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八大山人

合集下载

美术鉴赏:八大山人、林风眠、梵高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八大山人、林风眠、梵高作品赏析

1、八大山人瓶花八大山人这幅水墨写意画,运笔用墨,构图留白都十分精妙。

画瓶用了各类分歧的线条,有粗细、深浅多样的方式。

墨光浮动,漫笔点在瓶上的墨点,恰好施展出陶瓶的质感。

让我们看到了陶瓷支离破碎,色泽对比。

透露出作者意难平,悲愤却又无处诉说,只能将一腔热忱投注于绘画中的凄凉心境。

一枝孤零零的花枝看似随意漫不经心却又端端正正的立于瓶中,与端正摆放画面中央的花瓶相映成趣。

画面构图、用墨简单自如,有如神来之笔。

从描写物体的形象中,充分流露出八大山人豁达崛强、磊落不羁的个性,和果敢立异的肉体。

结合八大山人所处时代背景与身世经历,可想而知这幅《瓶花》看似简单却蕴藏玄机,作者脑海中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倾泻到纸面上的却是一副收敛后的理智与看破。

2、林风眠静物林风眠的油画作品具有现代特色,其中,这幅作品色彩偏暗,给人一种悲凉、孤寂、空旷的感觉。

构图简单规矩,蓝色窗帘背景与暗黄色花朵相得益彰,凸显作者并不轻快的心情。

我从前很少了解到中国由这样优秀的油画作家,林风眠先生无疑是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他具有创新开拓、中西合璧的精神。

但他又不同于西方浓墨重彩的油画创作方式,油墨仿佛是兑了水的,渲染渐变,营造一种悲凉的氛围。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能够创作出这样优秀的绘画作品,林先生想必是自小接受良好教育的。

画面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笔墨放纵、韵味醇厚。

3、梵高夹竹桃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总是具有一股火辣辣的明快性。

画面奇诡艳丽,浓墨重彩,夹竹桃的叶子整齐中却又带着一股邪气错落,让人心里发毛。

桌面的色彩丰富,几笔蓝色浑然天成,更增加画面的奇诡艳丽。

可以看出梵高着重抒发自我感受,同时表达主观感情和情绪跌宕。

对于夹竹桃的质量感和体积感,蛋糕致力于用色彩进行相关塑造,并不着重于追求光影的游戏。

他的《向日葵》《星空》都是传世杰作,对后来人具有积极有意义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看到,梵高对油画创作中,背景并不追求平滑的颜料分布,而是错落有致的深浅叠加,更有趣味。

八大山人美术鉴赏

八大山人美术鉴赏

浅谈八大山人绘画风格八大山人,名朱耷(约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明朝宗室。

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入屋、驴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汉族,南昌(今属江西)人。

∙一、影响八大山人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1、社会历史背景∙300多年前的东方中国,明末清初的社会变革,使中国绘画史上涌现出了一批“抑塞不拔”的美术“怪杰”。

他们在艺术上不苟合取容,敢于突破前人窠臼,将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融入书画之中,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

八大山人就是以其精练纵恣的笔墨和独创的飘逸、冷峻画风,抒发他那倔强的不言之意,而受到时代的高度评价,并对后辈们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由此,而成为了中国乃至东方书画艺坛的革新巨擘。

∙2、人生经历朱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谱名朱由桵,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

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

其祖父朱多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

父亲朱谋觐,擅长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谋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

朱耷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上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

少年时曾参加乡里考试,录为生员。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

朱耷时年十九,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

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

顺治五年(1648年),他妻子亡故,朱耷便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自此改名雪个。

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

顺治十年(1653年),朱耷二十八岁时,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随从学法的一百多人。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的文人画,在笔墨运用上做到了削尽冗繁,反朴归真。如此精萃的笔墨,一点一划,旨在摅其心意,是惨淡经营所得,绝非言之无物或心欲言而口不逮者所 山人的笔墨清脱,他把倪云林的简约疏宕,王蒙的清明华滋,推向一个更纯净更酣畅的高度。那是一种含蓄蕴藉、丰富多彩、淋漓痛快的艺术语言。古今中外,凡能有八大这种绝妙手段的画家,才可称大师。
四僧中,有朱耷,号山人,称八大;
奇特字,合辛辣,哭无泪,笑欲哑。
绘残山,写剩水,抒伤感,无艳媚;
画八哥,眼睛大,用白眼,观天下。
画鸳鸯,冷如霜,画小鱼,善夸张;
模样怪,眼睛方,品格坚,富反抗。
清代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是他名号之一。他生于1626年,卒于1705年,为明朝皇族江宁献王朱权的后裔,是第九世孙。19岁时国破家亡,心情悲愤,便装哑扮傻,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23岁在奉新山出家为僧,由于长期积忧抑郁,遂患颠狂之疾,颠态百出。
八大论画八大的诗文还反映了作为文人画家对绘画的见解和追求。“击碎须弥腰,折却楞伽尾。浑无斧凿痕,不是惊神鬼。”诗的中心题旨,显然是落在“浑无斧凿痕”上。凡作画,笔墨自然,形象生动,没有纵横造作习气,这就是达到无斧凿痕的妙处。 以上所举之例大略地表明山人对“外师造化”的基本看法。有诗自云:“高挥大抹惹寒烟,果实飘香道自然。”
八大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在明末清初,以“四王”为首的摹古风气笼罩了整个画坛,八大山人能够不务时尚,自树一帜,创造出超越前人楷模、具备鲜明特色的减笔画风,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可说是自徐渭以后又一座文人画高峰。画史所载“江西画派”以八大的个性、创造性、时代感,为其首领是当之无愧的。近人潘天寿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说:“石□开金陵,八大开江西,石涛开扬州,匹马驰驱,各有奇径。”

中国文人画的审美特征赏析——以八大山人《孤禽图》为例

中国文人画的审美特征赏析——以八大山人《孤禽图》为例
关键词:八大山人花鸟画留白
八大山人即明末清初画家朱耷,他擅长书画、诗文。他以水 墨写意的方式描绘花鸟,花鸟形象较为新奇,风格隽永,笔墨较 为凝练;其山水用笔极简,富有静穆之感。《孤禽图》(图1)是八大 山人的代表作之一。画作中的禽鸟尤为人称道。禽鸟的头部以 两笔概括出来,眼睛用一个圆圈、一点加以表现,这种描绘禽鸟 眼睛的画法可谓前无古人。禽鸟的眼中似乎透露出一种情绪, 八大山人把自己的情绪付诸孤禽,使其展现出冷眼看人间的表 情。他画的鱼也有这样的眼睛,表现出悲愤、孤傲的情绪。八大 山人完全是用自己的方法画画,他的特殊身份和遭遇使他凝练 出他人难以获得的对生命的体验。他画的动物,眼中有一种枯 冷感。他让观者看到一个沧桑的物象,而忽视物象的形象。
图1
17
图2
或一鱼,颇有禅意,虽然笔触较少却很传神,可谓情神兼具。八 大山人善于运用留白的方式表达其内心情感,作品在章法上虽 不完整,但具有完整性。留白在画面中占据了较大比重,赋予了 画面经过设计的视觉美感,为观者营造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如: 画面中画鱼,则背景就是水,虽然没有画水,但水就在观者眼中; 画石头,则背景就是土地(图2)。八大山人通过留白突出主题, 表达了怀念故国的心情。
―、构图 花鸟是八大山人常画的题材。其画作肆意放纵,自然奔放, 形意兼备;笔法苍劲有力,圆润秀气。虽然构图上不够完整,但 画作具有整体性,结构更具气势,就算花鸟位于画面一隅,整幅 画作也极具观赏性。八大山人有时也通过添加款书、印章弥补 构图的缺失。他精通书法且能诗,在画旁题诗有利于充实画面 意境,凸显其画作小而精、立意巧等特点。 对《孤禽图》进行分析,可知该画作构图并未运用占边占角 的形式,而是从画面内部分割画面结构,凸显极简的画风。一只 缩着脖子的禽鸟孤零零地立在画面中央,点出 “孤禽”之立意,并无背景加以衬托。这样,画 面主体得以被较强地突出,使孤禽更显得遗世 独立、卓尔不群。画作构图取舍大胆,剪裁干 净,给人极为恰当的感觉,笔墨不多不少,孤禽 不大不小,位置不偏不倚,体现出画作构图简 洁且有趣、不单调的特点,为观者营造出无限 遐想的艺术氛围。八大山人以主观视角描绘 客观事物的特征,使画作更具表现力。 八大山人的画面构图较为大胆,有返璞归 真之感,在平淡中展现绚烂,在怪诞中蕴藏哲 理,简约而不简单。他灵活运用凝练的笔墨, 展现其构图智慧,体现出“大道至简”的哲理。 八大山人的作品,画面背景通常较为空旷,处 理巧妙,体现出他对超脱、自然与宁静的追 求。八大山人善于利用空间,使画作能够凌驾 于空间之上,并充分发挥空间的艺术效果。观 其画面,虽然可以理解画面背景多为天、地、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猫蝶图
• 总之,无论是从八大绘画的审美趣向亦或 绘画题材,还是绘画的笔墨中,我们都可 以感受到禅的影子。
四、小结
• 八大山人怀着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借花鸟, 木竹,山水来抒发对满洲贵族统治者的不满 和愤慨,表现他那倔强傲慢的性格可谓是 “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但同 时,八大的艺术又深受禅宗的影响,简远淡 真,禅味黯然。他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对人 生的思考,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们对八大 的敬慕之情依然长存于心,他的画也必将流 传千古。
二、怪
• 1)怪石头
• •
2、鱼 他笔下的鱼很独特,鱼眼的变化十分丰富, 一般在鱼头的中部一笔或者两笔画成大圆 圈内靠上点上有力的黑圆点,或是在鱼头 的笔墨皴擦过程中留下圆的空白,再点睛, 从而通过眼睛的大小与眼眶的变化以及黑 白对比产生不同的效果。而眼睛的整体比 例与鱼的整体比较,又具有极度的夸张性。 《鱼石图轴》、《鱼图轴》及《鱼图》等 都是这方面的力作。
• 3、鸟 • 他画面上的鸟或鹿、猫之类的动 物,不是站在危石就是站在枯枝 之上,被枯枝残叶和败花压在头 上,让人窒息。他对鸟眼睛的处 理,夸张而奇特,眼眶很大甚至 变成方形,而黑眼珠却点在眼眶 上沿,同样显示出白眼向人的神 态。
《荷花小鸟图》
• 《牡丹孔雀图》 讽刺意味最具典 型。画中题诗曰 “孔雀明花雨竹 屏,竹梢强半墨 生成。如何了得 论三耳,恰是逢 春坐二更。”
• 柄长而荷高 • 有种凋零之 感 •与怪石长在一 起。 • 仿佛是在陆地 上的荷花,显 得很怪异。 • 格格不入的感 觉
• 石 涛 • 墨 荷 图
• 4、造险 • 传统中国画讲究造险化险,八大山人的 构图则纯粹是在造险,如《松鹿图》中, 鹿在画面中无转身之余地,让观众为之 揪心,这鹿的处境与八大山人的命运又 何其相似,这可以看出他在构图营造时 的良苦用心。在其作品中,通过鱼、鸟、 荷、松、石这些对象异乎寻常的安排与 组合,构图险怪,大开大合,黑白相映, 纵横驰骋,表现出离奇感受。

八大山人的绘画探析

八大山人的绘画探析

八大山人的绘画探析八大山人,名耷,江西南昌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

明亡后出家,法名传絮,他的画上款印别号极多,有雪个、个山、驴、屋驴、驴汉、拾得等等。

八大山人擅长画山水与花鸟竹木,用笔以简胜繁、属于大写意一派。

他的画笔情恣纵,不泥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是一种奇特的、别开生面的艺术创造。

欣赏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必须了解他的身世生平及思想感情的变化。

八大山人生于明天启六年(即1626年)。

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世代荫袭的贵族家庭生活中度过的。

八大山人天资聪慧,八岁便会吟诗作画。

由于他的祖父、父亲善书画,八大山人幼年即受熏陶,由此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

1644年明朝灭亡,1648年清军南下攻陷九江,八大山人由皇室贵族一夜沦为惶惶不可终日的逃犯,为避祸逃生,被迫削发为僧。

八大山人经历了明清易代的“天崩地裂”之变,从皇室贵胄沦为逃隐草野的移民,在思想上和生活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怀着孤臣逆子之心,在政治上不与新王朝合作,具有极强的反清意识。

他经历坎坷,为避祸避难,时僧时道,在他的眼里山河都是旧山河,残山剩水,满目凄凉;花都是残风败柳、无根枯枝;鸟兽都是傲兀孤立,桀骜不驯的怪鸟。

他历经苦难无法平静自己的心情,借助绘画形式宣泄情感,寄托理想,抒发亡国之痛,以至于在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独特的成就。

八大山人的书画早年曾受董其昌的影响,他对董其昌的艺术造诣是相当的推崇的。

他临摹的董其昌的画册,至今流传于世。

但由于八大山人遭遇不同思想情感的殊途,他并没有去追随董其昌的那种温静修饰的风趣,他所作的山水,苍茫凄楚,残山剩水,抑塞之情溢于纸素,在其《山水册页》中题诗云“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乱石枯槎树,留得文林细揣摩。

”作为一个先朝的移民,亡国之痛和坎坷的身世,自有其深切的体会,他以山水寄恨,因心造境,意境苍凉凄楚,笔墨沉郁含蓄,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可称泪眼中的山水。

八大山人研究

八大山人研究

八大山人是明代末年至清初的著名画家,他的真名是张瑞图。

他主要以画山水、人物、花鸟作品闻名于世,并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和艺术风格。

八大山人的作品风格,以造型简练、用笔粗犷、色彩鲜明、匠心独运、笔势豪放为特点。

他熟悉中国古典绘画的传统技法和题材,同时又大胆地创新,具有强烈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八大山人绘画风格主要在南宗和文人画之间,不拘一格,跳脱了传统山水的叙事表达,突出表现自然景色的永恒之美。

他的山水作品大多数采用寥寥数笔的写意手法,通过少量的线条和墨色,传达深刻的哲理和感受,使观者深陷其中。

另外,八大山人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笔势奇峭、流畅而自然。

他的书法风格也体现了大易道统思想,寄托了他的哲学情怀和艺术追求。

目前,八大山人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一笔巨宝。

相关专家和学者也对他的绘画和书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中挖掘和发现更多的艺术精髓与人文内涵。

八大山人的作品以山水、人物、花鸟、书法为主,以下是几幅他重要的代表作品:1.《千里江山图》:这幅作品是八大山人最著名的山水画之一,反映了他艺术的个性和创新性。

画面充满了构图上的变化和想象,宏大的笔墨和广阔的视野让观众沉醉其中。

2.《墨竹图轴》:这是八大山人绘画舞台上的代表作之一,着重表现了竹子的生命力和神韵。

画面展现了他写意、流畅的线条和豪放、奔放的笔势。

3.《九老题诗图》:这一幅八大山人的人物画是其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九位岁寒老人共赏秋菊,体现了八大山人的人生观和艺术情怀。

4.《青花鸟群》: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也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力量娇小而流畅,细节精致。

他通过对鸟儿和花草的动态和姿态的刻画,传递了无声的生命和逐风而行的态度。

5.《赵子昂行书》:这是八大山人的代表书法作品之一,具有雄浑大气、挺拔而厚重的形式,充分表达了他有力的性格和独特的书法风格。

总的来说,八大山人的作品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他的给观众的感受透出他的艺术思想、哲学情怀和文化内涵。

清代八大山人朱耷的绘画艺术赏析

清代八大山人朱耷的绘画艺术赏析

清代八大山人朱耷的绘画艺术赏析八大山人的绘画是贵族意识之下的艺术,作品中的虚静中和之美、清高孤傲之美、奇古怪诞之美是他贵族意识的集中体现。

——题记八大山人是清代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原名朱耷,他出生在明代王孙世家,家学渊博,祖辈和父辈都擅长诗文书画。

家境的殷实使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诗文书画无所不精,八大山人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看到过历代绘画精品,也认真地临摹和细细地揣摩过,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底。

当时明代绘画模古一度成风。

八大山人少年时期的作品也是遵从模古一路,临摹董其昌的作品几乎可以乱真,他后来的山水画作品在用笔用墨上也带有董其昌的痕迹。

明朝的灭亡是八大山人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他由一个王孙贵族变成了一个僧人、道士,政治的变乱使他失去了一切,国破家亡之痛影响了他的终生。

他如果不是有这段惨痛的经历,也不会遁入空门;他如果不是遁入空门,也就不会潜心学道;他如果不是为了躲避清政府的追杀,也不会隐姓埋名;他如果不是受封建礼教思想中的“无后为大”思想的影响,也就不会由佛转道,取妻生子;他如果不是在思想、感情极度压抑,悲愤、抑郁到极致,他的作品也不会如此的怪诞、冷清。

设想一下,如果明朝不亡,他的绘画艺术也许会是清初“正统画派”四王一路,作为一个王孙贵族,他也许会忙于迎来送往,应酬宾客。

或者是忙于四书五经,做八股文章,图举子之业,历史上就会多一个姓朱的朝廷命官,他的人生将会是另外一种状况。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时势将一个聪明敏慧之人逼进寺院,使他只可能将时间用在学禅习艺上,从而造就了一个画坛上颇具传奇色彩的、独特的、怪诞的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早年的贵族生活使他一直把自己摆在一个王孙的位置,虽然地位变了,生活变了,但是贵族意识却一直影响着他,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再回到以前,从他的名号和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早年用的“个山”名号,源于“⊙”,个山个山,形上形下,圆中一点。

将符号“⊙”分成上下两半,上半部成“个”字,下半部成“山”字,符号“⊙”即一个“日”字,“日”即太阳,象征光明,亦即明朝。

八大山人的艺术及其特色

八大山人的艺术及其特色

八大山人的艺术及其特色八大山人临黄庭坚在名家辈出、灿若星辰的明末清初画坛上,八大山人(1626-1705)是一颗最闪亮的星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益显现出其光彩。

山人本姓朱,小名耷,谱名统,为明宗室宁王后裔,明亡后曾出家为僧。

从59岁起,始用“八大山人”这一别号,即以此号名满天下,由神州大地而遍及全世界。

八大山人临董其昌就目前所知,现存山人最早的一件作品,是他于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所作的《写生册》(今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署款为“释传”,钤印“刃庵”等。

山人的作品,除法名、法号之外,其他别号有“个山”、“雪个”、“驴”、“驴屋驴”等。

其“雪个”一号,只见钤印,经启功先生辨识,是“雪爪”两字,即“雪泥鸿爪”之意,是闲章,被后人误作别号而流传甚广,如白石老人诗云:“青藤(徐渭)雪个远凡胎”即是。

根据山人在作品上的签名,可以将他的艺术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曰僧号期,曰“八大”前期和后期,其变化十分明显,这在中国艺术史上,是一个特例。

从山人34岁至59岁的25年中,署款为释传、个山、驴、驴屋驴等,均是他释名和别号。

时间虽然很长,但所留下的作品并不多。

但是自从它们一面世,就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特色,非同凡响。

虽然如此,仍有踪迹可寻。

从其用笔造型来看,在绘画上,主要继承了陈淳、徐渭的写意画传统,而书法则受黄庭坚、董其昌的影响较深,可见他奇异独特的艺术,是具有深厚的传统渊源的。

自山人59岁时始用“八大山人”起,再不署其他名号,直到逝世。

他的第一幅(就目前所发现而言)署“八大山人”四字的作品,用的是篆书,然后变为楷书、行书和草书,故其“八”字,前十年(59岁至69岁)写作“〉〈”,后十年(70岁至80岁)写成“八”。

据此可分成前、后两期。

山人这一名号,曾引起学界多种猜测,余曾有文论及,认为是山人决心还俗后所精心策划的,暗指自己原本是宁王的第八代子孙。

“大”或可是“代”的谐音,或可是“耷”的同音。

同时他有“八还”一印,也即第八代孙回归宗族系列之意。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概述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

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

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基本信息栏中文名: 八大山人别名: 朱耷 民族: 汉 出生地: 南昌 出生日期: 1626逝世日期: 1705代表作品: 《眠鸭图》《鹭石图》《莲花鱼乐图》目录[隐藏] 人物概述 生平事迹 款识字号 风格特点[2]成就影响 存世作品 八大山人传(部分)[编辑本段]人物概述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八大山人,名朱耷,谱名统*(*为上林下金),江西南昌人,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

又用过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号,后又入青云谱为道。

通常称他为朱耷,但这个名字用的时间很短。

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到去世。

其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

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

朱耷擅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

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八大山人《荷花翠鸟图轴》赏析

八大山人《荷花翠鸟图轴》赏析

八大山人《荷花翠鸟图轴》赏析八大山人,名朱耷,是江西南昌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作为皇亲国戚,八大在明灭亡后,心情悲愤,落发为僧。

通常称他为朱耷,但这个名字用的时间很短,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到去世。

其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

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这个落款也是八大心情的写照,真实的表达出了在国破家亡后,寄居在清朝的心态——无奈与迫不得已。

清朱耷荷花翠鸟图轴朱耷擅长花鸟、山水,他的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绘画的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对所画的花鸟、鱼虫等事物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黑眼珠小白眼珠大,并且永远的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从八大的生活背景中我们了解到他的思国情怀,那么我们就首先从画家的生活背景入手对他的《荷花翠鸟图轴》进行分析:浓郁的荷叶、似开非开的荷花、细长的花茎、险峻的石峰外加两只对视的翠鸟,构成了整幅画面。

此画的中心点在于那两只对视的翠鸟,均以单脚落于石上,那只回首的翠鸟,仿佛是画家的化身,对于新潮的不满,对于故国的思念,对于生活的失望都使他不愿在这片非自己家园的土地上多作停留,所以不愿双脚落地,经典之处应该是那回眸一望,上端的翠鸟与他对视的那一瞬间,所展现的情节有如天崩地裂,电火石明:或是遇到同道中人的喜悦;或是表现对于故国的眷恋;亦或是倾听与自己同是明朝遗民,却侍奉新主的悲哀,体现高处不胜寒的凄凉与无耐。

石头的形状不可以常理推之,浑浑圆圆,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他想搁哪就在哪里,也不管它是不是稳当,立不立的住。

虽然这样,却毫无突兀之感。

这种略带畸形的怪石,也充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扭曲以及对现世的不满。

皴染结合的画法,让人感到茫然中的坚定——虽然在清朝的土地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但却绝不侍奉新主的决心。

八大山人美术鉴赏

八大山人美术鉴赏

浅谈八大山人绘画风格八大山人,名朱耷(约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明朝宗室。

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入屋、驴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汉族,南昌(今属江西)人。

∙一、影响八大山人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1、社会历史背景∙300多年前的东方中国,明末清初的社会变革,使中国绘画史上涌现出了一批“抑塞不拔”的美术“怪杰”。

他们在艺术上不苟合取容,敢于突破前人窠臼,将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融入书画之中,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

八大山人就是以其精练纵恣的笔墨和独创的飘逸、冷峻画风,抒发他那倔强的不言之意,而受到时代的高度评价,并对后辈们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由此,而成为了中国乃至东方书画艺坛的革新巨擘。

∙2、人生经历朱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谱名朱由桵,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

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

其祖父朱多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

父亲朱谋觐,擅长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谋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

朱耷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上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

少年时曾参加乡里考试,录为生员。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

朱耷时年十九,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

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

顺治五年(1648年),他妻子亡故,朱耷便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自此改名雪个。

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

顺治十年(1653年),朱耷二十八岁时,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随从学法的一百多人。

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中国古代著名十大画家之八大山人简介及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著名十大画家之八大山人简介及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著名十大画家之八大山人简介及作品赏析八大山人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位杰出的书画艺术家,其独树一帜、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启迪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

有西方艺术评论家谓其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感,是传统与现代意味的完美整合,正合乎所谓天人合一、返朴归真、物我两忘的境界。

八大山人的作品可分为书法、山水、花鸟三大类,存世大约有两千多件。

一个书画家一辈子能有如此多数量的作品,而且又如此完美精湛、神全气整、情趣无限,令人感佩不已。

八大山人,名朱耷,谱名统*(*为上林下金),江西南昌人,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大高僧”之一。

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

又用过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号,后又入青云谱为道。

通常称他为朱耷,但这个名字用的时间很短,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到去世。

其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

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朱耷擅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

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

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他的山水画初师董其昌,后又上窥黄公望、倪瓒,多作水墨山水,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寥。

亦长于书法,擅行、草书,宗法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董其昌等,以秃笔作书,风格流畅秀健。

桃实千秋图水墨纸本立轴 1699年作按风格和署款不同,八大山人的绘画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659--1684年为僧号期,1684--1694为八大前期,1695--1705为八大后期,不同时期有明显可辨别的署款。

美术鉴赏作业-八大山人的花鸟画

美术鉴赏作业-八大山人的花鸟画

中国美术史及名画欣赏八大山人花鸟画欣赏-荷石水禽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1626-1705),名朱耷,明末清初书画家,清初“四僧”之一。

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

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

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

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朱耷多作水墨山水,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寥,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代表作品有《眠鸭图》、《鹭石图》、《莲花鱼乐图》和《荷石水禽图》等。

本文以《荷石水禽图》来鉴赏其艺术特色和影响。

此幅墨笔画湖石临塘,疏荷斜挂。

两只水鸭或昂首仰望。

或缩颈望立。

意境空灵,余味无穷。

荷叶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富有层次。

八大山人曾自云:“湖中新莲与西山宅边古松,皆吾静观而得神者。

”可见其画荷是观察入微,静观悟对而以意象为之,信手拈来,妙趣自成。

款署:“八大山人写”,押“八大山人”白文印。

朱耷的艺术比常人带有更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复杂的精神内涵,其内心深处的难言之痛与愤懑抑郁,均借助笔墨而抒发出来,以极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强烈地抒发了遗民之情。

其作品中拟人化的鱼鸟、险怪空灵的构图、简约含蓄而充满孤独幽愤感情的笔墨,在内容与形式上已臻于高度统一。

他的画构图简约,水墨淋漓,运笔豪放中有温雅,不拘成法,自成一家,臻文人画最高典范,也因此对后世艺术家影响极大。

他的花鸟画成就特别突出,也最有个性。

其画大多缘物抒情,用象征手法表达寓意,将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感情。

如画鱼、鸟,作“白眼向人”之状,抒发愤世嫉俗之情。

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八大山人作品赏析《河上花图》在天津博物馆的精品厅中,一幅笔色苍莽、笔触奔放的泼墨大写意格外地引人瞩目,这就是“清初四僧”之首——朱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河上花图》。

此幅画卷全长1292.5厘米,纵47厘米,纸本,墨笔。

全卷以荷花为主,坂坡小草,溪水潺潺,寥寥几笔便将兰竹点缀其间。

卷尾自题诗《河上花歌》37行,文才卓绝,书法颇具风范。

后记:“蕙嵒先生属画此卷。

自丁丑五月以至六、七、八月荷叶荷花落成。

戏作河上花歌仅二百余字呈正。

”款署:“八大山人。

”丁丑即1697年,可知此图为八大山人古稀之年所作。

八大山人是何许人也?八大山人,原名朱耷(公元1624-1705年),江西南昌人,明宁献王朱权后裔,与原济、弘仁、髡残并称为“清初四僧”。

在南昌南郊十五华里处的梅湖定山桥畔青云谱,有一座纪念馆,它是我国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

那就是八大山人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约39亩,四面环水,形似"八大"笔下游鱼,与西南面梅湖浑然一体,水陆相生,宛若"太极"天成,馆内布局一院一楼一中心,品形而立,风格迥异,。

南面为"青云谱"道院,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自然脱俗,内部陈列以八大山人生平及艺术介绍为主。

北面为真迹陈列馆,建筑风格现在抽象,含蓄简约,主要展示八大山人书画真迹,又名"真赏楼"。

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朱耷从王孙公子沦落为流民逃犯。

国破家亡的打击,让他一时难以承受,落发为僧,后又入青云谱为道。

他的满腔悲愤无处宣泄,只有寄情于书画,经常以泪和墨。

直到59岁,他从赵孟頫所书的《八大人觉经》中获得启迪,才逐渐解脱烦恼,并决定以“八大山人”为号,一直用到80岁去世。

从60岁到80岁这20年间,他的心态由早年的失控变得异常平静,人生观也从泪眼看世界,升华到笑对人生,而这种心态的变化也形象地表现在他的落款上,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59岁到69岁时的落款特征是把“八”字写成“折角形”,“八大山人”四个字笔画相连就像“哭之”;而从70岁到80岁,“八”字写作“两点”,其笔画相连又像“笑之”。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1. 引言1.1 八大山人简介八大山人,原名张大千,字少卿,号八大山人。

他是清朝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史学家。

八大山人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近现代山水花卉画之宗与神”。

八大山人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荣昌县,自幼喜爱绘画,师法王时敏、八大金刚,潜心于画艺的练习与研究。

他擅长山水花鸟画,尤以花鸟画见长。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被誉为“花鸟名家”。

八大山人画风独特,擅长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生动的花鸟形象,其作品具有浓重的传统文人气质,又融入了新的艺术元素,强调轻灵秀雅,墨色淋漓,意境深远。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广受欢迎,为后人所推崇。

八大山人不仅在绘画领域有出色表现,还涉足书法、诗词等领域。

他以博大精深的学识和才华闻名于世,被誉为文史翰林、艺坛泰斗。

八大山人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位传世大师。

1.2 花鸟画的背景八大山人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他擅长绘制花鸟画,被誉为“花鸟画宗师”。

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画的传统门类之一。

花鸟画起源于古代宫廷绘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门类。

八大山人在花鸟画领域的成就不仅在于其精湛的技艺,更在于他独特的构图手法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画中的重要门类之一,它以描绘花卉、鸟兽为主要内容,注重形神兼备、写实并具有审美价值。

在中国文人画中,花鸟画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是文人雅好之一,也是中国绘画大家们争相涉猎的领域。

八大山人在花鸟画中的创作,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独特见解,更展现了他对艺术的高超造诣。

在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中,观者可以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通过深入研究八大山人花鸟画的构图特色,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艺术成就和独特魅力。

2. 正文2.1 构图特点一:布局简洁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以其独特的构图特色闻名于世。

八大山人的作品在布局上都能体现出简洁的风格。

《八大山人》教学PPT课件【高中美术】

《八大山人》教学PPT课件【高中美术】
• 康熙四十四年(1705)(享年80岁)八月后临 终时,惟有一嗣孙在侧。
相同之处
八大山人 • 都是划时代的伟大艺术家
• 对后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梵高
• 都被社会排斥
都是精神病人
不同之处
• 如果确如某些人所说,八大山人作为一个疯癫画家可以和 梵高做一些类比的话,那么,这种疯癫的根源却是很难相 提并论的。梵高的疯癫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燃烧的结果,是 对生活深刻体验的必然,是人生的大喜大悲的具体表现, 而八大山人的疯癫却是决非如此。因为王族的身份,因为 所遭遇的天崩地裂的巨变,他的疯癫成了一种逃避,不妨 说,他是一逃于疯,二逃于禅,三逃于画。 在梵高的作品前,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一种滚滚而来 的生活的热浪,而在八大山人的画前,却被一种因为离群 索居而伴随的阴冷孤寂、亦或平和恬淡的气息所代替。
八大山人的艺术世界
八大山人的艺术世界
相关山人品评
“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郑板 桥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范 曾
八大山人是世界级的中国画艺术大师。八大山人在中国画, 特别是写意花鸟上的成就前无古人,为一代代中国画家所敬仰。 对八大山人的艺术研究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中的重中之重, 八大山人为中国美术史上,甚至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永恒之 话题。八大山人的作品被世界各大博物馆、拍卖行最热衷寻集 的作品之一。我们今天重识八大山人不难看出他应该是世界上 最早的表现主义大师、极少主义的鼻祖、现代艺术的开创者。
朱耷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 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 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 响极大。
一、出家为僧的时期(16481680)
• 画风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八大山人,名朱耷(耷[dā],音搭),又名朱 道朗1626-1705 江西南昌人,为明宁献王朱权九 世孙,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 明灭亡后,国毁家亡,朱耷心情悲愤,落发为 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又用过雪个、个山、个 山驴、驴屋、人屋道朗、朗月、破云樵者、牛石 慧等号一生所用名号多达五十五个到了晚年才开 始起八大山人的文号。
《蕉叶兰草图》
清 牛石慧 古木幽禽图
牛石慧三个字连缀起来草写,形似"生不拜君"四字,表现了他不屈服于清王朝的态度。
生 不 拜 君
《瓜月图》上题诗曰: “眼光饼子一面,月圆 西瓜上时。个个指月饼 子,驴年瓜熟为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通常称他为朱耷,但这个名字用的时间很 短,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到去世。 其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 人”竖着连写。前二字又似“哭”字,又 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 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八+
八 大 山 人
牛 =朱
牛 石 慧
苦瓜——清皮朱心
石涛(1641-约1718), 本籍广西桂林,僧籍全 州,俗姓朱,名若极, 出家为僧后,法名原济。 他的号别很多,有苦瓜 和尚、瞎尊者、济山僧、 清湘老人、清湘陈人、 大涤子等。
谢谢关注!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 月25日)明崇祯皇帝煤山上上吊
• 题芋
• 此诗又名《蹲鸱》
• 洪崖老夫煨榾柮,拨尽寒灰手加额。 • 是谁敲破雪中门,愿举蹲鸱以奉客。
• 《西瓜》和托盘出大西瓜,眼里无端已着沙, 寄语土人休浪笑,拨开荒草事丘麻。
• 郑板桥题:国破家亡鬓总皤,一囊师画作 头陀,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