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综合创新实验

合集下载

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认定办法

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认定办法

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认定办法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与规范化管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定义(一)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即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在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运用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

开设综合性实验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以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视为综合性实验:1.内容涉及一门课程的2个以上知识点的有机综合;2.内容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点的有机综合;3.一门课多项实验内容的有机综合。

(二)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结合课程教学或独立于课程教学,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探索性实验。

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视为设计性实验:1.教师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仪器设备,拟定实验步骤加以实现的实验;2.根据课程或理论的特点,学生自主选题,自行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得以实现的实验。

(三)创新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或教师选定的研究方向,针对某一或某些选定研究目标所进行的具体研究、探索性质的实验,是学生早期参加科学研究,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

创新性实验应当体现实验内容的自主性、实验结果的未知性、实验方法、手段的探索性。

选题突出当前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或前沿课题。

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认定1.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设置和认定由各学院(部、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2.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依据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在遵循本门课程或本专业教学规范的前提下,经过充分论证,选定切实可行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设置方案,填写“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审定表”,学院(部、中心)组织专家对所申报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进行审核,报教务处核准备案。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创新实验探索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创新实验探索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创新实验探索分析摘要:本论文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创新实验的探索与分析,总结了实验的意义、目标和方法。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了实验过程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并总结了实验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综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学生能力培养引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作为现代信息产业的重要领域,综合创新实验的开展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创新实验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并分析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与数据统计,将结合实际实验教学过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实验的意义与目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创新实验对学生的意义和目标是多方面的。

首先,这种实验能够提供学生一个实际操作的平台,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和研究。

通过亲身参与设计和开展实验活动,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实践应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综合创新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技术挑战和问题,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

通过积极探索和尝试,他们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实验还强调团队合作精神。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往往需要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在综合创新实验中,学生通常需要组成团队,共同合作完成实验项目。

通过与团队成员合作,学生可以学习和借鉴不同领域背景的知识和经验,学会团队合作、协调与沟通,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最重要的是,综合创新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有机会自主设计和开展实验活动,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这种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展的能力。

二、实验的方法与策略(1) 项目化实践:项目化实践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创新实验的重要方法之一。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创新型综合实验课程的设计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创新型综合实验课程的设计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创新型综合实验课程的设计摘要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专业课程量多面广,通过开设创新型综合实验课程,能够将零碎的知识点以实践性教学的方式系统化,弥补毕业设计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

同时也是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分层次因材施教的需要(个性化教育)。

介绍某区域性高校实施创新型综合实验课程教学的经验。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创新型综合实验;创新型专业人才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 (2013)03-0144-02design of innovativ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course on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specialty//fang wu, cheng haifeng, wang yanpingabstract the specialized course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specialty is content much and area wide. through setting up innovativ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course, the scattered knowledge would be systematized in practical teaching way, and the deficiency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would be making up for, students’ engineering ability would be improved. meanwhile, it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market to applied talents and stratified teaching students inaccordance of their aptitude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a regional college has implemented innovativ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course, its teaching experience will be introduced.key words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specialty;innovativ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innovation talents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是个学科交叉性较强的专业,专业知识涉及建筑、环境、能源、机械、电子等多个学科,专业知识的量多面广是其鲜明的特点。

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食品产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食品专业的培养也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食品专业学生综合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高校需要对食品专业综合实验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食品产业的发展需求。

目前,民族地区的高校食品专业普遍存在实验设备不足、实验条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亟需对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进行改革和创新,提升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深入分析影响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探讨不同培养模式下的优缺点,并提出有效的实验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本研究旨在为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教育提供更加系统和实用的培养模式,从而为培养具有实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搭建起更为完善的教育体系。

1.3 研究意义食品专业在民族地区高校的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培养具备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务之急。

食品专业涉及到多个学科知识,如化学、生物、物理等,综合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验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他们未来进入食品行业的竞争力。

而在民族地区高校中开展食品专业综合实验,还有着独特的意义。

这些地区的食品文化多样丰富,有着独特的传统工艺和特色食材。

通过开展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本地区的食品文化,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工艺,挖掘当地特色食材的价值,推动当地食品产业的发展。

工业自动化专业综合创新实验教学平台

工业自动化专业综合创新实验教学平台
也越来 越高 , 会对 自动 化 专业 人 才 的需 求 呈 现 出 了 社
多 样 化 、 性 化 的 趋 势 。 如 : 求 学 生 既 要 有 扎 实 的 理 个 要
对不 足 , 学实验 普遍存 在仪器 设备 比较 落后 , 教 教学 内
容 比较 陈旧的现 象 。近几 年 来 , 随着 计 算机 以及 网络 技术 的发展 , 控制 技术 的发展 日新月异 , 发生 了质 的飞
p r na lt r a rae hc a ne rt h oei n rcia s e t o jrs be tc u ss od h ei tl af m w sce td w ih c n itgae te rt a d p a t lap cs fmao u jc o re ,t o te me p o c c
史旭 华 , 俞 海珍
( 波 大学 信息学 院 , 江 宁波 35 1 ) 宁 浙 12 1
摘 要 : 对 自动化 专业 实验现 代教 学体 系的研 究和 建设 , 针 创建 了一个将 主要 专业课程 的理论 与 实践相
结合 , 既能进行 主要 专业课 程 的教 学 实验 , 能进 行 专业 知 识 的综 合性 应 用 与研 究的 综合 实验 教 学 平 又 台, 以便 于 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进 行综 合性 实验课题 与应 用性课 题 的训 练 , 养 学生 实 际动 手 能 力、 培 综合
的实 验设施 以及实 验课 程 的教学 体 系 还停 留在 8 0年 代开设 的单元 控制 级水 平 , 体 现 当前 先进 的控 制技 不 术及 管理水平 , 培养 的学生就 不会引起 社会 的重视 , 那 更谈不 上创新 型专业 人才 的培养 。
针对 自动化 专 业 现 代 实 验 教 学 体 系 的研 究 和 建

化学生物学综合创新设计实验——大肠杆菌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化学生物学综合创新设计实验——大肠杆菌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3 试 剂与 仪 器
31 试剂 . 高保真 Tq酶 ,N P , T 卡那霉 素, a d T sI G, P 氯 化钙 ,4D A连接酶 , T N 限制性内切酶 Bm 和 Hn I a HI idI I
( a a a , 脂糖 , 乙啶 ,C 纯化试剂 盒 ( m g i TK R )琼 溴 PR O eaBo
18 6

西




2 3卷
显微镜检测表达情况。
t ,N P t ( . m 1 ,0 ue x d T s L 2 0m o) 1 B fr , L 2x X f2 普通 Tq a 酶 02 ( . U , . 25 )去离子水 1. 。反应条件 同4 1 33 . 中条件。将反应后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 电泳检测 , 如果
验步骤。
收稿 日期 : 1 —0 2 1 6—2 0 5 ‘
笔者在任课教师 以往从事科研 的基础上 一 设计 ,
了该综 合 创 新 实 验 , 绿 色 荧 光 蛋 白基 因 将 插 入 p T 8 表达系统 , E 2a 进行绿色荧光蛋 白表达 , 并使用荧光
基金项 目: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09 X 72 — 0 ) 河南农业大学博士启动项 目(00 1 1 。 20 Z 0 43 03 ; 3 307 ) 作者简介 : 赵仲麟(9 O )男 , 1 一 , 辽宁鞍山人 , 8 讲师 , , 博士 主要从事化学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通讯作者: 袁超。
江西农 业学报 2 1 ,3 8 :6 0 1 2 ( ) 17~18 6
AeaAgiu ua in x t rc h reJa g i
化 学生 物 学综 合创 新 设计 实验

学科综合实验:整合多个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科综合实验:整合多个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科综合实验:整合多个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 简介学科综合实验是一种教育方法,旨在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种实验可以跨越不同学科领域,并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的各个学科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科综合实验的目的•培养跨学科思维:通过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不同领域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

这有助于激发他们跨领域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通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场景中,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各个学科知识背后的原理和概念。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由于综合实验往往面临复杂问题和挑战,因此学生需要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整合多个学科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他们跳出传统学科框架,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3. 学科综合实验的案例3.1 生态城市设计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结合地理学、环境科学、建筑设计等多个学科知识,设计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他们需要考虑城市规划、交通系统、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2 科技创新竞赛在这种实验中,学生可以组成团队,整合信息技术、工程设计以及营销策略等多个学科知识。

通过参加各种科技创新竞赛,他们需要针对特定问题或需求,进行产品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并展示其创新成果。

4. 学科综合实验对学生的意义•提高专业素养:综合实验促使学生在不同领域中扩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进行应用。

这可以提高他们在特定领域中的专业素养。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学科综合实验通常需要学生组成团队来完成任务。

通过与他人紧密合作,学生可以发展与他人协作和沟通的能力。

•激发创造力与创新:整合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意和创新思维。

这使得他们更有可能提出独特且有效的解决方案。

专业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报告

专业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报告

专业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报告姓名:刘喜文专业班级:交设1402学号:1109140206指导老师:周咏翎风扇叶三维数字化建模与3D打印1.实验目的“专业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是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设定的一个重要教学培养环节,目的是在学习有关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上,开展一个具体的大、中型实验项目,通过实验项目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的自我挖掘,培养学生独立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技能,进行设计、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毕业后成为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本实验熟悉三维数字化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相关知识,不用广泛运用的减材制造技术,采用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进行风扇叶建模及打印。

2.选题背景“3D打印”是通俗的叫法,学术名称为“快速成型技术”,也称为“增材制造技术”。

这种技术是依据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通过成型设备以材料累加的方式,制成实物模型,甚至直接制造零件或模具,从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并缩减生产成本。

3D打印是一片一片地打印,然后叠加到一起,成为一个立体物体。

说得简单点,就是由点堆积成面,再由面堆积成实体。

3D打印的概念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提出。

上世纪70年代,随着3D辅助设计的兴起,设计师能在电脑软件中看到虚拟的三维物体,但要将这些物体用粘土、木头或是金属做成模型却非常不易,可以用费时费力费钱来形容。

3D打印的出现,使平面变成立体的过程一下简单了很多,设计师的任何改动都可在几个小时后或一夜之间重新打印出来,而不用花上几周时间等着工厂把新模型制造出来,这样一来可以大大降低制作成本,节省产品开发成本。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通打印机可以打印电脑设计的平面物品,而所谓的3D打印机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打印材料有些不同,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

通俗地说,3D打印机是可以“打印”出真实的3D物体的一种设备,比如打印一个机器人、打印玩具车,打印各种模型等等。

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行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食品专业成为了许多学生的热门选择之一。

作为民族地区的高校,如何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的综合实验创新能力成为了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

一、当前形势与挑战在我国的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的不同,食品行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和特色化的趋势。

受教育资源和科研条件的限制,民族地区的高校在食品专业的教育中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实验设备和条件不足,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

其次是教师队伍相对薄弱,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的教师。

再者是教学体系滞后,缺乏针对食品专业学生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这些问题制约了食品专业学生的综合实验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民族地区食品行业的发展。

二、培养目标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民族地区高校应当从培养目标和内容入手,构建适合食品专业学生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培养目标方面,应当包括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在培养内容方面,应当着重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项目设计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和创新实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验创新能力。

三、教学体系和方法在构建适合食品专业学生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和方法方面,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是完善实验条件,提升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的配置水平,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保障。

其次是优化教师队伍,引进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的教师,组建具有跨学科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学团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实验资源和指导。

再者是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和实践导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项目和课外科研活动。

建立实验室开放机制,提供自主实验和创新实践的空间和机会。

四、实践与成果通过实施上述教学体系和方法,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学生的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专业方向综合实验报告(3篇)

专业方向综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理论基础学习:通过对专业教材、论文、网络资源等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2. 实验设计与实施: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3. 数据采集与分析:对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4. 实验报告撰写: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阶段:(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实验背景和目的。

(2)根据实验内容,制定实验方案。

(3)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材料等。

2. 实验实施阶段:(1)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2)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包括实验参数、实验结果等。

(3)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3. 实验结束阶段:(1)整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根据实验方案,成功完成了实验操作。

(2)获得了实验数据,为后续分析和处理提供了依据。

2. 数据分析:(1)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2)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

六、实验总结1. 实验收获:(1)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了专业素养。

(2)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

(3)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沟通能力。

(4)激发了创新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

2. 实验不足:(1)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1. 引言1.1 研究背景食品专业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门专业之一,在民族地区高校中也越来越受到学生和社会的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产业的发展也日益壮大,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由于民族地区高校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食品专业的实验教育相对薄弱,导致了学生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欠缺。

为了提高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学生的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食品专业人才,本研究将对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实验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培养方法和措施。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促进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意义在于提升我国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食品专业领域的发展。

通过实验教育的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在食品行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实验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对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实验教育的研究,可以为提高食品专业人才的质量和水平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有利于推动食品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研究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重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2000字,内容结束】2. 正文2.1 国内外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实验教育现状分析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实验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在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食品专业的实验教育已经非常成熟,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食品专业人才。

相比之下,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实验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实验设备和实验室条件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综合创新实验设计与研究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综合创新实验设计与研究

能之间 的四要 素关 系, 设计 了本实验 。利用金 相显微镜和极化 曲线技术 , 研究 了锌浴 中的 Mn对 0 . 0 4 w t %S i 钢热浸镀锌 组
织及耐蚀性 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 当Mn的添加量达 到0 . 5 w t % 时, Z n—Mn合金镀层在 5 %N a C I 溶液 中具 有最佳 的耐蚀 性 能。教学实践表 明, 该综合创新 实验有利 于学生综合分析 问题 、 解决问题的能力 , 特别是创新 能力 的培养 。
金 属 材 料 工 程 专 业 综 合 创 新 实 验 设 计 与 研 究
吴海江 , 刘龙 飞, 郭世柏 , 吴玉蓉 , 唐 思 文
( 湖南科技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 湖南 湘潭 4 1 1 2 0 1 )

要: 专业综合创新 实验是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和 实践 能力 的重要环 节。基 于材 料成分 ~组织结 构 一制备 工艺 一性
浸镀锌组织和性能 的影响》, 指 明 了实 验的总体方 向, 实验 内容上不做过于细致的规定 。
实验教学是 实践 性 教学 中的一 个重 要环 节 。传 统 的 专业
实验教学依 附于理论教学 的进度 , 主要 以基 础性 验证 实验
为主, 易割裂各 个 实验 项 目间 的整体 性 、 系统性 和有 机 关
通 高等学 校教学 改革研 究项 目“ 金 属材料 工程专业 实践教 学体 系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 G 2 1 2 0 4 ) 作者简介 : 吴海江( 1 9 7 5 一) , 男, 安徽淮南人 , 副教授 , 博士 , 主要从事材料 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
M n合金二元相 图熔炼 成 z n一 2 . 5 w t %Mn中间合 金 , 再将

综合专业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探索

综合专业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探索

综合专业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探索[摘要]实际工业生产过程的技术是复杂的、综合的、系统的,为了适应培养大学生专业综合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必须建设与之适应的综合专业实验室,开设综合专业实验课,让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独立创新地完成实验,激发并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

[关键词]综合专业实验室创新能力综合实验课一、引言我们国家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高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基地[1]。

创新和超越,是现代人才质量的核心[2]。

因此,高校对学生的创新教育都非常重视,强调创新教育要深入到各教学环节。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各高校都在进行有益的探索。

特别是工科院校,都加强了校企合作,增加学生到企业的实习和实践的时间。

学生到企业去能开阔眼界、增加对企业生产过程的了解。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企业主要的任务是生产质量合格的产品,学生实习不能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过程,所以,学生很难深入到具体生产过程中,特别是生产工艺改进、参数调节、信息采集等,更不能做影响到生产的实验和研究。

所以,学生到企业大多进行的是认识实习,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企业生产过程,这很难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

学生的大学四年时间主要是在学校渡过的,学生的各种创新能力的培养业主要依靠学校,这就要求我们建设适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室,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基本的实践技能、创新、创业、创造能力。

高校实验室建设大多存在以下问题:1、模块化的实验箱设备。

基础实验室大多购置了教学仪器设备厂的通用设备,实验箱最为普遍。

平时学生只进行简单的验证性实验,简单的连线,有的甚至不用学生连线,简单组合一下,打开电源实验结果就出来了,这很难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的学生做完模拟电路实验不知道晶体管、电阻和电容是什么样子。

也很少能开出综合性实验,这对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利。

2、综合专业实验室少。

实验室大多是按照课程进行设置和建设,开设一门专业课程同时就开设相应的实验课。

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展开探讨。

在分析了该领域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进行了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现状分析,然后探讨了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实验设备与资源建设,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

在强调了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进行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提升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高校食品专业、民族地区、实验教学、创新能力、实践基地、教学模式、实验设备、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培养、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行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产业。

民族地区的高校食品专业在这个背景下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食品专业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需要不断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

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的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建设完善的实验设备和资源,搭建优质的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食品行业的发展需求,为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2 研究意义食品专业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食品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培养高素质的食品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地区是我国的特殊地域之一,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饮食。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民族地区的食品产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加强对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的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创新实验: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综合创新实验: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大 学 化 学Univ. Chem. 2024, 39 (4), 178收稿:2023-11-29;录用:2024-01-08;网络发表:2024-01-11*通讯作者,Email:*************.cn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169022);延安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DJG22-39)•专题• doi: 10.3866/PKU.DXHX202311091 综合创新实验:碳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性能表征高怡璇,昝灵兴,张文林,魏清渤*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摘要:实验教学对于化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综合实验教学,培养化学专业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太阳能光伏器件的研究兴趣,树立科研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采用表面工程提高可刮涂的碳基钙钛矿电池的性能,促进界面层间的空穴传输和钙钛矿/碳界面接触,提高电池器件的转换效率。

该实验可操作性强,安全性高,可以直观感受光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深入理解光伏器件的工作原理。

关键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表面工程;碳电极中图分类号:G64:O6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Experiment: Preparation and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bas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Yixuan Gao, Lingxing Zan, Wenlin Zhang, Qingbo Wei *College of Chemistry & Chemical Engineering, Yan’an University, Yan’an 716000, Shaanxi Province, China.Abstract: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crucial for fostering the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of chemistry students. Through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training, students can develop their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cultivate a strong interest in researching photovoltaic devices, thereby instilling confidenc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nurturing their innovative abilities. The utilization of surface engineering enhances the performance of easily applicable carbon-bas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facilitating interlayer hole transport and promoting contact between the perovskite and carbon interfaces, ultimatel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devices. This experiment is highly practical and safe, allowing students to directly experience the conversion of light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and gain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operational principles of photovoltaic devices.Key Words: Perovskite; Solar cell; Surface engineering; Carbon electrodes普通高校化学专业是培养在化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大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民族地区的高校食品专业在当前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食品专业的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也是当今社会对高校教育的新要求。

在民族地区,食品专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创新能力成为当前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分析,探讨其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并提出一些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 教学资源不足由于民族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自然因素的限制,高校食品专业的教学资源普遍偏缺。

尤其是实验设备、实验场地等教学条件不够完善,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2. 师资力量不足在民族地区,食品专业的师资队伍相对不足,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学历、科研水平和教学经验都有待提高。

这就使得食品专业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为学生的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3. 学生思想意识相对闭塞受到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社会习俗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的思想意识相对封闭,对于食品产品的创新和改革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限制了他们的综合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由于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也就限制了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发挥。

2. 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一些学生对于食品专业的创新意识不够强烈,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导致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解决方案。

3. 实验课程设计缺乏针对性一些高校食品专业的实验课程设计缺乏针对性和前瞻性,无法有效地带动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只是机械地进行操作,而缺乏对食品创新的理解和应用。

各高校应注重食品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增加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提高实验条件和资源的利用率,为学生的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高校应该加大食品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和指导,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创新实验教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创新实验教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创新实验教程随着人们日益关注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培养学生对食品质量与安全工作的全面了解和实践能力,综合创新实验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实验教程旨在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套全面的综合创新实验指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知识,并能够独立开展实验研究。

第一章实验室基本操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首先需要掌握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

本章将介绍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方法、常见实验操作技巧以及实验室安全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实验室工作态度和操作习惯。

第二章食品检测技术食品检测技术是食品质量与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

本章将重点介绍常见的食品检测方法和技术,包括理化检测、微生物检测、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检测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食品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第三章食品加工与保鲜技术食品加工与保鲜技术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本章将介绍食品加工与保鲜的常见技术和方法,包括冷藏、冷冻、真空包装、辐照、发酵等,帮助学生掌握食品加工与保鲜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第四章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是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关键环节。

本章将介绍食品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HACCP体系、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卫生标准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第五章食品质量与安全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更直观地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

本章将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综合创新实验设计与实施综合创新实验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

本章将介绍综合创新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帮助学生从实验设计、样品采集、数据分析到结果报告都能够独立完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第七章实验结果与结论本章将总结实验结果,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创新能力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食品产业也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民族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区域,其特殊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创新的空间。

由于种种原因,民族地区的高校食品专业的实验创新能力培养存在不足,急需加强培养力度,以满足食品产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的实验创新能力存在一系列问题:实验设备陈旧、实验室条件不足、实验教学内容单一、实验管理混乱等。

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实验创新活动,还导致了学校食品专业实验技术水平低下、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现象。

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缺乏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模式和培养环境,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也使得学生难以获得有效的实践培养。

食品专业实验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食品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很好的实验创新能力,就很难适应当前食品产业的需求。

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应当重视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加强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1.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完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条件为提高学生实验创新能力,首先要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完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条件。

学校应该加大实验设备更新改造力度,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在实验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多样化实验教学方法为了推动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培养,民族地区高校食品专业应当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多样化实验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应该注重实际应用,贴近食品产业的实际需求,引入一些前沿的实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方法,如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让学生在实验实训中锻炼自己,提高实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综合创新实验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专业综合创新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焦体峰
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2008级化工工艺
姓名:孙坤
学号:
间甲基红、氮三乙酸与2-氨基苯并噻唑及2-氨基苯并咪唑
在有机溶剂作用下能否凝胶化的研究
摘要在70-80水浴中,使有关有机溶剂及各有可能组装成凝胶的物质经超声波混合均匀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待其冷却到室温后,观察其是否能发生凝胶现象。

间甲基红和氮三乙酸都具有N的三键结构,在结构上也有分支,与2-氨基苯并噻唑和2-氨基苯并咪唑有可能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在某些有机溶剂的作用下有可能形成有机凝胶。

本实验对间甲基红对2-氨基丙噻唑及2-氨基丙咪唑、氮三乙酸对2-氨基丙噻唑及2-氨基丙咪唑在相关有机溶剂作用下是否发生凝胶现象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凝胶;间甲基红;氮三乙酸;2-氨基丙噻唑;2-氨基丙咪唑
凝胶是常见的一种物质形态。

目前,凝胶已经遍及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机凝胶不同于水凝胶,它的主要成分是有机连续相。

根据所用的凝胶剂的性质,有机凝胶也可以分为聚合物有机凝胶或小分子或小分子量有机凝胶。

聚合物通过交联或缠绕形成的网络固定有机溶剂而成为物理和化学凝胶。

同样的,某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也可以通过物理作用形成足够长的聚集体,这些聚集体进一步相互交叠,从而诱导有机溶剂凝胶。

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发现某些小分子量有机化合物能在浓度很低的情况下(≤Wt
2%)通过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使有机溶剂凝胶化,形成有机凝胶。

其中小分子量有机化合物被称为小分子量有机凝胶剂,简称小分子有机凝胶。

这类凝胶剂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就是在有机溶剂中都是通过特殊的弱相互作用(如氢键、疏溶剂、范德华力、静电、偶极、或π-π堆积作用等)自组装形成一堆结构,这些一堆结构经过交联缠绕而形成三维网络结构,从而使有机溶剂凝胶化。

与大分子凝胶相比,小分子凝胶具有以下特点:(1)形成凝胶的胶凝剂具有确定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量;(2)小分子凝胶的三维网络结构是相对有序的分子组装构成的,而不是无序的大分子链构成;(3)小分子凝胶从单体到组装体再到三维网络结构都是通过分子间非共价键作用形成的,而大分子凝胶则主要靠共价键形成三维网络结构;(4)小分子凝胶都属于屋里凝胶而大分子凝胶则主要为化学凝胶;(5)小分子凝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成真溶液而大分子凝胶的最小单元尺寸一般都在胶体尺寸范围,所以小分子凝胶可以实现凝胶-溶液相转变,而大分子凝胶不是。

1实验部分
1.1试剂
间甲基红,氮三乙酸,氮三乙酸,2-氨基丙咪唑,吡啶,甲苯,苯,硝基苯,四氢呋喃,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醇胺,环戊酮,正己烷,苯胺,丙烯酸丁酯,环己酮,正丁醇,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DMF),1,4-二氧六环,无水乙醇。

相关分子结构
间甲基红
氮三乙酸
2-氨基苯并噻唑
2-氨基苯并咪唑
实验方法
①称取分子量的间甲基红和分子量的2-氨基苯并噻唑各19份,混合于各小试剂瓶
中,分别加入吡啶、甲苯、苯、硝基苯、四氢呋喃、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石
油醚、乙醇胺、环戊酮、正己烷、苯胺、丙烯酸丁酯、环己酮、正丁醇、丙
酮、N-N二甲基甲酰胺(DMF)、1,4-二氧六环、无水乙醇各3ml,在超声波作
用下1min,在70至80℃的水浴中加热20min,然后置于室温中冷却20min,观察凝胶现象。

②称取分子量的间甲基红和分子量的2-氨基苯并咪唑各19份,以下实验与①相
同。

③称取分子量的氮三乙酸和分子量的2-氨基苯并噻唑各19份,以下实验与①相
同。

④称取分子量的氮三乙酸和分子量的2-氨基苯并咪唑各19份,以下实验与①相
同。

2结果与讨论
凝胶现象记录
表1
图1、间甲基红与2-氨基苯并噻唑反应现象图图2、间甲基红与2-氨基苯并咪唑反应现象图表2
图3、氮三乙酸与2-氨基苯并噻唑反应现象图(部分)
图4、氮三乙酸与2-氨基苯并咪唑反应现象图(部分)
结论:表1和表2说明,没有凝胶形成
结论分析
凝胶是介乎固体与液体之间的的软固体物质,其最突出的特征在于体系中包含了的凝胶剂分子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交联作用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结构中包含了大量的溶剂。

溶剂分子与网络结构中凝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毛细管作用使其失去流动性,从而被固定下来。

与此同时,溶剂又通过自身的填充作用阻碍了网络结构的塌陷。

然而,在本探索实验中,没有形成凝胶的原因可能就是间甲基红和2-氨基苯并噻唑、间甲基红和2-氨基苯并咪唑、氮三乙酸和2-氨基苯并噻唑、氮三乙酸和2-氨基苯并咪唑之间没有形成所谓的三维网络结构,有机溶剂不能被网住,也就缺少了凝胶的骨架结构,其流动性不能失去,故而还是成溶液状。

没有形成凝胶的另一方面原因有可能是水浴温度条件,有可能是温度不合适,从而使三维网络结构不能形成。

其更深层次不能形成凝胶的原因需待更进一步的定性、定量的实验探究,进一步的红外、电镜扫描分析才可知道,本文就不再阐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