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障碍的临床诊治
丹栀逍遥散治疗广泛焦虑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丹栀逍遥散治疗广泛焦虑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70ba802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2.png)
丹栀逍遥散治疗广泛焦虑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崔映军【摘要】目的:探析丹栀逍遥散治疗广泛焦虑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广泛焦虑性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实验组采用丹栀逍遥散治疗,对照组采用米氮平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在改善广泛焦虑者睡眠上的作用优于西药米氮平,且不良反应更轻微,可推广使用.【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7(036)020【总页数】2页(P37-38)【关键词】丹栀逍遥散;广泛焦虑性睡眠障碍;临床疗效【作者】崔映军【作者单位】宁夏中卫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宁夏75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63失眠属于心理疾病,在现实中十分常见[1],据调查,失眠症患病率在普通人群中十分高,其中慢性失眠者就约占10.0%。
而广泛焦虑则是失眠症主要引发因素之一,且失眠同样也是广泛性焦虑最主要症状,伴有广泛焦虑者中约有80.0%存在失眠问题,倘若持续性失眠,就会损害人们日间表现,对焦虑者个人社会功能有着严重妨碍[2]。
本研究丹栀逍遥散治疗广泛焦虑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以本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诊治的82例广泛焦虑性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
实验组男16例,女25例,年龄36~54岁,平均年龄(42.38(3.49)岁,病程8~55个月,平均病程(29.90(7.27)个月;对照组男15例,女26例,年龄36~55岁,平均年龄(43.10(3.47)岁,病程8~57个月,平均病程(29.89(6.71)个月。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实验组给予丹栀逍遥散治疗,组方:牡丹皮10g、栀子8g、茯苓10g、白术10g、薄荷3g、甘草6g,柴胡8g、白芍9g,1剂/d,加水煎服,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连续5周。
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焦虑症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焦虑症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f6553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6a.png)
经验体会 Jingyantihui 《中外医学研究》第18卷 第36期(总第476期)2020年12月- 126 -①河池市复退军人医院 广西 河池 547000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焦虑症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莫琳瑛①【摘要】 目的:观察老年焦虑症以文拉法辛配合艾司西酞普兰实施治疗对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方法:以2018年5月-2020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治的78例老年焦虑症患者为探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n =39)和综合组(n =39),常规组接受单一用药(文拉法辛),综合组接受双向用药(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结果:综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综合组治疗后1、2、4周HAMA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综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老年焦虑症以文拉法辛配合艾司西酞普兰实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 老年焦虑症 文拉法辛 艾司西酞普兰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doi:10.14033/ki.cfmr.2020.36.050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20)36-0126-02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Venlafaxine + Escitalopram in Treatment of Senile Anxiety Disorder/MO Linyi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0, 18(36): 126-127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observe the effect of Venlafaxine combined with Escitalopram on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senile anxiety disorder. Method: A total of 78 elderly patients with anxiety disorder admitted to the author's hospital from May 2018 to January 2020 were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regular group (n =39) and the comprehensive group (n =39), the regular group received single drug (Venlafaxine) and the comprehensive group received two-way drug (Venlafaxine + Escitalopram),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comprehensiv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gular group, the HAMA scores at 1, 2 and 4 week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comprehensive group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egular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comprehensiv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gular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Venlafaxine combined with Escitalopram in treatment of senile anxiety disorder is remarkable and worthy of reference. [Key words] Senile anxiety disorder Venlafaxine Escitalopram Clinical effect Adverse reactions First-author ’s address: Hechi City Retired Military Hospital, Hechi 547000, China 焦虑症是当下临床多发性精神类病症,其是指人体长时间处于紧张、惧怕及焦虑等状态下,同时伴运动性不安等特征的一种焦虑效应。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要点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67428ca5acfa1c7aa00ccf5.png)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要点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和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日趋升高。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长期失眠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影响社会功能,还会引发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等。
失眠是抑郁障碍独立的危险因素。
失眠与焦虑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且易于“共病”,在治疗上也应重视“同治”的原则。
失眠和抑郁、焦虑既可以独立发生,也可以相伴存在,在症状学和疾病的层面密不可分。
失眠伴抑郁、焦虑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面与单纯失眠有很大差别,且预后更差、危害更严重,需要高度重视及积极处理。
概述一、失眠与抑郁、焦虑的定义(一)失眠的定义临床上常使用的失眠概念包括“失眠症状”“失眠障碍”(或失眠症)。
“失眠症状”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晨间早醒等。
“失眠障碍”是指失眠症状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且不能解释为其他睡眠障碍、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及物质滥用所造成的效应。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失眠障碍分为3类:慢性失眠障碍、短期失眠障碍和未分类的睡眠减少。
本共识中的“失眠”特指“失眠障碍”。
(二)抑郁的定义临床上常使用的抑郁概念包括“抑郁情绪”“抑郁状态”和“抑郁障碍”。
“抑郁情绪”可以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持续时间短,不需要医学处理。
“抑郁状态”是一组以显著的抑郁心境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往往表现为病理性情绪、行为和躯体化症状,持续时间较生理性抑郁情绪略长,需要医学处理。
“抑郁障碍”即精神医学中所指的“抑郁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周,对患者社会功能有显著影响,达到临床诊断标准,需给予积极治疗。
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参考《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
本共识中的“抑郁”包括“抑郁状态”和“抑郁障碍”。
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315d923567ec102de2bd8907.png)
陈珏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临床心理科 Email:chenjue2088@
概 述
疾病分类系统和焦虑障碍 CCMDCCMD-3 焦虑性神经症
惊恐障碍 广泛性焦虑
ICD-10 ICD恐怖性焦虑障碍
广场恐怖 特定恐怖 社交恐怖 其它恐怖
DSM-Ⅳ DSM焦虑障碍
的危险或威胁时,都会产生的情感反应。如应激反应。 的危险或威胁时,都会产生的情感反应。如应激反应。
病理焦虑:是指不适当的焦虑表现,指没有明确的 病理焦虑:是指不适当的焦虑表现,
致焦虑环境因素,或者是环境因素和反应不相称, 致焦虑环境因素,或者是环境因素和反应不相称,严重的 或持续的焦虑反应。 或持续的焦虑反应。
气短、胸闷、尿频、腹泻、性功能障碍等。 气短、胸闷、尿频、腹泻、性功能障碍等。
运动症状:震颤、小动作增多、静坐不能、激越等。 运动症状:震颤、小动作增多、静坐不能、激越等。
焦虑障碍/焦虑性疾病:如前所述, 焦虑障碍/焦虑性疾病:如前所述,焦虑障碍包
括许多疾病,每种疾病有它固有的临床表现、病程、转归等特 括许多疾病,每种疾病有它固有的临床表现、病程、 各分类诊断系统均规定了具体的诊断标准。 点,各分类诊断系统均规定了具体的诊断标准。
焦虑症状:符合以下之一的焦虑,便可列为具有临 焦虑症状:符合以下之一的焦虑,
床意义的焦虑症状。(1 因该症状而就诊或求助,( ,(2 床意义的焦虑症状。(1)因该症状而就诊或求助,(2) 。( 采用服药等方法试图减轻症状,( ,(3 采用服药等方法试图减轻症状,(3)因该症状而影响社 会功能或产生明显苦恼。 会功能或产生明显苦恼。
治疗学进展
BDZ:长期以来为治疗焦虑症的主要药物;但其 BDZ:长期以来为治疗焦虑症的主要药物;
躯体疾病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临床特征及诊治
![躯体疾病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临床特征及诊治](https://img.taocdn.com/s3/m/16fcac9602d276a200292ee2.png)
内容摘要:【关键词】躯体疾病;焦虑抑郁症状;临床特征;诊治【关键词】躯体疾病;焦虑抑郁症状;临床特征;诊治【关键词】躯体疾病;焦虑抑郁症状;临床特征;诊治【关键词】躯体疾病;焦虑抑郁症状;临床特征;诊治1 流行病学及有关因素焦虑抑郁作为负性情绪广泛存在于一般人群中,特别是老年人群和躯体疾病患者,多见于生活事件的精神创伤后。
在慢性、严重的躯体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病、肾病、肿瘤等疾病,在病程的各个阶段中均可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因此,在综合医院的门诊以及住院的病人中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情绪。
吴文源[2]等研究显示:躯体疾病可伴发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且在不同疾病间有阶梯变化趋势,抑郁症状以肿瘤疾病最为严重,其次是血液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呈显著性差异;焦虑分数的总体差异则未达到显著性变化;焦虑症状的精神性焦虑因子分以肿瘤疾病最高,躯体性焦虑因子分以内分泌最高。
余展飞[3]等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病人身心障碍的调查中显示焦虑为68%,抑郁为70%,与非肿瘤的内科其他病人及正常人相比,有明显差异。
并认为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确实存在明显的身心障碍,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北京任桂英[4]等研究显示: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患者70%以上、饮食控制的患者40~50%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而对照组仅为2.7%,说明糖尿病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的发生率较高。
重症抑郁亦显著影响着15~22%的冠心病患者,心肌梗塞后患者约有45%伴有轻型或重型抑郁,均明显的增加了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其死亡率[5]。
cassem和hackett随机统计ccu病房心脏病患者,约80%出现焦虑,58%出现抑郁症状[6]。
总之,在躯体疾病中,无论是心脑血管病、肿瘤以及其他各科疾病,都不同程度的伴有焦虑、抑郁症状。
而抑郁、焦虑症状的分布特征也反映了不同躯体疾病由于本身病情特点不同而产生特有的情绪障碍,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各科医生的高度的重视。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用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观察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用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0cd32d483b3567ec102d8aab.png)
【 关键词 】 草酸艾司西酞 普兰 ; 坦度螺酮 ; 广泛性焦虑 障碍
Cl i n i c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o n e s c i t a l o p r a m o x a l a t e t a n d o s p i r o n e t r e a t me n t o f p a t i e n t s wi t h g e n e r a l i z e d a n x i e t y
・
1 1 5 2・
齐 齐 哈 尔 医学 院学 报 2 0 1 5年 第 3 6卷 第 8期
J o u r n a l o fO i q i h a r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e d i c i n e , 2 0 1 5, V o 1 . 3 6 , N o . 8
做 进 一 步 的研 究 。
崔 雪蓉, 卞度 宏. 剖 官 产 术 后 子 宫 疤 痕 妊 娠 的 临 床 诊 治 进 展 [ J ] . 疑难病杂志 , 2 0 1 2 , 1 1 ( 7 ) : 1 O 一 1 5 . 王克芳 , 王菊荣 , 李 斌. 腹腔镜 手术治疗 剖宫产术 后子 宫瘢痕 部 位妊娠 [ J ]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 2 0 1 1 , 1 1 ( 6 ) : 4 9 6 30 1 . 韦浪花 , 庄亚玲 . 剖官 产术后 瘢痕处 早期妊娠 7 O例临 床分析 l J ] . 中华 妇 产 科 杂 志 , 2 0 0 7 , 4 2 ( 9 ) : 8 7 - 4 8 8 . 王友云. 剖宫产子宫切 口疤痕妊娠 5 8例 治疗 分析[ J ] . 国际 医 药 卫 生 导报 , 2 0 1 2, 1 8 ( 1 5 ) : 2 2 1 0 22 1 2 . 沈化及 , 孙慧婷 , 施如霞. 剖宫产子宫切 口疤痕妊娠 5 O例分析 [ J ] .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 0 1 2 , 1 6 ( 1 5 ) : 1 4 7 — 1 4 9 . 李杰兰 , 马卫军 . 甲氨蝶呤联合官腔镜治疗 剖宫产疤痕部位妊
TCD卧立位脑血流检测协助诊治焦虑症患者1例报道
![TCD卧立位脑血流检测协助诊治焦虑症患者1例报道](https://img.taocdn.com/s3/m/a1cce209bed5b9f3f90f1cda.png)
尚不 能解 释 所 有 焦 虑 症 的 临 床 表 现 。经 颅 多 普 勒
( C 卧立 位 脑 血 流 检 测 | 可 记 录 患 者 体 位 变 化 T D) 4 ]
mmHg 神 经 系 统 查 体 未 见 明显 阳性 体 征 。TC , D、
颈彩 及头 C T未见 异 常 。卧立位脑 血 流检 测示 患 者 由卧位转 为立 位后 2分钟 内脑血 流平 均流 速较 卧位
一
1 2 3 4 一
Chn JLa a n, uy, 0 2 Vo 6, . i bDig J l 2 1 , l1 No 7
文 章 编 号 :0 7 4 8 ( 0 20 - 12 -0 10 - 2 72 1 ) 7 3 4 2
TC 卧立位 脑 血 流 检 测协 助诊 治 D 焦 虑症 患 者 1例 报道
2) 8 . : 4
[ ] neBo E。 so M , el hu e 1Her rt ai 3 Hej lm OlsnE Sra isE,ta. at aev r — c a
bl y ( it i HRV ) i d l s e t f m a e t n i t io d r a d n a o e c n e l s wih a x e y d s r e s n
E ] H , n , n Ni F , oS, i Y. i aae a— 4 XuW Wa gH Wa gB, u S Ga Cu L Ds rt r p c
d o c r b a a c l rmod lto u i g s a d n n mu tp e s s i — e e r lv s u a u a i n d rn t n i g i li l y —
例为 1 4 1 , 由于 社会 生 活节 奏 的增 快及 工 作 生 . :) 且 活压 力 的增加 , 焦虑 症 的患病率 逐年 增长 , 已成 为我
焦虑(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医生对焦虑状态诊断与治疗)
![焦虑(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医生对焦虑状态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acbd9a9616fc700aba68fc19.png)
综合医院非精神专科医生 易忽视患者存在的焦虑障碍
我国精神专科医师与非精神专科医师对焦虑障碍的诊疗现状
0%
20%
40%
60%
80%
100%
了解焦虑障碍诊断标准 了解焦虑障碍亚型诊断标准
51.3% 30.3%
98.5%
精神专科医师 非精神专科医师 94.2%
该问卷调查以自制的调查表,对16个省市的三级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各20所的医师进 行调查和比较。对569名医师完成调查,其中,精神科医师394名,内专科医院261名, 综合医院133名;非精神科医院152名。 结果显示,非精神专科医师对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知晓率远低于专科医生。
吴文源. 焦虑障碍防治指南
焦虑症状的持续存在 会进一步增加躯体疾病风险
自杀风险
焦虑症状持续存在,不仅增加患其他疾病的风险,而且显著增 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是冠心病致病致残的重要危险因素,焦 虑和抑郁对稳定性心绞痛2年内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 死、心脏骤停)有显著预测效应1。
焦虑情绪的治疗与躯体疾病和症状密切相关
焦虑
通常是一种处于应激状态时的正常情绪反应, 多数不需要医学处理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31):2174-81.
使用工具较为简单的初筛焦虑症状
焦虑包括三方面的症状
运动症状 情感症状 躯体症状
焦虑症状的简易筛查
问题
阳性
你认为你是一个容易焦虑 是(了解是否有焦虑性人
或紧张的人吗?
格或特质)
最近一段时间,你是否比 平时更感到焦虑或忐忑不 安?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31):2174-81.
面对如上的特殊客观情况,综合医院 非精神科医生如何进行焦虑状态的识 别和描述?
焦黎明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临床经验撷要
![焦黎明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临床经验撷要](https://img.taocdn.com/s3/m/faaa9c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f.png)
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u g.2023,V o l .31N o .16[2]郭川,张利锋,彭智愚,等.颈源性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西部医学,2019,31(6):978-980,985.[3]王迪,程桯,马双雨,等.针灸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研究进展[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9):1927-1932.[4]米亚斯尔,杨昭君,陈红霞.颈源性头痛中西医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0,34(11):37-40.[5]李建仲,贺振中.通督正脊术[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王晔博,李红奇,胡雨桐,等.高玉瑃教授重视督脉学术思想的经验[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1):6-9.[7]石乔,李建仲.李建仲通督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验介绍[J ].新中医,2019,51(9):327-329.[8]王旭红,李建仲.李建仲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经验总结[J ].中国民间疗法,2017,25(5):7-8.(收稿日期:2022-04-22)җ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焦黎明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 2022 75号):焦黎明,E -m a i l :j84307571@163.c o m 第一作者:李益本,E -m a i l :2995279896@q q.c o m 焦黎明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临床经验撷要җ裴亚妮,欧 雪,焦黎明(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12)ʌ摘要ɔ 焦黎明教授认为气郁神伤㊁阴阳失调是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发病之本,治当解郁安神㊁调和阴阳,应用自拟解郁安神汤,同时结合焦氏头针治疗,疗效突出,并佐以西药,协同增效㊂该文介绍焦黎明教授针药并用㊁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的经验㊂ʌ关键词ɔ 失眠;焦虑;抑郁;不寐;郁证;头针;解郁安神汤;中西医结合;焦黎明中图分类号:R 256.2;R 24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614 焦黎明,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名中医,焦氏头针传承人,山西省中医院脑病科主任㊂焦黎明教授从事脑病的科研与临床工作40余载,建立了山西省规模最大的头针治疗中心,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头针在神志病方面的应用,如焦虑抑郁症㊁顽固性失眠等疾病㊂焦黎明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不寐患者往往不是单纯的入睡困难,大部分伴有焦虑㊁紧张㊁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但患者本身只关注失眠问题,以失眠为主诉就诊,而忽略了精神状态的异常㊂现代医学对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治疗仍存在局限性,抗焦虑抑郁性失眠的药物中短期疗效较佳,但不适合长期应用,且治疗过程中或停药后常出现睡眠阶段改变㊁药物残留效应㊁反跳性失眠和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㊂焦黎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少西药的使用,及早阻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㊂笔者有幸跟随焦黎明教授学习,现将其中西医结合㊁针药并用诊治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经验介绍如下㊂1 病因病机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可归于中医 不寐 郁证 脏躁 等范畴㊂焦黎明教授认为本病具有顽固性㊁反复性发作的临床特点㊂患者常见的病因有:情志不遂,忧郁气结,气郁痰阻,或郁怒伤肝,热扰心神;烦劳思虑过度,心血耗伤,心神不安;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食积不化,痰热内生,胃气不和;心肾不交,阴虚火旺,阴阳失和㊂焦黎明教授认为本病当责之于心㊁肝,核心病机是气郁神伤㊁阴阳失调,盖肝调畅气机,喜条达而恶抑郁,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㊂情志内伤致肝失疏泄,肝郁气滞,耗伤心神,心失所养,神魂不安,则产生精神㊁情志病证㊂‘景岳全书“指出: 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㊂ 又因昼精而夜瞑,‘灵枢㊃口问“曰: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㊂ 若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则产生不寐㊂该病病理因素为痰㊁气㊁火,气郁而生痰,痰郁则气阻㊂若痰气交结,痰蒙神窍,或郁而化火,热扰神明,则发为不寐㊂焦黎明教授常以调和阴阳㊁解郁安神为基本治疗原则,酌加清热化痰㊁74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8月第31卷第16期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A u g.2023,V o l.31N o.16行气解郁之品,标本同治,同时配合精神治疗,消除患者紧张烦躁㊁焦虑不安的状态,使其精神安和㊂2辨证论治2.1气郁神伤证此类患者多见于青年女性,多由情志不遂㊁忧郁气结所致㊂肝属木,性喜升㊁恶抑郁,主疏泄,调畅情志㊂心属火,心藏神,主神明,‘素问㊃灵兰秘典论“言: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㊂ 心火依赖肝木的涵养,肝木郁则不能生心火,而致心神不宁,神不安则不寐矣㊂症见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郁郁寡欢,多思善虑,动则悲怆,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或细㊂治当疏肝解郁㊁宁心安神,予以自拟解郁安神汤为主加减㊂气郁较重者,可加郁金㊁合欢花㊁青皮㊁陈皮以行气解郁,兼有和缓心气㊁开达五神之功;悲伤脏躁者,合用甘麦大枣汤以养心安神定志㊂2.2痰热扰心证或因肝郁气滞日久,气郁化火,炼液为痰;或因木郁乘土,脾失健运,聚湿成痰;或为阳热体质,极易化火生痰,痰热扰心,而致不寐㊂症见不寐,胸胁不疏,胸闷,善太息,烦躁易怒,食少反酸,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㊂治当清热化痰㊁和中安神,予以温胆汤㊁礞石滚痰丸等加减化裁㊂痰热较重者,加胆南星㊁天竺黄㊁瓜蒌以增强清热化痰之功㊂脾虚而痰湿中阻者加党参㊁白术㊁茯苓㊁苍术等以健脾燥湿,食滞胃脘者加木香㊁焦山楂㊁鸡内金以醒脾开运㊁消食化滞,热甚腹满者加黄芩㊁栀子或合用大承气汤以通腑泄热,取 热祛而神自安 之意也㊂2.3心肾不交证火热日久,耗伤阴液,或因素体阴虚,肾阴不足,而致心火自旺,心火不能下交于肾水,肾水不能上济于心火,阳不入阴,水火不济,发为不寐㊂症见心烦不寐,烦热焦虑,心悸不安,五心烦热,或伴有头晕㊁耳鸣㊁健忘,口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数㊂治当调和阴阳㊁交通心肾,予以黄连阿胶汤加减㊂肾阳虚者,用交泰丸以鼓舞肾气,交通心肾,引火归原;阳亢盛者,加龙骨㊁牡蛎㊁龟甲以重镇潜阳;热重者,加栀子㊁淡豆豉以清虚热㊁除烦,解心中郁结;心火旺者,加黄连清热泻火;肾阴虚者,可配合知柏地黄丸以滋阴清热㊁清心安神㊂焦黎明教授善用安神之品,常配伍远志㊁首乌藤㊁龙骨㊁牡蛎㊁炒酸枣仁等以助安神之功㊂2.4心虚胆怯证劳心太过,多愁善感,重思虑,多疑心,易惊恐,而致心胆气虚,胆属少阳,少阳为枢,若少阳枢机不利,阴阳出入失调,则夜间入睡难安㊂胆调节情志,主决断,司勇怯,当胆失决断无法调节情绪时会导致情绪失调,出现烦躁㊁忧愁等症状㊂‘杂病源流犀烛“指出: 有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祥,虚烦不寐者㊂ 症见心烦不寐,多梦,寐而易醒,胆怯易惊,胸闷气短,乏力倦怠,不思饮食,或伴心悸㊁头晕㊁健忘,舌淡,脉弦细㊂治当宁心定志㊁镇静安神,予以安神定志丸加减㊂心肾不足者,合用孔圣枕中丹以补肾宁心;惊悸甚者,加珍珠母㊁磁石以重镇安神㊂3临证经验3.1创立专方焦黎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专方 解郁安神汤,此方是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的,由柴胡㊁半夏㊁郁金㊁桂枝㊁党参㊁茯苓㊁琥珀㊁首乌藤㊁栀子㊁淡豆豉㊁远志㊁龙骨㊁牡蛎㊁黄芩㊁炒酸枣仁㊁生姜㊁炙甘草组成㊂‘中医方剂大辞典“记载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功擅重镇安神,临床被广泛应用于顽固性失眠㊁焦虑抑郁等情志疾病的治疗[1]㊂方中茯苓㊁党参㊁牡蛎㊁琥珀㊁龙骨寓安神定志之意㊂茯苓㊁党参可益气补中㊁宁心安神;牡蛎㊁龙骨相须为用,使心神不乱㊁神魂安定㊂张锡纯云: 人身阳之精为魂,阴之精为魄,龙为天地之元阳所生,故能安魂;牡蛎为水之真阴结成,故能强魄㊂魂魄安强,精神自足,虚弱自愈也,是龙骨㊁牡蛎,固为补魂魄精神之妙药㊂ 原方用铅丹,取质重沉降㊁镇惊安神之意,但恐其有毒,故用琥珀代替㊂又恐金石之类收敛寒凉太过,佐以桂枝温通阳气㊁鼓舞心神,使诸阴药得桂枝之力而阴阳相配㊁神机有序㊂柴胡㊁黄芩㊁半夏寓小柴胡汤之意,可疏肝解郁㊁调畅情志㊂郁金合柴胡以增强疏肝理气㊁安神解郁之功,远志㊁炒酸枣仁㊁首乌藤宁心安神,栀子㊁淡豆豉清热除烦㊂诸药合用,共奏解郁安神㊁调和阴阳之功㊂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方中柴胡㊁茯苓㊁半夏㊁桂枝㊁龙骨㊁党参㊁牡蛎均具有镇静㊁镇痛作用[2]㊂3.2针药并用焦氏头针由焦黎明教授之父焦顺发所创,是焦顺发教授在继承针灸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中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知识,通过多年反复研究及临床验证后总结出来的,其将头部分为19个刺激区[3]㊂目前研究表明,头针可兴奋大脑皮质,调节血液循环,激活受损脑神经元功能,治疗神经功能障碍;同时促进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改善大脑功能,提升理解㊁判断㊁思维㊁情感能力,改善精神情84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8月第31卷第16期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u g.2023,V o l .31N o .16感障碍[4]㊂焦氏头针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时施针部位选择精神情感区(在前后正中线旁开2c m ,从血管舒缩区开始向前引4c m ),额叶主要功能与精神㊁语言㊁随意运动有关,刺激与此部位相对应的精神情感区可改善精神情感障碍㊂施针手法方面,采用进针快㊁捻针快㊁出针快的 三快针刺术 ㊂三快针刺术能快速引起酸㊁麻㊁胀㊁痛等感觉,增加刺激量,提高治疗效果㊂3.3 中西医并举 焦黎明教授善用西药,每每用药能精准把控病情,与中医治疗联合,协同增效㊂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焦黎明教授认为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主诉是失眠,所以首先要保证其睡眠质量㊂此类患者病情易受外界的刺激及情绪的影响,多烦躁易怒㊁情绪不佳,若用药后效果不明显,会使其更加消极,甚则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使治疗依从性更差,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不得其效㊂焦黎明教授临床发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和劳拉西泮联合治疗本病,疗效显著,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快速改善患者症状,配合中药治疗,更能标本兼治,协同增效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是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的复合制剂,主要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内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的再摄取,促使多巴胺的合成及释放,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同时也可改善睡眠质量[5]㊂劳拉西泮是苯二氮类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于失眠㊁焦虑症㊁抑郁症的治疗,其可通过促进神经系统内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分泌,提高5-羟色胺的合成,进而发挥抗焦虑抑郁的作用[6]㊂焦黎明教授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时,一般只给予维持剂量,即每日早晨1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睡前1片劳拉西泮,患者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减量至停药㊂4 病案举隅患者,女,50岁,2021年6月7日主因间断性失眠伴心烦易怒3年余 就诊于我科门诊㊂患者常年压力过大㊁工作不顺心㊁家庭亦不和睦,3年来间断性失眠,每晚只睡3~4h ,易醒,醒后难以复睡,伴有情绪不稳定,急躁易怒,曾就诊于山西省白求恩医院,予口服劳拉西泮治疗,停药后症状反复出现㊂近来症状加重,遂来就诊㊂现症见:入睡难,眠浅易醒,不思饮食,情绪急躁,悲伤欲哭,时有心悸紧张,口干口苦,大便干,2~3d一行,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㊂辅助检查:血常规㊁肝肾功能㊁甲状腺功能㊁性激素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㊂头颅C T 检测未见明显异常,抑郁焦虑量表结果显示中度焦虑抑郁状态㊂西医诊断: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㊂中医诊断:郁证,不寐,证属气郁神伤㊂治法:安神解郁,调和阴阳㊂给予解郁安神汤治疗㊂方药组成:党参片20g ,茯苓㊁法半夏㊁淡豆豉各12g ,北柴胡㊁桂枝㊁黄芩片各9g ,远志㊁龙骨(先煎)㊁牡蛎(先煎)㊁炒酸枣仁各30g ,首乌藤15g ,琥珀3g ,栀子㊁炙甘草各6g ,郁金24g ,生姜3片,21剂㊂每日1剂,水煎服㊂头针选用双侧精神情感区,配百会㊁神庭㊁印堂,采用三快针刺术操作,飞针刺入,进针后快速捻针,频率达200次/分,直至患者出现针感[4],留针30m i n ㊂每日治疗1次,3周为1个疗程㊂西药予每日早晨1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睡前1片劳拉西泮㊂2021年7月15日二诊:患者睡眠质量较前好转,每晚可睡5~6h ,虽偶尔夜间会醒,但醒后仍能复睡,易怒㊁易哭的情况较前好转,纳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脉略数㊂头针治疗已1个疗程,且患者往来不便,停头针治疗,嘱其继服初诊方14剂,改劳拉西泮为半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仍为1片㊂2021年8月25日三诊:患者精神可,每晚可睡6~7h ,易醒症状减轻,可连续睡眠,情绪控制可,纳可,大便溏,舌红,苔薄白,脉弦㊂初诊方去栀子㊁淡豆豉,生姜易为干姜6g ,继服14剂,改劳拉西泮为1/4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继服㊂2021年10月5日四诊:患者精神可,睡眠佳,时有心慌胸闷㊂嘱其继服三诊方14剂后停中药,停劳拉西泮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改为半片,继服1个月,巩固疗效,1个月后可改为1/4片,连服两个月,不适随诊㊂2022年2月5日五诊:患者精神可,睡眠佳,复查焦虑抑郁量表结果显示无焦虑抑郁症状㊂嘱患者停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平常注意适当运动,调畅情志㊂按语:焦黎明教授治疗本案患者紧抓气郁神伤㊁阴阳失调的病机㊂患者因平素生活㊁工作压力过大,致内伤情志,肝失疏泄,肝郁气结,耗伤心神,心失所养,心神不安;郁而化热,故见口干口苦㊁舌红苔黄;疾病迁延不愈,阴阳失调,致失眠焦虑抑郁㊂给予自拟解郁安神汤原方㊂方中柴胡㊁郁金疏肝解郁㊁调畅情志,茯苓㊁党参宁心安神,栀子㊁淡豆豉清热除烦,远志㊁龙骨㊁牡蛎㊁首乌藤㊁炒酸枣仁重镇安神㊂诸药合用,助肝调畅气机,气畅则郁自解,心主神明功能恢复,神魂定则卧自安㊂头针选取双侧精神情感区,配百会㊁神庭㊁印堂以醒脑开窍㊁调和阴阳㊂二诊时患者已初见疗效,睡眠尚可,继守上方,改劳拉西泮为半片㊂三诊时患者诸症向94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8月第31卷第16期名医传承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u g.2023,V o l .31N o .16 愈,但大便溏,恐寒凉药伤中太过,去苦寒之栀子㊁淡豆豉,生姜易为干姜以温中散寒㊁固护中焦,改劳拉西泮为1/4片㊂四诊时患者诸症悉平,继续立足于解郁安神之法,标本同治,巩固疗效,停劳拉西泮,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改为半片直至完全停药,患者病情未反复㊂5 小结临床中失眠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状态,但其或不重视心理状况,或羞于启齿,导致病情迁延日久而加重㊂焦黎明教授注重患者心理状况和医患沟通,给予患者正性的价值观,鼓励其树立信心,战胜疾病㊂焦教授教授临证擅长抓病因病机,以中药治其本,结合头针治疗精神情感障碍,并佐以西药,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并能降低疾病的复发率㊂参考文献[1]张燕,过伟峰,杜琳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情志病[J ].中医学报,2021,36(8):1616-1618.[2]何诗婷,曹红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探析[J ].湖北中医杂志,2022,44(4):48-51.[3]焦顺发.焦顺发头针[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1-43.[4]任志宏.头针针刺双侧足运感区㊁精神情感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 ].太原: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20.[5]汪春运.黛力新的临床应用[J ].精神医学杂志,2016,29(4):314-317.[6]李瑛,劳拉西洋的现状及前景展望[J ].中国医药导刊,2000,2(6):30-31.(收稿日期:2022-05-16)җ基金项目:南京市陆瑾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L J -2017-N J )通信作者:陆瑾,E -m a i l :s f y 027@n ju c m .e d u .c n 第一作者:韩小玉,E -m a i l :1532064479@q q .c o m 陆瑾应用中心消脂埋线法为主治疗腹型肥胖的经验җ韩小玉1陆 瑾2,魏心昶2,吴若莹1,侯瑞涵1,王雪玮1,葛皓裕1(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2)ʌ摘要ɔ 中心消脂埋线法是陆瑾主任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总结出的治疗腹型肥胖的特色疗法,其将靶点集中于腹部,对以脐为中心的脂肪层进行多点埋线,并配合爪刺手法,以改善人体代谢㊁化痰利湿㊁降脂减肥,具有见效快㊁患者痛苦小㊁易于接受的特点㊂该文阐释陆瑾主任应用中心消脂埋线法为主治疗腹型肥胖的经验㊂ʌ关键词ɔ 肥胖症;腹型肥胖;中心消脂埋线法;陆瑾中图分类号:R 244;R 24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1615 肥胖症是食物摄入过多㊁缺乏体力活动㊁机体代谢改变而致体内脂肪堆积和体质量指数明显超标的慢性疾病㊂随着现代人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症人口日益增多,而其中大部分是腹型肥胖患者㊂目前西医药物疗法治疗腹型肥胖存在一定缺陷,针灸㊁埋线等中医疗法具有独特优势,深受患者欢迎㊂陆瑾,南京市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擅长应用埋线㊁浮针和腹针治疗痛证㊁肥胖症㊁月经不调㊁胃脘痛等内科常见病,以及失眠㊁面瘫㊁耳鸣耳聋㊁头痛㊁面肌痉挛等疑难杂症㊂陆师总结出治疗腹型肥胖的特色疗法 中心消脂埋线法,验之临床,具有见效快㊁患者痛苦小㊁易于接受等特点㊂笔者有幸随师学习,于临床记录观察了大量腹型肥胖患者的诊治过程㊂现将陆师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经验总结如下㊂1 腹型肥胖概述腹型肥胖是指腹部皮下和内脏脂肪堆积过多[1],故又称中心性肥胖㊁向心性肥胖或内脏型肥胖,以腹部脂肪堆积㊁腰围增大为主要特征,影响患者体态美观和生活质量,危害其身心健康,也是心血管事件和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2]㊂目前中国成年男性腰围ȡ90c m ,成年女性腰围ȡ85c m ,或腰臀比>1.0,即可诊断为腹型肥胖[3]㊂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㊁工作与身体活动模式产生变化,肥胖症人群日益增加,肥胖症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严重威胁,而腹型肥胖又是其重中之重㊂腹05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8月第31卷第16期。
广泛性焦虑障碍 病情说明指导书
![广泛性焦虑障碍 病情说明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2ed285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0.png)
广泛性焦虑障碍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广泛性焦虑障碍概述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
与其他焦虑障碍不同,广泛性焦虑障碍不受任何特定环境的限制或因环境而持续加重。
通常患者具有特征性的表情,并且可表现出坐立不安,甚至有颤抖、皮肤苍白,手心、脚心以及腋窝汗水淋漓。
目前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比如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等。
该病通常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期,但也可以于任何年龄开始。
广泛性焦虑障碍与正常人“焦虑”的区别在于,该病的担忧是明确过度的、普遍且难以控制的,且伴有明显的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
英文名称: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其他。
常见症状:注意力难以集中、精力涣散、睡眠障碍、烦躁不安、易疲劳、颤抖、皮肤苍白。
主要病因: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其他因素。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核磁共振、内镜检查。
重要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放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预防广泛性焦虑障碍。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发病特点三、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病因病因总述:目前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比如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其他因素(人格障碍)等。
基本病因:1、生物学因素(1)遗传:双生子研究显示本病的遗传度约为30%,Noyes等则报告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亲属中本病的患病风险为19.5%,而正常对照组该风险为3.5%。
有关该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较少,仅有的研究提示该病可能与多巴胺D2受体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巴胺转运体基因存在关联。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cfa78ce1a8114431b80dd8a2.png)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12)要点神经内科教研室张冲焦虑、抑郁是综合医院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绝大多数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曾以躯体不适症状在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就诊。
临床各科医师由于缺乏诊断和治疗心理障碍的培训和经验,不能识别和处理以躯体症状为主诉的焦虑和抑郁障碍病人,常导致漏诊、误诊,延误治疗时机和浪费医疗资源.定义焦虑、焦虑状态、焦虑障碍焦虑通常是一种处于应激状态时的正常情绪反应,表现为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属于人体防御性的心理反应,多数不需要医学处理。
焦虑状态:是一组症状综合征,包括下文要提及的躯体性焦虑症状、精神性焦虑症状以及坐立不安等运动性焦虑症状,个体有与处境不相符的情绪体验,可伴睡眠困难。
属病理性,一般需要医学处理。
焦虑障碍:即焦虑症,是一类疾病诊断,症状持续、痛苦,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功能,并导致异常行为,需要治疗.焦虑障碍又可按其主要临床表现分为若干类别,如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恐惧障碍等。
二、抑郁、抑郁状态、抑郁障碍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对平时感到愉快的活动兴趣降低.一般为正常心理反应,持续时问短,多数不需要医学处理。
抑郁状态:是一组症状综合征,以显著抑郁心境为主要特征,丧失兴趣或愉快感,表现有情绪、行为和躯体症状,一般为病理性,持续时间略长,需要医学处理。
抑郁障碍:即抑郁症,是一类疾病诊断。
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且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影响社会功能,一般需要治疗。
本共识中所用“焦虑”和“抑郁"术语主要是指焦虑和抑郁状态,即严重程度达中等或以上,超出患者所能承受的程度或自我调整能力,对其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影响,但这种焦虑、抑郁并不一定达到或符合精神障碍的具体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一、综合性医院就诊患者中常见焦虑、抑郁 1.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临床上很常见。
2.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伴发焦虑、抑郁同样多见。
伴焦虑痛苦特征抑郁症的临床诊治专家共识
![伴焦虑痛苦特征抑郁症的临床诊治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b23b0f3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b.png)
伴焦虑痛苦特征抑郁症的临床诊治专家共识焦虑痛苦特征抑郁症是一种临床诊断常见的精神障碍,其特征为患者同时出现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由于其症状复杂多样,对其临床诊治的共识也较为复杂。
下面将介绍一篇关于焦虑痛苦特征抑郁症的临床诊治专家共识,以期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1.焦虑痛苦特征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持续至少两周的抑郁心境。
-伴有焦虑症状,如紧张、不安、易激惹等。
-丧失兴趣和快乐感。
-能量不足、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早醒等。
-具有焦虑和抑郁的负性自我评价。
-可能伴有自杀念头或行为。
2.诊断方法:-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根据精神状态检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
-如果需要,可以进行辅助检查,如神经心理学测试和脑电图等。
3.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
对于伴有焦虑症状的患者,应首选具有双重作用的药物。
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等。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解决内心困扰和冲突,提高应对焦虑和抑郁的能力。
-社会支持:提供患者必要的社会支持和关怀,例如家人、朋友等关系网络的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病情。
4.预后评估与复发预防:-需要经常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已康复的患者,应定期复诊,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的迹象。
-提供相关的心理教育和自助技巧,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效预防病情的复发。
综上所述,焦虑痛苦特征抑郁症作为一种复杂的精神障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
在临床诊治中,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史和个体差异,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同时,患者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寻求社会支持和关怀,以促进康复和预防病情的复发。
《双相障碍伴混合特征临床诊治指导建议》要点
![《双相障碍伴混合特征临床诊治指导建议》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e62747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1.png)
《双相障碍伴混合特征临床诊治指导建议》要点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其特征为患者在不同时间出现情绪极端波动的周期性发作。
这种波动可以由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交替出现,对患者的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显著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借助《双相障碍伴混合特征临床诊治指导建议》来指导医生在诊断和治疗双相障碍伴混合特征时的决策。
该指导建议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双相障碍伴混合特征的定义和诊断标准:混合特征是指在躁狂、抑郁或双相发作中伴随有反向症状(相反的情绪症状)的表现。
该指导建议详细列举了临床上可以用来诊断混合特征的具体症状和标准。
2.双相障碍伴混合特征的常见临床表现:该指导建议描述了双相障碍伴混合特征的几种常见表现形式,如抑郁发作中的焦虑、烦躁和易激惹等症状,以及躁狂发作中的悲伤、绝望和自杀念头等症状。
通过对这些表现形式的了解,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诊断患者的病情。
3.双相障碍伴混合特征的治疗策略:该指导建议提供了针对双相障碍伴混合特征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选择。
在药物治疗方面,建议选择适合患者个体化治疗的药物,并根据病情的变化调整剂量和使用时机。
在心理治疗方面,认知行为疗法和插图疗法等方法可有效减轻混合特征症状。
4.双相障碍伴混合特征的预后和康复管理:该指导建议提醒医生和患者要意识到双相障碍伴混合特征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建议患者保持稳定的生活和作息规律、避免应激和精神刺激,并定期复诊和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双相障碍伴混合特征临床诊治指导建议》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双相障碍伴混合特征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可以通过理解这些要点,更了解双相障碍伴混合特征疾病,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患者的病情。
总之,这一指导建议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有助于提高双相障碍伴混合特征患者的诊疗水平和生活质量。
临床心理科诊疗规范流程
![临床心理科诊疗规范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248c1c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c.png)
临床心理科诊疗规范流程(一)焦虑障碍【病史采集】按照神经症诊疗技术规范总则“病史采集”的原则进行病史采集。
但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确定其焦虑是否没有明确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内容。
2. 焦虑出现时所伴有的植物神经系统症状。
3. 是否存在精神运动性不安,是否存在与焦虑有关的躯体疾病。
4. 焦虑的出现是否与某种特定的情境有关以及出现焦虑的病程特点。
5. 共病情况或有鉴别意义的其它症状:特别注意是否伴有惊恐发作、抑郁发作、物质依赖、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等。
6. 个人史中是否存在人格障碍。
【体格检查】及时详细的体格检查,尤其应注意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1. EEG、ECG及相关的内分泌系统(如糖尿病、甲亢等)、心血管系统等的实验室检查。
2. 心理测验:生活事件量表、个性评估量表、焦虑量表、抑郁量表、恐怖量表、副反应量表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持续的原发性的焦虑症状,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以及伴有运动性不安或焦虑的植物神经症状,焦虑造成了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或患者为此感到异常痛苦,病期达三个月以上;并结合病前性格、发病诱因、起病形式等特点可作出诊断。
但应注意排除由躯体疾病所致的焦虑症症候群,应注意与在精神分裂症及相关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情感障碍、物质滥用等病程中出现的焦虑进行区别,后者一般不独立作出广泛性焦虑症的诊断。
鉴别诊断方面应注意与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抑郁性神经症、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之间的鉴别。
亦应注意与恐怖症以及抑郁症的共病。
【治疗原则】1. 支持性心理治疗:减轻患者对所出现的焦虑的焦虑,提高对治疗的动机和信心。
2. 广泛性焦虑症药物治疗目前仍然首选苯二氮杂卓类,如阿普唑仑0.4~0.8mg, tid或qid。
3. 具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剂如帕罗西丁等也可应用。
4. β受体阻滞剂以心得安为代表,对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焦虑患者有明显的疗效,剂量范围通常为10~90mg/d。
神经科抑郁焦虑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神经科抑郁焦虑临床诊疗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751fa66d0b4c2e3f5727635e.png)
慢性原发性头痛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慢性原发性头痛常常和 抑郁焦虑“紧密联系” 约%偏头痛患者患者有抑郁 约%紧张性头痛患者有抑郁、焦虑 超过抑郁症患者有偏头痛 头痛、头晕是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躯体主述之一 抑郁焦虑增加慢性头痛的发生
头痛是抑郁焦虑患者最多见的躯体主述之一
抑郁多见于复发和用激素治疗期间
抑郁与癫痫的关系是双向的,病因多重而复杂 抑郁可为癫痫发作和发作后表现,但更多见于发作
间期。 颞叶癫痫和左侧痫灶者容易发生抑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临床特点归纳
抑郁和焦虑是神经科患者常见症状之一 对抑郁和焦虑状态的识别非常重要 及时识别、治疗抑郁焦虑有利于原发疾病
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患者 社会功能。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治疗目标
神经内科抑郁焦虑的治疗目标
缓解症状,达到临床治愈() 提高生命质量 回复社会功能 预防复发
免疫与神经元再激活 细胞因子
下丘脑 杏仁核 蓝斑
躯体感觉 情绪
可的松
骨质疏松症
’, . , ’.
交感神经活动 增强 脂肪组织
骨 肾上腺
肾上腺素,
心血管 代谢
抑郁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
核心症状 情绪低落 兴趣减退、愉快感丧失、持续疲乏
其它症状: 睡眠障碍 躯体症状:各种疼痛、食欲减退、消化道
流行病学
原发性头痛伴抑郁焦虑障碍
原发性头痛门诊患者调查发现的患者有中 重度抑郁,其中偏头痛人群为、转化型偏 头痛为、紧张型头痛()为;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cb482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3.png)
中国成人失眠伴抑郁焦虑诊治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抑郁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和愉悦感减退、疲劳、自我评价下降、注意力和认知功能减退等。
抑郁障碍是指抑郁症状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且不能解释为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所造成的效应。
根据ICD-11,抑郁障碍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障碍[4]。
三)焦虑的定义焦虑是一种情感障碍,表现为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体验,伴随着身体不适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
焦虑障碍是指焦虑症状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并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导致社交、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且不能解释为其他精神障碍或躯体疾病所造成的效应。
根据ICD-11,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特定物质或情境相关的焦虑障碍和未分类的焦虑障碍[4]。
二、失眠、抑郁、焦虑的流行病学失眠、抑郁、焦虑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失眠的患病率在成年人中为10%~30%,女性高于男性;抑郁的患病率在成年人中为3%~5%,女性高于男性;焦虑的患病率在成年人中为2%~5%,女性高于男性[5,6]。
此外,失眠、抑郁、焦虑三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失眠是抑郁和焦虑的危险因素,而抑郁和焦虑也是失眠的危险因素[1,2,7]。
三、失眠、抑郁、焦虑的诊断一)失眠的诊断失眠的诊断应基于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睡眠记录,包括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维持时间、睡眠质量、睡眠环境、睡眠惯、睡眠障碍的持续时间、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心情低落等。
同时,应排除其他睡眠障碍、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和药物所致的失眠。
失眠诊断的标准为: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意,持续时间≥3个月,每周≥3次,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8]。
二)抑郁的诊断抑郁的诊断应基于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症状评估,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和愉悦感减退、疲劳、自我评价下降、注意力和认知功能减退等。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早期识别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fb44096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5.png)
焦虑 状态
1.是一组症状综合征。 2.包括躯体性症状、 精神性症状以及坐立不安等运动性焦虑症状, 个体有与处境不相符的情绪体验,可伴睡眠 困难。 3.一般为病理性,持续时间略长。 4. 需要医学处理。
焦虑症
.是一类疾病诊断。 2.以无法控制的担心为核 心,伴发躯体、行为异常。 3.至少持续6月, 影响社会功能。 4.需要医学处理。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XXXX 2024.X.X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01 精神障碍概述 02 抑郁症与焦虑症识别 03 躯体疾病与抑郁焦虑共病 04 抑郁、焦虑症的处理与治疗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精神障碍概述
精神障碍(一)流行病学:高患病率
疗 曲唑酮(美舒郁)、 新型的非苯二氮卓 类抗焦虑药,丁螺
物反馈治疗、家庭治疗等。
环酮和坦度螺酮。
抑郁、焦虑症的处理与治疗
1.急性病:焦虑、抑郁与躯体疾病应激或治疗等有关,应尽快控制症状,病情 稳定 后可考虑逐步减药或停药
2.慢性病:慢性躯体疾病伴发焦虑、抑郁,应促使症状持续缓解,防止症状波动发 展为慢性化,在急性期控制症状后还需要继续巩固治疗;
精神障碍(三)发病机制
精神障碍是一个综合征,
是以个体在认知、情绪、行为上出现显著临床异常为特征,
可导致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明显损害或失能 (disability), 病程大多是持续迁延的,
病前多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基础,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 有关。
精神障碍概述
生 ·遗传
物 ·脑发育异常
学 ·躯体疾病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早/期/识/别/与/处/理
分析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
![分析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https://img.taocdn.com/s3/m/eb022b7331b765ce0508141b.png)
分析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
方法:以我院神经内科门诊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30例心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诊断结果,并将3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情况。
结果:心理障碍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43.33%)、头晕(33.33%),其次为睡眠障碍(16.67%)、肢体麻木(6.67%),心理障碍由神经症引起的比例为50.0%,其次为情感障碍(23.33%)、器质性精神障碍(16.67%)、精神分裂(6.67%)、睡眠障碍(3.33%)。
治疗组焦虑得分和抑郁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治疗,如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等。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
健康教育:详细向患者讲解有关脑血管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药物治疗相关知识,告知患者什么应激情况下容易产生心理反应,并讲解有关心理调护方面的知识。
支持性心理干预:鼓励患者将烦恼、苦衷向护士、亲朋好友倾诉,在倾听中释放患者的心理压力,也能明确患者的症状和发病原因。
疏导性心理干预:如果遇到患者心理障碍较重但又不愿说出的情况,要通过谈心、开导等舒缓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并争取患者的信任,让患者情绪得到合理释放。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患者病因诊断结果分析:30例患者心理障碍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13例(43.33%)、头晕10例(33.33%),其次为睡眠障碍5例(16.67%)、肢体麻木2例(6.67%)。
在30例患者中,心理障碍由神经症引起的为50.0%,其次为情感障碍(23.33%)、器质性精神障碍(16.67%)、精神分裂(6.67%)、睡眠障碍(3.33%),具体见表1。
焦虑 病情说明指导书
![焦虑 病情说明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c235f53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7b.png)
焦虑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焦虑概述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通常与现实刺激有关,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
但有人并无客观原因而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其焦虑并非是实际威胁引起的,其紧张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符,常无缘无故害怕大祸临头,担心患有不可救药的严重疾病,以致出现坐卧不宁、惶惶不安等症状。
这种异常焦虑属精神病的一种表现,称为“焦虑症”,它是指在没有脑器质性疾病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情况下,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病因,但是主要涉及了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
该词条主要介绍焦虑症。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焦虑症有一定的遗传相关性发病部位:其他常见症状:紧张不安、焦虑情绪、心动过速、呼吸困难主要病因:焦虑症主要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因素、心理学因素有关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脑电图、心理测试、脑核磁共振重要提醒:焦虑症患者应该及时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继发抑郁障碍。
临床分类:焦虑症根据病程分类:1、急性焦虑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患者通常起病急速,终止也迅速。
一般持续数十分钟便自行缓解。
发作过后患者仍心有余悸,不过焦虑的情绪体验不再突出,而代之以虚弱无力,需经若干天才能逐渐恢复。
2、慢性焦虑又称广泛性焦虑或自由浮游性焦虑,是焦虑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焦虑情绪、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以及运动不安等症状。
二、焦虑的发病特点三、焦虑的病因病因总述:焦虑症的病因复杂,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等均与本病的发病有关系。
患者所处的环境也在焦虑症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长期面临威胁或处于不利环境之中的人,更易发生焦虑症。
基本病因: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焦虑障碍具有遗传性,主要表现为焦虑症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家属中有患有焦虑症的患者,那么此人的患病率要高于正常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虑障碍的临床诊治一、概述(一)焦虑焦虑(anxiety )是一种情感表现,是人们面对潜在的或真实的危险或威胁时产生的情绪反映。
如在某个考试进行前适度的焦虑紧张属于正常反映。
人类对正常焦虑和恐惧的感受同疼痛一样,都是一种保护性表现。
(二)焦虑障碍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 )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不安。
这里包括了两层意思,第一,焦虑表现是广泛和持续的;第二,在此以外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
(三)焦虑障碍与正常焦虑反映的区别焦虑障碍与正常焦虑反应的区别有 4 点:1. 焦虑障碍患者情绪反应源自“本身”,是患者的内心体验,即焦虑障碍具有自主性。
2. 焦虑障碍患者压抑程度、痛苦水平超出了患者本身能承受的范围,开始寻求解决的办法,即患者感到了紧张。
3. 在时间上面讲,焦虑障碍是持续的症状,而非短暂的适应反映。
4. 从患者的行为也可以看出,焦虑障碍患者的行为焦虑表现影响日常生活,正常的社会功能遭到破坏,如工作、学习等。
患者有时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行为,比如回避或退缩等。
(四)焦虑障碍的诊断与分类方法CCMD-3 、DSM-Ⅳ和ICD -10 中焦虑障碍的诊断与分类,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
在三个分类当中,焦虑障碍的各种分型和表现不尽相同。
如PPT4 所列举。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至今已经是第五版。
第五版与第四版的明显区别是,焦虑障碍不再包括强迫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急性应激障碍,而是另立一个单元。
(五)流行病学研究1. 焦虑障碍是普通人群最为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
2. 美国国立共病率调查研究(national co morbidity survey ,NCS )发现,终生患病率为24.9%,年患病率为17.2%。
3. 上海和北京的世界精神卫生资源调查数据(WMHS )表明,年患病率分别是2.4%和3.2%。
4. 浙江和河北进行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焦虑障碍的时点患病率均在4%以上。
(六)焦虑障碍表现为慢性病程有很高的致残率焦虑障碍表现为慢性病程,它有很高的致残率。
5年随访,惊恐障碍的治愈率为34%;广泛焦虑的治愈率为18% -35%;社交恐惧25年后的随访,治愈率仅有50%;特定恐惧,10-16 年后治愈率为50%;强迫障碍患者54% - 61%呈现持续病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50%的病程>2 年。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遗传学遗传学方面:家系调查表明焦虑障碍的血缘亲属中,同病率15%,一般居民的患病率5%。
Virginia 双生子研究,同卵双生子同病率24%,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11%。
有人认为作为易感因素的焦虑性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二)生化、内分泌及神经解剖生化、内分泌及神经解剖的研究显示:焦虑症患者常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的增加,但可能是伴发而非诱因。
患者常伴血乳酸过多,且静脉注射乳酸钠也能激发焦虑症(主要指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发作。
有学者发现缩胆囊肽β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胆囊肽对正常志愿者所诱发的惊恐发作次数。
缩胆囊肽β受体主要分布在大脑皮质和边缘叶,故认为惊恐障碍患者的有关方面可能存在异常。
焦虑的动物模型发现,突触间5- 羟色胺释放增加可出现明显的焦虑反应。
广泛性焦虑症患者血小板5-HT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
5 - 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一些焦虑障碍存在关联。
临床研究证实,选择性 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对焦虑障碍有一定疗效。
蓝斑核中有50%以上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它通过神经纤维与海马、杏仁核、边缘叶、额叶皮层联系。
许多研究表明焦虑症患者在该部位的神经活动存在异常情况。
(三)心理生理学的改变1. 关于焦虑症患者生理心理学的改变,有研究显示:焦虑症脑电图常显示α节律较少,且多在较高频率范围。
有研究报道,基础状态下惊恐障碍患者前额部肌电活动较多、收缩期血压偏高、心率较快。
在模拟应激状态下,肌电活动、收缩压升高、心率加快较对照组明显。
2. 也有学者从心电频谱分析方面揭示交感神经活动相对亢进。
另有学者认为惊恐障碍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适应性减弱。
心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容积变化等血管反映是惊恐障碍的典型症状。
有报道认为在正常自然环境下,PD 患者的舒张期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总体上高于对照组。
3. 治疗前后PD 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变化显示: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治疗后升高,站立姿势血压及心率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变化,推论这些患者存在压力感受器调节功能的改变,且压力感受器作为心血管系统与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介,对心理生理学的“唤醒”及运动时需要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唤醒调节的紊乱可以是生理的和心理的后果。
4. 国内有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的心率、低频峰功率、低频峰与高频峰功率比值在静息状态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焦虑症患者存在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功能亢进。
5. 通过对心理生理学指标在模拟应激前后的对照比较进一步揭示患者组与对照组在心率变异方面对模拟应激存在着不同的反应模式,患者组心率变异性的低频峰与高频峰功率比值显著性降低。
因此,正常组对模拟应激反应可能以迷走神经调节占优势,而患者组以交感神经活动调节占优势(四)功能性神经影像技术在功能性神经影像技术方面的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的额叶、颞叶、边缘系统的功能存在异常。
(五)焦虑病因的心理学研究1. 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焦虑症源于精神内在冲突,是由于过度的内心冲突对自我威胁的结果。
冲突可能有三个来源:客观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他们强调童年期的心理体验被压抑在潜意识里,一旦因特殊遭遇或压力的激发而唤起焦虑。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认为,焦虑是一种习得性行为,起源于人们对刺激的害怕反应。
由于致焦虑刺激和中性刺激建立了条件性联系,因此条件刺激泛化,形成广泛的焦虑,这种焦虑本身又可导致期待性焦虑。
3. 认知学派认知学派认为,焦虑是因为知觉、态度与信念的冲突导致。
个体对时间或者刺激的认知评价是发生焦虑的中介,与躯体或心理社会危险有关的认知评价可以引起焦虑。
如果对某种危险情景做出过分估计,造成焦虑反应与客观事实不相称时,就会形成病理焦虑。
病理焦虑造成的症状进一步加强了对危险的过度评价和焦虑水平,从而形成恶性循环4.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方面的研究显示:不同的生活事件可促发焦虑障碍。
三、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一)综合医疗机构焦虑识别焦虑症状是综合性医院精神科会诊的最常见问题之一。
综合医疗机构的临床医师,焦虑障碍的识别低。
WHO 组织14 个国家15 个中心,一项关于综合医疗机构就诊者心理障碍的调查。
共调查了25000 余名15-65 岁对象。
15 个中心识别率中位数为51.2%。
中国上海在各中心最低,仅为15.9%,其中广泛性焦虑识别率为19.9%。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综合医院的医疗机构当中,焦虑障碍的识别率很低。
(二)焦虑症的常见临床表现焦虑症的常见临床表现,主要是两个特点:丰富多样的临床症状,阳性症状极少。
1. 与处境不相符的自我情绪障碍患者表现为无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体的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不安和恐惧,常称为自由漂浮式焦虑(free floating anxiety )或无名焦虑。
有的反复呈现不祥预感,总是担心出现最坏的结局,可谓“杞人忧天”式的焦虑。
常表现伤感、易于流泪和哭泣。
2. 精神运动性不安患者表现为表情紧张、双眉紧锁、姿势僵硬不自然、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呼叫,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3. 躯体性焦虑患者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其症状有:(1 )呼吸困难:主观感觉吸气不足、胸闷、呼吸不畅,可出现叹息样呼吸或窒息感。
(2 )心血管症状:心前区痛,呈刺痛或隐痛、钝痛等,持续可长达几小时,局部可有压痛感;心慌、心悸,纯属患者主观感觉而无客观异常。
神经系统的症状:耳鸣、视力模糊、头晕及晕厥感(3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尿频、尿急、阳痿、性欲冷淡、月经紊乱。
(4 )其他症状:手、足心多汗,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大汗淋漓,头颈、面部、四肢肌肉紧张,严重时出现抽搐。
4. 睡眠障碍典型者入睡困难,亦可表现睡眠浅、多梦、易惊醒。
(三)焦虑症状群表现形式1. 表现为焦虑的躯体疾病焦虑症状可以是某些躯体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研究表明,5% -42%患者的焦虑症状是由躯体疾病所致(主诉焦虑抑郁);25%引起焦虑的躯体疾病是继发于神经科问题;25%是内分泌原因;12%是循环系统疾患、慢性感染;14%是其他疾病的误诊。
焦虑最常见的一个器质性原因可能是酒精和药物使用,最为典型的是撤药反应。
2. 表现为躯体疾病的焦虑焦虑障碍可出现多种躯体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成为躯体疾病的“模仿师”。
患者反复就诊于医院各科之间。
对自己的健康过分关注、对身体细微的变化反应敏感,常常根据自己一知半解的医学常识,做出灾难性的解释,以致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伴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出现抱怨、心悸、呼吸困难、消化不良、头痛及胸部疼痛,还常有随意肌的肌张力增高,肌肉“紧张感”、“木僵感”。
如进一步发作,会出现哽塞感、窒息感、呼吸困难、软弱、头晕。
3. 躯体疾病与焦虑同时存在有研究报道在胃溃疡和高血压患者中惊恐障碍的发病率增高。
有学者认为伴发惊恐障碍的心脏疾病患者早死的风险增高。
二尖瓣脱垂(mitral valve prolapsed ,MVP )与惊恐障碍间也存在一定联系:MVP 通常无症状,常有心律失常(约占5% -10%);MVP 患者伴发的惊恐障碍较一般人群高30% -50%。
(四)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1. 惊恐障碍(panic attack)惊恐发作通常持续数分钟,有较固定的躯体、认知和行为症状。
(1 )躯体症状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系统“唤醒”,表现为心脏、呼吸、神经和胃肠道症状。
①心血管症状心前区痛,很少放射,呈刺痛或隐痛、钝痛等,持续可长达几小时,局部可有压痛感;心慌、心悸常见。
(纯属患者主观感觉而无客观异常,常被患者描述“揪心,紧缩”,“心都要跳了出来”)。
②呼吸困难主观感觉吸气不足、胸闷、呼吸不畅,可出现叹息样呼吸或窒息感。
有的患者产生换气过度综合征,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症状,如四肢麻木、头晕、手足抽搐等。
③神经系统症状可有耳鸣、视力模糊、刺痛感、周身不适、头晕及“晕厥”感等。
④胃肠道症状口干、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⑤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尿频、尿急、阳痿、性欲冷淡、月经紊乱。
⑥其他症状手、足心多汗,头颈、面部、四肢肌肉紧张。
(2 )认知症状恐惧感、濒死感、发疯感,惶惶不可终日。
(3 )行为症状患者体验到一种强烈的驱动力,要逃离发生惊恐的场所,找到一个安全、熟悉的地方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