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合集下载

(文言知识)中考文言文《晋灵公不君》全文详细翻译

(文言知识)中考文言文《晋灵公不君》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晋灵公不君》全文详细翻译文言知识晋灵公不君选自《左传》晋灵公不行国君正道。

加重赋税用来彩饰墙壁。

他还从台上用弹弓射人,观看人们躲避弹丸来取乐。

有一次厨子燉熊掌没有燉熟,灵公就杀死他,把尸体装在草筐里,命妇女用车装着尸体经过朝廷。

赵盾和士季发现了厨子的手,追问厨子被杀的原因,并为这件事忧虑。

赵盾准备进谏,土季说:“您进谏,如果国君不接受,那就没有谁能接着进谏了。

请让我先去吧,没有采纳,您再继续劝说。

”士季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灵公假装没看见。

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看了看他,说道:“我知道所犯的错误了,准备改正它。

”士季叩头答道:“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却能改正,没有什么善事能比这个更大的了。

《诗经》上说:‘没有谁没有个好的开头,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照这样说来,能够纠正错误的人是很少的。

您能有始有终,那末国家就巩固了,哪里仅仅是臣子们有所依靠呢。

《诗经》又说:天子有没尽职的地方,只有仲山甫来弥补。

意思是说过失是能够弥补的,您能弥补自己的过失,君位就丢不了啦。

”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彫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清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袞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晋灵公仍旧不改。

赵盾多次进谏。

晋灵公很厌恶他,派鉏麑暗杀他。

鉏麑清早赶去,看到卧室的门已打开了。

赵盾已穿戴整齐准备上朝,由于时间还早,端坐在那里打瞌睡。

鉏麑退出来,感叹地说:“不忘记恭敬,真是百姓的主啊。

杀害百姓的主,就是不忠;不履行国君的使命,就是不守信用。

在这两者之间只要有一种,都不如死了。

晋灵公不君答案终结版

晋灵公不君答案终结版

晋灵公不君答案终结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37分晋灵公①不君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②、士季③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提弥明知之, 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

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也,越竟乃免。

”注解:①晋灵公:晋国国君,名夷皋,文公之孙,襄公之子,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不君:不行君道。

②赵盾:赵衰之子,晋国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左传·宣公二年》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左传·宣公二年》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左传·宣公二年》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①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会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会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②,而后视之。

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

”犹不改。

宣子(赵盾)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

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

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也,越竟乃免。

”(选自《左传·宣公二年》,略有删改)【注】①胹:煮。

②溜:通“霤”,屋檐下接水的沟槽。

A.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克:能够。

B.公患之,使锄麑贼之贼:偷窃。

C.宣子田于首山田:通“畋”,打猎。

D.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书法:记载的原则。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B.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D.其我之谓矣奔车朽索,其可忽乎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述晋灵公实行暴政的史实,他非但不接受赵盾、士会的讽谏,竟然多次实施计划欲除掉向他进谏的人。

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三单元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Word含解析

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三单元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Word含解析

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读《春秋》必读“三传”,读“三传”必读《左传》。

左丘明的努力虽没能改变社会,守住渐渐消逝的三代之礼,但却给那个激荡的时代添上了一抹不变的原色,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财富,让我们迷茫时,可以找到知音,找到榜样,找到单纯的感动!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国人对君子的崇尚由来已久。

可现在的很多人却已经忘记了这种温柔敦厚的中国史学有着“秉笔直书”和“春秋笔法”两大传统。

“秉笔直书”,即直笔,遵循“书法不隐”“据事直书”的写史原则。

“春秋笔法”源自孔子修《春秋》,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你对“秉笔直书”和“春秋笔法”是怎样认识的?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你的观点。

[角度]“秉笔直书”方能著万世“春秋”。

示例:孔子高度评价董狐“书法不隐”,司马迁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受到了崇高的赞誉。

我觉得,凡历史必得澄澈如镜,不能遮掩,方能还历史以真实。

《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国大夫崔杼杀其国君齐庄公后,“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

’崔子杀之。

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其弟又书,乃舍之。

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

古代如此,近代亦然。

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的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由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被奉系军阀杀害。

在“文革”中,不少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敢于说真话,说实话。

他们虽然遭到“四人帮”的种种迫害,却表现出了正直的史学家的尊严,人民会永远铭记他们的。

只有秉笔直书,才会真正著成千古流传的“春秋”。

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B.而观其辟丸也C.三进及溜D.衮职有阙解析:B项,“辟”同“避”;C项,“溜”通“罶”;D项,“阙”通“缺”。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左传-晋灵公不君》(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左传-晋灵公不君》(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左传·晋灵公不君》(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九也。

宰夫胹熊蹯①不熟,杀之,真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②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犹不改。

宣子骤谏。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不退,非礼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

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真诸橐以与之。

既而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节选自《左传·晋灵公不君》)材料二:诸侯亦各有国史,分掌其职。

则《春秋传》,晋赵穿弑灵公,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计贼,非子而谁?”齐崔杼弑庄公,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

其弟嗣书,死者二人。

其弟又书,乃舍之。

南史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节选自《隋书·志·卷二十七》)【注】①蹯:fán,兽足掌。

熊蹯,即熊掌。

②赵盾,即赵宣子。

赢姓,赵氏,名盾,谥号“宣”。

士李,又名士会。

祁姓,士氏,名会,字季。

9.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厚敛.以雕墙敛:征收B.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舍:住C. 寘诸橐以与.之与:给D. 宣子未出山而复.复:恢复10. 下列与“触槐而死”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空中而多窍。

【高中文言文阅读】《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附译文

【高中文言文阅读】《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附译文

【高中文言文阅读】《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

( 19 分)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 ① 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会见其手,问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①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会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会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②,而后视之。

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

”犹不改。

宣子(赵盾)骤谏,公患之,使锄?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

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

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也,越竟乃免。

”(选自《左传·宣公二》,略有删改)【注】①?:煮。

晋灵公不君的注释和译文

晋灵公不君的注释和译文

晋灵公不君的注释和译文1. 原文:"晋灵公不君,诸大夫患之。

"这句话说的是晋国的灵公不像个当国君的样子,搞得大臣们都很头疼。

就像现在说"这老板太不靠谱了,下面的员工都快愁死了"。

2. "不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灵公没有一个国君应该有的样子。

小王说:"就像班长不干班长的事,整天瞎胡闹一样。

"3. "患之"中的"患"字,就是担忧、烦恼的意思。

大臣们看到君主这样,心里别提多着急了。

就像妈妈看到孩子整天打游戏不学习的那种心情。

4. "诸大夫"指的是当时晋国的大臣们。

老师解释说:"你可以把他们理解为现在的部门主管,都是朝廷里的重要干部。

"5. 灵公到底干了啥让大臣们这么愁啊?史书记载他不理朝政,整天就知道玩乐。

小李打趣说:"这不就是古代版的'啃老族'吗?只不过他啃的是国家。

"6. 这里的"晋"指的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当时是个大国。

老张说:"就像现在的一线城市,很有实力,但领导不作为,下面的人都着急。

"7. "灵公"是晋国国君的谥号,他的名字叫姬夷皋。

谥号就像是后人给他的评价,"灵"字在这里可不是褒义。

8. 这段话后面还写到大臣们想要劝谏灵公。

小明说:"就像班上同学要集体劝说调皮的班长一样,可见事情已经严重到什么程度了。

"9. 在古代,"不君"是很严重的批评。

老师说:"这就相当于给领导写了个大大的差评,说他不称职。

"10. 整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权者不履行职责,下面的人就会人心惶惶。

小红说:"这不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嘛!"11. 这段历史后来成为了一个典型的案例,说明了为政者必须要有担当。

古代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原文及译文

古代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原文及译文

晋灵公不君(宣公二年)原文: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

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

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①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

’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也,越竞乃免。

”译文:晋灵公不行君王之道。

他向人民收取沉重的税赋以雕饰宫墙。

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弹人,然后观赏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

他的厨子做熊掌,没有炖熟,晋灵公就把他杀了,把他的尸体装在草筐中,让宫女用车载着经过朝廷。

赵盾和士季看到露出来的手臂,询问原由后感到很忧虑。

节选文言文《左传·宣公二年》阅读附答案及参考译文

节选文言文《左传·宣公二年》阅读附答案及参考译文

节选文言文《左传·宣公二年》阅读附答案及参考译文节选文言文《左传·宣公二年》阅读附答案及参考译文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节选文言文《左传·宣公二年》阅读附答案及参考译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节选文言文《左传·宣公二年》阅读附答案及参考译文篇1 阅读下面文言文。

(19分)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肜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腼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褒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衰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

公患之,使钮麂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麂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

提弥明死之。

初,宣予尝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左传《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

左传《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

左传《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左传《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导语】:原文:晋灵公不君。

【2019最新】《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实用word文档 (4页)

【2019最新】《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实用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腼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①、士季②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③,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乎,越竟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节选自《左传》)【注】①赵盾:晋国正卿(首席大臣)。

谥宣子。

②士季:晋大夫,名会。

③溜:屋檐下滴水的地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子骤谏急切B.贼民之主,不忠刺杀C.宣子田于首山打猎D.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迎接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问其故而患之其我之谓矣B.公嗾夫獒焉今近焉C.弃人用犬,虽猛何为问何故D.请以遗之置诸橐以与之7.下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赵盾“良大夫”形象的一项是(3分)A.①三进,及溜。

左传全集《晋灵公不君》原文赏析与注解

左传全集《晋灵公不君》原文赏析与注解

左传全集《晋灵公不君》原文赏析与注解晋灵公不君(宣公二年)【题解】晋灵公是晋文公的孙子,即位时尚且年幼,一直由正卿赵盾辅佐其朝中事务。

成年以后的晋灵公想及早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于是想方设法不断谋杀赵盾,但次次都未得逞。

由于晋灵公横征暴敛、骄奢残暴,最终被赵盾的堂弟杀死。

【原文】晋灵公不君[19],厚敛以雕墙[20];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21],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22]。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23],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24],及溜[25],而后视之。

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26]。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

又曰:‘衮职有阙[27],惟仲山甫补之。

’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兖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28]。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

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注释】[19]不君:不合为君之道。

[20]敛:聚敛。

雕:用彩画装饰。

[21]宰夫:专管国君膳食的厨师。

胹(ér):煮。

[22]载:抬杠。

[23]会:士季名会。

[24]三进:指进门、入庭、上阶。

[25]溜:滴水檐下。

[26]鲜克有终:很少有好的结果。

[27]衮职:天子的职责。

衮,天子之服。

[28]鉏麑(chǘ ní):晋勇士。

贼:杀。

【译文】晋灵公为人做事没有国君的样子,以苛捐杂税来装饰豪华宫殿满足自己奢侈的生活,从高台上用弹丸打人以欣赏他们躲避弹丸时的样子。

有一次,御膳房里的厨师因烧煮的熊掌没有熟透,而被晋灵公杀害,并把其放在畚箕里,让宫女们用头顶着走过朝廷。

赵盾和士季看到死人的手,问起杀人的缘由,他们为灵公的无道感到担心,准备规劝晋灵公。

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摘要:1.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的背景和意义2.晋灵公不君原文的具体内容3.翻译一句一译的实现方法和技巧4.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的价值和影响正文:1.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的背景和意义晋灵公不君,是《左传》中的一篇名篇,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君主——晋灵公的故事。

晋灵公在位期间,荒淫无度,昏庸无能,导致国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晋灵公的行为和其臣子的谏诤,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端,并对晋灵公进行了批判。

同时,这篇文章也是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翻译一句一译,是指将古文中的一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这种方法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含义,同时也有助于传播和传承古代文化。

2.晋灵公不君原文的具体内容晋灵公不君原文主要讲述了晋灵公在位期间的种种不当行为,包括荒淫无度、昏庸无能、贪图享乐、不顾国家安危等。

文章中,晋灵公的臣子们多次进行谏诤,劝告他不要沉迷于声色犬马,要关心国家大事,爱护百姓。

然而,晋灵公始终听不进去,最终导致了晋国的衰败。

3.翻译一句一译的实现方法和技巧翻译一句一译,首先要对古文的语法、词汇、句式等有一定的了解。

其次,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含义,包括字面意义和深层次的含义。

最后,要运用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将古文的意思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

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采用直译、意译等不同的翻译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4.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的价值和影响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和政治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春秋时期晋国的政治状况,以及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端。

同时,这篇文章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古代儒家经典的研究样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儒家思想。

此外,翻译一句一译的方法,对于传播和传承古代文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晋灵公不君》文本及其历史背景
2.《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
3.分析《晋灵公不君》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4.结论:总结《晋灵公不君》的重要性
正文
【引言】
《晋灵公不君》是一篇古代中国的散文,出自《左传》一书,描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灵公的行为失范,以及他的宰相士季的劝谏。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春秋时期政治制度与社会风俗的重要历史资料。

【《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
《晋灵公不君》原文如下:
晋灵公不君,厚敛薄葬,民不堪命。

宰相士季谏曰:“君不君,臣不可以不臣。

君不君,臣不可以不臣。


翻译如下:
晋灵公不是一个称职的国君,他加重赋税,提倡薄葬,使得百姓生活困苦。

宰相士季劝谏说:“国君不称职,臣子就不能尽到臣子的职责。

国君不称职,臣子就不能尽到臣子的职责。


【分析《晋灵公不君》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晋灵公不君》这篇文章在文学和历史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从文学角度来看,它以简洁明了的文字描述了晋灵公的暴政和士季的劝谏,展示了
春秋时期士人的道义观念和忠诚精神。

从历史角度来看,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春秋时期晋国政治制度和民生状况的实证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

【结论】
《晋灵公不君》作为一篇古代中国的散文名篇,既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历史意义。

它为我们研究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风俗和士人精神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解析版)晋灵公不君教师版

(解析版)晋灵公不君教师版

《晋灵公不君》解析版晋灵公不君(不君:不行君道,名词作动词)。

厚敛(敛:征收赋税)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辟:通“避”)丸也。

宰夫胹(胹ér)熊蹯不熟,杀之,寘(zhì,通置,放置)诸畚,使妇人载以(以:表修饰)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入:采纳),则莫(莫:没有人)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溜:屋檐下滴水的地方),而后视之。

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背)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背)靡(靡:没有谁)不有初,鲜克(克:能够)有终。

’夫如是(是:这样),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则:那么)社稷之固也,岂(岂:难道)惟群臣赖之。

又曰:‘衮(衮(gǔn):天子的礼服,借指天子,)职有阙(阙:通“缺”,过失),惟仲山甫补之。

’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译文:晋灵公不行君道,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

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

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官女们用车载经过朝廷。

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

他们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

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谏。

”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礼三次,晋灵公假装没有看见他),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

”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

《诗·大雅·荡》说:‘没有谁向善没一个开始的,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

’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

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靠。

《诗·大雅·烝民》又说:‘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六晋灵公不君译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六晋灵公不君译文

《晋灵公不君》译文晋灵公不行君道:重重地征税,用来雕饰墙壁;从高台上用弹丸射人,来看人们躲避弹丸的(情形);厨师煮熊掌没有熟,(晋灵公)就把他杀了,把尸体放在畚箕中,让女人拿着经过朝堂。

赵盾和士季看到尸体的手,问起杀人的缘故,(得知原因后)非常担忧。

(赵盾)准备进谏,士季说:“(您是正卿,您)去进谏,如果(灵公)不听的话,就没有人可以继续进谏了。

让我先去吧,如果(灵公)不听,那么您再继续进谏吧。

”(士季就去拜见灵公了,士季)向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了,(晋灵公)才抬眼看他,说:“我知道自己的过错了,这就改正。

”(士季)稽首回答说:“谁没有过错呢,犯了错能够改正,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善事了。

《诗经》上说:‘(事情)没有没一个开始的,但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到底。

’如果是这样,那么能弥补错误的人就很少了。

您能够坚持到底,那就是国家的保障了,岂只是臣下们依靠它。

《诗经》上又说:‘礼服有了破损,只有仲山甫来修补。

’这是说能够改过呀。

您能够改过,礼服就不会废弃了。

”(晋灵公)还是不改过。

赵盾屡次进谏,晋灵公厌恶他,派麑去刺杀他。

(麑)早晨去(赵盾家),卧室的门已经开了。

(赵盾)穿戴整齐,准备上朝。

(因为)时间还很早,(就)坐在那里打瞌睡。

麑退出来,感叹道:“不忘恭敬,真是百姓的主宰。

杀了百姓的主宰,是为不忠;(如果不杀)违抗了君主的命令,是不守信用。

在不忠不信中总会有一样,不如一死。

”(于是麑)撞槐树而死。

这年秋天九月,晋灵公设宴赐赵盾酒喝,埋伏了武士准备攻击他。

赵盾的骖乘提弥明听说了这件事,快步走上堂去,说:“臣下侍奉国君喝酒,超过三杯,就不合礼法了。

”于是就扶着赵盾走下堂去。

晋灵公召唤猛犬(猛扑赵盾),提弥明与猛犬搏斗,把猛犬杀了。

赵盾说:“不用人而利用狗,即使勇猛,又有什么用呢!”一边搏斗,一边向外走。

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从前,赵盾在首阳山打猎,在翳桑这个地方住了一宿。

他看到灵辄因饥饿而病倒了,问他因为什么病得这样厉害。

晋灵公不君的翻译

晋灵公不君的翻译

晋灵公不君的翻译《晋灵公不君》是出自《左传》中应用春秋笔法较明显的一篇文章。

《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

《晋灵公不君》原文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

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其右提弥明知之, 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

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也,越竟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壬申,朝于武宫。

《晋灵公不君》翻译晋灵公不行君道,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

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三单元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Word含解析.doc

人教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第三单元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Word含解析.doc

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经典原文 3晋灵公不君读《春秋》必读“ 三传”,读“三传”必读《左传》。

左丘明的努力虽没能改变社会,守住逐渐消失的三代之礼,但却给那个激荡的时代添上了一抹不变的原色,给我们留下了弥足宝贵的财产,让我们迷惑时,能够找到知己,找到模范,找到纯真的感人!美君王不君终被弑,臣守大义不侮身。

字体赏美文君子风采陈鲁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彬彬有礼,而后君子。

”可见,中国人对君子的崇尚由来已久。

可此刻的好多人却已经忘掉了这类温柔敦朴的儒家君子之风,各样因杂事致使的恶性事件屡次见诸报端,就连一些有名学者在与他人建议相左时,也时时恶语相向,把学术争辩变为人身攻击。

在建设文明和睦社会的今日,重提君子风采并赐予它新的阐释,十分有必需。

那么,何谓君子风采?以礼待人,尊敬他人,即君子风采。

有名文学家夏衍病危时,秘书看到他十分痛苦,就说:“我去叫医生。

”正当秘书开门欲出时,夏衍忽然张开眼睛,困难地说:“不是叫,是请。

”随后就昏倒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在生命告急的关头,夏衍仍旧没有忘掉用礼貌的语言表示对他人的尊敬,这类君子风采,可谓模范。

感情控制,理性行事,乃君子风采。

生活中与他人有不一样建议时,偶有争吵在所不免,但必定要控制自己的感情,理性行事,据理力求,而不是恶语相向,逞一时之气。

胡适曾与鲁迅论战,虽多有不快,但都属正常笔墨官司。

以后作家苏雪林诬蔑鲁迅,对鲁迅进行狠毒的人身攻击,胡适站出来仗义执言,责备苏雪林的过激言行,充足必定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

胡适的做法充足显示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君子风采。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君子风采。

君子处世,凡是严格要求自己,“吾日三省吾身”。

碰到高人,见贤思齐。

与人有隙,反省自己的不足。

这样才能不停进步,身修德进。

与人交往时有容人的雅量,不用自己的标准苛刻他人,尊敬他人的看法与选择,即便分歧难以调解,也不过“道不一样不相为谋”,绝不强加于人,有失君子风采。

无所畏惧,勇于担当,为君子风采。

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晋灵公不君原文及翻译一句一译
摘要:
1.引言:介绍《晋灵公不君》的背景和意义
2.文本概述:概括原文及翻译的内容
3.原文及翻译:详细列举原文和翻译的句子,并进行解读
4.结论:总结《晋灵公不君》的主旨和现实意义
正文:
《晋灵公不君》是一篇古代中国的散文,描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君主灵公的暴政行为,并通过这些行为揭示了一个君主如果不施行仁政,将会带来国家灭亡的道理。

这篇文章通过对灵公的行为进行批判,表达了作者对仁政的倡导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晋灵公不君,厚敛薄葬,民不堪命。

翻译:晋国的灵公不履行君主职责,他加重赋税,提倡薄葬,使得百姓生活困苦,无法承受。

原文:于是晋国大乱,盗贼充斥,民不聊生。

翻译:因此,晋国社会秩序混乱,盗贼横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原文:灵公患之,问于左右。

翻译:灵公对此感到忧虑,向身边的大臣请教解决办法。

原文:左右曰:“民苦于上,则疾于下。


翻译:大臣们回答说:“百姓受到上面的压迫,就会对下面产生敌意。


原文:灵公曰:“善。

吾知之矣。


翻译:灵公说:“好,我明白了。


原文:于是灵公为民请命,薄赋敛,远薄葬,国泰民安。

翻译:于是,灵公开始为民请命,减轻赋税,提倡厚葬,使得国家恢复安宁,百姓安居乐业。

通过这篇散文,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君主的暴政行为对国家和百姓带来的灾难,以及当君主意识到错误并改正后,国家又能恢复安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腼熊蹯不孰,
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①、士季②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③,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乎,越竟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节选自《左传》) 【注】①赵盾:晋国正卿(首席大臣)。

谥宣子。

②士季:晋大夫,名会。

③溜:屋檐下滴水的地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子骤谏急切
B.贼民之主,不忠刺杀
C.宣子田于首山打猎
D.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迎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问其故而患之其我之谓矣
B.公嗾夫獒焉今近焉
C.弃人用犬,虽猛何为问何故
D.请以遗之置诸橐以与之
7.下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赵盾“良大夫”形象的一项是(3分)
A.①三进,及溜。

②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B.①尚早,坐而假寐。

②倒戟以御公徒。

C.①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②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D.①弃人用犬,虽猛何为!②惜也,越竟乃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灵公奢侈暴虐,加重赋税来修饰宫室,因为熊掌没炖烂,竟然杀了厨师,把他的尸首装在畚箕里,让宫女们用头顶着从朝廷经过。

B.赵盾、士季向晋灵公进谏,晋灵公文过饰非,还想方设法要杀掉赵盾。

他派遣的力士鉏麑不愿执行他的命令,于是头撞槐树自杀了。

C.晋灵公准备在宴会上杀害赵盾,他手下的武士灵辄却在关键时刻帮助赵盾幸免于难,以报答赵盾昔日的送饭之恩,赵盾自己只得逃亡了。

D.晋大夫赵穿杀了晋灵公,晋国太史董狐写“赵盾弑其君”并在朝廷公布。

赵盾难以辩白,大有感慨,孔子也为他蒙受杀君之名感到可惜。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日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3分)
②予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3分)
5.(3分)A(多次,屡次)
6.(3分)C(何,疑问代词,什么。

A.其,代词,其中/副词,表揣测,大概;
B.焉,助词/兼词,(近)她;D.以,介词,把/连词,来)
7.(3分)B(①赵盾勤于职守;②赵盾仁爱,灵辄报恩。

A①士季进去劝谏晋灵公。

C②士季进谏晋灵公的话。

D①赵盾对晋灵公嗾犬袭人的不满)
8.(3分)B(晋灵公坦承自己的过错,但知过不改。

并没有“文过饰非”)
9.(10分)⑴(4分)⑴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⑵(6分)①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接纳),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

请让我先去进谏,国君不听,那么,您再接着去劝谏。

(补充主语、宾语前置句各1分,句意1分)
②您身为正卿,逃亡却不走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竟”“反”各1分,句意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晋灵公的言行不符合做国君的规矩,大量征收赋税来装饰宫墙,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

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装在畚箕里,让官女们用头顶着经过朝廷。

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其中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

他们准备向晋灵公进谏,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

请让我先去进谏,国君不听,那么,您再接着去劝谏。

”士季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滴水的地方,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

”士季叩头回答说:“谁能没有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

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晋灵公还是没有改正。

赵盾又多次劝谏,晋灵公很厌恶,就派鉏麑去刺杀赵盾。

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盹儿。

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时刻不忘记恭敬,真是老百姓的靠山啊。

杀害老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不信。

在这不忠不信中有一样,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攻杀赵盾。

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觉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堂去,说:“臣子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

”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堂来。

晋灵公唤出了猛犬来咬赵盾。

提弥明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

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虽然凶猛,又有
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

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

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饿坏了,便去问他的病情。

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赵盾给他东西吃,他留下了一半。

赵盾询问原因,灵辄说:“我给人当奴仆已经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

现在离她近了,请允许我把这一半留给她。

”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给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

不久灵辄加入晋灵公的武士队伍,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转过来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

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翳桑的饿汉啊。

”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

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

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

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弑杀了他的国君。

”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

赵盾说:“不是这样。

”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赵盾说:“哎呀!《诗经》中说:‘由于我怀念祖国,反而自己找来了忧患。

’大概说的是我吧。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直言不讳。

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

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赵盾派赵穿到成周去迎接晋国公子黑臀,把他立为国君。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