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德育渗透教育案例

合集下载

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案例陈道平物理知识中本身隐含着很多的德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育,以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

它们和现在大力弘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有很多的共通点。

教师要精心研究教材,将它们挖掘出来,并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寓德育效果于智育教育之中。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将德育内容和物理知识融会贯通,并且在授课中自然贴切,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一、利用教材让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的世界观爱国主义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对世代养育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所具有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讴歌中国人在物理学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来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情。

比如在第十八章第二节“核能”的教学中,介绍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

这位次长大为震惊,拒绝了钱学森的要求。

钱走后,次长对人说:“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他还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但是,钱学森的爱国之心矢志不移。

后来,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和同志们的帮助下,经过长达五年多的斗争,饱经折磨的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9月17日离开美国,踏上返回祖国的征程。

在第十七章第三节“卫星通信”的教学中,介绍我国的“东方红三号”同步通信卫星以及我国目前处于先进行列的火箭与卫星技术,介绍“神州五号”和“神州六号”的成功完成太空任务让世界瞩目。

以此类实例,使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状况,不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看到祖国在飞速前进,立志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学习。

这样做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利用物理史上的小故事让学生产生以服务人民为荣的人生观在学习第十六章第一节《磁体与磁场》的教学中,“生活物理社会”中提到了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可以展开一下,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辗转流传到世界各地,为世界人民服务,为世界文明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初中物理思政教育案例(3篇)

初中物理思政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学科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然而,传统的物理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思政教育融入物理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一堂初中物理课为例,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物理教学。

二、案例主题本次案例的主题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案例内容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钱学森为什么愿意回国为我国科技事业献身?(2)新课讲授教师讲解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实验展示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现象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应用有哪些?(3)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电磁感应现象在我国的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学生可以举例说明电磁感应现象在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等。

(4)总结升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电磁感应现象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教师再次强调钱学森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3.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讨论交流: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

(4)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案例反思1. 将思政教育融入物理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分钟物理德育教学案例

五分钟物理德育教学案例

五分钟物理德育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本案例发生在一节初中物理课上,教学内容是关于力学的基础知识。

在讲解完牛顿第三定律后,我意识到这是一个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机会。

二、案例描述1.导入:我首先通过一个小实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我拿出一个小车,将其放在一个光滑的桌面上,然后轻轻推一下小车,让它滑行一段距离。

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小车会移动?”学生回答:“因为您推了它。

”2.知识点讲解:然后我开始讲解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我告诉学生,当我们对一个物体施加力时,这个物体会对我们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这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然后我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比如我们跑步时,脚对地面施加了一个力,而地面也对我们施加了一个向上的力,使我们能够跑步。

3.德育渗透:在讲解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后,我开始进行德育渗透。

我告诉学生,这个原理不仅适用于物理世界,也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关系。

比如,我们对别人友好,别人也会对我们友好;我们对别人不友好,别人也可能对我们不友好。

这就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样,我们的行为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而周围人的行为也会对我们产生影响。

4.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原理,我举了一个例子。

假设有一个学生,他在课堂上经常欺负其他同学,对老师也不尊重。

那么,这个学生可能会觉得周围的人都不喜欢他,他的行为对周围的人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但是,如果这个学生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对周围的人友好、尊重他人,那么他也会得到周围人的友好和尊重。

这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在我们生活中的体现。

5.课堂讨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原理,我组织了一个短暂的课堂讨论。

我让学生们分享一下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到的类似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例子。

学生们积极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有的学生说:“我在对父母微笑时,他们也会对我微笑。

”有的学生说:“如果我帮助朋友,朋友也会帮助我。

”通过这些例子,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以及它在生活中的体现。

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五篇材料)

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五篇材料)

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五篇材料)第一篇: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课程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超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

”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

他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真正体现了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

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学校中的德育是由学校举行的各种德育活动和各学科的德育组成的整体,各学科都担负着由学科自身特点所形成的德育任务。

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通过课堂渗透,使德育内容逐渐地、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生的头脑,使学生的头脑得到滋润。

渗透就是要求真正地把知识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做到水乳相融。

除课堂渗透外,教师还需要用一定的力量搞好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主要靠熏陶和感染,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切合实际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取材于物理学史和我国建国以来物理学所取得的成就,在物理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讲授、习题课、实验和课外活动等教学环节,利用图片、幻灯、电影、网络等多种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我国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就可以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物理教学中去。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概述本文档旨在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案例。

德育渗透是指在物理课堂中注入德育教育的元素,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

通过以下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物理课程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

实验案例实验标题:团队协作实验内容:学生分为小组,完成一个物理实验项目。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德育渗透:通过组内合作和交流,学生学会了尊重他人的意见、分享资源、倾听他人的想法,并培养了对团队成员的关心和支持。

实验标题:环保意识实验内容:学生进行一个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物理实验,如太阳能发电实验。

实验过程中,学生了解到太阳能是一种环保的能源,并能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德育渗透:通过这个实验案例,学生懂得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到自己可以为环境贡献力量。

他们发展了环保意识,并在行动中体现出对环境的尊重和关爱。

实验标题:科学道德实验内容:学生进行一个涉及伦理道德讨论的物理实验,如克隆技术伦理问题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到科学研究也需要考虑道德伦理因素。

德育渗透:通过这个案例,学生明白到科学研究需要遵守道德规范,不能只追求技术和知识的发展。

他们学会了思考科学的利弊,培养了对伦理道德的敏感和判断能力。

结论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物理课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机会。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在物理学习的同时,也学会了团队合作、环保意识和科学道德。

这种德育渗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物理德育渗透的案例

物理德育渗透的案例

物理德育渗透的案例1、例如在核能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

在分子原子结构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2、如在电磁感应教学中,可介绍法拉第经过十年实践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白炽灯一节教学中,可介绍爱迪生经过上千次试验才找到灯丝钨的事例,来说明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方法。

3、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

通过“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的顺利升空。

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航天员,核实验成功的介绍,告诉学生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相互合作的习惯。

4、在讲课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幽默,可以调节课堂节奏,活跃教学气氛。

例如:笔者在讲解电功率时,为了说明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做了一个演示实验:用学生电源给一小灯泡供电,电压由低变高,小灯泡越来越亮,当电压刚超过额定电压时,小灯泡发出耀眼的白光。

眼看灯毁在即,笔者随口大声吟出:“生命诚可贵,电势差更高,小灯泡呀,你一路走好!”一道闪亮,灯灭了。

真实而略带悲壮的感受,拟人化的表述,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从而加深了对电功率的理解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高三物理德育渗透教案范文

高三物理德育渗透教案范文

高三物理德育渗透教案范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物理德育渗透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三物理德育渗透教案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要点:第一、安全电压第二、用测电笔辨别火线第三、安全用电常识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安全用电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也是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需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常识,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具有实际意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节的内容不同于前面规律性知识的学习,注重的是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好的体现了STS精神。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安全电压知道测电笔的构造,学习使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通过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因此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对于触电事故的发生,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学过程(一)事例引课(2 )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人体触电事故发生的视频,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1)兴趣是的老师,具体事例引课比语言引课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案例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案例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案例物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案例:1. 热传导与保暖衣物在物理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解热传导原理来引导学生思考保暖衣物的设计原理。

通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到保暖衣物如何利用热传导减少热量流失,从而保持身体温暖。

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质,以及不同设计的保暖衣物对热量的保护效果。

2. 动能与运动健康通过讲解动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思考动能与运动健康之间的关系。

可以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到身体的动能如何与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相关,从而引发对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的思考。

3. 光的折射与眼镜通过讲解光的折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眼镜的设计原理。

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是如何通过改变光的折射来矫正视力问题的。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加深对眼镜设计原理的理解。

4. 气压与潜水通过讲解气压的概念和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思考潜水器材的设计原理。

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潜水器材如何利用气压的原理来控制潜水深度和呼吸。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气压变化对潜水的影响,加深对潜水器材设计原理的理解。

5. 电流与心脏起搏器通过讲解电流的概念和电路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心脏起搏器的工作原理。

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心脏起搏器是如何通过电流来控制心脏的节律和节奏的。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电流对心脏的影响,加深对心脏起搏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6. 物体的运动与人体运动通过讲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人体运动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对人体的影响。

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体的不同影响,从而引发对健康运动的思考。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到运动对身体的益处和保持健康的重要性。

7. 音的传播与听力保护通过讲解音的传播原理和听力保护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听力。

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声波传播的规律和不同声音对听力的影响,从而引发对听力保护的思考。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声音对听力的影响,加深对听力保护的认识。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思想方法的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思想方法的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思想方法的案例分析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阶段,物理教学是为学生构建物理思想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物理思想,对于学生的物理素养的提高非常重要。

下面通过几个案例分析,介绍一些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思想的方法。

案例一、磁场中的荷动力在探究荷移动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洛伦兹力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荷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荷运动在磁场中的规律。

教师还可以将洛伦兹力与牛顿第二定律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荷受力的机理,并进一步了解电动势、电场等物理概念。

案例二、牛顿力学中的运动问题牛顿力学是初中物理学的延续,对于高中物理学的学习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牛顿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如物体自由落体运动、弹簧振子的运动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比如自由落体实验、斜面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三、能量守恒问题的探究在教授能量守恒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探究的方法,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了解能量守恒的物理规律。

例如,在电系中分析电路中的电能、电流、电势差等,通过设计不同的电路让学生体验并理解电路内能量转化的原理。

另外,还可以通过探究物理中的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等问题,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核心思想。

案例四、波动问题的分析在学习波动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让学生观察和探究波的传播规律。

经由波的干涉、衍射等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波动问题的理解。

此外,在波动问题中,与振动问题相关联,教师可以通过晃动绳子等实验来探究机械振动的规律,让学生对振动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总之,渗透物理思想的方法要遵循“观察-探究-总结”的过程。

通过实际操作和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拓展物理思想和思考方式。

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兴趣激发,促进其能够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教学案例背景在现代教育中,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如何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研究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初中物理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案例。

目标通过该教学案例,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以及合作精神,并提高他们的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本教学案例将以实际生活中的日常物理现象为切入点,通过设计实践性的活动来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物理现象背后的道德价值。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活动安排:1. 第一步:导入- 提出一个物理学科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为什么我们在走路时会感到疲劳?- 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由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2. 第二步:实验与观察- 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和观察物理现象。

例如,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简易弹簧测力计,用来测量不同活动强度下的力大小。

-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分享实验心得,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3. 第三步:道德思考- 注重在实验中对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进行引导和培养,在实验过程中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

- 通过问题提出和讨论,让学生思考与物理学科相关的道德问题,如劳动伦理、资源合理利用等。

4. 第四步:展示与分享- 鼓励学生将实验结果和自己的道德思考以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和分享,如展板、PPT等。

-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展示他们学到的物理知识和道德观点。

结束语通过这种初中物理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案例,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能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他们通过对道德问题的思考,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道德水平。

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够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也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关怀。

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案例

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案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物理教学案例——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课堂教学案例)姓名:王红艳单位:得胜学校初中部职务:高级教师电话: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教学背景为培养高素质的公民,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教育的内容。

习主席对青少年寄予厚望。

他说: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属于青年,青少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活动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他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的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的迅速展开,各种媒体的介入,使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受到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直接影响到下一代。

因此,必须抓住学校教育这个主阵地,提高教师的认识,切实抓好德育工作。

作为学校教育,德育工作不只是班主任的事,也是我们各科教师的事。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弘扬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德育渗透,是物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根据中学物理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物理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中大量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将物理课程目标的智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相互渗透,实现和谐统一。

因此,作为物理教师,我在物理教学中积极树立德育观念,掌握了德育渗透的相关原则和方法,深入挖掘德育因素,捕捉契机,加强德育渗透,将教育与教学有机融合。

教学目标: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视频、社会调查等多种方法教学过程:一、介绍我国物理学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学习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一节“磁现象磁场”时,通过介绍指南针,介绍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引言德育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德育渗透的方式,既可以在学生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也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本文将介绍一个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以启示其他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融入德育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案例在研究力学的课程中,可以通过德育渗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以下是一个教学案例:标题:小组合作设计纸飞机实验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纸飞机实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步骤: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要求每个小组设计并制作一架最远飞行的纸飞机。

3. 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协助,共同完成设计和制作过程。

4. 鼓励小组成员分享想法、交流意见,共同提出改进建议。

5. 进行比赛,测试并记录每架纸飞机的飞行距离。

6. 对每个小组进行表彰和反馈,鼓励他们展示出色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结果:通过这个纸飞机实验,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力学相关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想法,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他们通过这个实验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结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和体验德育的机会。

通过这样的案例,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通过启发性的案例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正确的价值观。

这将有助于学生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的社会成员。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数学理论与伦理规范截然不同,而物理既涉及实践,又以自身价值体系把外部世界引入人类社会。

作为一种应用性学科,物理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实践性,并与伦理关系密切。

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把德育与物理学科用渗透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
在理解数学公式的同时,能够考虑物理启示的道德要求,将道德观念融入到学习和科学的实践中。

例如,可通过力学、电磁学习探讨“合理使用电力、安全生产”等课题,借助物理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实施分配公平、保护公共资源”的道义;利用
地球科学引导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珍贵,尊重自然规律”的道德要求;经由光学、
电动力学学习介绍“道谢别人之恩”回报士气、“做自己份内事”謙虚谦逊之道等等。

通过引入德育课题对物理学习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更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渗透德育的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在讲授知识及实验实践的过程中,表现出品德和道德修养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素质,增强学生正确认识人类之间的关系,提高其对生活、学习中不同道德问题的判断能力以及个性价值意识等,从而推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未来发展规划。

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PPT课件

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PPT课件

渗透案例
**环保教育**:从物理的角度出 发,引导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 要性,让他们了解到物理的原 理以及在生产和生活中所带来 的环保和污染的问题,并提出 相应的解决方案。
结语
结语
Hale Waihona Puke **总结**:本次PPT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中 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并提 供了相应的案例和经验。希望教师们能 够运用这些思路和方法,真正把中学物 理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 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人生 和社会中需要遵循的价值观。
中学物理教学 与德育教育的
渗透
中学物理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渗透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 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物理 原理进行举例,以此来引导学 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例 如,联系物理知识,引导学生 认识到“力量”的重要性,让 他们懂得“以力量为荣”的观 念。
中学物理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渗透
**德育教育中的物理素养**:在德育教 育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 的应用,让他们懂得如何利用物理知识 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通过物理实验 ,让学生了解安全问题,学会如何保护 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中学物理教学中如 何渗透德育教育PPT
课件
目录 引言 中学物理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渗透 渗透案例 结语
引言
引言
**背景介绍**:本次PPT旨在探究中 学物理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如 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使 学生不仅仅学习到知识,更加注重 品德修养的培养。
引言
**目的说明**:对于中学教师而言,如 何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引入德育的元素 ,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们将以PPT的形式进行分析,并提 供相应的案例和经验,方便教师在实际 教学中加以运用。

物理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物理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物理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案例一、教学背景德育的基本职能就是要为学生将来生存与适应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他们坚强意志力、自信心、自我意识与自我完善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

物理虽非社会科学,但在物理学中包涵了人类许多伟大的思想,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而无数的物理学家的艰苦卓绝的严谨治学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又正是人类所奉信的道德水准。

因此,只要我们在物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德育渗透,那么我们便可以将许多崇高而伟大的思想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传输给学生,在教书的同时达到育人的效果。

二、案例内容(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几只能水平方向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它们的N极指向北方。

师:小磁针静止时N极总是指向北,世界各地都是如此,这是什么原因?生: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课件展示:地磁场的存在和地磁感线的指向分布,说明地磁场南北两极与地理的南北两极相反,并不完全重合,存在磁偏角如课本图9.2—5.师:通过观察课件展示,你知道了什么?生:地磁场的形状跟条形磁体的磁场很相似。

生:地理的两极与地磁的两极相反,但并不重合,稍微有些偏差,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比西方国家早了400多年。

师:大家观看很认真,讲的很好。

地磁N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位于南纬66.5º,东经140º)地磁S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位于北纬75º,西经99º处)对于地磁场,你还想知道什么?生:地磁场是怎样产生的?师:这个问题已经研究了多年,至今还没有满意的结果,只是发现大气层和地壳中流动着各种电流都能影响地磁场的变化,一些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空间实验站在飞行期间都十分注意对地磁场的结构、性质进行研究。

学习了下一节电流的磁场以后,也许你会对地磁场的产生多一种猜想。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0~P61科学世界的“动物罗盘”。

物理德育渗透案例

物理德育渗透案例

物理德育渗透案例牛顿第一定律》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五年节的内容,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通过实验和生活的例子进一步体会,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学生需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也要克服日常经验带来的错误认识。

教学目标包括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有效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知道实验推理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合作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科学进步的漫长、艰难的历程,鼓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理想条件下的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同时,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结论的进一步分析。

教学用具包括斜面、木板、小车、毛巾、棉布等、多媒体课件等。

在引入课程时,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并通过演示小车的实验引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通过历史上科学家___和___的观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在新课中,通过展示小车从斜面滑下,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时间的实验,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分组讨论,进一步探究小车前进距离与水平面对它的阻力的关系。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让学生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精神,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

请根据现有器材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探究小车前进距离和水平面阻力的关系。

首先,让学生讨论如何改变条件,鼓励他们提出更多想法。

综合几位同学的回答,我们得出了今天实验的操作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的问题。

实验后,我们分析论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在水平面前进的距离越长。

进一步推理,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没有任何阻力,小车将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实验推理法得出的结论虽然不能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但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

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

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一、教学背景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德育的外延扩大了,德育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更密切了。

德育工作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离开了德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学科教学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

脱离了各科教学这一主渠道,德育工作就丧失了主阵地,也容易形成空对空,失去实效性。

在物理教学中就可以渗透德育教育,下面我举一例说明。

能量守恒是很重要的物理思想,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中最伟大的三大发现之一,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人们经过实践、思考、凝炼出来的,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认识过程,它体现了物理学方法论思想,体现了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及物理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模式。

所以本节课我准备把人们认识过程展现给学生,以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热力学第一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

二、案例内容(一)引入新课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即通过对物体做功或者经过热传递的过程都能改变物体内能,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呢?以前我们还学习过电能、化学能等各中形式的能,它们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遵守什么样的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1、热力学第一定律让同学们观看柴油机模型,活塞压缩气体,活塞对气体做功,由于时间很短,散热可以不计,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温度升高,达到柴油燃点,可“点燃”柴油。

引起学生思考:功、热量、内能改变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书讨论(看教材第80页,共4段)多媒体展示问题:(1)一个物体,如果它跟外界不发生热交换,那么外界对它做功与物体对外做功,会引起物体内能怎样的变化?(2)一个物体,如果外界与物体之间没有做功,那么物体吸热与放热会引起物体内能的怎样的变化?(3)如果物体跟外界同时发生做功和热传递的过程,W、Q、△U的正负号如何确定?(4)W、Q、△U三者都有正负,它们的关系怎样?同学交流,老师点拨讲评,认识达成共识。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案例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案例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案例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上好实验课,既能调动起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更是渗透爱护公物、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的好时机。

像温度计、量筒、烧杯等仪器是易碎品,天平、电表等仪器比较精密,所以我总是教育学生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仪器,尤其是若能养成爱护物品的习惯,将来对国家对个人都有好处。

万一不小心损坏了仪器,要勇于承认,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实验时既要仔细认真,又要如实记录结果。

错误的测量可能会导致一次实验的失败,误差过大可能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如美国在研究航空发动机时,测量的系统误差由0.5%上升到1%,造成了研制一台发动机增加300万美元的损失。

在做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时,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发生了争议。

我急忙走过去,一个同学说:“我们重做了好几次,并联电路的总电流不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但我认为操作过程没有出错。

”另一个同学说:“我们已经预习了,透过过程看结果,结果不对,过程肯定错了。

”我并没有马上给他们当评委,而是请大家暂停。

我问:“哪组同学做的并联电路的总电流不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同学们不知醉翁之意,有两个组的同学慢慢地举起手。

我又说:“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

”有几个组的同学刷地举起手来。

我满意地说:“我们只要有测量,就会存在误差,所以课本结论与实验事实有点偏差是常有的事。

我们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这是我们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芜杂的现象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我们既要有科学的态度,又要有科学的方法。

”讲到科学的方法,物理中有很多探索性实验: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等。

做这类实验,首先要在一定的理论或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测,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

这既需要我们有探索科学的刻苦精神,还需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案例: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德育活动
我参加工作十几年了,一心想教育好学生,既让他们学到知识又想他们的身心能够健康地成长。

曾经以为德育仅仅是学校德育处、校领导、班主任的事情;德育一定是简单的说教、死板的管理,德育和教学是两个不相干的领域。

我曾经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做的,可是却发现在教学和管理这两个领域都举步维艰。

常常是尽管承认“教书育人”,但在授课时怎样实施,却被忽视。

我在改变、在摸索。

慢慢的我发现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有效地进行德育教学,让这二者相辅相成。

教学一旦与德育分隔开来,则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

在这一代孩子身上,有很多难以说清的东西交织在他们身上,他们敏感、有主见、有时懒惰、有时缺乏意志、有时又特别有责任感,很难用精确的语言对孩子进行描述。

为了很好地保护他们的敏感、保护他们的创造欲望、锻炼他们的坚强意志、让他们树立目标、坚定信念,我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吸取他人经验,提出让德育走进物理课堂,进行有效物理教学。

我现在教的学生大多十三四岁,有主意、有思想、接受东西快,但是普遍害怕吃苦、意志力不够、有点好高骛远,有时很叛逆、讨厌说教。

如果我们老师只是枯燥讲课、简单说教,教学和管理都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让德育走进课堂。

例如:在物理《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这一章,有大量非常好的德育素材。

我精心备课,备好课内外的知识、备好学生、充分挖掘好德育素材,上课时因材施教,讲好物理知识的同时,实施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课前,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头查阅资料、认真阅读教材。

他们有的组查“自己家附近噪声的来源”、“调查对周围邻居有什么危害”、“自己和周围的邻居及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了那些控制噪声的方法及措施”;有的组分析附近噪声的来源;有的组分析对周围邻居有什么危害,有的组调查“自己和周围的邻居及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了那些控制噪声的方法及措施”。

上课时我让他们各组展示自己的成果、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并根据各种观点进行辩论。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控制噪声的思路,通过学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例如:介绍一些物理科学家的著名事迹,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等人关于行星运动规律的研究事迹使学生领悟到了前辈科学家们对自然奥秘不屈不挠探索的精神和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进而感悟到科学的结论总是在顽强曲折的科学实践中悄悄地来临,任何远大理想和目标的实现,一定要付出汗水和勤奋。

通过对牛顿时空观、爱因斯坦时空观以及两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对“黑洞”的研究,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学习勇于探索。

课堂上引用了牛顿的名言:“……我不过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不时地为比别人找到一块更光滑、更美丽的卵石和贝壳而感到高兴,而在我面前的真理的海洋,却完全是个谜”充分展示了一个伟大物理学家的博大胸怀,使得学生们明白为人要谦虚低调、不能骄傲自满、要懂得团结合作、懂得吸取别人的强项优点为我所用、积极面对人生、生活中要有目标和希望。

爱因斯坦的名言:“一个人最完美和最强烈的情感来自面对不解之谜”;宇宙学家霍金的名言:“为什么人们要攀登珠穆朗玛峰?因为它就在那里。

”鼓励了学生们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懈的追求、不懈的探索,挑战困难挑战未知。

慢慢的我发现学生们学习更加主动了,更能吃苦了,意志力加强了,每个人都有了学习目标,效率高了,成绩在稳步提升。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班级氛围更加的和谐了,同学间相互帮助,团结合作,更加自觉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合作,作为初中,抓学生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为了使素质教育、人文精神教育成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培养的自觉要求,必须要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让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很自然的培养了自我教育的能力、文明与审:美的习惯、权力与责任的认知、认真与潇洒的态度、坚韧与灵活的意志、健康与成熟的心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