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同学们常常会在一些知识点上犯错。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那些容易出错的部分,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一、地球运动1、昼夜长短的变化很多同学在判断昼夜长短变化时容易出错。

要记住,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反之。

而在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在计算昼夜长短时,一定要注意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

2、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变化规律是个易错点。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要注意,当所求地点与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纬度差用减法;在不同半球时,纬度差用加法。

3、时区和区时计算时区和区时的时候容易混淆。

全球共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15°。

求某地所在时区,用该地经度除以 15°,若余数小于75°,商数即为该地所在时区;若余数大于 75°,商数加 1 即为该地所在时区。

区时的计算要注意“东加西减”原则。

二、大气环流1、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原理理解不透彻容易出错。

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冷却地区大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

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2、三圈环流在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中,容易忽略一些细节。

比如,赤道地区受热,空气上升,在高空形成高压,向南北两侧分流。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 30°附近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环流季风的成因是个易错点。

东亚季风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南亚季风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其形成原因除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外,还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三、气候类型1、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容易记错。

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30°40°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40° 60°大陆西岸。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地理易错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必考科目之一。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有一些知识点往往容易引起学生混淆或错误理解。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中易错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人口与城市1.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容易混淆的是人口净迁移与人口流动率的概念。

人口净迁移是指从一个地方流出的人口减去流入的人口,而人口流动率则是流动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2. 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进程中,易混淆的有城市人口与城市化率的含义。

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数量,而城市化率则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二、环境与资源1. 生态环境保护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易错的知识点有生态系统和生态红线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种系统,而生态红线则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而设定的一条界限,禁止开发和破坏。

2. 能源资源在能源资源方面,易混淆的是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的区别。

传统能源主要是指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清洁能源则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再生能源。

三、地理分区1. 气候区划气候区划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易错的地方在于各个气候类型的特征。

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温、夏热、降水集中于夏季;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冬暖、夏热、降水集中于冬季。

2. 土壤分布土壤分布方面,易混淆的是各个土壤类型的特征。

例如,黄土是我国特有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呈干燥、稀疏、薄层分布。

四、地理实践1. 地图阅读地图阅读是地理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容易混淆的是方向与比例尺的使用。

方向是根据地图上的指北针或经纬度来确定的,而比例尺则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2. 图表分析在图表分析中,易错的地方在于对图表中数据的解读和分析。

需要注意图表的单位、标度、趋势等因素,结合地理常识进行推测和分析。

综上所述,高考地理中易错的知识点主要涉及人口与城市、环境与资源、地理分区以及地理实践等方面。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高中地理知识体系庞大,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其中有不少易错知识点需要我们格外留意。

一、地球运动在地球运动这部分,容易出错的地方不少。

比如,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很多同学在计算时容易混淆概念,没有弄清楚经度每相差 15°,时间相差 1 小时,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

还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不能准确判断不同季节、不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情况。

另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也是一个易错点,没有理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期性移动以及其对季节和气候的影响。

二、大气环流大气环流这一板块,易错点集中在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对于热力环流的原理理解不透彻,导致在分析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实际问题时出现错误。

季风环流的成因,尤其是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差异,容易混淆。

还有冷锋和暖锋的区别,不清楚冷锋过境时天气变化剧烈,常伴有大风、降温、降雨等天气;而暖锋过境时天气变化相对温和,多连续性降水。

三、气候类型气候类型的判断是一个高频易错点。

很多同学仅仅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据来判断,而忽略了地理位置、海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比如地中海气候,不仅仅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还要考虑其分布在南北纬 30°-40°的大陆西岸这一地理位置特点。

另外,气候类型的成因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不仅仅是因为受西风带的影响,还与洋流、海陆轮廓等因素有关。

四、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比如,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之间的关系没有理清,导致在分析具体的水循环案例时出现错误。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也是一个易错点,不清楚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何改变了水循环的环节和水量分布。

五、洋流洋流的分布规律是易错的重点。

比如,不能准确记忆各大洋中主要洋流的名称、流向和性质。

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对渔场形成的影响容易混淆,没有理解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等形成的具体原因。

高考地理必纠人文地理易错易混点

高考地理必纠人文地理易错易混点

高考地理必纠人文地理易错易混点1、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是相对而言的,判断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之间联系密切,资金密集型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一般属于商品农业,但劳动密集型农业大部分属于自给农业。

2、人类对自然因素利用改造的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

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现在纬度较高地区和冬季;热带地区一般不会发展温室大棚农业,因为热量非常丰富。

3、修建梯田是有前提的,一般适合在坡度比较小的地区,所以并不是所有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4、季风水田农业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有属于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亚洲国家商品率都低,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商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也非常高。

因此,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具体信息进行,防止脱离材料盲目归类。

5、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不是绝对的。

如果某地降水稀少,但地表水资源丰富,能够发展灌溉农业,则它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如我国河西走廊。

6、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然属于混合农业。

7、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如采矿工业受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大。

8、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

所以分析工业区位时要用发展的观点。

9、劳动力素质并不专指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也包括劳动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

10、注意区分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11、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力密集型(意大利的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美国“硅谷”),并非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12、传统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对交通条件要求都较高,但前者侧重于运量大的水运、铁路运输等方式,后者侧重于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等方式。

新最高考高中地理必考纠错知识点总结

新最高考高中地理必考纠错知识点总结

新最高考高中地理必考纠错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考试内容较为广泛,涵盖了很多地理知识。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下面总结了一些最高考高中地理必考的纠错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问题:地球不是标准的正球体,而是稍微扁平的椭球体。

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的赤道周长略大于通过极地的纬线周长。

2.地球自转问题:地球自转的轴倾角是23.5度,这是地球产生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

当地球公转到不同的位置时,太阳的斜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和季节发生改变。

3.大地构造问题:地球的外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上部的固体层,是地球上陆地和海底的表皮。

地幔是由固态和可流动的物质组成的,它构成了地球内部的大部分体积。

地核包括内核和外核,是地球的最内部,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4.土地利用问题: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

常见的土地利用类型有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林地、水域等。

合理的土地利用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5.河流水系问题:河流水系是指由主河和其支流以及湖泊、河口等水域组成的系统。

河流水系具有层级性和有序性,主要特征包括发源、中游、下游、出海口等。

河流水系对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6.自然灾害问题:自然灾害是由自然力量在特定环境下引发的灾害事件,如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因此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预测和防范措施非常重要。

7.人口与城市问题:人口是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城市是指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

人口和城市问题关注的是人口分布与城市规模、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等相关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地区的人口呈现出向城市的集聚趋势。

8.区域经济问题:区域经济研究的是国土的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布局和组织。

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交通运输、政策环境等。

了解区域经济对于制定合理的区域规划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高中地理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复杂。

在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易错的知识点。

下面将针对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一、大地形要素1.特征和分类大地形要素是指地球表面上形成的各种地形特征。

常见的大地形要素主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

其中,山地是指海拔较高、地势陡峭的地形,多与地壳运动相关;高原是指相对平坦,具有较高海拔的地形;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并且多为沉积平原或冰川平原;丘陵是指高度相对较低,坡度较缓的地形;盆地是指四周高山环绕,呈盆状的地形。

2.易混淆的地貌在地理学习中,常常容易混淆一些相似的地貌形态。

例如,峡谷和峡湾,两者都是地势低于周围的狭长地区,但峡谷多为干流侵蚀形成,形态狭长,边缘陡峭;而峡湾则多为海岸侵蚀形成,形态狭长,边缘呈缓坡状态。

此外,海岸和海湾也常容易混淆,海岸是指海洋和陆地相交的部分,形状较长而细长;而海湾是指海洋伸入陆地之间的一部分,形状较为宽阔。

二、气候要素1.温度与纬度气候的温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纬度是决定温度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地球表面日照时间和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得知,纬度越高,温度越低;纬度越低,温度越高。

因此,在学习气候时,要注意纬度与温度的关系。

2.地形与气候地形对气候有重要影响。

比如,山脉对气流的阻挡和抬升作用使得山地气候特征明显;高原地区通常温度较低,昼夜温差较大;平原地区由于地势较为平坦,大气运动较为顺畅,气候相对稳定等。

因此,我们在学习气候时,要考虑到地形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三、地理统计与图示1.比例尺与图例比例尺是地图上长度(面积)与现实世界长度(面积)之间的比例关系,用来表示地图与实际距离的对应关系。

而图例是地图上各种符号与所代表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阅读地图时,要正确理解并运用比例尺和图例。

2.纬度和经度的表示纬度和经度是地球表面点位的表示方式。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知识点高考地理作为高中生最后一个重要的考试科目,对于考生来说必须要掌握一些必考易错的知识点。

在地理科目中,必考易错的知识点非常多,每个考生都需要认真地学习和掌握。

本文将涵盖几个高考地理必考易错的知识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1. 交通运输地理交通运输地理是高考地理中必考的知识点。

考生需要掌握交通运输地理的基本概念,例如交通运输的分类、运输方式的选择因素,以及交通运输的空间分布规律等。

在此基础上,考生还需要重点掌握各种交通工具的优缺点以及其应用,例如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路交通、航空交通等。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交通运输对于区域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掌握交通网络规划的方法。

2. 城市地理城市地理也是高考地理中必考的知识点,需要考生掌握城市地理的基本概念、城市规划、城市化进程、城市内部结构和城乡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城市规划、城市环境保护和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考题。

因此,考生更需要深入了解城市规划和城市化进程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回答考题。

3. 自然灾害地理自然灾害地理是高考地理中的重点考点,包括各种自然灾害的起因、发生规律以及各种灾害的应对和预防措施等。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地震、台风等。

考生需要掌握不同自然灾害发生的地理条件和形成机制,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和救援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地理试卷中的相关考题。

4. 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利用与保护也是高考地理中不可忽视的知识点。

考生需要掌握土地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定,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和其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在考试中,通常会涉及到土地利用与保护的政策和计划,考生需要认真阅读题目,了解各种政策和规划的基本要求和实施措施。

5.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也是高考地理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经济活动的发展和空间分布特征,例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和服务业经济等。

经济地理还包括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等方面的知识。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易错点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易错点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易错点高考地理易错点及重要知识点地理作为高考科目之一,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在备考过程中,了解高考地理的重要知识点和易错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地球及其运动、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以及地理实证研究等方面,针对高考地理的易错点和重要知识点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 地球及其运动地球是地理学的基本对象,地球的运动是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易错点主要集中在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上。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一周的时间周期,即地球自转一天约24小时。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迹,一年完成一个公转周期。

在解答与地球运动相关的问题时,要注意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确保回答准确。

2.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水文系统、气候系统等。

易错点主要出现在对地貌特征的理解和记忆上。

地貌特征是指地球表面形成的形状、构造和分布等。

例如,河流是自然地理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易错点主要体现在对不同河流类型的判断上。

在回答有关河流的问题时,要结合地理背景和地学原理进行判断,同时注意避免死记硬背,而是注重理解与应用。

3. 人文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主要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内容。

人文地理易错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口统计学相关指标的理解和计算,如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二是对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应用。

针对人口统计学指标,应熟悉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并注意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对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要关注当代的热点问题,如城市化进程中的环保措施等。

4. 地理实证研究地理实证研究是地理学的重要科研方法之一,它通过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来揭示地理问题的规律和原因。

易错点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的方法和数据处理上。

在回答涉及地理实证研究的问题时,应注意区分定性和定量方法,并能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此外,数据处理也是一个容易出错的环节,应注意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总结起来,高考地理的易错点主要包括地球自转与公转关系、地貌特征的记忆与理解、人口统计学指标的计算与应用、城市规划和环境问题的认识与应用,以及地理实证研究的方法和数据处理。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汇总范例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汇总范例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汇总范例1 对地图三要素理解不清容易出错的地方(1)忽视图中的指向标,仍然按照“上北下南”的方法判断方向;(2)对比例尺理解错误,不清楚比例尺的缩放状况。

复习中要关注的知识点一、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方向1、在一幅地图上判断方向,首先要看是否有经纬网或指向标,如果有经纬网,则根据经纬线的走向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如果有指向标,则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方向来判断(一般箭头指向北方);在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情况下,按照一般规律来判断(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在有经纬网或者指向标的情况下,由于其方向与普通情况不一致,同学们极易判断错误,判断时可转换试卷或者书本的角度,使其与我们习惯的方向一致(即面对地图,上侧为北方),然后进行判断。

3、以上情况为平面上方向的判断。

在宇宙空间中,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只有东西方向,且方向根据地球公转的情况来判断(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二、比例尺复习点睛1、比例尺的缩放地图比例尺缩放的计算中常出现“放大(缩小)”、“放大到(缩小到)”和“放大了(缩小了)”等问题。

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几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几;“放大”几倍或“放大了”几倍是比原比例尺多了几倍。

例如:“放大到”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2;“放大”或“放大了”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3。

同样,原比例尺“缩小”或“缩小了”1/5,则原比例尺乘以4/5;“缩小到”1/5就是原比例尺乘以1/5。

2、图幅的缩放图幅的缩放是面积的缩放,而比例尺的缩放是长度的缩放。

例如,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则图幅面积放大到原图面积的4倍。

3、实地范围和纸张大小已定,绘制地图时要求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其方法是先用纸张的长度除以实地长度,得出长度比例尺,然后用纸张的宽度除以实地宽度,求出宽度比例尺,然后比较长度比例尺和宽度比例尺的大小,只能选用较小者或比较小者更小一些的比例尺,而绝不能采用大于较小者的比例尺。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清单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清单

笔记一地球和地图1.不理解球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和最短距离两点间的距离一般指沿着两点所在经线或纬线的距离,而最短距离则是经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弧长。

2.对比例尺的相关原理掌握不准确易错方向避错方法不能正确比较比例尺大小比例尺的大小是指(分数)比值的大小,不是分母(分子)的大小,当分子为1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比例尺三种表示方法不能正确转换文字式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长度单位不同,转换为数字式时没有单位,即分子和分母的单位是统一的。

线段式每个单位长度一般为1厘米对比例尺的缩放掌握不准确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就是原比例尺×n;“放大”或“放大了”n倍,就是原比例尺×(n+1)。

原比例尺“缩小到”1/n,就是原比例尺×1/n;“缩小”或“缩小了”1/n,就是原比例尺×(1-1/n)。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缩小)到倍数的平方不理解水平比例尺与垂直比例尺的差异水平比例尺表示水平距离的缩小程度;垂直比例尺表示垂直方向距离的缩小程度,一般应用于地形剖面图上3.不能正确判断方向和相对方向考生容易受思维定势影响习惯于“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忽视图中所给的指向标或者经纬线。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指向标或经纬网判断方向。

指向标一般指示正北;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无法从题意中获取方向信息则根据一般原则“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

对于两地的相对方向,南北方向是绝对的,而东西方向是相对的,所以人为规定根据劣弧一侧确定东西方向。

4.不能正确比较坡度大小考生一般根据等高线疏密的表象判读坡度,当等高线特别弯曲时,考生对疏密的判读往往与实际不符。

所以需要深入理解坡度的概念,结合等高线图中的等高线疏密、等高距和比例尺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必要时应该用坡度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5.不能正确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易错方向避错方法不能正确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陡崖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n-1)d≤H<(n+1)d,要注意可以等于最小值,但不能等于最大值不能正确计算任意两地的相对高度若两地之间的海拔是递变的,可以利用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高考地理常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常错知识点

高考地理常错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高考中,考察的地理知识点也是学生们经常会犯错的。

下面列举了一些高考地理中常见的易错知识点,以便同学们能够对其有所了解,并在备考中加以重点关注。

1. 世界人口问题在地理考试中,人口问题往往是重要的考察内容之一。

然而,同学们在对世界人口问题的把握上往往容易出错。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将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混淆。

实际上,发达国家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老龄化问题,而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人口过多的挑战。

因此,在考试中要注意正确理解和区分这两个概念。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理中的基本概念,然而同学们在理解上却常常存在混淆的情况。

自转是指地球自身以自西向东的轴线进行旋转,而公转则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进行的椭圆形轨道运动。

同学们在记忆时要准确理解这两个概念,并注意它们的区别。

3. 太阳直射区和地球倾斜地球的倾斜轴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可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发生变化。

然而,同学们常常对太阳直射区的概念理解模糊。

太阳直射区是指太阳直接照射到地球上的区域,包括赤道附近的地区。

在夏至和冬至时节,太阳直射区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理解太阳直射区的概念,对于后续学习地理中的气候和季风等知识非常重要。

4. 地理经纬度和地形图地理经纬度和地形图是地理学习中的基础知识,但是同学们常常在使用上出错。

经度是指东西方向上的划分,而纬度则是指南北方向上的划分。

要想正确标示经纬度,需要注意将经度放在纬度之前。

此外,地形图上各种符号的含义也是同学们容易混淆的地方,需要加以重视和记忆。

5. 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地理学习中的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考察内容。

然而,同学们在记忆和理解上往往存在问题。

常见的错误包括弄混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以及对防灾减灾措施的模糊认识。

自然灾害常见的有地震、洪涝、旱灾、台风等,同学们要学会区分和记忆它们的特点。

高中地理哪些知识点易错

高中地理哪些知识点易错

高中地理哪些知识点易错高中地理哪些知识点易错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博主左岸右岸注:特别注明除外)。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2.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容易混淆的高中地理知识点

容易混淆的高中地理知识点

容易混淆的高中地理知识点随着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增加和深入,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就会对后续的学习产生阻碍。

本文将针对一些容易混淆的高中地理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和梳理,以期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避免混淆。

1. 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是地理学中最基本的坐标系统,这两个概念都是用来描述地球表面的位置的。

经度和纬度的单位都是度数,但是它们描述的范围是不一样的。

经度是用来描述距离本初子午线(即经度0度)的角度,它的范围是0~180度E(东经)和0~180度W(西经)。

纬度是用来描述距离赤道的角度,它的范围是0~90度N(北纬)和0~90度S(南纬)。

2. 大陆和洲际板块大陆和洲际板块通常容易被混淆,它们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它们也有一些重要的区别。

大陆是指较为庞大的陆地区域,包括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等七个大洲。

洲际板块是指地球表面由大量的岩石板块组成的,而这些岩石板块构成了地球的外壳。

洲际板块是影响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板块运动对大陆的形成和变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3. 干旱与半干旱干旱和半干旱的区别是相对比较明显的,但是有时候还是会被混淆。

干旱是指地区降水量非常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气候特征主要是干燥。

半干旱则是介于干旱和湿润气候之间的气候类型。

虽然半干旱的降水量可能比较少,但是该地区的草地和灌木林比较发达,尚能支撑农业生产和畜牧业。

4. 蔓延式城市和跳跃式城市蔓延式城市和跳跃式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两种主要形式,但是其不同点还是容易被忽略。

蔓延式城市是指一种由原有城市向周边地区不断扩展的城市形态。

这种城市发展模式常常会形成城市群和城市带,使得城市范围逐渐扩大,而城市周边的农村和自然资源等则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跳跃式城市则是指在城市周边新兴城市的建设,距离原有城市较远,而且往往是在空旷的地区建立。

跳跃式城市的发展模式有助于缓解原有城市的压力,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和农村资源。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

1.等值线的判读判读等值线时要遵循“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规律,注意这里的“高”和“低”不是指高纬和低纬,也不是指高空和近地面,而是指等值线数值的高低。

同时还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海洋上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与洋流的流向一致;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区,向下凸为低压区。

2.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1)地方时是具体经度上的时刻,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2)区时是某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是该时区的标准时间。

(3)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或120°E的地方时,是我国统一采用的标准时间。

(4)国际标准时间是0°经线的地方时。

3.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自然日界线是地方时为0时(24时)的经线,该线的东侧比西侧早一天;人为日界线是国际日界线,该线的东侧比西侧晚一天。

注意:180°经线与国际日界线并非完全重合。

4.侵蚀岸与堆积岸平直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反之。

弯曲河道,受惯性离心力作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5.河床、河漫滩、河流阶地(1)河床:指平水期被河水淹没的部分,而不是整个河谷。

(2)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丰水期被淹没,在枯水期出露水面的滩地。

它因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

(3)河流阶地:指经河流下切而后被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阶地。

河流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来说,阶地位置越高,其形成年代越老。

6.光照和热量光照:光照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日照时数的多少,而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包括分长、天气、海拔等。

通常太阳高度越大,晴天越多,日照时数越长,光照越充足。

一般在光照充足的地区,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单产较高。

热量:一个地区的热量主要取决于纬度位置和海拔。

一般来说,纬度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热量高;纬度高,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热量低。

易错的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易错的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易错的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经纬度的理解:经度是指从本初子午面开始,向东或向西测量的度数,而纬度是从赤道开始,向北或向南测量的度数。

学生常会混淆东西经和南北纬的判断。

2. 地图比例尺的运用:地图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的比例关系,学生在使用时需注意单位换算和实际应用。

3. 地图符号解读:地图上的符号和颜色代表不同的地理要素,如蓝色通常代表水体,绿色代表植被,学生需熟悉这些基本的地图语言。

二、自然地理1. 地球运动的影响: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昼夜更替、季节变化等自然现象,学生需理解其科学原理。

2. 气候类型判断:高中地理中会介绍多种气候类型,学生需掌握每种气候的特征,以及如何根据气温和降水量来判断气候类型。

3. 地质构造理解: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的基础,学生需理解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其对应的地质活动。

三、人文地理1. 人口分布与迁移: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学生需掌握人口迁移的模式和原因。

2.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及其带来的问题,如城市扩张、交通拥堵等,学生应了解城市化的多维度影响。

3. 农业与工业布局: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和工业区位的选择,学生需理解不同产业布局的地理和经济原理。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应用: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获取中的应用,如土地利用、环境监测等,学生应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2. GIS技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理数据分析和管理中的作用,学生需掌握基础的GIS操作和分析方法。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在定位和导航中的作用,学生应了解GPS的工作原理和常见应用。

五、资源与环境1. 资源分类与利用:自然资源的分类(如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学生需了解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2. 环境保护措施:面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学生应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措施。

3. 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学生需理解气候变化的科学原理及其应对策略。

高中地理知识点易错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易错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易错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易错点在于忽略地球非完美球体,实际上地球是一个扁球体,赤道膨胀,两极略扁。

2. 地图比例尺:学生常混淆数字式和文字式比例尺的区别,数字式是直接的数值比例,文字式则用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对比表示。

3. 地图投影:不同地图投影会改变地理事物的形状和大小,如墨卡托投影会夸大高纬度地区的面积。

二、自然地理1. 气候类型:易将气候与天气混淆,气候是长期统计的平均状态,天气是短期内的大气状况。

2. 地壳运动:板块边界的类型(发散、收敛、横向移动)常被忽视,它们对地貌形态有重要影响。

3. 河流地貌:河流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的区分是易错点,学生往往忽略河流在不同阶段的主要作用。

三、人文地理1. 人口迁移:国际与国内迁移的区别和影响因素是易错点,需注意经济、政治、环境等因素的作用。

2.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速度和影响因素要区分,包括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3. 农业地域类型: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和生产方式,如水稻农业与旱作农业的区别,容易被忽视。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易混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的区别,主动遥感发射信号接收反射,被动遥感则接收地表自然辐射。

2.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而非地图制作或土地测量。

3.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应用范围广泛,但学生常忽略其在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中的作用。

五、资源与环境1. 资源分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管理和利用策略。

2.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评估,易忽略环境政策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易错在于将其简单化为环境保护或经济增长的单一方面。

六、区域可持续发展1. 区域发展差异: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差异,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

2. 灾害防治: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和防治措施,易错点在于忽视灾害风险评估和减灾准备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错点(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若无标注说明,指向标指向北方。

(2)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的统一。

(3)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4)在经纬网图上,位于东经度的地点不一定位于东方。

当两点分别位于东西经线时,需要计算两点间的经度和。

如果两点间经度数值和大于180°,则东经度的点就位于西侧。

两点经度数值和正好等于180°时,则“可东可西”。

易错点(1)数字地球不等于“3S”技术的综合利用,还有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利用,“3S”仅仅是数字地球的部分技术支撑。

(2)GIS是对地理空间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的计算机系统,不是对任意信息都可以处理。

(3)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仅仅是地理信息技术中的一个技术。

方法技巧“3S”的区别:(1)RS是人类视力的延伸,侧重于搜集信息,本质上就是“看”的过程。

(2)GIS是在一定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侧重于“分析、计算、预测”等活动,本质上相当于人类脑力活动进行“想、算”的过程,富有推理环节的特点。

(3)GPS的本质是定位和导航,最大的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者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GIS两个技术“面”状的工作对象。

(4)“3S”功能差异可简单地理解为:RS负责拍片,解决“是什么”的问题;GPS负责找位置,解决“在哪里”的问题;GIS如人脑,负责存储和处理信息,解决“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办”的问题。

易错点(1)等高线的弯曲情况判读不清。

等高线的弯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高低变化规律,弯曲部分一般为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起)或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起)。

(2)鞍部是山脊与山谷的交会处,因此,沿着山脊线经过鞍部的地势为两侧高中间低,但沿山谷线经鞍部的地势则为两侧低中间高。

(3)在不同的等高线图中,若等高线疏密状况一致,则等高距越大,比例尺越大,地面坡度越大。

易错点(1)在等压线图中,弯曲部分为高压脊(等压线向低值凸出)或低压槽(等压线向高值凸出);等压线弯曲地区出现锋面,则一定是低压槽,不能是高压脊。

(2)在海水等温线图中,弯曲的部分一般表示有洋流经过,等温线向高值凸出为寒流,等温线向低值凸出为暖流。

易错点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地方时(116°E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易错点(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太阳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也可能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

(3)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l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4)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5)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6)日出日落并不总是在正东正西。

易错点(1)对地势特征的描述答题模式掌握不全,丢失要点。

(2)回答判断理由时,答成地形形成的原因。

(3)对地形特征描述的思路掌握不全,丢失地势的要点描述。

(4)不同地区的地貌类型不同,如干旱地区的地貌多是风力作用形成的,湿润地区多流水地貌。

需要记住重要地区的特有地貌形态。

易错点(1)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比背风坡降水量大。

( × )解析相同海拔上迎风坡降水量较多。

不同高度不可比。

(2)距海越近,降水量越大。

( × )解析海岸线附近地势较低,没有抬升海洋吹来的湿润气流,沿海向内陆方向如果有高山阻挡,则可能产生丰沛的降水。

(3)平原地区只适合发展种植业,而不适宜植树种草。

( × )解析平原地形的适应性最强,农林牧均适宜发展。

但是,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平原地区如果发展了林业、牧业,则没有了更理想的地区发展种植业,所以平原最好发展种植业,林牧业则退而求其次,到不适宜发展种植业的山地、坡地进行。

易错点(1)山区应针对不同坡度、高度,确定农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农业。

(2)修筑梯田是有条件的。

坡度<18°的缓坡,一般就不再适宜直接发展种植业,可以通过修筑梯田的方式改变地形坡度较大的不利条件;坡度>25°已经不再适宜修梯田了,只能发展林牧业。

(3)选择交通线路时,要尽量少地穿越等高线。

(4)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是深刻的,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才是决定性因素。

(5)随着科技的发展,“之”字形弯曲的公路主要分布于山高坡陡的地区。

一般的山区多通过开凿隧道的方式修筑公路。

易错点(1)大气逆辐射最强的时间是在大气温度最高的时刻(即午后2时),并非在夜晚。

(2)气温日较差与气温年较差大小、分布并不完全一致。

一般地,陆地气温年、日较差较大;海洋气温年、日较差较小;高原地区气温年较差小但日较差大;温带内陆干旱区气温年、日较差较大;热带沙漠区气温日较差较大,但年较差小。

(3)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是根本热源。

(4)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升温后,产生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

它并不是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5)逆温并不是只有弊端,它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带来以下好处:①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②逆温若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使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同时也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易错点(1)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状况与近地面相反。

(2)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3)热力环流中,有一个规律“气温越高,气压越低”,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近地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中不存在该规律。

(4)常见的热力环流中,海陆风、山谷风等的风向存在着昼夜的差异,而城市风的风向不存在这种差异。

(5)注意等压面、等温面等等值面都是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而不是水平方向上的分布。

(6)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7)风是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推动下产生的水平运动,大气的垂直运动不叫风。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而不风吹去的方向。

如北风是指从北方吹过来的风。

(9)季风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但并不局限在这些地方。

西太平洋、南亚、东亚、非洲和澳大利亚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以南亚和东亚最为典型。

易错点(1)判读锋面图时要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总是向冷气团一侧;画冷锋和暖锋简图时,要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的凸出方向,即总是指向锋前,冷锋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指向冷气团一侧,它们的指向也可代表锋的移动方向。

(2)台风中心是无风的,盛行下沉气流;而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一般在12级以上,常出现狂风暴雨。

(3)台风和飓风虽然都是热带气旋,但要注意两者发生的区域存在差异,台风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而飓风发生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

(4)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和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而言的,所以不要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而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5)锋面处冷暖气团交汇,暖气团上升而容易产生降水,但不一定所有的锋面处都产生降水。

(6)锋前、锋后要根据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判断,锋面将要经过的区域为锋前,锋面已经过去的区域为锋后。

易错点(1)判断气候类型时,要注意根据气温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1月份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2)分析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

(3)利用气候资料统计图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注意坐标数值的大小、刻度,不能只看柱的长短。

易错点(1)利用等值线图判断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时要注意两者的海拔高低和水位高低:河流水位高,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水位高,地下水补给河水。

(2)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为汛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则全年水量丰富。

(3)注意利用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判断湖泊的性质——咸水湖或淡水湖:等高线向湖泊一侧弯曲,表示湖泊海拔高,湖水外流,一般为淡水湖;等高线背向湖泊弯曲,表示湖泊海拔低,河水注入,一般为咸水湖。

(4)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常出现在高纬高山地区和干旱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汛期主要有两种情况: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一般在春季气温回升时形成春汛,这类河流一般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靠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一般在夏季气温最高时形成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出现断流),该类河流一般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5)河流水与地下水并非一定存在互补关系。

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易错点(1)注意北海渔场(西欧)与北海道渔场(日本)的区别;注意秘鲁渔场形成原因(上升流影响)与其他三大渔场形成原因(寒暖流交汇)的区别。

(2)寒流和暖流是相对流经海区的海水温度而言的,并不是专指洋流的温度。

(3)北半球在西风作用下形成的洋流都为暖流,而南半球在西风作用下形成的洋流为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冬季盛行东北风,索马里沿岸形成暖流;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形成索马里寒流。

(5)洋流并非是渔场形成的唯一因素。

易错点(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大陆东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在大陆西部,属于地中海气候。

(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同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实际全球自然带分布图中,在美国境内部分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也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温带大陆性气候(含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有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4)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名称识记:名称基本一致的是热带雨林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带与热带草原气候;名称容易混淆的是热带荒漠带对应的气候是热带沙漠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