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音乐史复习资料(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音乐史

简答论述题:

一、学堂乐歌(P46~51)

对建立新式学堂、开设音乐课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1)内容:

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

2、向青年学生进行所谓“军国民教育”和“辛亥革命”后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新生等。

3、其次,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鼓吹学习新文化。

4、还有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5、由我国音乐家自己创作曲调的学堂乐歌在当时数量极少。

(2)艺术特点:

1、基本上是以西方和日本通用的简谱活五线谱记谱的、供学生集体咏唱的齐唱曲,称之为“单音歌曲”。

2、最初,这些学堂乐歌大多采用日本歌曲曲调进行填词,后来,学堂乐歌就逐渐改为主要选取欧美的歌曲进行填词。

二、李天华的音乐创作(P112~118)

刘天华写了十首二胡独奏曲、三首琵琶独奏曲、一首丝竹合奏曲,以及一套二胡练习曲(共四十七曲)、一套琵琶练习曲(共十五曲)。代表作:第一首二胡独奏曲《病中吟》。

二胡曲《良宵》给作者带来了短暂的希望和信心,是他的内心油然滋生出汩汩欣欣暖流。也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即使处于逆境的重压下,他们也没有完全消极颓丧,他们对未来光明的前途仍有着乐观幻想。

刘天华的代表作:《光明行》、《空山鸟语》

艺术特征:

1、刘天华这些作品中,一方面他有意识保留了为我国民族音乐所特征的“多段来缀”的结

构特点和以“主题音调作自由加花变奏”的乐思延展原则,另一方面,他又大胆吸收了西洋乐器结构的原则

2、关于乐曲音调的调式、调性、旋法等方面,刘天华也是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将自己的作品

的音调建立在我国各种以五声性调式为特征的各种调式基础上,同时在不同作品里也大胆吸收了西方以大小调为基础的各种七声调式,甚至还运用了上下半音运动的装饰性旋律进行

3、关于乐曲的节奏、节拍、速度等处理方面,以及与此相关的对待记谱法的改进,刘天华

也是既坚持使自己的音乐能体现出我国自己的韵味,能适应一般的习惯用法,同时又根据内容的需要大胆引进一定的西洋音乐节律的因素和西方通用的记谱方法。

影响:

刘天华以自己毕生的努力,特别是他从事艺术工作的十五年,通过从创作、演奏、教学(包括后来通过他的弟子如储师竹、陈振铎、蒋风之、刘北茂,以及陆修棠等人的努力)到理论研究的全面长期实践,为我国民族器乐发展开创了一条新路,为我国民族器乐在整个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事业中争取了一席不容忽视的地位,为我国民族器乐的新发展

揭开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新篇章。

三、冼星海的音乐创作(P227,,228,230,232,236,237)

冼星海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二百多首群众歌曲,冼星海自述曾写了五百多首歌曲。

群众歌曲创作,是冼星海这时期音乐创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大致可分为两类:

1、一类是富于号召性的、雄伟的进行曲,如《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这类作品里,他很善于以鲜明有力的节奏和富于棱角性的、宽阔的旋律,来表现革命人民以劳动群众那种坚决果敢的气势和激昂慷慨的情绪。

2、另一类是抒情性与战斗性相结合的群众歌曲,如《在太行山上》,作者通过抒情性的音乐,生动地反映了群众战斗生活的一些侧面以及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抒情性独唱曲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它们在冼星海歌曲创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夜半歌声》。

儿童歌曲冼星海写得并不多,但有些作品富于儿童的特点,很好地反应在反帝斗争中中国儿童天真、活泼、勇敢、爱国的精神风貌。代表作《只怕不抵抗》

冼星海以中国古诗词为主写了一些“艺术歌曲”,这一类创作常常成为他在创作技巧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实验的领域。这一类作品的歌词内容大多数与当时的现实生活联系较少,在创作技术上也存在一些弱点,因而实际上的演出机会很少。

在大型的声乐体裁方面,,以套曲形式的大合唱最重要。冼星海第一部成功的作品就是《生产运动大合唱》。

《二月里来》、《酸枣刺》两曲,后来常常被单独抽出来演唱。

《黄河大合唱》完成于1939年3月31日,是冼星海最杰出的,影响最大的一部大型声乐套曲。整个作品自始至终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全曲包括序曲和八个乐章,以朗诵及乐队为背景将它们全部串联了起来。

四、《白毛女》歌剧的艺术成就(P320,322,324,325)

1945年4月,在延安成功地演出了歌剧《白毛女》,为我国歌剧创作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阶段。

艺术成就:

1、最突出的一点是它开始解决如何通过音乐来具体而细致地刻画剧中人物形象的

问题,如对主要角色喜儿、杨白劳和黄世仁的音乐刻画都做到了贴切而富于个

性。

2、作曲家在这部歌剧的创作中,不仅吸取了民歌的音调作为各主要人物的主导主

题的音调基础,并且还开始有意识地广泛吸取了说唱、戏曲等民间音乐的音调,

对这些民间音调的吸取已不是简单地引用,而是根据剧中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

和歌剧情节发展的需要。

3、值得提出是作曲家在音乐创作的形式和手法上,也是当创造性地借鉴了近代外

国歌剧的某些传统形式和经验,大大丰富了歌剧音乐的表现力影响:《白毛女》的作者创造一种真正适合我国广大群众的新型的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大家比较认可的初步基础。歌剧《白毛女》的成功,在我国整个近现代音乐发展史中进一步发挥了它的重大影响。

名词解释

一、萧友梅(P83~86)

萧友梅歌曲的音乐,一般说旋律进行和节奏都比较平稳,篇幅大部分较简短,曲式偏重于上下对称的方整体性结构。另外,几乎绝大多数作品都带有钢琴伴奏,但其音型织体比较简单,主要起在和声上做必要衬托的作用。

代表作:《春江花月夜》、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曲》

二、三个音乐机构(P69,78,79)

1、北京国乐改进社,成立于1927年5月15日。地址设在北京,出版音乐刊物《音乐

杂志》。性质:主要以创作和传播为主。意义:对民间音乐的创作起到重要作用。

2、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成立于1922年10月,北大校长蔡元培兼任所长,萧友

梅任主任。学生除应修习各种基本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技能课程外,还应修习各种有关的教育学的课程。任课教师:萧友梅(音乐理论)、刘天华(琵琶,二胡)。

3、上海国立音乐院,建立于1927年,原院长由当时的大学院长蔡元培兼任,萧友梅

任教务主任。是中国第一所音乐学院。分了本科、师范科、选科。意义:早期专业代表音乐教育

三、两部音乐作品(P90,99,266)

1、赵元任《海韵》

2、江文也《台湾舞曲》

四、《新秧歌运动》(P313~315)

秧歌本是我国北方各省广大农村中有悠久历史、十分流行的民间歌舞。

1943年春节,已“鲁艺”为主在延安举行了圣代的新秧歌演出,许多新文艺工作者组织了人数多,声势浩大,内容新鲜的大秧歌队上街表演。

“鲁艺”秧歌队的演出,很快影响了延安以陕甘宁边区的各个专业文艺团体。

代表作:《兄妹开荒》、《减租会》、《夫妻识字》。

选择填空题

P30,33,54,105,137,139,142,145,152,166,154,156,351,213,1 79,294,2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