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加法运算定律_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_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利用“凑整”的基本思想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难点】1.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会根据数据特点凑整。

【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运用加法运算进行简便计算是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进一步感受简便计算的方法和价值。

使学生对“如何进行简便运算”形成一定的思考方法,知道是利用哪一个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先看清题意再动笔计算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让学生看图说出后四天行程计划的具体内容与已知数,并明确所求问题。

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式并尝试计算,再通过交流各自的算法,使学生明确当某些加数可以凑成整百或整十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连加计算简便。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24+19=()+() a+5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85+632=()304+215=519 215+304=()二、新知探究1.设问启忆同学们,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已经为李叔叔骑车解决了哪些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还剩下几天?想知道李叔叔接下来是怎么安排的吗?2.出示插图。

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整理图意:第四天城市A→B A→B 115千米第五天城市B→C B→C 132千米第六天城市C→D C→D 118千米第七天城市D→E D→E 85千米3.观察、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吗?4.尝试独立列式计算。

5.展示、交流不同的算法。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简便计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探究数学运算定律的基本体验和一般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学习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运算定律。

学习难点:获得探究数学运算定律的基本体验和一般方法。

学习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播放FLASH动画“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并列式。

2、师:观察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3、引入新课:猴子吃橡子的故事中蕴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加法运算有什么规律呢?二、探究新知,掌握定律(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规律。

(1)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的情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尝试解决问题。

①要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呢?1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讨论为什么要用加法?(这两道题都是要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就要用加法计算。

)②40+56和56+40这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0+56=56+402、在枚举中验证规律。

(1)观察思考。

观察这一组算式,你能发现些什么?(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猜想验证。

请同学们先自己在练习本上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

(3)交流汇总。

3、在比较中概括规律。

(1)总结规律。

你能用自已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并给你发现的规律命名。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人教新课标(2023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人教新课标(2023秋)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加法运算定律,并通过举例来强调重点。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仍然感到困惑。这说明我在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练习,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运算技巧。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但在引导讨论时,我发现有些学生还是不太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他们,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多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数学运算:通过简便计算方法的探讨,提高学生准确、快速进行整数加法运算的能力。
5.数学思维:激发学生数学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节课将紧扣核心素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加法交换律:即a+b=b+a,让学生理解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加法运算定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小棒或计算器,演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加法结合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加法运算的性质:引导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在整数范围内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本节课将结合教材内容,以实际例题和练习为主线,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加法运算定律,提高计算能力。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三维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②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四、教学过程:1、复习:看哪组算得快。

(开火车比赛。

比赛规则:每列的第一个同学做完后第二个同学接着上来做,比比哪一列最先算完,其他同学边看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6.7+2.5= 4.4+3.7=6.22+0.78= 1.16+4.84=0.78+5.22= 4.83+1.17=(6.4+1.3)+8.7= (2.8+5.5)+4.5=6.4+(1.3+8.7)= 2.8+(5.5+4.5)=2、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出示课件):芳芳想买一支钢笔6.60元、一个卷笔刀6.45元、一瓶墨水2.40元和一支铅笔0.55元,该带多少钱?指名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思考:你是怎样算的?这样算有什么好处?同学们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3、揭示课题。

《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4、总结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运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②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和团结合作意识。

二、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和“小数连加、连减和混合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密切联系生活。

以同学们春游购物为主线。

在计算每组商品的价线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________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

人教版《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

人教版《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

人教版《加法运算定律》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能够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及表达式。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及举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和应用。

2. 难点:加法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加法运算定律。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定律。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加法计算,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定律的存在。

2. 新课:介绍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并通过实例讲解定律的应用。

3. 练习: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探讨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运算定律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法运算定律。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评价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过程,评价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学习能力和沟通技巧。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尝试其他教学方法。

3.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运算定律,如乘法运算定律。

2.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其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推荐学生阅读数学故事书籍,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

九、教学资源:1. 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和应用。

2. 准备丰富的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

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加法运算定律优质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班上有多少小女孩?多少小男孩?那么我们班上一共有多少个孩子?学生列式,师板书(二)呈现事实,形成问题1、出示准备题:(1)27+73(2)37+5873+27 58+37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投影书上的主题图,你搜集到了什么信息?今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和前面的两个例子比较你发现了什么?、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既然和不变,每组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三)验证猜想,形成结论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让学生举例,如35+20=20+35等等让学生多说同桌互说学生汇报答案。

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全部举完过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是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1)口答列式:476+518518+476为什么这样列式?(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在加法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5这种规律在其他运算中有吗?学生质疑,验证。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2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2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2篇)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通过对这一部分的综合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根据教材创设的主题图和加减法的含义,比较轻松的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在汇报算法。

在列竖式计算时,可能分两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能列一个连写的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设想:在出示了情境图和问题之后,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收集信息,列出算式之后,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在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并注意进位和退位。

让学生认真审题,再计算中发生的错误要及时纠正。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用竖式进行计算。

(1) 54 + 26 + 15 =(2) 90 – 58 – 24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对刚学过的连加、连减的复习进行巩固,为列竖式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探索。

1.创设情景今天,住在森林公园的小松鼠们可高兴了,大家想去看一看吗?出示情境图那位小朋友根据情景图来讲个故事?学生讲故事那位小朋友能根据情境图编一道题?这是我编的题:原来有46颗松果,吃了28颗松果,妈妈又采来35颗松果,现在有多少颗松果?你能列出一个混合算式吗? 46 – 28 + 35说一说,这道题与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的连加与连减的`两步式题有何区别和联系?2.学生独立试做46 – 28 + 35 3生(2)还可以怎样算?让学生试着说做这种题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通过类推来解决这一问题。

让学生通过情境图讲故事、编题。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11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11篇)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优秀11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运算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教学准备:学生活动场景图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前谈话。

师:我们来玩一个语言游戏好吗?老师说一个词,你们把它倒过来说一遍,比如,我说“喜欢”你们就说“欢喜”,会说吗?好,现在开始:“你们”(生:们你)啊?什么意思?想“蒙”老师呀?那可不行。

开个玩笑,不过学习可千万不能蒙人,对吧?好,接着来,声音响亮些!“好听”(生:听好);“好说”(生:说好);“好学”(生:学好)。

师:好!这可都是你们自己说的哦!“听好!说好!学好!”老师希望大家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都能做到这三点。

2、提出问题。

谈话:再过一两周,我们学校就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校运会了,最近,同学们锻炼的热情可高了,我们一起去体育活动场看看吧!体育活动场上有28个男生在跳绳,一qi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子。

提问:根据老师给你们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种,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跳绳的有多少人?(2)女生有多少人?(3)跳绳的比踢毽子的多几人?(4)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5)跳绳的男生比跳绳的女生多多少人?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跳绳的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和“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三个问题。

二、探究规律,形成方法。

1、探究加法交换律,形成方法。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优秀8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优秀8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优秀8篇《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篇一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第17页的例1以及18页的“做一做”第一题、第19页练习五第1~3题的部分习题。

(二)教材地位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再给出运算的定义之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

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通常称为“运算定律”。

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三)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四)教学重、难点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情景导入——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应用。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二)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加法算式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这三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

加法运算定律练习课教学设计5篇

加法运算定律练习课教学设计5篇

加法运算定律练习课教学设计5篇为了巩固学生加减法的运算能力,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具体该怎么做呢?以下是整理的加法运算定律练习课教学设计,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加法运算定律练习课教学设计1《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初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能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巩固等学习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与人合作,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掌握计算加减混合式题的方法,能熟练地口算出得数。

三、教学难点:会记忆第一步的计算得数。

教学关键是理解算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培养心记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分组进行比赛,激发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1、复习准备看算式,说说计算的顺序。

3 + 2 + 1 = 5 + 3 +2 = 83= 10 - 5- 3=(课件出示)师:这里有四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身上都带着一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丑小鸭们就会变成美丽的天鹅。

谁来帮帮它们?2、新课引入。

师:丑小鸭们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它们飞呀飞呀,飞到一个美丽的湖边,它们纷纷落入湖中尽情地嬉戏着。

(三)探究新知1、学习例1.(1)教师电脑演示:(湖面上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天鹅。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师:那应该怎样列式?板书:4 + 3(2)教师操作屏幕,重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2只的场面。

师:看到这一情景,谁能完整地来说一说,并提出问题呢?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 +3的后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计划——四年级数学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计划——四年级数学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计划——四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加法运算定律,能够熟练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精度,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加法运算的实际应用和拓展三、教学策略1、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为引导,加深学生对加法运算的理解。

2、巩固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技能。

3、采用游戏学习的形式,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先使用一些生活中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例如:8只小鸟在树上,又飞来了2只,现在有几只小鸟在树上呢?线上有10支铅笔,再加上2支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2)让学生自己思考,看是否能够准确地回答出题目的答案。

2、学习环节(1)引导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在加法运算中,加数的顺序可以交换,但运算结果不变。

(2)通过实例来进行加法计算,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加法运算。

(3)让学生互相配对,在小组内进行加法计算游戏,巩固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

(4)引导学生思考实际应用,在生活中哪些情境需要使用加法运算,进一步深化对加法运算的理解。

3、巩固环节(1)进行数学思维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2)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讨论,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会和收获。

四、教学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们对加法运算定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白了加法运算的基本运算技能和实际应用。

同时,在游戏中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掌握了更多的数学技能和方法,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1页例3、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黑板出示:6+7=40+40=80+13=46+7=53+40=46+47=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一些加法计算,请看黑板,上面的这些加法题哪些你会算?哪些你不会算?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相关加法知识回答出:前面的5道题都会算,最后一道题不会算。

教师指名学生口答出会算的题,并抽其中的46+7和80+13让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竖式计算:4+753教师: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计算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向十位进1。

教师:前面5道题同学们都会算了,那最后一道题呢?它又该怎么算呢?会不会和我们前面的几道题的算法一样呢?让学生做出猜测:可能是一样的。

教师: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验证吧!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1教学例3出示例3情景图。

教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列式解答吗?要求学生列出算式46+4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6+7的右边相应写上46+47。

教师:比较一下这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回答出:46+7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46+47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它们个位上的数相加都满10了,46+47比46+7多加了40。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是基本的算法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1加法运算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6~48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2.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探究加法交换律1.教师:森林小学今天要举行智力竞赛,让我们去看看吧。

课件中出现:(1)小动物围坐在一起。

(2)大象老师出第1道题:小老鼠扛着两个袋子,前面一个袋子装着米,后面一个袋子装着黄豆,小老鼠跑着跑着喊累了,怎么办?小鸟发言说:“把黄豆放前面,米放后面,这样就不累了。

”2.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小鸟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不对,米还是那袋米,黄豆还是那袋豆子,它们的位置变了,但是总的重量没有变。

课件中出现小动物们鼓掌的画面。

3.课件中大象老师出第2道题。

12+2525+12500+300300+50030+2020+301200+650650+1200这8道题小动物们要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不一会儿,小猪就写出了所有答案,其他小动物还在一道一道地算着,看到小猪算完了并得到大象老师的夸奖,小动物们傻眼了……4.教师:小猪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观察左边和右边的算式,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5.学生在全班交流。

学生1:小猪算了左边4道的结果,右边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2:实际上12+25与25+12都是求12与25的和,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

《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数学教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一、运算定律教师:我们在学习四则运算时.学过哪些运算定律?指名用自己的话说出运算定律,并举例说明。

然后用字母表示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教科书第93页的表。

如果学生只举整数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运算定律除了对整数加法和乘法适用以外,对小数和分数的加法、乘法适用吗?让学生再举几个有关小数、分数加法和乘法的例子。

下面的'式子有没有错误?把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4.3十2.5)4=4.342.54(700十1)68=70068十68153(220十57)=153220十57638十378;(63十37)(8十8)还可以做练习二十的第8题。

教师:在我们学过的知识里哪些地方应用丁运算定律?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如果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还可以让学生用运算定律解释下积、商的变化规律:如:在乘法里。

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就扩大10倍: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说明:(a10)b=a10b=ab10=(ab)10这里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简便算法教师: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些计算简便。

谁能举个例子?接着出示教科书第93页的例1、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应该用什么运算定律。

说完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集体订正时.教师再提问:这道题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使学生明确:在计算时.不仅计算的开始有时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有时也可以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在计算时,要随时注意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做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后。

让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的。

小学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加法运算定律》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加法运算的定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原理2. 加法运算中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3. 加法运算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正确解决加法运算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一个简单的加法问题导入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2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几个苹果?2. 引导学生思考:小明最开始有几个苹果?小红给了他几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几个苹果?3. 提问: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够得到什么结论?同学们是否有其他解法?二、讲解交换律(10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交换律的概念:加法运算中,交换加法数的位置,和不变。

2. 引导学生尝试交换加数的位置,并验证交换律的正确性。

3. 讲解交换律的公式:a + b = b + a,其中a、b为任意的数。

三、讲解结合律(10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结合律的概念:加法运算中,当三个或更多数相加时,加法数的位置可以调换,和不变。

2. 引导学生尝试调换加数的位置,并验证结合律的正确性。

3. 讲解结合律的公式:(a + b) + c = a + (b + c),其中a、b、c为任意的数。

四、讲解分配律(10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分配律的概念: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先与其他数相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

2. 引导学生进行分配律的验证,例如:(a + b) × c = a × c + b × c。

3. 讲解分配律的公式:a × (b + c) = a × b + a × c,其中a、b、c为任意的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实践》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实践》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运算定律实
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具体应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介绍。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实际应用练。

三、教学重点
1. 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2. 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具体应用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课本《数学四年级下册》。

2. 教学投影仪及相关教学资源。

3. 学生练册和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简短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概念讲解
介绍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意义,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零元
素的概念。

3. 实际应用练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际问题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例如:
问题1: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问题2:一家超市原本有8箱牛奶,后来进货进了4箱,请问超市现在有多少箱牛奶?
4. 讨论与总结
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际应用练的解题方法和答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规律。

六、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的练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检查作业的正确性。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概念理解仍有困难,下
一次教学时需要加强概念讲解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设计 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设计 教案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及表述。

2.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举例。

3. 加法运算定律的练习与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和表述。

2. 运用举例法,展示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巩固加法运算定律的知识。

4.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提出加法运算定律的概念。

2. 讲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定义和表述。

3. 展示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举例。

4.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加法运算定律的知识。

5.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加法运算定律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说明。

2.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应用题。

3.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彩笔等。

4. 计算器:用于学生练习计算。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宽敞、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电子白板:用于展示课件和讲解。

3. 桌子椅子:摆放整齐,便于学生上课时记录和讨论。

八、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加法运算定律的知识。

3. 安排课后辅导: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清晰讲解加法运算定律,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

2. 反思学生表现: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程度,运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情况。

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学。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设计及课堂记录及教学反思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设计及课堂记录及教学反思

加法运算定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举例、观察、发现、验证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运算律。

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活动2【导入】二、探索规律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提问:1、两个加数的位置有什么变化?2、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变化?3、我们可以把两个算式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生汇报,师板书。

(3)认真观察这些式子,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问: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生:等于65+25)78+64=______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7-1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时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探究单、测试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明确问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的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1:加法运算定律有几个?(板书:几个)
生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板书:用处)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师: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大问题是加法运算定律有几个?学习它有什么用处?
三、自主尝试,交流成果
师: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两个问题拿出课前探究单,打开课本17页,看一看探究单上的问题,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补充的?
课前探究单
1.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可以列式为:
还可以列式为:
由此可以得出:
你的发现是: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两个问题,拿出课前探究单,打开课本
17页,看一看探究单上的问题还有什么内容需要补充的吗?
小组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按照课前探究单上的问题进行汇报)
(一)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可以列式为:40+56=96(km)
还可以列式为:56+40=96(km)
(二)观察算式,发现定律
生: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所表示的都是李叔叔今天一天骑的路程,因此两道算式之间可用等号连接,即40+56=56+40(师板书算式)师:观察这组算式:40+56=56+40,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等号左、右两边的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但结果不变。

师: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验证定律
师: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谁能举例说一说?(生举例,师适当板书)
四、师生梳理,提炼规律
师: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个规律就叫加法交换律。

生:同桌互记定律,全班共同熟记(板书:加法交换律)
(一)用字母表示定律
师:我们用语言叙述比较繁琐,你们有没有更好的记忆加法交换律方法?
生1: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生2:△+☆=☆+△
生3:a+b=b+a(板书)
师:加法交换律表示的方式很多,用字母表示定律更直观更方便。

同学们对加法交换律掌握的怎样老师考考你们?
(二)做一做: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300+600=600+ +65=65+35
78+ = 43+ a+12=12+
30+12+50=30+50+ (渗透若干个数相加,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也是不变的。


2.小红有24支水彩笔,小刚有16支水彩笔,小红和小刚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
24+16=40(支) 或 16+24=40(支)
答:小红和小刚一共有40支水彩笔。

(三)尝试解决问题(出示例2: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它是加法运算定律的一种,那还有一种加法运算定律你想知道吗?首先要帮助李叔叔把这道题解答出来。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18页例2,请同学们尝试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汇报
生1方法一: 88+104+96 生2方法二: 88+(104+96)=192+96 =88+200
=288(km) =288(km)
3.发现规律
师:比较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喜欢第二种。

因为,第二种方法先凑成整百数,使计算简便。

师:观察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相同的地方是:两道算式的三个加数都是相同的,和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方法一: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方法
二: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他们的得数相同。

所以:(88+104)+96=88+(104+96)
师: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举例,师适当板书
师:谁能用更简洁的语言表述一下
生: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板书:加法结合律)
4.学生熟记定律
5.用字母表示定律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定律吗?
生答师板书:(a+b)+c=a+(b+c)
师:以上我们认识了加法结合律,下面我们做两道题
6.做一做
(1)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25+68)+32=25+(+)
130+(70+4)=(130+)+
(2)有三块布,第一块长68米,第二块长59米,第三块长41米,三块布一共长多少米?
68+(59+41)
=68+100
=168(米)
答:三块布一共长168米。

师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以上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我们知道加法运算定律有2个,学习它可以使计算简便。

五、练习应用,当堂检测
小测试
姓名:班级:得颗★
1.应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用线连一连
28+56 (10+79)+21 ▲+69 75+(25+48)
69+▲(75+25)+48 56+28 10+(79+21)
2.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6+18=18+76 ()
56+72+28=56+(72+28)()
31+67+19=31+19+67 ()
24+42+76+58=(24+76)+(42+58)()3.新风商场第一季度电器销售情况统计表
数、分数加法同样是适用的。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40+56=56+40
28+56=56+28
a+b=b+a
加法结合律:(1+4)+6=1+(4+6)
(2+4)+6=2+(4+6)
(a+b)+c=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