西南地区,夏
季降雨量较大,为水稻和茶叶等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南
亚季风也可能导致洪涝灾害,给当地居民和农民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总的来说,季风气候对中国降水的影响是显著的。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
风都在不同的季节为中国带来了丰富的降水。
这种季风的变化不仅对中国
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重
大影响。
因此,了解并研究季风对中国降水的影响对于气候变化和可持续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季风环流成因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季风环流成因以及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是指一种季节性的气候现象,即大气环流在不同季节中由于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差异而发生改变。
季风环流分为南半球的东南亚季风和北半球的印度季风。
季风环流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大陆和海洋的温度差异。
在夏季,陆地上的温度比海洋高,造成了温度梯度差异。
在温度梯度的驱动下,海洋上的低压带会向陆地上的高压带流动,形成了一股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风。
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季风环流对温度产生了显著影响。
在夏季,季风带来了大量湿润的空气,使得降水增多,从而降低了地表温度。
而在冬季,陆地上的高压带会抑制湿润空气的流入,导致降水减少,使得地表温度升高。
因此,季风环流使得夏季气温较低,冬季气温较高。
其次,季风环流对降水有着重要的影响。
季风带来了大量的湿润空气,导致夏季降水量较多。
而冬季由于季风的制约,导致降水减少。
这种显著的季节性降水分配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季风环流对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也有重要的影响。
夏季的降水使得植被得到充分的水分供应,所以植被茂盛。
而冬季的少雨使得植被的生长受限。
这种季节性的植被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动物的迁徙、繁殖和食物链的构建等。
最后,季风环流还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许多国家和地区依赖季风带来的降水和水源供应,季风的准确预测对于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季风还会带来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挑战。
总之,季风环流作为一种季节性的气候现象,在地球上许多地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对气温、降水、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季风环流成因及其影响,对于科学认识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显示出一定的特点。
以下是中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的主要内容:
1. 东西部差异:
中国东部地区主要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充沛且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东部地区的降水分布比较均匀。
而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受高原和山地的影响,降水较少,且呈现明显的干旱特征。
2. 南北差异:
南北方向上,中国降水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南部地区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量较大,尤其是在夏季。
而中国北部地区降水较少,尤其是在内陆地区和高原地带,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3. 山地和平原:
中国的山地地形对降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山地一侧常常出现较多的降水量,形成降水偏多的区域;而山地背风面由于遮挡作用,降
水量相对较少。
相比之下,平原地区的降水分布更加均匀。
4. 季节性变化:
中国的降水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夏季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降水季节,尤其是在东部地区受到季风影响的地区。
而冬季降水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北部地区,呈现相对较干燥的状态。
总体而言,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东西、南北、山地和平原以及季节性差异。
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且分布均匀,而西部地区降水较少且呈现明显的干旱特征。
同时,山地和平原、季节性变化也对中国的降水分布产生明显的影响。
这些空间分布规律对于中国的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季风气候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季风气候对中国降水的影响1. 本课站位高,抓住了突出学科本质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建构地理观念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从地理学科的空间视角、时间视角、相互作用视角出发,突出了体现学科本质的地理学科思维方法培养的内容。
就本节内容来说,我国降水特征的东南向西北的差异、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等都反映出中国不同地域气候的空间差异,而这种差异又与季风活动影响范围的区域差异相关联。
老师抓住中国降水的“空间性”特征,体现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帮助学生建构空间观念;抓住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帮助学生建构动态发展观念;阐明季风与降水的“联系”,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帮助学生建构综合联系的观念。
这些内容超越了地理事实性知识的层面,给学生的是能够迁移、智力水平高的上位性知识。
这对高三学生站在学科高度上理解和把握区域地理内容、融会贯通、突破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难点有很大的帮助。
2.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价值,用地理学科的三个视角,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方法( 1 )抓住空间角度,认识区域特征及人类及事物的空间分布、地域组合,培养以空间观念观察认识世界的思想方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切入的就是空间角度,从大的中国区域到中国东部季风区再到中国季风区的南北空间差异,将空间分布、空间差异、这些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贯穿课程的始终,通过具体的教学环节引领学生从空间的角度思考区域降水特征。
( 2 )抓住时间角度,认识区域特征及人类和环境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培养动态观察世界的思想方法。
在本课中,老师设计了中国降水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的环节,从一个空间点上去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从一个时间点上去对比降水的空间差异及变化,希望引领学生能从动态变化的角度分析某区域降水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
( 3 )抓住相互作用角度,认识中国降水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综合观察世界的思想方法。
在本课中,老师设计了从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的角度来分析降水特征对人类活动影响,比如对农业的影响、对旱涝灾害的影响。
中国降水规律
中国降水规律
中国的降水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季节变化、地形和气候系统等。
1. 季节变化:中国的降水规律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夏季(6月至8月)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雨季,降水量较多。
冬季(12月至2月)则是干季,降水量较少。
2. 地理位置:中国地跨东西方向,地理特征多样。
西部和南部地区多为高原和山地,降水较多。
东部和北部地区则相对较干燥,降水较少。
3. 地形因素:中国地形复杂,山脉、高原和平原交错分布。
山地和高原通常会形成降水的阻挡和垂直气流上升,导致降水增加。
平原地区由于地势相对较低,降水相对较少。
4. 气候系统:中国位于亚洲季风环流的影响下,季节性持续的东南季风和冬季的西北季风对降水有重要影响。
东南季风主要影响夏季降水,而西北季风则主要影响冬季降水。
总体而言,中国的降水规律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南部和西部地区降水相对较多,而北部和东部地区降水相对较少。
同时,季节性变化和地形的影响也导致中国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存在明显
差异。
《中 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季风影响揭秘
《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季风影响揭秘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而季风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季风,如同大自然的呼吸,给中国的气候带来了显著的影响,塑造了各地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季风,简单来说,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大规模的风系。
在夏季,陆地升温快,形成低气压,海洋相对较冷,形成高气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温暖湿润的气流;冬季则相反,陆地降温快,形成高气压,海洋相对较暖,形成低气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带来寒冷干燥的气流。
在中国,夏季风主要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首先影响中国的东部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降水。
从华南沿海到东北平原,夏季风的影响逐渐减弱。
华南地区由于靠近海洋,受夏季风影响的时间长,降水充沛,形成了郁郁葱葱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景观。
长江中下游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和适宜的温度,使得这里成为了重要的农业产区。
而华北地区,夏季风的影响相对较弱,降水相对较少,但仍然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
西南季风则主要影响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这里地形复杂,山脉众多,季风在穿越山脉时,会形成局部的降水差异。
例如,在云南的某些地区,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了丰富的地形雨,造就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然而,季风的影响并非总是稳定和均匀的。
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时间的早晚,都会对中国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果夏季风来得早、去得晚,且势力强劲,往往会导致降水过多,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反之,如果夏季风来得晚、去得早,且势力较弱,则会导致降水不足,容易出现干旱。
在中国的历史上,季风的异常变化曾多次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例如,在某些年份,由于夏季风的异常,导致长江流域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淹没了大量农田和房屋,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而在干旱年份,农作物歉收,人们面临着粮食短缺的困境。
除了对降水的影响,季风还对气温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季风活动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描述我国降水 空间分布规律。
探讨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宏 观: 东南向西北减少
降水量 (毫米) 1600
800 400
200 50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东 部: 由南向北减少
探讨我国东部降水的时间、空间特征
依据五城市降水资料概括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时间、空间特征。
探讨我国东部降水的时间、空间特征
考点: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基础知识: •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中国季风气候的分布
基本能力
• 分析说明中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 比较分析中国季风区、非季风区气候差异 • 分析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
考点: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成因 季风区范围 界限
我国季风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降水分布特征
空间 时间
差异性 共性 差异性
雨量南多北少
夏秋雨季
雨季长短 开始时间
东部季风区雨带推移
夏季风的进退
雨季
雨量
某年我国夏季风势力 过强对雨带的影响是
什么? 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海口
空间 分布 季节 变化
降水 的南 北差 异 年际 变化
规律Βιβλιοθήκη 原因由东南沿海向西北 影响我国的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主
夏季风
干旱区 半干旱区
200
400 半湿润区
800
湿润区
我国干湿状况 的差异对自然 景观和农业类 型有何影响?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图
荒漠
畜牧业
草原
灌溉农业 种植业
森林
旱作农业 水田农业
内陆递减
要影响东部和西南季风区
集中在5—9月的 夏秋两季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夏季风影响 大,降水多;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 燥冬季风影响大,降水少。
南方雨季早,结束 主要由夏季风的进退决定;5月南部
晚、雨季长,北方 沿海进入雨季;6月中旬长江流域进
雨季晚结束早,雨 入梅雨;7-8月华北、东北进入雨季
季短
;9月雨带南撤;10月雨季结束
南方较小,北方较 夏季风不稳定导致季风区降水年际
大;东南较小,西 变化大。夏季风强易北涝南旱;反
北较大
之则南涝北旱。西北年降水少,水
汽来源不稳定,年际变化大。
探讨影响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因素
降水量 (毫米) 1600
800 400
200 50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海陆位置 地形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