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测量设计书

合集下载

贯通测量设计书

贯通测量设计书

-300回风大巷贯通测量设计书目录1、井巷贯通工程概述1.1地理位置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1.3井巷贯通目的、任务及要求2、贯通方案的选定2.1地面控制测量2.2矿井联系测量2.3井下控制测量3、贯通测量方法3.1采用的仪器3.2测量方法及限差4、贯通测量误差预计4.1贯通测量设计平面图4.2贯通相遇点K在水平方向上的误差预计4.3贯通测量相遇点K在高程上的误差预计4.4误差预计所需基本误差参数的确定5、贯通测量成本预计6、贯通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1、井巷贯通工程概述1.1地理位置红山铁矿位于河北省迁安市区南东12km,行政区划属迁安市夏官营镇姚官屯村。

矿区处于燕山南麓低山丘陵地区,地势低平,区内最高海拔85.4m,相对高差在 20~40m之间。

东部青龙河距矿区6km,西部滦河距矿区5km。

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 118°49′15″~118°50′15″,北纬 39°56′45″~39°57′45″。

矿区北部为京秦铁路,距包官营车站仅1.5km,矿区西南2 km处为迁安市~卢龙公路,区内有简易公路与之相通,交通便利。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1.2.1地质情况根据钻探揭露,副井、新风井场地内自上而下主要岩土层分布为:上部为第四系耕土、全新统(Q4)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中粗砂和上更新统(Q2)残坡积成因的角砾;其下为太古界三屯营组(ArS1)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夹斜长角闪岩和伟晶岩脉等。

岩石硬度系数 f=7~12。

1.2.2水文情况(1)第四系含水层(段)0-9.0m第四系饱气带(非含水层):厚度为9.0m,岩性为耕土、粉质粘土、中粗砂、角砾,粉质粘土不透水,中粗砂和角砾透水不含水。

(2)风化基岩裂隙含水层(段)强风化-中风化岩构成风化基岩裂隙含水层(段),深度39.2-98.5m,厚度59.3m。

(3)基岩构造破碎带及构造裂隙含水层(段):①98.50~207.00m 构造裂隙含水层(段),厚度108.50m。

贯通测量设计书

贯通测量设计书

贯通测量方案制定
1、井巷贯通工程概况。

矿区分为主副斜井开采矿,主井用于运输,副井用于行人。

主井洞口为+310水平,副井+330水平。

现拥有+190、+150、+110水平运巷,各系统相互联系。

2、工程任务:要求在1#行人下山井与110-43#之间进行下山轨道贯通。

贯通导线总长度2004M,工程限差要求水平重要方向允许偏差0.5米,竖直方向0.2 米。

3、贯通方案确定:线路(1)1#井下山---1#洞口- (地面)---2#井洞口----2#下山----+110运输大巷---+110-43#运巷,导线总长2004M。

其中地面导线长392.2M,预计测站点数地面8个,井下16。

线路(2)1#+150人行通道----+150运输巷道----2采区150-110通风下山—2采区+110运输大巷--+110-43#运巷,导线长2350M。

预计测站点数井下30个。

线路1由于导线较直,控制点较少,误差预计较小。

线路2导线弯曲,控制点较多,误差预计较大。

故选择线路1进行导线贯通。

4、施工方案:2012年3月15日1#井+150水平往+110-43#进行下山施工。

用激光导向仪进行导向,预计到+110水平进行贯通。

5、贯通后水平重要方向偏差0.45M,竖直方向0.18M。

符合预计误差,符合标准。

6、定期监控记录表(见附页)。

贯通测量设计书 2

贯通测量设计书 2

10402采面开切眼与10402回风巷贯通测量设计书一、工程概述10402工作面是仁禾煤矿的第二个炮采工作面,该采面机巷总长420m,风巷长总410m,切眼总长140m,该采面从同一条边起始至贯通点距离约1050m。

该采面机、风巷及切眼由仁禾煤矿101掘进队、102掘进队施工。

为保证该炮采工作面10402切眼与10402回风巷准确贯通,特编制《10402采面开切眼与10402回风巷贯通测量方案设计》。

二、设计依据1、《煤矿测量规程》2、《矿井设计规范》3、矿井实测资料等三、人员及设备设计人:陈光华测量时间:2013年6月14日测量地点:10402工作面测量人员:李佑满、郭云富、袁发权、刘远彬测量误差范围:J2全站仪水平角误差不超过30秒,竖直角不超过1′。

注意事项:为保证测量精度,测量人员固定为4人,分工明确,1人观测仪器,1人记录(记录人员要反复校对前视、后视水平角差值和竖直角差值),前、后视各1人,地面验算1人。

每天测量完毕后,及时整理测量数据,由地面验算人员对测量数据重新验算,确保数据无误,并且要对电池及时充电。

仪器设备:全站仪一台、棱镜一台、三脚架两支、垂球两个四、贯通测量方案(一)井下导线测量测量路线:10402回风巷:以副井B8—3甩已知边,B8D1(甩车道)--专用回风巷--10402风巷--10402切眼(贯穿点H18)。

10402运输巷:以副井B8—3甩已知边,从副井B8—3甩—10402运输巷—10402运输巷切眼开口。

1、井下起始边的检校测量采用LTS-352N防爆全站仪对井下起始边进行检校,在该起始边可靠的前提下,作为导线测量的起始边。

2、井下导线采用LTS-352N防爆全站仪按7″导线精度施测,水平角观测两个测回,边长观测两个测回,并进行往返观测,各种测量数据限差符合技术要求,平差计算导线坐标。

3、选点和设点,井下导线点一般设在巷道的顶板上。

选点时至少两人,在选定的点位上用矿灯或电筒目测,确认通视良好后即可做出标志并用油漆或粉笔写出编号。

贯通工程测量设计书01755

贯通工程测量设计书01755

测一次, 整个贯通导线独立两次施测到预计贯通停头位置。
巷道施工采用激光指向, 30″级
施工导线每 100 米至少施测一次, 并根据施测结果及时调整巷道方向, 使其与设计方位一致。
2.井下平面测量:
(1) 水平角观测采用的仪器及作业要求如下表:



按导线边长分(水平边长)
15m以下
15m~30m
30m以上
4.贯通点的预计误差(取中误差的 2 倍)
水平方向预计误差:
Mxk 预= 2Mx′ k= 2×(± 0.147 )=± 0.294(m)
从预计结果看,预计误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因此上述贯通测量方案是可行的 测过程中,将进一步加大导线边边长,以减小贯通误差。
, 在工作面实
五、附件名称:
1. 1462(3) 工作面贯通工程测量设计书;
Ryi 2 6400
0 6400 25600 57600 102400 160000 230400 313600 409600 518400 640000 774400 921600 1081600
16
400
17
320
18
240
19
160
20
80
K
0
21
80
22
80
23
80
∑Ryi 2=36443062
贯通工程测量设计书
贯通工程名称:
1462(3) 工作面
编制单位: 2006 年 4 月
一、贯通工程概况:
1462(3) 工作面〈图号为 PSK-14623-09 〉是我矿 2007 年的接替面。该面运顺长 1509.721m,
轨顺长 1511.811m,开切眼长 200m。顺槽方位为 285° 23′ 45″ ,开切眼方位为 15° 23′

贯通测量设计书

贯通测量设计书

12112工作面贯通测量设计书编制日期:2014年09月04日12112工作面贯通测量设计书一,井巷贯通工程概况:李家壕煤矿根据生产实际,为保证矿井正常采煤需要,决定对12112工作面进行准备,设计施工了12112工作面作为下一个接续回采面。

12112工作面回风顺槽(12111辅运顺槽)已经掘进完成,12111主运顺槽和辅运顺槽同时向切眼掘进,12112主运顺槽到位后在切眼与回风顺槽交点处贯通,12112辅运顺槽将作为下一工作面回风顺槽。

本次贯通任务是确保顺槽按照设计精度在贯通处贯通,确保该采面能正常开采。

二,贯通测量方案的选定:接到本次测量任务后,首先对设计图纸进行检查验算,确保设计图准确无误。

本次贯通为同一矿井内的巷道贯通,经过反复研究对比与修改最终确定以下测量方案:1,贯通起始数据:2,井下平面控制测量采用7"导线。

仪器选尼康Nivo2.c型,观测方法为测回法,测回数为2次,导线边长60--200米,半测回限差20",测回间限差12"。

3,井下高程测量采用三角高程观测,倾角指标差限差为15",倾斜距离由全站仪观测3次取平均值,高差往返观测2测回取平均值。

三,贯通测量误差预计: 1, 水平方向的误差预计贯通测量误差预计就是按照所选择的测量方案与测量方法应用最小二乘准则及误差传播定律对贯通精度的一种估算,它是预计贯通实际偏差最大可能出现的偏度,而不是实际大小。

因此误差预计目的是优化测量方案与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做到贯通心中有数。

根据已知导线点位置,导线的布设应该是由7NF02与7NF01作为起始边到7NF05与7NF06终点边的附合导线,贯通前实际为支导线,所以水平方向上的误差就是支导线终点K 在'x 轴方向的误差k x M ' ①如图一所示由导线的测角误差引起K 点在东西方向的误差为: ∑±=2'''y x Rm M ρββ式中:βm --井下导线测角中误差,βm =7;'y R --K 点与各导线点连线在y'轴上的投影长(数值见下表);058.02970333*2062657''=±=βx M m 由于导线点独立观测两次所以:m M x 041.02058.0'=±=β②由导线测边误差引起K 点在东西方向的误差为:∑±=l l x m M 2'2''cosα式中:'α--导线各边与X ’轴间的夹角; l m --全站仪的量边误差。

3000米贯通测量设计书

3000米贯通测量设计书

第一节贯通工程概况回风立井落底在9号煤顶板中,落底标高+339.5m,在标高+417.8m处布置煤仓上口通风巷,长度为25m。

在+417.8m标高以下设两个井底直煤仓,煤仓垂高45m,通过井底联络巷与副井井底车场相连。

自两个井底煤仓上口向东分布布置两条集中运输大巷,一条连接南运输大巷以12°上坡布置。

布置120m后,在上方40m处,与集中运输大巷垂直布置南运输大巷至F3,断层南部与井下巷道贯通。

另一条集中运输大巷以12°坡度向下布置229m后,沿2号煤层向北布置北运输大巷至F3断层南部煤柱处。

副立井见+339m水平后,布置副井井底马头门硐室及井底车场。

副立井井底标高为+311m。

副井底通过井底通风斜巷与井底车场绕道相通,在副井底设有井底水仓。

集中轨道大巷以22°坡度,与集中运输大巷平行向东布置,集中轨道大巷一端与井底车场相连,另一端在210m处向北布置北轨道大巷,沿9号煤布置。

在集中轨道大巷布置344m后,向南布置南轨道大巷,沿水平布置穿过R断层后,与南运输大巷平行,间距30m,沿9号煤布置至井田南部边界。

北回风大巷与北运输大巷平行布置,水平间距为30m。

南运输大巷于20l2年开始施工,竣工后作为全矿回风大巷使用,坡度一20。

,设计长度1Ol4m,由川煤队组织施工,现己施工完8l m,剩余工程量为933m。

南回风大巷于2012年开始施工,竣工前作为竣工后作为全矿回风大巷使用,坡度一20。

,设计长度l0l4m,由川煤队组织施工,现己施工完81 m,剩余工程量为937 m。

根据《规程》规定,两井贯通在贯通面上两中线允许偏差值为500mm,两井贯通巷道在贯通面上两腰线允许偏差为200mm。

第二节贯通要求要求巷道严格按照给定的中、腰线施工,根据巷道用途、测量、规范及总工程师的要求;巷道贯通点相遇外的中线偏差不超过25Omm,巷道贯通点的高差偏差不超过lO0mm。

第三节测设方案与观测方法l、选定测量路:本次贯通导线全长50OO余米。

黄瓜山隧道贯通测量设计书

黄瓜山隧道贯通测量设计书

黄瓜山隧道贯通测量设计书
一、平面控制点布测
在隧道口附近,工程勘测设计时已布测并移交平面GPS四等控制点4个,两点问能相互通视。

根据现有地面控制点及《公路勘测标准》(JTGC102007)等施工测量标准和设计、业主等的规定和要求,并结合本工程的线形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到场使用的测量设备等级等拟沿隧道轴线方向布设控制支导线(见隧道洞内外控制网点布置示意图中。

二、水准点布测
水准高程控制点布设在平面控制导线点上,采用已鉴定合格的苏州--光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DSZ2水准仪(仪器编号209872)配3m木水准尺按四等水准标准精度要求进行往返观测,水准高程测设随工程施工的进度及时跟进,并定期进行复测检核。

三、误差估算及控制观测点举措
根据《工程测量标准》及《公路勘测标准》等中对隧道施工贯穿中误差估算的规定,,隧道相向开挖长度在4Km内的贯穿中误差分配值见表6。

洞冲里隧道进洞口至出洞口长度为815m,隧道为单向纵坡;i=-1.98%。

因纵向贯穿误差对计算直线型隧道只影响中线方向的里程桩号而不影响隧道贯穿,所以本次对隧道贯穿面就不进行纵向贯穿中误差的估算。

本科测绘工程专业矿山贯通测量技术方案设计书1

本科测绘工程专业矿山贯通测量技术方案设计书1

目录前言 (1)1 大井矿区概况 (2)1.1 区域构造位置以及特征 (2)1.2 井田构造特征 (2)2 贯通测量概述 (3)2.1 贯通测量 (3)2.2 井巷贯通允许偏差和误差预计参数 (4)2.2.1 贯通允许偏差的确定 (4)2.2.2 贯通测量误差预计 (4)3 贯通测量方案 (8)3.1 贯通测量方法 (8)3.2 贯通误差预计 (11)3.3减小误差措施 (14)5 结论和建议...................................... …………………………………………. .15前言贯通测量,尤其是大型巷道贯通测量是矿山测量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贯通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建设、生产和经济效益,为了加快矿井的建设速度、缩短建井周期、保证正常的生产接替和提高矿井产量,经常采用多井口或多头掘进,这样就会出现两井间或井田的长距离巷道贯通测量,所以两井间贯通测量就成为了矿井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4]。

近50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测绘仪器制造也得到了长足进展,其高科技产品代表之一就是电子全站仪。

全站仪是当前比较流行,也比较实用的测绘仪器。

应用全站仪与传统的科技手段和地质勘探技术理论相结合,在矿山勘探、设计、开发和生产运营的各个阶段,对矿区地面和地下的空间、资源和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显示、利用,将极大地提高资源勘探的效率,降低成本,减少人力物力,使矿区开采更加有效地进行。

国际上矿山测量仪器正向着多功能、小型化、数字化和全自动化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外两井贯通理论比较成熟,两井间贯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在确定测量方案和方法时,应保证贯通所必须得精度,过高和过低得精度要求都是不可取得。

2.对完成得测量和计算工作均要有客观得检查,如:进行不少于两次独立测量;计算由两人分别进行或采取不同得方法,不同计算工具等。

在此,我们做了芦北矿两井贯通测量。

贯通工程测量设计书

贯通工程测量设计书

贯通工程测量设计书贯通工程名称____875风井____编制单位:兴文县黄家沟煤矿2011年 7 月一、贯通工程概况+875风井贯通工程是黄家沟煤矿年度掘进生产的重要工程。

该风井的顺利贯通是我矿技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此风井贯通导线全长3000米以上,贯通长度400米,方向117°10′00″,坡度5‰,属于大型贯通.贯通施工任务由掘二队完成,预计今年12月份贯通,贯通点坐标号(X=3123504.503,Y=35496469.716,H=802.35).根据风井的用途及矿委的要求,贯通点的水平重要方向偏差不超过500MM,垂直方向偏差不超过300MM.二、贯通测量方案设计根据《煤矿测量规程》要求、参考《煤矿测量手册》将本次贯通设计方案分成贯通地面测量、井下测量〔含联系测量〕二部分〔参见贯通误差预计图〕。

具体方案为:以鑫隆煤矿GPS点DJ点、黄家沟煤矿GPS点LC25点为基准测一组7″级闭合导线至+875风井口。

同样以鑫隆煤矿GPS点DJ点、黄家沟煤矿GPS点LC25点为基准测一组五等闭合水准环线至风井口。

选风井、主井附近一边〔DJ~Ⅲ、LC25~I〕作为本次风井贯通的导线起始边分别向风井井口、800回风平巷,形成独立闭合导线网。

同样以I、Ⅲ作为本次风井贯通的高程起算点分别向风井井口、井底布设,形成独立高程闭合网。

三、技术设计和作业依据(1)《煤矿测量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制定,1989年7月1日开始执行。

(2)《煤矿测量手册》中华统配煤矿总公司生产局组织修订,1990年版。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编,建设部批准。

2008年5月1日实施。

(4)《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2008),2008年12月1日实施。

第一部分贯通测量井下部分技术要求1、井下平面测量井下平面测量:井下平面测量按7″级闭合导线布设。

以+875风井附近DJ~Ⅲ边作为起始边(施测前全站仪对其进行检校,在可靠的前提下方可作为本次导线的起始边),施测闭合导线起至总回风井底落平点→碛头、LC25~I起沿主井→810回风平巷→碛头。

贯通工程测量设计书

贯通工程测量设计书

贯通工程测量设计书贯通工程名称_______ 875风井. ______编制单位:兴文县黄家沟煤矿2011年7月贯通工程概况+875 风井贯通工程是黄家沟煤矿年度掘进生产的重要工程。

该风井的顺利贯通是我矿技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此风井贯通导线全长3000米以上,贯通长度400米,方向117° 10’ 00〃,坡度5%。

, 属于大型贯通.贯通施工任务由掘二队完成,预计今年12 月份贯通, 贯通点坐标号(X=3123504.503,Y=35496469.716,H=802.35). 根据风井的用途及矿委的要求,贯通点的水平重要方向偏差不超过500MM垂直方向偏差不超过300MM.二、贯通测量方案设计根据《煤矿测量规程》要求、参考《煤矿测量手册》将本次贯通设计方案分成贯通地面测量、井下测量〔含联系测量〕二部分〔参见贯通误差预计图〕。

具体方案为:以鑫隆煤矿GPS点DJ 点、黄家沟煤矿GPS点LC 25点为基准测一组7〃级闭合导线至+875风井口。

同样以鑫隆煤矿GPS点DJ点、黄家沟煤矿GPS点LC 25点为基准测一组五等闭合水准环线至风井口。

选风井、主井附近一边〔DJ〜皿、LC 25〜I〕作为本次风井贯通的导线起始边分别向风井井口、800回风平巷,形成独立闭合导线网。

同样以I、皿作为本次风井贯通的高程起算点分别向风井井口、井底布设,形成独立高程闭合网。

三、技术设计和作业依据( 1 )《煤矿测量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制定,1989 年7 月1日开始执行。

(2)《煤矿测量手册》中华统配煤矿总公司生产局组织修订, 1990年版。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编,建设部批准。

2008年5月1日实施。

(4)《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2008), 2008年12月1 日实施。

第一部分贯通测量井下部分技术要求1、井下平面测量井下平面测量:井下平面测量按7〃级闭合导线布设。

贯通测量设计书

贯通测量设计书

一、测量的步骤:
1、调查了解贯通巷道的实际情况,根据贯通的容许偏差,选择
合理的测量方案与测量方法。

对重要的贯通工程,要编制贯通测量设计书,进行贯通测量误差预计,以验证所选择的测量方位、测量仪器和方法的合理性。

2、依据选定的测量方法和方案进行施测和计算,每一施测和计
算环节,均须有独立可靠的检核,并要将施测得实际测量精度与原设计书中要求的精度进行比较。

3、根据有关数据计算贯通巷道的标定几何要素,并实标定巷道
的中线和腰线。

4、根据掘进巷道的需要,及进延长巷道的中线和腰线,定期进
行检查测量和填图,并按照测量结果及时调整中线腰线,贯通测量导线的最后几个(不少于3个)测站点必须牢固埋设,最后一次校定贯通方向时,两个相向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少于50米。

5、巷道贯通后,应立即测量出实际的贯通偏差值,并将两端的
导线连接起来,计算各项闭合差,此外还应对最后一段的中腰线进行调整。

6、重大贯通工程完成后,应对测量工作进行精度分析,写出工
作总结。

二、贯通测量设计书的编制:主要任务是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案和方法。

1、井巷贯通工程概况:包括井巷贯通工程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贯通容许偏差值的确定,并附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井巷贯通工程图。

2、贯通测量方案的选定。

包括地面控制测量,矿井联系测量及
井下控制测量的方案,并要说明所采有的测量起始数据的情况。

3、贯通测量的方法:包括所用用的仪器,测量方法及其限差的
规定。

4、贯通测量误差的预计:绘制比例尺不小于1:2000的贯通测
量控制点,确定测量误差参数,并进行误差预计。

5、贯通测量中应注意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贯通测量设计书

贯通测量设计书

XXX龙煤XXX矿业XXX煤矿(东采绞车道)贯通测量误差预计设计书编制: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一日会审意见XXXX X矿业地测科编制人地测科科长XXX矿业总工程师XXX龙煤地质测量部第一节贯通工程概况东采绞车道是二零一二年十月开始施工,此巷道做为XXX矿业XXX煤矿东部所有采区材料运输道用,坡度+25º,施工方位:220º,设计长度600米,由黑龙江龙煤矿山建设有限公司二十七工程处施工,现以施工至井底底弯道变坡上20米(此工程处由下至上施工)。

此巷道上部车场由XXX矿业XXX矿东风井掘进一队施工,施工坡度-25º;施工方位:40°,现已施工至上部车场绞车处。

为早日形成各种系统、减少矿井机建时间,双方各队组开始相向掘进施工。

此次贯通工程600米,根据《规程》规定,两井贯通在贯通面上两中线允许偏差值为500mm,两井贯通巷道在贯通面上两腰线允许偏差值为200mm。

第二节贯通要求要求巷道严格按照给定的中心、腰线施工,根据巷道用途、测量规范及矿总工程师要求;巷道贯通点相遇处的中线偏差不超过250mm,巷道贯通点的高差偏差不超过100mm.第三节测设方案与观测方法1、选定测量路线:本次贯通导线全长6700余米。

全程7〞级导线控制为提高测角精度,减少测站数,井下导线采用三架法全站仪测量、(现场条件不允许的地方除外)。

整个贯通导线独立两次施测到预计贯通停头位置,巷道施工采用激光指向,每100米施测一次,并根据施测结果及时调整巷道方向、坡度,使其与设计方案一致。

2、测量人员、时间及所用的仪器:施测人员总计8—10人,全线复测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仪器是拓普康102全站型电子数测仪。

3、测量方法:(1)本次贯通工程采用2〞级全站仪测角,光电测距,采用一次对中两个测回,测回差不超过20〞,取其平均值最小值,高程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2)为保正工程准确贯通,用全站仪测量放样,激光定向。

(3)贯通距离剩100米时,及时联测复测,最后一次标定贯通方向时,两个相向工作面的距离不超过30米。

贯通测量设计书

贯通测量设计书

、贯通测量设计书II、井巷贯通工程概况。

III、工程任务:要求在主副井与风井之间进行北翼轨道石门的贯通。

贯通长度1360.3米,工程限差要求水平重要方向允许偏差0.5米,竖直方向0.2 米。

采区现有两个二等三角点S03 和S09。

IV、贯通测量方案的确定。

V、在地面采用GPS单频接收机布设E级GPS平面控制网(精度相当于四等导线网,不考虑起算点点位误差),将近井点1,近井点2,近井点3同S03和S09联测。

VI、定向测量。

VII、主副井采用两井定向。

风井采用一井定向,三角形连接法。

VIII、主井副井连续独立定向2次,风井独立定向3次。

IX、井下导线测量。

X、主副井从FUI-2边开始沿巷道测设导线,至掘进点。

XI、风井从BFJ1-布设导线经北翼总回风巷北轨道回风上山采区岩石集中轨道巷掘进点K。

XII、测角量边采用莱卡5”防爆全站仪实施,每条边各复测4次,读数较差不得超过10mm.XIII、所有导线边均由不同观测者独立观测两次,取两次观测的角度和距离的平均值做为计算值.XIV、地面水准测量.XV、风井与主副井之间的水准测量布设环线水准路线按4等水准的要求施测.XVI、导入高程.XVII、采用长钢丝法导入高程,在定向投点工作结束后,钢丝上下做好标志,提升到地面后进行丈量.导入高程独立进行两次,互差不能够超过井深的1/8000。

如井下已经有导入高程点,需要再次进行高程导入,导入值和已知值进行比较如果再限差要求范围内也可以取二者的平均值作为井下点的导入高程。

XVIII、井下高程测量。

XIX、每隔300-500米设置一组高程点,在平巷中采用三等水准测量往返测,往返测高差较差不超过(km)。

斜巷中三角高程测量与导线同时始测,每条导线边两端点往返测高差互差不大于10mm+0.3mm为导线水平边长,以米为单位),每段三角高程导线的互差不应大于(L为导线长度,以千米为单位)。

XX、以上高程测量均独立进行两次。

XXI、贯通测量方法XXII、地面平面控制采用天宝GPS单频接收机布设E级导线施测。

贯通工程测量设计书

贯通工程测量设计书

贯通工程测量设计书贯通工程测量设计书贯通工程名称____875风井____编制单位:兴文县黄家沟煤矿7 月一、贯通工程概况+875风井贯通工程是黄家沟煤矿年度掘进生产的重要工程。

该风井的顺利贯通是我矿技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此风井贯通导线全长3000米以上,贯通长度400米,方向117°10′00″,坡度5‰,属于大型贯通.贯通施工任务由掘二队完成,预计今年12月份贯通,贯通点坐标号(X=3123504.503,Y=35496469.716,H=802.35).根据风井的用途及矿委的要求,贯通点的水平重要方向偏差不超过500MM,垂直方向偏差不超过300MM.二、贯通测量方案设计根据《煤矿测量规程》要求、参考《煤矿测量手册》将本次贯通设计方案分成贯通地面测量、井下测量〔含联系测量〕二部分〔参见贯通误差预计图〕。

具体方案为:以鑫隆煤矿GPS点DJ点、黄家沟煤矿GPS点LC25点为基准测一组7″级闭合导线至+875风井口。

同样以鑫隆煤矿GPS点DJ点、黄家沟煤矿GPS点LC25点为基准测一组五等闭合水准环线至风井口。

选风井、主井附近一边〔DJ~Ⅲ、LC25~I〕作为本次风井贯通的导线起始边分别向风井井口、800回风平巷,形成独立闭合导线网。

同样以I、Ⅲ作为本次风井贯通的高程起算点分别向风井井口、井底布设,形成独立高程闭合网。

三、技术设计和作业依据(1)《煤矿测量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制定,1989年7月1日开始执行。

(2)《煤矿测量手册》中华统配煤矿总公司生产局组织修订,1990年版。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编,建设部批准。

5月1日实施。

(4)《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 ),12月1日实施。

第一部分贯通测量井下部分技术要求1、井下平面测量井下平面测量:井下平面测量按7″级闭合导线布设。

以+875风井附近DJ~Ⅲ边作为起始边(施测前全站仪对其进行检校,在可靠的前提下方可作为本次导线的起始边),施测闭合导线起至总回风井底落平点→碛头、LC25~I起沿主井→810回风平巷→碛头。

煤矿42111综采面贯通测量工程设计书

煤矿42111综采面贯通测量工程设计书

煤矿 42111 综采面贯通测量工程设计书一、工程概况序号工程概况1贯通井巷名称2用途3煤层厚度4贯通长度5巷道断面6巷道坡度测量 1-1容备注42111 回顺 - 切眼 -42111 胶顺综采3.11m工作面净长: 4375 m42111 回顺长度: 4375 m42111 运顺长度: 4375m;切眼(净煤柱宽): 240m;贯通闭合导线全长:8990 m;回顺: 5.4m*3.2m;运顺: 5.4m*3.2m;宽 * 高切眼: 7.7m*3.2 m ;延煤层掘进,预计 0— 3 度。

预计水平重要方向允许偏差不大于7贯通允许偏差± 0.5米;垂直方向沿煤层掘进,允许偏差不考虑。

42111 工作面位于凉水井煤矿4-2 煤首采盘区,顺槽向正东(90°)8与相邻井巷间的掘进,顺槽在正西方向( 270°)均相互位置关系与 4-2 煤大巷垂直相交,正南方向( 180°)与 42110 工作面顺槽相邻并平行,正北方向( 0°)为 42112工作面。

42111 工作面横穿响水河沟和家窑村,切眼靠近四卜树沟;地表以9地表地貌地物波状沙丘地为主,地势开阔,植被以沙柳、柠条、沙打旺为主,在沟谷地段,上覆黄土较薄,厚度约 3-20m。

10施工方式综掘掘进11开工时间2012.09.2912预计竣工时间2013.8.261、注意顶板淋水对仪器的伤害;如有淋水,应在仪器上方打伞。

2、测量水平角时仪器严格对中整平,经验表明对中产生的误差是13注意事项井下测角误差的主要来源。

3、高程测量时对仪器及镜高的量取必须细致准确;统一以钉帽量取为准。

4、入井作业时,井下导线点工作须交代清楚,严防用错点;延伸导线,必须检查上一次导线的最后一个水平角是否正确,如果超出限差,应检查上上一个水平角,保证检查角不超限,其余导线需重测。

5、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作业。

二、测量方案设计1、设计点坐标测量 2-1序号点名位置X Y1A 42111 运顺开4300567.97037434617.057口中心2B 42111 回顺开4300322.55037434617.077口中心3C 在回顺切眼4300322.55037438995.860侧的开口点4D 在运顺切眼4300567.97037438995.860侧的开口点D(4300567.970, 37438995.860)C(4300322.550, 37438995.860 )D C42111胶运42111回顺A BA(4300567.970,37434617.057)B(4300322.550, 37434617.077 )2、起算点成果表测量 2-2序点名等级X Y H方位角距离号1C337″4300517.86537434615.1031139.2180.0007159.93 2C327″4300357.93837434615.2571139.53742111胶运42111回风4-2煤辅运巷C33(4300517.865,37434615.103)C32(4300357.938,37434615.257)3、施测方案设计测量 2-3序号测量方案容备注《煤矿测量规程》、凉水井煤矿生产部1设计依据设计的 42111 综采工作面平、断面设计图。

贯通设计说明书

贯通设计说明书

埠村煤矿西区-260m水平回风暗立井贯通测量设计说明书一、贯通工程概况埠村煤矿西区为满足矿井通风的需要,设计在-260m水平大巷与地面斜井之间施工回风暗立井。

设计方案:先在-260m水平大巷施工回风平硐,回风平硐与斜井底盘的泵房上下重叠,然后在泵房施工钻孔与回风平硐贯通。

贯通测量预计在9月份施测,导线距离700米,贯通距离110米。

二、贯通测量方案的选择1、贯通测量方法经现场勘查,井下观测条件恶劣。

一是空气中雾气重、能见度低,测点间的观测距离不超过30米;二是风速大,采用顶板设点,垂球对中难度大,保证不了测量精度。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导线点设置在底板上,采用点上对中的办法,减少对中的误差,测点间的距离为最大能见度。

斜井与-260水平大巷内的导线点由于巷道变形和长时间不用,找不出一组连续的导线点,故采用假定坐标。

2、导线测量线路及精度要求在斜井二节选A1、A2点为导线边的起始方位,以A1点的坐标为起始数据。

测量线路:A1~A 2——斜井一节底盘——斜井一节——斜井泵房A1~A 2——斜井二节——260水平大巷——回风平硐精度要求:根据“规程”规定,按7″级控制导线要求施测。

导线布设边长在15~100米之间。

测角采用本矿经检验的全站仪DTM-352(5″级)测角,采用测回法。

边长15米以下的每站3次对中1个测回,15~30米的每站2次对中1个测回,30米以上的每站1次对中2个测回,测回间互差不大于12″,两次对中测回差不大于30″,同一测回中半测回互差不大于20″。

为了减少测角误差对贯通的影响,在工作时,采用对换仪器底座的迁站方式,以减小对中误差。

全站仪量边,每条边不得少于2个测回,采用往返测量。

同一条边换算成水平距离的互差不得大于1/6000。

3、高程测量高程以A1号点为起算数据。

平巷按“规程”关于水准测量的观测要求,采用本矿经校验的DS3级水准仪和普通水准尺测量。

每测站采用不同仪器高观测,其互差不大于5mm,往返测较差不得超过±50R1/2(R—以km为单位)。

贯通测量设计书范文

贯通测量设计书范文

贯通测量设计书范文一、工程概况。

咱这儿有个超酷的工程,就像搭建一个超级大的积木城堡一样,不过这个城堡可复杂多啦。

这个工程有两个部分,就像城堡的两座大塔楼,它们得准确无误地连接起来,这就需要咱们进行贯通测量啦。

这两座塔楼之间的距离嘛,大概是[X]米,而且中间的地形有点像小怪兽捣乱后的现场,高低起伏,还有些障碍物挡路呢。

二、贯通测量的目的。

为啥要做这个贯通测量呢?这就好比你要给两座塔楼之间搭一座超级坚固的桥梁,如果测量不准,那桥可能就歪歪扭扭,甚至搭不上。

咱们的目的就是要精确地确定从一个塔楼到另一个塔楼的路线,让两边施工的小伙伴们能像手拉手的好朋友一样,准确无误地对接上,误差要小得像蚂蚁的小脚那么一点点才行。

三、测量方案。

# (一)平面控制测量。

1. 控制网的布设。

咱先得像撒网捕鱼一样,在工程周边布设一个控制网。

这个控制网呢,就用一些超级稳定的点组成,就像在地上钉了一些不会乱跑的钉子。

这些点的位置得精心挑选,要找那些不容易被破坏,而且视野开阔的地方。

咱们初步打算用三角形的形状来布设这个控制网,为啥呢?因为三角形可是超级稳定的结构,就像金字塔一样,不容易变形。

在两座塔楼附近,咱们要多设几个控制点,这就像给塔楼的对接专门安排几个小向导一样。

这些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大概保持在[X]米到[X]米之间,既能保证互相看得清楚,又不会离得太远变得孤单无助。

2. 测量方法。

测量这些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的时候,咱们就用全站仪这个厉害的家伙。

全站仪就像一个超级侦探,能精确地测量出距离和角度。

测量的时候呢,要多测几次,就像你检查作业一样,多检查几遍,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准确无误。

每次测量的时候,要把全站仪架得稳稳当当的,就像它坐在舒服的椅子上一样,避免晃动。

对于角度的测量,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从起始方向开始,一个一个地测量。

这就像排队数数一样,要按照顺序来,不能乱。

每个角度要测量[X]个测回,这样可以把误差平均掉,让数据更靠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贯通测量设计书
1、井巷贯通工程概况。

2、工程任务:要求在主副井与风井之间进行北翼轨道石门的贯通。

贯通长度1360.3米,工程限差要求水平重要方向允许偏差0.5米,竖直方向0.2 米。

采区现有两个二等三角点S03 和S09。

3、贯通测量方案的确定。

4、在地面采用GPS单频接收机布设E级GPS平面控制网(精度相当于四等导线网,不考虑起算点点位误差),将近井点1,近井点2,近井点3同S03和S09联测。

5、定向测量。

6、主副井采用两井定向。

风井采用一井定向,三角形连接法。

7、主井副井连续独立定向2次,风井独立定向3次。

8、井下导线测量。

X、主副井从FUI-2边开始沿巷道测设导线,至掘进点。

XI、风井从BFJ1-布设导线经北翼总回风巷北轨道回风上山采区岩石集中轨道巷掘进点K。

XII、测角量边采用莱卡5”防爆全站仪实施,每条边各复测4次,读数较差不得超过10mm.
XIII、所有导线边均由不同观测者独立观测两次,取两次观测的角度和距离的平均值做为计算值(
XIV、地面水准测量(
XV、风井与主副井之间的水准测量布设环线水准路线按,等水准的要求施测( XVI、导入高程(
XVII、采用长钢丝法导入高程,在定向投点工作结束后,钢丝上下做好标志,提升到地面后进行丈量(导入高程独立进行两次,互差不能够超过井深的
1/8000。

如井下已经有导入高程点,需要再次进行高程导入,导入值和已知值进行比较如果再限差要求范围内也可以取二者的平均值作为井下点的导入高程。

XVIII、井下高程测量。

XIX、每隔300-500米设置一组高程点,在平巷中采用三等水准测量往返测,往返测高差较差不超过(km)。

斜巷中三角高程测量与导线同时始测,每条导线边两端点往返测高差互差不大于10mm+0.3mm为导线水平边长,以米为单位),每段三角高程导线的互差不应大于(L为导线长度,以千米为单位)。

XX、以上高程测量均独立进行两次。

XXI、贯通测量方法
XXII、地面平面控制采用天宝GPS单频接收机布设E级导线施测。

XXIII、主副井之间进行两井定向,独立定向两次。

风井采用一井定向,独立用三角形连接法进行三次。

XXIV、井下导线采用5”莱卡防爆全站仪,两个测回,测距时每条边往返观测各四测回。

XXV、地面及地下平巷采用S3水准仪施策,斜巷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用全站仪或经纬仪。

XXVI、使用钢丝导入高程。

XXVII、误差预计所需基本误差参数的确定
XXVIII、由于目前有较多的实测资料,小部分误差参数根据《煤矿测量规程》中的限差反算求得。

一部分根据理论误差求得。

XXIX、地面GPS点的点位误差。

XXX、由于布设GPS E级网(精度相当于四等导线网),但是边的个数大为减少,从而减少了地面误差的传递,按照四等网的精度估算。

XXXI、一井定向误差:根据10个立井的独立定向资料求得一次定向中误差
m=。

XXXII、两井定向误差:根据5对立井的两次定向资料求得一次定向中误差
m=。

XXXIII、井下导线测角误差:根据225个测站两次独立测角的较差,求得两测会平均值的测角中误差m=。

XXXIV、井下导线量边误差:根据仪器的标称精度mD=,按井下导线平均边长约为120m 求得mD=0.0056m
XXXV、地面水准测量误差:按规程限差求算四等水准测量每千米的高差中误差mhL上=mm=7mm。

XXXVI、导入高程误差根据12立井的两次独立高程差求值求得一次导入高程的中误差Mh=0.018m。

XXXVII、井下水准测量误差:根据35条井下水准线路求得每千米高程中误差mhL下
=15mm。

XXXVIII、井下三角高程误差:根据7条斜巷三角高程测量实测资料求得每千米的高差中
误差为mhL=32mm。

XXXIX、贯通测量误差预计
XL、根据所提供的误差预计图,k点为设计和生产部门共同确定的贯通点,过k点作x和
y,y同贯通的方向一致且同x垂直,图上已经标绘出导线点的位置。

XLI、贯通相遇点k在水平重要方向x上的误差预计。

XLII、地面GPS控制测量近井点引起k在水平重要方向x上的误差。

按照四等网的精度计
算如下:
XLIII、 M=0.021m
XLIV、 M=0.0085m
XLV、定向误差引起k在水平重要方向x上的误差。

XLVI、主副井两次独立定向平均值的误差所引起的:
XLVII、 M x主= R y主=0.055m
XLVIII、风井一井独立三次平均值的误差所引起的:
XLIX、 M x风= R y风=0.065m
L、井下导线测量引起的k在水平重要方向x上的误差。

LI、测角误差引起的(角度独立测量两次)
LII、 M x下===0.111m
LIII、量边误差引起的(边长独立测量两次):
LIV、 M x下==0.0144m
LV、贯通在水平重要方向x上的总中误差。

LVI、 M==0.142449m
LVII、 0.143m
LVIII、贯通在水平重要方向x上的预计误差。

LIX、 M=2 M=0.142
LX、贯通相遇点k在高程上的误差预计
LXI、地面水准测量误差引起的k点高程误差
LXII、水准线路长度约为3.5km
LXIII、 M==0.0070.013m
LXIV、导入高程引起的k点高程误差
LXV、 M= M=0.018m(根据以往经验资料)
LXVI、井下水准测量引起的k点高程误差
LXVII、 M==0.0150.032m
LXVIII、井下三角高程测量引起的k点高程误差
LXIX、 M==0.032=0.029m
LXX、贯通在高程上的总中误差(以上各项高程测量均进行两次)
LXXI、 M==0.037m
LXXII、贯通在高程上的预计误差
LXXIII、 M=2M=2
LXXIV、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水平重要方向和高程上都未超过容许的贯通偏差值,
此方案是可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