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预防机制的构建

合集下载

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预防机制的构建

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预防机制的构建

1762016年/第二十六期/九月(中)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预防机制的构建彭科莲(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410138)摘要我国高校校园相对整个社会而言是更安全的。

可是,近年来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时有发生。

其犯罪的原因既有自身的年龄、人格等因素影响,也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预防大学生暴力犯罪,家庭、学校、社会应各负其责,高校除抓规范常规管理外,必须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预防构建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6.09.082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Prevention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Violent CrimePENG Kelian(Hu'nan Police Academy,Changsha,Hu'nan 410138)Abstract The campus of our country is more secure relative to the whole society.However,in recent years,violent crime has occurred in College students.The reason of the crime has its own age,personality and other factors,also has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environment factors.University student's violence crime prevention,family,school and society should assume their re-spective responsibilitie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addition to grasping the standard routine management and must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in the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 an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violent crime;construction of psychological prevention2016年3月8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政协教育界别联组讨论会上谈及校园暴力话题时说:我国目前2亿多学生,每一个孩子的安全,都让人十分牵挂,每一次事件的发生,都让人十分痛心。

浅谈大学生犯罪预防机制的构筑

浅谈大学生犯罪预防机制的构筑

浅谈大学生犯罪预防机制的构筑肖奇勇【摘要】在校大学生犯罪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从全球范围来看如何有效地预防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一直以来也都是警察、专家和学者关注的问题。

犯罪预防就是从犯罪自身的成因和特点出发,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形成长效预防机制,从而达到预防和遏制犯罪的目的。

大学生犯罪是个人矛盾、社会矛盾和家庭矛盾的产物。

大学生犯罪具有突发性、暴力性、广泛性和智能性等特点。

充分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建立起三位一体的预防机制是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预防个人矛盾突发性三位一体一、大学生犯罪原因和特点1.大学生犯罪原因犯罪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导致犯罪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大学生违法犯罪也必然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这就导致了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的多样性。

1.1个人矛盾导致大学生的激情犯罪在校大学生的个人矛盾是个人心理矛盾和个人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不相称矛盾的总称。

1.1.1个人心理矛盾导致犯罪在校大学生的个人心理矛盾主要是指大学生个人在适应大学生生活和融入学生群体的过程当中由于个人在心理方面的偏激、缺乏独立性和心理不适应所带来的。

一方面,对部分在校大学生而言,大学生活是他们第一次远离父母和亲人的照顾而独立生活的开始。

这些人往往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依靠父母和亲人,接受来自父母和亲人的帮助和安排,缺乏独立安排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产生了极强的依赖心理。

当他们真正要独自生活的时候,他们开始表现出不安、紧张和无所适从的心理。

这些心理导致他们更加容易孤僻,自卑,焦虑、易冲动和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也无法合理地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和发生的冲突因而更容易被引诱、被激怒而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这部分人在财产性犯罪和暴力犯罪中占据很大的比例。

另一方面,对更多的在校大学生而难言,由于大部分的大学都是采用开放型的管理模式,在校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安排时间。

这使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从心理上摆脱了一直以来来自家庭和老师束缚感。

大学校园暴力行为预防策略

大学校园暴力行为预防策略

大学校园暴力行为预防策略随着社会发展,大学校园暴力行为越来越凸显,给学生、学校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大学校园暴力行为是指在校园内,一种或多种形式的、有意的、冷酷无情的攻击,它可能是物理暴力、心理暴力、性暴力等各种形式的行为。

为了打击校园暴力行为,保障大学校园的稳定与安全,提出以下预防策略。

1.教育宣传大学校园里的师生要加强教育宣传和心理辅导,让大家增强法制观念,学会识别、防范及解决各类暴力行为。

另外,要加强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援助服务,降低学生压力,帮助身处困境和有暴力倾向的学生获得心里上的支持。

2.人力资源培训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校园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针对教师、工作人员和学生开展防范暴力行为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学生、教师、辅导员等对于心理健康和情感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建立情感管理导师制度,针对学生在情感方面出现的矛盾纠纷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

3.加强安保措施学校要加大对校园安全的投入,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增设电子监控和报警设备。

同时,制定紧急预案,规范应急处置程序,保证在发生校园暴力行为时能够及时恰当地应对。

4.促进家校合作学校应该营造一个家校合作共同防范校园暴力的氛围,融合家校资源,共同制定政策和规定,再加强师生间的交流配合,营造温馨和睦的校园氛围,打造美好和谐的校园文化。

5.建立病态暴力行为预警机制学校应根据校园暴力历史数据、校园情态信息以及学生群体心理变化状况等要素建立学生病态暴力分类体系,设立病态暴力行为预警机制。

通过对特定的病态暴力行为进行预警,早期干预,防止暴力行为的发生。

6.重视法律制度学校要加强法律意识和宣传,营造“遵纪守法,共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对于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对涉案人员实行“零容忍”。

综上所述,只有落实以上措施才能真正打击大学校园暴力行为,使学生、学校及家庭各方面达到安全、和谐的状态。

让校园成为一个和谐、平安、文明的学习与生活场所,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及其预防对策

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及其预防对策

2019年第3期环境提出合理的管理办法,能够指导养殖户做好疫病的预防工作,以免出现大规模的疫情。

4.2用药后的“访”用药后的“访”一是为了对家禽病情进行跟踪调查,判断治疗对策是否有效,二就是为了观察其病情是否有复发的可能,或者加重的现象。

兽医对一些家禽的疫病治疗上并不能完全保证药到病除,在制定好治疗方案以后定期进行回访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还能保证用药效果,以便提高养殖户的满意度。

如果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也可以及时进行补救,而且回访过程中也能对养殖户的用药方式进行指导,避免部分养殖户为省事将药物放在一起喂食家禽,降低治疗效果。

总之,用药后的回访能够及时加强兽医与养殖户之间的沟通,使兽医对家禽病情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做到及时预防以及控制,避免养殖户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

5结语综上所述,目前家禽养殖在农村地区较为普遍,养殖户本身的知识限制使之在养殖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当出现疫病时,兽医需要加强重视,充分发挥兽医门诊在牲畜防疫上的强大功能,做好疫病的诊疗工作,为养殖户的健康养殖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1]李英.浅谈兽医门诊对家禽疾病的诊疗[J].农业与技术,2013,33(12):180+187.[2]陈福.兽医门诊对家禽疾病的诊疗[J].养殖技术顾问,2014(08):97.[3]王俊江,张凤阁,王立印.如何整治农村兽医门诊存在的问题[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9(05):12.作者简介:邢玲玲,女,1994年出生,河北省石家庄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法律(法学)。

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及其预防对策河北经贸大学邢玲玲1大学生暴力犯罪概述1.1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理论定义首先,大学生指的是在大学学习的在校学生。

不过,本文所指的在校大学生仅是狭义方面的大学生概念,也就是国家统招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这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

从刑法的角度来看,暴力犯罪(包括暴力威胁)中的暴力是犯罪因素,是构成故意伤害的一部分。

学生暴力行为预防和处理措施

学生暴力行为预防和处理措施

学生暴力行为预防和处理措施近年来,学生暴力行为频发,给学校及社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和家长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本文将从教育环境的改善、家庭教育的重视、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心理健康辅导等方面,探讨学生暴力行为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教育环境的改善是预防学生暴力行为的首要举措。

首先,学校需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严密的校纪校规。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纪律规章制度,并公之于众。

学生违反校规的行为应有坚决的制止和处理措施,以发挥警示作用。

其次,加强学校的安全防护建设。

学校应严格控制校园出入口的管理,增加安全设施的投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此外,增加课外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有效地分散学生的精力和压力。

家庭教育的重视是预防学生暴力行为的关键。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家庭环境对学生暴力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维护家庭和谐。

父母应以积极正面的行为模范成长,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其次,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纪律。

家庭教育不仅要关注孩子学业的进步,还要注重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要注重倾听和理解,避免用暴力或言语伤害对待孩子。

最后,家庭要与学校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

师生关系的建立是预防学生暴力行为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努力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教师要开展友好的竞争和合作,鼓励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学习和促进。

通过鼓励有益的社会交往,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同时,学校要建立学生参与管理的机制,让学生能参与到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增强其责任感和归属感。

心理健康辅导是预防和处理学生暴力行为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组织心理辅导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

学校暴力事件处理与防范方案

学校暴力事件处理与防范方案

学校暴力事件处理与防范方案暴力事件在学校的发生是对教育环境的极大威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术成果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确保学校是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学校暴力事件的处理和预防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针对学校暴力事件的处理和防范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和方案。

一、加强师生沟通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石。

建立一种开放、信任的沟通氛围是预防暴力事件的关键。

学校应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无障碍的交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需求,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学生也应被教导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避免情绪上的积压,从而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二、开展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预防和处理学校暴力事件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应设立专业的心理辅导机构,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通过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个别咨询和集体辅导,学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并教会他们适应各种压力和抵制暴力的方法。

三、加强社会问题教育学校暴力事件的发生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如家庭暴力、欺凌等。

学校应开展相关教育,增加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讲座、课程和实践活动,学生将了解到暴力行为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应对和防范。

四、制定明确的纪律规定明确的纪律规定是管理学校暴力事件的基础。

学校应制定严格的纪律处分制度,并向全体师生清楚地宣传。

这些规定应包括明确的行为准则、惩罚措施以及举报机制。

同时,学校应确保纪律规定的公正执行,防止偏袒和不公平的现象出现。

五、加强监督和管理学校管理部门应制定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纪律规定的执行和学校暴力事件的及时报告和处理。

建立有效的监察系统,加强对校园安全的巡查和检查。

监督机构还应定期评估学校的暴力事件预防和处理工作,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六、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积极参与校园活动有助于减少学生之间的冲突和暴力行为。

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俱乐部和体育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

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校可以为他们提供积极的情绪宣泄和冲突解决途径。

校园暴力预防与处理措施

校园暴力预防与处理措施

校园暴力预防与处理措施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给学生的成长和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要采取预防与处理并重的措施,以确保校园的和谐稳定。

本文将从提高师生双方认识到建立预警机制、加强教育与宣传、建立相关制度等方面展开讨论。

1. 增强师生双方对校园暴力的认识校园暴力的预防与处理离不开师生双方的积极参与。

学校应该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意识,使其能够及时识别和处理校园暴力事件。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防止发生道德滑坡和暴力行为的产生。

2. 建立校园暴力的预警机制通过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能够及早发现并阻止校园暴力的发生。

学校可以引入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组建专门的机构负责校园暴力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与家长、警方等部门的合作,及时获取有关信息,做好校园安全的防控工作。

3. 加强教育与宣传通过加强对校园暴力的教育与宣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预防意识。

学校可以安排专门的讲座、课程来宣传校园暴力的危害以及应对策略。

同时,更应该注重教育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和冲突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以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4. 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建立良好的校园氛围对于预防校园暴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引导他们形成和谐友好的交往方式。

此外,还应当加强学生之间的引导和互助,减少竞争和优劣之争的产生,从而避免了潜在的暴力冲突。

5. 建立严格的惩戒机制对于已经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学校应该建立严格的处罚制度,给予施暴者一定的惩戒,警示其他学生。

同时,也要对受暴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护,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支持。

只有通过建立有效的惩戒机制,才能有效遏制校园暴力的蔓延。

6. 注重校园安全设施的建设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园安全设施的建设,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这包括安装监控摄像头、加强校园巡逻、保护校园周边环境等措施。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校园周边的安全宣传,提醒学生保护好自己的财物,避免遭受不必要的伤害。

校内暴力行为预防计划

校内暴力行为预防计划

校内暴力行为预防计划在当今社会,校内暴力行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和促进健康成长,学校应该制定校内暴力行为预防计划。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教师角色、学生参与和家庭合作等方面,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校内暴力行为预防计划。

一、教育理念在制定校内暴力行为预防计划时,学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校应该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需求和问题。

教育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只有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校内暴力行为预防计划才能够真正地发挥效果。

二、教师角色教师在校内暴力行为预防计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教师应该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辨识和预防校内暴力行为的发生。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倾听技巧,与学生建立起信任和亲近的关系。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冲突和情绪,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参与学生参与是校内暴力行为预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该被视为计划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受益者。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讨论会、座谈会等形式,邀请学生参与到制定计划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出自己对于校内暴力行为的看法。

通过学生的参与,计划的内容能够更贴近学生的需求,提高校内暴力行为预防计划的有效性。

四、家庭合作家庭合作是校内暴力行为预防计划的重要环节。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家长培训等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校内暴力行为的预防和解决办法。

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督和支持系统,共同为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努力。

五、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是校内暴力行为预防计划的基础。

学校应该积极营造一个讲究和谐与宽容、尊重和平等的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生暴力犯罪原因与心理预防干预

大学生暴力犯罪原因与心理预防干预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2019年11月第35卷第11期Nov.2019Vol.35 No. 11大学生暴力犯罪原因与心理预防干预王强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暴力犯罪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还对 高校、家庭及自身带来了巨大危害。

基于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特点,就其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了一系 列心理预防干预措施,以更好地防范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暴力犯罪;原因;心理预防;干预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9)11-0027-03大学生在压力增大、受挫感加强、自我满足 无法实现、自我调节出现困难的情况下,会产生 不满以及报复仇恨等心理,易通过侵害他人人 身、财产的暴力行为,甚至是犯罪来缓解精神不 安。

近年来,暴力犯罪事件频频发生于大学生群 体,且呈逐年递增趋势。

为了更好地防范大学生 暴力犯罪行为,有必要系统分析其暴力犯罪成因,并以此为依据,构建行之有效的心理预防干预体系,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避免其深 陷暴力犯罪。

一、大学生暴力犯罪及其特点大学生暴力犯罪,指的是发生在大学生群体 间,以侵害他人人身、财产为主要形式的暴力犯 罪行为,具有如下特点。

(一) 犯罪主体的特殊性从年龄层面看,暴力犯罪犯案大学生多集中 在16-25岁之间,尤其是21-25岁区段的大学生 多处在学业、就业压力的高峰期。

面对日趋严峻的人才竞争,不得不正视“就业难”现象,导致他 们就业心理压力剧增,更容易被激怒,为寻求情 绪发泄途径而产生暴力行为。

(二) 犯罪时空的规律性从时空层面看,大学生暴力犯罪行为具有显 著的规律性。

从时间层面看,暴力犯罪多集中于 学期末、临毕业等阶段,此时需要面对接踵而来 的各类考试、考研、就业等压力,因而更易冲动、 焦虑、烦躁,产生滋事甚至暴力犯罪行为;从空间 层面看,大学生暴力犯罪多集中于校园及周边区 域。

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研究

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研究

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研究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关注度的提高,高校校园暴力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高校是学生学习、生活、交友的重要场所,校园暴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甚至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

为了防范和解决校园暴力,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心理预防机制。

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高校校园暴力的首要工作。

高校教育应该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学习适应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心态。

学生需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学会利用正确的方法去发泄负面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心理健康状态。

此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对辅导员和团队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工作。

二、心理咨询体系建立心理咨询体系是预防和解决高校校园暴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校可以建立专业的心理辅导中心,在校心理咨询,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给予专业的咨询和辅导,这些咨询包括个人咨询、小组咨询、家庭咨询等,帮助学生理解自己、改变不良行为,并诊断和治疗一些精神疾病。

此外,心理咨询中心还应加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及时为遇到危机的学生提供协助和帮助。

三、教育引导和培训教育引导和培训是预防高校校园暴力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校园暴力的危害,引导学生诚信、公正、平等、团结、合作、崇尚文明。

此外,学校还应该开展相关培训,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冲突处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心理应对技能、认知重建技能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以提高应对校园暴力的能力。

四、加大处置力度学校应该加大对校园暴力的处置力度。

当学生发现和受到校园暴力侵害,学校应该及时调查处理,并对加害者给予严厉的惩罚。

同时,学校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以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总之,预防和解决高校校园暴力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心理预防机制,学校应该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体系、教育引导和培训以及加大处置力度等方面的力度,以促进学生在高校校园中健康成长。

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研究

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研究

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校园暴力是指在高校校园内,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的身体、言语或心理上的攻击行为。

近年来,随着高校人数增加、竞争压力加大,以及社会环境复杂化,高校校园暴力的发生频率逐渐上升,给学校管理和学生安全带来一定挑战。

研究表明,高校校园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不仅会导致受害者的心理创伤和学习压力增加,还可能影响受害者未来的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加强对高校校园暴力的研究和预防至关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以期为高校校园暴力的预防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以期为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深入分析校园暴力的形式、原因和影响,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心理预防机制在校园暴力中的重要性,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和总结。

本研究旨在构建与实施一套科学有效的心理预防机制,通过评估其在高校校园中的实际效果,探讨心理预防机制对减少校园暴力的作用,为未来校园暴力预防工作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发展方向。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校校园暴力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为校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高校校园暴力是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因此探讨心理预防机制在高校校园暴力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预防机制可以帮助高校识别和干预潜在校园暴力行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促进校园和谐氛围的建立。

通过研究心理预防机制在高校校园暴力中的应用,可以为更好地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有助于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深入了解心理预防机制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估结果,对于提升高校校园暴力预防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开展关于高校校园暴力心理预防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高校校园暴力的定义与形式高校校园暴力是指在高校校园内发生的、以暴力行为为主的一种社会问题。

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研究

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研究

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研究【摘要】校园暴力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严重问题,给学生带来身心双重伤害。

本文探讨了高校校园暴力的定义和形式,以及心理预防机制的理论基础。

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心理预防机制的具体措施,并介绍了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对高校校园暴力预防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通过本研究,希望有效预防和减少高校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的健康与安全,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形象。

【关键词】高校校园暴力、心理预防机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定义和形式、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具体措施、研究方法、实施步骤、研究成果总结、未来研究展望、预防工作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校园暴力是高校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给学生和教职员工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困扰和身体伤害。

校园暴力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体罚、欺凌、性侵等。

校园暴力不仅破坏了学习和工作环境,也损害了个体的心理健康。

在现代社会,关注校园暴力问题及其心理预防机制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人群结构的变化,校园暴力问题日益严重。

校园暴力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问题,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和教育体系的问题。

需要对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展开研究,以探索有效的预防策略和方法,保障高校成员的身心健康。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为高校开展暴力预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校园暴力问题及其心理预防机制,可以为高校建立健康和和谐的学习工作环境,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中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对于推动高校校园暴力心理预防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校校园暴力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探讨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通过研究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可以有效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的安全和权益。

心理预防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可以促进高校校园的和谐氛围,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研究

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研究

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校园暴力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高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校园暴力问题给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影响了教学秩序和学校的正常运转。

建立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心理预防的重要性、预防机制的构建和有效途径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解决高校校园暴力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心理预防的重要性高校校园暴力问题始终是困扰学校的重要难题,给校园的和谐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心理预防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心理预防可以在源头上解决校园暴力问题,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校园暴力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心理预防可以帮助受害者及时调整心态,减少心理创伤。

构建高校校园暴力的心理预防机制,是保障高校师生身心健康,维护校园秩序的必然要求。

二、预防机制的构建1. 提高师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师生的心理素质是构建高校校园暴力心理预防机制的首要任务。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可以冷静应对,不至于产生极端行为。

尤其是对于那些在校园暴力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师生,应该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以增强对校园暴力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2. 加强校园心理教育加强校园心理教育是构建高校校园暴力心理预防机制的重要环节。

校园心理教育应该贯穿于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课堂教育、学生辅导、家长教育等。

通过心理教育,可以使师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增强对校园暴力的警惕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倾听和沟通,有效解决人际冲突,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

3.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是构建高校校园暴力心理预防机制的重要保障。

学校可以利用心理咨询中心、心理辅导员等资源,为师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指导和帮助,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预防心理问题升级为校园暴力事件。

建立学生自助心理健康平台,通过网络、手机APP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便利学生随时随地得到心理帮助。

大学生暴力犯罪原因及心理干预措施

大学生暴力犯罪原因及心理干预措施

第34卷 第4期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Vol.34 No.4 2020年8月 Journal of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ug. 2020·128·大学生暴力犯罪原因及心理干预措施姚烨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陕西 西安 710068)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暴力犯罪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不仅对学校、家庭与大学生自身带来了严重危害,还极大地影响了社会正常秩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大学生暴力犯罪原因复杂,涉及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主观因素,为了从根本上杜绝大学生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要求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多方联动,共建完善的心理干预体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与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暴力犯罪;原因;心理干预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20)04-0128-03暴力犯罪指的是以暴力手段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大学生本应是国家栋梁之才及社会精英群体,但近年来暴力犯罪案件屡屡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之间,其行为残忍程度远超人们想象,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无论是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还是邵阳学院魏某持刀杀人事件等等,都警示着人们,大学生暴力犯罪已经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

如何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避免其踏上暴力犯罪的歧途,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

一、大学生暴力犯罪特征从生理年龄来看,大学生群体正处于18-22岁这一年龄段,思想、行为及心理正由不成熟转向成熟,此阶段学生情感丰富、猎奇心强烈,朝气蓬勃的同时也容易冲动,加上其认知力的局限及是非辨别能力的不足,因而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出现暴力行为。

1.犯罪主体的特殊性从年龄层面看,犯案大学生多为面临学业、毕业压力的“非新生”群体。

调查显示:暴力犯罪大学生中20-21岁者占55%,18-19岁占24%,多以大二、大三学生为主,犯罪表现以故意伤害、寻衅滋事为主,杀人等严重危害案件属少数[1]。

学生暴力行为预防制度

学生暴力行为预防制度

学生暴力行为预防制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暴力行为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维护学校的安全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和完善学生暴力行为预防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预防制度的重要性、校园暴力的危害、预防暴力行为的方法以及建立有效的预防制度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预防制度的重要性学生暴力行为对学校和学生本身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因此建立和完善学生暴力行为预防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预防制度能够帮助学校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暴力行为,确保学校的安全环境。

其次,预防制度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暴力意识,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最后,预防制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正面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校园暴力的危害校园暴力是指学生在校园内对其他学生或教师进行的非法、激烈的行为。

它给受害者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败坏了学校的形象。

首先,校园暴力严重影响了受害者的心理健康。

受害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并可能在长期受暴力影响下出现心理障碍。

其次,校园暴力也对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影响了教学效果。

此外,校园暴力还容易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如欺凌、犯罪等,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预防暴力行为的方法预防学生暴力行为需要采取多种方法。

首先,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一环。

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教育,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暴力行为的教育,开展暴力行为的宣传活动,增强学生的暴力意识。

此外,社会也应提供相关资源和服务,如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帮助受害者解决问题,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四、建立有效的预防制度要建立有效的学生暴力行为预防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校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生暴力行为的定义和处理方法。

其次,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暴力行为识别和处理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暴力行为。

学校暴力行为防止方案

学校暴力行为防止方案

学校暴力行为防止方案背景学校暴力行为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种行为的存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研究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学校暴力行为防止方案至关重要。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为学校提供一个全面的暴力行为防止方案,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和研究环境的和谐。

方案1. 提高学生意识- 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座谈会和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暴力行为的意识和敏感度。

- 加强学生与老师、学校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信任,以便及早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暴力问题。

2. 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 学校应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明确暴力行为的定义、处理程序和相关责任,并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培训。

- 所有学生和教职员工都应清楚了解学校对暴力行为的零容忍政策,并知晓违反规定将受到严厉处罚。

3. 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 学校应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 通过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和处理负面情绪,以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4.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长之间应建立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和情绪变化。

- 学校应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向家长介绍学校暴力行为防治方案,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5. 加强监督和报告机制- 学校应建立监督和报告机制,使学生和教职员工能够安全地举报暴力行为。

- 学校领导应及时处理举报,并对暴力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总结本文档提出了一个学校暴力行为防止方案,旨在通过提高学生意识、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提供心理支持、加强家校合作以及加强监督和报告机制等措施,维护学生的安全和学习环境的和谐。

通过积极实施这些方案,我们相信可以有效减少学校暴力行为的发生。

学校暴力行为预防工作措施

学校暴力行为预防工作措施

学校暴力行为预防工作措施介绍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些学校暴力行为预防的工作措施,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和良好的研究环境。

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学校可以帮助减少暴力行为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1. 培养尊重和互助的价值观:学校应该通过教育和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互相帮助的价值观,鼓励他们以积极的方式相互交流。

2. 提倡多元化和包容性: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尊重和接受不同背景、文化和观点的人。

通过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教育,可以减少歧视和偏见,促进和谐发展。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合作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协作,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1. 设立心理健康辅导服务:学校应该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师,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支持和咨询。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中心,为学生提供开放和机密的咨询服务。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通过课程和活动来教育学生如何管理压力、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并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冲突和情感问题。

3. 建立紧急干预机制:学校应该建立紧急干预机制,以处理学生的紧急心理健康问题。

该机制应包括培训工作人员,建立联系网络,并为学生提供紧急支持。

加强安全管理1. 提供安全培训和教育:学校应该向学生提供安全培训和教育,教导他们如何保护自己、识别危险,并寻求帮助。

这包括应对欺凌、性骚扰等问题的培训。

2. 建立监控系统:学校可以安装监控摄像头和安全警报系统,以提高学校的安全性和监控学生活动。

这样可以帮助学校及时发现和干预暴力行为。

3. 加强与警方的合作:学校应该与当地警方建立合作关系,在需要时及时报告暴力行为,并寻求警方的支持和干预。

制定明确的纪律和惩罚制度1. 建立明确的纪律规定: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纪律规定,向学生明确暴力行为的后果,并告知他们将面临的纪律处分措施。

2. 进行公正和公开的纪律处理:学校应确保纪律处理的过程公正公开,依法依规进行。

学校暴力与预防

学校暴力与预防

学校暴力与预防暴力事件在学校中日益普遍,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预防和应对学校暴力事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加强师生关系、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教育和引导学生来探讨学校暴力的问题以及预防措施。

一、加强师生关系学校暴力往往源于师生之间的矛盾和紧张关系。

因此,加强师生关系是预防和解决学校暴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学校应该提供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和教师建立彼此尊重和信任的关系。

学生们需要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理解,而教师也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和需求。

通过定期组织师生互动活动、开展沟通训练,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从而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二、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预防学校暴力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

首先,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明确学生和教师在校园中的行为准则。

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行为规范、纪律处分制度等,以明确行为的底线和不允许的行为。

此外,学校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规则的执行。

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学校暴力事件,遏制其蔓延。

另外,学校还应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学生和教师主动向学校举报暴力行为。

建立保密机制,保护举报人的隐私和安全,确保其不受报复。

同时,学校应该对举报行为进行及时调查,并采取适当的纪律措施来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三、教育和引导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是预防学校暴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该加强暴力问题的教育宣传,启发学生对暴力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暴力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包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学会解决冲突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在他人身上感受到痛苦时给予帮助。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疏导,帮助他们应对困难和挫折。

提供安全、稳定和支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和支持。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情绪管理能力,降低学生参与暴力行为的风险。

四、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是学校暴力预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预防机制的构建摘要我国高校校园相对整个社会而言是更安全的。

可是,近年来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时有发生。

其犯罪的原因既有自身的年龄、人格等因素影响,也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预防大学生暴力犯罪,家庭、学校、社会应各负其责,高校除抓规范常规管理外,必须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预防构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9.082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Prevention Mechanismof College Students’ Violent CrimePENG Kelian(Hu’nan Police Academy, Changsha,Hu’nan 410138)Abstract The campus of our country is more secure relative to the whole society.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violent crime has occurred in College students. The reason of the crime has its own age, personality and other factors, also has the influence of socialenvironment factors. University student’s violence crime prevention,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should assume their respective responsibil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addition to grasping the standard routine management and must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in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violent crime;construction of psychological prevention2016年3月8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政协教育界别联组讨论会上谈及校园暴力话题时说:我国目前2亿多学生,每一个孩子的安全,都让人十分牵挂,每一次事件的发生,都让人十分痛心。

他表示,教育部现在最大的压力是学生的安全问题,遏制校园暴力需要学校、社区等各个单位共同努力,共同担负起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

我国高校校园相对整个社会而言是更安全的。

可是,最近一些年,在校大学生暴力案件时有发生,给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非常大,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故研究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对预防此类犯罪的发生,创造平安校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导致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相关因素分析分析近几年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的一些典型个案,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犯罪通常都有一个明显特征:犯罪人的犯罪动机大多起源于私愤,侵害对象大多限于“利益直接相关人”,此类犯罪大多可以归结为情绪型犯罪类型,犯罪人在认知、情感及人格等方面一般存在严重缺陷。

而这种情况与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及环境直接相关。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十七、十八岁到二十二、二十三岁之间。

他们的生理机能基本接近或达到成人的水平,但是,因心理发展相对缓慢,故造成其身心发展的矛盾性。

如旺盛的精力与缺乏支配能力的矛盾;情绪的冲动性与控制能力差的矛盾;性发育成熟与符合社会要求的性观念形成较晚的矛盾等。

当这些矛盾在个体身上出现激烈冲突而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的可能出现攻击性倾向。

在校大学生除了具备一般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之外,他们都是经历严格的高考录取的。

他们既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层层严格选拔,同时又在大学中接收着一般青少年没有的大学教育,当然也会面临一系列的不曾有过的压力与挑战。

如大学新生对新学校环境适应的问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特别是室友关系问题;要不要谈恋爱及如何处理与恋人之间关系的问题;大学毕业班的同学就业的问题,等等。

这些都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临的问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

大学生暴力犯罪者极端个性的形成必然与其成长环境有关。

首先,家庭环境的影响。

人生的三大目标:拥有成熟的人格、建立真爱的家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家庭是人们学习实践这三大目标的最早、最重要的场所。

配偶亡故、双亲不全、离婚或单亲等缺损家庭,对成长中的青少年伤害甚大,影响其品格的形成。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你选择的任何成人,不管是原始人还是亚里士多德,都要从童年开始。

他后来的生活使用着他早年创造的工具。

”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态度及言行举止会在孩子身上产生深刻的影响。

如果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态度粗暴、言行举止不符合社会规范要求,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可能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个性缺陷及行为偏差。

其次,学校影响。

从人的心理发展次序看,小学、中学、大学阶段正好处于学龄初期―少年期―青年期,这个时期不仅要延续之前的情感、言语、社会性、认知方式、观念、性格方面的发展,还有自我意识发展、独立性出现、同辈交往、恋爱等。

同样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学校是学生接受道德教化的场所,教师要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正常的学校教育是不会导致犯罪心理产生的。

但是,我们知道,恢复高考制度以后,高校的录取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这些年来,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录取率,出现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中有的老师不注意教育方法,对表现不尽人意的学生挖苦、讽刺,甚至打骂;有的学校教育工作者在物质欲望的驱使下,贪污、贿赂,构成犯罪。

这些不良现象对身处其中的学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它不仅可能使学生不能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而且可能使某些学生变得自卑、自私,甚至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经就当前高校中出现的严重暴力犯罪现象指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此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计算机网络进入到中国普通百姓家庭,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学习、生活模式。

特别对大学生而言,他们从小就以计算机网络为伴,长大以后手机上网流行,他们在更便捷地了解世界、掌握知识的同时,也面对着异常复杂的网络世界,其中的是是非非对他们的影响不容小觑。

2 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预防体系的构建根据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产生的原因,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努力,构筑起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的预防体系。

因本研究的视角是在校大学生,笔者长期在高校工作,故重点谈谈高校预防体系的构建。

2.1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心理学中破窗效应(Break Pane Law)说的是一幢建筑物的窗户坏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维修,它就会成为标杆,别人可能去打烂这幢建筑物的其它窗户。

该理论告诉我们:环境的好坏会对人们的心理造成暗示及诱导性影响。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环境中的不良先联系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高校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及社交活动的主要场所。

学校要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区队、寝室等场所的人际关系氛围,加强主流意识的宣传,引导师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主流道德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净化校园环境,构筑起预防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2.2 加强生命教育和人性教育,关注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纵观高校近些年发生的几起极端案件,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上海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案等,这些案件的犯罪人都是有知识、懂法律的,但是,他们的犯罪行为反映出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也反映出他们扭曲的人性特征。

同时,案件的背后,暴露出一些教育理念的错位,如:中学阶段的以成绩论成败,重智育、轻德育;高校教育中的过度成人化、市场化;学校教育工作者不能因材施教,对学校、学生出现的问题采用同样的模式简单、粗暴地处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学生在缺乏尊重的环境中成长,并没有形成生命尊严的意识,因此遇到挫折时,走极端的学生近年来越来越多,动辄采取暴力方式处理同学间细微的矛盾。

教育的目的,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教育是以人为最高的目的,大学教育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同时,要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责任当担意识。

2.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暴力犯罪者主要心理问题为:人际关系障碍、环境适应问题、情感障碍、自卑、焦虑等。

同时,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其中20.3%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郁闷”、“变态”成为大学生的口头禅。

因各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一半左右。

基于此,我国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笔者认为,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特别是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应该实时跟进,如新生的适应问题、毕业生因就业引起的问题等;针对个体,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的问题。

如:对有人际交往交际障碍的大学生,老师、同学要激发他们人际交往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他们走出寝室、区队,参与交际活动。

使他们在与外界的接触互动中,认清自我角色,形成与社会期待一致的行为模式,扮演好自身社会角色。

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2.4 对高危个体实施心理干预,做到防患于未然关于心理预防的研究源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对灾难的观察研究。

1942年心理学家林德曼(Lindeman)提出危机干预需求理论;1964年,卡普特兰(Kaplant)提出个体应激经历四阶段说,认为如果到第四阶段仍不能解决其紧张、焦虑,个体则开始出现人格解体、行为退缩、精神障碍或自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