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

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答:不具有。

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P6)一、1.逻辑学得研究对象就是思维得形式结构及其规律,逻辑学就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得科学。

2.思维形式结构就是思维内容得存在方式、联系方式。

逻辑常项就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得不变部分,它决定思维得逻辑内容。

逻辑变项就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得可变部分,它容纳思维得具体内容。

如“所有S就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其中“所有……就是……”就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全称肯定”得逻辑内容。

“S”、“P”就是逻辑变项(词项变项),代入不同具体词项,表达不同得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又如“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其中“如果……那么……”就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蕴涵式得逻辑内容,即前件真则后件真(“有之必然”),并非前件真而后件假(并非“有之而不然”)。

“P、Q”就是逻辑变项(命题变项),代入不同得具体命题,表达不同得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3.对思维形式结构得代入,就是指用具体得词项或命题替换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并具有真假值。

如用具体得词项“杨树”与“落叶乔木”,分别替换“所有S就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S”与“P”,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所有杨树就是落叶乔木”,并具有真值。

又如用具体得命题“过度砍伐森林”与“会破坏生态平衡”,分别替换“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P”与“Q”,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会破坏生态平衡”,并具有真值。

4.现代逻辑从形式上定义与说明逻辑规律。

如命题逻辑中得逻辑规律就就是重言式(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得任意一组赋值下都真),谓词逻辑中得逻辑。

规律就就是普遍有效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一个真命题)①,传统逻辑主要从内容、作用上定义与说明逻辑规律。

逻辑规律有特殊与一般之分。

(完整word版)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汇总

(完整word版)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汇总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

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答:不具有。

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P6 )1. iSIH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笊的形氏结构及其规律,也田学是研究思细形贰结构及貝规律的H 学。

2. 思细〃K站沟是思英容的存在方衣、取系方IU逻鴉是思维昭氏站沟中的不变部什,它决定思维的也圳容°也厲变顶是思煎形式给构中的可变部分,E容纳思细的貝体容。

规"所有S是P”这一全林肯定命題的思维形貳结构,其中“两有……是……”是也圳站顶,表明该命題貝有“全样肯定”的酬容。

“s”、“P”是逻辑变攻(词嘎变頂),代人不同具体间顶,表达不同的具体思维容,并有負假°ueu -eu果P,朋么Q”逹一充分条件假言俞题的思维形式绪构,其中5果……91……”是世珈帘顶,表明馥命最具有删式的世01容,时件貝则后件貝(“有之必然”),井非前件真面后件假(并非“有之面不広” )。

“P、Q”是逻圳变哎(命體变顶),代人不同的貝IUS,表达不同的貝体思维容,并有貞嘏。

3. 对思叢形衣结构的代人,是借用貝体的词JH或命體替模思并附武给枸中的迴圳变顶,因而便思维形贰给构Mi力有容的具体思想,并貝有貝假値。

5用貝体的凤域“M”和“落时乔木”, 分剧替模"所有S是P”这一全林肯定竝的思滾朋氏第构中的也圳賀项“S”和“P”,回而便思细形贰结构Mi为有容的具体思想“除有M是落叶乔木”,并貝有貝値。

2血用貝体的俞題“过度SU戈森贰”和“僉破坏生态平葡”,分别替换“如果P,那么Q”逹一充分条件很盲命题的思维幣法箔构中的电圳变顶“P”和-Q",因而使思维幣法箔轴成为有容的具体思思-« 果过度JU 戈森M,殆么僉破坏生态平恸”,并貝有貞値。

4. 理代iSVIU^Jt上定艾和说明逻轴规律。

血命題也卅中的也僻规律甬是廉言武(一貝値形貳在命體变顶的什恿一MIK萌卞祁貝),谓词也僻中WiSlOo规律就是普iS有效貳(借一命蝕形KStf-l?释下都借鸟一个貝俞逋)①,传^iSIOi要八容、作用上定义和说明逻圳规律。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P6)一、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2.思维形式结构是思维内容的存在方式、联系方式。

逻辑常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不变部分,它决定思维的逻辑内容。

逻辑变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可变部分,它容纳思维的具体内容。

如“所有S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其中“所有……是……”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全称肯定”的逻辑内容。

“S”、“P”是逻辑变项(词项变项),代入不同具体词项,表达不同的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又如“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其中“如果……那么……”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蕴涵式的逻辑内容,即前件真则后件真(“有之必然”),并非前件真而后件假(并非“有之而不然”)。

“P、Q”是逻辑变项(命题变项),代入不同的具体命题,表达不同的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3.对思维形式结构的代入,是指用具体的词项或命题替换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并具有真假值。

如用具体的词项“杨树”和“落叶乔木”,分别替换“所有S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S”和“P”,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所有杨树是落叶乔木”,并具有真值。

又如用具体的命题“过度砍伐森林”和“会破坏生态平衡”,分别替换“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P”和“Q”,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会破坏生态平衡”,并具有真值。

4.现代逻辑从形式上定义和说明逻辑规律。

如命题逻辑中的逻辑规律就是重言式(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的任意一组赋值下都真),谓词逻辑中的逻辑。

规律就是普遍有效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一个真命题)①,传统逻辑主要从内容、作用上定义和说明逻辑规律。

逻辑规律有特殊和一般之分。

如定义、划分的规则,是特殊的逻辑规律,作用于定义、划分的特殊范围。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

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答:不具有。

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

逻辑学课后题答案

逻辑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绪的含义:12的逻辑!345.答:1 与是P,所有65第二章概1.语言2.戏剧歌舞剧。

3.偶数2,即《尔雅》、《公、《左传》、《周礼》、、《诗经》、《书经》、、《论语》、《孟子》。

是“经”是“经”的部分外延,时间之中,所有的天体可分为六“非对抗性矛盾”、答:“失败”和“成功”都是肯定概念。

2.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答:“单句”和“主谓句”都是肯定概念;“非主谓句”是否定概念。

3.这次选举的选票有赞成票、反对票、弃权票。

答:“赞成票”、“反对票”和“弃权票”都是定概念。

、4.这次升学,无论考上还是考不上,都要先作好思想准备。

答:“考上”是肯定概念,“考不上”是否定概念。

五、指出下列语句中标横线的语词表达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1.人是由猿进化来的;廉耻之心,人皆有之。

答:第一个“人”表达集合概念;第二个“人”表达非集合概念。

2.青年代表祖国的未来;每个青年都要努力学习。

答:第一个“青年”表达集合概念;第二个“青年”表达非集合概念。

3.他逛了一趟花卉市场,买了几盆菊花。

答:“花卉”表达集合概念;“菊花”表达非集合概念。

4.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享受着广泛的民主自由。

答:第一个“人民”表达集合概念;第二个“人民”表达非集合概念。

六、用图解法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A 船 B 轮船 C 货船答:这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为:2.A 泰山 B 山东 C 中国 D 联合国答:可用图表示为:3.A 词 B 褒义词 C 贬义词 D 合成词4.A 现代化 B 社会主义现代化 C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答:可用图表示为:5.A 石拱桥 B 卢沟桥 C 拱形桥洞6.A 小说家 B 戏剧家 C 诗人 D 文学家答:可以用图表示为:七、将具有下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入图3.八、如果可能,将下列概念各进行一次限制和概括。

1.日光灯答:可限制为“20 瓦日光灯”;可概括为“电灯”。

2.月亮答:“月亮”是单独概念,不能限制;可概括为“地球卫星”。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小张把职工年龄分为10-20岁、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

小李的表格把职工年龄分为20(不含20)以下、20-34岁、35-54岁、55岁以上。

小王的表格把职工的年龄分为20岁以下、20-29岁、30-39岁、40-49岁、50-60岁、60岁以上。

对他们设计的表格,正确的结论是( C ) A.三人的表格都正确 C.小李的表格正确B.小王的表格正确D.小张的表格正确E.三人的表格都不正确三、双项选择题1.若A和B都是单独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AE ) A.同一关系B.真包含关系 D.交叉关系C.真包含于关系 E.全异关系2.下列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 CE ) A.“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京”C.“科学”限制为“自然科学”据”E.“竞争”限制为“人才竞争”3.“划分按层次可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任何划分都包含母项、子项和根据三部分。

”这一议论对“划分”这一概念的说明是( C ) A.仅从内涵 C.仅从外延 E.并非都从内涵解析:属种关系和整体部分关系都主要是从外延上讲的。

“任何划分都包含母项、子项和根据三部分”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外延关系上讲的。

4.若“A可以分为B、C、D”是一个正确的划分,则B与C的外延一定是( DE )B.先从内涵,后从外延 D.先从外延,后从内涵D.“论证”限制为“论B.“__”限制为“北6A.矛盾关系系D.反对关系B.属种关系 C.交叉关E.全异关系5.“某县去年非计划内新生儿占新生儿的五分之一”,其中“某县去年非计划内新生儿”属于( D ) A.单独概念、集合概念 C.单独概念、负概念 E.普遍概念、集合概念解析:集合概念是一类非常奇特的概念,是指隐含地包含元素(通常是指同类元素)但在整体意义上使用的概念。

否则,便是非集合概念。

单独概念不是集合概念,因为单独概念不包含任何元素。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

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

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

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

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

2.写文章要讲逻辑。

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

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

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

答:具有。

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

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

答:不具有。

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

逻辑学课后练习答案

逻辑学课后练习答案

逻辑学课后练习答案【篇一: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二、1、真。

2、假。

3、假。

4、真。

5、假。

6、真。

7、假。

8、真。

9、真。

10、真。

11、真。

12、假。

13、真。

14、假。

习题2.2一、1、?(a→b)2、? a→b3、?(a∧? b)4、a∧(b→c)5、a→d∨b6、(a→d)∧(d∨b)7、(a?d)→e8、f→a∨g∨h 9、a→(d→e)二、1、a:甲队获胜;b:乙队获胜。

(b→a)∨(a→b)。

2、a:此地气候潮湿;b:此地天阴;c:此地下雨。

a∧(b∨c)。

另外的答案:(b∨c)→a (大家可以讨论这里合取的意义还是必要条件的意义更为适合)3、a:学习好;b:锻炼身体;c:关心社会;d:成为三好学生。

d→a∧b∧c4、a:人不知;b:己莫为。

a→b5、a:人犯我;b:我犯人。

(? a→? b)∧(a→b)或a?b6、a:我懂的古文;b:我精通古代哲学。

(b→a)→? b7、a:他出门;b:他买书;c:他看电影;d:他的钱多。

(a→b∨c)∧? d8、a:甲上场;b:乙上场;c:丙上场;d:我队失败。

? d→((a∨b)∨c)9、a:他获得奖学金;b:他唱歌;c:他跳舞;d:他抽烟;e:他烦躁;f:他考试不及格;(a? b∧c)∧(d∧e → f)习题2.3一、1、矛盾式。

真值表如下:2、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3、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14、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5、重言式。

真值表如下:6、偶然式。

真值表如下:7、矛盾式。

真值表如下:28、重言式。

真值表如下:二、重言等值的命题对是:2、3、5、6。

它们的真值表如下:2、d∨j和? (? d∧? j)5、b?e和(b∧e)∨( ? b∧? e)6、i→(m→o)和m→(i→o)3三、题二中第一个命题重言蕴含第二个命题的命题对是:2、3、4、5、6、7、8。

四、略。

习题2.4一、略。

二、有效的推论有:1、2、4、6、7、9、11、12。

无效的推论有:3、5、8、10。

逻辑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逻辑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答案一、简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答: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

2、什么是思维形式结构?什么是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题,答:一个真确的演绎推理的形式结构同时也是一个逻辑规律。

7、逻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答:判定推理的有效性,分辨推理的正误,研究判定规律。

8、语言、思维、逻辑学的关系是什么?答:语言是思维的直接显示,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逻辑学通过研究语言的形式结构,来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

9、语言有哪些构成要素?基本符号(是语言的基本材料,没有基本符号就没有语言),语形规则(什么样的基本符号是合式的,即是本语言中的词、词组或语句、项或公式),语义规则(是对语言中的合式的词、词组或语句的解释,即赋予其意义)。

第二章练习题答案一、判断下列断定的正误:1、对象所具有的性质,统称为对象的属性。

答:错。

因为属性是对象的的性质以及对象间关系的统称。

2、对象的本质属性就是为该类对象共同具有的属性。

答:错。

一类对象共有的属性是固有属性,不一定是本质属性。

指:内涵越少的概念外延越大,内涵越多的概念外延越小。

答:错。

只有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外延之间,才存在内涵外延的反变关系。

二、运用本章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平反就是对处理错误的案件进行纠正。

”错误。

定义过宽。

2.“科学理论就是符合实际的认识。

”错误。

定义过宽。

3.把勇敢限制为“勇敢的战士”。

错误。

“勇敢”和“勇敢的战士”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4.“喜马拉雅山脉”概括为“珠穆朗玛峰”。

错误。

“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三、在以下各句的括号中填入哪个或哪些选项是适当的?2.“《孔乙己》”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3.“非司机”是普遍概念、负概念。

4.“中国女子排球队”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世界冠军”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5.“中国工人阶级”是单独概念、正概念。

6.“国家检察机关”是单独概念、正概念。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部分参考答案(2021年-2022年)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部分参考答案(2021年-2022年)

第二章 词项与概念
一、填空题
1. 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是,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

2. 从概念的外延关系来看, “教师”与“劳动模范”具有(交叉)关系, 问句”具有(全异)关系。
“陈述句”与“疑
注:更详细地说, “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反对关系。 3.如果“凡 A 不是 B ”,那么 A 与 B 的外延关系是(不相容)关系;如果“凡
2. 定居在海外的华人要么保留中国国籍,要么取得外国国籍。 3. 如果一个国家是法制国家,那么它在制度上是人人平等的;它在制度上
不 是人人平等的;所以它不是法制国家。
4. 所有民主国家都是非常关注民生的,法国是民主国家,法国是非常关注 民 生的。
六、试分析下列两个命题哪个是事实真,哪个是逻辑真。 1. 所有金属都能导电 。 答:事实真。 2. 或者所有金属都能导电,或者有的金属不能导电 。 答:逻辑真。
念,即既显在地包含元素又隐含地包含元素的概念。也就是说,普遍概念被混淆为真 包含集合概念的概念。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图 所示。
6.如果 A 概念的部分外延与 A. A 真包含 B C.B 真包含 A
B 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则 A 与 B 的外延间可能是( B.A 真包含于 B D.B 真包含于 A
也不是集合概念,因为根本不同于集合概念,普遍概
念是反映某类对象的概念,显在地包含某类元素。
显然,集合概念既不是单独概念,又不是普遍概 念。这似乎是矛盾的。因为通常认为,一个概念要么是普遍概念,要么是单独概念。 然而,这种普遍接受的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事实上,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仅是非集 合概念的二分划分的结果,而不是所有概念的二分结果。因为传统教材虽然把普遍概 念定义为反映某类对象的概念,显在地包含元素,但又把它混淆为任何包含元素的概

《逻辑学》课后练习答案

《逻辑学》课后练习答案

形式逻辑学练习(堂上训练部分)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是:__思维形式思维基本规律简单逻辑方法_。

2.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者中,普通形式逻辑研究的思维属于_抽象思维__。

3.思维的逻辑形式又叫_ _思维的形式结构_____,指具有不同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所共同具有的__共同联系方式___。

4.思维的形式结构是__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结合而成__的符号系统。

5.思维形式结构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叫__逻辑常项_,可以变化的部分叫__逻辑变项__。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形式结构:1.这个学生是三好学生。

(这个S是P )2.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非p,但q)3.这节课或者你来讲,或者我来讲。

或p,或q4.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很难取得好成绩。

如果非p,那么,非q三、指出下列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1.所有S是P逻辑常项:所有,是。

逻辑变项:S,P2.p←q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p,q3.有S不是P逻辑常项:有,不是。

逻辑变项:S,P4.(p∧q)→r逻辑常项:∧,→ 逻辑变项:p,q,r第二章概念②主观主义就是主观地思考和处理问题。

(违反"定义不能循环"的规则,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③整数就是带正号的自然数和带负号的自然数。

(违反"定义必须相称"规则,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④合同就是契约。

(违反"定义项不能循环"的规则,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⑤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违反"定义应清楚确切"的规则,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九、指出下列划分违反什么规则?犯什么逻辑错误?①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

(不是划分,"一年"与"四季"不具有从属关系。

)②概念间的关系可分为相容关系、反对关系、矛盾关系。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第4章参考答案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第4章参考答案

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下)一、填空题1.在三段论“凡金属能导电,木块不是金属,所以有些能导电的不是木块”中,小前提是(凡金属能导电)。

2.在“氧化铁不是有机物,因为氧化铁不含碳,而凡有机物都是含碳的”这个三段论的大前提中,中项是(含碳的)。

3.“有些工人是共青团员,而所有共青团员不是老年人,所以有些工人不是老年人”这一三段论属于(第一)格(EIO)式。

4.在第一格三段论中,大项是大前提的(谓)项,小项是结论的(主)项。

5.如果一个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则这个三段论属于第(三)格。

6.已知一个有效三段论的小前提是O命题,则此三段论是第(二)格(AOO)式。

7.已知一个有效第四格三段论的结论为E命题,则这个三段论是(AEE)式。

8.决定一个三段论的大前提或小前提的标准,是看此前提含有(大项)或者(小项)。

9.“太平天国不是主张男尊女卑,因此太平天国不是封建王朝”这个三段论省略的前提是(封建王朝是主张男尊女卑的)。

注意,以“主张男尊女卑的王朝是封建王朝”为该三段论的大前提,推不出有效结论。

10.一个有效的第三格三段论,其大前提如果为MIP,则其小前提为(MAS),结论为(SIP)。

二、单项选择题1.遵守三段论的格的特殊规则,是三段论有效的( B )A.充分条件B.既充分又必要的条件C.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的条件2.“有些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不是犯罪行为,例如紧急避险就不是犯罪行为”这个省略三段论是( B D)A.第二格AOO式B.第三格EAO式C.第一格AOO式D.第一格EAO式解析:“有些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不是犯罪行为”是O命题,“紧急避险就不是犯罪行为”是E命题。

显然,“有些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不是犯罪行为”是这个三段论的结论,所以该三段论的大小项分别为“犯罪行为”和“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

可见,“紧急避险就不是犯罪行为”是大前提,因为它包含大项。

因此,“紧急避险”是中项。

如果仅仅从形式上讲,那么小前提既可以是“所有紧急避险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也可以是“所有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都是紧急避险”。

《逻辑学》习题参考答案

《逻辑学》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2.解 (1) 此三段论省略了大前提。

其完整形式是:“前进中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改革中所碰到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

因此,改革中所碰到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此三段论正确。

(2) 此三段论省略了结论。

其完整形式是:“坚持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要坚持真理。

所以,我们必须旗帜鲜明。

”此三段论正确。

(3) 此三段论省略了小前提。

其完整形式是:“马季不是京剧演员,马季是相声演员。

所以,相声演员都不是京剧演员。

”此三段论不正确,它违反了三段论的规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犯了“小项扩大”的逻辑错误。

(4) 此三段论省略了结论。

其完整形式是:“任何真理都不是封闭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

所以,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的。

”此三段论正确。

六、证明题1.证明:如果结论是全称肯定命题,那么大、小前提必然都是A命题。

这是因为:“如果两个前提中有一个特称,那么,结论必特称”(三段论的规则);“如果前提中有一个否定,结论必否定”(三段论的规则)。

由于A命题的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所以,大、小前提中只有两个周延的项(两前提的主项)。

由于结论是全称肯定命题,小项在结论中周延。

所以,小项必须在小前提中也周延。

这是因为:“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三段论的规则)。

又因“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三段论的规则)。

故大前提的主项是中项,小前提的主项是小项。

这样形成的正确三段论就只能是第一格的AAA式。

2.证明:假设结论为全称。

在第四格中,中项分别是大前提的谓项和小前提的主项,由于结论为全称,小项在结论中周延,根据“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三段论的规则)可知,小项在小前提中必须周延。

小项在小前提中是谓项,因为只有否定命题的谓项、全称命题的主项才周延。

所以,小前提只能是否定命题。

由于“如果前提中有一个否定,结论必否定”(三段论的规则),所以,由小前提否定可知,结论必否定。

而这与题干中的条件“结论肯定”相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

逻辑学基础教程课后练习题答案

逻辑学基础教程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逻辑学研究思维是暂时撇开具体内容,专门研究形式;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逻辑常项和变项;3.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判别逻辑形式的类型的唯一依据是逻辑常项;4.形式逻辑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决定形式逻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是没有民族、阶级性的;二、单项选择题1.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BA.思维的内容B.逻辑常项C.逻辑变项D.语言表达形式2.“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B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3.“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B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B.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C.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D.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三、指出下列各段文字中个“逻辑”一词的含义1.“虽说马克思没有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答:前一个“逻辑”是指逻辑学,即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后一个“逻辑”是指某种理论观点;2.写文章要讲逻辑;答:思维的规律和规则;3.跨过战争的艰难路程之后,胜利的坦途就到来了,这是战争的自然逻辑;答: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4.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美国老爷的逻辑,就是这样;答:表示某种特殊的立场观点或论证方法四、下列各组命题是否具有相同的命题形式为什么1.“有些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者”与“有些唯物主义者是先验论者”;答:具有;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有的S是P”;2.“如果甲是三好学生,那么甲会按时到校”与“只有甲是三好学生,甲才会按时到校”;答:不具有;前者的命题形式是“如果p那么q”,后者的是“只有p才q”;3.“某罪犯或犯有走私罪,或犯有贪污罪”与“某罪犯既犯有走私罪,又犯有贪污罪”;答:不具有;前者的命题形式是“p或者q”,后者的是“p并且q”;4.“所有货币都是商品”与“没有共同犯罪不是故意犯罪”;答:具有;它们的命题形式都是“所有S是P”;五、试例示具有下列命题形式和推理形式的命题或推理1.所有S都不是P;2.要么r,要么s;3.如果p,那么q;非q;所以非p;4.所有M都是P,S都是M,所以S都是P;答:1.所有乌鸦都不是白的;2.定居在海外的华人要么保留中国国籍,要么取得外国国籍;3.如果一个国家是法制国家,那么它在制度上是人人平等的;它在制度上不是人人平等的;所以它不是法制国家;4.所有民主国家都是非常关注民生的,法国是民主国家,法国是非常关注民生的;六、试分析下列两个命题哪个是事实真,哪个是逻辑真;1.所有金属都能导电;答:事实真;2.或者所有金属都能导电,或者有的金属不能导电;答:逻辑真;第二章词项与概念一、填空题1.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是,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2.从概念的外延关系来看,“教师”与“劳动模范”具有交叉关系,“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全异关系;注,更详细地说,“陈述句”与“疑问句”具有反对关系;3.如果“凡A不是B”,那么A与B的外延关系是不相容关系;如果“凡A是B并且凡B是A”,那么A与B的外延关系是同一关系;4.在定义“犯罪就是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中,种差是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属是行为;5.一个定义项在外延上真包含于被定义项,则该定义犯的逻辑错误是定义过窄;6.在一个正确的划分中,母项与子项在外延上具有真包含关系,而子项与子项之间则具有不相容关系;7.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是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8.划分后各子项外延之和大于母项外延,就会犯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划分后各子项外延之和小于母项外延,就会犯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这一概念属于 A A.集合概念B.非集合概念C.普遍概念D.负概念2.如果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则A于B的外延关系是 CA.全异关系B.同一关系C.交叉关系D.真包含于关系3.“学生考试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和“学生补考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这一对陈述,其中的“及格”与“不及格”两个概念之间DA.都是矛盾关系B.都是反对关系C.前者是矛盾关系,后者是反对关系D.前者是反对关系,后者是矛盾关系4.将“母项”概括为“划分”、限制为“子项”,则 CA.概括和限制都对B.概括对,限制错C.概括和限制都错D.概括错,限制对5.“不动产”这一负概念的论域是 CA.动产B.土地C.财产D.企业6.若用“DS 就是DP”表示定义公式,则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是指在外延上 DA.DS 等于DPB.DS真包含于DPC.DP 真包含DSD.DS真包含DP7.如果A是划分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 AA.单独概念B.普遍概念C.正概念D.负概念8.在①“中国人是勤劳的”和②“小王是中国人”中,“中国人” CA.都是集合概念B.都是非集合概念C.在①中是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非集合概念D.在①中是非集合概念,在②中是集合概念9.所谓划分,是指 CA.把一个种概念分为若干属概念B.把整体分为若干部分C.把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种概念D.把集合体分为个体10.划分与分类之间 CA.划分是分类的特殊形式B.并非所有分类都是划分C.分类是划分的特殊形式D.分类是划分的基础11.把“三国演义”限制为“温酒斩华雄”,概括为“长篇历史小说”,则 A A.概括正确,限制不正确B.概括不正确,限制正确C.概括、限制都正确D.概括、限制都不正确12.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的依据是 CA.概念的作用B.概念的内涵特征C.概念的外延特徵D.概念間的關係13.下列不属于逻辑划分的是 DA.中学生分为初中生和高中生B.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C.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D.华东师范大学分为中文系、哲学系、数学系等14.“平反是对处理错误的案件进行纠正;”以下哪项最能说明上述定义的不严格 AA.对案件是否处理错误,应该有明确的标准,否则不能说明什么是平反B.应该说明平反的C.应该说明平反的主体,平反的主体应该具有足够的权威性D.对平反的客体应该具体分析,平反了,不等于没有错误E.处理错误的案件包括三种:重罪轻判,轻罪重判和无罪而判;15.某企业需要对职工的年龄做一个统计,为优化劳动组合提供参考;小张、小李和小王各设计一张统计表格;小张把职工年龄分为10-20岁、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小李的表格把职工年龄分为20不含20以下、20-34岁、35-54岁、55岁以上;小王的表格把职工的年龄分为20岁以下、20-29岁、30-39岁、40-49岁、50-60岁、60岁以上;对他们设计的表格,正确的结论是 CA.三人的表格都正确B.小王的表格正确C.小李的表格正确D.小张的表格正确E.三人的表格都不正确三、双项选择题1.若A和B都是单独概念,则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AEA.同一关系B.真包含关系C.真包含于关系D.交叉关系E.全异关系2.下列概念的限制中,正确的是 CEA.“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B.“中国”限制为“北京”C.“科学”限制为“自然科学”D.“论证”限制为“论据”E.“竞争”限制为“人才竞争”3.“划分按层次可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任何划分都包含母项、子项和根据三部分;”这一议论对“划分”这一概念的说明是 CA.仅从内涵B.先从内涵,后从外延C.仅从外延D.先从外延,后从内涵E.并非都从内涵解析:属种关系和整体部分关系都主要是从外延上讲的;“任何划分都包含母项、子项和根据三部分”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外延关系上讲的;4.若“A可以分为B、C、D”是一个正确的划分,则B与C的外延一定是DEA.矛盾关系B.属种关系C.交叉关系D.反对关系E.全异关系5.“某县去年非计划内新生儿占新生儿的五分之一”,其中“某县去年非计划内新生儿”属于 DA.单独概念、集合概念B.单独概念、非集合概念C.单独概念、负概念D.普遍概念、负概念E.普遍概念、集合概念解析:集合概念是一类非常奇特的概念,是指隐含地包含元素通常是指同类元素但在整体意义上使用的概念;否则,便是非集合概念;单独概念不是集合概念,因为单独概念不包含任何元素;普遍概念也不是集合概念,因为根本不同于集合概念,普遍概念是反映某类对象的概念,显在地包含某类元素;显然,集合概念既不是单独概念,又不是普遍概念;这似乎是矛盾的;因为通常认为,一个概念要么是普遍概念,要么是单独概念;然而,这种普遍接受的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事实上,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仅是非集合概念的二分划分的结果,而不是所有概念的二分结果;因为传统教材虽然把普遍概念定义为反映某类对象的概念,显在地包含元素,但又把它混淆为任何包含元素的概念,即既显在地包含元素又隐含地包含元素的概念;也就是说,普遍概念被混淆为真包含集合概念的概念;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6.如果A概念的部分外延与B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则A与B的外延间可能是 ADA.A真包含B B.A真包含于B C.B真包含A D.B真包含于A E.A与B交叉7.“基本粒子泛指比原子核销的物质单元,包括电子、中子、质子、光子等”,这个语句是 BDA.性质定义B.关系定义C.发生定义D.先说内涵,后说外延E.先说外延,后说内涵8.“词项”与“命题”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是 CEA.属种关系B.交叉关系C.反对关系D.矛盾关系E.不相容关系9.“文学作品的叙述方法,不是顺叙,就是倒叙”,这一议论存在的逻辑错误有 BCA.误把矛盾关系当作反对关系B.误把反对关系当作矛盾关系C.划分不全D.子项相容E.划分根据不同四、多项选择题1.“中国知识分子一定能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其中“中国知识分子”这一语词表达 EA.普遍概念,正概念B.单独概念,正概念C.普遍概念,集合概念D.单独概念,集合概念E.集合概念,正概念参见第三题之“5”2.设A为一单独概念,B是一普遍概念,则A与B的外延不可能是 ACEA.全同关系B.A真包含于B C.交叉关系D.全异关系E.A真包含B3.“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的“鲁迅”这一概念 ABCEA.是单独概念B.与“作家”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C.不能进行划分D.与“中国伟大作家”之间为全同关系E.不能进行限制4.将“纺织品”概括为“商品”,限制为“丝织品”,其中 ADEA.限制正确B.限制不正确C.概括正确D.概括不正确E.概括不正确,限制正确解析:纺织品不一定用来交换,不一定是商品;丝织品是纺织品,即丝纺织品;五、图解题一请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句子中划有横线的概念的外延关系1.马克思主义哲学A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2.印度A地处亚洲B,这个亚洲国家C是发展中国家D;3.小明是小学生A,她表姐是中学生B并且是三好学生C,他爸爸是工人D;A, B12ABDCACBD3ABC45ABCD6BCD A 7A BC D B8AC4.一个人的知识A 不外直接经验知识B 和间接经验知识C 两种;5.科研工作者A 、教育工作者B 是脑力劳动者C,脑力劳动者也是劳动者D; 6.鲁迅A 是伟大的文学家B 、伟大的思想家C 和伟大的革命家D; 7.小说A 和剧本B 都是文学作品C;8.巴金A 是文学家B 而不是历史学家C,郭沫若D 既是文学家又是历史学家;解析:2.地域概念与国家概念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概念,它们之间是全异的;在这里“印度”是个国家概念,不是地域概念;如果把“印度”视为地域概念,那么虽然“印度”和“亚洲”都是地域概念,但它们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欧拉图不适用于表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SP解:1.2.S 的内涵较多;因为它的外延较小;二已知所有S 都是P,并且有的P 不是S 1.用欧拉图表示S 与P 的外延关系; 2.说明S 与P 这两个概念哪一个内涵较多;六、分析题一指出下列语句在概念运用或表述方面存在的逻辑错误 1.他那炯炯有神思考似乎在洞察一切概念的限制;答:“炯炯有神”不是“思考”的内涵,不能用来限制“思考”; 2.节衣缩食者都是吝啬鬼概念的概括;答:“节衣缩食”与“吝啬鬼”不具有属种关系,不能把它概括为“吝啬鬼”;3.如果是古典文学作品,就不能是现实主义作品概念间的关系;答:概念“古典文学作品”与“现实主义作品”是交叉关系,古典文学作品也可以是现实主义作品;4.这部小说既非白话小说,也非文言小说概念间的关系;答:概念“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之间是矛盾关系,一部小说不可能既不是白话小说,又不是文言小说;5.植物从土壤里吸收的肥料有氮肥、磷肥、钾肥和水分等划分;答:水不是肥料,把概念“肥料”划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和“水”等,犯有多出子项的错误;6.这个罪犯的罪行,既不是故意犯罪,也不是过失犯罪概念间的关系;答:概念“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之间是矛盾关系,一个罪行不可能既不是故意犯罪又不是过失犯罪;7.他在这篇作文中用错了五个词汇概念的种类;答:词汇通常用作集合概念,而这里应当用非集合概念;可以把“词汇”改为“词”;8.在这个城市里,饮食业、修理业、服务业的缺乏是众所周知的概念间的关系;答:概念“饮食业”和“修理业”都是“服务业”的分子,是从后者划分出来的两个反对概念,不应当与后者并列使用;9.高等学校发给学生的毕业证书就是文凭定义;答:这个定义不相应相称,即定义项的外延不等于被定义项的外延;因为任何学校发给的毕业证书都是文凭,只不过不同种类的学校的文凭“含金量”不同而已;另外,学位证书也应当视为文凭;10.爱迪生发明了灯概念的限制;答:灯的种类很多;这里的概念“灯”应当限制为“电灯”;二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1.语言不是上层建筑;答:不对;因为定义不应当是否定的;2.机会主义者就是看机会而采取行动的人;答:不对;因为定义项不应该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3.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答:不对;因为定义不应当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4.奇数就是偶数加1而成的数,偶数则是奇数加1或减1而成的数;答:不对;因为定义项不应该间接包含被定义项;5.商品是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答:不对;因为商品还可以通过货币以外的形式交换,犯有定义过窄的错误;6.正方形是平面内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答:不对;因为长方形等也是平面内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这里犯有定义过宽的错误;二下列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1.华东师范大学分为文科各系和理科各系;答:不对;因为华东师范大学与各系之间属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属种关系;2.文学作品分为古典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答:不对;因为划分根据不统一,并同时导致多出子项和子项相容; 3.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答:不对;因为地球与南北两半球之间属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是属种关系;4.中国的少数民族分为蒙、藏、回、满、维吾尔和汉族等五十多个民族;答:不对;因为汉族不属于少数民族,犯有多出子项的错误;5.期刊分为月刊和季刊;答:不对;因为除了月刊和季刊,还有周刊、双月刊等期刊,犯有划分不全的错误;6.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各种艺术成分;答:不对;因为戏剧与它的各种艺术成分之间不是属种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第三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上一、填空题1.一个直言命题的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则其逻辑形式是有S是P,即SOP; 2.若SOP假而POS真,则S与P的外延关系是S真包含于P;解析:由下表可以看出,3.当S与P的外延间具有全同关系或真包含于关系时,SOP取值为假;4.已知“所有天鹅是白的”为假,根据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则“有天鹅是白的”为真假不定;5.一个直言命题的主项不周延,则这个命题的量是特称的;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不周延,则它的质是肯定的;6.根据逻辑方阵的差等关系,由SA P真可以推出SI P为真;7.若“有S不是P”为真,则“所有非P不是S”为假;解析:P ES SE P SAP,而SAP与SOP是相矛盾的;8.若“所有S不是P”为真,则“有些非P是S”取值为真;解析:P IS SI P SOP,而SEP与SOP是差等关系;二、单项选择题1.在直言命题中,决定命题形式种类的是 CA.主项和谓项B.主项和量项C.联项和量项D.谓项和量项2.在S与P可能具有的五种外延关系中,下列命题形式真假情况为三真二假的是 DA.SAP B.SEP C.SIP D.SOP3.若两个直言命题的变项都相同,而逻辑常项都不同,则这两个直言命题 D A.可同真,可同假B.可同真,不同假C.不同真,可同假D.不同真,不同假4.逻辑学研究推理,主要研究的是 DA.前提的真假B.前提与结论间的内容联系C.结论的真假D.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5.已知“甲班有同学不是党员”,可必然推出 CA.甲班有同学是党员B.有些党员是甲班同学C.有些非党员是甲班同学D.有些党员不是甲班同学6.一个有效的换质位法推理的结论是PES,则其前提是 DA.SAP B.S AP C.S A P D.SA P解析:由先换位再换质得,PES SEP SA P;由先换质再换位得,PES PA S S IP;7.在表达判断的语句中, BA.不同语句只能表达不同判断B.不同语句可以表达同一判断C.同一语句只能表达同一判断D.同一语句不能表达不同判断解析:从哲学上严格地讲,不同语句不能表达同一判断;因为一个判断不仅仅是一个断定,它还有载体,通常是指语句;也就是说,判断与它的使用的语句是一个整体;一个事物,如果它的任何要素发生变化,那么它就变成了其他事物;但是,人们通常忽略判断的语言载体形式,认为不同语句可以表达同一判断;8.下列各组命题具有不能同假,可以同真关系的是 BA.“疾病都会治好”与“疾病都不会治好”B.“有的城市是开放城市”与“有的城市不是开放城市”C.“没有河流是入海的”与“没有河流不是入海的”D.“所有人家都有彩电”与“没有人家有彩电”9.下列命题中可以用来驳斥“有交通事故没有原因”的是 BA.有交通事故有原因B.交通事故都有原因C.并非交通事故都有原因D.交通事故没有原因10.“某年级甲班有的学生是河南籍的”这一命题的主项是 DA.某年级甲班B.某年级甲班有的学生C.学生D.某年级甲班的学生理12.“参加自学考试的不都是干部”与“参加自学考试的没有一个是干部”这两个命题间的关系是 DA.不同真,可同假B.不同真,不同假C.不同假,可同真D.可同真,可同假13.在直言命题中,项的周延情况取决于 AA.逻辑常项B.逻辑变项C.语言形式D.思维内容14.朝阳汽车公司已发现有职工向地震灾区捐款;如果该断定是真的,那么下述三个断定中不能确定真假的是 A1朝阳汽车公司没有职工不向地震灾区捐款;2朝阳汽车公司有的职工没有向地震灾区捐款;3朝阳汽车公司所有的职工都没有向地震灾区捐款;A.只有1和2 B.1、2和3C.只有1和3 D.只有2E.只有1三、双项选择题1.当“所有A是B”为假而“有B不是A”为真时,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DEA.全同关系B.A真包含B C.A真包含于B D.交叉关系E.全异关系2.主项和谓项均周延的某个直言命题为真,则其主项和谓项可能具有的外延关系是 DEA.同一关系B.交叉关系C.真包含关系D.矛盾关系E.反对关系3.①“SAP├P ES”与②“PO S├S OP”这两个直接推理的有效性为 BC A.都有效B.①有效,②无效C.不都有效D.都无效E.①无效,②有效4.设SOP假,则下列为真的是 BCA.SI P B.SE P C.SIPD.SA P E.SEP5.当直言命题的主谓项为真包含于关系时,则 ADA.E假,I真B.A真,I假C.O真,I真D.A真,I真E.E假,O真6.下列根据直言命题之间差等关系进行的直接推理的正确式有 BDA.SAP├SIP B.SAP├SIP C.SOP├SEPD.SOP├SEP E.SIP├SAP7.以“有些刑事案件是不公开审理案件”为前提进行命题变形直接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有 ACA.有的刑事案件不是公开审理案件B.有的公开审理案件不是刑事案件C.有的不公开审理案件是刑事案件D.有的刑事案件是公开审理案件E.有的公开审理案件是刑事案件8.设“有S是P”和“有S不是P”均真,则S与P可能具有的关系是 BE A.S真包含于P B.S真包含PC.全同关系D.全异关系E.交叉关系9.已知“有A不是B”为假,A与B的外延关系可能是 ACA.A真包含于B B.A真包含BC.全同关系D.不相容关系E.交叉关系10.若SAP与PAS恰为一真一假,则S与P的外延关系可以是 ABA.真包含于关系B.真包含关系C.全同关系D.全异关系E.交叉关系四、多项选择题1.当“没有S是P”为假时,则S与P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ACDEA.真包含于关系B.全异关系C.交叉关系D.同一关系E.真包含关系2.运用命题变形法直接推理,以SEP为前提可推出的结论有 ACDEA.SA P B.SO PC.P IS D.PESE.P O S解析:由纯粹交替的先换质再换位得,SEP├ SA P├P IS├P O S由包括连续换位的先换质再换位得,SEP├ SA P├P IS├SI P├SOP由纯粹交替的先换位再换质得,SEP├ PES├ PA S├S IP├S O P由包括连续换位的先换位再换质得,SEP├PES├PA S├S IP├PI S├POS 3.以“侵害公民民主权利是伤害罪”为前提进行对当关系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有 ABDA.并非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B.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是伤害罪C.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并非不是伤害罪D.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E.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解析:对于自然语言,“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通常理解为“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而“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并非不是伤害罪”则往往既可以理解为“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又可以理解为“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是伤害罪”;如果“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并非不是伤害罪”理解为“并非‘有些侵害公民民主权利罪不是伤害罪’”,那么它也是正确选项;4.下列命题变形直接推理形式为有效式的有 ACDEA.S A P├ PE S B.SIP├P OSC.SAP├P OS D.SOP├P O SE.SEP├S IP5.下列各组直言命题中具有矛盾关系的是 BDEA.SA P与SOP B.SA P与SIPC.SAP与SEP D.SEP与SO PE.“某S是P”与“某S不是P”五、分析题一下列语句哪些直接表达判断为什么1.祝你学习进步2.请大家回忆一下鲁迅先生的话吧3.一颗出了土的珍珠能不放光吗4.明天会下雨吗5.认识来自实践;答:语句3和5直接表达判断,因为语句3是反问句,语句5是直陈句;语句1和2都是祈使句,4是一般疑问句,都不能直接表达判断;二下列命题属于何种直言命题其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情况如何1.没有一个资本家不是唯利是图的;答:“没有一个资本家不是唯利是图的”等于“所有资本家都是唯利是图的”,它属于全称肯定命题,它的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2.没有一个人是不犯错误的;答:“没有一个人是不犯错误的”等于“所有人都不是不犯错误的”,它属于全称否定命题,它的主项和谓项都周延;3.有的金属不是固体;答:该命题属于特称否定命题,它的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4.有的劳动产品是商品;答:该命题为特称肯定命题,它的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5.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答:该命题为单称肯定命题,也可以视为全称肯定命题;它的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6.李白不是政治家;答:该命题是单称否定命题,也可以视为全称否定命题,它的主项和谓项都周延;三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为假,能否断定“所有商品没有商标”为真和“有些商品没有商标”为真答:“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与“所有商品没有商标”之间是反对关系;所以,由“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为假,不能断定“所有商品没有商标”为真;“所有商品都有商标”与“有些商品没有商标”之间是矛盾关系;。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一、请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逻辑”一词的含义:1.电影《菊豆》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

答:规律、规律性。

2.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真是奇怪的逻辑!答:理论、观点(贬义)。

3.语法、修辞、逻辑都是工具性的课程。

答:普通逻辑(传统形式逻辑)。

4.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说,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答:思维规律、规则。

5.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干什么,都将受益无穷。

答:合乎思维规律、规则。

二、下列命题和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之。

1.所有鸟都是有羽毛的,驼鸟是鸟;所以,驼鸟是有羽毛的。

2.只有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3.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

4.凡科学理论都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理论;所以,逻辑学是有用的。

5.任何金属都是有光泽的。

6.只有生产力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

答:1与4具有共同的推理形式: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

2与6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只有p,才q。

3与5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所有S是P。

第二章概念一、指出下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语言答:“语言”的内涵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语言”的外延是指:世界上古往今来存在的各种有声语言,如汉语、日语、法语、英语、德语等。

广义的“语言”还包括人工语言。

2.戏剧答:“戏剧”的内涵是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结合体,是综合艺术。

它的外延是指:在舞台上上演的各种形式的戏剧。

按内容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表演方式分有话剧、歌剧、歌舞剧;按结构和容量分有独幕剧和多幕剧;按中外形式的不同分有戏曲、话剧、现代歌舞剧。

3.偶数答:“偶数”的内涵是指: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的外延是指:2、4、6、8、10、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