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提纲高中历史必修一世界史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1)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
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目的:巩固统治。
(3)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
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
(3)作用:①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二、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汉武帝集权: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2、唐朝三省六部制:(1)结构: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1)措施: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实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体系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体系有两种,选一下吧。
(1)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从鸦片战争开始。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的加深,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各阶层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中华民族奋起。
五个重点: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
理解两个观点: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坚贞不屈,最终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第13课鸦片战争知识结构:一、鸦片战争1.原因:1840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2.经过: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3.影响:使中国领土、 *** 不完整;中国被迫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联合发动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三、清 *** 的变化1.权力结构: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
2.思想:官员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奕欣、张之洞等人发起的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
第14课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结构:一、运动的兴起1. 背景:人祸(外国侵略者及清*** 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天灾(自然灾害)2. 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会)3. 开始:1851年金田起义二、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全盛时期的事件:1. 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与清 *** 对峙)2. 北伐西征(军事全盛)3. 《天朝田亩制度》目的:建立四同社会评价:进步性(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一没有安定的环境,最主要是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三、天国的衰败1.天京变乱(由盛转衰)2.重建领导核心3.天京陷落(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是一次反清(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围绕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迁展开,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化。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1.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
秦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法家思想为主导,实行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将各地的世家豪族削弱,并实行郡县制以统一全国政权。
2. 秦朝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比如推行县制,设立郡县,实行郡县制和郡县制的同时又设置了郡县长官,推行县官为吏政制等措施。
3. 秦朝的政治制度还包括对统一度量衡的统一规定,对语言文字的统一,对制度的统一,对制度的求稳等一系列举措。
这些措施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 秦朝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于中国历史上以后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5.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接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系列改革,使政治制度更加稳定和完善。
6. 汉朝建立后,主要推行了分封制度,设立了地方官员,推行官职等级制,并设立简化的吏部制度。
7. 汉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以及吏治从事政治活动的社会地位和上层士大夫在政治活动中的角色地位,也是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二、秦汉时期社会的变迁1. 秦朝统一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大规模的征战导致了农田荒废,农民生活变得艰难,使农民逃亡而基乡…采取了措施,加强了中央的统一统治,增强了国家的力量,推行了统一的的货币,规定份内和市舶制度,并实行土地私有制,图卂星星称制,这些措施保证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也为后来的东汉朝的政治制度铺平了道路。
2. 汉朝是一个向历史上为中心发展的国家,政府在特定的领域内为集中和吏治从事统为的统一,这五浪占主数据了手中最为权力部的政治活动,尊尚之最为重要的是重要。
高考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
远因:北洋政府欺内媚外、日本加紧侵华
原 思想: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思想解放 因 近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
五
时间:1919.5.4
四 经 中心:北京——上海
爱 国
过
主力:学生——工人阶级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结果:初步胜利 表现
运 动
意
性质: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地位: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与世界资本主义开展阶段和程度密切相关 由一国到多国
3、历列史强观侵〔华革目命史的观 获取全最球大史经济观利益现代化史观 文
4、明侵史华观表现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5、侵华阶段特征 工业革命后:主要侵略手段:经济商品输出为主;军事侵略 二次工业革命后:向帝国主义的过渡。主要侵略手段:经济 资本输出为主;政治 瓜分中国—以华治华
?辛丑条约? 〔110周年
中国社会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 会程度大大加 深了
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1、东南沿海到沿海内地
近 2、消极:这些地区的主权受到损 代 害,成为列强侵华的基地
鸦片战争后开放 的通商口岸
第二次鸦片战
中 积极:客观上促进中国自然经济的 争后开放通商口岸
国 解体;促进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 近代城市的兴起
义
过渡的转折点
精神:爱国、民主科学、追求真理、勇于解放
谢谢!
鸦片战争的影响 1、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中国主权、领土遭到破坏
经济:中国自然经济开场解体,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 义市场
2、社会矛盾变化: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总结:中国早期(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1.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2.从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到地方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史纲要1. 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与地理环境•历史研究方法的概念与分类•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对历史的影响2. 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与朝代•古代中国历史的分期•主要朝代的演变与特点3.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特点•商业与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社会阶级的形成与演变第二单元:文明古国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特点•夏商周的文化特点与重要遗产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阶级斗争•儒、墨、道等重要思想流派的兴起与影响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衰1. 秦帝国的统一与变革•秦始皇的统一政策与措施•秦朝国家制度的变革与影响2. 汉帝国的巩固与繁荣•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政策及其措施•汉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3. 秦汉帝国的衰落与传统文明的继承•内忧外患导致秦汉帝国的衰落•传统文明的继承与融合第四单元:古代中国与世界1. 丝绸之路的开拓与交流•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开拓•中国与西方、中亚的经济文化交流2. 十六国、南北朝的兴起与司马迁的世界观•十六国、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特点•司马迁的世界观及其在《史记》中的体现3. 唐帝国的建立与盛世•唐太宗的征服与统一•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辉煌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的纵横构建1. 高度统一的封建政治制度与科举制度•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与演变•科举制度的兴起、发展与影响2. 唐宋诗词与宋元戏剧的繁荣与兴盛•唐宋诗词的风格与代表作品•宋元戏剧的特点与主要代表作品3. 科技与文化的进步与对外交流•科技与农业的进步与发展•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程的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每个单元涉及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时期。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文化繁荣与交流等方面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奠定基础。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总复习提纲(1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总复习提纲(1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总复习提纲(1-4单元)江苏省泗阳中学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第一部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⑦瓦解:A、分封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诸侯国实力不断的增强。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
(根本原因).(2)宗法制: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②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和现代平等、法制意识有些违背。
(尊宗敬祖、重男轻女)】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共9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共9篇)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1.先秦时期主要王朝是怎样更替的2.宗法制实质是什么核心是什么主要作用……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整理高一历史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两代的社会政治制度1、夏朝的政治制度A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B夏朝的政治制度是: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C夏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带有氏族社会组织的痕迹.2、商朝的政治制度A商朝的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指:王畿,使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指:附属国管辖的地区B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1)通过内、外服制度,商王控制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2)通过神化王权,强化商王的盟主地位(3)但商王的控制力有限,方国有较大自主权二、封邦建国(本节重点知识)1、西周建立:A周族以农耕著称,生活在陕西关中地区.B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2、分封制(重点掌握)A、目的:核心目的:巩固周王室;具体目的:一是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要安抚商的降族,防止商的遗族叛乱,便于监督管理;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B、分封的对象:同姓亲族;异姓封国:功臣、姻亲、殷商降族、古方国.掌握受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C、受封者应该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周王授予一定的土地和人民;诸侯要要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可以继续分封.D、影响:①分封使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得到加强.③形成了西周贵族集团“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④加强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E、西周的分封制与商朝的内外服制度的关系:继承与发展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宗法制度(重点掌握)A、西周为什么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B、什么是宗法制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二): 安徽省宣城市最新版教材高一必修一《经济生活》政治、历史、生物、地理预习复习提纲1.必须是安徽省宣城市的.书本才是根本吧!光看大纲只能知道框架,培养全局观还可以,但是要好好品味枝干还得靠课本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三):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高一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一、 1、什么是商品和商品经济 2、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含义是什么它们的关系如何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怎样 4、什么是劳动生产率...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四): 求高一政治历史期末复习提纲~建议买高中《思想政治》学习与探究(高一分册)内容很全,全年的都有,还有练习历史么...参照去年考纲吧...修改的应该不多【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五): 求高一人教版数学必修一的复习提纲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关于“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A)③如果AíB, BíC ,那么AíC④ 如果AíB 同时BíA 那么A=B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A∪φ= A ,A∪B = B∪A.4、全集与补集(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由S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 CSA 即 CSA ={x | xS且 xA}SCsAA(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3)性质:⑴CU(C UA)=A ⑵(C UA)∩A=Φ ⑶(CUA)∪A=U二、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注意:2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3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定义域补充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6)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又注意: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为函数的定义域.)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再注意:(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见课本21页相关例2)值域补充(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 (2).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 ∈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 即记为C={ P(x,y) | y= f(x) , x∈A }图象C一般的是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或直线),也可能是由与任意平行与Y轴的直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的若干条曲线或离散点组成.(2) 画法A、描点法:根据函数解析式和定义域,求出x,y的一些对应值并列表,以(x,y)为坐标在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P(x, y),最后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B、图象变换法(请参考必修4三角函数)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即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和对称变换(3)作用:1、直观的看出函数的性质;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速度.发现解题中的错误.4.快去了解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5.什么叫做映射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A B”给定一个集合A到B的映射,如果a∈A,b∈B.且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说明: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①集合A、B及对应法则f是确定的;②对应法则有“方向性”,即强调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它与从B到A的对应关系一般是不同的;③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Ⅰ)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Ⅱ)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Ⅲ)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1 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2 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3 图象法:描点法作图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化简函数的解析式;观察函数的特征;4 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注意啊:解析法:便于算出函数值.列表法:便于查出函数值.图象法:便于量出函数值补充一:分段函数(参见课本P24-25)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在不同的范围里求函数值时必须把自变量代入相应的表达式.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就写函数值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补充二:复合函数如果y=f(u),(u∈M),u=g(x),(x∈A),则y=f[g(x)]=F(x),(x∈A) 称为f、g 的复合函数.例如: y=2sinX y=2cos(X2+1)7.函数单调性(1).增函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六): 高一化学必修1复习提纲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至四单元)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知识要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课知识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3课知识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精简_重点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Ⅰ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1、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3)郡县制的推行: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1)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1、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和练习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和练习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如下几点:第一、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从鸦片战争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加深,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各阶层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中华民族奋起。
所以,中国近代的历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史;同时又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
第二、突出五个重点: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
第三、理解两个观点:落后就要挨斗;中国人民坚贞不屈,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第14课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鸦片战争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大门,占领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②直接原因:英为扭转中英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中国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进行禁烟运动。
③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的爆发: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3、结果:清朝战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之后又与法美相继签订《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
4、中国战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2)客观原因:英国科学技术领先,武器装备精良。
世界头号强国,海军实力强大,战争准备充分。
(3)主观原因:清王朝国库空虚,军备废弛,而且盲目自大。
战前不作准备,战中组织不力,战后屈辱求和。
5、影响: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传统的朝贡体制被打破,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十二课鸦片战争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爆发背景:(1)鸦片战争前,世界资本主义调整发展;而清政府闭关自守,日益衰落,逐惭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
(2)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徙于出超地位,而英国处于入超地位。
为扭转贸易不利局面(输出鸦片的原因),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鸦片输入中国造成的危害:白银外流,中国逐惭丧失外贸优势;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使清朝吏治更加腐败,军队因吸食鸦片而丧失战斗力;人民群众也因吸食鸦片而身心健康受到巨大伤害.)2、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的市场,以便其倾销商品与掠夺原料;(2)直接原因(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3、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定海是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盘踞最久的地区)4、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内容:(1)中国开发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2)赔款英国2100万银元(1200万军费、600万被毁鸦片损失、300万偿还商人的债务);(3)割让香港岛给英国;(4)协定关税权等。
5、影响:(1)英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了破坏;(2)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3)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4)战争后,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5)清政府将赔款转嫁给人民,也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6、中国战败的原因:(1)战争中和战不定,指挥失当;(2)清朝各方面比英国落后;(3)英国实力强大,准备充分;(4)根源: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列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以便更好的倾销商品与掠夺原料;(2)直接原因:列强向中国提出全面修约的要求遭到中国拒绝。
2、时间:(1)1856年10月到1858年6月——签订《天津条约》;(2)1856年6月到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1860年英法军队攻入北京,烧毁园明园)《天津条约》的内容:(1)外国公使可常驻北京;(2)增开牛庄、淡水、汉口等为新的通商口岸;(3)准许外国传教士进入内地自由传教;(4)外国人可在内地游历、通商;(5)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6)对英赔款400万两白银,对法赔款200万两白银。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五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 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必然性、必要性)原因: 2、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夺取更多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①背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3、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 ②领导人:林则徐(借口、导火线、偶然性 ) ③经过:1839年,虎门销烟④影响: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直接导致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1842年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败因:1、具体原因:对比中英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战略战术 2、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性质: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本原因:世界资本主义在19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要求进一步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列强要求修约失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860年1、1856年英国袭击广州,挑起战争2、1857年组成联军攻陷广州,扶植柏贵傀儡政权经过:3、1858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英法美俄四国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俄国也趁火打劫迫使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4、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大沽(史荣椿壮烈牺牲)、天津,后又占领北京,洗劫并焚毁烧了圆明园,英法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俄国也迫使中国签订《北京条约》: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英法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11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阶级矛盾尖锐(根本)原因 2、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加深,人民灾难深重3、自然灾害严重(直接)4、西方宗教的影响,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号召人民群众领导:洪秀全(农民阶级)时间:1851年——1864年过程:1、初期发展(1851年金田起义——东乡称王——永安改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时间、内容、目的、评价:革命性与空想性、结果及其原因)2、全盛时期:北伐,西征,东征3、转折点:天京变乱:①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表现:)②时间:1856年③影响:天国元气大伤4、后期失败:重建领导核心——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防御战(攻势:二破江南、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李秀成东征。
高一上学期前四单元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禹建立夏朝,启确立了世袭制。
2、世袭制和禅让制的比较表格。
(生产力发展是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根本原因。
)3、分封制。
分封制的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分封的方法、内容和对象: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分封制的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分封制的作用。
分封制瓦解的原因。
分封制的深远影响:1、现在许多省份的简称从分封诸侯的国名而来,2、许多姓氏也是从诸侯国国名而来。
4、宗法制目的:为了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实质: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宗法制度的示意图。
(嫡长子继承制度是核心。
)大小宗关系:兄弟关系和上下级关系。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区别。
(最大区别是:分封制是世袭,郡县制是皇帝任命的,且不世袭。
)宗法制的影响:1、对当时,世官制度,世卿世禄,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2、深远影响:家庭建设(回家过年、祭祖、家谱、中秋节延长放假等)、民族凝聚力、传宗接代、裙带关系。
5、周礼。
祭祀、丧葬各种活动都有登记。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公元前221年,秦建立了秦朝,同时也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统一天下的原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两个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加强专制主义2、皇帝制度的特征:皇帝独尊:皇帝称号,朕,制,诏,玉玺。
皇位世袭:王位一代代传下去。
皇权至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官吏由皇帝任免。
虎符。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3、推行郡县制,地方官僚机构。
郡县制的影响。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表格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推恩令。
影响。
唐:节度使。
影响。
北宋:军事、财政、行政方面的措施。
影响。
元朝:行省。
行省制度实行的目的,行省制度的内容(含行省权力),行省制度的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重点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史实①1840----1842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②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③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④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确立2、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其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开设工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年6月初,八国组成侵略联军。
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3、禁烟运动的高潮是林则徐在广东的虎门销烟,以此为借口,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到19世纪80年代,俄国共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
4、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鸦片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四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四单元)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两次鸦片战争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容:1842年。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
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
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知识网络结构】:【背景知识与单元线索】1、“中国近代史”: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划分标准:社会性质),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起止时间及标志)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革命任务及性质),因领导阶级不同,又分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者的分水岭1919 年的五四运动。
2、基本线索:①中国遭受外来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840-1901):包括四次战争及五个不平等条约。
②中国各阶级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③图示旧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1840 1842 1851 1856 1858 1860 1864 1894 1895 1900 1901 1911 1919侵略战争鸦片第二次甲午八国联战争鸦片战争战争军侵华不平等条约《南京》《天津》《北京》《马关》《辛丑》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1919 1921 1924 1927 1931 1934 1936 1937 1945 1946 1948 1949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五四中共成立第一次南昌红军七七日本三大运动(一大)国共合作起义九一八长征事变投降战役【专题总结】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简表(1)名称时间发动者影响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英国、法国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日本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937-1945年 日本2、强签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复习提纲
(一)、背景(原因)
1.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和。
2.中英正当贸易的状况:中国处于地位,英国处于
地位。
3.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目的:
结果:使中国白银外流,银贵钱贱,使身体受到摧残,同时也严
重危及了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决定禁烟。
4.中国的禁烟运动: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
走私犯的鸦片在广州虎门当众销毁,这就是“”。
(二)、经过:
1840年6月——爆发;
1841年——扩大:英军强占香港岛;
1842年8月——结束:清政府妥协投降,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a、割地(香港岛);
b、赔款;
c、开放五个通商口岸;——最能反映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意图。
d、关税协定
主权的进一步丧失:
(1)1843年中英签订了《》、《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从中取得、
和租赁土地权。
(2)1844年,签订了中美《》,中法《》。
(三)、失败原因:
1、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这是中国战败
的根本原因
2、清朝封建统治腐朽没落
3、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战和不定,保船避战
4、英国实力雄厚,蓄谋已久
(四)、影响:鸦片战争——开始;
①社会性质变化: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社会;
②主要矛盾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
的矛盾以及
的矛盾;
③革命任务变化:中国人担负起反和反的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革命阶段。
1.根本原因(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经过: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后法国加入;1858年清政府与列
强签订《》1860年,再起冲突,英法联军火烧,清政府与之签订《》。
《天津条约》主要内容:
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开十个通商口岸c赔款
d允许外国人在华经商、传教等e 外国船只可开到长江各口岸
《北京条约》主要内容:
a承认《天津条约》有效b增开为商埠c割
给英国e赔款3.影响: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了。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一、兴起
1、原因:鸦片战争后激化。
2、准备:洪秀全创立,号召组织群众。
二、经过
1.过程:1851年金田起义(起义开始)
1852年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1853年定都(正式建立政权)
2.全盛:太平军北伐、西征并举
为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北伐,结果失败,但牵制了大量的清军,为西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巩固革命大本营,太平军西征,大败曾国藩的湘军,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三、探索救民方案:《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书上P50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的制度的愿望,具有一定的;但绝对平均分配的方案,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具有和,所以无法实现。
2.1859年提出《资政新篇》:
内容:学习西方,以法治国;公众选举官吏;发展工商业;开设新学堂等。
评价:《资政新篇》具有性质,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由于当时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所以无法实现。
四、转折:1856年——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五、失败:
1.列强的加入:1860年太平军进攻上海时,遭到联军的回击,太平军损失惨重。
2.失败的标志:1864年,,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失败的原因: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
(1)19世纪末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要求
(2)日本明治维新后,逐渐走上军事侵略扩张道路。
(3)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2.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之战、威海卫战役。
黄海大战——由于李鸿章实行政策,黄海制海权丧失,但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辽东战役时——日军在进行了大屠杀;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运动破产,战争结束。
结果:年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赔款、
开放口岸、允许设厂。
(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是: ,这也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
)
3.影响:该条约使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丧失,随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了。
1.直接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
2.结果:1901年签订了《 》(内容:P60),清政府 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 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第13课 辛亥革命 一.条件:
(1)、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基础——根本原因) (2)、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思想基础) ①主要内容: 、 ②人 物: 、 ③主要阵地: 、 二.酝酿:
(1)、1894年,孙中山在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 革命团体——
(2)、1905年成立了同盟会,提出政治纲领。
性质: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 意义: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创办机关报——《 》: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 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三。
起义:1、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
2、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 ( 成为民主 革命的摇篮) 四.高潮:
(1)、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 的成立。
(2)、1912年春,颁布了《 》
内容: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确立三权分立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等。
性质:该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意 义:具有 的进步意义。
5.结果: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革命失败 (1)“失败”的含义: (2)“失败”的原因:
6.功绩:推翻 ,结束 ;使 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 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919年5月4日)
1.导火线: 2.经过:
第一阶段:(1919.5.4~6.5)中心在 ,斗争主力是 ; 口号:“废除二十一条”、“ ”、“ ”。
第二阶段(1919年6月5日后)中心在 ,斗争主力是 。
3.结果:释放被捕学生,免除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 的爱国运动。
5.特点:各阶层都参加,在整个运动中,青年学生是 , 工人阶级是 。
6.影响:五四运动是 的开端(因为工人阶级 登上了政治舞台)。
同时给后人留下了“五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