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知识讲座--核算中的价格运用(PPT86页)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产业部门分类是指按照产业部门的特 征和属性,将国民经济中的产业部门 进行归类。
常见的产业部门分类包括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这些分类有 助于了解不同产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
地区分类
地区分类是指按照地区的行政区域或地理区域,将国民经济 中的地区进行归类。
常见的地区分类包括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地区等,这些 分类有助于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
。
会计核算方法
复式记账法
通过借贷记账原理,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 变化,并形成财务报表。
折旧计算法
根据资产的使用情况和价值损耗程度,计算 资产的折旧费用。
成本计算法
根据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计算企业的利润和 亏损。
税务会计法
根据税收法规和会计准则,计算企业的应纳 税额和税后利润。
其他核算方法
01
02
03
展潜力。
05
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
新兴核算议题与方向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关注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源 的价值,推动经济与环境 的协调发展。
幸福国民经济核算
将幸福感、生活质量等非 货币因素纳入核算体系, 以更全面的方式衡量经济 发展。
数字经济核算
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 研究数字经济的价值、生 产与消费等方面的核算方 法。
利用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计算国内生 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 数等综合经济指数,反映国家经济发 展水平和趋势。
利用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评估国家经 济发展水平,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经 济实力和发展差距,为制定国际经济 政策提供依据。
经济结构分析
通过对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分析,研 究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区域经 济结构等,揭示经济结构变化及其对 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知识讲义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知识讲义1. 介绍国民经济核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用于统计和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并提供各种经济指标。
本讲义将介绍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知识,包括核算的基本概念、核算目标、核算方法和核算指标等内容。
2.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经济活动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划分,并通过收入、产出和支出等指标来统计和分析经济活动的规模和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大小的主要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国内生产总值由个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个人消费支出是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投资支出是企业和政府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政府消费支出是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净出口是指出口减去进口。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际收入和转移支付。
国际收入包括从国外获得的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和民间机构之间的收款和付款。
3. 国民经济核算的目标国民经济核算的目标是为了解和分析经济活动的规模、结构和增长趋势,并提供政府决策和企业管理所需的信息。
通过国民经济核算,可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动力等问题。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目标包括:•衡量经济总量:通过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大小,从而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分析经济结构:通过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和其他相关指标,可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行业结构等。
•掌握经济增长: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他相关指标,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趋势和速度。
《国民经济核算实验》课件
通过核算指标的比较,可以评估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和竞争力。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的最终产出总值。
国内净产值(NDP)
排除折旧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净增长。
国民收入(NI)
国民在一定时期内参与经济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总额。
个人可支配收入(DI)
扣除个人税收后,个人实际可以支配的收入。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
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 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 重要指标。
消费支出
消费支出反映一个国 家居民消费水平和生 活质量。
投资支出
投资支出衡量一个国 家的资本积累和经济 发展活力。
净出口
净出口是国际贸易对 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 贡献。
消费支出
针对某国家的消费支出进行核算,发现居民的消费 水平较高,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投资支出
分析某国家的投资支出,发现在关键领域,投资规 模较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
净出口
核算某国家的净出口,发现净出口为正值,表明该 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拥有竞争优势。
结论和展望
国民经济核算实验是学习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途径,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国民经济 核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国民经济核算实验》 PPT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实验旨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施步骤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国民 经济核算的定义、重要性和基本概念。
国民经济核算实验的目的
1 认识经济系统
通过核算,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情况。
2 研究经济发展
通过核算指标,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趋势。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第三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3.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3.2 生产账户与使用账户的关系3.3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分析与应用第四章:收入分配核算4.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4.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计算方法4.3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五章:价格指数编制与分析5.1 价格指数的概念与分类5.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编制方法5.3 价格指数的分析与应用第六章:储蓄与投资核算6.1 储蓄与投资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6.2 储蓄与投资的计算方法6.3 我国储蓄与投资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七章:国际收支核算7.1 国际收支的概念与构成7.2 国际收支的计算方法7.3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与问题分析第八章:环境与经济核算8.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8.2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主要方法8.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九章: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整理与分析9.1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整理的方法与步骤9.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9.3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可视化展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10.1 国民经济核算的前沿问题10.2 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创新与发展10.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国民经济核算作为一门学科,其复杂性和抽象性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其真正的意义和应用。
对该环节的讲解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国民经济核算在政策制定、经济分析等方面的重要性。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GDP的计算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计算方法,如生产方法、收入方法、支出方法等,学生可能对其混淆。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讲-PPT精品文档
一、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和数据
1、投入产出帐户与投入产出表
是生产该产品的过程中所必要的生产消费, 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 中间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和服务。 最初投入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
投入
产出
产出分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 它们分别指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当某种产品被用作中间投入时,它就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净出口
中间投入 对 应
中间消耗
中间产出
中间产品
中间使用
2、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结构
简化:教材表3-1到3-3 一般表式:教材表3-4
内 容
投入产出表由四个象限构成,它们的内容各不相同 第一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 主栏是中间投入,宾栏是中间产出 每个数字有双重意义 第二象限反映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主栏是中间投入,宾栏最终产品 第三象限反映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构成情况 主栏是最初投入,宾栏是中间产品 第四象限内容有待研究
收入再分配
收入使用
最终消费 居 民 消用流程图
2、收入分配及支出帐户
帐户
教材表4-1
核算原则
(1)将收入、支出理解为各种经济 价值的获得和放弃 (2)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收支流量
五、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1、收入初次分配理论
收入初次分配是指按照各生产要素所有者 和政府对生产的参与状况和贡献, 对生产成果——增加值的分配 分配的结果形成: 居民部门的收入 资产出让者的财产收入 政府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
计算
a ij
x ij X j
( i , j 1 , 2 ,...., n )
制约因素
(1)生产的技术水平 (2)产出的结构 (3)价格水平
三、完全消耗系数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课件
支出法
GDP = 最终消费支出 + 政府消 费支出 + 固定资本形成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
工资和薪金收入
• 工资 • 奖金 • 津贴Βιβλιοθήκη 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
• 个体经营净收入 •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净收入 • 其他经营净收入
• 利息净收入 • 租金净收入 • 红利净收入
国民支出的计算方法
1 最终消费支出
个人消费支出 + 政府消 费支出 + 地方政府消费 支出
核算应覆盖国民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 包括生产活动、收入分配、支出情况 等。
计量性
核算应使用一定的计量方法和指标, 使得数据具有可比性和可分析性。
国民经济核算的分类
• 生产流派核算 • 收入流派核算 • 支出流派核算
国民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
生产法
收入法
GDP = 价值增加法 + 净产品税法 GDP = 国民收入 + 净外汇收入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 PPT课件
这份PPT课件将带你深入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探讨核算的基本原理、 分类,以及国民经济核算中重要的指标计算方法和应用。
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
定义
国民经济核算是研究和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以统计和分析经济数据为基 础,对国民经济的总量和结构进行测算和分析。
目的
通过国民经济核算,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增长速度、 分配情况等重要经济指标。
重要性
国民经济核算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指导经济管理和预测经济未来发展 的重要工具。
核算的基本原理
1
逻辑性
2
核算应符合经济现象演化的规律,具
第八章国民经济核算PPT课件
• 教学要求:1、了解国民经济统计核算的基本框架;了解国民经济统 计核算的主要分类。2、理解确定国民经济核算主体范围的基本 原则;3、掌握国民经济核算中产值指标的核算方法以及国内生 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
•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理 • 第二节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内容 • 第三节 国民经济基本指标核算 • 第四节 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测定
•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 系 MPS (Material Production System)是中国 计划经济体制下所 采用的国民经济核 算体系
• 从1992年起逐渐 与SNA接轨
• 中国目前的国民经 济核算体系是建立 在SNA基础上的, 已全面与SNA接轨
第4页/共61页
SNA的中心指标:GDP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
(三)贷款 短期贷款 中长期贷款 财政贷款 外汇贷款 其他贷款
(四)证券 债券 国债 金融债券 中央银行债券 企业债券 股票
(五)保险准备金 (六)结算资金 (七)金融机构往来 (八)准备金 (九)库存现金 (十)中央银行贷款 (十一)其他(净) (十二)国外直接投资 (十三)其他对外债权债务 (十四)储备资产 (十五)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
第1页/共61页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 的基本原理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联合国SNA(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在一定的经济理论 的指导下,综合运用统计、会计和数学等方法和具有 内在联系的指标体系,对一个经济总体(国家、地区) 在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及特定时点的活动结果的各种 重要总量及其组成部分进行测定,以描述国民经济的 结构和内在联系。
国民经济核算的讲义 PowerPoint Presentation-精品文档
四、生产核算范围:市场产出和非市场产出 市场产出:经过市场的产出 非市场产出:不需经过市场的产出
五、生产理论 生产理论的本质是指生产活动创造价值
一、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之和
二、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总
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从生产角度看,GDP=全部最终产品之和
从收入分配角度,GDP由诸生产要素的收入 构成 从使用角度,最终产品用于最终使用:积累 和消费
三、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1.生产法计算 例题:
二、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核算
注意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 1.小型工具属于中间消耗 2.固定资产的保养与修理 普通的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 固定资产的更新与大修理属于投资 3.研究与开发:应作为投资型活动
三、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
1.生产法 2.分配法(收入法)
四、生产帐户
见P53
第四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的核算
2.分配情况 劳动报酬 11700 生产税净额 3950 折旧 1620 营业盈余 6750
GDP=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11700+1620+3950+4250+2500 =24020(亿元)
3.支出(使用)情况 居民消费 12300 公共消费 2870 固定资产形成 7400 库存增加 1150 出口4700 进口4400
部门 总产出 中间消耗
农业 9085
3343.28
工业 37066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
收入(来源)
酬劳 净生 入( 入财 动 额产 )混营 产 报 税 合业 收 总盈 收余
原始收入核算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财产收入
使用
1416
平 初次分配总收入
衡 固定资本消耗(-) 项 初次分配净收入
4747 589 4158
来源
总营业盈余
1594
固定资本消耗(-)
589
净营业盈余
1005
财产收入
来源
财产收入
初次分配总收入 固定资本消耗(-) 初次分配净收入
总营业盈余 固定资本消耗(-) 净营业盈余 财产收入 劳动报酬(居民部门)
单位:亿元
合计
合计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政府部门)
单位:亿元
财产收入
使用
初次分配总收入 固定资本消耗(-) 初次分配净收入
合计
来源
总营业盈余 固定资本消耗(-) 净营业盈余 财产收入 生产税净额(政府部门)
资产的确认:
财产收入内容:
地租、利息、红利、
资金借贷形成的金融资产; 准法人企业收入提款、
非生产有形资产。
直接投资企业的留存盈余、
属于投保人的财产收入。
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 )。 A.金融资产 B.地下资产 C.版权 D.机器设备的租借
原始收入核算
支付(使用)
入财 产 收
入初 (次 原分 始配 收总 入收 )
返回
原始收入核算
支付(使用)
入财 产 收
入初 (次 原分 始配 收总 入收 )
收入(来源)
酬劳 净生 入( 入财 动 额产 )混营 产 报 税 合业 收 总盈 收余
原始收入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2 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与作用2.3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实例第三章:投入产出分析3.1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与结构3.2 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与应用3.3 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4.2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4.3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与应用第五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5.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5.2 国民经济总体评价的标准与方法5.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的实践第六章:失业与就业6.1 失业与就业的基本概念及其衡量6.2 失业率与就业率的计算与分析6.3 我国的失业与就业现状及其政策第七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7.1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定义及其影响7.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衡量指标7.3 我国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问题及其对策第八章:财政与金融8.1 财政的基本概念与政策工具8.2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8.3 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实践与效果分析第九章:对外经济关系9.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9.2 我国的国际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9.3 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其他问题如外资、外汇等第十章: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10.1 国民经济预测的基本方法10.2 国民经济政策的评估与调整10.3 我国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的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概述难点解析: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难点解析: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及其在不同经济体系中的应用。
三、投入产出分析难点解析:理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过程及其在经济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四、国民经济账户体系难点解析:掌握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培训讲座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培训讲座1. 引言国民经济核算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用于衡量和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是将一个经济体的所有经济活动按照一定的分类规则进行统计和整理,以得出该经济体的经济总量、结构和变化情况。
本讲座将介绍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核算方法以及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2.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国民经济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系统、定量的统计核算,包括对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计算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等核算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是收入核算、产出核算和支出核算。
2.1 收入核算收入核算是指对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全部收入进行统计和核算的过程。
收入核算主要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等收入项的统计,以及国民收入、个人收入等核算指标的计算。
2.2 产出核算产出核算是指对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和服务进行统计和核算的过程。
产出核算主要包括生产总值(GDP)、产业产值、行业产值等核算指标的计算,以及通过产业关联、供应链等关系进行的经济活动的统计。
2.3 支出核算支出核算是指对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支出的全部支出进行统计和核算的过程。
支出核算主要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等核算指标的计算,以及通过经济活动产生的相关支出的统计。
3. 国民经济核算的核算方法国民经济核算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生产法、所得法和支出法。
这三种方法的核算结果是相同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经济活动的规模和结构。
3.1 生产法生产法是以经济主体的生产活动为核算基础进行经济总量统计的方法。
它通过对各个产业的产出进行统计,计算得出国内生产总值(GDP)等核算指标。
3.2 所得法所得法是以经济主体的收入为核算基础进行经济总量统计的方法。
它通过对各个经济主体的收入进行统计,计算得出国民收入等核算指标。
3.3 支出法支出法是以经济主体的支出为核算基础进行经济总量统计的方法。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2 投资对国民经济的
影响
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或 地区的经济增长、就业、 产业结构等方面产生重 要影响。
投资对经济增长、创新 能力、劳动生产率等方 面产生积极影响,是经 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3 政府财政对国民经
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通过税收、支 出和债务等方式影响国 民经济的发展速度、结 构和可持续性。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核算方 法和指标将不断更新和完善。
《国民经济核算》PPT课 件
国民经济核算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重要工具。它通过 计量经济活动来了解和分析经济的运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I. 简介
国民经济核算的定义
系统衡量和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经济部门的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国民经 济总量和结构的统计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
1
国民经济核算在宏观经济调控
中的应用
国民经济核算在企业经营决策 中的应用
2
帮助政府制定经济政策、评估政策效 果,推动经济平稳增长、调整产业结 构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为企业提供了经济数据和统计指标, 帮助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控制成本和
评估经营绩效。
VII.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比较
国内外国民经济核算的比较
IV. 国民收入的分配
1
居民收入的构成及分配方式
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工资、社会福利、财产收入等,分配方式涉及工资水平、福利 政策和财产租金等。
2
企业收益利润的构成及分配方式
企业收益利润由销售额、生产成本、税费等构成,分配方式涉及股东分红、再投 资和税收政策等。
V. 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因素
1 外贸对国民经济的
III. 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国民经济核算》专题讲座
生产〔货物与效〕
使用〔消费和积累〕
价值运动 分配〔社会总需求〕 购置
形成下一个再生产运动
结构描述 是通过在经济循环的各个阶段,按不同的
标准对交易主体和交易客体分类进行的 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
生产阶段 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
产品分类
收入分配阶段 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
最终使用阶段
收入形式分类 按政府消费目的分类
3、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交易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 国民经济核算将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按“交易〞来处理
包括:1、货物和效劳交易〔说明产品的来源和使用〕 2、分配交易 3、金融交易 4、内部交易 5、其他积累交易
市场活动中的等价交换
交易的涵义
单向的经济转移〔自愿无偿或强制的〕
可以是货币交易,也可以是易货交易
8000元,到了10月份机器市场价格降为6000元,问 2000年12月1日,资产的价值是多少?
假设认为是8000元,那么采用的是历史价格估价法 假设认为是6000元,那么采用的是现期价格估价法
主要价格形式:
要素价格
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 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根本价格
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 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
所有权原那么
国民经济核算把资产界定为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 能够行使所有权的统计范围,负债与资产相对应, 这就是简称的所有权原那么。 是确定国民经济核算中资产和负债范围的根本原那么
拥有所有权的资产
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 无形资产 金融资产
非生产的自然 资产等除外
三等价原那么
指生产、收入、支出三方等价原那么
机构部门帐户体系示意图
生产帐户
增加值
期初资产负债表
国民经济核算分析与应用 PPT课件
得出每创造一个单位的GDP需要多少个单位的资 产净额,或者说,资产净额是GDP的几倍。
把资产净额与人口进行对比(资产净额 / 人口
总量),计算出人均国民财富水平。 这一指标比当期人均收入更能反映一个国家 的富裕程度,事实上,人民享用的是全部的财 富(存量),而不仅仅是当期新增的财富(增 量)。
②分析资产负债结构
(三)资金流量表的分析应用
1、资金流量表的特点及分析框架
资金流量表在交易主体的设置上,采用 了机构部门分类。在交易项目的设置上, 覆盖了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从流量角 度把经济循环的主要过程反映出来了。 资金流量分析就是以五大机构部门以及 各个交易项目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
2、资金流量分析的主要内容 ①分析各机构部门对GDP的贡献率
二、主要核算表的分析应用
(一)GDP核算表的分析应用
1 、 GDP 核算表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主
要信息 ①GDP生产额总量及增长速度。 ② GDP分产业增加值。共17个。第一 产业 1 个,第二产业 2 个,第三产 14 个。
③GDP使用额总量及增长速度。 ④ GDP 使用项目。居民消费(分农村、 城镇);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 额;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⑤分地区GDP。
用于规划和计划,有时也用于政策评估。
(二)投入产出表的分析应用
1 、投入产出表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主要 信息 ①产业分类更细。120多个产业部门。 ②指标更多。比如,总产出;中间投入; 增加值的要素构成;中间使用;最终 使用项的构成。 ③通过第一象限计算出直接消耗系数和 完全消耗系数。
由此得出下列平衡关系式: 从横向看: AX+Y=X 从纵向看: FX+D+V+T+M=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 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 层次到较高层次。 1、生理需求:食物、水、住房、衣着等基本需求。 2、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 ,主要表现为安全而 稳定以及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 3、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休闲、娱乐、团体活动、温馨和谐人际关系。 4、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 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如名声、地位和晋升 机会等。 5、自我实现需求:自我价值实现或是发挥潜能。
2、国民可支配总收入(National Disposable Income简称NDI):指一定时期内常住单 位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所得到的总 收入。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 外的经常转移收支净额
经常转移收支是收入再分配,具有强制性、 义务性或自愿性特点。如经常性的国际 合作、政府间援助、保险费和索赔、常 住居民与非常住居民间汇款等。
16
第一、二产业部门分类
第一产业 1、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 2、采矿业 3、制造业 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建筑业
• 精品资17 料网
第三产业部门分类
三、第三产业 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8、批发和零售业 9、住宿和餐饮业 10、金融业 11、房地产业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6、教育 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20、国际组织
心的单位。 —经济领土:一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 —经济利益中心:—单位(或个人)在一国经济
领土内具有固定场所(厂房或住宅)、从事生 产活动、超过一定的时间(一年),则在该国 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对地区而言,常住单位就是本地区内所有单位, 不管该单位是外资、合资还是中央省直属。
7
经济领土
经济领土是指一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 地域范围的界定:国内=经济领土 经济领土=领陆、领水和领空
4
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内容是什么?
•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内容是:生产活动的 最终成果。
—首先是生产活动的成果。 —同时必须是最终成果。即本期生产、本
期不再加工,可供最终用于消费、投资 和出口的货物和服务。
5
生产范围的界定
生产概念的界定:在机构单位的控 制和负责下,利用劳动、资本、货物和 服务投入,创造货物和服务产出的活动。
• 国民总收入过去称为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 )。联合国统计委员会
1993年通过的SNA修订稿指出:“以市场价格计算的
国民总收入,在1953年的SNA中被称为国民生产总值,
它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不是一个增加值概念,而
且表现为原始收入”。
19
GDP相关的其他主要指标续1
国民经济核算知识讲座
绍兴县统计局 王坚根
2007年9月
1
内容提要: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基本理 论
第一部分 有关的基本问题 第二部分 GDP三种核算方法
第三部分 不变价GDP核算 第四部分 GDP核算的作用
2
第一部分 有关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 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内容是什么? 三、国内生产总值由谁创造? 四、国内生产总值何时记录? 五、国内生产总值用什么价格核算? 六、国内生产总值如何分类核算? 七、与GDP相关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增加值 部分计入 部分计入 部分计入
32
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解
项目 制造 费用
销售 费用
管理 费用
中间投入
增加值
外部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 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取暖 降温费、试验检验费、保险费、 差旅费%
24
总产出的计算方法
1、一般方法:适用多数产业部门市场产 总产出=产品产量×单位价格 总产出=销售收入+存货增加 加拿大统计局根据企业调查得到的
销售额和库存增加计算制造业和采矿业 总产出。 2、特殊方法:只适用特定的产业部门。如 批发零售贸易业采用毛利额法,金融业 采用间接计算法,公共管理采用成本法。
20
GDP相关的其他主要指标续2
3、国内生产净值、国民净收入、国民可支 配净收入。
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简称 NDP)=GDP-固定资产折旧
国民净收入(Net National Income简称NNI) =国民总收入(GNI)-固定资产折旧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Net National Disposable Income简称NNDI)=国民可 支配总收入(NDI)-固定资产折旧
• 计算公式: 产业部门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GDP=∑产业部门增加值
23
(一)总产出
• 总产出指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生产的 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可分为:
—市场产出 —非市场产出
﹂为生产者自己最终使用的产出。如农 民自产自用的蔬菜、粮食等。 ﹂供他人使用的非市场产出。如政府部 门的公共服务等。
• 精品资26 料网
工业总产值计算实例
某纺织联 合企业 纺纱车间 织布车间 印染车间 服装车间 合计
生产成品 价值
500 600 800 1100 3000
销售或准 备销售
200 100 200 1100 1600
工业总产 值
200 100 200 1100 1600
27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总产出计算
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按毛利额计算。 总产出=毛利额=商品销售收入-商 品购进成本=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 折扣与折让-商品销售成本-正常损耗、 被盗和意外损害等事故造成的损失+本 年应交增值税 行业计算时还应加关税和海关代征的 增值税和消费税 (基层企业难以取得资 料)
29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总产出的计算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总产出:按成 本法计算。
总产出=经常性业务支出加虚拟折旧。 经常性业务支出指支出合计中扣除投 资性质的支出和转移性的支出。如基建 支出、助学金、捐款等。
30
(二)中间投入
指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和 使用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按购买者价 格计算。
• 产业部门分类:产业部门是根据主产品 的同质性原则对产业活动单位进行的部 门分类。
• 产业部门分类目的是为了比较准确地反 映各种类型产业活动的生产规模、结构 等。
• 随着统计基础的改善,产业部门分类要 逐步细化
14
产业部门分类
三次产业分类最早是英国经济学家阿·费希尔于1935年提出。 他从经济史的角度对生产活动发展阶段进行了概括,认为:人类 生产活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第 二阶段,以工业生产大规模的迅速发展为标志。第三阶段特征是 各种形式的服务活动得到发展,大量的劳动力流入到旅游、娱乐 服务、文化艺术、保健、教育和科学、政府等活动中。阿·费希尔 将经济发展的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称作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 三产业。指出,第一产业为人类提供满足最基本需要的食品,第 二产业满足人类更进一步的物质需要,第三产业满足人类除物质 需要以外的高级的需要。三次产业划分后经其他经济学家和经济 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完善。目前国际上对三次产业划分还存 在分歧,分歧较大的是采掘业是属于第一产业还是第二产业,建 筑业、交通通讯及煤气、电力、自来水等公用事业是属于第三产 业还是第二产业。目前,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国民经济按 三次产业和产业部门分为以下20个产业部门:
可抵扣税) -补贴 =生产者价格
(+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抵扣的增值税) +运输费 +商业附加费 =购买者价格
• 精品资11 料网
GDP核算中的价格运用
—总产出:一般按生产者价格计算,在制 品、非市场性产出、自给性产出按生产 成本计算。
—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居民消费: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政府消费:按成本计算
3
一、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 GDP):指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 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是衡量生产活动新创造 的价值指标,而不是一个福利指标。 考虑到Domestic一词有“国内、地区、当地、家 里等多种涵义,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将GDP的 中文译名称为地区生产总值。如浙江省生产总 值、杭州市生产总值、桐庐县生产总值等。
28
金融业总产出的计算
金融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业。 银行和证券业总产出 =虚拟服务收入+实际收费服务收入 =利息收入-利息支出+金融机构往来收支差+手 续费收入+证券发行收入+自营证券差价收入+买入 返售证券收入+租赁收益+汇兑收益+投资收益-自营 证券跌价损失-卖出回购证券支出 保险服务总产出=保险业务收入-赔款支出-退 保金及各种给付-分保费支出-分保赔款及费用支出 -准备金提转差-提取保险保障基金+利息收收入-利 息支出+汇兑收益+投资收益
• 精品资21 料网
第二部分 GDP的三种核算方法
当年价核算是按核算期的市场价格来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当年价GDP是GDP 的名义值。有三种核算方法
一、生产法、 二、收入法 三、支出法
22
一、生产法
• 生产法是从直接衡量生产活动成果的角 度来计算GDP的一种方法。它根据总产出 减中间投入等于增加值,先计算出各产 业部门的增加值,再汇总得到GDP。
18
七、GDP相关的其他主要指标
1、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简称GNI): 常住单位原始收入之和,是对收入的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