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单室模型-3血管外给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血 管 外 给 药
一、模型的建立和 关系式 模型的建立和C-t关系式
dXa/dt = -KaXa dX/dt = KaXa – kX 求解: 求解:由(1)式得:Xa = FX0e-Kat )式得: 代入( 代入(2): dX/dt = KaFX0e-Kat – kX 两边乘以积分因子e 两边乘以积分因子eKt得:
吸收半衰期 0.693/K 消除半衰期 0.693/Ka
例:8人口服强的松龙10mg,测得药-时 数据如下:
t(h) 0.25 0.5 1 2 3 5 8 12 C(ng/ml) 15.38 30.75 36.38 49.13 58.63 54.75 41.63 25.5
求: k,ka,A
答:k = 0.1099/h,ka=0.6801, A = 96.7788 ,
下降量由逐 增变为逐减 的转折点
拐点 ti
第三段 ti ~ ∞
最大值; 下降; 增加; 增加;增 最大值; 下降;下 加量逐减 增量为0 降量逐增 增量为 V吸>V除 吸 除
V吸=V除 吸 除
下降; 下降; 下降量 逐减 V吸=0 吸
V吸<V除 吸 除
V吸→0 吸
C(t)` =0 C(t)`` =0
(1)公式推导: )公式推导: 对于已吸收药量有: 对于已吸收药量有: Xa = X + Xe
则: dXa/dt = dX/dt + dXe/dt = VdC/dt + KVC 积分: 积分: (0 → t) ) (0 → ∝)
则待吸收分数应等于: 则待吸收分数应等于:
对于吸收室有: 对于吸收室有: Xna = FX0e-kat
Wagner-Nelson法(W-N) 法 )
又称待吸收百分数法 一室模型法 又称待吸收百分数法;一室模型法 待吸收百分数 是求算Ka的经典方法 是求算 的经典方法

意பைடு நூலகம்

若以(Xa)t/(Xa)∞ 对释放百分数作图 , 可得出 对释放百分数作图, ① 若以 体外释放百分数和体内吸收百分数之间关系。 体外释放百分数和体内吸收百分数之间关系 。 ② 若 [1- (Xa)t/(Xa)∞]对 t作图为一直线 , 属于零 作图为一直线, 对 作图为一直线 级吸收;即本法可用于一些零级吸收过程。 级吸收;即本法可用于一些零级吸收过程。 本法只适用于单室模型, ③ 本法只适用于单室模型,对于双室模型要用 L-N(Loo-Riegelman)法 Loo-Riegelman)
待吸收百分数法( 待吸收百分数法(Wagner-Nelson法) 法 求ka
应用: 应用:
药时曲线不能拟合合适模型时 1. 此方法与数据符合哪个吸收模型无关 2. 此方法与吸收常数符合哪个吸收速度类型无关 一级/零级 一级 零级
待吸收百分数法( 待吸收百分数法(Wagner-Nelson法) 法 求ka
(K所以: 所以: d(XeKt)/dt = KaFX0e(K-Ka)t (K积分得: /(K积分得: XeKt = KaFX0e(K-Ka)t/(K-Ka) + C
已知: 0时 已知: t = 0时,X = 0 所以: /(K所以: C = -KaFX0/(K-Ka)
将积分常数代入并整理得: 将积分常数代入并整理得:
4.清除率: Cl = KVd = X0F/AUC .清除率: 5.峰时和峰浓度(tmax,Cmax): .峰时和峰浓度 ) (1) 公式法: 即令其一介导数等于零,(药量变化为零 公式法: 即令其一介导数等于零, 药量变化为零 药量变化为零) 则: dc/dt = A(e-kt - e-kat)’= 0 kae-katmax - ke-ktmax = 0 ke-ktmax = kae-katmax 取对数: lnk-ktmax = lnka-katmax 取对数: 整理得: 整理得:
-katmax 再将e 再将
= 药时曲线方程得: 药时曲线方程得:
-ktmax k/kae
代入
残数法 (K/Ka) K/Ka)
药动学中将一曲线分段分解成若干指数函数 Feathering / peeling / stripping 应用: 应用:血药浓度曲线由多指数函数表达
K/ Ka估算 (残数法) 残数法)
(2)W-N法的计算步骤 ) 法的计算步骤 lnC对 作图,从后段直线求K ① 以lnC对t作图,从后段直线求K; ② 用梯形法求 ③ 计算 K 计算C+ ④ 计算C+ 计算[1⑤ 计算 (Xa)t/(Xa)∞]值 ∞值 计算ln100[1- (Xa)t/(Xa)∞]值 ⑥ 计算 值 作图得Ka值 ⑦ 以ln100[1- (Xa)t/(Xa)∞]对t作图得 值 对 作图得 和 和 K
( kat) )
式中X 为待吸收药量; 式中 na为待吸收药量;FX0为吸收总量 = (Xa)∞ 故待吸收分数又等于: 故待吸收分数又等于: Xna / FX0 = e-kat = [1- (Xa)t/(Xa)∞] 所以: 所以: [1- (Xa)t/(Xa)∞] = e-kat
取对数: 取对数:ln100[1- (Xa)t/(Xa)∞] = -Kat + ln100
A线 线
一般来说, 一般来说,Ka> > K, 则 有当经过一定时间药物绝 大部分被吸收, 大部分被吸收,这时
lgC t0
B线 线
e
Kat
→ 0(t →∞)
近似有: 近似有:
K a FX 0 Kt C = e Ka K V
'
(完全吸收后C`---t) 完全吸收后 )
t
取对数有:
Ka FX0 K ) t lgC = lg( Ka K V 2.303
(合称为吸收相 )
药时曲线的特征: 药时曲线的特征:
1. 较静脉给药多一个吸收相 2. 曲线有2个特征点 : 峰点( tmax, 曲线有 个特征点: 峰点 ( 个特征点 Cmax)和拐点(ti,ci) 和拐点( 3. 曲线可分为三段: 曲线可分为三段:
药时曲线的特征, 可分为三段: 药时曲线的特征 可分为三段:
据题意, 据题意,取tlag = 0.079 h (2) k、t1/2以及 的计算: 、 以及A的计算 的计算: 充分大时, , 当t充分大时,有 C = Ae-kt 即 lnC = lnA – kt, 充分大时 用实验数据的后三点回归得: 用实验数据的后三点回归得: lnA = 4.5724 k = 0.1099/h A = 96.7788 t1/2 = 0.693/0.11 = 6.3h
两边除以V得: 两边除以 得
该式即为单室血管外给药的C-t曲线方程 该式即为单室血管外给药的 曲线方程
二、方程的确定

ka FX0 M= (ka k)V
-kt M(e
则:C =
(8-71)
-kat) e
C-T曲线图分析: 曲线图分析: 曲线图分析 第一段 相应时间 变化状态 浓度 变化 速度变化 一阶导数 二阶导数 0 ~ tmax 凸形上升 峰点 tmax 峰顶 第二段 tmax ~ ti 凸形下降
单剂量口服某药物, 例 单剂量口服某药物,测得各时间 的血药浓度如下表所示, 的血药浓度如下表所示,用WagnerNelson法求吸收速度常数。 法求吸收速度常数。 法求吸收速度常数
T(h) C(ug/ml) T(h) C(ug/ml) T(h) C(ug/ml) 0 1 2 3 4 0 28.24 46.31 57.33 63.48 5 7 10 15 66.29 65.90 58.60 43.51 20 50 100 31.14 3.91 0.12
(2) 进一步求算ka ) Ae-kt – C =Ae-kat ln (Ae-kt – C ) = lnCr = – kat +lnA
用lnCr对t进行线性回归,截距=lnA 斜率 = -ka 注意: 注意:此处回归时,应采用实验测定的吸收相端的数 据点。其中Ae-kt – C为残数浓度 残数浓度(记为Cr),等于用 残数浓度 求算的k在吸收相端外推得到的Ae-kt减去该时刻的血 药浓度实测值C。
备注: 备注: 1. 第一段和第二段曲线 ,血药 浓度由k 共同支配, 浓度由 a 和 k共同支配 , 呈双指数 共同支配 下降。 下降。 2. 第三段为消除相,血药浓度只受 第三段为消除相, k支配,呈单指数下降。 支配,呈单指数下降。 3. V吸 和V除 是指吸收速度和消除 速度, 速度,等于浓度和速率常数的乘积 (V吸= kaXa、V除= kX);而ka和k ) 是恒定不变的。 是恒定不变的。
滞后时间: 滞后时间:
A:图解法 图解法
B 参数计算法: 参数计算法:
C = Ae-kt – Ae-ka t 尾段直线 lnC = – Kt +lnC0 残数线 ln (C0e-kt – C) = – Kat+ lnA 在两直线的交点处: 在两直线的交点处: lnC = ln (C0e-kt – C) 则: lnC0 - Kt = lnA – Kat 所以: 所以:t = (lnA-lnC0) / (Ka-K)
'
B线(消除曲线) 线 消除曲线)
从 lgC-t上曲线末端点( 大于 个点 ) 拟和 上曲线末端点( 个点) 上曲线末端点 大于4个点 拟和lgC`-t 直线,外推: 直线,外推:(B线)有 线
K 斜率=2.303
K=

K a FX 0 截距=lg ( K a K )V
用残数法求K 用残数法求Ka: K a FX 0 Kat C ' C = e Ka K V
三、参数的计算 1.半衰期:t1/2 = 0.693/k; t1/2Ka = 0.693/ka; .半衰期: ; ; 2.分布容积: 因为 A = KaX0F/(Ka-K)Vd .分布容积: 所以 Vd = Ka X0F /(Ka-K) A 3.AUC:(1)积分法: . : )积分法:
(2) 梯形法:同前 ) 梯形法:
(K(dX/dt+kX) eKt(dX/dt+kX)= KaFX0e-Kat eKt = KaFX0e(K-Ka)t
上式左边符合微分法则-函数积的公式, 上式左边符合微分法则-函数积的公式, (uv) u 即: (uv)= uv + uv 这里: 这里: u = X; 即: v = eKt d(XeKt)/dt = eKt(dX/dt + kX) kX)
残数法
条件: 条件: 1. ka > >k(大多数符合) (大多数符合)
2. 吸收相内多次取样( >3),减少误差 吸收相内多次取样( ),减少误差 ), 3. 取样时间足够大,减少误差 取样时间足够大, 4. 药时曲线须能拟合某一合适模型 * k > ka 残数法先求出的是 ka Page 205 残数法步骤
第一段:达峰以前,吸收为主, 第一段:达峰以前,吸收为主, /dt>dX/dt直至 dXa/dt>dX/dt直至 dXa/dt=dX/dt 第二段:峰点-拐点,消除为主, 第二段:峰点-拐点,消除为主, /dt<dX/dt直至 dXa/dt<dX/dt直至 /dt→0, dXa/dt→0, 曲线呈双指数下降 第三段:拐点以后,只有消除, 第三段:拐点以后,只有消除, /dt=0,dX/dt→0, dXa/dt=0,dX/dt→0, 曲线呈单指数下降
A线 ( 吸收曲线 ) 线 吸收曲线)
Ka FX 0 Ka lg(C ' C) = lg( ) t Ka K V 2.303
线为吸收曲线, 若Ka<K时,则刚好反过来,B线为吸收曲线, 时 则刚好反过来, 线为吸收曲线 A线为消除曲线。 线为消除曲线。 线为消除曲线
(1) 先求算 ) 先求算k (当ka > >k;并t ∞) ; C ≈ A e-kt 药时曲线的尾段 lnC = lnM – kt 斜率就是-k, 截距就是lnM 注意: 注意:此处回归时,应采用实验中 实验中 最尾端的几个数据点。(只有消除) 最尾端的
例 : 8人口服强的松龙10mg,测得药-时数据如下:
t(h) 0.25 0.5 1 2 3 5 8 12
C(ng/ml) 15.38 30.75 36.38 49.13 58.63 54.75 41.63 25.5 前三点代入得: 解(1)滞后时间的计算:用前三点 前三点 15.38=0.625a+0.25b+c 30.75=0.25a+0.5b+c 36.38=a+b+c 解得:a=-66.96; b=111.7; c=-8.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