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案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案

初中地理滔滔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概况,包括源头、流经地区、注入的海洋等。

2. 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处理。

3. 通过阅读分析黄河的流域图、中国地形图,进一步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技能。

4.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和讨论活动,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概况,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2. 教学难点: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运用情境导入法,播放中央电视台黄河调水调沙特别报道”的声像资料。

并在大屏幕上展示资料中,白岩松说的话:如果把黄河比作我们的母亲河,母亲病了,我们要对她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黄河会治好了病,又美了容。

并设置问题:为什么要对黄河进行治疗?期间又有那些措施呢?顺势导入新课。

2. 新课探究(1) 黄河的概况【情景创设】作为黄河的医生,想要了解黄河的病况”和病因”,首先要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通过展示《黄河流域水系图》《中国政区图》《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请学生回答并思考:- 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游又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2) 黄河的水文特征- 黄河上游流经青藏高原,中游流经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地形的变化对河流有什么影响?- 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对河流有什么影响?(3)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为什么黄河在下游形成了“地上河”?- 这种现象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4) 黄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 针对黄河流域的洪水、沙漠化等问题,我国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 在黄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平衡?3.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河的地理概况、水文特征,以及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以及治理黄河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_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一)播放视频,激趣引入播放黄河录像,将《黄河大合唱》作为背景音乐,以雄壮的黄河景象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感受到黄河雄壮磅礴的气势,在增强视觉感观的同时,也对黄河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二)学科整合,丰富情感(导语)师:提到黄河,我们总会想起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

那么,为什么我们把黄河叫做“母亲河”呢?生1: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境内的原始祖先就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生2:那里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生3: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生4: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文学艺术等也产生在这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从各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让学生领略到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气势和英雄气慨,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

师:“母亲河”的称呼倾注了人们对黄河的一往深情,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诗客为了表达对黄河的这份感激,写下了许多隽永的诗句,你能说出其中几句吗?生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生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生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生4: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学生争相回答,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设计意图:在地理教学中整合语文学科,体现民族精神,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文素养都得到一次升华。

(三)师生合作,探究交流(过渡)师:“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难道黄河之水真的从天上来吗?接下来便向同学们展示“黄河流域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并用课件展示发源地景观图和发源地的标志,然后用FLASH动画展示黄河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播放课件的同时,让学生说出每个省区和地形区的名称)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同时,复习和巩固旧知识,温故而知新。

八年级上地理《滔滔黄河》教案及课堂反思

八年级上地理《滔滔黄河》教案及课堂反思

“教学录像课”课堂教学流程表课题:《滔滔黄河》初二地理附录二:《滔滔黄河》教学反思初二地理这节研究课让我深深地感悟到:开展自主探究教学,进行课程改革,最根本的是要转变教学思想,真正地信任学生,能够实现主体性,能够在老师的诱导下,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胜任教师的职责。

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改精神。

在学习黄河的概况时利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列出要自主学习的题目,学生自己就能够找出,再起来或上台汇报所找的内容,既培养了他们的读图能力,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再如,黄河上、中、下游各段的忧患及成因,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先让学生对照课本“黄河忧患图”小组合作讨论黄河各段的忧患,探究产生这些忧患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是什么,教师及时的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根治黄河上,让学生献计献策,并对学生及时地进行情感教育,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学好本领,为治理黄河和建设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对教师知识的要求:学校老师都用电子白板教学。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但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新课程教学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

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需要往往花更多的时间用来上网、跑图书室、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以使自己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已成为自觉的行为,以便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

本节课遗憾的地方是:虽然老师经过充分准备,但在播放《黄河颂》视频的时候还是没有调出声音,出现失误。

今后要加大学习力度。

为打造地理愉悦课堂,高效课堂而努力探索。

初中地理_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导⼊新课】:放诗歌朗诵《黄河颂》和唐代著名诗⼈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凉州词》,同时配上⾳乐和图⽚,使学⽣感受到黄河博⼤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的热爱。

<设计意图>:把学⽣带⼊到黄河的意境中,激起学习的欲望【学习新课】:⼀、知黄河(过渡)今天,让我们再次回到黄河母亲的怀抱,细细端详她的模样。

要求学⽣⾃主阅读“黄河⽔系图”,完成学案以下问题。

限时3分钟。

1.请同学们描画黄河⼲流的形状,说出黄河⼲流呈现什么形状。

2.在图中填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地。

3.结合p24“中国地形图”,说出黄河沿途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4.在图上填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主要⽀流。

3分钟后,学⽣代表上台填写黄河简图。

其他同学⼩组内同桌互查并快速记忆。

教师采⽤“⼩组竟答”⽅式检查学⽣的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学、⼩组代表上台填图、同桌互查、快速记忆、⼩组竟答,多样的活动,提⾼了学⽣的绘图、填图能⼒、以及参与意识。

⼆、颂黄河1.(过渡)黄河母亲⽤她的⾎⾁哺育了⽆数中华⼉⼥,遥想当年,黄河母亲⽣下了我们所⽣所长的华北平原。

⼤家来看,为什么说黄河⽣下了,塑造了华北平原呢?(学⽣独⽴思考)2.(过渡):同学们再仔细观察“黄河⽔系图,黄河沿岸除了华北平原之外,还有哪些其他的平原呢?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虽然他们深居西北内陆,降⽔很少,⽓候⼲旱,但是却形成“沃野千⾥,物产丰美”的景象,被誉为“塞上江南”!为什么呢?(学⽣独⽴思考)3. 前⾯提到,黄河流经我国第⼀⼆三三⼤阶梯,由此同学们还想到黄河母亲的哪些贡献呢?教师再出⽰“黄河流域⽔系图”,让学⽣从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电站,印证⾃⼰的结论。

最后课件展⽰有关黄河⽔电站建设的图⽚。

4.(过渡):正如《黄河颂》中所说,我们热爱黄河,因为您有母亲的温柔!我们歌颂黄河,因为您有是⽆尽的激流。

听,这是什么声⾳?——⽔流(瀑布)这就是世界上最⼤的黄⾊瀑布——壶⼝瀑布。

滔滔黄河说课稿

滔滔黄河说课稿

《滔滔黄河》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滔滔黄河》,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几个方面做如下解说。

一、教材分析(一)说教材《滔滔黄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的第三课时,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黄河又是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

所以,了解黄河是我们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忧患意识、激发爱国情操的良好素材。

从教材体系上看,与前面学过的中国地形、中国气候有着紧密联系,又为学习后面中国区域地理提供基础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2)“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3)黄河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初步具有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黄河的功与过的分析、评价,学会辩证的分析看待问题;通过黄河的治理和综合利用,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说重点难点重点:黄河流域的概况、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利用。

难点:黄河成为地上河的原因,黄河凌汛。

二、说教学方法本节课我运用了读图分析法;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法;提问法;通过“情景导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上来,最终实现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学会。

三、说学生学法(一)学情分析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知识点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学习效果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讨厌上地理课。

对此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是最佳的选择。

同时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鼓励学生,使学生爱学地理。

(二)学法指导我遵循“全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十六字原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学习。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精选5篇)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精选5篇)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滔滔黄河》教学设计《滔滔黄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湘教版教科书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滔滔黄河,主要围绕对黄河的整体评价,黄河各段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案的研讨展开讨论的。

它不仅是本章教学的重点,而且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因为黄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是炎黄儿女的生命之河。

同时她有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灾难。

本节知识在教材结构的编排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的省区、地形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划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释黄河各段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母亲河的奉献和忧患。

教学难点:黄河各段的环境问题与治理。

四、学法指导:《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根据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法上给予以下指导:(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3)养成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良好习惯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大量资料。

六、设计思路:(一)创设情景、直奔主题:展示课件:《黄河钢琴协奏曲》片断,学生在雄壮的旋律中欣赏黄河壶口瀑布的美景。

教师过渡:提到黄河,我们首先想到她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黄河就在我们身边流过,大家非常熟悉她。

在我们赞美黄河,为拥有黄河而自豪的同时;你可否想到过黄河的治理问题,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块来探讨黄河的有关问题。

(二)设计活动、完成教学:课堂活动1:……黄河知多少(完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1)教师展示黄河流域图。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滔滔黄河”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当中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前面是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和长江教学内容的延续和深入,也是后续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

本节教材包括黄河河流概况,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及开发利用,黄河的忧患及治理。

教材已提供了“黄河凌汛”“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材料及“地上河”示意图,帮助学生全面认识黄河。

通过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不难发现当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含沙量大,所以黄河最重要的问题仍是治沙!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意识到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水和谐”,培养人地协调观,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情分析】
通过本节前面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滚滚长江的学习,已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同时初二的学生在思维模式上还是有明显的形象思维痕迹,很大程度上仍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材料来理解抽象的知识,课堂教学中多引用资料、图片,结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分析主要忧患——含沙量大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

难点:分析主要忧患——含沙量大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讨论法,用平板收集学生学习信息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部分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⑴记住黄河的基本概况。

⑵了解黄河各河段的自然特征,明确黄河水能资源的分布和著名水利枢纽的分布。

⑶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整理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黄河的“利”与“害”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辩证看问题。

⑵通过对黄河的治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辩证观。

【重难点】:重点:黄河的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和主要支流)。

难点:黄河各河段的特征以及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教学过程设计】《滔滔黄河》课标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课标要求看,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应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二是掌握长江和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是掌握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长江而言,应突出其开发利用的价值,通过三峡水利枢纽、“黄金水道”等方面来说明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对黄河而言,应突出对“黄河之害”和“治理对策”的把握,让学生领会治理黄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滔滔黄河》教材分析河流在自然环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形成,受流域内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的综合影响;另一方面,河流与流域内的人类活动关系十分密切,河流影响着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改造着河流的基本面貌。

本节教材主要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反思:滔滔黄河

教学反思:滔滔黄河

《滔滔黄河》教案一、教材分析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

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

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三、教学重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学难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七、学法引导: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八、教学安排:二课时(黄河的概况及奉献为第一课时,黄河的忧患和治理为第二课时。

)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观录像,配上对白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滔滔黄河》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滔滔黄河》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到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辅导者,把教
学的重心放在了如何促进学生“学”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观。
学生学习能
八年级学生对地理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而且他们
力分析 对黄河并不陌生,通过影视、诗文、歌曲,对黄河有了
一定的了解,在前面两节地形和气候的学习中,大多数
学生也已经了解了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并在长江
的学习中,了解了学习河流的一般方法。我任教的班级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滔滔黄河》

这部分教材主要阐述了黄河的源流概况,上、中、
教材分析 下游划分及自然特征,“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综合
治理,黄河上、中游的水能开发等内容。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源流概况,以
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
了解黄河水利建设上的成就,感悟它们对经济社会发展
黄河存在问题 教学目标
与治理黄河的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
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使学
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
学生画黄河水系图,在图中填出:黄河上游和中游
的分界点:河口、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桃花峪、主要
支流湟水、渭河、汾河、源头巴颜喀拉山、注入的海洋
渤海。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生活动,体现了新课改的理
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学生动脑思 课例研究综
考,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用嘴巴表述,积极参加 述

初中地理_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放诗歌朗诵《黄河颂》和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凉州词》,同时配上音乐和图片,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到黄河的意境中,激起学习的欲望【学习新课】:一、知黄河(过渡)今天,让我们再次回到黄河母亲的怀抱,细细端详她的模样。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黄河水系图”,完成学案以下问题。

限时3分钟。

1.请同学们描画黄河干流的形状,说出黄河干流呈现什么形状。

2.在图中填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地。

3.结合p24“中国地形图”,说出黄河沿途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4.在图上填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主要支流。

3分钟后,学生代表上台填写黄河简图。

其他同学小组内同桌互查并快速记忆。

教师采用“小组竟答”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自学、小组代表上台填图、同桌互查、快速记忆、小组竟答,多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绘图、填图能力、以及参与意识。

二、颂黄河1.(过渡)黄河母亲用她的血肉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遥想当年,黄河母亲生下了我们所生所长的华北平原。

大家来看,为什么说黄河生下了,塑造了华北平原呢?(学生独立思考)2.(过渡):同学们再仔细观察“黄河水系图,黄河沿岸除了华北平原之外,还有哪些其他的平原呢?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虽然他们深居西北内陆,降水很少,气候干旱,但是却形成“沃野千里,物产丰美”的景象,被誉为“塞上江南”!为什么呢?(学生独立思考)3. 前面提到,黄河流经我国第一二三三大阶梯,由此同学们还想到黄河母亲的哪些贡献呢?教师再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水电站,印证自己的结论。

最后课件展示有关黄河水电站建设的图片。

4.(过渡):正如《黄河颂》中所说,我们热爱黄河,因为您有母亲的温柔!我们歌颂黄河,因为您有是无尽的激流。

听,这是什么声音?——水流(瀑布)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壶口瀑布。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单位:姓名: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内容属于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的第三部分《滔滔黄河》。

2.本节内容是前面内容的延续和深入。

它很好地体现了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密切的关系:河流的分布、发展受地形的制约,气候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同时,她又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所以学习黄河的有关知识,了解黄河、认识黄河具有重要意义。

3.《滔滔黄河》这部分教材包括黄河的源流概括,上、中、下游的分段及自然特征,“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综合治理,黄河上、中游的水能开发五部分,信息量非常大。

但教材只安排了黄河水系图,和为该图配了5道读图题,不能将水系图、政区图、气候图和地形图对照使用,不利于培养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材虽然提供了黄河“地上河”的示意图,但对解决这个难点的效果不显著。

所以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强调重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校地处青岛市郊,教育教学设施比较先进,有专门的地理专用教室,多媒体信息技术使用非常广泛。

在前一节学习了《滚滚长江》的基础上,基本上掌握了学习河流概况的方法,这些都为这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八年级学生能通过读图来完成基本知识的掌握,但概括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提高。

尤其是分析黄河“地上河”的形成会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但也会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一个切入点。

三、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了解黄河上、中、下的自然特征;3.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理图像,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学生通过参与小组合作,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的内容包括: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历史变迁、治理开发和保护等方面。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掌握黄河的主要特点和治理措施,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感情,提高学生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河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黄河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黄河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历史变迁、治理开发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感情,提高学生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历史变迁、治理开发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治理开发和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流域特点、历史变迁等内容。

2.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3.讨论法:分组讨论黄河的治理开发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4.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资料:黄河的图片、视频、PPT等。

2.准备课堂用具:黑板、粉笔、地球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黄河的概况,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特点和问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历史变迁等内容,让学生对黄河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黄河的治理开发和保护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母亲河。

4.巩固(5分钟)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黄河的治理开发和保护措施。

初中地理_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过程流程图:板书设计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一、黄河的概况:1、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海洋:渤海2、上中游分界:河口中下游分界:桃花峪3、中游主要支流:汾河、渭河4、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二、黄河的奉献: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河段问题具体措施上游:荒漠化、凌汛合理放牧、种草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下游:地上河、断流、凌汛、决口加固大堤、疏沙清淤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较差,理解能力,读图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前面学习了河流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学生对河流的水文特征有一定分析能力。

通过对长江的学习对分析一条河流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学习难度大大降低。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注意面向全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本节课教师思路清晰,授课时条理清楚,课件切实结合教材内容,使得两者之间互相联系,不会出现脱节现象。

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

这节课中从黄河的概况、黄河的奉献、黄河上中下游各河段存在的问题、黄河的治理措施等几个方面逐步下来,形成一条清晰的主线。

这节课是成功的一节课,是有吸引力的一节课。

教学设计、教学手段、课堂效果都体现教师良好的驾驭课堂能力,知识储备量大、专业功底扎实。

课堂活力十足,学生学习热情很高。

学习效果好。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第三课时,利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学习黄河。

其内容包括黄河的概况、黄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黄河的治理等;主要内容包括黄河的源头和入海口,黄河流经的地形和省区等;黄河的奉献包括灌溉、塑造平原,蕴藏丰富水能资源、流域内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黄河上中下游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教学重难点是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

滔滔黄河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地区及注入的海洋。

2. 使学生掌握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基本概况。

3. 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识,提高爱护母亲河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发源地2. 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经地区3. 黄河的流域面积和全长4. 黄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5. 黄河文化及保护母亲河的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地区、注入的海洋;黄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黄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2. 难点: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特点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黄河的地理风貌、历史文化和环境保护现状。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具体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和发源地,引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2. 讲解黄河的主要支流和流经地区,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流域分布。

3. 分析黄河的流域面积和全长,使学生掌握黄河的基本概况。

4. 探讨黄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黄河的重要性。

5. 介绍黄河文化,让学生了解黄河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6. 讲解保护母亲河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地理知识。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调查家乡的河流状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展示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黄河流域的特点。

2. 视频播放:播放关于黄河历史文化和环境保护的纪录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案例分析:分析黄河流域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环境现状。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黄河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师一优课推荐课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课标分析】根据课标,在知识方面,可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概况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黄河水文特征的分析,学会河流水文特征的一般分析方法;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和黄河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体会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

在情感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滔滔黄河”的学习,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立志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2、运用材料和实验,理解黄河中游多泥沙,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3、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了解黄河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感悟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通过合作探究,理解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黄河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理解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探究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教学过程】导入《我的大黄河》师:滔滔黄河水,悠悠儿女情,一曲壮美的《我的大黄河》抒发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赞美之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黄河、认识黄河、了解黄河。

激发学生的求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知黄河。

自主学习“识黄河”多媒体出示学生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学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黄河为什么是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和长江对比说出黄河的水文特征。

师:河流承载着环境的变化,黄河流程长,跨度大,环境复杂,各河段表现出的自然特征也是不一样的。

展示黄河视频,通过视听感知黄河各河段的自然特征。

自主学习:通过查阅地图册,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结合板图中的数字代码,说出主要的地理事物,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

对比黄河长江流经的干湿地区,分析水量不同的原因。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滔滔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滔滔黄河》课型新授课主备【学习目标】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发源地、注入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及主要地形区;主要支流2.知道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3.阅读相关资料,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学习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观看《黄河颂》配字幕MTV,感受黄河雄浑磅礴的气势,同时比赛谁能寻找到歌词中的一处错误。

教学内容:观视频,感受黄河雄浑磅礴的气势,,激趣导入新课教法运用:直观的手段,使学生深切地感受黄河雄浑磅礴的气势,同时带任务的观看视频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更加专注,很自然的承转到黄河源流概况的学习。

学法指导:学生观看视频,感受黄河的雄浑与不屈,寻找歌词中的错误之处环节一——自学自纠一、黄河的源流概况观察课本P49页黄河水系图及查找相关地图,总结:知识小结1——黄河的源流概况:【画图归纳】认真观察黄河水系图,画出黄河的干支流简图,并注上名称!比一比,看谁画的好!!教学内容:参考长江的学习方法,课前自主学习黄河源流概况。

结合老师的范例,写出自己在预习中的困惑,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体现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教法运用:1.课前参考长江的学习方法,自主查找相关地图,在导学案中总结黄河的源流概况并.绘图归纳黄河水系状况2.课堂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学法指导:1.学生查找相关地图,并采用多图叠加的方式(如将环节二——互学互纠二、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探究一结合课本P55-57及课件图文,归纳黄河上中下游水文特征。

知识小结2——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上游:河水 ___,多,丰富黄河各段特征中游:多____ ___,多______,多_____。

下游:流域面积___ _,形成“_______ ”。

三、黄河的奉献探究二1.人们亲切的称黄河为“母亲河”,人们对黄河的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2.观察黄河上主要水电站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2、浪底的位置,分析这两处水能丰富的原因?3、3.圈划出黄河的三个灌溉农业区:塞上江南——宁夏平4、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4.观察课件展示的黄土沿岸的城市分布图、引黄济青调水工程,感受黄河在引水灌溉,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方面的贡献。

初中地理教案与反思滔滔黄河

初中地理教案与反思滔滔黄河

初中地理教案与反思:滔滔黄河一、教材分析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为丰硕。

黄河的问题较多,若是处置不妥,易引发学生怒黄河、恨黄河,因此应该尽可能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不由自主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绩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献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一、明白黄河的源流概况;二、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点;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闻名的水利枢纽的散布;4、明白得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缘故;五、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绩。

(二)、进程与方式:一、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育学生探讨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

角色扮演培育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熟悉。

二、熟悉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绩,培育学生酷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熟悉到爱惜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三、教学重点:一、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缘故。

二、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绩。

四、教学难点:一、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缘故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二、黄河的治理方法。

五、教学预备: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方式: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七、学法引导:通过自主搜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而且治理黄河提出假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八、教学安排:二课时(黄河的概况及奉献为第一课时,黄河的忧患和治理为第二课时。

)九、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播放录像):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观录像,配上对白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酷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滔滔黄河》课型新授课主备【学习目标】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发源地、注入海洋、长度;流经的省区及主要地形区;主要支流2.知道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3.阅读相关资料,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学习过程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观看《黄河颂》配字幕MTV,感受黄河雄浑磅礴的气势,同时比赛谁能寻找到歌词中的一处错误。

教学内容:观视频,感受黄河雄浑磅礴的气势,,激趣导入新课教法运用:直观的手段,使学生深切地感受黄河雄浑磅礴的气势,同时带任务的观看视频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更加专注,很自然的承转到黄河源流概况的学习。

学法指导:学生观看视频,感受黄河的雄浑与不屈,寻找歌词中的错误之处环节一——自学自纠一、黄河的源流概况观察课本P49页黄河水系图及查找相关地图,总结:知识小结1——黄河的源流概况:【画图归纳】认真观察黄河水系图,画出黄河的干支流简图,并注上名称!比一比,看谁画的好!!教学内容:参考长江的学习方法,课前自主学习黄河源流概况。

结合老师的范例,写出自己在预习中的困惑,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体现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教法运用:1.课前参考长江的学习方法,自主查找相关地图,在导学案中总结黄河的源流概况并.绘图归纳黄河水系状况2.课堂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学法指导:1.学生查找相关地图,并采用多图叠加的方式(如将环节二——互学互纠二、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探究一结合课本P55-57及课件图文,归纳黄河上中下游水文特征。

知识小结2——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上游:河水 ___,多,丰富黄河各段特征中游:多____ ___,多______,多_____。

下游:流域面积___ _,形成“_______ ”。

三、黄河的奉献探究二1.人们亲切的称黄河为“母亲河”,人们对黄河的开发利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2.观察黄河上主要水电站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2、浪底的位置,分析这两处水能丰富的原因?3、3.圈划出黄河的三个灌溉农业区:塞上江南——宁夏平4、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4.观察课件展示的黄土沿岸的城市分布图、引黄济青调水工程,感受黄河在引水灌溉,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方面的贡献。

教学内容:结合图文资料,小组合作,归纳黄河各段水文特征,提升学生图文信息的提取、归纳能力。

教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学法指导:1.前3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圈划要点,并用简炼语句归纳。

4-5分钟小组长组织成员组内交流,解疑答惑,选出代表全班发言,仍未解决的疑惑做好记录全班交流。

师傅帮助徒弟2.全班展示交流,补充质疑,教师点拨,总结,课件展示参考答案环节三——深学深纠四、黄河的忧患探究三地上河与水患灾害1、观看视频,黄河下游为何多次改道,决口泛滥?2、泥沙从哪里来?3、一位外国朋友说:“黄河流走的不仅是泥沙,更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不是毛细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师播放“地上河”视频,提出问题串,结合学案的补充资料,小组合作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探讨相关的治理措施,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教法运用:1.“地上河”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学生不易理解。

利用视频资料,加深对“地上河”形成的认识,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地上河成因,并板书流程图,突破教学难点。

2.多媒体展示治理前后的景【补充材料】材料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

材料二材料三:黄土高原气候资料图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的变化材料四:植被覆盖度与水体流失对比实验图4.治理地上河的措施有哪些?根本措施是什么?知识小结3——“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成因:地上河与水患灾害:(游)根本措施治理措施:其他措施:观图片,突出治理后的变化,学生会发自肺腑的感叹!达到育人的目的。

学法指导:1.观看“地上河的形成”视频资料,探究“地上河”的成因,并能阐述其形成过程。

2.结合学案“补充资料”小组探究黄河水土流失成因及地上河的的治理措施探究四凌汛1、什么是凌汛?在黄河水系图中,找出黄河易发生凌汛的河段。

2、议一议,当凌汛发生时可采取哪些有效的防治措施?3、长江也是大河,它为什么没有凌汛?探环节四——检测反馈1.关于黄河的表述,正确的是()A.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B.黄河流经我国的第一、二、三级阶梯C.黄河流经四川盆地D.黄河冬季无结冰期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俗语反映了黄河哪种水文特征()A.水量大B.含沙量大C.有凌汛D.汛期短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但又被称为“中国的忧患”。

读“黄河不同河段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含沙量图”,完成3-4小题。

3、河口至陕县河段河流含沙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A.流量减少 B.河水湍急C.流经黄土高原 D.支流少小4、“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说法形容的是( )A.a河段景观 B.b河段景观C.c河段景观 D.d河段景观教学内容:检测当堂所学,诊断教学。

布置分层作业。

教法运用: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进行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学法指导:1.先复习课本,整理导学案再做作业,作业要独自,限时。

时间为15分钟.2.小组1-3号必须完成【必做作业】与【选做作业】,4-5号必须完成【必做作业】。

【必做作业】5.根据所学的长江、黄河的知识内容,对比分析,完成下表:【选做作业】6.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①②(1)图中①是________河,②是________河;它们都位于黄河的_____游。

(2)A、B分别为黄河上游两个主要农业灌溉用水区域,A是______平原,B是________平原。

(3)C为_________________水电站,此处建立水电站的地形优势为(4)黄河比珠江长,但水量仅为珠江的1/7,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特别狭小且少支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地处青岛市郊,教育教学设施比较先进,有专门的地理专用教室,多媒体信息技术使用非常广泛。

在前一节学习了《滚滚长江》的基础上,基本上掌握了学习河流概况的方法,这些都为这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八年级学生能通过读图来完成基本知识的掌握,但概括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提高。

尤其是分析黄河“地上河”的形成会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但也会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一个切入点。

激昂的《黄河颂》让学生感受黄河雄浑与不屈,寻找歌词错误让学生观看更有指向性,新课导入比较成功,很自然的承转到本节课第一板块——黄河源流概况的自主预习检测中。

从检测中看出学生能在前一节《滚滚长江》的基础上,基本上掌握了学习河流的方法,能综合运用地形、气候相关地图进行源流概况的自主学习。

在第二板块“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中,导学案中老师为降低难度,设计成填空的形式,学生被空所困扰,思维受到局限,尤其是中游“多__________,多__________,多__________”,课堂效果反而不好,不如直接让学生用简练语言概括,另外本环节我才用的是小组合作探究,但由于缺乏组织,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最好采取以下指导:1.前3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圈划要点,并用简炼语句归纳。

4-5分钟小组长组织成员组内交流,解疑答惑,选出代表全班发言,仍未解决的疑惑做好记录全班交流。

师傅帮助徒弟2.全班展示交流,补充质疑,教师点拨,总结,课件展示参考答案第三板块——地上河与水患灾害中地上河”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学生不易理解。

利用视频资料,加深对“地上河”形成的认识。

在地上河治理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及导学案补充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有效措施——打坝淤地、水利工程放水冲沙,解决了学生因认知水平有限所不具备或难理解的知识,效果较好。

在检测反馈环节,80%的学生能较好的完成本节任务。

1.本节课内容属于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的第三部分《滔滔黄河》。

2.本节内容是前面内容的延续和深入。

上承中国自然环境中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黄土高原。

它很好地体现了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密切的关系:河流的分布、发展受地形的制约,气候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等。

本课题的学习,学生通过对已学知识的重组、应用,可自主推导、评估出黄河的功与过,从而进一步探究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

这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和谐人地观的形成过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同时,她又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所以学习黄河的有关知识,了解黄河、认识黄河具有重要意义。

3.《滔滔黄河》这部分教材包括黄河的源流概括,上、中、下游的分段及自然特征,“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综合治理,黄河上、中游的水能开发五部分,信息量非常大。

但教材只安排了黄河水系图,和为该图配了5道读图题,不能将水系图、政区图、气候图和地形图对照使用,不利于培养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材虽然提供了黄河“地上河”的示意图,但对解决这个难点的效果不显著。

所以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强调重点。

1.关于黄河的表述,正确的是()A.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B.黄河流经我国的第一、二、三级阶梯C.黄河流经四川盆地D.黄河冬季无结冰期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俗语反映了黄河的哪种水文特征()A.水量大B.含沙量大C.有凌汛D.汛期短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但又被称为“中国的忧患”。

读“黄河不同河段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含沙量图”,完成3-4小题。

3、河口至陕县河段河流含沙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A.流量减少 B.河水湍急 C.流经黄土高原 D.支流少小4、“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说法形容的是( )A.a河段景观 B.b河段景观 C.c河段景观 D.d河段景观5、【对比分析】根据所学的有关长江、黄河的知识内容,对比分析记忆,完成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