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其新附子煎服法研究与经验

合集下载

附子运用5A原则(二)

附子运用5A原则(二)

附子运用5A原则(二)
附子运用的五A原则(二)
关于附子用法,为保证其安全有效,本人综合火神派名家的经验,提出五条原则,即辨证,先煎,渐加,配伍,验药。

由于每个字头的拼音中均含字母“A”,故称“五A”原则。

先煎,即附子要单独先煎。

这是众多火神派医家的共识,吴佩衡先生所谓“附子只在煮透,不在制透,故必煮到不麻口,服之方为安全。

”附子用至30g以上理应先煎2小时。

但在抢救急危重症时,可相机权变,李可先生认为:“按现代药理实验研究,附子武火急煎1小时,正是其毒性分解的高峰。

由此悟出,对垂死的心衰病人而言,附子的剧毒,正是救命的仙丹。

”因此,治疗心衰重症,倡用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频频喂服1~3剂,可收起死回生之效。

中药附子的煎法

中药附子的煎法

中药附子的煎法关于《中药附子的煎法》,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式各样的中药材,由于在日常生活中过度普遍,因此非常容易被大伙儿忽视掉,中药材真实的存有,以致于到最终并沒有挑选适合的方式来服食,最终造成一些病发症的问题,实际上中药附子中具备很高的营养成分和作用,尽管含有一定的内毒素,可是实际效果十分理想化,要是在应用对的方式之后就能了解在其中的功效。

附子的用量与使用方法禄特科技使用量,一般用1枚,适量的用2枚,最要用3枚,按一枚禄特科技20~30g测算,最很多达到90g上下,若张仲景自购,一般是生附子,量还会继续更大,由于生附子的功能应该是中药炮制禄特科技量的2~3倍之多。

剂量禄特科技(15g下列)无须先煎久煎,与他药同煎就可以,历经临床医学运用,未发觉中毒了状况并且功效不错。

煎制禄特科技留意把握熟度有一个技巧:取一片煎过的禄特科技,咬一口渐渐地咬合,要是没有麻口的感觉,说明煎制熟度来到,它是能够放进别的药品,假如依然觉得麻口则需再次煎制。

煎制带有禄特科技的中药材一般用时较长,有的人煮药时发觉水干就半途加凉水,那样可能提升附子的毒性,应属忌讳。

煎中药前要充足测算好水流量。

一次性加满,假如半途发觉水快煎干,先要熄火,待药制冷后再添加适量凉水,随后从头开始煎制,记时:即便半途放水,也一定得加沸水。

禄特科技中药材呈角质层而硬实,较难煎透,开水煎制可提升水对中药材的浸湿水平,加速乌头碱的总混,而中药材在侵润透芯后煎制,乌头碱总混更快,证实了传统式开水先煎禄特科技的方式是有科学论证的,但充分考虑现阶段中药批发市场的不标准和禄特科技一般在40分钟后才润透,因此禄特科技宜加温水煎制40分钟以上,或立即煎制50分钟以上更为适合,因临床医学上具体煎中药時间多见30~60分钟因而提醒禄特科技在入药剂时,若煎制時间充足长得话,可考虑到无须先煎。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此系列文章由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孙其新发表于2006至2008年度《中医药通报》。

返朴归真研经方——李可学术思想探讨李可老中医,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家,著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一般急症都是西医的事,然而在李可任职灵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时,急救却是中医科的事。

这在全国各医院中可谓绝无仅有的,故被著名中医大家邓铁涛称为“中医的脊梁”。

该书收录其急重疑难验案246例,常有一剂知,二剂已的功效,且均为真名实姓,经得起实践检验,这在中医史上勘称一绝。

他还坦诚失手的案例,进行由衷地反思,以警示初学者。

李可不仅才识过人,而且医德高尚。

他常年奔波在贫困山区,救治穷苦百姓。

遇到不识字的病人家属,因不能按医嘱服药,就深夜守候在侧,亲自为病人煎药、灌药,直到脱险方可离去。

其著书、做人不拘一格,真实、动情、感人。

他打破了儒家治医,崇尚空谈的老套,脚踏实地地开创了中医一代新风。

1.经方的返朴归真李可认为,研究经方要返朴归真。

他指出,回顾中医史上,自明代医界流行“古之一两,即今之一钱”之说,数百年来,已成定律。

习用轻剂,固然可以四平八稳,但却阉割了仲景学术的一大特色。

近代用法,大违仲景立方本义与用药原貌,无疑严重影响了经方临床效用的发挥,阻碍了仲景学说的发展与创新(40 4页)。

李可从经方的剂量、煎服法、冲洗法等方面,发掘经方的不传之秘。

1.1经方的剂量李可认为,汉代一两,合现代15.625克。

经方以此量治重危急症,可收到一剂知,二剂已,攻无不克之奇效(142页)。

现附其验案,以为佐证。

身麻脚肿一老妇,76岁,右半身麻,膝以下冷,脚肿不能穿鞋,渴不思饮,漱水即唾。

睡醒一觉,舌干不能转动,心悸头眩,难再入睡,脉迟细,舌干红无苔。

李可予以大剂人参真武汤:附子30g,白术30 g,茯苓45g,白芍45g,生姜45g,红参(另炖)15g。

3剂后肿退,寐安,舌上生出薄白苔,津液满口。

又予大剂补阳还五汤加入附子30g,白芥子10g,全虫3g,蜈蚣2条,6剂后麻木亦愈(61页)。

?生附子的煎煮方法

?生附子的煎煮方法

生附子的煎煮方法
1,生附子先浸泡4小时,再煎4小时,再开锅煎一小时,煎成泥巴样之后与其他药共煎一小时。

2,其他的药加生姜60克,浸泡一小时,之后与生附子共煎一小时。

3煎药时一定要加满足量的水,以免煎干,若煎干必须加开水煎煮,千万别加生水,否则易引起生附子毒性的激活。

4上药共煎一次,分2到3次服用,早晚或早中晚各温服一次。

中药炮黑附子的煎制方法也是一样的。

1黑炮附子先浸泡2小时,再煎一小时之后与其他的药共煎一小时。

2其他的药加生姜45克浸泡一小时之后与黑附子共煎一小时。

3煎药时加入足够的水,以免煎干,如果要加水,必须加开水,千万别加生水,防止附子毒性的激活。

4上药共煎一次,分二到三次早中晚各温服一次。

鉴别附子的真假第一可以品尝,如果,咸苦涩,则说明胆巴残留成份过多。

第二用手辦一辦,发现附子太软,也说明胆巴成分过多(胆巴可以使附子成形,柔软,附子不易变形,不易煎烂)。

第3如果附子没有了一点点麻味,说明炮制过度,药性几乎丧失贻尽,几乎没有什么药性了,和土豆片也没有啥区别了。

[流泪][流泪][流泪]。

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

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

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附子炮制方法与标准【药材来源】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zc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品种:①盐附子: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②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切成约0.5厘米的厚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③白附片: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0.3厘米的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习称“白附片”。

【古代炮制方法】汉代始有火炮法(《玉函》)。

晋代有炒炭(《肘后》)法。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用东流水并黑豆浸(《雷公》)的方法。

唐代有蜜涂炙(《千金》)、纸裹煨(《理伤》)的方法。

宋代有水浸(《圣惠方》);生姜煮(《博济》);姜汁淬、醋浸、以大小麦酿曲造醋浸(《证类》);烧灰存性、盐汤浸炒、黄连炒、姜汁煮(《总录》);黑豆煮、盐水浸后炮、醋淬(《三因》);童便浸后煨,作一窍人朱砂,湿面裹煨(《妇人》);童便煮(《痘疹方》);赤小豆煮、生姜米泔浸(《朱氏》);姜炒(《百问》)等炮制方法。

明代增加了煮制,蜜水煮,巴豆煮,防风、盐、黑豆同炒(《普济方》);青盐炒、猪脂煎(《奇效》);童便浸后炮(《理例》);姜汁、盐、甘草、童便同煮(《纲目》);盐、姜汁煮、黄连、甘草、童便煮(《仁术》);童便浸(《禁方》);盐、米泔水煮(《准绳》);麸炒(《保元》);炒制、甘草汤浸炒(《景岳》);醋炙(《济阴》);童便,甘草汤煮(《必读》)等方法。

煎附子法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煎附子法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煎附子法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所有的药物都要了解它的注意事项和适用人群后,才可以进行服用。

对于中药方剂煎附子法来说也是一样,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生大
所有的药物都要了解它的注意事项和适用人群后,才可以进行服用。

对于中药方剂煎附子法来说也是一样,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生大附子1个(重9钱以上者,去皮脐,切片;捶碎亦得),晋枣10枚,生姜(切)2两。

【功能主治】补益。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附子煎”。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二引王季远方
通过上文对煎附子法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养生方剂有许多,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都是拥有着自己独有的营养还有对食用者的功效与作用。

不过想要更方便的食用到这样的养生方剂,只有学会这样的制作方法才可以。

生活常识分享。

附子的煎煮方法

附子的煎煮方法

附子的煎煮方法
附子,又名砒霜,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温肾固精、温阳散寒的功效。


中医药中,附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肾阳虚、阳痿遗精、冻疮冷痛等疾病。

然而,附子属于有毒中药材,煎煮方法至关重要,不当的煎煮方法可能会导致中毒。

因此,正确的煎煮方法对于发挥附子的药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附子的煎煮方法。

首先,选用优质的附子。

优质的附子应该是外皮棕褐色,有光泽,质地坚硬,
无虫蛀、霉变等现象。

在购买附子时,应选择正规的药材店或者药房购买,避免购买劣质或者掺假的产品。

其次,进行炮制处理。

附子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炮制处理,以去除毒性。

具体步
骤是将附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然后加盖用文火煨炖,直至附子外皮变为红褐色,有特殊的砒霜气味散发出来,即可取出晾干备用。

接下来,进行煎煮。

将炮制后的附子切成薄片或者碎末,放入煎锅中,加入适
量清水,用大火煎煮,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至1小时,直至汤液呈黄褐色,有砒霜味道,即可取出药渣,收集药液备用。

最后,药液的使用。

附子的药液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医嘱来确定用量和服用方法,一般情况下,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切忌自行用药。

总之,附子作为一种有毒的中药材,煎煮方法至关重要。

正确的煎煮方法可以
发挥附子的药效,而不当的煎煮方法可能会导致中毒。

因此,在使用附子时,务必严格按照正确的煎煮方法进行处理,并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发挥其药效。

附子正确煎煮方法

附子正确煎煮方法

附子正确煎煮方法附子,又名附子、附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止痛安胎等功效。

在中医药中,附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胃脘冷痛、肾阳不足等疾病。

然而,附子是一种剧毒药材,煎煮方法至关重要,不当的煎煮方法可能会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正确的煎煮方法对于使用附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选择好的附子。

优质的附子应该是色泽黑褐,质地坚硬,无虫蛀、霉变等情况。

购买时最好选择正规的药材店或者中药材市场,避免购买劣质或者掺杂杂质的产品。

接下来,对附子进行炮制。

炮制附子可以去除其毒性,增强其药效。

一般来说,炮制附子的方法有炙炒、炮制、炒制等多种,具体方法可以根据药方要求或者个人经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炮制。

然后,进行煎煮。

正确的煎煮方法可以使附子的药效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减少毒性。

首先,将附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清水,一般来说,水量要稍多于药材,然后用大火煮沸,再改用文火慢煎。

煎煮的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直至药液呈现出乳白色或者浓稠状态。

最后,将煎好的药液滤去渣滓,取得纯净的药液。

煎煮好的药液应该在规定时间内使用,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药效减弱。

同时,使用附子药液时,应该按照医嘱或者药方的要求进行用药,不可随意增减用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总之,附子作为一种剧毒药材,煎煮方法至关重要。

正确的煎煮方法可以使附子的药效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减少毒性。

因此,在使用附子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炮制和煎煮,切忌马虎处理。

希望大家在使用附子时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确保用药安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附子煎煮方法

附子煎煮方法

附子煎煮方法(附子的功能、煎煮、中毒症状、怎么急救?)现代药理及功能⒈ 化学成分:剧毒的二萜双脂类生物碱,次乌头碱。

⒉ 药理作用:⑴ 附子有明显的强心作用,尤其对心功能不全时该作用更为显著。

⑵ 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强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附子对血压的影响既有升压又有降压的作用。

⑶ 有抗休克的作用。

⑷ 附子可抗心律失常,但附子剂量过大,也可导致心律失常,应该引起注意。

⑸ 附子水煎剂能对抗心肌缺血、心肌缺氧,有保护心肌的作用。

⑹ 附子有抗寒冷,提高缺氧能力。

⑺ 附子有抗炎、镇痛的作用。

⑻ 附子可使阴虚证进一步恶化,使阳虚症得到改善。

⑼ 附子煎剂可防止胃溃疡的作用。

⑽ 附子有抗肿瘤(杀癌细胞)的作用。

⑾ 附子可抗衰老。

⑿附子有镇静作用,可治疗失眠。

附子的毒性乌头碱的致死量为3~4mg(毫克),人口服乌头碱0.2mg即可中毒。

附子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眼花、口舌及四肢全身发麻、畏寒、继之瞳孔放大、视觉模糊、呼吸困难、手足抽搐、躁动、大小便失禁、血压及体温下降、心电图表现为心率变慢、室性期间收缩和心动过速、及致心室颤动。

附子、干姜、甘草组成的四逆汤比附子单用毒性大大降低。

研究表明:大剂量的附子(30g以上)应用中毒反应为11.7%,其中鼻出血2%,舌、指、全身麻9.3%。

⒈ 知觉神经与运动神经的麻痹作用。

⒉ 迷走神经的兴奋作用。

⒊ 通过胆碱神经外周机制,仰制窦房结,引起异位节律。

⒋乌头碱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

其致死原因,多为中枢神经麻痹、呼吸衰竭心搏骤停而死亡。

附子中毒的八个方面⑴ 生用⑵ 用量过大⑶ 几种同类药品合用,毒性叠加⑷ 配伍不当(不知相生相克的道理)⑸ 煎煮时间不足⑹ 个体差异⑺ 产地不同的毒性差别较大⑻ 与酒同用易中毒服用附子制剂的时候,避饮酒是防范中毒的重要措施。

但也不是绝对的,我治疗半身不遂用附子进的药酒,功效达90%以上,关健还是那句话,要懂得相生相克的道理,上面所写的中毒症状是指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为了让大家重视我才打上这段文字,我的病人生附子开始用量就是60克以上,每天向上叠加5至10克,直到出现上述所有的症状为此,当然了,我们有办法抑制它中毒的现象,任何药物都有克制它的药物,只不过你不知道用罢了。

公开:附子的解毒方法和研究,煎煮方法@李氏中医李卿

公开:附子的解毒方法和研究,煎煮方法@李氏中医李卿

公开:附子的解毒方法和研究,煎煮方法@李氏中医李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中医界最可耻的就是滥竽充数!中医学里有很多秘密和秘法、秘方。

当您不懂的时候,请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去学习,去求教,去研究!附子有毒吗?有,剧毒!那为什么火神派的人这么喜欢用它,而且是大剂量,有人甚至几百克一个方子?答:生附子有毒,我们用的是熟透、煮透的附子,没有毒性的附子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毕业,我对附子的研究已经很久了。

生附子是剧毒,吃了真的是会毙命的生附子的主要毒性成分是单脂乌头碱,毒性不亚于砒霜和鹤顶红。

但是这个成分是可以改变,可以解毒的!单脂乌头碱是不稳定的,经过水煮、加热烘烤等等方法可以转变成双脂乌头碱。

双脂乌头碱就是治病的有效成分,是药性,是药效成分。

双脂乌头碱就已经不是毒药了!就像民间吃的苦杏仁一样。

需要煮水7次,最后就可以吃了。

苦杏仁第一次煮出来的水就是剧毒。

听我母亲说,过去山西,有的人喝煮苦杏仁第一次水自杀的。

煮水7次的苦杏仁,可以当普通食物一样吃!煮透的附子也一样,也可以当食物吃。

这个很多人调查过,陕西、云南的一些村子就这样吃过,据说靠附子度过了很多饥荒的岁月。

谈了这么多,就是想说:作为中医不能谈虎色变(谈附子色变),张仲景的113方,用附子的方子占了很大的比例,其中还有生附子,这就是医圣的认知和魄力!你可以诋毁我,诋毁火神派,但是你不能否认祖先的智慧现在言归正传,我分享一下我煎煮附子的方法:告诉大家如何可以做出没有毒性的扶阳附子汤下面我们再讲一下附子、川乌、草乌的煎药方法:首先,我们要选择合格药材,这三种大毒的草药,尽量选择炮制加工过的。

但是现在的合格炮制的草药比较少,很多人选择用生的,这样就更加大了中毒的风险。

所以学会煎药和判断毒性是很重要的。

我一般选择江油产的蒸附子。

蒸附子是比较安全的,已经清洗泡水后蒸了2个小时以上。

我们买回来,还得久煎!1,先用凉水泡半小时以上,加水要多,宽水熬药!没过药10到15厘米吧。

附子用量煎服方法孙其新

附子用量煎服方法孙其新

附子用量煎服方法孙其新孫其新教授:附子用量煎服法 - 李可學術思想探討之七附子是中藥四帥之一。

李可創制的破格救心湯,附子一晝夜用到600克,而他實際用量最多達750克。

這樣看來,探討附子的用量和煎服法,就成為同道所關注的話題。

現根據其68則醫案,整理出以下內容:1“傷寒論”附子用量煎服法1.1附子用量仲景是古代醫家中最善用附子者,“傷寒論”113方,其中20方用附子。

李可認為,考“傷寒論”四逆湯的原方,生附子1枚,約合今之20克(附子大者為20?3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與藥效是制附子之兩倍以上,則傷寒四逆湯類方所用附子相當於現代制附子40?60克(附子大者為60?90克),而歷代用四逆湯僅是原方的1 / 6?1 / 10。

以這樣的輕量,要救生死於頃刻,誠然難矣(3404頁)。

四逆湯原方在用法中指出,強人大附子1枚;而通脈四逆湯,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之附子均為大者1枚,相當於制附子60?90克,這是經方用藥的本來面目。

1.2附子煎服法首先是藥與水之比例:經筆者初步統計,傷寒之附子劑 19方(除烏梅丸),其湯劑中藥劑量按經方基礎有效量(以原方折半計量為準)計算,藥與水之比例最低者為1:6,為通脈四逆湯;最高者為1:26,為麻黃附子細辛湯,其藥與水之比例平均值為1:10。

其次是煎煮時間:筆者考四逆湯類方用於救急,所用的應為鮮附子(如生地瓜),這既容易浸泡,又易煎煮,故加水少,恆為600毫升,文火煎煮半小時左右(煎取220毫升,分2次服);其它制附子劑,加水1200?1600毫升,文火久煎,煎煮1個半小時左右。

而比較特殊的是麻黃附子細辛湯,因麻黃先煎去沫,故加水較多,為2000毫升,煎煮時間2小時左右。

最後是煎服法:附子劑均煎煮1次,煮取200?600毫升左右,每次服110?200毫升;其頓服者1方,為乾薑附子湯;分2次服者6方,為四逆湯類方,分3次服者10方,為附子湯等;分4次服者一方,為真武湯。

二李可附子用量煎服法李可創制的破格救心湯,其附子用量為30?100?200克,已突破了經方的劑量,故其對附子又增加了3條安全措施:①配伍:凡用附子超過30克時,不論原方有無,皆加炙甘草60克,即可有效監製附子毒性;②文火久煎:附子劑用於慢性心衰者,加冷水1500毫升,文火煮取500毫升,日分2?3次服,煎煮時間 1個半小時左右;③武火急煎:危急瀕死心衰病人,使用大劑破格救心湯時,則開水武火急煎,隨煎隨灌(70頁)。

附子正确煎煮方法

附子正确煎煮方法

附子正确煎煮方法
附子,又名附子、砒霜,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温阳散寒、止痛麻醉的功效。

但是,附子属于剧毒药材,如果煎煮方法不正确,会导致药性不足或者毒性过大,对身体造成损害。

因此,正确的煎煮方法对于附子的应用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附子的正确煎煮方法。

首先,选择好附子。

在煎煮附子之前,首先需要对附子进行选择。

应选择色泽
黑褐,质地坚硬,没有霉斑、虫蛀等现象的附子。

同时,应该注意附子的保存环境,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以免影响其药效。

其次,研磨附子。

将选好的附子放入砂器中,用砂器轧压研磨成细末。

研磨时
要均匀用力,直至附子成为细粉。

然后,煎煮附子。

取适量的附子粉,放入瓦器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用文
火慢炖。

煎煮时要注意火候,以防止过热导致药性流失。

最后,过滤附子。

将煎煮好的附子药液倒入干净的容器中,用干净的纱布过滤,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的药液。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附子属于剧毒药材,使用时一定要遵循医嘱,严格控制剂量,避免中毒。

另外,煎煮附子时要注意火候和时间,以免影响药效。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总之,附子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
注意煎煮方法,以免影响药效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

希望大家在使用附子时能够严格按照正确的煎煮方法进行操作,保证药效的发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孙其新谈李可用附子

孙其新谈李可用附子

孙其新谈李可用附子首先我们来谈谈《附子丸散简效廉》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我在济南第二届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会发表的,当时我是出于什么样的思想呢?因为附子谁都想用,但附子大量、久用,对大夫和患者来讲,都是一个心有余悸的问题。

那么如果你想把它做成水丸,那就比较好掌控了,一个人吃1.5g附子粉会怎样?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做试验,刚开始也怕中毒,就按李可的服法,把附子磨成粉30g,从去年10月份开始试验,这个试验是在我自己身上做起,吃完以后,一天两天没有什么反应,而且我在做的时候,都是用日本的松夏血压计来测量,测量自己的血压和脉搏,结果发现了我从来没有想过的效果。

所以说李可说的这段话:“自晋以后,诸家注疏之得失,不重视临床,对经典多有违背,以为读过两本书就‘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其实误人不浅。

附子是中医手中一味救命仙丹,既然要用附子,就得了解附子,书上写过,不如自己用过,因此,从我开始到第二代、第三代弟子,无一例外都亲尝附子,患病则签字处方服附子,只有自己亲自做过,才可发现真理。

”这一点,我体会的非常之深。

我查找了一下,李可对附子小剂量有哪些论述呢?结果发现,他有一次在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在1959-1960年治疗类风关的时候,他治了6例结果都失败了,后来得出一个结论,小剂量附子是隔衣挠痒,初看这段话,一般则以为李可惯用大剂量附子,而反对用小剂量附子,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他只是在急危重症时喜欢用大剂量附子,这是我在去年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里面,我提出了一个观点:李可把附子分为“阳虚、阳衰、格阳、亡阳、垂死”5等,大家看第17篇文章就知道了,阳虚用小剂,阳衰用平剂,格阳用平剂,亡阳用中剂,垂死用大剂。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阳虚用小剂量,10g-15g,如:缺乳案之五更泻,关节积液案之夜尿急等,言说附子小剂量者17例,占24.3%,这些足以证明,他在治疗急危重症也用小剂量附子。

李可在2004年时,根据邓铁涛老的建议,在南方做一些考察,这一考察发现阳虚证特别多,结果记者问他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他说:“我给你提个建议,小剂量四逆汤常服,(即炙甘草30g,干姜、制附子各15g,服7日停3日,从立夏服至立秋),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附子17个炮制种类的鉴别与临床应用

附子17个炮制种类的鉴别与临床应用

附子17个炮制种类的鉴别与临床应用附子17个炮制种类的鉴别与临床应用周忠海《中医求实》节选周忠海,1976年出生于黑龙江省。

少年时拜老中医为师,19岁就有人求方看病,历中专、自修大专,中医技术突出,先后在青冈镇医院、郓城县永安医院等医院中医临床工作。

20多年中医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顽固性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偏瘫,慢性骨髓炎,风湿,胃病,痛经,脑外伤后遗症等疾病。

《中国科技出版社》于2019年内出版和发行其中医药学研究专著《中医求实》。

附子:中医开门第一药----“药中之尊”根据我对附子功能的认识,附子治疗疾病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附子的作用,实乃是“本草至尊,无可替代”。

附子除了在实热证的早期和阴虚证中不能单用和重用以外,其余的病症,可以说是达到了“无病不用,无方不离”的程度。

我告诉读者一个大秘密,如果一个人只要“懂得附子的炮制去毒性,真正知道附子的应用范围”,这个人基本上就能拿下80%以上,适合中医治疗的疾病!说的夸张点儿话,只要你能“懂得附子的炮制去毒性,真正知道附子的应用范围”,哪拍仅仅会用一个附子,可以说:“你就从中医的门外跨到门里了!”而目前在现实中,大部分中医师,特别是“学院派”的中医师,很少敢使用附子,甚至是几乎就未曾使用过。

这是中界中的一个很滑稽,很尴尬,很无奈的畸形现象,从大的责任方面说,这是中医学校的教学出了问题,从小的知识方面说,这同知不知道附子的“炮制去毒性”和“全面的应用范围”有很大关系。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现在社会上,无论多么有名的专家,多么有名的大师,无论读了多少中医书。

如果他“不懂得附子的炮制去毒性,不真正知道附子的应用范围”,这八成是“伪专家”,“伪大师”,中医内行人一看便知“真伪”!外行大众佩服你,那叫忽悠,内行中医佩服你,那才叫行家!“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重要的话说三遍“只要你能“懂得附子的炮制去毒性,真正知道附子的应用范围”,“懂得附子的炮制去毒性,真正知道附子的应用范围”,“懂得附子的炮制去毒性,真正知道附子的应用范围”,哪怕你仅仅会一个附子,可以说你中医就入门了!嘻!嘻!话有点夸张,但为了引起中医对附子的重视,不得不如此,“太重的钟不重敲则不鸣!”下面就围绕着“ 懂得附子的炮制去毒性”和“真正知道附子的应用范围”详细展开了一一讲述。

孙其新附子煎服法研究与经验

孙其新附子煎服法研究与经验

孙其新附子煎服法研究与经验孙其新附子煎服法研究与经验孙其新(1947~)主任医师,曾任职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近几年潜心研究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多有成就。

同时,笔者发现孙其新老中医对附子的研究也多有独到之处。

现就其对附子煎服研究与经验进行介绍如下。

1.仲景附子服量煎服法张仲景是古代医家中最善用附子者,《伤寒论》113方,其中20方用附子。

孙氏考《伤寒论》四逆汤的原方,生附子1枚,约合今之20g(附子大者为20~30g),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是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四逆汤类方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g (附子大者为60~90g),而历代用四逆汤仅是原方的1/6~1/10。

四逆汤原方在用法中指出,强人大附子1枚;而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之附子均为大者1枚,相当于制附子60~90g,这是经方用药的本来面目。

在附子的煎服法上,首先是药与水之比例的问题。

孙氏初步统计,伤寒之附子剂19方(除乌梅丸),其汤剂中药剂量按经方基础有效量(以原方折半计量为准)计算,药与水之比例最低者为1∶6,为通脉四逆汤;最高者为1∶26,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其药与水之比例平均值为1∶10。

其次是煎煮时间:孙氏考四逆汤类方用于救急,所用的应为鲜附子(如生地瓜),这既容易浸泡,又易煎煮,故加水少,恒为600ml,文火煎煮半小时左右(煎取220ml,分2次服);其它制附子剂,加水1200~1600ml,文火久煎,煎煮1个半小时左右。

而比较特殊的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因麻黄先煎去沫,故加水较多,为2000ml,煎煮时间2小时左右。

最后是煎服法:附子剂均煎煮1次,煮取200~600ml左右,每次服110~200ml;其顿服者1方,为干姜附子汤;分2次服者6方,为四逆汤类方;分3次服者10方,为附子汤等;分4次服者1方,为真武汤。

2.关于附子久煎的思考关于附子是否能免于久煎的问题,早在1977年《中药大辞典》就指出,日本将川乌、生附子在加压罐内用110℃1kg/cm2 40分钟进行处理,此毒性乌头碱已分解,而其毒性则为生药1/150。

话说附子6(各大名医如何煎煮附子的?)

话说附子6(各大名医如何煎煮附子的?)

话说附子 6(各大名医怎样煎煮附子的?)有四川的、云南的、有上海的,也有湖南的;有国医大师、有教授专家、有民间老人,也有地地道道土医生;大家看了后,多为参照,不要瞒目的乱用,要专心的学,最幸亏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用得好救人,用不旦死人。

四川卢崇汉教授煎煮附子经验谈一律先煎,就是先煎 2 个小时,这 2 个小时是从煮沸后计时,2个小时此后,用筷子夹起来尝一尝,不麻嘴了,就能够放其余的药了,一般再煎半个小时就能够了,水要一次性加够,患者实在掌握不了火候,水少了,怎么办?必定要加开水,这是头煎。

等二煎也是开后半小时,第三煎同第二煎,一般将三道药混淆在一同分三次服用,必定要温服。

附子在煎煮前,用流水浸泡 2 小时后,再煎煮 2 小时,减少附子里胆巴和化学制剂的残留。

四川范仲林经验附子无姜不燥,干姜的用量须灵巧掌握,在阳虚阴盛而未至四逆,舌质虽淡而不甚,直至与附子等量,苔虽白而不厚的状况下,干姜可酌情少用;反之可多加直至与附子等量;甘草的用量不起过附子的一半,大概与干姜相等,当附子用至60g 以上时,甘草用量恒用至 30g ,推其意图,是为了和缓附子的毒性。

范氏还有“略煎”之法,显示出他对附子药性的熟谙应用,所谓“略煎”就是改久煎为轻煎,既先煎 20 分钟后,既下其余药物,此举是为了保持附子的峻烈之性,以来应付阴寒重症。

云南王慕尼经验按年纪分四个等级: 2~5 岁用 5g 、6~9 岁用 10g 、10~15 岁及60 岁以上用 15g、 16 岁以上成人用20g、凡用附子的方子,附子均与其余药同时下锅,加冷水用中火煎煮 15~20 分钟后,即可服第一次,此后 2、 3、 4 的煎法依旧同上。

急救时用附子粉将附片用细砂炮炒(炒炮如炮甲)研细粉备用,凡溫身凉脉绝的告急患者,急将附子粉 5g 开水冲服。

与此同时用复方煎剂回阳固脱、益气救急。

这是治疗急症的有效方法。

南京黄煌经验黄煌以为附子用量在20~100g 之间方能奏效,在煎煮上,他以为假如用于回阳救逆时,则宜久煎,可增效减毒。

(1)附子的煎煮问题

(1)附子的煎煮问题

(1)附子的煎煮问题先来看看张仲景是怎样使用附子的。

1、附子不论生用或炮用,都没有先煮的要求。

2、附子不论生用或炮用,常规用量都是“一枚”,按中等大小的附子干品计,一枚约为15克,约等于东汉时的一两,用量偏小。

3、当附子用量较大时,煎煮时间基本不变,用了一枚附子的桂枝加附子汤是“以水七升,煮取三升”,而用了三枚附子的桂枝附子汤是“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同样用了三枚附子的大黄附子汤是“以水五升煮取二升”。

(东汉时的一升等于现在的200毫升。

)4、总药量相近的炮附子剂与非附子剂,煎煮时间基本无差异,如桂枝加附子汤比桂枝汤多了一枚附子,但都是“以水七升,煮取三升”。

5、本来我以为生附子剂都是速煎,煎煮时间短于炮附子剂,其实这是个错觉,造成这个错觉的原因是生附子剂的总药量普遍偏小,而总药量小的方剂用水量与取汤量的差值偏小。

以下逐步说明。

第一,与总药量相同或相近的非附子剂相比。

总药量为2两的干姜附子汤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而总药量同为2两的甘草汤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总药量为5.5两的四逆加人参汤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而总药量为6两的桂枝甘草汤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总药量为9.5两的茯苓四逆汤是“以水五升煮取三升”,而总药量为8两的茯苓甘草汤是“以水四升煮取二升”。

可见,生附子剂的煎煮时间跟相同或相近总药量的非附子剂相比,并不偏短。

第二,与总药量普遍偏大的炮附子剂相比。

总药量为2两的干姜附子汤是“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差值为二升;而总药量为15两的桂枝加附子汤是“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差值为四升。

那么煮桂枝加附子汤蒸发掉的水量真的比煮干姜附子汤要多二升吗?不见得,因为药材多吸水也多,考虑到这一点,两者的煎煮时间就很接近了。

总之,生附子的煎煮方法跟炮附子并无差别。

再作一些探讨,未必对。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生附子在配伍上有一个特点:凡是四逆汤类,必用生附子;凡是用了生附子的,也一定是四逆汤类。

附子的用法

附子的用法

附子的用法用附片要注意这么几点:1.确系虚寒证。

2.附片要炮制的好。

3.要和生姜同用,姜的剂量要大。

4.煎药火候要到位。

5.对于易上火的人,要配牛膝引火下行。

6.我把这些经验传给爱友们,呵呵~,可要收费的呀!再到临床慢慢的重新实践,也就有了体会,我是搞心内的,治心病用附片是最常用的了,下面我说一个病窦的病人:这病人先在某医科大学附院心内诊治,心率每分钟多在四十余次,夜间心律有时只有30余次,西医建议安装起搏器,患者为下岗工人,那来那么多钱,只好求中医诊治疗。

证见心悸、气短、畏寒肢冷,四肢不温,,寐差,纳可,二便可,舌质淡,脉结。

24动态心电图检查典型的病窦。

立法:温阳益气通脉用方:制附片(先煎)20克,小红参5克,细辛3克,苦参15克,葛根30克,丹参20克,生姜10克每日一剂,西药仅予极化液、肌苷片、维生素B1等。

患者服方十剂,心率就增加到60余次,而且心律很整齐,为窦性心律,后接服十剂心律增加到70余次,带方巩固,这病人以后常找我看病,随访已经3年了,病情很稳定。

说了这么多,只是告诉大家,别人的经验有时候很值得借鉴,也是提高个人临床技艺的一个方面。

浅析仲景用附子之妙法附子是临床常用的温里祛寒中药之一,处方用名:附子、生附子、制附子、熟附子、淡附子、黑附片、炮附子。

用量用法:3~15克,煎服,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古今医家用之组方甚多,用法亦然。

本文对汉、张仲景用附子之法做一学习与浅析。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用附子的方剂共44方,其在组方、配伍、炮制、剂量、煎煮、服法上颇精,绝妙有效,值得研究。

一、回阳救逆急用生用如:在《伤寒论》中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干姜附子汤,方中均用生附子,附子生用性烈善走发伸阳气,祛散寒邪。

如:《伤寒论》第(323)条,“少阴病,脉沉,急温之,益四逆汤”;另有,白通汤方: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附子煎药方法谈

附子煎药方法谈

附子煎药方法谈附子煎药方法谈(2008-11-19 01:36:36)附子煎药方法谈吴佩衡用附子必久煎3小时后先尝,半小时后不麻口,才与它药同煎服之。

他用附子特点有三:一是用炮制附子;二是与干姜、上肉桂(研末泡水冲入)配伍使用;三是久煎(大剂量煎3个小时以上)。

四川龚志贤:"附子重在煮透,煮至入口不麻,就无毒性反应了。

余用制附片30克以上者,必须先先煮一小时,用量在60克者必须先煮2小时,以上以入口不麻为度。

"刘民叔:"炮用附子,先煎一时;生用附子,先煎三时,必依时煎足,否则发麻,令人不安。

"在强调运用附子治痿的同时,提出绝不容有阴凝寒凉之药掺杂其间,认为"已成痿壁?者,再以清凉为治,即可碍阳明运化之机,致生气日促,痿疾难愈矣。

"大剂量用附子,必须先煎1~3小时以上,再入它药同煎,这已经成为多数医家共识。

实验证明,附子经长时间煎煮后,乌头碱水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显著降低。

有资料表明,附子经加热处理后,毒性仅为原来的1/200。

但其强心成分经煎煮后不被破坏。

(见吕兰薰等《常用中药药理》)但也有人提出异议,四川万县地区杨德全称:历代本草都认为附子有毒,内服需制后久煎,否则容易中毒。

余遵前贤所言,凡用附子,必先煎一小时以上,"但所获效果极差",如曾治一少阴阴盛阳衰证,急投四逆汤,症情依然如故。

余苦苦暝思,《伤寒论》四逆汤方后注云:"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仲景明示水由三升熬至一升二合,表明时间不长,并末先煎。

遂以原方2剂,诸药同煎半小时,药后效如桴鼓。

因此,使用制附子小剂量(15-20克),不需先煎久煎,与它药同煎3O分钟即可,经过临床应用,"未发现中毒现象,而且疗效较好。

" 当然大剂量使用时,仍以先煎久煎为好(《中医杂志》87年12期) 。

云南楚雄州中医院王慕尼先生也认为:附子煎法仲景虽未明训,但联系整个《伤寒杂病论》262方,用今天的话说也就是配合他药同时水煎。

关于附子的使用经验(原创)

关于附子的使用经验(原创)

关于附子的使用经验(原创)
虽然伤寒论中四逆辈都是生附子,但现代基本都是用制附片了,可能极少数艺高人胆大的国手或者糊涂胆大的新手才敢于用生附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规定附子的用量不超过15克,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中位数。

我本人身高165cm,女性,体重60kg,身材中等,服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体会,制附片用到12克并先煎半小时,有轻微的咽喉堵塞感,有点想呕吐,但并不恶心,因为之前同方中使用5克制附片时没有这种反应,所以,有理由认为这次的反应是附子剂量增加导致。

但我的老师给很多病人用到20克,而且没有先煎,未听说有不良反应,不过他都是用煎药机高温高压下煎煮的,我考虑应该是高压条件下有毒生物碱的水解更充分。

关于先煎的问题,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他早年刚出道时的一个故事:他给某病人处方20克制附片7剂(先煎),医院药房按常规就单包了140克,并注明分7次先煎半小时到一小时,结果病人虽然先煎了半小时,但是140克一起煎的,导致急性心衰送医院急救,幸亏抢救及时,救回来一条命。

从此后老师开附子就没有写过先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其新附子煎服法研究与经验
2015-01-21 | 123xyz123
孙其新(1947~)主任医师,曾任职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近几年潜心研究李可老中医学术思想,多有成就。

同时,笔者发现孙其新老中医对附子的研究也多有独到之处。

现就其对附子煎服研究与经验进行介绍如下。

1.仲景附子服量煎服法
张仲景是古代医家中最善用附子者,《伤寒论》113方,其中20方用附子。

孙氏考《伤寒论》四逆汤的原方,生附子1枚,约合今之20g(附子大者为20~30g),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是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四逆汤类方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g(附子大者为60~90g),而历代用四逆汤仅是原方的1/6~1/10。

四逆汤原方在用法中指出,强人大附子1枚;而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之附子均为大者1枚,相当于制附子60~90g,这是经方用药的本来面目。

在附子的煎服法上,首先是药与水之比例的问题。

孙氏初步统计,伤寒之附子剂19方(除乌梅丸),其汤剂中药剂量按经方基础有效量(以原方折半计量为准)计算,药与水之比例最低者为1∶6,为通脉四逆汤;最高者为1∶26,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其药与水之比例平均值为1∶10。

其次是煎煮时间:孙氏考四逆汤类方用于救急,所用的应为鲜附子(如生地瓜),这既容易浸泡,又易煎煮,故加水少,恒为600ml,文火煎煮半小时左右(煎取220ml,分2次服);其它制附子剂,加水1200~1600ml,文火久煎,煎煮1个半小时左右。

而比较特殊的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因麻黄先煎去沫,故加水较多,为2000ml,煎煮时间2小时左右。

最后是煎服法:附子剂均煎煮1次,煮取200~600ml左右,每次服110~200ml;其顿服者1方,为干姜附子汤;分2次服者6方,为四逆汤类方;分3次服者10方,为附子汤等;分4次服者1方,为真武汤。

2.关于附子久煎的思考
关于附子是否能免于久煎的问题,早在1977年《中药大辞典》就指出,日本将川乌、生附子在加压罐内用110℃1kg/cm2 40分钟进行处理,此毒性乌头碱已分解,而其毒性则为生药1/150。

经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日本又进一步完善了附子高温高压法,即高压120℃,经2小时可破坏乌头碱之剧毒,这样入汤药毋需先煎、久煎。

1958年卫生部简化中药商品规格,决定只保留附子的3个品种: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中华本草》指出,黑顺片、白附片因加工方法类似,其炮制品的总生物碱含量下降为原生药的1/6~1/9,而毒性双酯型乌头碱含量只相当于原生药的1/100;盐附子因加工条件比较温和,总生物碱与上述附片类似,而毒性双酯型乌头碱比上者高得多。

从中可以看出,经过这样炮制,总生物碱含量只是原生药的1/6~1/9,那么附子药效流失则为83.4%~88.9%,其流失的比例是惊人的。

附子高温高压去毒的问题,1997年《中华本草》是集传统药学大成并反映当代科研成果的本草巨著。

该书认为,古今对川乌、附子的炮制方法虽然繁多,但归纳说来,可分为浸、泡、漂等水处理,烘、焙、炮等干热处理,蒸、煮等湿热处理3种类型。

这些方法皆能达到去毒目的。

但水处理生物碱随水流失较多,药效受到影响;干热处理对总生物碱含量影响不大,对药效影响较小,而毒性双酯型乌头碱含量相对较高;湿热处理,特别是热压蒸制处理(即高温高压),总生物碱含量高,毒性双酯型乌头碱含量低,去毒效果好。

3.附子用热压力锅处理
孙氏用附子热压蒸制法,对黑顺片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工作。

由于黑顺片的炮制过程是取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片,蒸熟取出烘至半干,再晒干。

把黑顺片高温高压时间就设定为1个半小时。

首先将黑顺片1kg放在22型压力锅里,放冷水500ml拌匀,盖上锅盖闷2个半小时。

每隔
15分钟,即翻动一次或颠簸一下;闷半小时后,用根筷子蘸一滴浸液点在舌尖上,会感到微苦涩;闷1小时(即第2个半小时),尝后舌尖有微麻辣感;闷1个半小时后,会有明显麻辣感;闷2小时后,会有刺舌感,此时黑顺片已基本闷透,只是大个、片厚的还有硬心;闷2个半小时后,尝后会有针扎感,黑顺片已经没有硬心了,即全部泡软,可进行热压处理。

附子热压操作过程是:用22型压力锅,放冷水1000ml(或24型压力锅,放冷水1200ml),然后放入箅子(水要低于箅子),铺上已闷好的黑顺片,盖上锅盖,加热至排气管冒蒸汽时,扣上限压阀。

当蒸汽稳定由限压阀处排气时,应立即调低火力,保持限压阀间歇排气和发生轻微响声。

1个半小时后闭火,稍停片刻,然后打开锅盖,凉透后取出烘半干、再晒干。

这样处理的制附子,入煎剂就可以免于久煎了。

注意:如果限压阀不是“间歇排气”,而是“持续排气”,说明火急了,容易烧干锅。

4.关于附子煎服法探讨
对于附子煎服法,看似简单,可认真操作起来,每个细节都有学问。

一般认为,煎药以砂锅为好。

但由于砂锅体积小,附子重剂多不适用。

另外,砂锅爱坏,如放开水、或急煎、或煎煮完放在石板上,均容易炸裂。

孙多经过实践发现,压力锅不但具有砂锅的优点,如传热速度慢,受热均匀,汤温始终保持在95℃左右,这样的温度利于饮片内的可溶性有机物向外渗出;它还有独特的优势,因压力锅密封,即使久煎,只能从排气孔排出微量的气体,药液挥发少,始终保持药与水之适当比例,保证有效成分煎出。

一般煎药,多加水淹过药面一寸。

由于煎药锅大小不一,单用淹过药面“一寸”来表示,那水量之差别可就太大了,急需改进。

《伤寒论》附子剂,四逆汤类方加水600ml,其它制附子剂,加水为1200~1600ml,药与水之比例平均值为1:10。

李可之附子剂,附子30~100~200g,加水1500~2000~2500ml,药与水之比例1∶3~1∶7。

这都值得我们效法的。

一般附子煎剂,多为冷水浸泡半小时,偶尔有浸泡1小时的。

孙氏的临床经验,制附子至少得浸泡2小时。

因为浸泡半小时,尝后只有微苦涩;浸泡1小时,会有微麻辣感;浸泡1个半小时,会有明显麻辣感;浸泡2小时,会有刺舌感,此时附子的有效成分已达到高峰。

从理论上讲,制附片只有充分泡软、细胞膨胀,有效成分才能溶解于饮片组织中,产生渗透压,然后扩散到水中。

从中可以看出,附子浸泡少于1小时,就不会有麻辣感,而浸泡2小时,则出现刺舌感。

真可谓:好的浸泡,等于煎煮的一半。

关于《伤寒论》附子煎煮时间,张仲景之四逆汤类方用鲜附子(如生地瓜)救急,加水600ml,文火煎煮半小时左右;其它制附子剂,加水1200~1600ml,文火久煎,煎者时间1个半小时左右。

孙氏治慢性心衰,使用热压处理(高温高压1个半小时)之制附子,只煎煮1次,煎煮时间为1小时。

其具体方法:用22或24型压力锅浸泡黑顺片,药与水之比例按李可之经验加水,浸泡2小时,然后加热至排气管冒蒸气时,不扣限压阀,而应立即调低火力,保持排气管间歇排气,此火候正是煲汤的温度,有利于蛋白质及可溶性有效成分向外渗出,煎煮1小时后,将药渣捞出,如药液多,则用武火急煎浓缩即可。

为了验证此法是否安全,孙氏曾试服附子重剂(45~155g)1个月,附子最高达155g,均煎服1小时,则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注意:如果排气管不是“间歇排气”,而是“持续排气”,说明火急了,容易烧干锅;压力锅在煎煮过程中,不能打开锅盖,否则药液会溢出伤人。

为了临床方便用附子,孙氏把热压处理之制附子,磨成玉米样大,浸泡1小时即可。

因为附子价格很便宜,不存在造假问题,故院方可自行磨成“附子米”(即玉米粒大),这样就方便多了。

经实验证实,黑顺片经过热压处理1个半小时,已经去毒,毋需多虑。

5.附子能否免煎的问题
目前,附子用重剂已经屡见不鲜了。

既便是经热压处理之附子,可免于先煎、久煎,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因为附子大剂量,则加水1500~2000~2500ml,若煎煮1小时,那煎取的药
汁多数会超过600ml,这势必要再用半小时~1小时浓缩药汁,是否有更简便的方法?孙氏又进一步把热压处理之附子磨成粉,从每次1g服起,逐日增加1g,日3次,以其汤药送服,连续服用11天,附子粉最高达11g,日3次。

结果附子粉用到33g,相当于入煎剂之制附子66~99g,均无不良反应。

所以,孙氏体会,除急危重症外,凡制附子用量在100g以下,均可改为附子粉在33g以下。

为了稳妥起见,暂定为热压处理之附子粉1g相当于入煎剂之制附子3g(即1∶3)。

注意:不能用制附子直接磨粉,必须用热压处理之制附子(已有效破坏双酯型乌头碱之毒性),这样就安全、方便多了。

6.结语
孙其新老中医在学习李可应用附子经验的同时,发现诸多的方法可以改进。

特别是孙氏采用压力锅煎药的方法,以及对附子进行减毒服用粉剂的方法,在提高附子功效的同时,简化了服药的复杂性,也大大地避免了毒副作用的产生,做了一次很好的尝试与研究,这些成功的经验与方法,很值得火神派医家临床应用附子参考,并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来自: 123xyz123 >《火神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