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走进文言文译文

合集下载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1-10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1-10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Revision HistoryContentsRevision History (2)Contents (3)第1单元 (6)1.1 修啖酪 (6)1.2 戎识 (6)1.3 诸恪得驴 (7)1.4 道韫咏絮 (8)1.5 冲称象 (9)2第2单元 (11)2.1 黄香温席 (11)2.2 遗贮焦饭 (11)2.3 哑孝子 (12)2.4 人买履 (14)2.5 人锯竿入城 (16)3第3单元 (18)3.1 智勇退笔冢 (18)3.2 一箧磨穴砚(yí qiè mó xué yàn) (19)3.3 羲之书六角扇 (20)3.4 掩耳盗钟 (21)3.5 红毛毡 (23)4.1 盲子窃案 (25)4.2 佐治遇蛙 (27)4.3 焚猪见真情 (29)4.4 蜜中鼠屎案 (30)4.5 谜语一则 (31)5第5单元 (33)5.1 鳝救婢女 (33)5.2 二鹊救友 (35)5.3 知恩图报 (36)5.4 蝙蝠 (38)5.5 杀驼破瓮 (39)6第6单元 (42)6.1 虎画 (42)6.2 正午牡丹 (43)6.3 元璋画像 (46)6.4 东坡画扇 (47)6.5 铁杵成针 (49)7第7单元 (52)7.1 食粥心安 (52)7.2 鉴真东渡 (53)7.3 少年志存高远 (54)7.5 画龙点睛 (56)8第8单元 (59)8.1 黄仙裳济友 (59)8.2 氏善举 (60)8.3 氏之友 (62)8.4 田真兄弟 (63)8.5 用良不杀蜂 (65)9第9单元 (67)9.1 赛跑定案 (67)9.2 拷打羊皮露真相 (68)9.3 若庚断鹅 (71)9.4 欧阳晔破案 (73)9.5 螳螂杀蛇 (75)10第10单元 (77)10.1 人有卖骏马者 (77)10.2 的卢救主 (81)10.3 马啮盗髻 (83)10.4 行思爱马 (85)10.5 齐人攫金 (87)第1单元1.1修啖酪人饷武一杯酪,武啖少,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六年级必备文言文原文及解释

六年级必备文言文原文及解释

六年级必备文言文1、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2、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见《论语•子罕》篇)南阳,郡名。

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

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

西蜀,现在的四川。

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

3、木兰诗《乐府诗集》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走进文言文六七级译文与题解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级译文与题解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11~20单元Revision HistoryContentsRevision History ............................................. 错误!未定义书签。

Content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1单元...................................................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乌鸦喜谀................................................. 错误!未定义书签。

黠鼠..................................................... 错误!未定义书签。

粤令好谀.................................................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子产受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狮子王与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第12单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鹤亦知人意............................................... 错误!未定义书签。

明义法师之鸠............................................. 错误!未定义书签。

鹿亦有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走进文言文六年级答案

走进文言文六年级答案

走进文言文六年级答案【篇一:六年级走进文言文译文】>杨修啖酪: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

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王戎识李: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纸写在驴的脸上,写上:诸葛子瑜。

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

”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

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

”在场的人都笑了。

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谢道韫咏絮: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曹冲称象: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走进文言文第二单元译文黄香温习: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

当时才九岁,但他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走进文言文

走进文言文

《走进文言文》(6、7)(21——30单元译文)【第二十一单元译文】揠苗助长:古宋国有个人,他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死了。

砚眼: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

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

到了官办的旅店后,让仆人前往,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

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

仆人说,就是这个砚台。

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使它平整了。

”陆庐峰大为惋惜。

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

农夫耕田: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

有个过路人见到农民嘲笑他说:“你这个农民太懒了!田地这么大,你喘几口气才刨一下,就是一整月也干不完呀!”农民听了,扬手招呼过路的人说:“我一辈子种地,可是到如今也不懂得怎样种地,你何不给我做个样子教我耕种的方法呢?”过路人于是脱下外衣走到田里,急急忙忙地,喘一口气连刨几下,每锄一下都使出全身力气。

干不到一个时辰,他的力气用尽,豆大的汗珠像下雨似的向下淌,一口接一口喘粗气,连话也说不出来,并且倒在田里。

他慢慢地对农民说:“从今往后,我算知道种田的难处了!”农夫说:“不是种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做事也是这样,想要快反而达不到目的。

”过路人心悦诚服地离开了这地方。

稚犬:某村有一个姓赵的人,家里的狗生三只小狗,刚两个月,小狗随着母狗出来走。

有一只老虎呼啸着从树林冲出来,飞快地奔向母狗。

母狗急忙召唤小狗躲伏在身子下面。

然而一只小狗已经被老虎吃掉。

姓赵的人叫来村里的年轻力壮的人,拿着矛来追老虎。

两只小狗跑过去咬住老虎的尾巴,老虎拖着两只小狗跑。

小狗被荆棘挂住胸部,身上皮毛几乎掉光了,始终不肯脱口。

六年级走进文言文七

六年级走进文言文七

走进文言文(七)食粥心安《食粥心安》范仲淹家里贫穷,他在南都学舍读书时,总煮二升米,做一锅子粥,经过一晚的凝固后,用刀切成四块,早上、晚上各拿两块,和一点腌菜吃。

留守有个儿子和他一起学习,要回乡陪父亲,临走前送给范仲淹一些美味菜肴。

范仲淹放在一边,不久后食物全腐烂了。

留守的儿子说:‚大人听说你过得清淡贫苦,送来这些吃的,你为什么不吃呢?‛范仲淹说:‚不是我不感谢你们的好心,只因为我吃粥吃久了,心里也安定,如今要我享用如此丰盛的饭菜,以后的日子里我怎么会平静安心得再吃下这碗粥呢!‛鉴真东渡日本应日僧普照辈延——接受日本普照和尚的邀请鉴真东渡日本原文:唐高僧鉴真,本姓淳于,扬州江阳人,年十四出家为僧。

稍长,遍游长安、洛阳,寻问名师,专研戒律。

唐天宝元年,应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

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或粮匮,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

其实僧目盲,唯至不渝。

天宝十二年,竟至日,翌年与奈良东建戒台,授戒法。

译文:唐朝有个有名望的和尚叫鉴真,本名叫淳于,是扬州江阳人,14岁出家为僧。

渐渐长大,周游长安与洛阳,拜访名师,专门研究佛教清规戒律。

在天宝元年,接受日本普照和尚的邀请,东渡日本。

但是东海风急浪高,有时翻船、有时缺少粮食、有时失去方向(迷路)。

经历了12年,5次渡海都没有成功。

那时鉴真已经失明,但志向始终没变。

天宝十二年,终于到达日本。

第二年在奈良东面建起了戒台,教授佛教的清规戒律。

少年志存高远全文昔有一少年,家贫甚,伐薪自食,夜则映月以览。

邻村有富者,衣锦食肉,恒炫于众。

一日富者出猎,左右持弓,鹰犬罗后,途与少年遇。

富者众辱之,曰:‚尔贫如此,尚不及吾之鹰犬。

‛少年不应。

富者复曰:‚尔随我后,与鹰犬同逐狐兔,先得者赏尔。

‛少年作色,少年曰:‚吾虽家徒壁立,然志存高远,非若等鼠类可比!‛左右欲殴之,少年嗔目斥之:‚尔辈亦鹰犬也!‛不顾而去。

编辑本段注释1.薪:柴草。

2.炫:夸耀、炫耀。

3.若等:你或你们。

走进文言文 六七年级第十单元1 人有卖骏马者

走进文言文 六七年级第十单元1 人有卖骏马者

人有卖骏马者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在集市上呆了三天,却没有人知道他卖的马是好马。

他拜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想要卖掉它,连着三天站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

希望您能围着我的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来看它一眼,请允许我奉送给您一天做买卖所得的钱。

"伯乐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

不一会儿这匹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训练: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比三旦立市比: 接连
去而顾之去: 离开顾:回头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人莫之知:人们不了解那马
人莫与言:人们不跟他交谈
3.这则寓言说明什么? 名人效应,也可说明盲目崇拜.
4.成语”矢口否认”中的矢解释为:(发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坚决不承认。

走进文言文_六七年级_译文与题解11_20单元

走进文言文_六七年级_译文与题解11_20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11~20单元Revision HistoryContentsRevision History (2)Contents (3)第11单元 (4)1.1 乌鸦喜谀 (4)1.2 黠鼠 (5)1.3 粤令好谀 (6)1.4 子产受骗 (7)1.5 狮子王与豺 (8)2第12单元 (10)2.1 鹤亦知人意 (10)2.2 明义法师之鸠 (10)2.3 鹿亦有知 (11)2.4 喜嗔(chēn)之人 (12)3第13单元 (13)3.1 越人遇狗 (13)3.2 五不复猎 (14)3.3 隋候救蛇获珠 (14)3.4 华隆因犬获救 (15)3.5 齐人有好猎者 (16)4第14单元 (19)4.1 信始为布衣时 (19)4.2 天下有大勇者 (20)4.3 娥善歌 (22)4.4 相与和相 (23)4.5 南方多没人 (23)5第15单元 (26)5.1 公仪不受鱼 (26)5.2 震四知 (27)5.3 迂公修屋 (28)5.4 庖夫 (28)5.5 治驼 (29)6第16单元 (31)6.1 一生之计在于勤 (31)6.2 溥与七录斋 (32)6.3 用力多者收功远 (32)6.4 为者常成 (33)6.5 望梅止渴 (35)7第17单元 (36)7.1 云门与盲女偕老 (36)7.2 泰 377.3 二犬情深 (37)7.4 雁冢 (38)7.5 义犬报火警 (39)8第18单元 (41)8.1 谏议教子 (41)8.2 万年教子 (42)8.3 卞庄子刺虎 (43)8.4 势利鬼吴生 (44)8.5 偷鸡贼的托词 (45)9第19单元 (46)9.1 洪苦学 (46)9.2 王冕僧寺夜读 (47)9.3 欧阳修家教 (48)9.4 司马光幼时 (49)9.5 程门立雪 (50)10第20单元 (52)10.1 某误子 (52)10.2 高凤笃学 (52)10.3 王充市肆博览 (53)10.4 伯公肥大 (54)10.5 燕人返国 (54)第11单元1.1乌鸦喜谀原文粤西,近有荒村,多树木,上多栖乌鸦。

六年级走进文言文译文

六年级走进文言文译文

走进文言文第一单元译文王戎识李: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纸写在驴的脸上,写上:诸葛子瑜。

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

‛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

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

‛在场的人都笑了。

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谢道韫咏絮: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曹冲称象: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走进文言文第二单元译文黄香温习: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

当时才九岁,但他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陈遗贮焦饭:陈遗非常的孝顺,他的母亲喜欢吃锅底煮焦的饭。

走进文言文 六七年级第十单元4 王行思爱马

走进文言文 六七年级第十单元4 王行思爱马

王行思爱马
有富民王行思,尝养一马,甚爱之,饲秣(mo 第四声)甚于他马。

一日乘往本郡,值夏潦暴涨。

舟子先济马,回舟以迎行思,至中流,风聚起船覆。

其马自岸跃入骇浪,接其主,苍茫之中,遽免沉溺。

译文:一个名叫王行思的有钱人,曾经养过一匹马,他十分喜爱它,喂养它的草料比其它马的好。

一天王行思骑这匹马去本地的行政区域。

此时正值夏天,水流突然涨高。

王行思让船夫先渡马过去,回来后再接他。

王行思上船后,船行到河中间,突然刮起大风,把船掀翻了,他的马从岸上跳入大浪里,救它的主人。

马载着王行思渡过在开阔的水面上,他才没有被淹死。

1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舟子先济马舟子: 船夫济: 渡
其马自岸跃入骇浪骇:使人惊骇
遽免沉溺遽:立刻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饲秣甚于他马: 喂养的草料比其他马好.
值夏潦暴涨: 正遇夏天水流突然涨高.
至中流,风聚起船覆:到河中间,风突然刮起把船掀翻了.。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1-10单元图文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1-10单元图文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1-10单元_图文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1-10单元_图文”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6 第6单元6.1 虎画予友人工画虎,其庐之四壁咸虎画:或腾或扑,或吼或奔,或挈幼或独行,形态各异,皆毕肖。

吾尝乞得一轴,高二尺奇,宽二尺许。

其二虎,雌雄各一。

雄者踞于石,昂首远视,张口若呼啸状;雌者伏于侧,足前伸,神情怡然。

旁有奇石三四,似助威也。

余县诸东壁,爱甚。

/view/2206922.htm我的朋友善于画虎,他的房间的四壁都挂着老虎的画:有的在翻腾,有的在扑跃,有的在吼叫,有的在狂奔,有的带着幼仔,有的独自行走,形态各不相同,都像真的老虎一样,惟妙惟肖。

我曾经向他请求并得到了一幅装成卷轴形的高二尺左右,宽二尺左右的虎画。

画中有两只老虎,雌虎和雄虎各一只。

雄虎蹲在石头上,抬起头向远方望去,张开口做出咆啸的样子;雌虎趴在雄虎旁边,爪向前伸,神情悠然的样子。

旁边有三四块奇石,像给两只老虎助威一样。

我把这幅画挂在东边的墙壁上,(并且我)十分喜爱(这幅画)。

1、予:同“余”,第一人称,我。

2、善(工):擅长,善于。

3、皆:都。

4、或:有的。

7、乞:讨。

10、许:左右。

15、甚:很。

18、甚:非常。

5、挈:带领。

8、庐:房子。

14、县:同“悬”。

17、踞:蹲下。

6、尝:曾经。

9、奇:超过一点。

11、状:…的样子。

12、怡然:安然自在的样子。

13、毕肖:都像。

16、咸:都,全。

19、展:伸。

翻译句子1、皆毕肖:都像真的老虎一样,惟妙惟肖。

2、余县诸东壁,爱甚:我把这幅画挂在东边的墙壁上,并且十分喜爱这幅画。

写出了虎画的逼真以及画工技艺的精湛。

6.2 正午牡丹简介传统吉祥图案之二十八:正午牡丹图案:牡丹、猫。

解题:牡丹,落叶灌木。

品种很多,花大而艳丽,是著名观赏花。

牡丹向来比作花中之王,具丰腴之姿、有富贵之态。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31~38单元Revision HistoryContentsRevision History (2)Contents (3)第31单元 (4)1.1巾帼潘将军 (4)1.2擒贼 (4)1.3吕某刺虎 (5)1.4笼中鹦鹉 (6)1.5搔痒 (7)2第32单元 (8)2.1孙权喻吕蒙读书 (8)2.2响遏(e)行云 (9)2.3王元章砍神像 (10)2.4空中楼阁 (10)2.5熊与坎中人 (11)3第33单元 (13)3.1蛇衔草 (13)3.2智犬破案 (13)3.3神针道人 (14)3.4杨务廉有巧思 (15)3.5多言何益 (15)4第34单元 (17)4.1盲子道涸溪 (17)4.2瞎子触象 (18)4.3木刻钟馗 (19)4.4商鞅立木 (19)4.5阿柴折箭以喻 (21)5第35单元 (23)5.1承宫拾柴苦学 (23)5.2蔡侯纸 (23)5.3牧竖拾金 (24)5.4解铃系铃 (24)5.5认真 (25)6第36单元 (26)6.1地震 (26)6.2多忧者 (27)6.3穿井得一人 (27)6.4不识自家 (30)6.5两瞽 (30)7第37单元 (32)7.1莽汉断棘 (32)7.2宾卑聚自杀 (33)7.3齐之好勇者 (34)7.4引婴儿投江 (35)7.5楚人有不识姜者 (36)8第38单元 (37)8.1狂泉 (37)8.2鼠技虎名 (38)8.3北人不识菱者 (38)8.4病忘 (40)8.5斗牛而废耕 (40)第31单元1.1巾帼潘将军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省大眼。

至于攻阵游猎之际,大眼潘戎装,或齐战场,或并驱林壑。

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译文大眼的妻子潘氏,善于骑马射箭,亲自去军营看望杨大眼。

到了打仗狩猎的时候,大眼叫妻子潘氏穿上军装,有时一起驰骋沙场,有时一起穿梭于树林中。

等到回到营地时,一起坐在帐幕之下,和幕僚将佐一起畅谈欢笑,当时大眼指着潘氏对人说:“这个是潘将军。

《走进文言文》(9)翻译1-38单元

《走进文言文》(9)翻译1-38单元

【走进文言文(9)】【第一单元】1、《华佗巧治》又有一名郡守得病,华佗认为这人极其愤怒就好了,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礼品而不加以医治;没有多久弃他而去,留下书信辱骂他。

郡守果然大怒,命人追赶捕杀华佗。

郡守的儿子知道情况,嘱咐使者不要追赶。

郡守大怒得更厉害了,吐黑血数升而痊愈。

2、《谢缙敏对》解缙曾经跟从皇上游内苑(大概是御花园吧)。

皇上登上桥,问解缙说:“这该怎么讲?”解缙回答说:“这叫一步一登高。

”等到下桥,皇上又问他,解缙回答说:“这叫后边又比前边高。

”皇上非常高兴。

有一天,皇上对解缙说:“你知道宫中夜来有喜事吗?你可作一首诗来.”解缙于是说:”君王昨夜降金龙.”皇上于是说:”是个女儿.”解缙便说:“化作嫦娥下九重。

”皇上说:”已经死了.”解缙又说:“料是世间留不住。

”皇上说:”已经把她投到水里了.解缙又说道:“翻身跳入水晶宫。

”皇上本来打算用诡辩的话难住他.等听到这诗,深深叹服解缙的才思敏捷.(这场君臣对话,充分表现了解缙出口成章,应付自如,正因为如此,才使避讳之语得以巧妙妥帖的解释。

)3、《天谷雨》汉宣帝的时候,长江淮河一带遇上了荒年,饥民遍野,人吃人,死去的人接连不断。

一连三天天上落下稻谷。

不久,魏地向朝廷禀奏,说他们那里丢失了两千顷谷子,人们对这种现象都感到很奇怪。

4、《攘鸡者》孟子说:“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做)这种事情,不是有道德的人该有的行为。

’那个偷鸡的人说:‘(好吧),请允许(我)减少一点儿,每月偷一只鸡,等到了明年再停止。

’如果知道这样做不合乎礼义,这就要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5、《穿井得一人》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而要到外边去打水灌溉,经常要派一个人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就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力。

”有听到这话便到处传播消息的人说:“丁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讲这件事,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就派人到丁家去问这件事丁家的人回答说:“打井获得了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呀!读后感想:不要为盲从,以讹传讹;要调查研究;凡事要动脑筋想一想,多加分析,以辨真伪。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1-10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1-10单元
谢道韫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叔父谢安曾问她:“《毛诗》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今存散文《论语赞》一篇和《泰山吟》(一作《登山》、《拟嵇中散咏松诗》二首。《拟嵇中散咏松诗》借歌咏松树以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
2.4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一天,他在路上看见了一堆废纸,(发现)里面有别人遗失的财物,没等到失主。一个月以后,(仍然)没有等到来领取的人,他就用钱买了一头猪饲养,猪下仔后,于是就给父母准备棺材。他待人诚实守信,父母先后去世,他伤心地大哭,用棺材把他们葬在了荒山,后来不知道哑孝子到哪里去了。
1 性(至)孝 .至:到了极点,可翻译为非常 2左手复(挛)挛:蜷曲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1.5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3.会:聚集,汇合4.题:书写,题写5.听:听从
6.举:全部7.以:相当于“把,拿,将。”

走进文言文6

走进文言文6

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上面有喜鹊筑的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已快成为幼鸟了。

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嚎叫。

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两只喜鹊仍然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又扬长而去。

有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跟随在它后面。

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要说。

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鹊的请求。

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突然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只红蛇并吞了下去。

喜鹊们欢呼了起来,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知恩图报秦穆公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肉。

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呀”。

这些人都害怕惊恐的站起来。

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但不喝酒的人是要被杀的。

”于是给他们酒喝。

杀马的人都惭愧的走了。

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

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咱们到了以死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

”于是冲散了包围,穆公终于幸免于难,并打败晋国,抓了晋惠公回来。

蝙蝠凤凰过生日,百鸟都来祝贺,唯独蝙蝠没有露面。

凤凰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这样傲慢!”蝙蝠说:“我长着兽脚,是兽类的公民,凭什么要祝贺你?”过了几天,麒麟做寿。

百兽都来拜寿,蝙蝠仍旧没有露面。

麒麟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如此放肆!”蝙蝠说:“我长着双翅,属于禽类,凭什么要祝贺你?”有一天,凤凰和麒麟相会了,说到蝙蝠的事,才知道它在两边扯谎。

凤凰和麒麟摇头叹息,不胜感慨:“现在的风气也太坏了。

偏偏生出这样一些不禽不兽的家伙,真是拿它们没有办法!”杀驼破翁从前有一个人,一开始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

一头骆驼偷吃粮食把头伸到了这瓮中,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

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有一个老人来到见了就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

走进文言文电子版本六年级

走进文言文电子版本六年级

走进文言文电子版本六年级走进文言文我只有6单元的把分给我好吗?鳝救婢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

他每天要杀数十条鳝鱼,有一位婢女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了两三条鳝鱼,由后窗抛入河中。

这样经过了大约一年的光景。

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婢女仓皇逃出,被火所灼伤。

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著了。

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好了许多。

有河中的污泥堆积在伤口,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

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

高怀中被婢女的行为所感动,於是停止行业,拆除炉,将库存的数石活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二鹊救友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上面有喜鹊筑的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已快成为幼鸟了。

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嚎叫。

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两只喜鹊仍然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又扬长而去。

有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跟随在它后面。

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话要说。

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鹊的请求。

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突然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只红蛇并吞了下去。

喜鹊们欢呼了起来,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知恩图报秦穆公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肉。

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呀”。

这些人都害怕惊恐的站起来。

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但不喝酒的人是要被杀的。

”于是给他们酒喝。

杀马的人都惭愧的走了。

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

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咱们到了以死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

”于是冲散了包围,穆公终于幸免于难,并打败晋国,抓了晋惠公回来。

蝙蝠凤凰过生日,百鸟都来祝贺,唯独蝙蝠没有露面。

凤凰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这样傲慢!”蝙蝠说:“我长着兽脚,是兽类的公民,凭什么要祝贺你?”过了几天,麒麟做寿。

王戎识李走进文言文

王戎识李走进文言文

王戎识李走进文言文
原文: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棵树在路边,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别人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原文:王戎识李
王戎虽幼,但聪颖过人。

诸小儿取李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此事古文记载,信不虚传。

译文:王戎虽然年纪小,但聪明过人。

那些小朋友都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棵树在路边,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别人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这件事被古文记载下来,确实不是空穴来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文言文第一单元译文杨修啖酪: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

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王戎识李: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纸写在驴的脸上,写上:诸葛子瑜。

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

”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

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

”在场的人都笑了。

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谢道韫咏絮: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曹冲称象: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走进文言文第二单元译文黄香温习: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

当时才九岁,但他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陈遗贮焦饭:陈遗非常的孝顺,他的母亲喜欢吃锅底煮焦的饭。

当时陈遗是一个郡的负责文书的官员,他一直带着一个袋子。

每次煮饭后,就将锅底烧焦的饭收集起来,等到回家后就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来掠夺陈遗所在的郡,郡守袁山松立刻出兵征战,当时陈遗已经收存了数斗焦饭,由于来不及回家,就带着这些焦饭从军作战。

后来与孙恩的战役失败,全军溃散,逃进深山沼泽,由于没有粮食供应,很多人都饿死山野,但是唯有陈遗因为自己带的焦饭可以充饥而存活下来。

人们都说这是陈遗的孝心得到上天的回报了!哑孝子:“哑孝子”生下来就喑哑,品行很孝顺,乡里人称赞他为“哑孝子”。

他不仅天生喑哑,而且左手蜷曲,靠做佣工来养活父母。

后来乡里发生了一次大饥荒,他在外行乞,别人怜悯他,就给他糟糠,但是他收下后把它们放到食具中留着,自己反而去挖掘野草来吃。

回到家中后,就把他的残疾的父亲和生病的老母扶到茅檐下,倒出食具中的食物孝敬父母,父母完全依靠这些食物维持生存。

一天,他在路上看见了一堆废纸,(发现)里面有别人遗失的财物,没等到失主。

一个月以后,(仍然)没有等到来领取的人,他就用钱买了一头猪饲养,猪下仔后,于是就给父母准备棺材。

他待人诚实守信,父母先后去世,他伤心地大哭,用棺材把他们葬在了荒山,后来不知道哑孝子到哪里去了。

郑人买履:郑国有个想要买鞋子的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

他在集市上挑选好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

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您的脚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鲁人锯竿入城: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想要)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

不久,又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

实在想不出办法来。

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但是我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走进文言文第三单元译文智永退笔冢: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

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像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

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一箧磨穴砚:古时候有个学习书法的人,自以为学成了,告别师父离去。

师父说:“我有一箱东西,不想送给其他人,希望安放在某山下面。

”那个人接受了,乘机由于东西上的封条封得不是很牢,于是就打开来看,箱子中都是些磨出洞的砚台,有几十枚,才知道是师父过去用过的。

顿时觉得十分惭愧,于是返回继续学习,直到精通了他的技艺。

王羲之书六角扇:王羲之,东晋的一位大书法家。

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六角扇卖它们。

王羲之(在)她的扇子上题字,每把扇子上写五个字,老妇人一开始有点生气。

王羲之因此就对老妇人说:“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可以卖到一百钱。

”老妇人按照他的话做了,人人争着买扇子。

过了几天,老妇人又拿着扇子来(找王羲之),求他再在扇子上写字,王羲之笑着不回答。

掩耳盗钟:范氏被韩、赵、魏、智四家贵族联合打败,逃亡齐国。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红毛毡:红毛国过去是被允许与中国进行相互贸易的。

守边主帅看见他们来的人太多,便禁止他们上岸。

红毛人坚持要求只要给我们一块毡毯大的地方就够了。

主帅想,一块毛毡毯大的地方容不下几个人,便答应了。

红毛人把毡毯放在口岸边,上面只站得下两个人;他们拉了拉毡毯,就可以让四五个人站在上面了;一边拉一边就不断有人登上岸来,一会儿时间,毡毯就变得约有一亩地那么大,上面已站着几百号人了。

这些上了岸的红毛人忽然一起把短刀抽出来,出其不意发动进攻,抢掠了方圆好几里地才离开。

走进文言文第四单元译文盲子窃钱案:有个瞎子和小贩同住在一家旅店里,瞎子偷了小贩5000个铜钱。

第二天早上他们互相争吵着报告县官。

县官当即提审,问小贩铜钱上有没有做过记号。

小贩说:“这是我每日买卖要的钱,怎么会去做记号呢?”县官问瞎子,瞎子回答说:“我做记号。

我的铜钱是有字的一面对着有字的一面,没字的一面对着没字的一面穿起来的。

”县官叫人验证,确实是这样。

小贩怎么也不服。

这时县官命令瞎子伸开两手,只见他掌上留着青黑的颜色,铜绿的颜色十分清晰。

(在县官追问之下)瞎子(如实招供):是他摸索了一夜才穿成(不容置疑)。

(真相大白后)县官便责罚瞎子,并命令小贩拿钱离开。

张佐治遇蛙:金华县郡太守张佐治到一个地方巡查,看见有无数的青蛙在道路两旁不停鸣叫,而且一只只都昂着头,像是有冤情要诉说。

张佐治感觉很奇怪,便下车步行,边走边察看,那些青蛙见他下了车,于是全都蹦跳到他的面前为他引路。

到了一处田边,赫然看见三具尸体堆叠在一起。

张佐治用力地用手提起上面两具尸体,发现最下面那具尸体还在轻微的颤动,于是喂给那人热水喝。

不一会儿那人苏醒了,便讲述起了遇害经过:“我是一名商人,一日在路上遇见两个人担着两个筐,里面全是青蛙,在一齐哀鸣着。

于是我便买下了青蛙把它们全放生了。

但那两个卖蛙的人说:‘这里水很浅,即使你把青蛙放生了,也会很容易被别人捉住。

前面有一潭水很深,是个放生池。

’我于是便跟那两人前往放生池。

可谁能料想,那两个人挥动斧头,于是,我就被他们伤害了。

我的两个仆人随后来找我,他们身上都带着很多银子,一定是那两个害我的人把我的仆人们引诱到这里来,一起把他们杀死了,并抢走了所有银两。

”张佐治听后立刻回郡里,下令逮捕那杀人越货的两人。

不久,便人赃俱获。

经过审讯,那两人都交代了犯罪的事实,因此判他们死罪,并将他们所抢夺的钱财全部归还给那位商人。

焚猪见真情:张举,吴国人,是句章县官。

该县有一女子杀丈夫,再放火烧毁自家房屋,谎称丈夫是被大火烧死。

夫家的人感到怀疑,将女人诉讼到张举那里。

女人不服罪.于是张举牵来两头猪,一头杀死,一头活的.均用柴火焚烧,活活烧死的猪口里有灰。

杀死再烧的口里无灰.接着将女人丈夫尸体检验,口里果然没有灰,断定是先杀死再焚尸。

女人只好俯首服罪。

蜜中鼠屎案:孙亮路过西边花园,正在吃生梅,就派太监到宫中拿蜜来浸泡梅子。

蜜里有老鼠屎。

孙亮把藏吏召过来审问,藏吏跪在地上叩头、赔罪。

孙亮问藏吏说:“太监向你要过蜜吗?”藏吏回答:“太监早先索要过,实在不敢给。

”宫中官员刁玄、张邠陈述:“太监、藏吏说的都不同,请让司法机关彻底查问。

”孙亮说:“这很容易知道。

”孙亮叫人破开鼠屎,屎里是干燥的。

孙亮笑着对刁玄、张邠说:“如果鼠屎之前在蜜里,里面和外面都应该是湿的;现在外面湿,里面干燥,一定是太监所做的。

”太监自认服罪,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惊讶害怕的。

走进文言文第五单元译文鳝救婢: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他每天要杀几千条鳝鱼。

有一位(店里的)女佣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一部分鳝鱼,由后门抛入河中,就这样过了几年.。

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女佣匆匆忙忙地逃出,被火所烧伤了,她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着了。

等到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全好了。

看伤口,有河中的污泥堆积在伤口,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

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

高怀中被女佣的行为所感动,于是停止行业。

拆除锅炉,下面有洞,将洞中的无数条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二鹊救友: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株古老的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已快成为幼鸟了。

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徘徊飞翔,不停地发出悲伤的嚎叫。

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两只喜鹊仍然在树上对叫,像在对话一样,不一会儿又扬长而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