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情节波澜
红楼梦第十八回内容
![红楼梦第十八回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69e6e40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a.png)
红楼梦第十八回内容
在《红楼梦》第十八回中,宝玉悲恸黛玉之病。
黛玉因思念宝玉,
抑郁成疾,情感之间颇为曲折。
黛玉的病情让宝玉痛苦不已,他不顾
一切地换上药王庙的银丝,为黛玉祈福求愿。
在这一回中,情感之纠
葛愈发复杂,人物之命运也开始起伏不定。
另一方面,薛宝钗对宝玉的感情也是无法调和。
她对宝玉的爱意日
益升温,但宝玉在心中只有黛玉,这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
宝钗的出现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不少波澜,她的存在给宝玉和黛玉
之间的感情蒙上了一层阴影。
同时,贾琏之母贾赦在这一回中也逐渐显露出其权谋之心。
她勾结
其他家族,图谋夺贾府产业,使得贾府内部的斗争日益激烈。
这一情
节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不少戏剧性的元素,也为后续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在《红楼梦》第十八回中,宝玉、黛玉、宝钗等主要人物的命运逐
渐交织在一起,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也更加深刻。
整个故事趋向于多
线发展,人物之间的关系日益微妙。
这一回的情节精彩纷呈,为整个
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楼梦第十八回的内容扣人心弦,情节跌宕起伏。
宝玉的痛苦、黛
玉的悲伤、宝钗的爱意、贾赦的权谋,构成了一幅幅令人难以忘怀的
画面。
这一回的情节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为后续情节的展开埋下
了伏笔。
《红楼梦》第十八回精彩绝伦,引人入胜,令人期待接下来
的故事发展。
《红楼梦》主要情节按回廊梳理修改版
![《红楼梦》主要情节按回廊梳理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3bc0d67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d.png)
《红楼梦》主要情节按回廊梳理修改版
第一回国色天香,宝黛初识
- 宝玉进入贾府,与黛玉初见面。
二人一见钟情。
- 宝玉与宝钗互送贺礼,暗生情愫。
第二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 宝玉的前身是灵瑞观的灵官。
甄士隐梦中见到宝玉,寄托了希望。
- 贾雨村成为甄家女婿,与林黛玉有一段微妙的交流。
第三回葫芦僧悟空传降凡,金陵玉额逊东邻
- 葫芦僧传承给宝玉一红藕香囊,意味着宝玉的命运将发生改变。
- 宝玉与贾政和贾母见面,展示了宝玉的才情。
第四回太虚幻境传佳偶,冷子兴家议续弦
- 宝玉进入太虚幻境,与黛玉再次相遇并预见了之后的命运。
- 贾母决定与王夫人议续弦,谋划了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
第五回邢夫人仙逝扬州城,风雨送愁眠芳草渡
- 邢夫人去世,宝玉等人为她送行。
- 宝玉与黛玉在芳草渡悲伤相对。
第六回烟雨红尘撞画楼,英雄豪杰醉斗场
- 林黛玉为宝玉演唱《葬花吟》,表达对宝玉的思念之情。
- 宝玉与贾琏为警幻戏准备物品,展示了二人的机智才情。
第七回心事悠悠闺中梦,魂消天外客中情
- 林黛玉做了一个梦,表达了她内心深处对宝玉的牵挂。
- 薛宝钗与晴雯在宝玉面前展开热烈的争执。
...
(继续完善主要情节,直到超过800字)。
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abd9fbce2f0066f53322c8.png)
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本课话题——规律一、从课文中积累“江河东流,时见湍急夺路,时见缓缓流淌,时见静练平展,时见波涛起伏,这是自然的运动规律。
社会生活的运动规律也是如此。
”其实,世间万物都有其独特的运动规律,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获得成功与发展。
二、从生活中积累植物生长是有规律的,首先,要适时下种;其次,要有足够的水分,适当的肥料,充足的日照和适宜的温度,只有遵从这一切,植物才能生长茂盛,违反了这些规律,植物轻则生长缓慢,重则导致死亡。
可见,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我们千万不要学拔苗助长的那个农夫,只一味地求快,不按客观规律办事。
古语说:欲速则不达。
我们只有认识事物规律,按照事物规律办事,才能取得胜利。
三、从名言中积累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沈德潜2.人是按美的规律来造形的。
——马克思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4.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李白5.科学规律的本身是客观真理,是不会陈旧的。
——王竹溪6.思想 (且不论好坏与否)——行为——习惯,这就是人生的规律。
——特赖因一、作者简介美的探索者——吴功正吴功正,江海学刊杂志社主编,研究员。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享有者。
主要研究学科领域是美学、文学。
代表作主要有著作类《小说美学》《中国文学美学》《古今名作美学鉴赏》《六朝美学史》《唐代美学史》,论文类《中国文艺美学的历史结构:诸种合力的规范》《郭沫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世纪型开拓者》《六朝园林文化研究》《从两汉到六朝:美学史轨迹描述》《中国文学美学之精神》等。
二、相关知识《红楼梦》《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深刻地反映出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腐化、封建伦理道德的堕落,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内容的奇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和体现。
红楼梦的故事情节
![红楼梦的故事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c98278a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c.png)
红楼梦的故事情节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而成。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宏大的家族故事,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荣华与沉沦。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悲欢离合,让人们对人性、爱情、家族关系有了深刻的思考。
故事开始于贾宝玉的出生,他是贾府的公子,与林黛玉是表兄妹关系。
贾府是一个富贵世家,家族成员众多,家庭关系错综复杂。
在这个府上,人物众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其中,林黛玉是一个聪明伶俐,却又多愁善感的女子,她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纠葛成为整个故事的核心。
故事的情节主要围绕着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展开。
他们之间的爱情经历了许多波折,从最初的青涩少年到后来的成熟情感,两人之间的感情始终如一。
然而,由于家族的原因,他们最终无法在一起,这也成为了整个故事的悲剧。
在爱情的背后,贾府内部的争斗也是故事的一大看点。
贾府内部的家族成员之间存在着利益的竞争和矛盾,这些矛盾最终导致了整个家族的衰落。
同时,贾府内部还存在着种种阴谋诡计,家族成员之间的尔虞我诈,让整个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除了爱情和家族内部的纷争,红楼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故事情节。
比如,薛宝钗与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王熙凤的聪明机敏,贾宝玉的性格转变等等,这些情节都为整个故事增添了许多色彩。
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通过这个故事,人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荣华背后的虚幻,也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和爱情的坚贞。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家族、爱情的真实写照,它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新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 2.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课时训练 必修4
![新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 2.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课时训练 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72e6643390c69ec3d5bb7597.png)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一、夯基训练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如果我们今天的决定与当初坚持的宗旨 ,公司还有存在的意义吗?(2)成功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只靠烧香拜佛,这是 ,其结果可想而知。
(3)有些企业一面想要以诚信示人,另一面却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如此 ,企业的信誉怎么能树立起来。
A.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 缘木求鱼B.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背道而驰C.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缘木求鱼D.背道而驰缘木求鱼南辕北辙解析:“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
“南辕北辙”一般只用于行动,跟目的相反的情形,适用范围较小,“背道而驰”则可用于一切方向或目的等相反的事物或行动。
“缘木求鱼”,比喻方向、办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答案: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C.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前者的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
D.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懑的碰撞的话,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解析:A项,一面和两面不照应,“要激发这种潜能”应改为“能否激发这种潜能”。
B项,主谓搭配不当,应在“铸制”后加“的”。
C项,语序不当,最后一句应改为“均可在一夕间给企业造成大灾难”;或搭配不当,将最后一句改为“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遭遇大灾难”。
答案:D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年曹雪芹写完《红楼梦》后,曾在题诗中写下这样两句: ①读过《红楼梦》的人,自能体会书中诗的悲凉意味。
②是的,没有作者、读者的一路同行,我们怎能在这漫漫长途上走到今天?③“字字看来皆是情,十年同路见真心。
高一语文红楼梦的情节波澜
![高一语文红楼梦的情节波澜](https://img.taocdn.com/s3/m/492724c5d1f34693dbef3e3d.png)
1. 中心论点是什么? 2. 课文思路分析:课分为哪两个部分? 3、题目是不是论点?题目能不能改成论点?
《红楼梦 》的情节平淡而有波澜
一(1---3)指出《红楼梦》的情节安排特 点———善于在平淡中掀波澜
二(4---7)分析曹雪芹如何层层铺垫, 推举高潮。
4 结合文段,谈谈“分道扬镳”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如坐针毡: zhān
文艺评论写作要求 1、叙(引用、复述)、议(分析)结合,一 般是先叙后议,或夹叙夹议,重在评议。 2、自始至终紧扣评论对象;可写成“评述性的 读后感”,但不要写成“由此及彼式的读后感”。 3、常规写作思路:列出评论对象——提出作者 观点——列举能够证明“观点”的材料——总结。 4、取材可以从内容(主题、冲突、人物性格)、 形式(人物情节安排特点、语言、浪漫主义和 情景结合等技巧)多角度写“综合评论”,也可 从一个角度深入挖掘。要有一个中心。 5.可以运用对比、比较手法,也可用总分式结构。 6、要有文学理论术语,要有文采。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 吴功正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 吴功正
作者:博士生导师.著作《小说美学》 《中国文学美史》〈唐代美学史〉
分道扬镳: Biāo
湍急:
Tuān
掀起:
Xiān
挽狂澜于既倒: Jì
私塾:
Shú
禄蠹:
Dù
飞(蜚)短流长:Fēi
垂头耷耳: Dā
惶遽:
Jù
不速之客: Sù
目瞪口歪: Dèng
4. 以“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为例, 作者重点论述了“宝玉挨打”情节 设计的什么特点?具体由哪几方面 进行阐述?请简述这几方面的观点。
; / 作文加盟 小学作文加盟 作文班加盟 作文加盟品牌排行榜 华语作文作文培训加盟 ;
红楼梦故事情节概括
![红楼梦故事情节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7bc9811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e.png)
红楼梦故事情节概括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线,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
钗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要情节,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荒诞和虚无。
整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扣人心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首先,故事以贾宝玉出生入世开始。
他是贾府的少爷,有着纨
绔子弟的生活。
他和表妹林黛玉从小青梅竹马,情意绵绵。
然而,
贾府内部的复杂关系和外部的种种变故,使得他们的爱情之路充满
坎坷。
其次,薛宝钗的出现给故事增添了更多的波折。
薛宝钗是贾府
的远房亲戚,她的美貌和聪明让贾宝玉为之倾倒。
而林黛玉对宝玉
的爱却愈发深沉。
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扑朔迷离,引人入胜。
随后,贾宝玉的命运也在故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被
送入荣府,与荣国府的人物展开了新的故事。
在那里,他遇到了一
系列新的人物,也发生了一系列新的事件,使得故事情节更加扑朔
迷离。
最后,整个故事以贾宝玉的死亡作为结局。
在这一切的背后,是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虚无,是人性的扭曲和无奈。
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充满了悲剧色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扣人心弦。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贾府内部的复杂关系,以及封建社会的荒诞和虚无,构成了这部小说丰富多彩的情节。
整个故事情节生动而深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楼梦主要故事情节
![红楼梦主要故事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3b2abdb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a.png)
红楼梦主要故事情节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峰,其主要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令人流连忘返。
故事的主要背景是在贾府,贾府是一个富贵之家,家族繁荣昌盛。
故事的主人公贾宝玉是贾府的公子,他生性敏感多情,对美丽事物情有独钟。
他和贾府的其他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构成了整个故事的主线。
故事的开篇是贾宝玉的出生,他的出生给贾府带来了一丝希望,也为整个故事埋下了伏笔。
贾宝玉的成长过程中,他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女子之间的爱情纠葛成为了故事的一大亮点。
他与林黛玉的爱情是整个故事的主线,两人之间的情感经历了种种波折和考验,最终以悲剧的结局收场。
除了贾宝玉的爱情故事外,红楼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故事情节,比如贾府的日常生活、家族成员之间的恩怨情仇、贾府的兴衰等。
其中,贾府的兴衰更是贯穿始终,也是整个故事的主题之一。
贾府的兴盛时期,家族成员之间团结友爱,家庭和睦,而到了衰落时期,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和猜忌不断,最终导致了整个家族的覆灭。
整个故事情节虽然以贾宝玉的爱情为主线,但贾府的兴衰也贯穿其中,贾府的兴盛与衰落与贾宝玉的爱情纠葛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的精彩之处。
红楼梦主要故事情节精彩纷呈,通过对贾宝玉的爱情和贾府的兴衰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也通过对人性的剖析,表现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经典。
《红楼梦》名著导读
![《红楼梦》名著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5ac2685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4.png)
主题思想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 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边城》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 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 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内容简介
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 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内容简介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 手傩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 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了亲。 天保告诉傩送一年前他就爱上了翠翠,而傩送告诉夭保 他两年前就爱上了翠翠,天保听了后也吃了一惊。
PART 04
作品鉴赏
APPRECIATION OF WORKS
思想内容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 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
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 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 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 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 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内容简介
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 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 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老船夫忍不 住去问,本以为是老大唱的,却得知:唱歌人是傩送,老大讲出实情后便 去做生意。几天后老船夫听说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
《宝玉挨打》情节设计之探究
![《宝玉挨打》情节设计之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e9f45cc6b52acfc789ebc9ff.png)
《宝玉挨打》情节设计之探究摘要:《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巨著,其中《宝玉挨打》是其重要情节,本文主要对《宝玉挨打》这一章节的情节设计作一探讨,以此探究《红楼梦》情节设计的高超之处。
关键词:《红楼梦》《宝玉挨打》情节设计一、情节设计的高度浓缩《红楼梦》小说创作将百年望族的盛衰荣枯和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浓缩在十分集中的时间和空间之内,使得它在情节的叙事结构上广泛地采用场景, 以增加小说共时性的戏剧性效果; 而在叙述层面形成了重剪裁、巧构思、文笔精细曲折、情节描写跌宕多姿的叙述模式。
《红楼梦》的情节故事非常集中紧凑。
从表现时间来看,自林黛玉进贾府始,至贾宝玉出家止,总的时间跨度也不过就那么10年。
从表现空间来看,《红楼梦》展示的人物活动几乎从来就没有超越贾府这个基本舞台。
正是由于追求情节的高度浓缩,因此作者在时间叙事中强化了空间的场景描写,以补充时间模糊的不足。
以场景独有的画面感和空间意识激发读者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叙述层面就体现为小说重剪裁、巧构思的叙述模式。
《宝玉挨打》情节结构艺术的突出特点体现在它精心的情节铺设和巧妙的情节组接上:宝玉挨打之前, 本来就因为与黛玉口角而不快, 又要在大热天出来应酬贾雨村这样的人,再加上金钏的暴死和王夫人的数落, 已有十二分的窝囊和伤感, 不料一头撞在素日最惧的贾政身上, 又“倒抽了一口气”,紧接着就是忠顺王府索人, 贾环告状, 宝玉找不见焙茗送信, 偶然遇到个老婆子偏又耳聋, 不如人意的事轮番而至, 结果凑成了这顿饱打。
作品围绕“宝玉挨打”这一重大事件,把促成矛盾冲突的各种因素急剧集中到一个舞台上,快速推进,情节设计高度浓缩。
二、情节设计的波澜之妙吴功正论情节三态:一是“潜流暗滚”,矛盾的积聚时期,表面看似平静的水面,实际上内中包含着冲突和斗争的潜流;二是“惊涛大作”,对立双方矛盾冲突激化,失去了平衡,表面与内在都以非常的形态出现;三是“余波涟漪”,冲突过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波纹荡漾,进一步深化矛盾,为下一轮冲突埋下伏笔。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ppt2 粤教版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ppt2 粤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5353a7b8f67c1cfbd6b802.png)
第二单元 议论文
7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栏 目 链 接
课文
导 读 1.走近作者
吴功正,当代学者,博士生导师。著作有 《小说美学》《唐代美学史》。
栏 目 链 接
课文
导 读 2.课文背景
本文是发表于《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3辑)上的
一篇鉴赏文学巨著《红楼梦》的文学评论。作者以“宝
预习 检测
判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打“√”或“×”)
A.走进这个新开发的景区,只见瀑布叠挂,溪水纵横,
飞.短.流.长.,甚是壮观。( × )
栏
B.桂林那些奇形怪状的山峰,真是鬼斧神工,天.造.地.
目 链 接
设.。( √ )
C.柳盈盈是我们的班长,深得每一个人的拥护,每次
同学聚会,大家都热切盼望她早点来到,但是近来几次柳盈 盈总是姗姗来迟,可谓不.速.之.客.。( × )
目 链
接
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2)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 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 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由于引证法引用的 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 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课文 导读
(3)喻证法。 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在
们有何启发?
栏
答:
目 链
_____作__者__抓__住__了__《__红__楼__梦__》__叙__事__艺__术__中__最__具____点__进__行__阐__述__。__这__与__作__者__对__作__品__的__精__心__研__读__和__
(1)思路清晰,结构严密。
红楼梦特犯不犯赏析800
![红楼梦特犯不犯赏析800](https://img.taocdn.com/s3/m/f447ba6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4.png)
红楼梦特犯不犯赏析800《红楼梦》的文字善于腾挪跌宕,波澜起伏,不但大的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如此,在许多局部描写中也处处表现出这种特色来。
在描写了王熙凤出场后,贾母即命“带黛玉去见两个舅舅去”,而结果是贾赦说:“连日身上不好,见了姑娘彼此伤心,暂且不忍相见。
”贾政也因今天“斋戒”去了,故都没见着。
在礼规上,两位舅父大人是必须见的,但在文章上如果一个个见面伺候,叙说一番,则不但文字枯燥,而且这两次舅甥的暗谈,文字上也是很不好写的,结果作者采用避难就易,避实就虚的方法,既做到了理之所必见,又避免了实见时描叙的困难。
而且这里的虚见又和前后必须要有的实见相互配合,使文章的气势显得抑扬顿挫,波澜起伏。
此后,作者用了相当多的文字写黛玉从宁府回到荣府的一路所见,回荣府后王夫人与黛玉的谈话,黛玉与贾母一起进餐,等等。
贾府的面貌与生活习惯也都一一写来,作者的笔锋似乎已从写人物出场转向对贾府其他方面的描绘去了。
然而这一切的描写,恰恰是作者在为另一个更高潮的人物出场作铺垫,因此,当吃完饭,贾母命令其他人“你们去吧”,只剩下她和黛玉二人之后,刚要说几句话时,“只听见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来报道:‘宝玉来了’。
”这样,小说掀起了这次人物出场的最高潮。
作者这样安排宝玉的出场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在一般情况下,整天在“内帏厮混”的贾宝玉,当林黛玉一进贾府时,是马上就会碰面的,然而作者却偏偏打发他今天“往庙里还愿去”了,一直拖到晚饭后其他人都不在场了,才让他回家。
这种安排,有两点用意,一是要让宝、黛二人单独相会(唯一的贾母在场是当时条件下所不可避免的)。
宝、黛最后才相见,就可以把其他该写的人和事都写了,然后集中笔墨来写此二人的相会,以掀起最后的高潮;遣散的人,是为了不发生其他干扰,避免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以突击这书中的二位主角,这有如舞台上为突出主要人物而时常使用的“净场”手法一样。
这样做的结果,就能有力地加强二人的形象,在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2019年高中语文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同步练习 粤教版必修4
![2019年高中语文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同步练习 粤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c6ab6845a26925c52cc5bf48.png)
2019年高中语文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同步练习 粤教版必修41.走近作者吴功正,当代学者,博士生导师。
著作有《小说美学》《唐代美学史》。
2.相关知识议论文常见论证方法。
(1)例证法。
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
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2)引证法。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
(3)喻证法。
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
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
(4)比较法。
比较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分对比与类比两种。
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1.注音(1)缔(dì)造 分道扬镳(biāo) 湍(tuān)急漩(xuán)涡 笞挞(chī tà) 禄蠹(dù)朕(zhèn)兆 垂头耷(dā)耳 惶遽(jù)捋(luō)袖子(2)长 分⎩⎪⎨⎪⎧分(fēn)别分(fèn)量 中⎩⎪⎨⎪⎧中(zhōn ɡ)间中(zhònɡ)伤 2.写对字形(1) (2)⎩⎪⎨⎪⎧jí(辑)录jī(缉)拿作yī(揖)(3)⎩⎪⎨⎪⎧dié(迭)出层峦dié(叠)嶂 追本溯源,巧记汉字“山”是个象形字。
金文的形体,就像有三个山峰的大山之形。
小篆的形体,仍有三个峰,但已不像大山之形了。
红楼梦第十一回概述
![红楼梦第十一回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eb4df0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1.png)
红楼梦第十一回概述
《红楼梦》第十一回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章节,不仅在情节上承
接了前文的故事线索,同时也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
回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感情逐渐升温,两人之间的羁绊也逐渐加深。
同时,贾政与王夫人之间的矛盾也在这一回中愈发激烈,为整个故事
增添了更多的波折和悬念。
在第十一回中,贾宝玉对黛玉表露爱意的举动频频,体现了他对黛
玉的真挚感情。
黛玉则在内心对宝玉的关注和呵护逐渐转变成了对宝
玉的深深依恋。
两人之间的情感在这一回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也为
后续他们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贾政与王夫人之间的矛盾在这一回中也逐渐升级。
贾政
作为家中的主人,对王夫人过于溺爱黛玉一事感到不满,两人之间的
争执逐渐升级,为整个家族中的争斗和矛盾埋下了伏笔。
这也为后续
家族内部的变故埋下了伏笔,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总的来说,第十一回承上启下,为整个《红楼梦》故事的发展起到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情感渐升温,贾政与王夫
人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多转折和波澜。
这一回
的情节扣人心弦,铺垫了后续故事的发展,也让读者更加期待接下来
的情节发展。
贾宝玉的主要故事情节
![贾宝玉的主要故事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d9d4004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6.png)
贾宝玉的主要故事情节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悲欢离合,其主要故事情节可以说是整部小说的核心。
在小说中,贾宝玉的成长经历、情感纠葛、命运起伏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贾宝玉的成长经历是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从小被宠爱成了一个娇生惯
养的少爷,但随着家族的衰落和变故,他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
在贾府内,他和表妹林黛玉、薛宝钗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也是故事情节的重要内容。
他与黛玉之间的爱恨情仇、与宝钗之间的暧昧关系,无不给整个故事增添了悬念和波澜。
贾宝玉的命运起伏也是故事情节的重要部分。
从一个被宠爱的少爷到最终的颓
废落魄,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和变迁。
他的人生轨迹也反映了整个贾府的兴衰荣辱,是整部小说的一个缩影。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是非常丰满和饱满的,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
风风雨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成长经历、情感纠葛、命运起伏都是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部小说的核心。
通过对贾宝玉的故事情节的深入了解,读者不仅可以了解一个人物的命运起伏,也可以从中感受到整个家族的兴衰荣辱,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红楼梦梗概每回200字左右
![红楼梦梗概每回200字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e1eb87e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b.png)
红楼梦梗概每回200字左右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梗概如下: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一个虚构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
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次要人物有贾母、王熙凤、贾政等。
贾宝玉是主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良多情的人物。
在小说中,他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纠葛是主线之一。
林黛玉是贾府中的才情美人与情感女主角,她与贾宝玉情投意合,但最终未能成婚。
薛宝钗则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她与贾宝玉结婚,但婚后不久便因病去世。
其他人物也各自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性格特点。
贾母是贾府中的长辈,她有着威严和智慧;王熙凤是贾府中的管家,她精明能干,善于算计;贾政是贾府中的主人之一,他有着严厉的性格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在小说中,《红楼梦》描绘了一个虚构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
这个大家庭有着自己的荣辱兴衰,也有着亲情、友情和爱情。
在这个虚构的背景下,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性的善
恶美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思想价值的文学巨著,它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情节描写,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和人文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观。
红楼梦分回赏析(十四)
![红楼梦分回赏析(十四)](https://img.taocdn.com/s3/m/327ea08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a.png)
细读此回,不难看出写文字极“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章开门见山,就写凤姐一到,即刻忙开了。
来旺媳妇第一个到:拿了对牌来领取呈文京榜纸札。
二是,紧接下文出现六个动作,即凤姐“命彩明、传来升媳妇、查看花名册、听差、点单册、坐车回家”等,可谓事情的逐项推进井然有序,内容也生动传神。
三是,写凤姐面对百十号人不仅安排的有条不紊,而且立下规矩,赏罚分明。
一旦发现有偷懒的,赌钱吃酒的,打架拌嘴的,经查出,凤姐自称“三四辈子的老脸就顾不成了”,于是逃脱不了被责罚;凤姐也表态:“事完了,你们家大爷自然赏你们”。
可见,凤姐赏的虽然十分明快,却不由她掏一文钱。
四是,写贾珍之辛劳。
“那贾珍因发引日近,亲自坐车,带了阴阳司吏,往铁槛寺来踏看寄灵所在。
又一一嘱咐住持色空”。
紧接此段写得极妙:贾珍好生“备陈设,请名僧,备接灵;当日,贾珍因天晚不得进城,无心茶饭,在净室歇了一夜。
次日早,便进城料理出殡,派人往铁槛寺,修饰停灵处,安排接灵人坐落。
五是,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
(其声势浩荡)正如庚辰眉批:数字道尽声势。
红楼梦章回赏析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此前半回仍写凤姐管理之才。
后半回写秦氏葬礼之盛大,是贾府繁荣昌盛之最。
???黛玉父亲林如海之死,只写了一笔。
贾宝玉在送葬礼在路中,遇见了北静王,也只是几笔。
???谒,拜见。
早在凤姐答应来宁府理事的同时,心中就盘算清楚了宁府管理不善的五大病症,因此来到宁府便因人治事,因事治人,对症下药。
每天卯正二刻点卯,不得迟误,另外要对牌支取货物,责任到人。
若有违犯,无论是谁,一概处罚。
众家人奴仆无不小心谨慎,认真办事。
荣宁二府的各种事务应酬虽然繁多,却被风姐治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上下的一致赞誉。
恰好家人传信,贾琏因为黛玉之父病逝,要耽搁到年底才能回来,凤姐更是一心操持丧事。
可卿的丧礼办得盛大之极,不仅各王公贵族亲来送殡,北静王等人还搭了祭棚来路祭,并召见了贾政、宝玉父子,多有赞誉。
《红楼梦》情节线索结构探究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红楼梦》情节线索结构探究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https://img.taocdn.com/s3/m/0b664111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1b.png)
匠心文笔自千秋——《红楼梦》情节线索结构探究【专题解释】《红楼梦》彻底突破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这种各类线索齐头并进、互相联结又互相制约的结构,被认为是“小说结构的高级形态”。
其线索纷繁,千头万绪又统摄于两大清晰主线:一是纵向主线,以贾府为中心,叙述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弱的过程;二是横向主线,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大观园中人物命运。
在主线之下,又有各自多条线索辅助主线的行进。
其情节安排手法被称为“草蛇灰线,伏行千里”的创作手法。
本专题设置了三个任务,共四个活动来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安排结构的匠心,分别是:从第五回判词和曲词入手,让学生理解本书在开头对家族、任务人物命运的暗示;选取次要人物刘姥姥作为研讨对象,感受其表现贾府兴衰发挥的穿针引线的作用;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生日宴会的细读,感受繁华兴盛背后的处处危机;通过阅读相关章回,找到情节照应之处,并且写出相应作用。
【学习准备】1.精读前五回,知晓人物关系。
2.查找资料,关注贾府和主要人物的命运发展和结局。
【教学过程】任务一:提纲挈领,总览全局请阅读第五回中出现的图画、判词与曲词,请挑选某一则进行细读,根据例表,制作人物卡片。
点拨:《红楼梦》的前五回为全书总纲,特别是第五回中的判词和曲词,提纲挈领,总览全局,交代了人物和家族的发展和结局。
通过根据判词、曲词制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所咏人物及对人物命运的暗示,感受曹公的匠心独具。
以下示例可参考:任务二:似断实连,波澜起伏活动一:次要人物穿针引线请阅读第六、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一一三、一一九回,梳理关于刘姥姥的情节,填写下表:请综合上述情节,思考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对于整本书情节发展的作用。
点拨:刘姥姥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一个人物,通过她的视角展示了贾府的盛衰历程。
刘姥姥一进贾府,让我们看到了贾府的那种钟鸣鼎食的繁盛;二进贾府,进一步强化了贾府奢靡的生活状态,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贾府背后得隐藏危机;后两次进贾府时,贾府已是萧条败落、树倒猢狲散之态,与前两次形成了鲜明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特色
观点鲜明,层次清楚,评、述、 析有机结合。作者总的观点是曹雪芹 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掀起波澜,使《红 楼梦》的情节获得了独特型。提出观 点之后,作者以《红楼梦》第三十三 回为例,从层层铺垫,推举高潮和善 用偶然性的因素触发高潮两个方面展 开具体述评,举例时紧紧扣住观点, 或先述再分析或边述边分析,使评述 有机地融为一体,深得文学评论之要 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对它的鉴赏评价,造就了一门“红学”。对这样 一座艺术大厦,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本文的作 者选取的情节结构这个角度,分析鉴赏其在平淡 生活中掀起波澜的特性。
湍(tuān)急
缔(dì)构 真缔(dì) 朕(zhèn)兆
笞(chì)挞(tà)
神色惶遽(jù)
捋(luō)起
THE END
课后问题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 括,作者围绕评论的对象 是从哪些方面入手的?
答:层层铺垫,推举 高潮;高潮形成有必然性; 高潮的组织有层次感;高 潮的发生有偶然性,这三 个方面入手的。
(2)作者围绕 评论对象进行评 论时,主要使用 了怎样的论证方 法?
答:例证法
课后思考
这篇文章主要 运用例证法证明论 点。请找出文中运 用例证法的文句, 看看作者是怎样引 述例子的,并想想 有哪些写作经验值 得学习。
课 文
阅 读 课
简文
单并
分为
段
全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指 出《红楼梦》的情节安排特 点,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掀起 波澜。
第二部分(4-7段): 分析作者曹雪芹如何层层铺 垫,推举高潮。
文章准确地抓住了《红楼梦》特点:表现 日常生活,但并不平淡无奇。指出其引人入胜 之处在于营造情节波澜,善于运用自然运动与 社会运动的规律设计波澜。
精心设置艺术丘壑,并在所 造的腾挪跌宕、错落有致的 艺术节奏中展现情节,渲染 气氛,塑造典型,强化艺术 效果,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美 学追求,也是《红楼梦》最 具创造性的突出的特点和优 点。
围绕着论点,作者以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为 例,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首先分析高潮形成的必然性。文章分析宝玉与贾政、 湘云等人的矛盾早已有之,而且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是一般父子、 兄弟姐妹间的矛盾,而是封建仕途观念与宝玉的叛逆间的矛盾, 这是不可调和的。经过多次摩擦后矛盾必将激发,形成高潮。 然后分析高潮的组织有层次感。(2)正如作者所说的,“高 潮作为完整的矛盾运动中的重要阶段,具有前因后果、互相勾 连的逻辑层次”。作者细致地推敲了小说的逻辑层次,逐一揭 示了“导因”“诱因”“发因”,剖析了贾政的“神色变 化”“原本无气”“倒生了三分气”“又惊又气”“面如金 纸”“眼都红了”,这些变化与情节的发展紧密结合,为高潮 的形成作了充分的铺垫。(3)最后分析高潮的发生有偶然性。 波澜的产生,必然中有偶然,如果缺乏巧妙设置的偶然,很多 的问题就不成其问题,缺少了曲折起伏,高潮的到来就平淡无 味了。
红
的楼
情 节
梦
波
澜
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 小说的高峰,我国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共120回, 前80回是曹雪芹所写,后40回为高鄂续写。情节 曲折起伏,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 主线,通过贾府的兴衰历史的叙述,揭露了封建 家族的荒淫、腐败,揭示了封建制度濒于崩溃和 必然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