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教版
学生1
我认为这两则寓言故事非常有教 育意义,它们教会了我如何正确 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100%
学生2
通过学习这两则寓言,我深刻体 会到了寓言故事的魅力,它们以 简单易懂的方式传达了深刻的道 理。
80%
学生3
我觉得这两则寓言故事中的角色 形象鲜明,它们的行为和语言都 很有代表性,让人印象深刻。
寓言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不要一意孤凭主观想象和经验行事,否则 会适得其反。
故事中的成语和名句
成语
郑人买履(比喻墨守成规、不灵 活的人)。
名句
宁信度,无自信也。(宁愿相信 尺子,也不相信自己脚的感受。 )
03
古代寓言二则:《刻舟求剑》
故事内容概述
01
启示1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应 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态,不 要骄傲自大,否则会像“郑人 买履”一样遭受失败。
启示2
“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 ,要善于适应变化,不要固守 旧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否则 会错失机会。
启示3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注重 实际,不要只看重表面现象, 否则会像“画蛇添足”一样失 去真实的价值。
05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本课重点回顾
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形象 ,理解其象征意义。
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的 创作背景和寓意。
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中 的语言特点,如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
理解并掌握《古代寓言 二则》中两篇寓言故事 的含义。
作业布置与要求
01
02
03
04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 识。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 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 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34张)课件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34张)课件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lǚ
郑人买履 duó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
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suì
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nìng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Lǚ,鞋子
到……去
duó,量郑长短人 有 欲 买
履 同“座”,座 位
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
而剑不行。求剑
若此,不亦惑乎!糊涂。
《刻舟求剑》课堂练习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遽契其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思考
楚人是个怎样 的人?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 么?
①② ③④
刻舟求剑
(课本剧)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shè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jù qì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huò
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
jù立即。
渡水。
其剑楚自人舟有中涉坠江于者,qì雕刻。
水。遽契其舟, 这儿。 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
认识 寓言
寓言: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 的道理(寓意)
举例说明: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南辕北辙……
1、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 3、理解寓意。
郑人买 履
《韩非子》
认识
作者
韩非《韩非子 》
•韩非(约公元前 280—公元前233 年)。战国末期 思想家、政治家。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课件 第5课 古代寓言二则(共33张PPT)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课件 第5课 古代寓言二则(共33张PPT)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
刻 代词:这,这儿 助词,无实义
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全句翻译:有个楚国人(搭船)渡江,他的剑从船中
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刻下记号,说: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的地方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全句翻译: 船停了,(他)从他所刻记号的 地方下水找剑
。2021年3月8日星期一2021/3/82021/3/82021/3/8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82021/3/82021/3/83/8/2021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3/82021/3/8March 8, 2021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迷惑,糊涂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全句翻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 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 不是很糊涂么?
趣味理解,绘图编剧:
❖ 刻舟求剑.swf ❖ 1、“文以画形象,画借文生辉。”图文并茂,
感染力强。请你为寓言《刻舟求剑》配一幅 富有感染力的画。 ❖ 2、原文语言只有一句,你能根据对文章内容 的理解,发挥想象,将它拓展成一个发人深 思的小故事吗?

《古代寓言二则》PPT课件(上课用)

《古代寓言二则》PPT课件(上课用)

的你!

5、付出努力却没能实现的梦想,爱了很久却没能在一起的人,活得用力却平淡寂寞的青春,遗憾是每一次小的挫折,它磨去最初柔软的心智、让我们懂得累积时间的力量;那些孤独沉寂的时光,让我们学会守候内心的平和与坚定。那些脆弱的不完美,都会在努力和坚持
下,改变模样。

6、人生中总会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自己独自走完,没人帮助,没人陪伴,不必畏惧,昂头走过去就是了,经历所有的挫折与磨难,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多走弯路,才会找到捷径,经历也是人生,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做更好的自己!
ǚ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郑人买履 ó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 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ù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ì
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ì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 ǚ,鞋子
ó,量郑长人短有欲买履者, 同“座”,座先自度其足,而置 量好的位尺码。之其坐。至之市,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 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 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 要。讽刺了那些不顾客观实际的发展 变化,不知变通的愚蠢之人。也告诉 我们不要静止地看问题,要用运动和 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练习巩固
说出下列字意思
之:反归取之 至之市 试之以足 惑:不亦惑乎 度:吾忘其度 自度其足 反:及反 坐:置之其坐 无:无自信也

7、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纽扣第一颗就扣错了,可你扣到最后一颗才发现。有些事一开始就是错的,可只有到最后才不得不承认。

8、世上的事,只要肯用心去学,没有一件是太晚的。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对阳光,对美,对痛楚。

苏教版语文初一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ppt课件(1)

苏教版语文初一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ppt课件(1)

第一层(1----5):叙述郑人买履 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6----7):通过人物对话, 刻画出郑人的固执,迂腐。
结 合 注 释 , 口 头 翻 译 。
鞋子

郑人买履作动词,量长短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代词,自↓ 己的
代词,量↑ 好的尺码。
而置之其坐。→坐 同“座”,座位

↓ 代词,自己的
前↓ 进

连词,表转折。但是

这样
不亦惑糊↓ 乎涂!(不不是亦-----------吗--乎?:)固定句式,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 到水里,急忙在船边刻下记号, 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 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剑(落在 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 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读准字音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shè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jù qì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huò
剑若此,不亦惑乎!
第一层(1----2):一个渡江的楚 人不小心剑掉入江中,却在江边根 据刻在船上的记号下水找剑。
第二层(3):议论,讥笑这种找 剑方法是糊涂的方法。
《韩非子》
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 者的著作。全书五十五篇,大部分为韩非所做自著。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年)即韩非。 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是当时思想家 荀子的学生。他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 取了他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是法家 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后人称《韩非子》。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寓言二则1课件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寓言二则1课件
意)。 。 2、学生齐读(边读边注意事物的发生和发展)
三、 构建画面
事情的起因,欲买履,度其足
事情的经过: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归取之
结果:市罢,遂不得履
郑人买履 Lǚ,鞋子
到……去
duó,量郑长人短 有欲买履者,带上,拿着。
同“座”,座 先自度其足,而置
终于
位 dù量好的尺
之其坐。至之市,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多形式背诵课文
吕不韦和《吕氏春秋》
吕不韦:战国末年政治家,原为大商人,在赵 国首都,遇见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 子楚),认为奇货可居,入秦为之游说,使之 归国继位(即庄襄王)
《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据《史记,吕不 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使其门客各著所闻,集 论成书,全书二十六卷,内分十二记、八览、 六论,共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指导朗读:
要读出同船人催他时着急怀疑的语气 和那个掉剑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 语气.
拓展练习
根据意思写成语 1、没有真实本领的 人,混在里面凑数,或比
喻以次充好。 2、比喻自己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3、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多此一举,不但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苏教版

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 了的疑难问题 。
重要字词
• • • •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立即,匆忙。 契:用刀子雕刻。 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儿代词。所从坠: 掉下去的地方。坠:掉下去。 • 从其所契者---从:依照,按照;其,他; 所契者,雕刻记号的地方。 •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 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 句式。
寓言
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 体裁,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 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 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 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 给人以劝戒作用。
学习目标
1、初识文言文特点和寓言的特征。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 句式。 3、反复诵读,读懂文意并准确翻译。 4、理解寓言寓意,并用以指导现实 生活。
省略句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涉江者)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之。
对文中一些字词的理解 • “坠”写出楚人的慌乱,“遽” 写出楚人反应速度之快, “入”“求”又写出其行为 的愚蠢。
翻译句子
A、楚人有涉江者 定语后置,有涉江者之 楚人 B、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儿是我的剑坠落之处。 C、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 置之其坐 (2) 反归取之
(坐通 “座”) (反通“返”)
请指出“之”在下列词语中的意 思
(动词,到) (1) 至之市 (2)而忘操之 (代词,量好的尺码) (3)何不试之以足 (代词,代指“鞋”)
共同完成“拓展练习”
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
没有真实本领的人,混在里面凑数,或比喻以次 (滥竽充数《韩非子》 ) 充好。 (自相矛盾 《韩非子》 ) 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多此一举,不但无益, (画蛇添足 ) 反面有害。 塞住耳朵去偷铃,比喻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 (掩耳盗铃) 己。 八、采取多种形式背诵课文。

新苏教版语文课件七上 4. 《古代寓言二则》 (共19张PPT)

新苏教版语文课件七上 4. 《古代寓言二则》 (共19张PPT)


堂 练 习
1.自度其足 量长短 2.吾忘持度 量好的尺码 3.反归取之 同“ 返”,返回 4.遽契其舟 立即,匆忙
5.遽契其舟 雕刻
6.不亦惑乎 迷惑,糊涂
二.一词多意

自度其足
堂 练 习
其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至之市
之 何不试之以足
是吾剑之所从坠
伸 说明。

关于作者

读音辨析

重字词

重点句子
内容指要
• 本文选自《吕氏
关 春秋·察今》
于 • 《吕氏春秋》是
作 战国末期秦相吕不

韦组织门客编写的 论文集。

• 涉 shè

• 遽 jù

• 契 qì

• 惑 huò
涉江: 渡江
其: 他
重 坠: 落、掉
点 字
遽: 契: 是:
急速 刻 这里
duó
读 • 先自度其足
音 辨
dù • 宁信度,无自信也

欲:想,要;

者:…的(人、物、情况、原因等); 度:量长短;

而:顺承连词,可不译。

之:代词,代“量好的尺寸”; 其:他的,指郑人的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至:到了…的时候;
之:动词,到…去;
市:集市;
而:轻微转折连词“却”;
稀奇古怪两只船,

没有桨来没有帆。 学科网 白天载人四处走,
谜 夜晚横卧在床前。
谜底:鞋
认识寓言
寓言: 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
Z.x.x. K
道理(寓意)
举例说明: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南辕北辙……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课件-古代寓言二则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课件-古代寓言二则

作者簡介
呂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 治家、思想家,衛國濮陽(今河南安 陽滑縣)人。曾輔佐秦始皇登上王位, 任秦相,並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 《呂氏春秋》,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 人物。
作品:《呂氏春秋》是雜家 (儒、法、道等)著作,又名《呂 覽》。
背景介紹
《呂氏春秋》也稱《呂覽》,我國古代雜家的代表作, 是呂不韋組織他的門客編寫而成。全書二十六卷,內分 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言。內 容不可以一家之學來概括,因此被認為是雜家的代表著 作。此書不但取材廣博,而且語言整齊簡練。
2.《刻舟求劍》的寓意是什麼? 諷刺了那些辦事愚蠢,不知事物會變化的人。
1.《刻舟求劍》的故事為什麼要詳寫“刻記號”這一細節? “刻舟”時把握十足的神態和“求劍”時的茫然沒有結果的無奈 相映成趣,這一細節生動刻畫了這個愚蠢不知變通的傢伙的心理 狀態。 2.《刻舟求劍》這個寓言有什麼現實意義呢? 當今社會是一個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我們在改革進程中,一定會 碰到許多新的問題,但我們面對現實,思想不能僵化,而要善於 變通,只有這樣才能搞好改革,才能將改革不斷的推向深入,我 們的事業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
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
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
度。”反歸取之。 【譯文】有個鄭國人,想去買鞋
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腳,把量好的 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 集市的時候卻忘了帶上它。已經拿 到鞋子,(才發現忘了帶尺寸)就 對賣鞋子的人說:“我忘了帶尺 寸。”就返回家拿尺寸。
這兩則寓言中的“鄭人”和“楚人”有什麼共同 點?你認為現實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人嗎?如果有,請 舉出例子說明。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韓非》
《鄭人買履》中的買履者是一個十分死板,固執的又愚蠢 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後,用“至”、“忘”、 “反”、“取”等動詞,勾畫了買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 不相信自己腳的愚態,當別人問他“何不試之以足”時, 他“寧信度,無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市罷, 遂不得履”一句諷刺了死板教條者徒勞無益的結局。

苏教初中语文初一上册《4古代寓言二则》PPT课件 (5)

苏教初中语文初一上册《4古代寓言二则》PPT课件 (5)

旅途中停宿
归乡江海风潮行客 次
雁书春日正平舟路 洛何入生一两绿青 阳处旧残帆岸水山 边达年夜悬阔前外
王 湾
北 固 山
。,。,。,。, 下
王湾(693~751)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间(712~ 713)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 (717)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 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 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 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 《全唐诗》存 诗十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2、通过仔细品读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品 表达的情感。 3、背诵三首古诗。
第一次先学后教
学习目标 大声朗读三首诗,同桌互读互评。
10分钟第二次先学Fra bibliotek教学习目标 感受作者美好情怀 1、边读边想像,呈现的画面,用语言表达 出来。 2、说出三首诗 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10分钟
5.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 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 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 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 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 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苏轼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八大家
萃父子兄弟于一门, 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骈散诗词之特征, 千变纵横识其源
表达出诗人对未来的希 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 思想感情。
赤 杜壁 牧
折断的铁戟
锈蚀
折戟沉沙铁未销,以前的时代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吴国的 年青将
铜雀春深锁二乔。 领周瑜
三国时吴国的美女,大 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 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 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 下了不少军事论文。有《樊川文集》二十卷 传世,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 隐并称“小李杜”。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杜樊川”。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 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教版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教版
第五页,共25页。
请自由朗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或向同 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lǎoshī)。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第六页,共25页。
请读读课文,利用注释或字典练习译讲。如有疑 难,就向同学请教(qǐngjiào),或举手问老师。六分 钟后,比谁能正确地译讲课文。(译讲过程中要注 意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字、通假字、词 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翻译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翻 译文言文六法——留、扩、换、补、调、删。)
刻舟求剑(kè zhōu qiú jiàn)
第十一页,共25页。
1.了解(liǎojiě)《吕氏春秋》。 2.能正确(zhèngquè)、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3.能逐字逐句(zhú zì zhú jù)地直译课文,整 体把握课文,理解课文所含寓意。
4.背诵课文。
第十二页,共25页。
关于(guānyú)《吕氏春秋》
④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十四页,共25页。再 见!
第二十五页,共25页。
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 天子坐(于)明堂。
第二十一页,共25页。
文言语句(yǔjù)翻译
1、基本原则:直译(zhíyì)为主,意译为辅。 2、基本要求:准确、畅达。 3、主要方法: (1)留:保留专有名词,如表示人物、时间、地点、官
职、具体事物的名词。 (2)扩:古汉语单音词居多,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单音
是……” •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 (2)……者,…… • 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当被立为皇帝的是公
子扶苏)
第十七页,共25页。
(3)……,……也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雄

七级语文上册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苏教(通用)

七级语文上册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苏教(通用)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2021/5/11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Lo意re揉m i捏psu。m2d0ol2o1r s年it a5m月et1, 1co日ns星ect期etu二r a2di0p2is1ci/n5g/e1l1it.2F0u2s1ce/5id/1ur1n2a0b2la1n/d5it/,1e1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2021/5/112021/5/11Tuesday, May 11, 2021

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6:01:23 AM

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2021/5/112021/5/112021/5/11May-2111-May-21
尺子。 • 之---量好的尺码。 • 坐---同“座”,座位。这里指一椅子、凳子一类家具。 • 操---操持,带上,拿着。 • 罢---集市解散。 • 履---鞋子。 •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以的意思。
有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节奏地朗读全文
• 要读出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和 回答别人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 另外还要表现别人问话时的应表 现出的疑惑之情。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6:01:23 A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2021/5/112021/5/112021/5/11May-2111-May-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