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清末新政时期的监狱改良
刍议清末监狱改良所受日本之影响
刍议清末监狱改良所受日本之影响中国刑罚与监狱史?中国监狱学刊2009年第4期刍议清末监狱改良所受日本之影响殷导忠(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浙江杭州市3l0o18)摘要:在内忧外患之下,清末政府被迫实施改良新政.改良新政首在修缮刑律,修缮刑律首在改良监狱.邻国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修改法律,改良监狱,取消领事裁判权,迅速崛起."中日两国,政教同,文字同,风俗习尚同",日本自然成为清廷监狱改良取法的最佳选择,从而兴起了赴日考察监狱的高潮.清末监狱思想与创建新式监狱,制定《大清监狱律草案》,开设监狱学堂培养监狱官吏等改良成果都深受日本影响.关键词:日本监狱考察新式监狱小河滋次郎中图分类号:D926.7文献标识码:A步入2O世纪初的清政府内忧外患,为了维系统治,被迫实施改良新政.中国士大夫改良救国的强烈愿望及对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探索,有力推进了清政府的改良进程.而西方列强以清廷刑律及监狱落后腐朽为由,坚持不弃领事裁判权,"外人不受中国之刑章,而华人反就外国之裁判",…令中国士大夫深以为耻,从而积极探索修法改良之道.所谓"非修内政无以定外交,而内政之修首在刑律,监狱一日不改,即刑律一日不修,而领事裁判权亦一日不复",即把救国之道直指刑律及监狱问题.谓"吾国监狱治狱之用刑讯,其残酷无人理,传于五洲,而为此土之大诟久矣".清廷狱制的鄙陋与腐朽久遭非议,而"觇其监狱之实况,可测国度之文野",【4监狱问题甚至影射出国家文明,清廷监狱改良已甚是迫切.且修律治狱相承, "监狱一端,实与新律有隐相维系之,故狱制一日不改则新律万不适用,而修订法律无效.……我国长此不变,势必贻人口实而商改会审无效".监狱改良是"方今力行新政"的"内政外交最要紧之举",改良监狱被推到了清廷新政改良的前沿.而邻国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修改法律,改良监狱,取消领事裁判权,迅速崛起,成为与西方列强平起平坐的亚洲强国."中日两国,政教同,文字同,风俗习尚同,借鉴而观,正可无庸疑虑也."【7且"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8日本监狱乃清廷监狱改良的最佳取法对象,从而兴起了各级官绅赴日考察监狱的风潮.1902年,直隶总督袁世凯率先派遣天津府知府凌福彭等赴日考察监狱,以取仿日本监狱,拟建直隶罪犯习艺所.1905年,袁世凯又上奏清廷,凡新选新补各州县官,必先饬赴日本游历三个月,方准到任,札饬各属一体遵行.湖广总督张之洞也积极倡导州县官员游历日本,考察"凡属有关政法之事,如学校,警察,监狱,道路,水利,财政,武备制造及一切农工商渔等实业".【loj19O5年8月,清廷政务处致电各省督抚,令各州县先须游历日本,考察庶政,方许到任.翌年又颁布了《通行京外给咨出洋游历简章文》,将考察问题制度化.l906年,清廷司法大臣沈家本派董康一行赴日考察监狱裁判,开始了中央层面对日本监狱的考察,也就此揭开了清末监狱改良的帷幕.清末赴日考察监狱可分为两类:一是专项考察型,二是启蒙见识型.人员涉及中央决策层,地方决策层,地方官绅.据统计,1903年至l9lO年,专项考察日本监狱的人数达92人.这些考察得到了日方的积极协助,调查深人详尽,成果丰硕,成为清末监狱改良最主要的借鉴.一,学习和传播日本监狱思想.推进清末监狱改良为了推进清末监狱改良,中国士大夫积极翻译并引进国外监狱着作,传播国外监狱思想,为清末监狱改良提供思想支持.据统计,清末监狱译着25种,而24种为日译本,可见日本监狱思想对清末监狱改良的重要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区枢组织翻译的《监狱学》,董康所译的《监狱访问录》,《狱事谭》,小河滋次郎所着的《监狱学》.尤其是董康所译的《监狱访问录》,全部为日本监狱学巨擘小河滋次郎的讲演.该书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图示讲解,还有实例说明,而且经常结合中国实情进行比照说明,浅近而生动,对清末监狱改良有直接的借鉴意义.沈家本对董康一行考察日本监狱极为重视.在其归国后,立即详细咨询日本监狱考察情况;对其所译的《监狱访问录》更是褒誉有加,并亲自为之作序,高度肯定了日本的监狱制度.为更详尽地了解和学习日本的监狱制度,奏呈清廷借鉴,沈家本又命董康辑录《调查日本监狱报告收稿日期:20o9—06—16作者简介:殷导忠(1976一),男,浙江青田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研究生,浙江警官职业学院讲师.145中国刑罚与监狱史?中国监狱学刊20o9年第4期书》,主要包括《调查裁判清单》,《调查监狱清单》等内容.《调查监狱清单》共22章,篇幅占全书的66%,篇幅涉及监狱各种内容,无所不包.沈家本又附以自己所撰的《调查日本裁判监狱情形折》,《实行改良监狱折》两件奏折,一并上奏朝廷御览.《实行改良监狱折》是推动清末监狱改良的重要奏折.该奏折的核心内容有四条:改建新式监狱,养成监狱官吏,颁布监狱规则,编辑监狱统计.】这些改良建议都受到了董康所辑录的《调查监狱清单》的深刻影响,在《调查监狱清单》中都能找到渊源.u后董康考察团成员之一,刑部主事麦秩严也于l909年8月上呈《奏改良监狱亟宜整饬折》,认为"各省的模范监狱及罪犯习艺所中,罪犯之分配,劳动之选择,经费之调度等问题重重,盖因典狱官之训练缺乏,及遵循旧章程所致.因此必须修改章程,彻底训练典狱官,始不失改良宗旨,及感化矫正之实".-该奏折也受到了法部的肯定,并将其与沈家本的《实行改良监狱折》所奏事项一并视为需改良推广事宜.而此前被袁世凯派遣日本考察监狱的天津府知府凌福彭归国后,向袁世凯呈报了《调查日本监狱习艺详细情形呈直隶总督袁禀》,《采择日本狱制分别缓急办法禀》等奏折,提出了四项改革意见:(1)监狱应分已决,未决,拘置等类型;(2)培养狱官人才;(3)改良监狱设备;(4)监狱内应设立习艺所,教诲室,工厂,自新监等,注重感化教育.袁世凯批示:"批据禀日本狱制,有未决,已决,民事,惩治,军狱,民狱区分六等,惟已决,民事,惩治三监宜急仿办.拟将军流徒三项人犯专归已决监,学习工艺;余如追偿欠债,词讼命盗,牵连人证,应候押追押讯暨窃贼土棍从严惩办,各犯拨入民事监;其南北巡警局营务处天河二府属罚充苦力人犯概入惩治监.以上三监,房屋即在西门外拓地建置.现在开办伊始,先建监房一区,可容囚犯五百人,将来再行扩充.所议均属妥协,仰即遵照办理.""在其批示及支持下,凌福彭率先仿照日本巢鸭监狱建立了天津罪犯习艺所.天津罪犯习艺所以其先进新潮的模式和制度,吸引了各省官员纷纷前来参观,并推动了各省遣派官员赴日考察监狱的高潮.19o6年,袁世凯又派范炳勤,高蕴杰,蔡振洛等5名官员考察日本监狱,由此揭开了考察国外监狱的第二个高潮.在中央,地方等官员赴日考察监狱的影响下,清政府筹建新式监狱,制定监狱律,在京师法律学堂附设监狱科培养狱官等一系列举措纷纷出台,清末政府的监狱改良运动迅速推进.二,借鉴日本监狱制度.创建罪犯习艺所.兴建模范监狱为转变清廷监狱颓废之象,各赴日考察监狱的官员在归国后,纷纷提出监狱改良之策,并首倡效仿日本监狱,拟建新式监狱,得到了清廷的认可,"……并令各省设置新监,其制大都采自日本"."兴建的新式监狱的构造,组织,管理等基本仿照日本,采取杂居和分房并行的制度.新建的新式监狱主要有:(一)创建罪犯习艺所罪犯习艺所是专门安置遣,军,流,徒罪犯并强制作146工习艺的场所,即"以习艺为科刑而收容之"所在.l904年,凌福彭在袁世凯的批示下,率先兴建新式监狱,直接仿照日本巢鸭监狱,创建了天津罪犯习艺所.该所建有房屋241间,监所,厅房,工厂,浴场,医室,病室,厨房等设施一应俱全,设计收容人数为400人.与此同时,凌福彭等人还仿照《日本监狱法规》制定了《天津罪犯习艺所章程》,"此次修改监狱习艺制度皆采择日本成法".Il天津罪犯习艺所"极形整齐,成效可观",堪称全国模范,创建不久便享誉全国."桢谓日本监狱以巢鸭最良,我国监狱以天津为最良.苟有志于法律者,不能法于东瀛,不妨近取于天津也".各省前来天津罪犯习艺所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它对全国其他各省罪犯习艺所的兴建提供了借鉴.直隶原先设想下属五道各建一所罪犯习艺所,但后因财力问题,在创建天津罪犯习艺所之后,仅在保定又建立了一所.除直隶所创建的天津,保定罪犯习艺所外,其他各省也兴起了建立罪犯习艺所的高潮,主要有:北京顺天府,奉天,山西太原,安徽怀宁,浙江杭县等地罪犯习艺所.其中,北京顺天府罪犯习艺所为日本监狱学者小河滋次郎设计.(二)兴建模范监狱鉴于董康赴日考察监狱之成果和清廷监狱改良的需要,1907年,沈家本向清廷上奏《实行改良监狱折》,请求"改建新式监狱"."宜于各省之省会及通商口岸,先造模范监狱一所,以备拘禁流徒等罪.若财力稍裕之省,酌就罪质年龄量设数所,试办数年,然后推暨于个州县."此奏折得到了法部的肯定和核准,奏复予以实施,并提出了兴建新式监狱的意见和目的."一切规模,自宜参酌东西洋办法,以示文明与诸国,为后日撤去领事裁判权及抵制租界监狱地步."模范监狱中率先兴建者,为湖北模范监狱,兴建于1905年到1907年,其负责建设者即为赴日考察学习的补用知县廷启等.该监狱的"一切体制,仿照日本东京及巢鸭两处监狱规模","前经饬令补用知县廷启博考各国成法采辑成帙,酌拟章程,犹恐未能周密.俟实行以后.督饬曾赴日本考究警监各员,察看情形,随时修改".湖北模范监狱全监房共四百间,可容囚犯五百多人.内监仿东京监狱之扇面式,外监仿巢鸭,亦扇面式.而模范监狱中最具代表者则为京师模范监狱.当时法部奏陈:"为模范计,至京城设立新监狱,尤模范中之模范,其规庑不可不宽博,其教养不可不完全."认为"京师为首善之区,观听所集","必须把监狱修建成"模范中之模范".该监狱拟建于19o7年,筹建于l909年,19l0年动工兴建,l9l1年竣工.监狱构造图式为小河滋次郎设计,由曾考察日本监狱的麦秩严,韩兆蕃等监办.京师模范监狱模式仿照日本监狱,分前中后三区,设施功能都比较齐全,已具备近代监狱的规模.除上述湖北,京师模范监狱外,奉天,江宁,江西,云贵,山东,广东,广西,河南,闽浙,热河,安徽等省都奏报筹建模范监狱.而各地模范监狱的报告中,大多以日本监狱为模本,监办人也大多为具有赴日考察监狱经验的官员.如奉天模范监狱,也以日本巢鸭监狱为模本.中国刑罚与监狱史?中国监狱学刊2009年第4期又如《江西省模范监狱开办章程》所言:"日本改良监狱……取法欧美制度,极为完备.模范监狱以拟仿照办理."]赴日考察监狱也推进了清廷州县监狱的改良.19O5年3月,刑部拟仿日本,改良监狱.9月,政务处奏请后通饬各省,修改监狱.各省随之也令各州县改良监狱.而此前8月,政务处电令各省,各州县官吏先须游历日本考察庶政,方许到任.后州县监狱改良就和这些赴日考察的地方官员有重要关系.三,聘请小河滋次郎为清朝狱务顾问,并负责起草《大清监狱律草案》(一)聘请小河滋次郎为清朝狱务顾问小河滋次郎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法学博士,法政大学中国学生的讲师,日本监狱学的权威,历任日本各地典狱,司法省监狱事务官,1891年任监狱局狱务课课长.他曾四次参加万国监狱会议,并周游欧洲和美国,调查监狱情况.l898年起,被东京帝国大学法科大学聘任,开设监狱学讲座.董康一行抵日考察期间,受到了小河滋次郎的热诚接待,并以所学倾心相授,细述监狱改良之策.董康归国所译的《监狱访问录》,即为小河滋次郎的讲演辑录.沈家本在为《监狱访问录》作序中称道:"小河滋次郎为日本监狱学之巨擘,本其生平所学为我国忠告,我国治经营斯事者,乘即是编,以考其得失."其为人和学识受到了清廷的高度肯定,并被授予二等第二宝星.1908年5月,小河滋次郎受邀来京,被聘为清朝狱务顾问,在京师法律学堂讲授监狱学,设计京师模范监狱,起草《大清监狱律草案》等,成为19O8年至l910年间清末监狱改良中的重要人物.1909年,沈家本在《奏聘请日本教习小河滋次郎等期满成绩卓着请赏给宝星片》中奏陈:"监狱专修科教习日本司法省监狱局事务官法学博士小河滋次郎,崎阜典狱中村襄均系日本监狱学专家,富有经验.前经臣函致日本国大臣订立合同延聘来京到堂教授,现在业经期满,该教习等尽心讲解,造就专材.小河滋次郎兼任修订法律馆调查事务,编有监狱法草案,大理院看守所章程,多至十万言.法部筹办模范监狱,度地绘图,多与商定.顺天府添设习艺所,图式亦出其手.该教习遇有询问,靡不竭诚相告,纤悉无遗,有裨于中国监狱前途者甚大.臣知之既确,未敢壅于上闻.查小河滋次郎曾于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在考察日本法制案内奏给二等第二宝星.此在京效力,卓着勤劳.拟恳循旧赏给二等第二宝星出自恩施逾格."|3清廷准其奏,破格再次授予小河滋次郎二等第二宝星,高度肯定了他的突出贡献.(二)聘请小河滋次郎起草《大清监狱律草案》在我国漫长的古代社会,监狱制度主要附于"诸法合体"的刑律之中,未曾编纂一部独立的监狱法律.而制定独立的监狱法律,是监狱走上近代化,法制化的需要和标志,更有利于清末新律施行和监狱改良的推进.如麦秩严奏陈:"各省的模范监狱及罪犯习艺所中,罪犯之分配,作工之选择,经费之调度等问题不少,盖因典狱官缺乏训练及不得不遵循旧章程所致.因此必须修改章程,彻底训练典狱官,始不失改良之宗旨,以行感化矫正之实."【3其道出了清末监狱改良之症结及对制定监狱法律之需要. 1908年,清廷聘请小河滋次郎负责起草《大清监狱律草案》,而此前即19o7年,小河滋次郎参与起草了日本监狱法,所以《大清监狱律草案》乃小河滋次郎总结19O7 年参与制定日本监狱法的经验教训,并比照清朝实情,修改制定的.《大清监狱律草案》共14章241条,其修订深受日本监狱法的影响,其内容与日本监狱法多有相似.但很遗憾,该律于19lO年制成并上奏清廷时,正逢清廷统治危在旦夕,故没能颁布施行.不过该律作为监狱学教材,由小河滋次郎在京师法律学堂进行了教习与传播.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监狱法律,《大清监狱律草案》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后民国时期制定的监狱法皆以该律为蓝本,且内容上基本相仿,后续性地推动了中国狱制的近代化. 四,学习日本,设立监狱学堂,培养监狱官吏清廷官绅游历日本,受到了日方的热忱接待和坦诚指点.为向中方的游历官绅传授法律狱制,帮助游历考察达最佳效果,1904年7月,日本法政大学附设法政速成班, 将清廷游历官吏的参观考察与听课学习相结合."各节意在使游历各员,先明学理,再从事于考察,庶几各员于游历时较得实际,自应一体照办."在四川荣昌县知县赵泳清游历考察所记《东游纪略》中,法政授课内容中监狱学部分约占全部课程的七分之一,颇具分量.小河滋次郎曾任法政大学中国学生的讲师.后清廷设立法律学堂监狱课以培养监狱官吏,亦受此影响.在赴日考察中,游历官吏体会到了改良监狱之迫切性.而改良监狱,首需监狱改良及管理人才,游历官吏对此问题也多有奏报.作为清廷修律大臣和监狱改良的推动者,沈家本对此问题则有更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典狱官统辖全监,只有兼具法律,道德和军人之素质,才能胜任.西方各国对于监狱官吏的要求特别严格,要求必须熟悉监狱学理和技能,而且使用特别任用令.而中国古代典吏,司狱品识卑下,是导致监狱落后腐败的原因之一.因此,监狱管理人员必须经监狱学校培养并提高素质,才能达致管理有方, 收到改良之实效.董康一行赴日考察的成果更加深了他对此问题的理解.因此,1907年4月,沈家本奏呈清廷的《实行改良监狱折》中强调"养成监狱官吏",建议各省法律学堂或新式监狱内附设监狱学堂,采用特别任用法,并改定狱官品级."登进严则贪墨之风自绝,待遇隆则狷洁之士自至."7月,法部议复:"京师法律学堂应设有监狱学一科,请责成该学堂监督认真办理.并饬下学部,京外法政学堂一律增设监狱学专科,选法政高等学生派入专门研究,年半毕业,考给文凭,专备臣部及各省提法司咨议改良及调查官守之需,以收速成之效.其已设新监狱等处,并应附设监狱学堂,由该督抚酌量妥办.""8月,清廷学部通令各省法政学堂增设监狱学专科,编写监狱学专科课程,选拔高等法政学生,专门研究监狱学理和管理技能,以养成监狱官吏.在清末开办的监狱学堂中,天津习艺所看守所学堂和京师法律学堂监狱学专修科较为突出.147中国刑罚与监狱史?中国监狱学刊2o09年第4期(一)天津习艺所看守所学堂l9o4年,天津府知府凌福彭考察日本归国后,向袁世凯奏报的《调查日本监狱习艺详细情形呈直隶总督袁禀》中,明确提出了培养狱官人才的改良建议.1907年,范炳勤,高蕴杰,蔡振洛等5名官员考察日本监狱归国后,范,高,蔡三人均向袁世凯奏呈了宏篇的《改良直隶监狱条陈》,都无一例外地将"设监狱学堂以培养狱官"放在了首条,认为狱务人才为监狱改良急需.而身任天津罪犯习艺所典狱的范炳勤对此体会更切,又奏陈了《天津习艺所禀添招看守设学教练文禀》,请求设立监狱学堂为狱官讲授监狱学等相关知识,以教授新任看守.这些奏陈得到了袁世凯的支持,后批示:"所拟章程尚为妥洽,仰即实力讲求,以征进步."籍此,天津习艺所内设立看守所学堂,由高蕴杰,蔡振洛,范炳勤等人任教员,向新招看守讲授监狱看守服务章程,日本刑法,监狱法,大清刑律等内容,目的在于培养监狱看守资格,并预备递升上级官吏.该学堂的讲授者均为日本考察归来官吏,讲授内容也深受日本监狱法识影响.(二)京师法律学堂开设监狱学专修科在奏呈《实行改良监狱折》后,l9O7年】1月,沈家本再奏请:在京师法律学堂内附设监狱学专修科,由法部,大理院选员入学,毕业后专备京内外各署管理监狱之用,并请将法律馆存款全数发充专修科经费,得到了清廷准奏.1908年5月,京师法律学堂增设监狱学专修科, 从法部或大理院裁判所的在籍官员中选拔官员,专门培养监狱官吏,开启了我国历史上专科培养监狱官吏的先端. 而担任该专修科《监狱学》课程主讲的即为清廷狱务顾问,日本监狱学者小河滋次郎,掌教《刑律》课程的也为日本学者——冈田朝太郎博士.该专修科于l9O8年5月开学,1910年5月毕业,共从法部或大理院裁判所在籍官员中选拔招收了120名学员.学习内容主要为小河滋次郎的《监狱学》和《大清监狱律草案》等.小河滋次郎对这些学员要求期望颇高,考核甚严.经考核,l20名学员,最优等5名,优等l4名,中等24人,下等26名,仅69人获得毕业,其余皆不合格,合格率为57.5%.据法部制定的《酌拟监狱专修科毕业学员委用详细章程》所示,合格者专备京内外管理监狱各署任用,后其大多数被安置在清末监狱改良的第一线, 在清末监狱改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他各地如东三省,广东,云南,江西等地也着力筹办监狱学堂或监狱专修科.但因办学的局限性,培养人数并不多,国内监狱管理人才仍严重不足.为弥补这种情况,许多留日警监学生在毕业归国后,被委用为改良监狱的管理人员及狱官,甚至在法部担任要职,在清末监狱改良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如当时法部专掌狱政的典狱司司长即由留学日本警监学校的田叶担任.据有关资料显示,至l9O8年间,留日警监学生毕业回国者,已有五六百人, 其中众多充实到了清末的监狱管理或其他工作当中.甚至中国所有监政人员,都直接或间接受过日式教育.帅参考文献:[1][18]赵尔巽等,《清史稿?刑法志》l48[2][21]熙桢.调查东瀛监狱记[A].日本政法考察记[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o02.[3]严复,《孟德斯鸠?按语》卷六《三术?按语》[4][6][14][22][38][39][4O]沈家本,《奏实行改良监狱宜注意四事折》,《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卷[z].[5]《法部咨筹办模范监狱将预算成立之期报部札提法司分行文》,《大清法规大全》卷九法律部[7]《修订法律大臣奏请变通现行律例内重法数端折》,《大清法规大全》卷九法律部[8]张之洞.劝学篇[A].张文襄公集(卷二0三)[c].[9]光绪朝东华录[z].中华书局,l980.[10]《申报》,光绪31年3月29日[11]孔颖.论清末日本狱制考察[J].日本研究,2oo6,(4).[12]孔颖.论清末日本监狱学书籍之译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o7,(5).[13][15]董康.调查日本裁判监狱报告书[A].日本政法考察记[c].上海古籍出版社,2o02.[16]《大清宣统政纪》卷一六[17]直隶袁批天津道等会议采择日本狱制分别缓急办法禀[J].东方杂志,l9o4,(1).[19]南段巡警局天津道府拟呈习艺所办法暨经费清折回禀[J].东方杂志,19o6,(2).[2O]《创设罪犯习艺所办理情形折》,《袁世凯奏折专辑》, 故宫文献特刊(23][41]法部奏议复实行改良监狱折[J].东方杂志,l907,(12).。
清末司法改革的具体内容与启示
清末司法改革的具体内容与启示一、清末司法改革的肇因(一)清末司法改革的思想基础在经历了西方列强的摧残和西方先进文化的冲击之后,维新派即改良派应运而生,他们对清末的形势和局势进行了分析和考量。
于是他们,文化上主张兴办西学,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其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作为维新派核心人物的康有为,依照西方的政治原则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旨在建立以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为主要精神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他在上奏光绪皇帝书中:“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1]康有为以此来表明外国强的内因,想借助别国的内因来改变中国的现状改变中国的外状,康有为是君主专制的坚强的守护者,他的提议也只是为了改变当时的统治危局,属于改良派的范畴,所以在当时的背景下,其提倡的改革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在当时的病况下,不下猛药是难以治愈的,而其药方只是治标不治本的“西药”而已。
清末司法改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清王朝预图通过司法改革收回其领事裁判权,清末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司法主权遭受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面对这样激荡的时局,清王朝也欲通过改革恢复自己的司法以及领土的主权,从此恢复自己“天朝上国”的傲慢,而要后恢复其“傲慢”仅仅改变制度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清末统治者却自视甚高,最终的失败也许打破了清末统治阶层的美梦。
(二)清末司法改革的历史渊源清末司法改革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在经历了国内外双重打击的清政府,陷入了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强迫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司法主权和领土主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和冲击,因此,清政府不得不通过前往各国考察宪政的满清贵族的所见所闻,清朝统治者认识到,立宪与君主专制并非水火不容,如果两者处理的好,立宪甚至可以不仅无损于君主专制,还有可能成为君主专制神圣的外衣,为其继续进行专制统治提供合理的理由和庇护,而且还有利于皇权的巩固,缓解国内矛盾、缓冲民族矛盾以此弱化人民的反抗意识继续其统治。
清末监狱改良思想的现代性
清末监狱改良思想的现代性肖世杰在中国监狱史上,尽管关于监狱条件之恶劣、罪犯命运之悲惨、狱吏待囚之残苛,史籍多有记载与描述,可谓史不绝书,历史上亦不乏约法省刑、恤囚悯犯之思想与实践,但正式系统地倡导改良监狱者,却少见发生。
被沈家本誉为“监狱学巨擘”的日本著名监狱学家小河滋次郎曾经几度考察过欧美狱制,其后得出结论认为,上流社会措意于监狱之状况并表达高度之同情是欧美狱制进步最重要的原因{1}。
这个论断虽是其考察欧美监狱后所得出的结论,但是对于评价中国近代的监狱改良思想之滥觞与兴起,亦未为谬。
中国历史上监狱体制之残苛与沉闷局面即是由上流社会官员率先打破的。
1901年8月,时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和湖广总督的张之洞联名向清廷上奏了著名的《变法三折》[1],全折痛陈了当时司法之残苛、监狱之庾毙并提出了改良司法、修理监羁等九项大开风气的主张。
紧随其后,1902年底时任山西巡抚的赵尔巽又向朝廷上书了著名的通设罪犯习艺所的奏折。
以这两份奏折为先声,其时适逢清廷变更图张厉行新政。
于是,中国近代之监狱改良由是展开,与之相伴而行的中国近代之监狱改良思想亦随之蔓延并逐至兴起。
清末的监狱改良肇始之20世纪初期,正是西方社会大力倡导刑罚改革和监狱改良之时,其时欧洲国家久经启蒙运动之浸淫,刑法近现代化早经完成,重刑主义不断受到唾弃,肉刑、死刑渐次得到废除,教育刑论甚嚣尘上,倡导监狱改良之声因是不绝于耳。
如果将西方近代监狱改良思想从特征与时间上理解,则基本可将其作如下分界:一是基于人道角度的监狱改良思想(从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期),二是注重感化教育手段的监狱行刑宗旨的转变(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期)[2]。
正是从近代西方监狱改良思想的这两个特征的意义上说,我们认为,在清末时期所出现的监狱改良思想即已初具西方近现代监狱改良思想意义上的现代性[3]。
一、基于人道角度的监狱改良思想与西方国家一样,最先在中国出现的监狱改良思想也是从仁慈与人道角度提出来的。
简析晚清近代狱政改良思想的兴起
人生存条件恶劣这些都成为鸦片战争后列强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的表面 借口,外国人特别反对中国刑律中所规定的某些刑罚的严厉和残酷、 “ 中国 监狱状况的恶劣、 对审问罪犯容许使用酷刑。 ” ( 近代狱政改良 二) 思想兴起的时代背景 鸦片战争后, 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 会, 君主专制及其所依靠的经济基础严重动摇, 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冲
际会议也相继召开。国际监狱改良 运动在兴起的初期并未对清政府形成 多大冲击。 虚骄自 僧懂无知的统治者只关心祖宗之制与天朝大国的威 大、 仪。中国第一任驻外使节郭高煮于光绪3 月 1 日 年8 8 接到瑞典、 娜威公 使爱达华. 达摆柏邀清中国派遣使节参加斯德哥尔摩国际监狱改良会议的 信件。郭篙寿将此信急传回国内, 建议参加斯德哥尔摩会议, 但被总理衙
二、 早期的狱政改良 主张
早期主张改良 狱政的人多是资产阶级该良 他们多是买办和驻外使 派, 节, 他们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后来或出国 游历、 或派驻国外、 或在外 国公司任职, 与西方世界有着密切的接触和广泛的联系, 对双方政治法律 制度的优劣有较为清醒的认识.正是这种独特的经历使得他们有更清醒 的认识。针对清代监狱的弊端, 参考西方资产阶级的监狱管理制度, 资产 阶级改良 派提出了自己的监狱改良 主张。 1转变监狱管理思想 、 中国古代传统的监狱管理思想, 一直以重刑主义、 惩罚主义和报复主 义为主。 虽然历代不乏有关“ 恤刑悯囚” 的规定, 但真正能够推行的只有极 少数的圣君明主, 而且往往带有极大的随意性, 并不能从根木上改变整个 监狱的状况。对于接受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熏陶的改良派思想家 们来说, 如此残忍苛酷的监狱管理思想是不能容忍的。何启、 胡礼垣认为 中国传统监狱管理思想荒谬不羁。 他们认为“ 刑典者惟有出之以平正斯可 矣, 非可任意轻重也。若以 轻重而论, 则刑之愈轻者其国愈治.刑之愈重 者其国愈乱。 往往而然。既然重刑主义往往导致相反的结果, ” 那就必须改 变这种惯性思维, 以感化为先。薛福成在出使英国时, 对英国的监狱管理 思想进行了 初步的研究。他发现英国尊重囚犯的人格葬严, 无威吓遇勒 “ 之虞, 无掠琅之苦, 虽犯罪不相屈辱” ; 注重监狱的环境卫生和对囚犯的教育 感化,牢狱亦亢爽洁净, “ 不致酿为病疫, 且设学堂、 书库、 医院、 泡厨于其
论清末新政时期监狱管理制度的改良
( ) 制《 清监 狱律 草案 》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立监狱 立 法 一 创 大 , 在漫长 的 中 国封 建 社 会 ,诸 法 合 体 ” 狱 吏 腐 “ ,
败残 暴 、 监狱 条 件 恶 劣 、 囚犯 处 境 悲 惨 是 监 狱 的 常
关 键 词 :  ̄ P. ; 末 新 政 ; 道 主 义 ; 化 教 育 监 -良 清 t 人 感
中图分 类号 :23 K 5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3一 l 0 2 0 0 17 8 8( 0 9) 4—0 9 0 0—0 4
晚清时期 , 面对 内忧 外 患 的 困窘 局 面 , 清政 府 E益 感受 到“ t 山雨欲来 风 满 楼 ” 的统治 危 机 , 不得 不
学家小河滋次郎为狱务顾 问编定而成。《 草案》 分 总则 和 附则 , 1 共 4章 2 1 [2 , 监 狱 管 理 中 的 4 条 30 就 ]8
收监 、 禁 、 护 、 业 、 诲 与 教 育 、 生 及 医疗 、 拘 戒 作 教 卫
出生及死亡 、 接见及书信 、 赏罚 、 领置、 特赦减刑 、 暂 释、 释放等 问题做 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此后 , 清政
义为核心。具体可见 :
[ 收稿 日期 ]0 9— 3 2 2 0 0 —1
[ 作者简介 】 龚春 英( 9 4 , , 1 7 一)女 江西崇仁人 , 泉州师范 学院人文 学院 , 师, 讲 硕士 , 究方向: 研 中国近现代史。
・
9 ・ 0
龚春英
论清末新政时期监狱 管理制度的改 良
府还陆续起 草《 大清狱则 草案》 监 狱看守考 试规 《 则》 等与 监狱管 理相关 的法典 。 ( ) 范监 狱 设 置 , 二 规 完善 收 监 程 序 , 类 杂 居 分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监狱制度改革——以新式模范监狱为中心的考察
在 抨击 传统 监狱 制 度 的 同时 , 清末 朝野 通过 与西 方 司法制 度 的接 触 以及 中西 监 狱制度 的 比较 ,
提 出 了改革传 统 监狱 制 度 的主 张 。 1改 善犯 人 的生存 环 境 。传 统监 狱最 为 中外人 士 所 诟 病 的是 其 恶劣 的生 存 环 境 , 也 是外 国 . 这
革 也提 上 了 清政 府 的议 事 E程 。规 范 的监 狱 管 理 以及 监 狱 管 理 人 才 的 培 养 , 清 政 府 的 监 狱 改 革 l 使 取 得 了 一定 的成 效 , 动 了近 代 西 方 监 狱 管 理 思 想 在 中 国 的传 播 , 中 国监 狱 的 近 代 转 型 奠 定 了 推 为
始终被 看作是 野蛮 和黑 暗 的象征 。鸦 片战争 以后 , 狱 改 良思 潮迅 速 兴 起 , 其 原 因 , 与 当时 的 监 究 是 社会环境 分不 开 的。一方 面 , 统 监 狱制 度 自身危 机 重 重 。在 中 国封 建 社 会 , 狱 常 被人 们 视 为 传 监
“ 人间地狱” 。洋务思想家 的代表人物郑观应在其《 盛世危言》 就 曾对传统的狱制予以鞭挞:土 中, “
室棘垣 , 暗无 天 日; 衣黑 索 , 赭 惨受 挛拘 。… …而久 系庾 毙者 往往 有之 , 其冤 惨 可胜 言哉 ? … 清末监 ”1
狱的黑暗, 也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大公报》 《 曾经刊文指 出:中国牢狱之刻, “ 惨不忍言 。……因 病而致死 者 , 月无 之 ; 无 因虐而 毙命 者 , 无地无 之 。 J 治 阶级 内部 也 意识 到 了传统 监狱 所 存 在 亦 ” 统
G n r ei o 14 e ea S r lN . 9 l a
论 清末 新 政 时 期 的监 狱 制 度 改 革
清末监狱改良的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 : 清末 ; 监狱改 良; 理论 ; 实践 中图分类号 : 99 D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9—15 (06)4— 0 5— 3 10 7 0 20 0 0 8 0 中 ,《 “ 舜典 》 所记 刑制 , 颇称完 备。…… ‘ 与其杀不辜 , 宁失 不经 ’ 二语 , 尤为用刑者 之所 当寻绎 。……近来 , 西之法 泰 颇与此 旨暗合 , 知圣人之言其包 蕴宏矣。 不但刑制如此 , ” 就是政刑分离 的资产 阶级法制 原则 , 周代就 已有之 , 成 周 “ 官制 , 刑权 分……近 日欧洲制 度 , 刑分 离 , 与周官 相 政 政 颇 合” 。而且 , 在刑罚 的执行 上 , 亦是古今相 通 的, 今世 各 “ 国成主持刑罚止及一身之义 , 与罪人不孥之古 训实相符合 ,
一
鸦片战争后 , 西方 资本 主义文化 包括法 律文 化伴随 着
列强的坚船利炮一起涌进 了中国 , 中 国旧有 的传统伦理 使 法律和文化受到 了强烈的震撼与冲击。面对西方开 明的政 治制度与精 良的法律制度 向封 建旧法提 出 的严 峻挑 战 , 国 内一些资产阶级改 良派立 宪法 派纷纷提 出 了变法 的主张 , 沈家本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作 为清末 司法改革的 主持 者 , 家本编译 了一批西方法律和法学著作 , 沈 从西方资产 阶 级法律 中汲取营养 , 中国传统的 以“ ” 使 仁 为本 的思想染上 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色 彩, 为 中西法律 文化融 合的产 成
第2 5卷第 4期
20 0 6年 8月
郑州航空工业 管理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un l fZ e g h uI si t fA rn uia n u t ' n gme t S ca ce c dt n o ra h n z o n tueo eo at lId sD Ma ae n( o il in eE io ) o t c S i
清末监狱制度近代化演变浅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卷(第4期) 000789J.Sha nxi Agric.Univ.(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4Vol.62007收稿日期:2007205210作者简介:薛金莲(19692)女(汉),山西临县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研究。
清末监狱制度近代化演变浅析薛金莲(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山西离石033000)摘要:190121911年,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中,实施新政,并以此为契机开始了扫除旧狱积弊、重于教化、严于管理的监狱制度近代化演变历程。
190121905年属于探索、酝酿阶段,190521911年属于实质性改良阶段。
关键词:监狱制度;演变;沈家本中图分类号:D91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16X (2007)0420404203B rief Analysis on the R ecent Development of Prison System of Late Q in Dynasty X UE Jin 2lian(L vliang Hi gher College ,L ishi S hanx i 033000,China )Abstract :From 1901to 1911,Qin government carried out new policy while it was conf ronted with domestic trouble and foreign invasion.Based on it ,the government began to eliminate malpractice in prison and to focus on civilizing and severe management ,which is the development of prison sys 2tem in modern history .The period between 1901-1905was the period of preparation.From 1905to 1911,real improvement started.K ey w ords :Prison system ;Development ;Shen Jiaben20世纪初,清政府内外交困,国势日衰,为了继续保持危殆的国祚,缓解矛盾,拣起了戊戌变法的旗帜,采取了一系列的新举措,即所谓的新政。
简述清末司法制度的变化
简述清末司法制度的变化
清朝末年,中国的司法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废除了科举系统,实施了新式的司法考试制度。
这个制度的实施,使得司法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司法实践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清朝末年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法律制度,如民法、刑法、商法等。
这些法律的实施,为中国司法实践提供了更为完备的法律依据。
同时,清朝还设立了一些新的法院,如外交法院、巡回法庭等,以应对社会变革的需要。
在清朝末年,司法制度的变化还表现在司法机构的改革上。
清朝时期的司法机构以地方为基础,但由于各地法律制度的不同,导致司法实践的不公和不稳定。
为解决这个问题,清朝政府开始实行官绅合办制度,即官员和地方绅士共同管理地方司法机构。
总之,清末司法制度的变化,使得中国的司法实践逐渐走向科学、公正、稳定的方向,为中国司法制度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 1 -。
清末新政时期刑律监狱制度改革
收稿日期:2001-11-26 作者简介:刘雪毅(1967-),男,湖南茶陵人,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清末新政时期刑律监狱制度改革刘雪毅(茶陵县第二中学,湖南茶陵412400) 摘 要:晚清王朝,内忧外患,国势日衰,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实施“新政”。
刑律监狱制度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修订新刑律,尝试司法独立,培养新式监狱人才,设立新式模范监狱。
改革与清朝守旧势力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封建思想文化产生激烈冲突归于失败,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清末新政;刑律监狱制度;改革;沈家本;伍廷芳;司法近代化中图分类号:K 2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6X (2002)02-0049-04 19世纪末期,多事之秋的中国内忧外患,危机四伏,朝野上下,无不震撼。
慈禧太后在严酷的现实面前,被迫重新拾起曾被她残酷镇压了的变法维新大旗,承认在“万古不易之常经”外,没有“一成不变之治法”。
谕令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使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通限两个月,详悉条议以闻”[1]。
由此开始了清末十年的政治制度改革,此即通常所称“清末新政”。
刑律监狱制度的改革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一、刑事、监狱法规的修订与创制1、大量翻译西方刑法,监狱法规,为修律奠基1902年3月,清廷下诏:“慎选熟悉中西律例者,保送数员来京,听候简派,开馆纂修”[2]。
法律改革被正式列入议事日程。
由刘坤一、张之洞保举,清廷于同年5月发布上谕,任命沈家本、伍廷芳主持刑律狱制改革事宜。
沈、伍两人亲自组织人员翻译了大量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文献。
其中与刑狱最有关系的,1905年已译德意志刑法、裁判法,俄罗斯刑法,日本现行刑法、改正刑法、陆军刑法、海军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
清末袁世凯狱政改良述评
Vol.35No.1Jan.2014第35卷第1期2014年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 oc.S ci )清末,在历经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入侵的庚子事变后,满清王朝迈入了20世纪。
新的世纪却并没有给清王朝带来新气象,这个王朝反而面临着险恶的国内外政治形式而举步维艰。
八国联军攻陷京城时,慈禧太后仓皇携光绪皇帝“西狩”,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西逃途中的慈禧在无奈之中有了新政的念头,连下“罪己诏”并表示要振作图强、改弦更张。
清末新政实施过程中,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直隶实践了一系列的新政举措。
袁世凯(1859—1916),字慰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出生于传统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其叔祖父袁甲三进士出身,官至漕运总督。
而袁氏家族中的袁保中、袁保庆、袁保龄等都有科举功名。
袁世凯两次参加科举而不中,遂决意科场,羞愤之中声言:“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娱光阴耶?”①于是袁世凯转投军路,1881年投淮军统领吴长庆,受到重用;历经“甲申政变”而受到直隶总督李鸿章的赏识。
天津小站练兵奠定了其后来在晚晴和民国初年纵横的政治基石。
李鸿章去世后,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清末朝野中的重臣。
清末新政中,袁世凯在直录实施新政,狱政改革既是袁世凯直录新政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袁世凯狱政改良的背景(一)它是清末新政举措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晚晴政府在绝境之中开始实施新政,“清末新政”是指“20世纪初年清政府在其统治的最后十年所进行的各项改革的总称,具体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其目的旨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客观上也有利于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因而具有某种近代的意义。
”②清末新政中的法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既有监狱制度改革与监狱本身的改造,在修订法律和司法改革的过程中,狱政改良也被提上了议程。
清朝监狱改良的第一步
清朝监狱改良的第一步文章概述了清朝年间第一位出使欧洲的使臣郭嵩焘的洋务观。
郭嵩焘“先政教,后船坚炮利”的洋务观,监狱作为国家权力机构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郭嵩焘所关注的对象。
阐述了他在日记中对监狱制度的记录以及正确的评价;比较了西人监狱与中国当时“地狱般”监狱之间的巨大反差;认为郭嵩焘是促成清政府参加“国际监狱会议”的重要人物,促进了清廷监狱的改良。
作为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他的技术和作为,是清朝监狱改良的第一步。
标签:郭嵩焘;监狱;改良一、郭嵩焘的洋务观郭嵩焘于1818年生于湖南,1847年被选入翰林院。
1877年,清政府为处理马嘉理一案,将郭嵩焘派往英国致歉,成为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位出使欧洲的使臣。
郭嵩焘曾协助曾国藩创办湘军,筹办洋务,接触西方,拥有自己的洋务观点。
郭嵩焘在出使英法期间,在日记里将途中参观的东、西监狱见闻一一记录,他参观监狱六处,载记监狱制度九则。
与前人的记录相比,他的记录最为详尽,着墨亦是最多,多达万字。
他对域外监狱的诸多关注的首先是因为郭嵩焘“先政教,后船坚炮利”的洋务观。
1875年,他曾写成《条议海防事宜》上奏,陈述了自身关于办洋务的主张和观点。
当时,“洋务派”将“船坚炮利”看成西洋强盛的主要因素,以为只要筹得款项,购得坚船利炮,便可巩固海防,使国家强盛。
然而郭嵩焘却又不同的观点,他在《条议海防事宜》中便驳斥了“船坚炮利”制胜的主张,他认为:“诚使竭中国之力,造一铁甲船及各兵船布置海口,遂可以操中国之胜算,而杜海外之觊觎,亦可惮而不为之?而……果足恃乎?此所不敢知也。
”[1]他认为兴办洋务,首先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他在《条议海防事宜》中写道“窃以为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以求积渐之功……”[2]郭嵩焘批评当时的“洋务派”犯了本末倒置的毛病,他在《条议海防事宜》中多次强调洋务的根本在于学习西方政教,而非简单地练兵、制器和造船等。
简析清末新政时期的监狱改良
简析清末新政时期的监狱改良——以新式模范监狱为中心摘要:20世纪初,清政府为国内政治形势所迫,不得不实施一些“新政”措施,其中包括修订与狱政管理有关的法律。
随着监狱改良思潮的兴起,以新式模范监狱建设为目标的监狱制度改革也提上了清政府的议事日程。
全国各地新式监狱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
新式的狱政管理制度,使当时的狱政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推动中国新式监狱的转型。
受传统监狱管理制度以及观念的影响,清末监狱改革仍有其局限性。
关键词:清末监狱改良京师模范监狱北京市宣武区有两条著名的街道:半步桥和自新路,据说这两个地名来源于坐落于此的京师第一监狱。
犯人戴着脚镣只能走半步,但是犯人在这里走向了自新。
因狱中的五排监舍以中心岗楼为圆心散射开去,状似王八,故俗称“王八楼”。
京师模范监狱兴建于1910年,起因是清末迫于国内国际形势,必须抛弃笞、杖、徒、流等刑罚,引入现代监狱管理体制。
解放后更名为北京市监狱。
一.京师模范监狱的缘起及建造过程监狱作为执行刑罚的场所,是体现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监狱始终被看作是野蛮和黑暗的象征。
鸦片战争以后,监狱改良思潮迅速兴起,毫无疑问,这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
清末统治者为解决其政治困境,不得不打起“预备立宪’的旗号,为了响应这一旗号,光绪31年(1905年)诏令载泽、载鸿慈等五大臣分赴各国考查宪政。
回国后,奏准将刑部为法部,设典狱司掌管全国狱政,并改“刑部监”为“管守所”。
光绪34年(1908年) 在京师法律学堂内增设监狱专修科,请日本法学博士小河滋次郎担任教授。
并协助草拟监狱法律。
当时很多大臣都极力主张设立新式监狱,法律修订大臣沈家本就是其中之一。
清政府也认识到了建立新式监狱的必要性,在清政府的催促之下,不仅在京筹建新监狱,还通令各省一律筹建新式监狱,新式模范监狱的建设工作在各省陆续展开。
京师模范监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并成为当时新式监狱中的模范。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监狱制度改革——以新式模范监狱为中心的考察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监狱制度改革——以新式模范监狱为中心
的考察
蔡永明
【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清末新政时期,随着监狱改良思潮的兴起,以新式模范监狱建设为目标的监狱制度改革也提上了清政府的议事日程.规范的监狱管理以及监狱管理人才的培养,使清政府的监狱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近代西方监狱管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监狱的近代转型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监狱改革的执行缺乏力度以及传统监狱观念的影响,清末的监狱制度改革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
【总页数】8页(P28-35)
【作者】蔡永明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学报编辑部,福建,厦门,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9;K257.5
【相关文献】
1.清末新政时期巴县应对改革的态度与潜在目的r——以巴县档案为中心的考察[J], 陈显川
2.清末新政时期刑律监狱制度改革 [J], 刘雪毅
3.外国势力与清末新政时期口岸地区教育现代化——以海关《十年报告》(1902-
1911)为中心的考察 [J], 王星晨
4.论清末新政时期监狱管理制度的改良 [J], 龚春英
5.清末新政时期的兴农措施——以《湖南地方自治白话报》为中心的考察 [J], 靳志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末狱政改革与南京老虎桥监狱的设立
等著述 λυ ,沈家本在这些著作中阐明了他的监狱改 良思想 ,主要有“监狱的良窳是检验一个国家文明 与野蛮 、进步与落后的标尺 ;监狱应随自由刑的发展 采用自由刑的规则 ;监狱的宗旨是感化人 ,非苦人辱 人 ;对少年犯罪改用惩治教育 ;要储备官吏人才 ,培 养监狱官吏 ”λϖ 等 。并于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十一日
徐谦在给清廷的报告中深有感触地说自第一次国际监狱会议后各国莫不从事改良监狱并设立万国监狱协会分年于各国府召开派遣委员会各将其国改良监狱事件提出相互讨论几视为国际竞争之事1910年召开的海牙和平会上清朝又因法律不良而降为三等国这些都使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人深切认识到如果不改良监狱制度将难以自立图存
2009年 3月 第 2期
关 ———监狱的改良也随之提到了议事日程 ,监狱管 理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些法学家和监狱改革 家 ,认为应把教育 、改造犯人作为行刑的主要目的和 监狱管理的基础 。欧美各国与日本都锐意革新狱 政 ,改良型的监狱陆续出现 ,有关监狱改良的国际会 议也相继召开 。① 英国人约翰 ·霍华 ( 1726—1790) 监狱改良理论和杰雷姆 ·沁心 ( 1748—1832 )的辐 射式监狱的规划对各国监狱改良有重要影响 ,随即 各国进 行 了 监 狱 改 良 。 1609 年 后 的 荷 兰 监 狱 与 1772年建立的比利时闵梭契夫阿司监狱同是“狱制 改良之先驱者 ”。至 19 世纪 ,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 都进行了监狱改良 。
试析清末监狱制度改革
试析清末监狱制度改良摘要: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我国监狱制度在鸦片战争和帝国主义侵略的迫使下开始逐渐发展。
清政府在国内外形势迫使下,“参酌东西洋办法”实行的狱制改良,促进了中国封建狱制向近代化狱制转变,在我国监狱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清末狱制改良作为我国近代狱制改良的第一次尝试,其影响是深远的,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们建立现代化文明监狱仍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清末监狱制度改良谈到清末监狱制度改革,应该明确两个内容。
一个是“清末”的外延,它大致的划分区间为: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至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或是说北洋军阀政府成立伊始。
一个是“监狱”的概念。
什么是监狱呢?他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论述。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狭义的监狱是指:统治阶级关押已决定犯的场所,即依照国家法律而设置的刑罚执行机构;广义的监狱是指:凡是凭借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关押场所都算是监狱。
本文试就清末狱制改良的基本内容及其经验教训进行初步探讨。
一、清末狱制①改良的历史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使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侵略者凭借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领事裁判权,并强行在华设立司法机关及监狱,破坏了中国独立的司法主权,从此清末的监狱制度也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标志。
1900年前后,帝国主义列强相互勾结,加紧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更加腐败反动,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尤其是全面卖国的“辛丑条约”的签定,进一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为了适应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需要,抑制革命运动,维持大清“皇位永固”,清朝统治者不得不改变统治方法,宣布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19世纪末,随着教育刑论的兴起,西方各国监狱制度日渐改良和完善,清末的封建狱制受到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狱政思想和监狱制度的强烈冲击,国内要求改良监狱的呼声日益高涨。
论沈家本的监狱改良思想
论沈家本的监狱改良思想【摘要】沈家本是我国近代监狱改良理论的提出者,同时也是近代著名的法学家,被称为“监狱改良之父”。
他运用他对西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与中国近代现状相结合,提出了以感化教育为中心的新型监狱改良理论。
他对监狱事业的关注可以说是我国监狱史上的第一次,同时也是一次全面的改革创新的过程。
其监狱改良理论对我国的监狱事业有着深远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沈家本;监狱改良;指导意义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对内面临着国事的颓败和萧条,对外面临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压榨和剥削,为解决这个进退两难的困境,清政府毅然决然的采用了新政,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改变如今的现状。
在清政府全方位的改革中,中国的监狱改良运动开始了。
中国第一部独立的刑法典《大清新刑律》于1910年12月颁行,沈家本思想的提出和实现,对于我们的历史有着长远的发展。
他的思想为我国法律的起到了重要作用,首次提出了新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打破了传统的体系,为监狱行刑对象的近代意义提供了便利。
而与中国的落后狱制面临落败,急需改革不同,西方的监狱理论已经日趋成熟。
中国监狱改良的实施和西方近代化监狱思想的传入,为推动清末沈家本改良监狱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意义。
虽然清政府的监狱改革是中国被动接受的过程,但是由此传递出的信息却有不可忽视的潜在意义。
一、沈家本监狱改良思想的内容(一)感化教育的监狱改良宗旨沈家本认为,法律是最后的保障手段,只有在说服教育无效的情况下,刑罚才体现他的价值所在。
刑罚的目的在于教育改正,而不是残酷的体罚。
在他的心中,真正工作的重点是感化教育,运用教育进行改造是上策。
他提出了监狱自由刑、新式监狱、差别对待、连坐监督等方法。
通过以上措施,将中国旧的黑暗落后腐化的监狱制度,改变成真正的新型监狱,让罪犯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人性的尊严,对人权的尊重,表现出狱制发展的进步。
同时,他在思想上坚持以教育为主,而非传统的惩罚报复,运用体罚等极为残忍的手段,遏制人性,堕落腐化,他并且推行新式监狱等,为中国狱制的近代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意义。
论清末新政时期监狱管理制度的改良
论清末新政时期监狱管理制度的改良
龚春英
【期刊名称】《晋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26)4
【摘要】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困窘局面不得不对监狱管理制度进行改良.尽管带有比较明显的抄袭痕迹及功利性,但清末监狱管理制度改良仍不失为监狱近代化的一次有益尝试,其成果并不因清王室的覆灭而化为乌有,相反却影响深远,为其后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监狱管理体制的产生提供了蓝本.
【总页数】4页(P90-93)
【作者】龚春英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3
【相关文献】
1.论清末新政时期的监狱制度改革——以新式模范监狱为中心的考察 [J], 蔡永明
2.清末新政时期刑律监狱制度改革 [J], 刘雪毅
3.清末新政时期东北地区私塾改良的局限性探析 [J], 谢东良
4.清末新政时期江西农业改良举措探析——以傅春官《江西农工商矿纪略》为中心[J], 庞振宇;陈晓鸣
5.道是无关却有关——清末时期的领事裁判权与晚清监狱改良 [J], 肖世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末袁世凯狱政改良述评
作者: 贺伟伟
作者机构: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庆400715
出版物刊名: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33-3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
主题词: 清末;袁世凯;狱政改良
摘要:袁世凯是晚晴政坛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在清末新政的大背景下,袁世凯推行“直隶新政”,狱政改良既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袁世凯的狱政改良有其大的时代背景,受国内外新的思想观念的推动。
其狱政改良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造旧式监狱。
建立罪犯习艺所和设立看守学堂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袁世凯的狱政改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是对中国监狱近代化的有益探索,具有其历史积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清末新政时期的监狱改良
——以新式模范监狱为中心
摘要:20世纪初,清政府为国内政治形势所迫,不得不实施一些“新政”措施,其中包括修订与狱政管理有关的法律。
随着监狱改良思潮的兴起,以新式模范监狱建设为目标的监狱制度改革也提上了清政府的议事日程。
全国各地新式监狱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
新式的狱政管理制度,使当时的狱政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推动中国新式监狱的转型。
受传统监狱管理制度以及观念的影响,清末监狱改革仍有其局限性。
关键词:清末监狱改良京师模范监狱
北京市宣武区有两条著名的街道:半步桥和自新路,据说这两个地名来源于坐落于此的京师第一监狱。
犯人戴着脚镣只能走半步,但是犯人在这里走向了自新。
因狱中的五排监舍以中心岗楼为圆心散射开去,状似王八,故俗称“王八楼”。
京师模范监狱兴建于1910年,起因是清末迫于国内国际形势,必须抛弃笞、杖、徒、流等刑罚,引入现代监狱管理体制。
解放后更名为北京市监狱。
一.京师模范监狱的缘起及建造过程
监狱作为执行刑罚的场所,是体现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监狱始终被看作是野蛮和黑暗的象征。
鸦片战争以后,监狱改良思潮迅速兴起,毫无疑问,这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
清末统治者为解决其政治困境,不得不打起“预备立宪’的旗号,为了响应这一旗号,光绪31年(1905年)诏令载泽、载鸿慈等五大臣分赴各国考查宪政。
回国后,奏准将刑部为法部,设典狱司掌管全国狱政,并改“刑部监”为“管守所”。
光绪34年(1908年) 在京师法律学堂内增设监狱专修科,请日本法学博士小河滋次郎担任教授。
并协助草拟监狱法律。
当时很多大臣都极力主张设立新式监狱,法律修订大臣沈家本就是其中之一。
清政府也认识到了建立新式监狱的必要性,在清政府的催促之下,不仅在京筹建新监狱,还通令各省一律筹建新式监狱,新式模范监狱的建设工作在各省陆续展开。
京师模范监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并成为当时新式监狱中的模范。
监狱的选址是法部在奏请获准后,清政府实拨地120亩,作新监狱建设用地。
这里原是前清八旗(满蒙汉军)校场旧址。
监狱的规划设计由日本法学博士小河滋次郎博士负责,设备
及制度主要仿自日本。
民国五年(1916年)在原设计之幼年监的用地上又增建女监。
1916年一1918年又仿照原有监房,增建成北新监。
1919年由犯人修筑大门外马路,定名为自新路,又建一职员住宅区名为新安里。
后来又改名为“河北第一监狱”、“北平河北第一监狱”、“北京第一监狱”。
解放后,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北京监狱”。
二.新式模范监狱的建设
1909年,清政府一再催促,要求各省新监“统须于宣统三年一律告竣”,并“以此为考核各省成绩之据”。
在京师以及湖北、奉天、江苏、云南、广西、江西、贵州、广东、安徽、山东、山西等省的省城都筹建了模范监狱。
(一)规范的监狱管理
1.监狱法规的确立。
在监狱改革的过程中,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以改良监狱为内容的谕旨及法规。
如1903年刑部议准的《各省通设罪犯习艺所章程》,要求各省设立罪犯习艺所,安排遣、军、徒、流等犯人所习艺……1910又年先后颁布的《大清现行刑律》和《大清新刑律》,对新定的刑法原则、缓刑和假释制度等作了具体规定;1910年,由日本监狱学专家小河滋次郎负责起草的《大清监狱律草案》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立的监狱法典。
上述一系列法规的颁行,为清末的监狱改良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2.统一狱制。
清政府加强了对全国监狱的管理工作。
首先,规定了中央的监狱管理机关。
将刑部改为法部,专管全国司法行政。
刑部提牢厅改为典狱司,专掌全国监狱事务;民政部下设警政司,管辖全国罪犯习艺所事务。
其次,设立模范监狱,确立新式监狱的模范。
先在省会及通商大埠设立模范监狱,然后再推广到各州县。
模范监狱在当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从已开办的模范监狱来看,其内部的组织机构以及设施构造等基本相同。
(二)监狱管理人才的培养
清末监狱管理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实现的。
很多地方附设监狱学堂或专门设立监狱学堂,并开设监狱学科。
各省所设的监狱学堂名称略有不同,但都是为适应新式监狱对狱政管理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以速成教育为主,学制多在一年半以内,有的甚至只有半年。
各类监狱学堂对学员的人选与培养也极为重视。
一方面,严把招生关。
另一方面,规范毕业考试制度。
学员在人学后,必须考试合格才能毕业。
长期以来,狱吏一直被视为低贱的职业。
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培养新式的监狱管
理人才。
监狱学堂的开办,较好的保证了监狱管理人员的素质,为监狱制度的改革创造条件。
三.监狱制度改革的影响及局限
(一)监狱制度改革的影响
清末,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监狱为模式的监狱改革,推动了中国监狱制度的近代转型。
从这场改革的具体实践来看,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1.推动了近代西方监狱管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清末,随着监狱改革的展开,西方监狱管理思想已日益为人们所接受。
这种接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对西方狱制的肯定与传播。
为了增进国人对西方狱制的了解,有关西方监狱制度、监狱理论的译著及论著在清政府的支持下陆续出版。
其二,对监狱功能的重新理解。
近代西方监狱管理思想对清末传统监狱理念的最大影响,就是改变了人们对监狱功能的认识,开始将其视为感化犯人、改造犯人的场所。
2.为中国监狱的近代转型奠定了基础
在改革监狱的过程中,清政府仿照西式监狱的模式,对传统的监狱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
(1)监狱建筑。
新改建的监狱,多模仿西方和日本的监狱构造。
(2)拘禁制度。
新式监狱采取了西方通行的分房制和阶级制,将犯人分居独处,并按罪行的轻重,分别监禁在不同的监区。
此外,还根据性别的不同,专门设置了女监。
(3)劳役制度。
各地普遍设立了习艺所,新式监狱中也设立了专门的习艺工场。
(4)医疗卫生。
相比于传统监狱,新监囚犯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在监狱内,配备了专门的医师。
(5)犯人思想改造。
在新式监狱中,都设有专门的教诲师,促使其改过自新。
对于年幼的囚犯,还教授小学课程,以增进其文化素养。
由此看出,清末的新式监狱已基本上采用了近代西方监狱的管理模式。
初步建立了近代监狱的雏形,为传统监狱的近代转型奠定了基础。
3.培养了大批新式监狱的管理人才
随着新式监狱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人才的需求也极为迫切。
为此,清政府实行了专门的监狱人才培养计划。
一方面,在京师及各省法政学堂内增设监狱学专科,另一方面,在模范监狱和高等巡警学堂内附设监狱学堂、看守养成所等教育机构,并且采用西方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来培养学员。
与此相对应,一些相关政策也相继实行,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监狱从业。
清末司法改革中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新式监狱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清末监狱改革是
十分必要的,顺应了当时形势的需要,同时也为民国时期的狱制改良奠定了人才基础。
(二)监狱制度改革的局限
通过对新式模范监狱的考察,我们看到,新政时期的监狱改革促进了传统监狱的近代转型,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司法理念,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狱改革的缺乏执行力度
为了推进监狱制度改革,清政府曾颁行了一系列监狱方面的法规,但其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中央政府的改革法令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从而制约了改革的进程。
其原因,一是缺乏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
由于严重的内忧外患,清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大为削弱,地方督抚的权力急剧膨胀,使得国家法令在地方的执行往往取决于督抚的态度。
清末的监狱改革也不例外。
二是财力匾乏。
经费的极度缺乏是清末监狱改革的一个重要难题。
缺乏充足的、固定的开办经费,势必会影响到监狱改革的进程。
2.传统监狱观念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
在中国封建社会,监狱往往被视为是单纯对罪犯实施惩戒的场所,其监狱管理思想,也是以重刑主义和惩罚主义为主。
随着监狱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逐渐接受西方的监狱管理思想。
但是,传统监狱观念在社会上仍然有很大的影响,不少人对监狱改革还抱着抵触的态度,这严重制约着监狱改革的效果。
参考资料:
1.蔡永明:《论清末新政时期的监狱制度改革—以新式模范监狱为中心的考察》,厦门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2.姜光中:《中国第一座新式监狱—京师模范监狱评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3月第14期。
3.张羽:《揭秘百年京师第一监狱》,方圆杂志,2009年第18期。
4.北青网:《王八楼:清朝的“模范监狱”》,/article.jsp?oid=4705785。
5.南方周末:《国家机器——监狱从京师第一监狱到“窗口”监狱》,
/content/35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