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西出阳关无故人说课稿

西出阳关无故人说课稿

西出阳关无故人说课稿西出阳关无故人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出阳关无故人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古代歌曲《阳关三叠》和《扬州慢》。

《阳关三叠》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

《扬州慢》音调质朴,富于激情,行腔自然,结构严谨。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2、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两首歌曲的音乐情绪,了解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②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歌曲的知识。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3、教学重点、难点:引导体验中国古代歌曲的艺术美感。

二、说教法说学法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三、说教学过程①导入部分:首先出示王维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请同学们抢答作者和诗名并有感情的朗诵。

这样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过度语言:这样的千古绝唱,如果谱成歌曲唱出来,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效果呢?下面播放《阳关三叠》全曲。

之后提问学生:此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合唱)何为阳关?何为三叠?学生回答,我来总结(①因为诗中有“阳关”与“渭城”两个地名,所以得名《阳关曲》或《渭城曲》;又因其曲式有“三叠”的结构,所以又称为《阳关三叠》。

三叠:在当时演唱时将其中诗句反复吟咏三遍,用一个曲调作反复变化,叠唱三次。

)③接下来复听歌曲,感受曲中的“三叠”,之后提问学生:歌曲的音乐特点是什么?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回答,我来总结(②《阳关三叠》是古代文人有感于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而写的歌曲,它含蓄地反映了人民在不合理的徭役制度压迫下的哀怨情绪。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国古代歌曲作品鉴赏教学目标:1、通过对古代歌曲《阳关三叠》的鉴赏,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歌曲及其表现特点。

2、通过对古代歌曲的鉴赏,使学生了解古代音乐、现代通俗音乐的一些基本特征。

3、结合多种教学手段,细致体会音乐作品的音乐表现和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本课以《阳关三叠》为基础,结合语文、历史知识和流行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介绍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展示中国古代诗词音乐魅力。

教学重点:在教学活动中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关系,和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在不同层面上的关系。

教学方法:1、讲授法2、视听感受法等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音乐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都闪耀着人类精神的火花,而音乐和其它艺术种类的结合,不仅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且可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艺术表演的片段,看看音乐是和哪些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欣赏《越人歌》《越人歌》是中国文学史上较早的明确歌颂恋情的诗歌,它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

鄂君子皙泛舟河中,打桨的越女爱慕他,用越语唱了一首歌,鄂君请人用楚语译出,就是这一首美丽的情诗。

1、与舞蹈的结合,这段舞蹈每个舞者都戴着面具,用面目全非苍白的面具表达当时青女孤独痛楚的心境,掩饰青女悲伤的心理。

2、歌声,歌者或悲凉深情或绝望愤怒的声音萦绕不绝,只用一件乐器古琴伴奏,旋律清澈简单,一唱三叹...歌声琉璃婉转,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纯真美和朴实美。

3、歌词,这是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歌词: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译文: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啊,我驾着小舟在长江上漂。

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啊,我竟然能与王子在同船泛舟承蒙王子看的起啊!不因为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弃我,甚至责骂我。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人文情致》第二课时——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年级】: 高一年级【授课人】:【教学分析】:教材分析:《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人音版新课标高中《音乐鉴赏》课本中第十四单元第二十五节的内容,本课涵盖中国古代歌曲的起源、发展、艺术特征、代表作品、艺术价值等内容。

主要介绍两首中国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扬州慢》。

《阳关三叠》是唐代一首著名歌曲,是古代文人有感于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而写的歌曲,含蓄地反映了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压迫下的哀怨情绪。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与初中阶段的学生相比,他们在音乐的理解力和感受力方面普遍有所提高,对音乐作品还是能够予以一定的的评价,但是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在初中阶段所受的音乐教育有差别,再者这节课内容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内容比较陌生,和学生的实际音乐生活有距离,很难调动课堂氛围。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就显得尤为关键。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歌曲的基础知识,“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欣赏、学唱《阳关三叠》,在体验、探究、合作中学习中国古代歌曲,感受古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喜欢中国国代歌曲,热爱传统音乐,弘扬传统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欣赏、探究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探究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联系,感受古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喜欢中国古诗词歌曲,喜欢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探究、感受、体验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分析古诗词歌曲创作方法。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赏析《阳关三叠》《扬州慢》2.理解中国古代歌曲特点教学目标:1、通过对《阳关三叠》《扬州慢》这两首中国古代歌曲的聆听、哼唱、探究等2.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及古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

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及有关的创作手法3.认识其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对中国古代音乐产生一定兴趣,热爱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知识,感受和了解其独特的审美特性和艺术价值。

教学重、难点:1、《阳关三叠》上例的赏析。

2、古代文人表达情感的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聆听三首跟古诗词有关的流行歌曲片段。

教师播放一组歌曲视频片段,提问并小结。

学生观看大屏幕、聆听感受、思考回答问题。

2、介绍中国古代歌曲有关知识。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课题∶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国古代致曲出示中国古代歌曲介绍,板书课题,学生观看了解。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歌曲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初步了解中国古歌曲相关知识,为接下来的欣赏做准备。

二、新课教授1、《阳关三叠》上阕。

(1)教师弹唱《阳关三叠》上阕,提问。

学生聆听和感受,思考并回答问题。

(2)出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句,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并提问。

设计意图教师演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为欣赏作铺垫。

(3)教师请学生朗诵。

(4)教师朗诵(5)引导学生朗诵。

学生朗诵、熟悉节奏、初步体会意境和情绪。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动性,通过比较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6)教师教唱上阕。

(7)引导学生感受古琴的声音特点。

(8)引导学生唱出古曲韵味。

学生学唱、感受、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对古琴声音的了解,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古代歌曲特有的韵味。

(9)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创作手法并提问。

学生探究、了解。

设计意图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有关手法,增加必要的知识储备。

高中音乐《古代歌曲——西出阳关无故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古代歌曲——西出阳关无故人》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歌曲——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授课人:学生课前活动设计:课前学生预习课本170 页相关内容。

聆听背景音乐,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音色。

教学年级:高一课时:1 课时课堂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教学模式,共分为五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拓展提升成果展示—课堂总结。

教材分析: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三叠》曲调抒情隽美,是我国古代歌曲中的“极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继本单元器乐曲学习后的扩展内容。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理解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所表达的离别情感,培养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学习兴趣,了解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阳关三叠》的“吟、听、唱、思”,感受作品表达的情绪,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歌曲的分析方法,并尝试编创。

3、知识与能力:通过聆听《阳关三叠》,了解诗与歌之间的关系。

在感受、体验作品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进而对古代歌曲的歌词、调式进行分析,通过编创活动增强对民族调式的了解。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阳关三叠》,在感受、体验作品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进而对作品的旋律、歌词、调式以及情感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通过编创活动增强对民族调式的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课前学生活动设计:课前学生预习课本170 页相关内容。

聆听背景音乐,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音色。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设计意图: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器乐音乐的魅力,引入中国古代声乐作品。

)师:刚才听到的音色来自于哪一件乐器?生:古琴。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

古琴作为一件有生命力的乐器,承载着伯牙子期之间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朋友之情。

古人常常以琴会友,但知音难觅。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

教案:第十四单元------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材来源: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指导教师:赵燕秋(一)教学理念审美教学的实质是情感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情趣使之主动学习。

让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打开时空的隧道,让他们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聆听、演唱和了解我国古代的艺术歌曲,通过一首唐朝的流行歌曲《阳关三叠》,让学生感受到友人之间美好真挚的情感和经典音乐文化的育人魅力,达到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加强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选择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的教学内容。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

这首琴歌感人至深,在唐宋曾有轰动效应,不仅声名远播,而且成为家家弦歌、户户吟诵的“流行歌曲”,故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全曲分为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以同音反复作为结束音,强化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和留恋的诚挚情感。

(四) 学情分析由于现代社会人的思想价值观与古代人差别较大,加之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冲击,学生很少有机会也不愿意去接触这样节奏缓慢,意味深长的古曲,从而导致他们对于古代音乐文化的兴趣渐渐缺失,更难以体会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使用听、赏、唱、看、演等多种手段,让学生体验并感知音乐。

最终通过学生自主创编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古代音乐文化之美。

(五)教学重、难点1、感受琴歌《阳关三叠》所表达的离别之情,能吟唱上阕。

2、通过赏析、体验、赛歌、答辩等形式,强化对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记忆和感受。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在DVD版古琴曲《阳关三叠》音乐声中落座观摩、师生问好!(一听)师:同学门、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魅力的瑰宝。

高中音乐鉴赏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鉴赏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节《》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人音版新课标高中《音乐欣赏》课本中第十四单元第二十五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两首中国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扬州慢》。

本课以课本中《阳关三叠》为基础,结合语文、历史知识,和流行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介绍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展示中国古代诗词音乐魅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对中国古代歌曲接触较少,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特别是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特点,鼓励学生进行表演活动。

1、重点:在教学活动中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关系,和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

2、难点:启发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在不同层面上的关系。

1、高中学生已具有相当的音乐经验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但对中国古代音乐还缺乏认识和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2、通过直观教育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引导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好地发挥音乐想象力和音乐理解能力。

3、设计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规律的方式,在动中学、在乐中学。

通过参与教学活动的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一)、认知目标:1、通过鉴赏中国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扬州慢》,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中国古代歌曲的风格;2、认识“琴歌”、“乐舞”等中国古代歌曲体裁;3、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歌曲的基础知识。

体会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关系(二)、能力发展目标: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学会自己学习、欣赏音乐,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西出阳关无故人-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教案

:西出阳关无故人-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教案

西出阳关无故人-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出阳关》这首曲子的历史背景和作者;2.听懂《西出阳关》这首曲子并能对乐曲中的乐器进行识别;3.学习理解《西出阳关》这首曲子的音乐表现形式,包含速度、节奏、旋律、和弦、音色等方面;4.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首先介绍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曲目——《西出阳关》,并让学生想一想这首曲子的背景故事和作者是谁。

2.讲授(25分钟)第一部分:曲目背景介绍1.教师简要介绍《西出阳关》这首曲子的历史背景和作者;2.教师播放一段相关视频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出阳关》这首曲子。

第二部分:乐曲鉴赏3.教师分段播放《西出阳关》这首曲子,并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曲子,聚焦于曲子中的速度、节奏、旋律、和弦、音色等方面;4.教师解读曲子中各部分的音乐表现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所代表的含义;5.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识别曲子中的乐器,包括胡琴、笛子、铜锣等,并介绍它们的音色特点。

6.教师启发学生对曲子进行个人鉴赏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见解和审美意识。

3.练习(25分钟)1.教师将乐曲分成几个部分,让学生分别练习,并强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连贯性;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合奏练习,以加深学生对《西出阳关》这首曲子的理解和感受。

4.总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该如何有效鉴赏音乐;2.教师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反思并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音乐世界。

三、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情况;2.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对乐曲的鉴赏和合奏情况,来评估学生对《西出阳关》这首曲子的掌握程度;3.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见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

四、教学拓展1.教师可将每个乐器和乐曲中的音乐元素单独进行讲解,以更深入地了解《西出阳关》这首曲子;2.教师鼓励学生学习其他音乐作品,以扩展音乐鉴赏视野。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理解对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的诚挚情谊。

过程与方法:分析体验《阳关三叠》的别离情绪,并聆听、演唱《阳关三叠》,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运用不同的表演方式表达友人间的别离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表现力,展现个人魅力。

2学情分析《阳关三叠》是唐代的一首著名歌曲,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名诗谱写而成。

因诗中有“阳关”(今甘肃玉门关南)与“渭城”(今陕西西安渭水北岸)这两个地名,在当时演唱时将诗句反复吟咏三遍,故得此名。

最早记载在明代弘治四年(1491)琴谱《浙音释字琴谱》,现流行的识清代1867年编印的《勤学入门》一书中。

琴歌原为单曲调,1954年为民族音乐研究所成立音乐会需要,王震亚将此曲编配为钢琴伴奏的合唱曲。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体验《阳关三叠》的情感表现特点,并聆听、演唱《阳关三叠》。

教学难点:通过对《阳关三叠》这部作品的结构、速度、音色以及歌词进行分析,了解体验这首乐曲的离别情绪。

4教学过程4.1第一课时教学活动1【导入】创设课堂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民族器乐曲,学生进入课堂。

齐唱民国李叔同作曲的《送别》,感受别离情绪。

导词: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两句非常有名的词:“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月亮的阴晴圆缺乃是一种自然规律,而人的悲欢离合则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

作者借这两句词来抒发自己和胞弟苏辙的离别之情。

“人生自古伤离别,执手看泪眼”,漫漫人类历史,人们演绎了无数个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古今中外用来表现离愁别绪的艺术作品也是屡见不鲜。

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就是和离别的话题有关系。

下面请大家共同演唱《送别》。

2【导入】进入新课刚才大家演唱的《送别》是由近代李叔同先生填词而成的著名学堂乐歌。

其实在我国古代有很多类似题材的艺术作品。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音乐魅力《阳关三叠》课时:1课时使用教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之《音乐鉴赏》模块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授课教师: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选择高中教材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的教学内容。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

这首琴歌感人至深,在唐宋曾有轰动效应,不仅声名远播,而且成为家家弦歌、户户吟诵的“流行歌曲”,故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全曲分为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以同音反复作为结束音,强化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和留恋的诚挚情感。

教学内容:1、欣赏《阳关三叠》,了解琴歌等古代音乐知识。

2、演唱《阳关三叠》,体会其音乐情绪与音乐特点。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解读《阳关三叠》,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通过聆听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阳关三叠》和自己亲身哼唱其中的音乐片断,充分体验艺术歌曲诗词、旋律、伴奏完美结合的魅力,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评价音乐。

3、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分析体验《阳关三叠》的情感表现特点,并聆听、演唱《阳关三叠》。

教学难点:通过对《阳关三叠》这部作品不同的演唱形式、结构、速度、音色、力度等以及情景剧的创编等,了解体验这首乐曲的离别情绪。

教学过程:一、播放《但愿人长久》,学生进入课堂。

(由歌曲歌词提问创设新课情境)二、创设课堂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离别图片提问:图片集中反映了什么主题思想?2、师:假如要你为这组图片配上一首古诗,你将选择哪一首?学生自行选择古诗。

3、师:现在假设有一部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场景需要配乐,而你是电影的音乐总监,请你选择一首曲子为这样的场景及那首古诗配乐?老师给两首曲子让学生选择。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案例名称
西出阳关无故人—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音乐魅力
科目
音乐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课时
1课时
提供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1、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三、借鉴实例,指导要点
课件展示两首中国古代艺术歌曲;指导研读主要手法;进而提出指导要点。
品读中国古代艺术歌曲;探究手法;明确要点。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感悟情感,领会技巧,体味韵律。
PowerPoint课件
四、模拟练笔,激发创作
课件展示《阳关三叠》;鼓励学生从切身感受优美乐曲,营造欣赏氛围。
合作探讨,何为阳关?何为三叠?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我确立教学目标为:
1、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
2、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使学生由点到面、进而到体地领悟艺术歌曲特点。
PowerPoint课件
五、学习歌曲,展现个性
学生学唱《阳关三叠》的上阕。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情趣。
网络资源。
教学流程图
开始
课件诗意导入
网络学生查找信息,明确目的
课件学生借鉴实例,教师指导要点
课件学生模唱歌曲,交流情感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旋律平缓采用了音乐创作最重要的手法——起承转和
严谨工整规范
叙述别离歌声含蓄深情
下阙
符点音符和两个八度大跳的运用使得旋律跌宕起伏错落多样
松散自由不整齐
情意真切 激动沉郁 充分表达出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关怀 留恋的诚挚感情
b、歌曲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哀伤不舍)
(引导学生观察到上半阙是王维的诗并由学生简单介绍王维,上半阙四句曲调有着起、承、转、合的关系,歌曲的下半阕是后人填充的长短句的旋律,节奏上随着歌词的长短不一,有着错落的变化,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的运用,表现出内心翻腾的律动;八度大跳的旋律,使歌曲情绪趋向激动,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心情。)
3、再次感受体验歌曲第一叠,简要了解分析歌曲的上下阙,并正确体会歌曲的情绪。
a、阳关三叠是古代歌曲它所使用的是减字谱,第一叠分为二部分,这两部分我们按照古诗词段落结构给它称之为上阕下阙,接下来请同学们随音乐吟唱上阕并注意对比上、下阕在旋律结构、音乐要素处理及情感上有什么变化?
旋律结构
节奏节拍
情绪
上阙
创作实践
三、创造与活动 创设情景,开展创造性活动
1、观看卞留念改编的《阳关三叠》,(加入流行元素、多种音乐形式组合等)
辩论赛:这样的改编好不好?(分小组辩论,教师小结)
教师结语: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应该正确地审视我们的民族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同时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应该取其糟粕,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现代和传统,更应该做到把握应有的尺度去应对文化的继承,中国的流行元素必须要根植于民族音乐的土壤,民族音乐也要有时代精神,只有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积极拓展各自空间,我们的音乐才能让世界乐坛大放异彩。
师:阳关三叠是一首单曲调的琴歌,在1954年的时候因为需要王震亚将此曲编配为钢琴伴奏的合唱曲,那么接下来我们欣赏合唱曲阳关三叠请仔细体会并与琴歌进行简单对比分析

[教学研究]中国古代歌曲——《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学研究]中国古代歌曲——《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学研究]中国古代歌曲——《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国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教学材料: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学年级:高二课时:1课时课堂模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教学模式,一共分为五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提升拓展-评价归纳。

教材分析:(略)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理解《阳关三叠》所表达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并愿意传承与发扬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三叠”段落的“听、看、思”,感受作品表达的情绪,进而对歌曲的曲式、音调、旋律尝试性评论。

3、知识与能力:通过聆听《阳关三叠》,在感受、体验作品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认识作品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以及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发现《阳关三叠》中“三叠”的情绪变化,体会古代歌曲的艺术美感,启发学生艺术挖掘思想,培养学生掌握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创作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阳关三叠》中音乐风格,了解“三叠”的情绪变化,体会古代歌曲的艺术美感,初步把握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发展概况。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课间播放视频音乐《阳关三叠》,并展示画面,为学生营造生动的教学环境。

师:音乐随着人类语言的出现而出现,语言音调的高低、长短为歌曲的形成奠定基础。

诗经、楚辞、乐府等中国古典音乐,组成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通过《阳关三叠》的音乐欣赏,可以感受到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

生:《阳关三叠》是我国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乐段。

师:本节我们就欣赏《阳关三叠》,一起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

(设计意图,直接从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准确、快速地掌握《阳关三叠》的音乐风格)二、新课导学师:中国的千古绝唱有哪些,如何谱写出来, 生:……师:《阳关三叠》古琴版和合唱版,各自的表现风格, 学生:古琴版管平湖版:清新质朴(节奏规整,韵律方正,但这种规整又不同于西方音乐的节奏特点,有着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韵味,更蕴含着作者的个性表达) 吴钊版:简洁婉转(节奏简洁明快,富于变化,多用吟猱表现深情婉转)成公亮版:细腻动听(细腻丰富,弹到情深处总有折心惊骨之感)金蔚版:古雅深情(声韵和谐,非常古雅动人,表达出牵衣惜别、反复叮咛、依依不舍的一往情深)合唱版丁承运版:低徊婉恋(从形制和音色上,瑟和筝是很相似的,比筝低沉柔和,曲调显得低徊婉恋,节奏也较规整)林曦版:简古雅静(清新自然,透着一种超然,具有糊糊的特色和风格)(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阳关三叠》的不同版本,从而了解《阳关三叠》的创作风格。

西出阳关无故人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西出阳关无故人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定安县定安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西出阳关无故人》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二年级音乐组汤旱雪【教学目标】1.聆听《阳关三叠》,感受、体验琴歌的艺术魅力。

2.通过聆听,哼唱《阳关三叠》,探究其段落重复遍数及音乐情绪的变化,在实践中体会古代歌曲的韵味。

3.了解中国古代歌曲,感受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内容】《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重点】1.认识琴歌。

2.了解古代歌曲。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歌曲体会其韵味,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歌曲片段,思考:它们的歌词分别出自哪里?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出:中国古代歌曲二、新课教学(一)了解中国古代歌曲及琴歌1.介绍中国古代歌曲。

2.初听乐曲,思考:这首乐曲的伴奏乐器是什么?3.介绍琴歌历史。

4.介绍琴歌概念。

(二)赏析《阳关三叠》1.读诗词,思考:整首诗词中一共出现了几处地名?分别是?2.介绍《阳关三叠》3.聆听《阳关三叠》上阕,思考:乐曲的速度有怎样的特点?4.找一找:观察上阕四个乐句的乐谱。

思考:第1,2,4乐句有何相似之处?(起承转合)乐曲的曲式结构为五声or七声?(五声商调式)5.观看视频《阳关三叠》,聆听并感受琴曲与诗歌的融合之美,思考:下阙中哪句歌词将整首乐曲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整首乐曲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拓展欣赏混声合唱《阳关三叠》,感受同一乐曲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

四、小结一首诗词,二人惜别,三个名字,多种唱法。

五、延伸欣赏:古琴音乐的更多表演形式器乐合奏:《阳关折柳》六、课后作业搜集感兴趣的其他琴歌或琴曲作品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

2023年4月20日。

:西出阳关无故人-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教案

:西出阳关无故人-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教案

西出阳关无故人-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教案一、课程背景经过多年努力,人类已拥有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音乐鉴赏作为一门学科,是指对音乐进行理解、欣赏和分析的过程。

学习音乐鉴赏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音乐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为将来从事音乐相关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

本教案旨在通过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中的曲目——《西出阳关无故人》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启音乐之门,提升音乐素养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历史背景、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等。

2.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如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

3.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能力目标1.能运用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西出阳关无故人》进行分析和欣赏。

2.能正确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和评价。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心。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基本情况介绍。

2.音乐鉴赏基本知识和技能。

3.对《西出阳关无故人》进行欣赏和分析。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西出阳关无故人》1.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学生听取介绍,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基本情况及音乐风格。

第二步:音乐鉴赏基本知识和技能1.教师向学生讲解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

2.学生听取讲解,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内容。

第三步:对《西出阳关无故人》进行欣赏和分析1.教师播放《西出阳关无故人》,学生认真听取。

2.教师向学生讲解音乐中的曲式、旋律、和声、节奏、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3.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对音乐进行分析和欣赏。

4.学生结合个人感受,进行自由探究和交流,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评价。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一《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之《西出阳关无故人》课题:《阳关三叠》课型:综合欣赏课年级:高一(4)班授课教师:时间: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聆听不同版本的歌曲《阳关三叠》,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情感,进而了解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2、哼唱第一叠旋律,分析歌曲前后两段各自的旋律特点及相对应的情绪情感。

3、对比分析三叠的前段部分的旋律变化,聆听合唱曲版的《阳关三叠》,感受体验歌曲用“三叠”手法表现情绪情感的递进;4、掌握音乐知识“三叠”,了解“琴歌”。

5、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哼唱第一叠旋律,分析歌曲前后两段各自的旋律特点及相对应的情绪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三叠的前段部分的旋律变化对歌曲情绪情感表达的作用。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音乐:王菲演唱的歌曲《明月几时有》(唐.苏轼《水调歌头.中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师:课间歌曲《明月几时有》的歌词是谁的诗作?生:……师:是的,这是一首今人根据古人的诗词创作的一首流行歌曲;其实,先人们也会为绝好的诗作谱曲,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作一出来后就被谱写成了歌曲并广为传唱,我们先来听一个片段,听一听唐代人(古人)是怎样用音乐表达的?三、新课教学(一)赏析第一叠(廖昌永独唱版)1、聆听音乐,关注:这段音乐分为几部分?你根据什么划分?挚情感。

(二)赏析独唱曲《阳关三叠》1、聆听并关注:刚才吟唱的这段旋律重复了几次?用什么乐器伴奏?2、音乐知识:三叠(三)欣赏琴歌弹唱《阳关三叠》第一叠1、音乐知识:琴歌2、欣赏:你有怎样的感受?(四)作品简介及反映的历史现象(五)欣赏合唱曲《阳关三叠》(王震亚编曲),再次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情感。

对照合唱谱,用心聆听,关注旋律变化及声部出现,感受情绪情感的递进。

(六)总结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音调纯朴、典雅、行腔自然、结构严谨,诗词与音乐交相辉映,体现了诗即歌的吟唱特点。

四、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古代歌曲的创作和流行年代,离我们已很遥远,似乎谈不上具有任何的时尚性,但今人之所以仍在传唱和欣赏,我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歌曲中所渲染的那种真切情感。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

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二)学唱《阳关三叠》,在体验中了解中国古代歌曲的风格特征,感受作者对远行友人的无限关怀和留恋的真挚情感,激发学生对友情的感悟和珍惜。

(三)能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听赏《阳关三叠》并学唱《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风格特征;初步掌握其相关知识。

难点:引导好学生自主对“三叠”的听辨以及体验“三叠”的不同层次情绪变化。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本节课以聆听《阳关三叠》为重点内容,并学唱《阳关三叠》,在亲身参与演唱过程中学习掌握中国古代歌曲的基础知识,进一步了解古代歌曲的艺术价值。

(二)欣赏名家演唱、演奏的多版本的《阳关三叠》,开阔音乐视野,提升情感。

(三)浏览欣赏《扬州慢》,感受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四)引导学生做好拓展与探究的内容。

四、学习资源建议:(一)充分利用好课本及配套的课件资源,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视听效果好的版本欣赏。

(二)教师本人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自己能够给学生范唱、带学生演唱,准确的把握好古代歌曲的韵味与风格特点。

(三)发挥学生的优势资源或学校合唱队的作用,教师带学生排练一二首古代歌曲作品,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或者是课下观赏演唱排练。

(四)上网查阅了解更多的古代歌曲介绍,请查阅以下网址http://www :http://www /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35五、学习方法与指导策略建议:(一)聆听与学唱结合,引导学生从自我体验中感受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谈感受与同学交流体会。

(二)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比古代艺术歌曲与当代艺术歌曲的有什么不同。

(三)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搜集、关于古代音乐的知识、音乐作品,制作成答题卡片。

(四)指导学生到音乐研究所,请教专家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与发展史情况,到课堂上交流学习。

人音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设计 - 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人音版高一音乐鉴赏教案设计 - 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主题】音乐欣赏课【教学对象】高一年级【教学时间】一课时(45分钟)【教学用具】音响、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目的】(1)简单的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过程,从而对中国古代音乐有所了解。

(2)欣赏《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让学生能熟悉我国的古代歌曲,对它产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进而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标。

【教材分析】《阳关三叠》背景: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们心目中是令人神往的壮举。

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阳关以西还是贫荒绝域,自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贫荒的艰辛寂寞。

因此临行之际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体验,包含对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教学内容】(1)简单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

(2)感受赏析古曲《阳关三叠》、与《扬州慢》①作者简介、主题分析。

【教学方法】视觉与听觉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以听为主,看为辅。

【教学重点】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发展概况,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歌曲所表现出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通过搜集的音像资料,采用视听结合,启发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的都是西方音乐史的发展过程,那么你们对我们中国的音乐发展有所了解吗?同学们知道有哪些中国的古代歌曲呢?举例:《水调歌头》、《虞美人》、《满江红》等等。

过渡语:那么我们今天就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我们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

二、了解中国古代音乐发展①远古时期这时候的音乐主要和祭祀有关,如黄帝祭祀时的音乐《云门大卷》、歌颂大禹治水的《大夏》等等。

所以最早音乐的发展可以说是和祭祀、傩舞等活动息息相关。

②周代时期这时候的音乐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孔子收集的《诗经》就是周代宫廷与各地的歌谣,如《风》是周分封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则是周代贵族祭祀所用的音乐。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音乐魅力教材分析:《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人音版新课标高中《音乐欣赏》课本中第十四单元第二十五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两首中国古代歌曲《阳关三叠》、《扬州慢》。

本课以课本中《阳关三叠》为基础,结合语文、历史知识,和流行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介绍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展示中国古代诗词音乐魅力。

教学目标:通过《阳关三叠》等作品的欣赏与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体会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在教学活动中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关系,和体会中国古代诗词所表现出的艺术魅力。

2、难点:启发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挖掘和发现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在不同层面上的关系。

教具准备:1、音响资料:《阳关三叠》、;《但愿人长久》;《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歌曲;《虞美人》;《相思意》;《相见时难别亦难》;2、音像资料《踏歌》3、高一语文教材。

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但愿人长久》二、上课,师生问好。

三、提问:1、你能说出刚才听到这首歌曲的歌名吗?2、你能说出整首歌的歌词吗?3、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这首歌。

四、导入课题。

《西出阳关无故人》——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音乐魅力。

五、感受《阳关三叠》的艺术魅力。

1、请一位同学朗诵诗作品《送元二使安西》。

2、请同学介绍诗作品的意境及作者。

3、老师范唱《阳关三叠》,提示学生注意诗词的节奏与歌曲节奏的关系。

4、小声跟录音学唱。

5、讨论:诗歌《送元二使安西》与歌曲《阳关三叠》的节奏有没有内在的联系,试说明。

六、交流与分享。

1、展示学生在课前收集的有关中国古代诗词的各种艺术形式的资料。

2、展示老师收集的资料:《滚滚长江东逝水》,提示学生注意诗词中的韵律与音乐旋律的关系。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案一、课题:《西出阳关无故人》二、教学目标1、聆听琴歌《阳关三叠》,学会唱歌曲上阙,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感知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2、了解琴歌的概念,初步感知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3、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对琴歌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欣赏琴歌《阳关三叠》,学唱歌曲,感受其音乐情绪及风格。

四、教学难点在音乐活动中感悟琴歌中的人文情感。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师生问好2、教师弹奏古筝曲《渔舟唱晚》,提问:弹奏的乐器是什么?乐器是什么?3、由古筝对比认识古琴,以及古琴曲。

谈话导入课题《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学新授1、展示课题《西出阳关无故人》2、请学生表演并朗诵歌词上阕即《送元二使安西》,提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讲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4、欣赏琴歌《阳关三叠》并思考:音乐有什么特点?歌曲中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对友人无限关怀的真挚情感?5、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补充归纳。

6、阳关”三叠”三叠的音乐知识点教授,并结合歌词进行讲解“三叠”。

7、再次播放音乐,教师分段播放并讲解每一叠的音乐是如何进行变化的。

8、学唱歌曲上阕,使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及风格。

(1)教师教唱曲谱,学生模唱(两遍)(2)教师教唱歌词,学生模唱(一遍),对疑难乐句再次教唱(3)教师范唱歌曲(1遍)(4)教师组织学生齐唱9、课堂知识回顾,并通过琴歌这种音乐形式拓展到中国古代歌曲知识的讲解10、组织学生将《阳关三叠》进行自主创编旋律,并给于学生适当的提示11、学会个别展示自己创编的旋律12、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所熟悉的古代歌曲13、教师组织学生演唱歌曲《水调歌头》,并找一名学生伴舞14、课堂小结15、作业布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
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二)学唱《阳关三叠》,在体验中了解中国古代歌曲的风格特征,感受作者对远行友人的无限关怀和留恋的真挚情感,激发学生对友情的感悟和珍惜。

(三)能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听赏《阳关三叠》并学唱《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风格特征;初步掌握其相关知识。

难点:引导好学生自主对“三叠”的听辨以及体验“三叠”的不同层次情绪变化。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课以聆听《阳关三叠》为重点内容,并学唱《阳关三叠》,在亲身参与演唱过程中学习掌握中国古代歌曲的基础知识,进一步了解古代歌曲的艺术价值。

(二)欣赏名家演唱、演奏的多版本的《阳关三叠》,开阔音乐视野,提升情感。

(三)浏览欣赏《扬州慢》,感受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四)引导学生做好拓展与探究的内容。

四、学习资源建议:
(一)充分利用好课本及配套的课件资源,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视听效果好的版本欣赏。

(二)教师本人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自己能够给学生范唱、带学生演唱,准确的把握好古代歌曲的韵味与风格特点。

(三)发挥学生的优势资源或学校合唱队的作用,教师带学生排练一二首古代歌曲作品,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或者是课下观赏演唱排练。

(四)上网查阅了解更多的古代歌曲介绍,请查阅以下网址
http://www :
http://www
/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35
五、学习方法与指导策略建议:
(一)聆听与学唱结合,引导学生从自我体验中感受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谈感受与同学交流体会。

(二)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比古代艺术歌曲与当代艺术歌曲的有什么不同。

(三)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搜集、关于古代音乐的知识、音乐作品,制作成答题卡片。

(四)指导学生到音乐研究所,请教专家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产生与发展史情况,到课堂上交流学习。

(五)让学生课后搜集类似的歌曲。

一、教学评价设计
(一)让学生将本课歌曲进行演唱,个人、分组、自由组合,形式均可。

(二)引导学生聆听不同乐器演奏的不同古曲。

(三)试说出古代歌曲的特点
(四)让学生课后搜集类似的歌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