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评价方法
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方法分析
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方法分析摘要:当前,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不同行业排污有着相应的标准要求,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通过确定污染源源强的核算技术方法,可使污染源源强核算更加可靠。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对我国的环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为环境污染治理及预防带来帮助。
因此,应对环境影响评价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进行分析,促进环境的健康发展。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的重要性的阐述,明确污染源强核算基本技术方法,提出加强核算方法应用效果的措施以及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全面实施的建议,推动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1.确定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方法的重要性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日趋完善的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发挥了有效的指导作用,可更好地了解生产及开发等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对社会的环保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及政府对环保标准进行了调整,环境影响评价受到了不同行业的关注,而在实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工程分析不全面、产污节点识别不准确、源强核算依据不完善等,这些不足对环境影响评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确定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方法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可信度,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污染源强核算基本技术方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污染源源强指的是采用恰当的方式来明确建设项目单位时间内或单位产品污染物的产生量,要求结合污染物生产过程、产生方式以及治理措施、不同工况下污染物的产生强度等来对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方式及浓度进行分析。
污染源源强核算方式需要根据核算技术要求来选择。
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已经提出了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规定,在规定中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污染源源强核算的要求、程序、原则等内容,结合相应的标准可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源强核算没有依据的问题得以解决,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进行提供更强有力的依据。
环评技术方法(2023总结)-图文
环评技术方法(2023总结)-图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2023版】专题一工程分析根据CP对EI的表现不同,分为以污染影响为主的污染型CP和以生态破坏为主的生态影响型CP。
一、污染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一)掌握工程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1.物料衡算法,在工程分析中,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工程分析中常用的物料衡算有总物料衡算;有毒有害物料衡算及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在可研文件提供的基础资料比较翔实或对生产工艺熟悉的条件下,应优先采用物料衡算法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理论上讲,该方法是最精确的。
∑G投入=∑G产品+∑G流失(1-1)∑G排放=∑G投入-∑G回收-∑G处理-∑G转化-∑G产品(1-2)2.类比法,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①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包括CP的性质、规模、车间组成、产品结构、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料、燃料成分与消耗量、用水量和设备类型等。
②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包括污染物排放类型、浓度、强度与数量,排放方式与去向以及污染方式与途径等。
③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包括气象条件、地貌状况、生态特点、环境功能、区域污染情况。
类比法常用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去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但用此法应注意要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特征、生产管理及外部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经验排污系数法公式:A=AD某M(1-3)AD=BD-(aD+bD+cD+dD)(1-4)3.资料复用法是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EIA资料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特点:方法简单,但数据准确性很难保证。
适用范围:评价工作等级较低的CP。
4.实测法:通过选择相同或类似工艺实测一些关键的污染参数。
(导则教材)5.实验法:通过一定的实验手段来确定一些关键的污染参数。
(导则教材)(二)掌握CP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要求对于EI以污染因素为主的CP来说,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工程分析项目工作内容工程概况工程一般特征简介;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项目组成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工艺流程及污染物产生环节分析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物料平衡与水平衡;无组织排放源强统计及污染物分析分析;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及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清洁生产水平分析清洁生产水平分析分析环保措施及所选工艺及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可靠程度;分析与处理工艺有环保措施方案分析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分析环保措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根据气象、水文等总图布臵方案分析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臵的合理性;分析环境敏感点处臵措施的可行性工程分析的内容应满足“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多角度”的技术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方向速度分量的相关性。
所用资料的样本数不得少于规定的 观测周期所获取的数量。对于符合上述 条件的资料,可根据求得的线性回归系
数a、b值,对气象台站的长期资料进行 订正。一级评价项目,相关系数r不宜小
于0.45,二级评价项目不得小于0.35。
在建设项目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处应 设置一个取样断面。
(2)取样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
①断面上取样垂线的确定。断面上取样 垂线设置的主要依据为河宽。当河流断 面形状为矩形或相近于矩形时,可按下 列方法布设取样垂线。
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 样垂线。
大河、中河:河宽小于50m者,在取样 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设一条取 样垂线(垂线应设在明显水流处),共设两 条取样垂线;河宽大于50m者,在取样 断面的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小于5m,并 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 即共设三条取样垂线。
Pasquill稳定度分级法分为六类, 即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 较稳定和稳定,并分别以A、B、C、D、 E和F表示。分类时,首先由云量与太阳 高度角按表3-3查出太阳辐射等级,再由 太阳辐射等级与地面风速按表3-4查找稳 定度等级。
(4)联合频率 联合频率是指由风向、风速、大气
稳定度构成的组合频率。
3、地形地貌
8、动、植物与生态
4、气候与气象
5、地面水环境
二、社会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
1、社会经济 2、文物与景观 3、人群健康状况
第二节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一个能够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装置(指 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排放大气污染物 的建筑构造),称大气污染源(排放源)。
第三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 3.要各部门、各方面共同协作,要依靠群众。
10
环境影响评价EIA
• 三、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 1.基本情况
• 工业污染源的行政区域分布、行业分布以及各水系、河流 的纳污状况,污染物排放的数量、种类,排放的时空分布和 特征、去向等基本情况。
– 9.动植物与生态
• 调查项目主要为项目所在周围地区的植被情况;国家重点保 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分布与品种;主要生态类型和现状; 以及生产能力、物质循环状况,本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 系,危害生态系统的主要污染因子或环境破坏因子的来源等。
– 10.放射性
• 若需进行专题评价,应对放射性污染源逐个调查,说明种类、 源强和剂量。
17
环境影响评价EIA
• 五、污染源调查工作程序
– 污染源调查的基本程序由准备、调查、总结建档、 检查验收四个阶段组成。
• 1.准备阶段
– 根据目的和任务组织调查组,确定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制订 调查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培养技术骨干,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掌握方法;收集有关资料,做好调查所需要的物资和技术准备。
– 1.环境现状的调查范围原则上应大于评价区域,特别 是评价区域边界以外的附近地区有重要污染源时,调 查范围可适当放大,具体范围视情况而定。
– 2.环境现状调查应首先搜集现有资料,当这些资料不 能满足要求时,再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
– 3.环境现状调查的项目应根据评价区的环境特征及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并结合评价等级确定。具体项 目可参考有关专题的要求。
– 2.评价标准
• 评价标准的选择主要根据污染源评价的目的和环境功能选 取。
第三章-污染源评价
2.2 经验系数法
(2)单产平均减污法 M = mG
其中m是目标年的单产产生的排污量, 它是一个变量 , 随着 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单产排污量逐步下降。
2.2 经验系数法
(2)单产平均减污法 预测目标年单产产生的排污量m,可以用以下模型计算:
m m0 (1 k )tt0
k是单产排污量的年削减率,是本模型中预测排污量的关键 因素,通常有: 0 < k < 1。
2.1 物料衡算法 2.2 经验系数法 2.3 实测计算法
2.1 物料衡算法
(1)方法原理 该模型的推导来自于物质总体的质量平衡。在生产过程中, 投入的物料量等于产品所含这种物质的量与这种物质流失 量的总和。如果物料的流失量全部由烟囱排放或由排水排 放, 则污染物排放量(或称源强)就可以用质量平衡法求出。
2.3 实测计算法
(2)废气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浓度的数量级小, 一般使用mg/m3为单位, 而废水通常是 mg/L; 废气样品的采集和烟气量的测量一般都在排气筒内进行;
由于烟气在体积、压强和温度上的依赖关系, 检测时需要同 步进行温度、压力的测量, 计算时需要将烟气流量和浓度折 算到标准状态下, 写作NM3/s和 mg/NM3
2.2 经验系数法
(3)弹性系数法
令弹性系数:
a
虽然在预测基准年前后,a和 的数值可以不同,但是弹性 系数法认为预测基准年前后的弹性系数保持不变。
2.3实测计算法
实测法是污染物调查中首先应该使用的方法。 过在正常的生产情况下, 对重点污染源在有代表性的采样 点上取样, 测得废水、废气、废渣中污染物的浓度及排放 量, 经计算得到污染物排放量。 只适用于已投产的污染源;在建立数学模型时的参考值, 也应通过实测进行总结和检验。
邯郸市水功能区污染源分析与评价
邯郸市水功能区污染源分析与评价邯郸市是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之一。
水是生命之源,而水污染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对于邯郸市的水功能区污染源进行分析与评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邯郸市水功能区污染情况概述1. 表观水质状况邯郸市的水功能区主要包括滹沱河、磁河和内环河等,这些水体是城市供水、水产养殖、生态环境等重要场所。
但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导致水质恶化。
根据相关监测数据显示,邯郸市水功能区的COD、氨氮、总磷等指标普遍偏高,严重影响了水质的生态功能。
2. 污染来源分析(1)工业废水排放邯郸市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地区,钢铁、化工等行业数量众多,而这些工业的生产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排放,其中包含有害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对水功能区的污染十分严重。
(2)生活污水排放城市居民和企业的生活污水排放也是造成水功能区污染的重要来源。
由于排水管网老化和管理不严,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情况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水体的健康。
2. 生活污染源分析(1)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尽管邯郸市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是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完善程度与城市规模不相匹配。
一些老旧的小区和农村地区,甚至存在着无法接通污水处理设施的情况,导致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对水质造成了污染。
(2)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分解生成大量的污水,进而渗入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加重了水功能区的污染负荷。
3. 污染源评价根据以上对污染源的分析,可以看出邯郸市水功能区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排放和生活污水排放两大方面。
这些污染源大量含有有害物质和有机物,导致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对城市供水、水产养殖、生态环境等造成了严重危害。
三、解决方案及建议1. 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对于老旧小区和农村地区,需要建设或改造污水处理设施,确保生活污水能够经过处理后再排入水体,以减少生活污水对水质的污染。
第八章 环境污染源评价汇总
环境标 准 (mg/m3)
0.25
0.15
0.5
工业 污染物
冶 金 工 电 力 工 化工
业
业
食 品 加 工 皮 革 制 造 合计
业
业
百分比
SO2 NOx
7986 6667
TSP 合计
1357 16010
百分比 8.9
40062
11140 8205
46476
9100 6229
例:酚的评价标准为0.01mg/l,某一污染源 排放酚浓度为0.1mg/l,求其等标污染指数。
二、等标污染负荷
1、等标污染负荷 污染源的某种污染 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Pij 定义为:
Pij
Cij C0i
Qij
式中, Qij 是第 j 个污染源 的介质排放量,Cij是该污 染源中第 i 种污染物的排 放浓度,C0i为第 i 种污
皮革 环境标准
业
(mg/m3)
6.44 0.25
2.85 0.15
4.02 0.5
备注:天要换算成年,即乘以365,变成t/a。
工业污 冶金
染物
工业
SO2
7986
NOx 6667
TSP 1357
电力 工业
40062
化工 11140
食品 加工 业
8205
46476 9100 6229
18958 2591 2255
染物的排放标准。由于
Cij与C0i 的比值是一个无
因次量,等标污染负荷
具有与排放量相同的因
次。
• 等标污染负荷的公式还可以表示成:某种污染物 的绝对排放量与排放标准的比值。即Pi=Gi/Si
Chapter3污染源评价与工程分析
Chapter3污染源评价与工程分析一、污染源调查与评价1、污染源与污染物污染源——对环境产生污染影响的污染物的来源(场所、设备和装置)污染物——在开发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凡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形态进入环境系统而产生污染或降低环境质量的物质和能量。
污染源的分类2、调查的内容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状况,确定污染源调查的主要对象;根据各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确定工作等级,确定污染源调查的范围。
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排放方式、途径及污染源的类型和位置。
工业污染源:生产管理、生产工艺和污染物排放、生产发展;农业污染源:种植业、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生活污染源:城镇居民人口、居民供排水状况、生活垃圾、民用燃料、城市污水。
交通运输调查内容:交通噪声、车辆尾气、车辆事故污染等;周围环境背景。
3、污染源调查的一般方法(点面结合,详查、普查结合)区域污染源调查详查:重点污染源调查;普查:区域内所有的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项目剖析:排放方式、规律;污染物的理化、生物特性;主要污染物的追踪分析(工程分析)。
4、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方法(1)物料衡算法ΣG投入=ΣG产品+ΣG流失式中ΣG投入——投入系统的某种物料总量;ΣG产品——进入产品中的该物料总量;ΣG流失——生产过程中该物料流失的总量。
(2)经验公式计算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排污系数进行计算,求得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Q=KW(3)实测法通过对某个污染源现场测定,得到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流量,然后计算出排放量。
Q=CLC:实测算术平均浓度(mg/m3)L:烟气或废水的流量(m3/h)Q:污染物排放量(kg/h)(4)燃烧过程主要污染物的计算SO2 G=BS×D×2×(1-η)B --耗煤量,T;S –煤的含硫率,%;D –可燃硫的含量,一般取80%;η—脱硫率,%烟尘 Y=B×A×D×(1-η)B --耗煤量,T;A –煤的灰分,%;D –灰分中烟尘的含量,%;η—除尘率,%η=(1-η 1)(1-η2 )5、污染源评价类别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方法——潜在污染能力评价等标污染负荷法;排毒系数法;等标排放量法。
环境影响评价-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对开展工程项目、规划或政策等与环境有关的事项进行前瞻性的、系统性的预测和评价,以确定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的过程。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是EIA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了解工程项目、区域规划或其他环境事物对环境的污染情况,评估其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污染治理建议和措施,从而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进行污染源调查和评价时,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污染源的调查和识别:通过实地调查和获取数据,确定污染源的类型、规模、污染物排放情况等信息。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充分了解污染源的运行情况、工艺技术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的情况。
2.污染物的排放与传输路径:分析并确定污染物在环境介质(大气、水体、土壤等)中的分布和传输路径,了解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通过模型模拟以及实测数据分析,可以预测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浓度和迁移速率。
3.环境污染评价: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对污染源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
通过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评估污染源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态系统等环境要素的污染程度,并确定其对环境的远期和长期影响。
4.环境风险评估:评估污染源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风险。
通过考虑环境敏感性、人群暴露、生态承载能力等因素,定量评估污染源对生态系统、水源地、重要生产设施等的风险程度,并提出风险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5.污染治理建议与措施:根据评价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和措施。
包括减少或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工艺技术、加强管理监督等方面的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污染源的调查,可以准确了解污染情况和潜在的环境影响,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其他环节提供依据和基础。
同时,在污染源评价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政策法规,以及行业标准和规范来进行评价和预测,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内容
地理位置
项目所处的经度、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距主要城市、车站、码头、机场、港口等的距离
地形地貌与地质
当地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物理与化学风化情况,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地貌类型等
气候与气象条件
所在地的主要气候特征、年平均风速、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等。
第三节 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一.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结合规划或建设项目的性质特质和特点、评价等级、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筛选所需要调查的有关参数。调查范围应大于规划覆盖的区域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特别指出: ⒈调查范围以外的附近区域有重大污染源,这些重大污染源与规划或建设项目产生同类污染物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扩大,将这些污染源纳入调查范围。 ⒉调查范围以外的附近区域存在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扩大,将这些敏感点纳入调查范围。
⒊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污染物分布(有组织排放)及污染物源强核算,物料(尤其是重金属、硫)平衡与水平衡,无组织排放源分布及源强统计分析、风险排污源强统计及分析; ⑴有组织排放应按建设期、运营期分别列出各种污染源(主要是三废)源强,有些建设项目还应列出退役期的污染源源强。 ①对运营期应根据污染源分布流程图逐点统计; ②对于新建项目应分别统计废水、废气污染源排放总量,固废分一般固废和危险固废统计总量最后给出两本账(治理前和治理后); ③ 对于改扩建、技改项目应算清新老污染源的三本帐 (改扩建技改项目前、改扩建技改项目本身、以新带老消减量)。
3
2
1
4
生态环境影响源项分析:生态环境影响源项分析是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核心,需要用定量、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源项(影响原或影响因素)的强度、范围、方式等进行分析评价,包括建设项目占地面积及类型(湿地、滩涂、耕地、林地)植被类型和破坏量(范围和程度),可能淹没的面积、水土流失量,移民搬迁规模及安置地点的生态环境条件等。
环评技术方法公式大全
环评技术方法公式大全
一、环境评价:
1、环境容量法:用以评价环境受污染程度的方法,是将环境负荷量
与环境容量相比较,从容量饱和度来判断环境的质量。
公式:
环境容量=环境负荷量/环境容量限度
2、环境效益法:是一种判断环境改善成效的方法,即根据环境改善
前后相比,比较环境效益或经济效益,判断环境改善效果。
公式:
环境效益=(环境改善后的环境质量-环境改善前的环境质量)/环
境改善前的环境质量
3、污染源责任比例法:是指根据各污染源贡献比例,结合生态系统
损害函数,分配污染物源责任的方法。
公式:
污染源责任比例=污染源贡献比例×污染源责任系数
4、环境整治可行性分析法:是指分析一个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根据
优先级、成本、经济、法律等因素,评估该项目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的方法。
公式:
环境整治可行性评价指标=整治费用/整治效果
5、综合经济绩效分析法:是指在给定投资、期限、增加价值、及其他效用等基础上,通过综合评估这些参数,来确定经济绩效水平的方法。
公式:。
污染源评价方法
第一节污染源评价知识点:污染源评价目的污染源评价是在污染源和污染物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污染源评价的目的是要确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为污染治理和区域治理规划提供依据。
知识点:污染源评价项目在评价项目选择时,应当保证本区域引起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进入评价。
考虑到我国现有监测能力和环境标准现状,评价参数选择要遵循如下原则:1.根据区域内可能的主要污染物选择参数。
2.根据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选择参数。
3.根据污染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及特点选择评价参数。
知识点:污染源评价标准为了统一评价标准,在1985年全国污染源调查中,根据工业污染源调查工作的实际水平,对工业污染源排放的废水、废气中有害物质的评价标准作统一规定。
但是近年来,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污染源调查和评价工作中常采用对应的环境质量标准或排放标准作为污染源评价标准。
知识点:污染源评价方法1.等标污染负荷法等标污染负荷法就是确定等标污染负荷、等标污染负荷比,最终得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按评价范围可分为项目(企业、工厂等)性和区域性(包括流域、水域)性两类。
(1)下面先简要介绍同一企业(或工厂等)内的污染源评价方法:首先计算该企业内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式中:P i ——该企业内第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C i ——该企业内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C oj ——该企业内第i 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i ii i Q C C P 0Q i ——该企业内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流量。
通常将一个企业视为一个污染源,若该企业有n 中污染物参与评价,则该企业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i n i ni ii i Q C C P P ∑∑====110 式中:P ——该企业的总等标污染负荷。
而后计算该企业内第i 个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K i ): 最后按评价企业内污染物的等pP K ii =标污染负荷(P i)大小排列,计算累计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大于80%左右的污染物列为评价企业内的主要污染物。
第三章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3.2 污染物排放量预测
污染物排放量预测方法包括物料衡算法、经验系数法和实测计算法等方法。
3.2.1 物料衡算法
用质量平衡法建立污染物发生模型,是物质不灭定律在污染源评价中的应用,该模型的推导来 自于物质总体的质量平衡。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物料量,等于产品所含这种物料的量与这种物 料流失量的总和。如果物料的流失量全部由烟囱排放或由排水排放,则污染物排放量(或称源强) 就可以用质量平衡法求出。例如根据燃料成份及其燃烧后的生成物的化学组成,可以估计出污染物 的浓度和总发生量。 例 3-1 根据燃料成份分析数据和常规气体常数, 用质量平衡法建立污染物发生模型, 求污染物 发生量及浓度。对燃料的成份分析结果和计算模式如表 3-1 所示。 表 3-1 燃料成分和燃烧产物计算表 每 kg 燃 生成物分子 生成物数 料 (mol) 分子式 元素量 含量(g) 657 181 17 32 90 23 SO2 H2O H2O O2 32 2 18 32 76.28 0.53 16 5 -0.72 62.56 0.53 8 CO2 12 54.75
第 3 章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产生的环境污染物,以不适当的浓度、形态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 并对环境系统产生污染和破坏。环境对污染物的接受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利用环境容量这一 资源,必须根据污染物的来源、特性,对污染源结构、形态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对污染物进行总 量控制。
3.1 污染源现状调查
3.1.1 污染源及污染物
污染源即环境污染物的发生源,污染物的来源。通常把向环境中排放(释放)物理的(声、光、 热、辐射、振动等)、化学的(有机物、无机物)、生物的 (霉菌、病菌)、有害物质(能量)的设备、 装置、场所等称为环境污染源。 任何物质(能量),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形态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并对环境系统 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物质(能量),称为环境污染物,或称污染物,也称污染物因子。根据污染物的 来源,特性,污染源结构、形态和调查研究目的的不同,污染源分类系统也不一样。根据污染物 产生的主要来源,将污染源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自然污染源分为生物污染源(鼠、蚊、 蝇等)和非生物污染源(火山、地震、泥石流等)。人为污染源分为生产性污染源(工业、农业、交 通、科研)和生活污染源(住宅、学校、医院、商业)。按其对环境要素的影响,环境污染源可分为: 大气污染源 (高架点源、线源、面源),水体污染源(地面水污染源、地下水污染源、海洋污染源), 土壤污染源,噪声污染源等。
污染源运维单位评价细则
污染源运维单位评价细则
1、每周至少对监控基站巡检一次、火力发电不少于三天一次。
2、巡检需按照技术规范检查采样探头、更换试剂等。
3、异常数据是否有相应台账记录。
4、运行维护人员发现自动监控设施故障或接到通知,废气市区内的应在2 小时内赶到现场进行故障排除,市区以外的应在4 小时内赶到现场进行故障排除;废水维护人员应在8小时内赶到现场进行故障排除。
自动监控设施故障超过6小时应进行手工监测。
5、自动监控设施的维修、更换,必须在48小时内恢复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
6、基站停止运行或其他原因导致不能正常运行时,排污单位应在24小时内向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书面报告。
7、发现数据造假行为的清理出市场。
8、对监控设施故障隐报瞒报、在比对检测中弄虚作假的行为,一经查实直接清理出市场。
9、自动监控数据传输率不得低于95%。
发现1家企业低于95%,限期整改3个月,整改期间不得开展新业务,发现2家企业的整改6个月,整改期间不得开展新业务,3家及以上的清理出市场。
10、检查中发现存在不正常运行监控设施行为的,发现1家限期整改6个月, 整改期间不得开展新业务,2家及以
上的清理出市场。
11、承建单位所运维的监控基站月度故障率超过10%、故障长时间未能排除的、比对监测2次未通过的,更换监控设施并限期整改6个月,更换设备整改期间不得开展新业务。
12、排污单位对承建单位进行运维评价,存在2家评价不合格的限期整改3个月,整改期间不得开展新业务,3家以上评价不合格的清理出市场。
污染源荷载评价B2概念
污染源荷载评价B2概念
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危害性评价概念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地下水
污染防控区划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危害性评价弱化了点源污染复合强度对地下水的影响。
污染源评价是以判别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为目的的评价。
污染源评价以污染源调查为基础,是制定区域污染控制规划和污染源治理规划的依据。
污染源评价方法:①计算等标污染指数,也称超标倍数,即某种污染物的浓度与污染源排放标准的比值。
②计算等标污染负荷,即等标污染指数与介质(载体,如污水、废气)排放量的乘积。
反映污染物总量排放指标。
③计算污染物或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即某个污染源或某种污染物在总体中的分数。
④按污染负荷比的大小对污染源和污染物排序。
位于前面的为主要污染源或主要污染物。
通常给定一特征百分数(如70%),按污染负荷比由大至小叠加,当其达到或超过该数时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称为主要污染源或主要污染物。
因此,为更准确地进行区域地下水潜在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引入污染复合强度要素。
选取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地表排污河、垃圾场和加油站为研究对象,构建以污染源种类、污染物排放量、污染源释放可能性、缓冲区半径和污染复合强度为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成分分析确定各类污染源权重。
该评价方法强化了点源污染复合强度对地下水危害性的影响,可为区域地下水潜在污染源危害性评价提供参考,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及污染防控区划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污染源评价
知识点:污染源评价目的
污染源评价是在污染源和污染物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污染源评价的目的是要确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为污染治理和区域治理规划提供依据。
知识点:污染源评价项目
在评价项目选择时,应当保证本区域引起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进入评价。
考虑到我国现有监测能力和环境标准现状,评价参数选择要遵循如下原则:
1. 根据区域内可能的主要污染物选择参数。
2. 根据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选择参数。
3. 根据污染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及特点选择评价参数。
知识点:污染源评价标准
为了统一评价标准,在1985年全国污染源调查中,根据工业污染源调查工作的实际水平,对工业污染源排放的废水、废气中有害物质的评价标准作统一规定。
但是近年来,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污染源调查和评价工作中常采用对应的环境质量标准或排放标准作为污染源评价标准。
知识点:污染源评价方法
1. 等标污染负荷法
等标污染负荷法就是确定等标污染负荷、等标污染负荷比,最终得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按评价范围可分为项目(企业、工厂等)性和区域性(包括流域、水域)性两类。
(1)下面先简要介绍同一企业(或工厂等)内的污染源评价方法:
首先计算该企业内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式中:P i ——该企业内第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C i ——该企业内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C oj ——该企业内第i 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Q i ——该企业内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流量。
通常将一个企业视为一个污染源,若该企业有n 中污染物参与评价,则该企业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i n i n i i
i i Q C C P P ∑∑====110 式中:P ——该企业的总等标污染负荷。
而后计算该企业内第i 个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K i ):
最后按评价企业内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P i )大小排列,计算累计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大于80%左右的污染物列为评价企业内的主要污染物。
(2)对于区域的污染源评价,其评价方法为:
A .等标污染指数
i
ij ij C C N 0= i i
i i Q C C P 0=p
P K i
i =
式中:N ij ——第j 个污染源中的第i 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指数;
C i j ——第j 个污染源中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C oj ——第i 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B .等标污染负荷
等标污染负荷的公式为:
ij i
ij ij Q C C P 0= 式中:P ij ——第j 个污染源中的第i 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Q ij ——第j 个污染源中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流量。
若第j 个污染源中有n 种污染物参与评价,则该污染源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
ij n i n i j
ij ij j Q C C P P ∑∑====110 若评价区域内有m 个污染源含第i 种污染物,则该种污染物在评价区内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
ij m j m
j j ij ij j Q C C P P ∑∑====110 该区域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
j n i n
j ij i P P P ∑∑====11
C .等标污染负荷比
等标污染负荷比的计算公式为:
j
ij ij P P K = 评价区内第i 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K i :
P
P K i i = 评价区内第j 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比K j : P P K i j =
D .评价结果
A .主要污染物的确定:
按评价区域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P i )大小排列,计算累计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大于80%左右的污染物列为评价区的主要污染物。
B .主要污染源的确定:
按评价区域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P j )大小排列,计算累计百分比。
累计百分比大于80%的污染源列为评价区的主要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