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纲要

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纲要

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纲要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 △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 kJ/mol。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原理是指化学反应发生的原理和规律。

化学反应是化学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过程,它是由分子、离子或原子之间的键的断裂和形成所引起的。

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化学现象、推断和预测反应产物、优化化学过程、设计新的化学反应等。

下面是化学反应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反应速率和反应的速率方程: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

反应的速率方程描述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反应速率与浓度成正比,可以用速率常数k来表示。

反应速率还可以由反应物的摩尔反应系数与常数k相结合表示。

2. 反应平衡:当一个反应达到一定的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前后变化趋势相同,称为反应达到平衡。

在平衡时,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浓度不再改变,但是反应仍然在进行。

平衡常数Keq描述了反应物和产物摩尔浓度的关系,它是反应物和产物浓度比的乘积的比值。

3.平衡常数与反应热力学:平衡常数与反应热力学分析有关。

在常温常压下,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反应焓变ΔH来描述。

根据反应焓变ΔH的正负,可以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平衡常数与ΔH之间有关系,当ΔH为正时,平衡常数较小时反应向产物方向偏移,反之,当ΔH为负时,平衡常数较大,反应向反应物方向偏移。

4.化学平衡与莱沃留斯定律:莱沃留斯定律描述了化学反应中浓度变化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它指出,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物和产物浓度的比值的乘积的倒数等于平衡常数。

当改变反应物浓度或产物浓度时,反应会重新达到平衡,而平衡常数不变。

5.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密切相关。

反应机理是指反应中发生的一系列微观步骤,每个步骤都有一个速率常数。

反应机理包括起始物质的反应、中间物的生成和中间物的反应等步骤。

反应速率决定于速率控制步骤的速率常数。

通常情况下,反应速率与活化能有关,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

温度的升高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因为它提供了更多的能量以克服反应的活化能。

化学书选修一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书选修一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书选修一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原理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研究了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和机制。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其背后隐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原理。

本文将从反应速率、反应热力学和化学平衡三个方面介绍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内容。

一、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指标之一,用来描述反应物消失和生成物出现的速度。

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其中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根据化学动力学理论,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将会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会增加反应物的分子动能,使得反应物分子更容易发生碰撞并产生化学反应。

浓度和催化剂也能够影响反应速率,浓度的增加会增加反应物分子的碰撞频率,而催化剂则能够提高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

二、反应热力学反应热力学研究了反应的热效应,即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差即为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反应热力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性质,并进一步推导出反应的热力学方程。

热力学方程是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能量变化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反应的热效应,并进一步研究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三、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达到稳定状态的情况。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受到反应物浓度、压力和温度的影响。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系统会偏离平衡状态,但会通过反应的方式重新达到平衡。

例如,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平衡反应会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以减少反应物的浓度差异。

同样地,当温度升高时,平衡反应会向吸热方向移动,以吸收多余的热量。

化学反应原理涉及反应速率、反应热力学和化学平衡三个方面。

通过研究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和机制。

化学反应原理的研究对于新材料的开发、新药物的研制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指南第一章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

2.速率常数(k):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式为v=k[A]^m[B]^n,其中m和n为反应物的反应级数,k为速率常数。

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表面积等。

二、反应机理1.反应机理:反应过程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的具体过程。

2.反应中间体: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短暂存在的中间物质。

3.反应活化能:反应物转化为反应产物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三、反应平衡常数1.反应平衡常数(K):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平衡时的浓度比。

2.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式:K=[C]^c[D]^d/[A]^a[B]^b,其中a、b、c、d为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计量数。

3.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温度、压力、浓度等。

四、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反应物和产物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2.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的关系式:K=产品浓度之积/反应物浓度之积。

3.化学平衡的移动: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力等条件可以使化学平衡向产物或反应物方向移动。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反应快慢的指标,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量变化。

速率可以通过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计算公式为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为XXX)。

影响速率的因素包括决定因素(反应物的性质)和条件因素(反应所处的条件)。

对于固体和液体参与的反应,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惰性气体对速率的影响取决于反应体系的恒温恒容或恒温恒体状态。

在恒温恒容状态下,充入惰性气体会使总压增大,但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因此反应速率不变。

在恒温恒体状态下,充入惰性气体会使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化学平衡是指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特征包括逆、等、动、定、变。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化学反应原理是化学一个重要的考点,关于它的原理你都掌握了多少?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反应热的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焓变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完整版)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反应热与焓变:△H=H(产物)-H(反应物)2、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3、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4、常见的吸热、放热反应⑴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燃烧反应 ④多数的化合反应 ⑤铝热反应⑵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多数的分解反应 ② 2NH 4Cl(s)+Ba(OH)2·8H 2O(s)=BaCl 2+2NH 3+10H 2O③ C(s)+ H 2O(g) 高温 CO+H 2 ④CO 2+ C 高温2 CO5、反应条件与吸热、放热的关系: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取决与反应物和产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放热反应△H 为“-”,吸热反应△H 为“+”,△H 的单位为kJ/mol②反应热△H 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应注意△H 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H 是在298K 、101Pa 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或小数。

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 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7、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8、电极反应的书写:活性电极:电极本身失电子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过程 总能量 总能量⑴电解: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惰性电极: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放电顺序:I->Br->Cl->OH-)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放电顺序:Ag+>Cu2+>H+)注意问题:①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用实际放电的离子.......来表示②电解反应的总方程式要注明“通电”③若电极反应中的离子来自与水或其他弱电解质的电离,则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中要用化学式表示⑵原电池:负极:负极本身失电子,M→Mn+ +ne-① 溶液中阳离子得电子Nm++me-→N正极:2H++2e-→H2↑②负极与电解质溶液不能直接反应:O2+4e-+2H2O→4OH-(即发生吸氧腐蚀)书写电极反应时要注意电极产物与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是否反应,若反应,则在电极反应中应写最终产物。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人教版全部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人教版全部
若: △H > 0 则为吸热反应 △H为“+” , Q<0 △H < 0 则为放热反应 △H为“-” , Q>0
Ⅲ:通过实验直接测得→掌握中和热的测定
键能: 破坏1 mol 共价键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 mol 共价键放出的能量 键能恒取正值
表现 行式
放热反应
吸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应
△H﹤0或△H为“—” △H﹥0或△H为“+”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一课时 焓变 反应热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 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 子的过程。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
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 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 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 反应过程中都会有能量的变化。
D点.拨2C:2H热2(化g)学+5方O程2(式g)书=4写CO正2误(g的)+判2H断2O可(l从) △物H质=的+4聚b集状 态、k△J/mH的ol 正负号、物质的量的大小、单位等主要方面 E入. 手2C2H2(g)+5O2(g)=4CO2(g)+2H2O(l) △H=-2b
3、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 kJ的热量。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C
E E ∆H= (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 ∆H=E(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
E (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
我们已经认识了反应热,那么如何在化 学方程式中正确反映其热量的变化?

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一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其中的重点知识点。

一、化学反应原理(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温度: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一般来说,温度每升高 10℃,反应速率增大 2 4 倍。

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减小容器体积),相当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增大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负催化剂能减慢反应速率。

(二)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特征包括:逆、等、动、定、变。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主要有浓度、温度、压强等。

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个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平衡。

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有:温度、浓度等。

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稀释溶液,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四)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能发生微弱的电离。

水的离子积常数 Kw= c(H+)·c(OH),在一定温度下是一个常数。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一)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反应热的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焓变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1=H2O(l);ΔH(298K)=-285.8kJm·ol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 -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选修4知识点汇总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 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 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例:CH4 (g) + 2O2 (g) = CO2 (g) + 2H2O (l) ΔH=-890.3 kJ/mol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25℃,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C→CO2,S→SO2,H→H2O,只能在氧气中燃烧。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常考选择: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整理(超全)

《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整理(超全)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清单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焓变、反应热要点一: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特别提醒:(1)描述此概念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或“ ΔH”表示,其后所用的数值必须带“+”或“—”。

(2)单位是kJ/mol,而不是kJ,热量的单位是kJ。

(3)在比较大小时,所带“+”“—”符号均参入比较。

要点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的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的ΔH为“+”或ΔH >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 E(生成物的键能)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①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3.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4.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如C(石墨,s) C(金刚石,s)△H3= +1.9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而不标“↓、↑”。

2.△H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H值“—” 表示放热反应,△H 值“+”表示吸热反应;单位为“kJ/mol”。

3.△H的值要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H也要加倍。

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的移动

课题:化学平衡的移动基础自测化学平衡的移动1.化学平衡的移动就是改变外界条件,破坏原有的平衡状态,建立起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2.图示3.平衡移动的方向(1)若v(正)>v(逆),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若v(正)=v(逆),则平衡不移动。

(3)若v(正)<v(逆),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特别提醒](1)外界条件改变,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①若条件改变,未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则平衡一定不移动,如增加固体的用量。

①若条件改变,引起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但v(正)、v(逆)同等程度的改变,则平衡不发生移动。

①若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2)平衡发生移动,说明外界条件一定发生改变。

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参与反应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使得v(正)大于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使得v(正)小于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平衡移动图像(v­t图)(1)平衡正向移动(2)平衡逆向移动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压强改变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间的关系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2)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平衡移动图像(v­t图)以m A(g)+n B(g)p C(g)+q D(g)为例(1)若m+n>p+q(2)若m+n<p+q(3)若m+n=p+q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2.平衡移动图像(v­t图)(1)若a A+b B c C+d DΔH<0(2)若a A+b B c C+d DΔH>0催化剂与化学平衡平衡移动原理1.催化剂与化学平衡(1)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增大正、逆反应的速率,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但能缩短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它研究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和机理。

通过观察和分析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和性质变化,可以推断反应物的结构和性质,探索反应途径和反应速率的规律,揭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物质转化过程中的电荷转移与电子重排等基本原理。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经历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转化。

物质的转化是指反应物的原子间键的断裂和形成,进而生成新的化学物质。

这种转化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种反应物之间的复杂转化。

能量的转化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而新的化学键形成则释放能量。

这种能量变化影响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速率。

化学反应的速率是描述反应进行快慢的参数,它反映了反应物从初始状态到最终状态的转化速度。

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通过改变这些因素,可以调控反应速率达到所需的目的。

同时,通过反应速率的研究可以推断出反应途径和机理。

化学反应的机理是指反应的详细步骤和中间产物的形成和消失过程。

它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的分析,揭示了反应物转化的详细过程。

在探索化学反应机理的过程中,常常涉及到配位化学、光化学、电化学等多个分支学科的知识。

化学反应原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物质的转化过程和能量的转化规律,还对于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可以进行合成新化合物、改进反应工艺、提高反应效率等。

同时,了解反应原理也有助于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控制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应用。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原理》是化学选修课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机理。

下面是该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1.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称为反应物,经过反应转化而形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2.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3.反应的宏观现象:气体的生成、溶液的颜色变化或是溶解度的改变等,可以作为宏观反应的观察指标。

4.反应的微观机理: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原子磁性的变化,以及电荷迁移等可以揭示反应的微观机理。

第二部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能量变化1.反应的速率:反应速率衡量了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度,它与反应物浓度的变化率相关。

2.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活性、温度、浓度、催化剂等都可以影响反应的速率。

3.反应动力学:研究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

4.反应的能量变化:反应过程中涉及能量的吸收和释放,反应物的能量差可以通过焓变来衡量。

第三部分: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1.化学平衡: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2.平衡常数: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的比值关系称为平衡常数,根据平衡常数可以预测反应的进行方向。

3.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温度和压力可以影响平衡常数的数值。

4.平衡常数的计算: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以计算出平衡常数的数值。

第四部分: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概念:酸是能够释放H+离子的物质,碱能够释放OH-离子的物质。

2.中和反应:酸和碱之间有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3.酸碱指示剂:能够通过颜色变化指示溶液中酸碱性质的物质。

4.酸碱滴定:通过滴定溶液中的酸碱物质,确定它们的摩尔比例。

第五部分: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2.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式:半反应方程式将氧化和还原过程分别表示,化简后通过平衡反应物的酸碱性质来平衡整个反应方程式。

化学反应原理1--4各章知识点

化学反应原理1--4各章知识点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1—4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反应热焓变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2、符号:△H3、单位:kJ·mol-14、规定:吸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放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燃料的燃烧C+CO2, H2+CuO酸碱中和反应C+H2O金属与酸Ba(OH)2.8H2O+NH4Cl大多数化合反应CaCO3高温分解大多数分解反应小结:1、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2、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H为“-”或小于0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体系能量升高,△H为“+”或大于03、反应热数值上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总结]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1)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态,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2)方程式右端用△H 标明恒压条件下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负,吸热为正。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4)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即△H 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当化学反应逆向进行时,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三、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焓变(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总结规律:若多步化学反应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学反应,则新反应的反应热即为上述多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的焓变

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的焓变

课题:化学反应的焓变基础自测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焓变(1)焓(H):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2)焓变(ΔH):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即ΔH=H(生成物)-H(反应物)。

(3)焓变与反应热: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等于焓变。

(4)焓变概念: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单位kJ·mol-1。

(5)ΔH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①吸热反应:ΔH>0;②放热反应:ΔH<0。

3.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的原因(1)从反应物断键和生成物成键角度①化学反应过程:②化学键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若E1>E2,反应吸收能量,ΔH>0,为吸热反应;若E1<E2,反应放出能量,ΔH<0,为放热反应。

(2)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大小角度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过程中放出能量。

如果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的形式,就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如图所示: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1)热化学方程式既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对于热化学方程式H2(g)+12O2(g)===H2O(l)ΔH=-285.8 kJ·mol-1,表示在25 ℃(298 K)、101 kPa时,1 mol H2与12mol O2完全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285.8 kJ。

3.书写原则(1)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个数,可以用整数也可以用分数。

(2)必须注明物质的状态、ΔH的“+、-”和单位。

(3)应标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若不标明,则表示是在25 ℃(298 K)、101 kPa条件下的反应热。

(4)对于相同反应,ΔH的数值必须与化学计量数对应。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还原-氧化反应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平衡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方程式平衡3. 反应热与焓变- 反应热的定义- 焓变的计算- 热化学方程式4. 化学动力学- 反应速率的定义-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速率定律与速率常数二、溶液与化学平衡1. 溶液的基本概念- 溶液的定义与分类- 浓度的表示方法- 溶液的物理性质2. 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的特征- 化学平衡常数- Le Chatelier原理3. 酸碱平衡- 酸与碱的定义- pH与pOH的概念- 酸碱中和反应4. 沉淀-溶解平衡- 溶解度积(Ksp)- 沉淀的形成与溶解三、电化学1.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数的确定-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 电子守恒原理2. 伏打电堆与电池- 伏打电堆的原理- 电池的工作原理- 标准电极电势3. 电化学系列- 金属的电化学活性- 电化学系列表4. 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腐蚀的类型与机理- 防护措施四、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与分类-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基本有机化合物类型(烃、醇、酮、酸、酯等)2. 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 氧化与还原反应3. 有机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碳的杂化轨道- 分子的几何形状- 同分异构体4.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有机合成材料- 生物体内的有机反应- 有机污染物的处理五、实验技能与安全1. 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器材的使用-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2. 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 实验室安全规则- 化学品的妥善处理- 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数据记录- 误差分析- 实验报告的撰写请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对上述框架进行调整和补充。

每个部分都应详细列出相关的知识点,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此外,为了便于学生复习和教师教学,建议在每个章节后附上相应的习题和案例分析。

高中化学选修一电子版教材化学反应原理

高中化学选修一电子版教材化学反应原理

高中化学选修一电子版教材化学反应原理
高中化学选修一电子版教材化学反应原理内容主要包括:
一、反应物的性质
1、反应物的性质
反应物是反应过程中参与反应的物质,其特性决定了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反应物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类:
(1)物理性质:指反应物的形状、质量、体积、温度、溶度、活度等。

(2)化学性质:指反应物的化学结构、组成、分子量、化学
稳定性、活性等。

二、反应条件
1、反应条件
反应条件是指反应过程发生所必需的物理和化学条件,它们包括:
(1)温度:反应温度是指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所需要的温度,不同反应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一般来说,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有些反应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反应速率反而减小。

(2)催化剂:催化剂是指能够加速反应的物质,它可以改变反应的速率,但不会改变反应的最终产物。

(3)压力:反应的压力也会影响反应的速率,一般来说,压力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4)pH:反应过程中的pH值也会影响反应的速率,一般来说,pH值越接近中性,反应速率越快。

三、反应动力学
1、反应动力学
反应动力学是研究反应过程的速率和机理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反应过程的过程和结果,从而更好地控制反应。

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反应热与焓变:△H=H(产物)-H(反应物)2、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34①多数的分解反应 ② 2NH 4Cl(s)+Ba(OH)2·8H 2O(s)=BaCl 2+2NH 3+10H 2O ③ C(s)+ H 2O(g) 高温 CO+H 2 ④CO 2+ C 高温2 CO5、反应条件与吸热、放热的关系: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取决与反应物和产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放热反应△H 为“-”,吸热反应△H 为“+”,△H 的单位为kJ/mol②反应热△H 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应注意△H 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H 是在298K 、101Pa 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或小数。

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 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7、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8、电极反应的书写: 活性电极:电极本身失电子⑴电解: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惰性电极: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放电顺序:I ->Br ->Cl ->OH -)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放电顺序:Ag +>Cu 2+>H +)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过程 总能量 总能量注意问题:①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用实际放电的离子.......来表示②电解反应的总方程式要注明“通电”③若电极反应中的离子来自与水或其他弱电解质的电离,则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中要用化学式表示⑵原电池:负极:负极本身失电子,M→Mn+ +ne-① 溶液中阳离子得电子Nm++me-→N正极:2H++2e-→H2↑②负极与电解质溶液不能直接反应:O2+4e-+2H2O→4OH-(即发生吸氧腐蚀)书写电极反应时要注意电极产物与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是否反应,若反应,则在电极反应中应写最终产物。

9、电解原理的应用:⑴氯碱工业:阳极(石墨):2Cl-→Cl2+2e-( Cl2的检验: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出气口,试纸变蓝,证明生成了Cl2)。

阴极:2H++2e-→H2↑(阴极产物为H2、NaOH。

现象(滴入酚酞):有气泡逸出,溶液变红)。

⑵铜的电解精炼:电极材料:粗铜做阳极,纯铜做阴极。

电解质溶液:硫酸酸化的硫酸铜溶液⑶电镀:电极材料:镀层金属做阳极(也可用惰性电极做阳极),镀件做阴极。

电解质溶液是用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盐溶液。

10、化学电源⑴燃料电池:先写出电池总反应(类似于可燃物的燃烧);再写正极反应(氧化剂得电子,一般是O2+4e-+2H2O→4OH-(中性、碱性溶液)O2+4e-+4H+→2H2O (酸性水溶液)。

负极反应=电池反应-正极反应(必须电子转移相等)⑵充放电电池:放电时相当于原电池,充电时相当于电解池(原电池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做阴极,原电池的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做阳极),11、计算时遵循电子守恒,常用关系式:2 H2~ O2~2Cl2~2Cu~4Ag~4OH-~4 H+~4e-12、金属腐蚀:电解阳极引起的腐蚀>原电池负极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原电池正极>电解阴极钢铁在空气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

负极:2Fe→ 2Fe 2++4e-正极:O2+4e-+2H2O→4OH-总反应:2Fe + O2+2H2O=2Fe(OH)2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度1、反应方向的判断依据:△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H-T△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H-T△S>0反应不能自发。

该判据指出的是一定条件下,自发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不能说明实际能否发生反应(计算时注意单位的换算)课本P40T32、化学平衡常数:①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进行的越完全。

②纯固体或纯溶剂参加的反应,它们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③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单位与方程式的书写形式一一对应。

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④化学平衡常数受温度影响,与浓度无关。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平衡常数实现的。

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增大还是减小与反应吸放热有关。

3、平衡状态的标志:①同一物质的v正=v逆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质量、含量、浓度(颜色)保持不变③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保持不变只适用于△vg≠0的反应④密度适用于非纯气体反应或体积可变的容器4、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⑴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必增大,引起反应体系浓度的减小,相当于减压对平衡的影响⑵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各组分的浓度不变,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⑶对于△vg=0的可逆反应,平衡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恒容、恒压下平衡都不会移动5、⑴等效平衡:①恒温恒压,适用于所有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的量之比与最初加入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均可达到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浓度相同,转化率相同。

②恒温恒容,△vg=0的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的量之比与最初加入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均可达到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转化率相同。

⑵等同平衡:恒温恒容,适用于所有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的量与最初加入的物质的量相同,均可达到等同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同,百分含量相同,浓度相同。

6、充气问题:以aA(g)+bB(g)cC(g)⑴只充入一种反应物,平衡右移,增大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但它本身的转化率降低⑵两种反应物按原比例充,恒容时相当于加压,恒压时等效平衡⑶初始按系数比充入的反应物或只充入产物,平衡时再充入产物,恒容时相当于加压,恒压时等效平衡化学反应速率: 速率的计算和比较;浓度对化学速率的影响(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V-t图的分析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1、强弱电解质:⑴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其溶液中无溶质分子,电离方程式用“=”,且一步电离;强酸、强碱、大多数盐都属于强电解质。

⑵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其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电离方程式用“”,多元弱酸的电离方程式分步写,其余的弱电解质的电离一步完成;弱酸、弱碱、水都是弱电解质。

⑶常见的碱:KOH、NaOH、Ca(OH)2、Ba(OH)2是强碱,其余为弱碱;常见的酸:HCl、HBr、HI、HNO3、H2SO4是强酸,其余为弱酸;注意:强酸的酸式盐的电离一步完成,如:NaHSO4=Na++H++SO42-,而弱酸的酸式盐要分步写,如:NaHCO3=Na++HCO3-, HCO3- CO32- +H+2、电离平衡⑴ 电离平衡是平衡的一种,遵循平衡的一般规律。

温度、浓度、加入与弱电解质相同的离子或与弱电解质反应的物质,都会引起平衡的移动⑵ 电离平衡常数(Ka或Kb)表征了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一定温度下,电离常数越大,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越大。

Ka或Kb是平衡常数的一种,与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只受温度影响。

温度升高,电离常数增大。

3、水的电离:⑴ H 2O H++OH-,△H>0。

升高温度、向水中加入酸、碱或能水解的盐均可引起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

⑵ 任何稀的水溶液中,都存在,且[H+]·[OH-]是一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Kw);Kw是温度常数,只受温度影响,而与H+或OH-浓度无关。

⑶ 溶液的酸碱性是H+与OH-浓度的相对大小,与某一数值无直接关系。

⑷ 当溶液中的H+浓度≤1mol/L时,用pH表示。

无论是单一溶液还是溶液混合后求pH,都遵循同一原则:若溶液呈酸性,先求c(H+);若溶液呈碱性,先求c(OH-),由Kw求出c(H+),再求pH。

⑸ 向水中加入酸或碱,均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电离的c(H+)或c(OH-)<10-7mol/L,但c(H+)H2O=c(OH-)H2O。

如某溶液中水电离的c(H+)=10-13mol/L,此时溶液可能为强酸性,也可能为强碱性,即室温下,pH=1或13向水中加入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电离的c(H+)或c(OH-)>10-7mol/L,如某溶液中水电离的c(H+)=10-5mol/L,此时溶液为酸性,即室温下,pH=5,可能为强酸弱碱盐溶液。

4、盐的水解⑴在溶液中只有盐电离出的离子才水解。

本质是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使H+或OH-的浓度减小,从而促进水的电离。

⑵影响因素:①温度:升温促进水解②浓度:稀释促进水解③溶液的酸碱性④ 同离子效应⑷水解方程式的书写:①单个离子的水解:一般很微弱,用,产物不标“↑”“↓”;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方程式要分步写②双水解有两种情况:Ⅰ水解到底,生成气体、沉淀,用=,标出“↑”“↓”。

Ⅱ部分水解,无沉淀、气体,用,产物不标“↑”“↓”;⑸ 盐类水解的应用:①判断溶液的酸碱性②判断盐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及其浓度大小③判断离子共存④加热浓缩或蒸干某些盐溶液时产物的判断,如AlCl3溶液⑤某些盐溶液的保存与配制,如FeCl3溶液⑥某些胶体的制备,如Fe(OH)3胶体⑦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如明矾净水、化肥的施用等。

(解释时规范格式:写上对应的平衡-----条件改变平衡移动-----结果)5、沉淀溶解平衡:⑴ Ksp:A m B n mA n++nB m-,Ksp=[A n+]m[B m-]n。

①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不改变Ksp。

②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⑵ Q>Ksp,有沉淀生成;Q=Ksp,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Q<Ksp,沉淀溶解。

⑶ 一种沉淀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

如锅垢中Mg(OH)2的生成,工业中重金属离子的除去。

6、离子反应:⑴ 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设量少的物质物质的量为1mol,与另一过量的物质充分反应。

⑵ 离子共存推断题解答时应注意:①判断一种离子存在后,一定注意与之不共存的离子一定不存在;②前面加入的试剂对后面的鉴定是否有影响。

⑶ 离子(或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取少量——加试剂——观现象——定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