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王阳明心学【试题.知识点】
王阳明的心学(课堂PPT)
• 1泛滥词章,溺习骑射 • (1)初学,经史子集无不涉猎 • (2)年少时就表现出了诗赋词章方面的天
才。 • 金山一点大如拳 打破维扬水底天 • 醉倚妙高台上月 玉箫吹彻洞龙眠 • 《蔽月山房》 •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月小山更阔。
16
• (3)1484年,王生母去世,悲痛欲绝,感 觉到人生苦乐无常,萌生修道学佛的念头。
20
• (二)再三变而至圆成 • 自此之后,尽去枝叶,一意本原,以默坐澄心为
学的。有未发之中,始能有发而中节之和,视听 言动,大率以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江右以 后,专提致良知三字,默不假坐,心不待澄,不 习不虑,出之自有天则。盖良知即是未发之中, 此知之前,更无未发,良知即是中节之和,此和 之后,更无已发。……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 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无有二也。‖居越以后, 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 无非,开口即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如赤日当 空,而万象毕照。是学成之后,又有此三变也。
外在的强制,只能招致强烈的反感。 • (6)宦官专政是明代的突出问题。王振、
王直、刘谨相继干政。 • ①宦官当权,朝政乌烟瘴气 • ②内阁制的确立,官僚之间倾轧严重 • ③皇室与藩王之间的冲突加剧。
6
• 凡此种种,与正统理学的规范是格格不入 的,但是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彼此倾轧 的统治阶级成员,在形式上几乎都是程朱 理学的信奉者。
• 进行主观精神锻炼、发挥心的作用来克服客观环 境困难的同时,还求助于在“心”中得到解救。
• 圣人之道,吾心自足,不求于外
23
阳明悟道处
24
阳明小洞天
25
• 2、专注“致良知”,公然推崇陆学 致良知是在经历平息叛乱的磨难中逐渐悟 出来的,他从内心体验中认识到了“良知” 对于统摄身心和应难适变的关键性作用。 良知二字,实千古圣圣相传的一点滴骨血 也。 有人问,天理去欲为何者?先生曰:天理 就是“良知”,去欲就是“致良知”
看透王阳明心学【试题.知识点】
看透王阳明心学【试题.知识点】看透王阳明心学人生须立志,立志当高远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
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王阳明人能走多远?这话不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
没有志向,就没有前进的动力,没有前进的动力,人只能原地踏步。
所以说,没有志向,人就走不了多远,成不了大事。
志向就像黑夜里的一点亮光,无论夜有多黑,有了它心就不会慌;志向就像一条缰绳,无论草原多么广阔,有了它骏马就有了奔驰的方向;志向就像一座山峰,无论山有多高,有了它就有了攀登的勇气。
志向对人生有着重要的意义,王阳明曾经说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没有志向,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都是依靠志向才能学成的。
在王阳明看来,人人都有成功的可能,但是如果没有志向的话,人们就会荒废自己的本心,不思进取,嬉戏享乐,最后一事无成。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潜能,潜能只有被激发出来,才会转化为力量。
如何激发潜能呢?毫无疑问,人只有在历经磨难而不曾停下追求目标的步伐的时候,才会激发自己的潜能,这个过程也叫做立志。
然而,很多人并没有树立一个具体可行的志向,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潜能,最终也做不成什么大事。
所以,人生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立志。
苏轼小时候,非常聪明。
他读了许多书,记住了大量的知识,学识明显比同辈的小朋友高出一筹。
周围人都夸他聪明,苏轼便有点飘飘然了。
有一天,苏轼读完一本书,心生豪迈之情,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这副对联的内容确实够狂傲的,别说苏轼小小年龄,如何识得尽天下字、读得完天下书,就是一个老翁,穷其一生,也不能读完天下所有的书籍。
于是,对联刚贴出去不久,就有一位老人找上门来。
他拿着一本书,对苏轼说:“你说你读遍了天下的书籍,想必什么书都能看懂,现在请你看看这本书。
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
王阳明100句⼼学语录1、以事⾔谓之史,以道⾔谓之经。
【译⽂】⽤事实记述的叫做史,⽤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2、⼈须在事上磨,⽅能⽴得住;⽅能静亦定、动亦定。
【译⽂】⼈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3、持志如⼼痛。
⼀⼼在痛上,岂有⼯夫说闲话、管闲事。
【译⽂】坚持⾃⼰的理想就像⼼痛。
⼀⼼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善念发⽽知之,⽽充之;恶念发⽽知之,⽽遏之。
【译⽂】善念⽣发时⼼⾥知道了,就扩充它;恶念⽣发时⼼⾥知道了,就制⽌它。
4、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
【译⽂】悔悟是去除病的药物,但最为重要的是改正错误。
5、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译⽂】与朋友谈论学问,必须婉转曲从谦虚下问,与之宽和相处。
6、圣⼈亦是学知,众⼈亦是⽣知。
【译⽂】圣⼈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也是天⽣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时明⽩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外。
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
3、君⾃保重,我⼼送君三⼗⾥。
4、⽆善⽆恶⼼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6、知是⾏之始,⾏是知之成。
7、知⾏合⼀: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8、你看满⼤街都是圣⼈,满⼤街的⼈看你也是圣⼈。
9、⼼狭为祸之根,⼼旷为福之门。
10、诚字有以⼯夫说者。
诚是⼼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夫。
11、⽆私⼼就是道。
12、惟天下之⾄诚,然后能⽴天下之⼤本。
13、谦虚其⼼,宏⼤其量。
14、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5、持志如⼼痛,⼀⼼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6、此⼼不动,随机⽽动。
17、动亦定,静亦定。
18、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19、⾝之主宰便是⼼,⼼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20、⼈⼈⾃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一、立什么志就是什么样人年轻时候的王阳明志向高远,爱好广泛,是一个天赋卓绝的年轻人,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有着一身傲骨,宁可蹲大狱,也要为正义说话。
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2、世人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3、我已超脱了得失荣辱,只是还无法超脱生死。
4、昨日衣蟒戴玉,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寝,只是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所以,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5、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6、为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要勇敢去拼,不要做缩头乌龟,否则就是活千年,不过是千年的禽兽。
7、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二、空想而不实践,就是一场空王阳明年轻时痴迷于佛教,吸取了许多禅宗的思想,但等到他心学大成后,却对佛学大加批判,认为只在心上做,终是无用。
1、禅宗说了‘人人都有佛性’后就枯坐,什么都不管了。
说了‘佛向心头做’后就真的在心头做,不去实践。
而我说了‘在心上用功’后,必须去实践。
2、佛道之学和圣学只是一张纸的距离,所以不容易辨别,只需要立志于圣学,将来必能看透。
3、亲情与生俱来,如果真能抛弃,就是断灭种性4、佛教徒总说自己不执着于‘相’,其实这些都是执着于君臣、父子、夫妻的‘相’,所以他才逃避。
三、孝道是发自内心的行为百善孝为先,在王阳明心学体系下,孝不用学,它就是发自良知的行为。
1、如果真有孝顺父母的心,就会去做孝顺父母的事。
孝顺这个道理就在你心中,如果它在外面,比如在父母身上,倘若父母去世了,难道它就消失了?2、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
知道了这个,你就知道怎么去孝顺父母了。
3、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4、做儿子的对于父母错误的言行无法指责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哭泣,怎么可以奉迎他的错误呢!5、人世间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实是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并不重要。
那么,将心比心,我们希望的其实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
心学
我要和你讨论的是心学,心学的总纲就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是王阳明最后一次和门生论道时和他们所说,这四句是心学的精髓所在。
最后他离开前说:“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我之所以了解先生这个人主要是读明史时看到,了解他的事迹之后,无论对他的品德和作为都非常钦佩。
进而去了解他的哲学著作《传习录》,尽管哲学著作成千上万,但我想说其实差距还是很大的,尽管目的都是差不多,但有些的确会让人走弯路。
这个我可以帮你讲下具体原因。
自古以来有这样一群读书人,他们已经学富五车,甚至功成名就,却依然日夜苦读,不论寒暑。
有一群习武者,经过多年苦练,武艺十分高强,但仍坚持练习,不曾有懈怠。
有群僧人,他们遵守戒律,不喝酒,不吃肉,终日诵经念佛,甚至几十年都在打坐,即使痛苦不堪,依然故我。
传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神奇的东西,它无影无形,却又无处不在,轻若无物,却又重如泰山,如果能够获知这一样东西,就能够了解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奥秘,看透所有伪装,通晓所有知识,天下万物皆可归于掌握。
这并不是传说,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样东西的名字叫做“道”。
所谓道,是天下所有规律的总和,是最根本的法则,只要能够了解道,就可以明了世间所有的一切。
这实在是一个太大的诱惑,所以几千年来,它一直吸引着无数人前仆后继地追寻。
更为重要的是,事实证明,道不但是存在的,也是可以为人所掌握的。
对于不同种类的追寻者而言,道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对于和尚们来说,道的名字叫做“悟”,对于朱熹这类读书人而言,它的名字叫“理”。
这段文字是明月说的,主要是让你明白在那些人眼中的道。
然后来看接下来看王阳明眼里的道。
这是他跟他弟子伦圣的过程希渊问:"圣人固然可以通过学习达到。
那么为什么伯夷(孔子对他的评价是古之贤人,括号里面是对划线的解释)、伊尹(商朝初期宰相,帝王的老师,以厨悟道的牛人)和孔子相比他们的才智终究有所不同,孟子却把他们同称为圣人,原因何在?先生说,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内心完全纯为天理而没有人欲夹杂在其中;好比精金之所以为精,主要是因为金的成色足而且没有铜铅夹杂。
王阳明心学10种智慧
王阳明心学10种智慧《蔽月山房》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山离我近,月亮离我远,于是觉得山比月大。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眼界足够宽广,他就会发现,和山相比,其实月亮更庞大。
眼睛、耳朵都会欺骗你,要想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是很难的。
要想不被眼前的事物蒙蔽,就得“眼大如天”,开阔自己的视野,开放自己的思想。
站得更高,思想的层次越高,才越不会被眼前的事情蒙蔽。
《王门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万物共生共存,天地本没有善恶之心。
就像庄稼和杂草,本是一般无二的生物,天地没有偏袒谁,也没有厌恶谁。
人心本来也是如此,无善无恶。
但是,人要吃粮食,自然希望庄稼长的好,于是就有了善恶之分,铲除杂草,呵护庄稼。
我们天生看到别人恃强凌弱就会义愤填膺,这份天然的、自动产生的念头就是我们的良知。
良知是人与生俱来的直觉判断,却也是人的德行和智慧。
但是人内心的良知总是受到外物的干扰,被贪念、欲望遮蔽,被社会的风气带偏。
所以,要付诸实践,格物致知。
心学不是悬空的,只有把它和实践相结合,常在事上磨炼,才是它最好的归宿。
《答人问道》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人间难得是平常,做好平常的小事,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专注当下,不胡思乱想,就是修行。
可惜世人总以为修行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总是在外面找来找去。
其实,回到自身,专注当下,做好平常事,就足够了。
“饥来吃饭倦来眠”来源于禅宗故事,最早见于孙懒瓒和尚的《乐道歌》,其歌有云“ 饥来即吃饭,睡来即卧眠”。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每个人都有一个定盘针,指引着自己前行的方向,这就是人内心的良知。
无论学识如何、地位如何,自始至终,所有的取舍抉择都源于自己的内心。
可是人们却把这一切颠倒了,以为决定这一切的都是外物。
只要祛除内心的杂念,内心的良知自然显现,往外追寻,不过是缘木求鱼。
王阳明心学三大核心命题精解
王阳明心学三大核心命题精解王阳明(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名守仁。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即今宁波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
曾筑室于故乡绍兴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
阳明心学有三大核心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宋代哲学家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
王阳明在陆九渊的思想上,提出了“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的理念。
所谓心即理,王阳明认为“心的本体就是天理”,天理就是人们所苦苦追求的圣人之道,就是宇宙间最高的“天道”。
正所谓“心即道,道即天。
知心则知道、知天。
”心即理也,可以说是阳明心学的逻辑起点。
所谓“心外无理”,就是说外部的具体事物或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不会产生“理”,“理”是我们主观对客观事物或规律的认知,是我们心里的想法,没有心也就没有“理”。
而“心外无物”“心外无事”是说,一切物和事都与你的心同为一体,对你来说,你能看到的物才是物,你能想到的事才是事,所以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这句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你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你大脑里的全部就构成了你的全部世界。
除此之外,对你来说,不存在另外一个世界。
或者说,另外一个所谓的客观世界,对你来说不存在任何意义。
这句话其实可以证明,王阳明心学并没有否认“物”的客观存在,只是针对于一个特定的人来讲的。
比如一本书,张三看到它了,那么它就存在张三的心里,李四没有看到它,那么它在李四的心里就不存在。
但客观上讲,这本书仍然是存在的。
过去王阳明心学曾长期被简单地贴上唯心论的标签,其实是不公正的,更是不科学的,王阳明心学也是唯物的。
深层解析:王阳明当年在贵州龙场悟道,他所顿悟的“道”,是“吾心之道”。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一颗“本心”,这一本心实际上就是我们生命的本原。
我们之所以具有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能通过人的六种感觉:眼、耳、鼻、舌、身、意去认识世界,去分辨善恶,去做出各种是非判断和复杂推理,就在于我们具有这样一个“本心”。
王阳明心学_认识阳明学来探险你的人生单元答案解析
王阳明心学-认识阳明学来探险你的人生单元答案第一章:到底谁是王阳明1 【单选题】(2分) 王陽明出生在餘姚自家的什麼樓?A. 祥風樓B. 夢神樓C. 瑞雲樓D. 吉雲樓2 【单选题】(2分) 誰殺害王綱卻釋放其兒子王彥達?A. 曹操B. 晁錯C. 曹賈D. 曹真3 【单选题】(2分) 王世傑曾被推薦到哪裡擔任貢生?A. 北京國子監B. 長安太學堂C. 洛陽國子監洛陽國子監D. 南京國子監4 【单选题】(2分) 王倫特別愛拿什麼植物做為期許?A. 蓮花B. 松木C. 竹子D. 梅支5 【单选题】(2分) 王華拆掉亭樓窗板乘板渡什麼江?A. 淡江B. 漢江C. 香江D. 湘江6 【单选题】(2分) 王華如何回應富翁「欲借人間種」的想法?A. 勉納世間情B. 恐驚天上神C. 不擾生活禪D. 難卻凡人欲7 【单选题】(2分) 陽明覺得如何體會到「當見山高月更闊」?A. 人眼大如天B. 人臉大如月C. 人心大如天D. 人腦大如月第二章:天下第一等事业1 【单选题】(2分) 陽明覺得到底什麼是「天下第一等的事」?A. 讀書娶得美眷B. 讀書榮登科舉C. 讀書可當大官D. 讀書學做聖賢2 【单选题】(2分) 陽明繼母趙氏的臥室裡出現什麼不祥生物?A. 烏鴉B. 貓頭鷹C. 狐狸D. 太歲3 【单选题】(2分) 陽明曾經夢見自己來到什麼廟宇?A. 威武將軍廟B. 車騎將軍廟C. 靖海將軍廟D. 伏波將軍廟4 【单选题】(2分) 陽明曾效法諸葛亮上書什麼策對?A. 保安策B. 平安策C. 治安策D. 心安策第三章:洞房花烛坐铁柱1 【单选题】(2分) 陽明對誰「赤手挽銀河」的膽識有著嚮往?A. 劉基B. 徐達C. 藍玉D. 于謙2 【单选题】(2分) 土木堡事變哪位皇帝親徵卻被俘?A. 明英宗B. 明景帝C. 明孝宗D. 明憲宗3 【单选题】(2分) 于謙曾寫哪首詩表達自己粉身碎骨心情?A. 石頭吟B. 水泥吟C. 骨灰吟D. 石灰吟4 【单选题】(2分) 奪門之變政客撞破哪裡讓明英宗再登基?A. 北宮B. 西宮C. 東宮D. 南宮5 【单选题】(2分) 明憲宗將哪位大自己二十五歲女人立妃?A. 白姑姑B. 錢姑姑C. 萬姑姑D. 安姑姑6 【单选题】(2分) 陽明新婚大喜日跟道士在哪間廟宇靜坐?A. 銅柱廟B. 萬福觀C. 長壽殿D. 鐵柱宮7 【单选题】(2分) 北極星對儒家思想來說象徵什麼?A. 愛情B. 親情C. 德性D. 個性8 【单选题】(2分) 陽明帶太太路經廣信拜訪哪位當世大儒?A. 朱熹B. 陳獻章C. 吳與弼D. 婁諒9 【单选题】(2分) 誰最終慚愧自己不聽婦人的言語亡其身?A. 朱元璋B. 朱奠培C. 朱覲鈞D. 朱宸濠第四章:阿仁成圣的愿望1 【单选题】(2分) 如何理解人在尋常時刻感受生命不尋常?A. 行為主義B. 冥契主義C. 保守主義D. 建構主義2 【单选题】(2分) 陽明在考場中潛意識底層冒出什麼幻象,說了甚麼話?A. 商羯羅B. 綠巨人C. 費爾蒙D. 黑使者3 【单选题】(2分) 榮格稱女人無意識中的男人形象是什麼?A. 阿摩尼B. 費爾蒙C. 阿尼瑪斯D. 阿尼瑪4 【单选题】(2分) 李東陽請王陽明寫什麼詩文來自勉落第?A. 狀元賦B. 探花賦C. 榜眼賦D. 進士賦5 【单选题】(2分) 賜二甲進士出身第七人等於殿試第幾名?A. 第七名B. 第八名C. 第九名D. 第十名6 【单选题】(2分) 陽明第一份工作派往什麼單位當見習生?A. 戶部B. 刑部C. 工部D. 礼部第五章:青春阿仁的蹄声1 【单选题】(2分) 陽明幫王越造完墳墓後獲贈什麼當禮物?A. 宝马B. 宝剑C. 宝玉D. 宝石2 【单选题】(2分) 哪則不是陽明罵獄吏在率獸食人的原因?A. 拿囚犯糧食來餵豬B. 拿豬糧食來餵囚犯C. 在提牢廳內設豬圈D. 在囚犯面前吃豬肉3 【单选题】(2分) 陽明遇到什麼案件導致司法已失去威信?A. 陳姓指揮官殺人事件B. 劉姓傳令兵虐民事件C. 張姓士官長自殺事件D. 李姓情報官冤獄事件4 【单选题】(2分) 百丈懷海禪師遇到什麼來請教因果問題?A. 狸貓精B. 白蛇精C. 野狐精D. 松樹精5 【单选题】(2分) 地藏洞異人跟陽明說誰是儒家的好秀才?A. 周程B. 程朱C. 陸王D. 周孔6 【单选题】(2分) 陽明覺得發生旱災地方官不應該做什麼?A. 漸減飲食B. 大赦囚犯C. 減輕稅收D. 祈雨祝禱7 【单选题】(2分) 後世認知陽明洞來自陽明在哪座山靜坐?A. 五老峰B. 九華山C. 四明山D. 八仙山第六章:不依仙佛做真儒1 【单选题】(2分) 陽明呼籲立志成聖招致眾人什麼評價?A. 規勸回頭遠離妄想B. 爭相走告拜師求道C. 標新立異博取美名D. 年紀尚輕不懂世故2 【单选题】(2分) 朱祐樘臨死前沒找哪位大臣叮嚀後事?A. 謝遷B. 王華C. 李東陽D. 劉健3 【单选题】(2分) 劉瑾制度化的索賄辦法稱作什麼名詞?A. 常例B. 常行C. 常賄D. 常賂第七章:当混王遇见圣王1 【单选题】(2分) 哪位司禮監掌印太監反對八虎卻被殺?A. 劉瑾B. 王越C. 王岳D. 張永2 【单选题】(2分) 蔣欽死前在草擬上疏時發生什麼事情?A. 燈下依稀傳來鬼哭聲B. 窗外依稀傳來爆竹聲C. 門外依稀傳來敲門聲D. 屋外依稀傳來笑鬧聲3 【单选题】(2分) 陽明因為上疏替誰申冤而被逮捕下獄?A. 劉瑾B. 劉健C. 謝遷D. 戴銑4 【单选题】(2分) 陽明與哪位憤青文壇領袖共列奸黨?A. 李東陽B. 李夢陽C. 何景明D. 徐禎卿5 【单选题】(2分) 「詔獄」是皇帝命誰直接控制的監獄?A. 錦衣衛B. 西廠C. 東廠D. 御林軍第八章:夜静海涛三万里1 【单选题】(2分) 誰是吳承恩創作孫悟空最早的原型?A. 諸葛亮B. 王心齋C. 何心隱D. 王陽明2 【单选题】(2分) 陽明到哪裡擔任如同弼馬溫般的官員?A. 盂城驛B. 龍場驛C. 辰溪驛D. 鳳陽驛3 【单选题】(2分) 陽明在哪裡遇見當年鐵柱宮的道士?A. 伏波廟B. 湧泉寺C. 媽祖廟D. 靈隱寺4 【单选题】(2分) 陽明回哪裡探望擔任吏部尚書的父親?A. 餘姚B. 南京C. 北京D. 杭州5 【单选题】(2分) 哪位不是第一批向阳明请求拜师的人?A. 徐爱B. 蔡宗衮C. 朱节D. 李梦阳6 【单选题】(2分) “信仰并不需要任何证据,信仰本身就是未见事物的证据。
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生活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宁波财经学院
第一章测试1.“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勉励大学生的话。
A:对B:错答案:B2.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A:错B:对答案:B3.明代大儒王阳明在()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
A:贵阳B:余姚C:绍兴D:南昌答案:A4.陆象山、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合称“陆王心学”,而王阳明进一步发展了陆象山的心学思想,一般认为他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A:对B:错答案:A5.余姚有所谓四大先贤,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人物是()?A:朱舜水B:严子陵C:黄梨洲D:王阳明答案:D第二章测试1.王阳明作诗句:“金山一点大如拳,玉箫吹彻洞龙眠。
”A:对B:错答案:B2.王阳明运用他的军事智慧,迅速平定了()王之乱。
A:靖B:宁C:安D:燕答案:B3.王阳明是做到“三立”真不朽的大儒。
A:错B:对答案:B4.王阳明认为人生第一等事是学做()。
A:高官B:圣贤C:大师D:富商答案:B5.雪窦寺是中国()十大古刹之一。
A:密宗B:禅宗C:净土宗D:法华宗答案:B第三章测试1.王通最早提出“以利相交成其久远”的说法。
A:对B:错答案:B2.阳明先生讲过“一心发动处即是行”。
A:对B:错答案:B3.王阳明借鉴于()的良知概念而扩展其内涵。
A:老子B:孟子C:庄子D:孔子答案:B4.阳明心学思想体系的重要命题包括()。
A:致良知B:知行合一C:存天理D:心即理答案:ABD5.()作为个人修身立命之本,在中国文化中一直传承。
A:孝悌B:善良C:诚信D:友好答案:C第四章测试1.阳明先生提出知行合一,是一种()。
A:当然B:实然C:本然D:应然答案:B2.阳明先生提倡知行合一,是一种()。
A:本然B:实然C:当然D:应然答案:D3.知行合一的原因,是一种()。
王阳明:有事心不乱,无事心不空
王阳明:有事心不乱,无事心不空
作为心学大师,王阳明并不向佛、道两家搞清修,他甚至反对一味求静。
据《传习录》记载,王阳明说: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有事心不乱,无事心不空!
有人说,人生在世,不如意事情十有八九!
何为不如意?
物随心生,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一切烦恼,均因你心动而生,你心不动,烦恼自无!
所以,王阳明先生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怎么样才能如意?
首先要心静,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心静才能看到万物的本质。
正如南怀瑾老师说过: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看透生活本质,依然能成为生活的英雄!
其次要“俭”,不光是物质的俭,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俭,只有俭,才能无欲则刚!
最后要“行”,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谈“事上练”,才能修炼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世界都为你让步!。
高考语文阅读专题:王阳明(附:相关练习)
高考语文阅读专题:王阳明(附:相关练习)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
汝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
便知此花不在汝之心外。
——王阳明王阳明认为:“存在即被感知”。
看见花时,感觉到了,花就存在;没有看见时,感觉不到,花就不存在。
所以说,“心外无物”是指心乃生发意义的源泉,不致“良知”,外在世界尽管五彩缤纷,但对我毫无意义可言。
就当你未见到那个美丽的它时,在你心中那个它便根本不存在,只有你见到它,那美丽才会呈现于你眼前,于你而言才会具有意义。
知人论世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
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
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
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
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有《王文成公全书》。
阳明学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
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阳明心学测试题及答案
阳明心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知行合一B. 格物致知C. 心外无物D. 理学2. 王阳明是哪位哲学家的代表人物?A. 孔子B. 孟子C. 朱熹D. 王守仁3. 下列哪一项不是阳明心学的特点?A. 强调内心修养B. 强调外在行为C. 强调实践D. 强调直觉4. 阳明心学中的“致良知”是指什么?A. 达到最高道德标准B. 达到最高智慧C. 达到最高知识水平D. 达到最高艺术境界5. 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什么?A. 知识与行动是分离的B. 知识与行动是统一的C. 知识来源于行动D. 行动来源于知识答案:1. A2. D3. B4. A5. B二、填空题6. 王阳明认为,人的心性本善,通过_________,人可以达到善的境界。
7. 阳明心学主张通过_________来认识世界和自我。
8. 王阳明提出的“心外无物”观点,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性。
9. 阳明心学认为,真正的知识来源于_________,而不是书本。
10. 王阳明认为,只有通过_________,人才能实现自我完善。
答案:6. 致良知7. 内省8. 内在心性9. 实践体验10. 知行合一三、简答题11. 简述阳明心学中的“知行合一”理论。
12. 论述王阳明如何通过“致良知”来实现个人的道德修养。
答案:11. 阳明心学中的“知行合一”理论认为,知识与行动是不可分割的,真正的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实现。
王阳明强调,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
这种理论反对空谈理论,主张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知识的价值。
12. 王阳明通过“致良知”实现个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人们应该通过内省和自我反思,发现并实现自己内心的善良本性。
他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良知,通过不断地自我修养和实践,可以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
这种修养过程不仅包括对个人行为的规范,也包括对个人思想和情感的净化。
四、论述题13. 结合实际,论述阳明心学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历史宋明理学试题
历史宋明理学试题1.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一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四民异业而同道”;二是明确王阳明心学的主张.具体分析如下:2.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B【解析】本道试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和内容限制,特别是内容限制是吸收外来文化。
《春秋繁露》主要吸收阴阳、道家、法家思想形成,都是中国自己的文化;《四书章句集注》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儒林外史》是清代讽刺小说,与外来文化无关;《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为维新变法提供历史依据的著作,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因此ACD与题意不符,正确的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3.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理学。
题干中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地以“生”为道,“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生”就是“仁”,故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答案选A项。
4.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王阳明的人生与学问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题答案
王阳明的人生与学问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题答案作为明代哲学家的王阳明,他立志要成为一个圣贤的人,他领会了人要有良知。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王阳明的人生与学问阅读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吴光王阳明,幼名“云”,五岁改名“守仁”,盖取《论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之意,十岁时,父承王华高中状元而被授予輸林院修撰之职。
次年,王阳明随祖父竹杆翁赴京,过镇江金山寺,竹轩翁与客人饮酒赋诗,尚未成篇,王阳明却已经赋诗一首:“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
”船客大为惊异。
大家又叫王阳明应景赋诗,出口成章,诗惊四座。
阳明十二岁,拜师读书,一天,他突然问书垫老师:“何为(人生)第一等事?”老师回答说:“惟读书登第(做官)耳!”王阳明疑惑地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这个“读书学圣紧”的心愿,表达了少年王阳明要做圣贤的远大志向。
十六岁时,他按照父亲的教导,遍读朱熹理学著作,并在庭园格竹求理,不仅未得其理,反而劳思致疾,于是感叹圣贤难做,便转向词章之学,又沉浸于佛、道二教。
他二十一岁乡试中举后,曾两次会试落第,于是回到余姚结诗社,驰騁于词章,长时间出入于佛老之学。
十八岁,王阳明第三次参加会试,举进士出身。
次年六月,被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
弘治十八年(1505),阳明三十四岁时才开始真正归本儒学。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阳明三十五岁。
御史薄彦等会同南京给事中戴铣,上疏请诛结党营私的刘瑾等“八虎”。
刘瑾大怒,逮簿、戴等人下诏狱,各杖三十,戴铣竟被杖死狱中。
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抗疏力救,刘瑾遂逮其下狱,延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
出獄后赴谪所,刘谨派人尾随意欲加害,王阳明设置投江自尽假象,并作《绝命诗》迷惑阉党。
经过一番曲析历险,终于在正德三年到达龙场驿。
他常思考“圣人处此,当有何道”,突然大御大悟《大学》“格物致知”之旨,不禁欢呼雀跃,“始知圣人之道,告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
从《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中摘取了60句王阳明心学精髓,只要读懂这60就了解了庞杂难懂的心学体系,就读懂了王阳明这个人。
认知能力与高手普通的因果视角看待问题和用宇宙的规律(哲学角度)在看待问题的差别每个人都会经历以下几个认知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高手把「琢磨【任何事物】之间的关联与原理」视为乐趣普通人最多把「琢磨自己【想琢磨】的事物」视为乐趣与普通人的区别,不在于技术,而在于思维,一个具有哲学思辨能力的人,更容易看透事物本质。
牛不牛,在你是用普通人的视角看待问题,还是在运用宇宙的规律(哲学角度)在看待问题。
一个思维单一、思维是线性状态的人看待事物,犹如照相机,拍的是哪面,看到的就是哪面,所以永远只看到皮毛,而不是本质。
一个大脑思维维度非常高,多维度思维的人看待事物,犹如X光,看到的不是一面,而是核心,深入到骨髓。
这就是一眼见底,这种人厉害之处,牛在他们的思维的多维度。
说一句题外话,如果人人都理解你,那你活的该是多么平庸呀。
一切行为背后都藏着:因果,主次,情理。
有句名言,历史使人深刻……读史明智内在的原因应该是知识没有变成【认知能力】边缘化无解了吗?恭喜你了!人总是需要一次低谷,才会真正的认清自己,然后丢掉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找到自己的定位,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边缘化就是这么一个契机。
而有些人,可能到四五十岁,甚至一辈子都不会遇到能让自己认清自己的挫折,领导们就像温水一样煮着你,像驴子前面的草一样吊着你,让你感觉似乎触手可得,但又无法得偿所愿,拖你一年又一年。
等到退休了,你会发现,活儿没少干,头发没剩几根,但职位并没有比那些逍遥自在的人高到哪里去。
你会觉得,自己的生活一直被别人牵着走,自己就是一个笑话,但时间却不可能回头了。
人的成长不是线性的,不是连续的,而总是在某个事件后,某段时间中,甚至一刹那间,我们成长了。
而有些人,活到四五十岁,也没什么长进。
王阳明心学及其智慧PPT课件
(三)致良知
❖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 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 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 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
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 胜私复理,即心之‘良知’曾无障碍,得以充塞流行,便
王阳明心学
主要内容
❖ 一、王阳明其人 ❖ 二、王阳明其学 ❖ 三、心学的智慧
一、王阳明其人
(一)处于何世
❖ 明代伦理道德的特点: 1. 追求享受,崇尚奢华;2. 拜金主义盛行;3. 士人投靠权贵,结党营私;4.贪污成风
❖ 王阳明的批判: “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而
习以成性,几千年矣!”
(五)怎样评价“心学”
❖ 该学说有其片面性——把复杂的人性本能化 了、简单化了。
❖ 但是该学说高扬了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主观能 动性,一定意义上解放了个体的人,使人具 有强大的道德勇气,道德自信,又有很积极 的意义。
三、心学的智慧
做真正的自己
练就一颗从容的心
健全人生三原则
做减法
不要让别人决定自己的快乐源自(二)是个何人❖ 1.年轻时志大、宗儒且学杂
“何谓第一等事”?“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 “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 “五溺”:任侠、骑射、词章、神仙、佛氏。
阳明文化考试题及答案
阳明文化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阳明先生的本名是?A. 王阳明B. 王守仁C. 王安石D. 王重阳答案:B2. 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A. 性善论B. 心即理C. 格物致知D. 知行合一答案:D3. 阳明先生的出生地是?A. 浙江绍兴B. 江苏南京C. 江西南昌D. 福建福州答案:A4. 阳明先生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哪一项不是他的学说?A. 知行合一B. 格物致知C. 性善论D. 心即理答案:C5. 阳明先生的《传习录》是?A. 一部小说B. 一部哲学著作C. 一部历史书D. 一部诗歌集答案:B6. 阳明先生的学说主张“心外无物”,这体现了他的思想是?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B7. 阳明先生的“致良知”思想,主张通过什么来实现?A. 读书B. 静坐C. 修身D. 行善答案:C8. 阳明先生提倡的“知行合一”中,“知”指的是?A. 知识B. 智慧C. 道德D. 经验答案:A9. 阳明先生认为,人的心性是?A. 善的B. 恶的C. 无善无恶D. 善恶并存答案:A10. 阳明先生的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是?A. 儒家学派的代表B. 道家学派的代表C. 墨家学派的代表D. 法家学派的代表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阳明先生的学说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心即理B. 知行合一C. 性善论D. 格物致知答案:ABD2. 阳明先生的学说对以下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A. 教育B. 政治C. 文学D. 艺术答案:ABC3. 阳明先生的《传习录》中,以下哪些是其核心思想?A. 心即理B. 知行合一C. 性善论D. 格物致知答案:A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阳明先生的学说主张“心外无物”,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心所生。
(对)答案:对2. 阳明先生的学说主张“知行合一”,认为知识和行动是不可分割的。
(对)答案:对3. 阳明先生的学说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
2017年11月9日 陆王心学-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含解析 精品
2017年11月9日陆王心学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2015年北京卷)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C【解题必备】陆王心学1.创立及含义(1)陆九渊①地位心学的创立者。
②主要思想主张“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①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
②主要思想主张吸取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体现了务实和自强的精神。
⑤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消极方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循守旧观念和重理轻法观念等属于封建糟粕,应予以批判、抛弃。
王阳明指出:“虽治生(做生意)亦是讲学中事。
但不可以之为首务,徒启营利之心。
果能于此处调停得心体无累,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贤。
”材料中王阳明的思想A.强调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存理去欲B.反映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C.认为经商和做学问是完全一致的D.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都一心一意向往着王安石的“得君行道”,在皇帝面前也侃侃而谈,俨然以政治主体自居,充分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
对照之下,王守仁除了正德元年《乞宥言官去权奸》一疏,因而被放逐龙场之外,其余奏疏多关具体事务,极少涉及朝政。
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A.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B.心学实践方向的变化C.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D.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1.B【解析】本题考查王阳明的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