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1)
《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小结
《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策略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小结城东小学周建微在学校自主教育实验课题的指导下,我个人确定了语文学科的课题研究,我研究的课题题目是《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从确立实验方案至今已经快一年了,在这一年里,我针对自己的课题进行了一些研究、思考。
下面我就对我的课题作一下小结。
我作此课题的研究所运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也就是将课题研究贯穿于教学之中,边学习理论,边指导研究。
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进行研究。
具体作了一下的研究:1. 首先我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学习。
通过对国内外一些文献的阅读,我确立了自己课题的研究方向,同时也为此课题的研究找到了依据。
2. 依据实验方案中所提出的目标和实验内容,有计划地实施,目标由简到难,内容由容易到复杂。
现在已经完成的和正在进行的有如下几个方面:(1)构建符合我校校情的课外阅读活动体系。
我首先对我校的学生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要求和自主学习中提出的自主阅读能力,寻找我校学生的优势和差距。
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我们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阅读训练,但大都局限在课堂阅读教学上,课外阅读量远远不够,与规定的课标中关于阅读的指标,3—4年级(中年级的阅读总量达到40万字,5—6年级(即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达到100万字,相差得还太远,这个目标仅仅靠在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无法企及的;现代阅读理念所倡导的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学生还没有体会到,没有尝试到;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那么读什么的问题也要解决,这是源头活水。
很多孩子,家长甚至包括我们老师也不太清楚到底让孩子读些什么;我们在自主学习的实验中确定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也需要探索一些指导策略,至今我们还没有成熟的可以推广的策略;任何学习活动都离不开评价,课外阅读的评价就更难以把握,这无疑就影响到阅读效果。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______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各个方面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阅读活动。
此外,研究前人所创造出来的经验也离不开阅读活动。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阅读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
此外,阅读能够进行听说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
同时,阅读也是孩子相伴终身的精神家园。
因此,作为一名学生每天都要看书研究,研究知识就离不开阅读,特别是语文的研究,学会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的自觉能动性。
学生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读书方法得当,阅读能力肯定会加强,也会推动课内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活动,在语文素质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承担着特殊的任务。
自主阅读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语文水平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阅读材料,并制定读书计划。
这种阅读过程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提升能力、丰富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
自主阅读能力指的是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能够独立阅读、分析、理解、品味阅读材料,并处理、筛选、搜集、接受各种有效信息的能力。
同时,学生需要调动已有的认知基础和阅读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阅读惯。
___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包括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等。
此外,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不低于150万字。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第一篇:小学语文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语文课题《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提出的背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日益突显其重要性。
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
就我校当时的阅读现状看:课程资源的结构单一,教材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唯一资源。
通过调查发现:有73.3%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可以增长见识,有55.08%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语文学习水平,有36.05%的认为可以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38%的学生认为是休闲娱乐;从阅读时间来看,绝大部分学生每天看书不足30分钟;从阅读途径来看,较少的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
可见,农村小学生虽然在读书意识上有一些重视,但阅读途径单一,阅读面较狭窄,阅读深度不够等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切实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学校于2009年9月成立了“小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研究”课题组。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课题组研究讨论,确定以“新课标”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指导我们的实验研究工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和趣味教育,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
”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
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自己按照《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开题题报告计划要求,通过三年来不懈努力,基本完成了预定目标,实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现在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通过自主的阅读活动,除了吸纳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科学等领域的大量信息外,也要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另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
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读书,他们就有了明确的猎取对象。
因此,我在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时着眼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发展,对学生课外阅读数目作恰当的调控,给学生灌输读百家书,酿百家蜜的思想,使学生跳出功利性阅读的认识误区,和“以作文为主”的狭窄读书范围,要广读博览。
课外阅读的指导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自读能力的习惯的过程。
二、课题研究内容1.通过调查分析,摸清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现状,并研究相应的阅读指导对策,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理想。
2.通过研究实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自动性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研究如何能根据基础课程需要,正确选择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知识面。
4.探索各学段阅读方法。
探索针对不同的语言材料及不同年级进行有效语言积累指导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阅读中吸取更多的养份,提升语言积累.并能“化乎其心”准确运用。
5.研究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评价方法。
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督促、交流、评价。
通过班级读书会、各种读书活动、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三、课题研究主要成果通过三年来研究实践,初步形成切合学生、家长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使学生认识中外文化的丰厚博大,能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具有独立阅读能力,为把学生培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知书达理”的文明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望城区白箬中心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农村小学生学语文难,写作文更难,喜欢写作文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
原因之一,就是学生阅读量少,积累的少。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更是为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
作为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我们,更希望读书能成为我们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爱好。
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我们提出了“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实践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二、课题界定阅读是指通过作者的文字符号获取并反映它所表达的信息的一种精神活动过程。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指小学生除了阅读语文书以外,还要阅读一些国学经典,著名的童话、寓言、故事、小说和科幻作品,以及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等,一方面可以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陶冶他们的情操,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依据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重意义:1、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提高文化修养的需要,2、“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4、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续,不仅必要,还要大量。
大量阅读对人的一生将产生深远的意义:有利于知识积累,拓展视野,丰富、规范语言,在博览中汲取营养,提高素质;有利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发展和提高口头、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审美情趣得到陶冶,情感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有利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社会观、科学观、生命观的形成,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南岗中心小学徐丹丹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与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关系是一个语文教学的老话题.早有定论。
阅读多、阅读广泛促进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也必须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第二学段中指出:“……初步学会默读……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中指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
”时代在发展.电视、录像、广播、网络等媒体对学生深深吸引.造成学生对文本的不喜欢。
因而学生厌读课外书的现象普遍存在。
学校老师比较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但对课外阅读并不重视,甚至不问不管。
即使向学生发出课外阅读的号召.也不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
当前.对课外阅读指导与培养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相关研究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教师无从下手.也就畏而避之。
《小学生教育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地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读书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读书是学生们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这已是我们们的共识。
作为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我们们,更希望读书能成为我们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爱好。
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我们提出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二、课题研究调查课题开始,我们先对本班学生、家长做了一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问卷调查,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学生的阅读存在的三个方面主要弊端:一是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孩子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二是课外书太少、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三是缺少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
我们继而对小学生阅读心理研究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艾伟对儿童阅读兴趣进行了三次实验,结果表明对阅读兴趣起直接作用的是读物的特质形式,而对阅读兴趣有较大影响的外在因素是作家的名声威望,同学和朋友的影响,教师和家长的态度以及对书中人物的喜好态度等。
三、课题研究主要措施进入课题实施也就是课题研究主要阶段,我们围绕以上问题紧紧抓住儿童心理特点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家校携手共创读书环境。
我们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翻阅,书籍来源一方面来自学生个人书籍,经我们亲自筛选后分享阅读;另一方面是从学校阅览室借阅。
并选出专人管理,每两个月更换一次。
每天早读和每周一节校本课为阅读时间。
其次建立家庭图书架,向家长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后,我们又利用家长会倡议家长为孩子定期购买或借阅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并动员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亲子阅读”氛围。
为了进一步促动家长参与,我们组织学生在家长会上作读书交流展示,让家长感受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而带动家长督促和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其要求之高,数据之细,是以往“教学大纲”所没有的。
这一重要改革,切中了小学语文教学注重课堂语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的弊端。
要达到以上的要求和目标,我们要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学习规律,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其作用不可低估。
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就必须有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指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或课外阅读对象和一种力求趣近或认识的倾向,它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直接动力。
它表现为好奇、求知、探究、操作、掌握、运用等。
2.课外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
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课外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中所应具备的主观条件。
具体地是指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等。
三、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谢谢指导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一)掌握了我校学生阅读兴趣的基本状况。 1、我校学生阅读兴趣不够浓。 2、我校小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符合自己阅读方法。 3、我校大部分小学生阅读能力不强。 4、我校小学生读书的氛围不浓。
(二)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1、丰富阅读课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以丰富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建立阅读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 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目录
一 课题概况
二 课四 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五 存在的问题、今后工作打算
一、
《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这个课题立项于2016年,属于 规划型课题。本课题由黄玲利老师主持,郝佳等五人参与研究。我们发现我 们学校的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能力不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阅读方法, 因此,我们提出这个课题,来进行研究。2017年2月,我们制定研究方案, 完成开题报告;5月份确定阶段性研究计划,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8月份开 始具体实施,转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完成各项具体研究工作,取得预期成 果。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1、我校学生对阅读感兴趣了。 2、我校小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符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3、我校大部分小学生阅读能力逐步增强。 4、我校小学生读书的氛围变浓了。
五、存在的问题、今后工作打算 :
1、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2、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受教师的直接影响很大,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非常明显,因 此,我们教师的阅读品位、自身的语文素养等诸多因素也影响着实验的实施效果。目前, 我们老师在阅读方面的积极性显然也需要不断提高,与学生互育共进。 3、网络(电视)世界纷繁复杂,快餐读物方兴未艾。里面既有宝藏,也有垃圾。全盘汲 取显然弊多利少,拒之门外更不现实。如何引导学生在网络、快餐读物的阅读中得到知识, 还需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4、在成绩和减负双重压力面前,怎样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合理安排好课 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我们一直思索的却尚未找到最佳解 决方案问题。 5、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这一次的实验让我深深地感到:一名教师光有实践经验 是不够的,更为缺乏的是理论的提升。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才更科学更有效, 这也将是我今后主要努力的方向。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汇编
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汇编目录●课题研究申请评审表 (1)●立项证书 (11)●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12)●调查报告 (23)●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29)●结题报告 (34)●教师教学研究论文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47)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54)谈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60)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64)●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68)关于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73)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课教学设计 (78)●附录课题组荣誉 (83)玉湖市教育教学微型课题申请·评审表注:1.课题组成员不得超过三人(含课题负责人),且当年只能承担参与一项课题研究;2.正文宋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2页的范围内。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课题名称: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研究注意事项:本活页中一律不得出现申报人、主要参与者及有关单位等有效信息,否则按放弃申报处理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选题意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限2000字内)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并强调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由此可见,课文阅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我们又发现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阅读量不达标,有许多学生不能主动去阅读课外书籍。
2、我们的语文教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缺乏更是一个重要因素。
《农村小学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方法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而课外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借助工具书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并明确规定在小学阶段要完成“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
可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面普遍呈现出无序、低效、失衡的状态,情形堪忧。
究其原因,由于它受到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环境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1)学校条件限制农村小学因为资金贫乏,教学点分散、学校规模小,教学点上的学生难以从乡中心小学图书馆借阅书刊。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另外,部分教师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课外知识的拓展。
或者有的教师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缺乏行之有效的实施。
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层次仅限于书本知识,老师不禁悲叹学生懂得太少,殊不知责任就在自己身上。
2、家庭观念陈旧在农村,不少家长忙于挣钱养家,而将孩子留守家中,爷爷奶奶只能顾及孩吃穿,对孩子学习关心很少,甚至认为学习那是学校老师全权负责的事,那些课外书只是闲书,学生家中的藏书量少得可怜。
有的学生,读到小学毕业,从未看过一本课外书,一个50位学生的六年级班,家中藏书有10本以上课外书的学生占全班的十分之一。
而且有的书内容不适合小学生阅读。
课外书如此匮乏,学生何谈拓展知识面,培养阅读习惯。
3、社会环境影响在素质教育下,学生在学校的课业负担减轻了,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了。
但是小山村没有书店,却有随处可见的网吧,游戏厅,有的学生放学后一头扎了进去,不但浪费了美好的少年时光,还会沾染上一些恶习,没有书的熏陶,小学生特别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不良诱惑。
因此为改变农村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当务之急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而使孩子们热爱生活,养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诏安县许寮小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研究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要在145万字以上,并在三个学段提出明确的质与量的要求,这彰显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古诗句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它对人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才源于知识,知识源于丰富的阅读。
然而,在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农村小学生在电视、手机游戏、网络媒体的攻击下,普遍对文本根本不喜欢;80%多的学生家庭没有藏书,家长根本没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以及学校老师为了应付考试重视语文书本教学,而忽略课外阅读指导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为此,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堪忧,他们的读书愿望、读书习惯和阅读水平,乃至暴露出来的种种语文素养问题不得不令我们深思:如何改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丰富他们的阅读生活?因此,进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课题研究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课题研究依据1、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2、建构主义理论传统教学追求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或复制功能,现代教学观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追求,越来越倾向于“活动——体验”模式,即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
因此,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运用认识论、心理学和创造学原理,从学习过程的自身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
3、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阅读教学的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语言,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与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组块以后,才能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
因而我们应该从学生的阅读基础与需要出发,选择与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现阅读的个性化。
2018-2019-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结题报告-推荐word版 (1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结题报告篇一: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南宁市爱华教育集团校级课题《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研究报告执笔:黄海明杨锦亮丁勇丽韦丽艳陈春梅陆桂兰内容提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当前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寻求一条有效的激励学生阅读的途径,是符合小学新课改精神,适应时代需求、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
我校是一所民办小学,由于受到父母文化水平和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相当多的学生读书兴趣不浓,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提高本校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们课题组通过调查现状,分析研究,拟定研究方案,积极开展实验研究,从丰富阅读课的策略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创设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方面,积极探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评价学生阅读效果、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养成学生阅读习惯等方面,我们作了有益的尝试,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策略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课题的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及教学改革实践的共同趋势。
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的快速增长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其他语文实践能力,越来越成为紧迫的现实要求。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而语文素养是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长期过程中积淀而成的。
课堂教学效果再好,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
吕叔湘和张志公都说过,他们的语文能力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于课外;于永正老师则说,他的语文能力90%得益于课外的阅读。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要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常运转离不开阅读活动,要使后代学习先人所创立出来的经验也离不开阅读活动。
阅读授课是小学语文授课的基础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定面向全休学生,使学生获取基本的语文涵养”。
阅读是识字的主要路子,有利于提升识字质量,阅读能够进行听闻写的综合训练,提升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同时阅读也是孩子相伴平生的精神家园。
作为一名学生每天都要看书学习,学习知识就离不开阅读,特别是语文的学习,学会阅读显得特别重要。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授课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授课的有机组成部分。
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广阔视野、增加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升认识、陶冶情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的自觉能动性。
学生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读书方法合适,阅读能力必然会大大加强,也会推动课内阅读授课质量的提升。
可见,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阅读授课活动,在语文素质教育,以致整个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肩负着特其他任务。
纵观小学生当前的阅读现状,我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不想读。
有的学生阅读是老师和父亲母亲要求的,纯粹是为了完成阅读作业而阅读,长此过去,阅读成了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是一种“要他读”的状态,这造成的结果就是“不想读”,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没有兴趣。
2、不能够读。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课业负担重,大量的作业塞满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处于被动阅读的状态,阅读范围狭小,为考试而读。
比方,除了教科书外,学生所接触的课外读物大多是《好词好句》、《优秀作文选》。
3、不会读。
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汲取,不知消化,恍恍然惚读了,也没有收获。
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优秀的读书习惯: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中问,问中读”,“勤于查找资料”等等。
有的学生阅读方法不正确,看书时浮光掠影,浮光掠影,看书后很少做读书笔录,即使做了笔录,也可是是几个好词,几句好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我校申报的课题《培养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经审定,同意该课题立项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构建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研究》的子课题。
自课题申报以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课题组成员认真落实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三年多的克难攻坚,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
现对研究过程中的方法、措施、主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一、理论依据㈠课程标准要求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课标同时对"课外阅读"一项作了明确要求:“课外阅读应有一定量的要求。
小学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㈡理论基础1.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
兴趣是内发性的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如果他感到索然寡味,学习成了沉重的负担,哪里还有心思去作进一步的攀登。
2.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
阅读活动是阅读者把读物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读物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的一种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阅读者进行判断、推想,体验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特别指出了兴趣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兴趣的多方面性”构成了儿童意识活动的内在动力。
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以现代认知心理学、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本课题研究力求使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具有实效性和科学性。
二、研究目标:㈠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点燃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㈡通过研究,使教师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引导学生在亲历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多重对话,初步构建集字词句积累、阅读理解、情感体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多维一体的语文发展体系。
㈢通过研究,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研究并形成一定的培养课内外阅读兴趣的指导策略,使“阅读”成为学校的课改亮点,促进课改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
三、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我们将组织参研教师,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通过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以取得研究的实际效益。
㈠调查法:对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访谈调查等方法,对目前本校学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㈡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现状。
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㈢行动研究法: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㈣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各个实施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进行回溯、追因,对研究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及时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尝试改进,及时总结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策略和经验,及时总结出对本课题的理性认识,提升理论思考,揭示实践运用的规律性。
四、研究的基本过程、实施过程:课题开始,我们先对研究班学生、家长做了一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问卷调查,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学生的阅读存在的三个方面主要弊端:一是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孩子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二是课外书太少、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三是缺少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
我们继而对小学生阅读心理研究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艾伟对儿童阅读兴趣进行了三次实验,结果表明对阅读兴趣起直接作用的是读物的特质形式,而对阅读兴趣有较大影响的外在因素是作家的名声威望,同学和朋友的影响,教师和家长的态度以及对书中人物的喜好态度等。
进入课题实施也就是课题研究主要阶段,我们围绕以上问题紧紧抓住儿童心理特点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㈠立足课堂,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1.立足课堂教学,引发课外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常常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介,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联的读物内容,也可以常常利用课文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些做法使人体会到,应用“兴趣”和“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去诱发学生的课外阅读愿望,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每周五下午的校本课程我们打破年龄和班级的阅读界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地选报阅读小组,如:科技营、艺术殿堂、体育视窗、童话书屋等。
在主题阅读班级里由老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阅读指导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学生喜爱的阅读实践活动。
以评促读,激发阅读兴趣。
我们定期表彰“阅读小状元”及“书香家庭”,并把获奖家庭、学生的读书心得、写作成果定期刊登在学校校刊《童言童语》上,树立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阅读热情,对学生坚持阅读起到助动和促进作用。
2.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会读书”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
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
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老师们在课堂上注重了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⑴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
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⑵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
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⑶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真正意义上的读书,还要学会思考、分析,学会积累。
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圈点勾画、背诵精彩片段、摘抄好词妙句、作批注、写读后感。
⑷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3.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读好书”⑴读经典、美文陶冶情操。
中国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就是给了孩子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⑵优秀读物,师生共享。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各年级每学期都推荐两到三本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供学生进行阅读,并设置每周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师生读书、聊书,让好书提高老师的文化修养,让好书打开学生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激发学生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
⑶开设了“百味书屋”大讲堂,由学校分管的行政每学期给全校学生上4节大阅读课,向学生传授阅读的方法,讲述名人阅读的故事,介绍推荐优秀书目,让学生从心中的偶像或榜样中得到启示,促进学生养成读好书的习惯。
㈡环境熏陶,为阅读提供良好的氛围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和环境,学校的面积虽不大,但我们努力在“小而精”上作文章。
学校先后花上万数的钱,美化校园走廊,建好古诗墙、经典长廊,实现让墙壁“说话”,让走廊“育人”的魅力。
真正实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
真正让一面面墙壁,一条条走廊成为一幅幅“主体的画”,“无声的诗”。
现在,走进我们的校园,行为规范提示、花草树木简介、围墙、橱窗中的读书内容展示、楼梯、走廊读书标语的张贴、各处室玲琅满目的有关读书的布置,以及随处可以听到的悦耳的读书声,无不使你沉浸在特有的书香氛围之中。
㈢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1.依据年段推荐书目。
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向学生推荐读物。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我们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们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等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就开始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版的名著了。
并列出详细书目让孩子从中选择阅读。
2.依托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
记得学完课文《松鼠》后,我们根据课后资料向学生推荐《森林报》一书。
学生被大自然中那无穷的奥秘所吸引,学生阅读积极性高涨,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同学也被书中有趣的现象吸引,纷纷购买借阅。
我们还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连续森林播报,共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材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学完《触摸春天》后,向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们三天光明》;还有学完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灰雀》《小摄影师》等四篇课文后,引导学生读《名人传》或其他名人的故事等等。
3.榜样带动。
同一个班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已经读完上百本,有的却只读寥寥几本。
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有意地将全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推荐所读书籍。
让读书多的学生经常交流介绍读书的收获,老师再极力表扬鼓励,以此带动。
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还促进了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后进生的阅读兴趣。
㈣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以活动引领阅读,激发阅读1.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
一学期准备1~2次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读书目,读书收获,读书方法,讨论解决读书中遇到的问题,推广成功的读书经验。
在交流中指导,另外设置阅报栏,读书卡、手抄报展板,朗诵台等,可供学生读书展示的舞台,让交流无处不在。
2.结合重大节日等开展主题阅读。
每年的节日很多,我们将读书活动融于节日之中,开展大量主题阅读,如“中秋文化、元旦文化、重阳文化……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了这些节日,同时使这些节日过得更有意义,更使学生的作文不再是无源之水,而变得洋洋洒洒,信手拈来。
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从来不知道这节日中还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那些美丽的传说,有趣的风俗,特色小吃,真是太有意思了……3.开展各类读书展示活动,激励学生向往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满足自己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