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典型材料
村级易地搬迁情况汇报
![村级易地搬迁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a194c50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e.png)
村级易地搬迁情况汇报近年来,我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村级易地搬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就我村易地搬迁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搬迁对象。
我村易地搬迁对象主要是一些贫困户和生活环境较差的农户。
经过摸底调查,我们确定了搬迁对象,并根据各户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安置安排。
二、搬迁安置。
针对搬迁对象,我们在新的搬迁安置点进行了规划建设,确保了每个搬迁户有自己的安居房,并配套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如道路、供水、供电等,让搬迁户能够在新的环境中顺利安居乐业。
三、搬迁补偿。
在搬迁过程中,我们也对搬迁户进行了合理的补偿,包括对房屋、耕地、果树等的补偿,以及一定的搬迁补助和安家费,让搬迁户在经济上得到了一定的帮助,也增强了他们的搬迁意愿。
四、搬迁效果。
通过易地搬迁,我们村的贫困户和生活环境较差的农户得到了有效的帮助,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提升。
同时,原村区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为村民们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五、搬迁后的帮扶。
易地搬迁并不是终点,我们也在搬迁后对搬迁户进行了持续的帮扶和服务,包括就业培训、产业扶持、健康保障等方面的工作,让搬迁户能够更好地融入新的社区,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易地搬迁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搬迁户对新环境不够适应,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搬迁户的适应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确保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展望未来。
我们将继续关注易地搬迁后的帮扶工作,加强对搬迁户的跟踪服务,持续改善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让他们能够在新的环境中稳定发展。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原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让村民们能够共同享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的福祉。
以上就是我村村级易地搬迁情况的汇报,希望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帮助和指导,让易地搬迁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房县易地搬迁典型案例剖析报告
![房县易地搬迁典型案例剖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1cb69e84868762caaed579.png)
房县易地搬迁典型案例剖析报告来源: 湖北省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时间: 2016-03-03 11:52:00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军店镇双柏安置小区和回龙乡黑獐沟村集中安置小区是房县在“十二五”期间为有效解决特殊贫困地区的生态建设和贫困问题而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五年来,在中央、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县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以“不脱贫困帽就摘乌纱帽”的决心,让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搬迁户住上了安置房,连上了信息网,走上了平坦路,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安全电,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一、项目概况(一)军店双柏集中安置小区。
该小区位于308省道边与军店镇集镇相邻,该小区于2011年4月动工,2012年9月群众搬迁入住,小区共征用土地360亩。
其中:建设用地95亩,生产性用地265亩,建房55栋110套,建筑面积23400平方米,单套面积213平方米,安置群众110户、547人,整个小区达到“五有”、“十配套”,即:有口粮田,有产业园,有楼房住,有服务设施,有活动场所;配套水、电、路、电视、电信、能源、猪栏、厕所、工具房、绿化等。
(二)回龙乡黑獐沟村集中安置小区。
位于回龙乡黑獐沟村与军店镇月明村交汇处,与308省道相邻,该小区于2014年正式开工,2015年底房屋及配套建设工程基本竣工。
小区建设用地210亩,生产用地450亩,建成安置房296套,单套面积198平方米,可安置搬迁群众300户,1000人,小区配套建设有“五务合一”群众服务中心,“五统一”标准化卫生室,建生活超市一处,文化活动广场5000多平方米,实施“水、电、路、气(沼气)、房、环境”六到家工程,达到贫困户每户有一套安置搬迁房,一个好的居住环境,一份责任地,一个致富产业,一次就业培训,一套后扶政策,一份社会保障的“七个一”目标。
二、前期工作情况(一)摸清现状,建立档案,制定工作方案。
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失败案例
![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失败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4bb29a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7.png)
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失败案例在某个偏远山区,有一个大型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本应是让贫困村民开启幸福新生活的大好事,可结果却不尽人意,变成了一个失败的典型。
一、选址的尴尬。
当初在选址的时候,就有点像闭着眼睛乱点兵。
相关人员没有充分考虑村民们的实际需求,新的搬迁点选在了一个离农田老远的地方。
这可就苦了那些一辈子靠种地为生的村民了。
以前出了家门走几步就到地里,现在可好,早上天不亮就得出发去田里,等忙完回来天都黑透了。
就像把鱼从熟悉的小池塘一下子扔到了大海里,虽然大海很广阔,但是鱼找不到熟悉的水草和虫子吃了。
村民们失去了耕种的便利,这就像断了他们的一条生路,大家心里的怨气那是蹭蹭地往上冒。
二、就业的泡影。
说好了搬迁之后会有就业机会的。
政府也确实费了不少心思,引进了一些小工厂,想着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
可是这些工厂的老板啊,就像一阵风,来了又走了。
为啥呢?原来当地基础设施太差,交通不方便,原材料运进来成本高,生产出来的东西运出去也困难。
而且工人都是零基础的村民,培训起来麻烦得很。
结果呢,这些工厂没开多久就倒闭了。
这下可好,村民们眼巴巴地看着工作没了,还不如在老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呢。
就像给人画了一个大饼,闻着香,可就是吃不到嘴里。
三、社区的混乱。
新的搬迁社区看起来房子盖得漂漂亮亮的,一排排很整齐。
但住进去之后才发现,各种问题一大堆。
首先是邻里关系乱成了一锅粥。
以前在村里大家都是知根知底的,现在突然搬进来好多不认识的人,互相之间还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吵起来,比如说谁家占了楼道多一点地方放杂物啦,谁在休息时间弄出太大动静啦。
而且社区管理也乱得很,垃圾到处乱扔,因为没有合理规划垃圾桶的位置,也没有人好好监督。
这社区就像一个没有规矩的游乐场,看起来热闹,但实际上乱七八糟的,根本没有家的感觉。
四、文化的断层。
在原来的村子里,村民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逢年过节都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像什么祭祀祖先、跳传统的舞蹈之类的。
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材料
![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57ca936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a.png)
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材料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摆脱贫困,改善生活条件。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易地扶贫搬迁的典型材料,以期为更多贫困地区的群众提供参考和借鉴。
首先,我们来看看贵州省黔西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该地区地处高山峡谷,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较差。
为了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当地政府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将贫困群众从高山搬迁到了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新居地。
政府还为搬迁群众提供了就业培训和创业扶持政策,帮助他们在新的生活环境中融入并发展。
通过这一举措,当地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脱贫致富的希望也变得更加真实。
其次,湖南省益阳市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也是一项成功的案例。
益阳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地处长江流域,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许多群众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益阳市政府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将贫困群众搬迁到了市区或者交通便利的新居地。
政府还为搬迁群众提供了就业培训和产业扶持政策,帮助他们在新的生活环境中谋求发展。
通过这一举措,当地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脱贫致富的希望也变得更加现实。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云南省昭通市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昭通市地处滇西北高原,地势险峻,气候条件恶劣,是国家级贫困县。
为了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当地政府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将贫困群众从高山搬迁到了低海拔、气候适宜的新居地。
政府还为搬迁群众提供了生产生活扶持政策,帮助他们在新的生活环境中立足发展。
通过这一举措,当地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脱贫致富的希望也变得更加切实可行。
通过以上典型材料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对于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条件和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需要注意,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搬迁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希望更多地区能够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为贫困地区群众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改变。
易地扶贫搬迁情况工作汇报(推荐)
![易地扶贫搬迁情况工作汇报(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2450e1b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c2.png)
易地扶贫搬迁情况工作汇报(推荐)一、前言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将贫困人口从较为贫困的地区“搬迁”至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实现精准扶贫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脱贫攻坚。
我所在的县长期以来一直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实施,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现将我所参与的易地扶贫搬迁情况进行一份工作汇报,望各位领导能够审阅及协助我做得更好。
二、易地扶贫搬迁概述我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始于2017年,当时我县政府通过专门的调查研究,并分析和评估了每个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态,大规模修建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通过此项工作,共有450人搬迁至新的安置区,每个搬迁户均配备了一定面积的住宅和生产设备以及相应的资金支持,此后得到了贫困户方面的认可及社会的好评。
三、项目亮点1. 充分调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是一项涉及人员和资金鸿沟较大的工程项目,必须充分调研并进行全面的评估。
为此,我们的县本次搬迁选址时,组织了省市两级的专家,充分研究分析,最终确定了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地理位置。
经过多次评估,搬迁规模最大的安置点将有350户人家全责或部分负责,并且将提供符合贫困户需求的义务教育水平的就业和上岗培训机会,支持贫困户提升自身经济实力。
2. 精准帮扶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帮扶小组。
这个小组可以是由企业聘请管控清单以被留置人员为主导,其中还有政府、乡(镇)政府和新村民组成的小组,对住户进行全方位、一对一的帮扶,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对易地搬迁户进行必要的知识普及和工作指导,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3. 合理分配易地扶贫搬迁的主要目的是让贫困户脱离贫困。
为了确保这种方式的有效实施,亦为了确保贫困户集中在一起是可持续发展的,我们建议扶持户和新环境中的其他贫困户合作。
我们根据此次搬迁在原地区绘制的政策分配和资产分配,最后就业前瞻性地确定了泪印家庭置业、就业、集约耕种、花卉葵花产业等工作。
最新易地扶贫搬迁户先进事迹
![最新易地扶贫搬迁户先进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afa5f49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3.png)
最新易地扶贫搬迁户先进事迹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为了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基本生活问题,推动脱贫攻坚,实施的重要工程之一。
近年来,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许多贫困户离开了原来的贫困生活环境,搬到新的安全、宜居的地方,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他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通过自己的努力,许多搬迁户成功摆脱了贫困,取得了显著成就。
以下是一些最新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先进事迹:事迹一:王明是山西省某贫困地区的一名搬迁户。
过去,他一家生活在偏远的山区,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困的经济条件。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他们搬到了新的居住地,享受到了集中供水、电力、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
王明利用新的生活环境和政策扶持,积极养殖山羊和蔬菜,发展了农业产业。
他还参加了培训班学习养殖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收入逐渐增加。
他还带领周围的贫困户一起发展养殖业,帮助更多人脱贫致富。
事迹二:李小红是湖南省某贫困地区的搬迁户。
因家庭贫困,她从小就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她搬到了城市附近的新居住地,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和职业培训。
李小红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班,学习餐饮管理和烹饪技术。
她毕业后,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小餐馆。
她注重菜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
随着生意的壮大,她雇佣了当地的贫困劳动力,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
她成为了许多贫困女性的榜样,鼓励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事迹三:张建国是河北省某贫困地区的搬迁户。
由于家庭条件困难,他从小就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他搬到了新的居住地,看到了新的希望。
他坚持不懈地学习,自学了计算机编程和设计技术。
他利用这些技能开设了一家小型的网络公司。
他的公司为当地的企业提供网站设计和网络推广等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和赞誉。
他还组织了一支年轻的团队,培养了许多贫困地区的年轻人掌握这些新技能。
通过他的努力,许多贫困家庭的子女找到了工作,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易地搬迁实际案例分析报告
![易地搬迁实际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3553e9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0.png)
易地搬迁实际案例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易地搬迁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工程,旨在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文将以某省某县易地搬迁项目为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该县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地理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贫困人口较多。
为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政府决定实施易地搬迁项目,将居民从偏远山区搬迁至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新居住区。
首先,易地搬迁项目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新居住区建有宽敞明亮的住房,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同时,新居住区还配备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如道路、供水、供电等,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生活条件。
其次,易地搬迁项目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
在新居住区附近,政府投资兴建了一些农业、工矿企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这不仅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再次,易地搬迁项目促进了贫困地区社会文化的发展。
新居住区配套建设了学校、医院、商店等公共设施,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改善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同时,政府还组织了各种培训和文化活动,提升了居民的文化素养。
然而,易地搬迁项目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居民生活习惯和社交圈的改变,部分居民可能会感到不适应,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其次,一些居民可能会面临就业和收入问题,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就业机会。
此外,易地搬迁项目还需要政府加强对新居住区的管理,确保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易地搬迁项目在某省某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社会文化发展,该项目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易地搬迁项目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范文3篇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汇报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55ebe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e.png)
易地扶贫搬迁⼯作汇报范⽂3篇易地搬迁扶贫⼯作汇报⼀、实施情况(⼀)计划情况“⼗三五”计划完成16302⼈,其中建档⽴卡贫困⼈⼝6522⼈、同步搬迁9780⼈。
2016年计划完成6289⼈(建档⽴卡贫困⼈⼝1475⼈、同步搬迁4814⼈),2017年计划完成10013⼈(建档⽴卡贫困⼈⼝5047⼈、同步搬迁4966⼈)。
(⼆)2016年⼯作进展1、安置点建设:全县建设8个集中安置点(其中:进城进园点1个、乡镇圩镇点5个、中⼼村点2个)。
2016年8个集中安置点房屋主体建设已经全部完⼯,完⼯率100%。
2、完成⼈数情况:(1)已落实建档⽴卡搬迁对象268户1475⼈,落实率100%。
其中集中安置263户1459⼈,集中安置率达98.9%;分散安置5户16⼈,分散安置率达1.1%。
(2)已落实同步搬迁⼈⼝对象227户1207⼈,落实率25%;全部集中安置。
3、资⾦情况:(1)建档⽴卡贫困⼈⼝资⾦到位8518.12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032.5万元、省级财政专项资⾦147.5万元、地⽅政府债券1438.125万元、专项建设基⾦737.5万元以及政策性低息贷款5162.5万元)。
⽬前已拨付到位资⾦6735.96万元,拨付率为79%。
(2)同步搬迁资⾦到位3851.2万元,已拨付到位资⾦918.08万元,拨付率为23.8%。
4、搬迁⼊住:(1)计划建设建档⽴卡贫困户移民安置住房268套,⽬前已完⼯268套,完⼯率100%;现在已有搬迁户212户1176⼈搬迁⼊住,⼊住率79%;2016年搬迁户264户已全部签订旧房拆除协议(清退识别不精准4户),现已拆除旧房66户,拆除率25%。
(2)计划建设同步搬迁户移民安置住房962套,⽬前已完⼯227套,完⼯率23%;现227户1027⼈均已搬迁⼊住。
(三)2017年实施情况已落实建档⽴卡搬迁对象997户5047⼈,落实率100%;计划建房997套,其中集中安置931户4813⼈,占95%,分散安置66户234⼈。
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发言材料
![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发言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c076fbe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02.png)
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村民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一同探讨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性和意义。
易地扶贫搬迁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解决贫困人口根本性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首先,我想提及易地扶贫搬迁所带来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易地扶贫搬迁能够将贫困户从偏远、贫瘠的地区转移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条件。
通过搬迁,贫困户可以脱离原先的贫困环境,获得更多的机会,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易地扶贫搬迁还能够带动整个村庄和地区的发展。
通过集中安置,可以有效利用资源,提高劳动生产力,推动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其次,我想谈一谈易地扶贫搬迁的具体步骤和实施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全面、准确的贫困认定工作。
只有将贫困人口的情况摸清楚、弄准确,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政策和安排搬迁计划。
其次,我们需要进行选址规划工作。
在选址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条件,确保搬迁地区能够为贫困户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搬迁安置工作。
安置工作应当注重贫困户的意愿和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确保他们顺利安居乐业。
最后,我们还需要进行后续帮扶工作。
贫困户搬迁后,我们应当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实现持续的脱贫发展。
最后,我想呼吁大家共同参与和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切实履行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推动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参与,提供资金、技术和就业机会等支持,为贫困户的脱贫发展提供帮助。
村民们也应当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认真参与搬迁工作,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实现自己和家庭的幸福生活。
在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其中的困难和挑战,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
我们也要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的目标,让贫困户真正从根源上走出困境。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典型材料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典型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b8a2ac0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9.png)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典型材料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典型材料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典型材料
一、背景介绍
易地搬迁是指将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资源贫瘠地区的贫困人口,通过政府或社会力量组织,迁移到条件较好的地区,以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
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深入推进,易地搬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在搬迁后的后续扶持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产业支持、就业困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地积极探索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有效途径。
二、典型案例
1. 产业扶持:某县在易地搬迁后,积极引进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如茶叶、中草药等,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发展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农业企业,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和增收。
2. 就业扶持:某市在易地搬迁后,针对搬迁户的就业问题,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还通过建设扶贫车间等方式,为搬迁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 社区建设:某县在易地搬迁后,注重社区建设和管理,通过建立社区组织、完善社区设施、开展社区活动等方式,增强搬迁户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三、经验总结
1. 因地制宜: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产业和就业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后续扶持措施。
2. 政府引导: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3. 社会参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脱贫攻坚事业。
4. 持续跟进:对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进行持续跟进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易地扶贫搬迁点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易地扶贫搬迁点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c9056e4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8.png)
易地扶贫搬迁点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致富带头人。
他们不仅自身创业成功,还带领群众共同富裕,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本文以A市易地扶贫搬迁点为例,介绍一位致富带头人的先进事迹材料。
A市位于B省南部,是一个贫困山区。
为了摆脱贫困,当地政府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将贫困群众从山区迁至平原地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搬迁过程中,出现了一位杰出的致富带头人——张大姐。
艰苦创业,开辟新路张大姐家原是A市深山区的贫困户。
2015年,政府安排她家搬迁至B市一个工业园区附近。
面对新环境、新挑战,张大姐没有气馁,而是勇敢地迈出了创业第一步。
她向亲戚朋友借了1万元,买了10只羊,开始了养殖业。
在她的辛勤努力下,羊群逐渐扩大,家庭收入逐年增长。
带动群众,共同富裕张大姐并没有满足于个人富裕。
她深知要想真正脱贫,必须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于是,她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搬迁户。
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搬迁户开始发展养殖业,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养殖基地。
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实现了共同富裕。
钻研技术,提高能力张大姐意识到,要想提高养殖业效益,必须掌握先进的养殖技术。
于是,她报名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课程,努力学习养殖技术。
通过不懈努力,她获得了畜牧师资格证书,并成为当地养殖业的领军人物。
在她的帮助下,许多养殖户也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养殖业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
扶持弱者,共同发展在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张大姐始终关注着弱势群体。
她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于是,她主动与当地贫困群众结对帮扶,向他们提供资金、技术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支持。
在她的帮助下,许多贫困群众逐渐摆脱了贫困,实现了稳定脱贫。
倡导文明,促进和谐张大姐认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的同时,她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推进移风易俗。
她组织群众开展道德讲堂、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摒弃不良风气。
某县易地扶贫搬迁交流发言材料
![某县易地扶贫搬迁交流发言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0549f72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0.png)
某县易地扶贫搬迁交流发言材料尊敬的领导、来宾、亲爱的同志们:大家好!我是某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代表,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分享我们县的扶贫搬迁经验和成果。
我们县的扶贫搬迁工作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进行的,通过集中搬迁贫困群众到具备更好发展条件的地区,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就业机会,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在我将向大家详细介绍。
首先,我想谈谈我们的搬迁规划。
在确定搬迁目标之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以确保扶贫搬迁的持续性和可行性。
我们将贫困人口搬迁的区域划定为若干个宜居的行政村,这些村庄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并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在搬迁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贫困户的意愿,与他们进行交流和协商,确保他们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
其次,我们注重搬迁后的产业发展。
我们认识到,搬迁贫困户离开了过去依靠农业为生的环境,他们需要找到新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因此,我们在搬迁后积极引导他们发展适合本地的产业,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为他们提供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我们也与企业合作,引进资金和技术,促进县域内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我们注重搬迁后的社会保障。
移民搬迁后,面临着融入新社会和生活的问题。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医疗、教育、住房等基本福利,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帮助他们提高社会生存能力。
我们还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搬迁贫困户的就业创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创业支持。
第四,我们注重搬迁后的生态环境保护。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不仅仅是解决经济问题,更是为了改善贫困户的生活环境。
在搬迁前,我们进行了综合评估,确保新居地能够满足贫困户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环境要求。
我们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推动新旧居地的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让贫困户能够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宜居的环境中。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我们的成果。
在我们的努力下,目前已经完成了XX%的搬迁工作,帮助数千户贫困户实现了搬迁和脱贫。
镇长易地扶贫搬迁先进典型事迹
![镇长易地扶贫搬迁先进典型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39e8c0c7ee06eff9aff8071b.png)
【概述】结合当前工作需要,好范文文库的会员“lvyousz”为你整理了这篇镇长易地扶贫搬迁先进典型事迹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住房安全保障一直是贫困户生活的头等大事,尤其对于那些居住在老旧房屋甚至是危房的贫困户来说,能够搬进新房居住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哈毕日嘎镇民乐村的许多贫困户就实现了这样的心愿。
“原来我们住在北洼,我和老伴常年挤在二十几平米的土坯房中,屋不避雨,到了冬天,日子十分难熬,如今赶上了好时候,感谢党和政府,我们才能享受到扶贫易地搬迁政策,一家人搬进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中,我和老伴也能安度晚年了”,贫困户付大爷高兴地与我们分享着他与老伴搬进新家的喜悦。
“这多亏了郭镇长带领镇政府的领导们,顶风冒雪帮我们搬家,我们才能这么快住进新房,全家热热乎乎地过个团圆年”,邢大娘开心地说。
哈毕日嘎镇民乐村12户贫困户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从水电路不通的南滩、北洼、拉根整体搬迁至通水通电、出行方便的林场、东沟和原学校大院内,由土坯房搬进新建砖瓦房中,实现了住房安全的同时,彻底改善了贫瘠落后的生活面貌,走上了富裕道路。
民乐村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以来,由于搬迁地水源井招标滞后,自来水迟迟未通,道路、储草房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不够完善,12户贫困户仅5户完成了搬迁任务,其余7户贫困户出于以上种种原因拒绝搬迁。
2018年冬,考虑到未搬迁贫困户的住房及生产生活问题,为尽快解决民乐村剩余7户贫困户的搬迁难题,帮助贫困户早日住进温暖的新房,哈毕日嘎镇镇长郭海军作为“人民父母官”,主动扛起责任、筑牢担当,带领镇领导班子在寒冬中打了一场易地搬迁攻坚战,在实际行动中践行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尽显与贫困群众的鱼水情深。
2018年11月12日起,经过他与班子成员充分研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全力解决民乐村7户贫困户的搬迁入住问题。
首先召集了旗副处级包联领导、扶贫部门、工程建设方、镇村两级有关人员和帮扶单位召开专题研判会议,逐个分析未搬迁贫困户的原因,形成了搬迁方案,分别成立了储草场地划定、入户动员宣传和基础设施完善三个工作队,一一击破搬迁难题。
易地搬迁善治案例
![易地搬迁善治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17b5d1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0.png)
易地搬迁善治案例在近日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的通报》中,择优遴选了一批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善治的典型案例。
其中,六盘水市水城县列为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盘州市生态移民局列为搬迁工作担当有为集体,水城县野玉海安置点、钟山区水月产业园区2个安置点列为美丽搬迁安置区,2人列为奋进易地扶贫搬迁干部、4人列为励志易地扶贫搬迁群众。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我市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认真落实“五个一批”“六个坚持”,克服一切困难选好对象、建好项目、抓好搬迁,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78个,完成搬迁11.6万人。
为了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我市以“五个体系”建设为基本遵循,探索创建易地扶贫搬迁“和谐社区”“活力社区”。
立足心理调适,建设“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和谐社区,坚持把思想引导摆在突出位置,促进搬迁群众主动构建美美与共的幸福家园。
立足秩序调控,建设“平安稳定、精神充实”和谐社区,深入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构建平安、文明和谐家园。
立足收入调稳,建设“入住充分、就业充足”活力社区,坚持把稳定搬迁群众收入摆在首位,最大化释放政策叠加聚集效应。
立足服务调优,建设“生活便利、内外相融”活力社区,不断完善安置区教育、卫生、社区服务等配套基础设施,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
目前,全市安置社区共出生1711名新生儿,出生率14.73‰,这些新生命的诞生,不仅直接完成了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也意味着搬迁家庭已经接受并乐于在安置点安家落户、繁衍生息,生命活力持续提升。
全市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中共有1544人考上大学,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39人、大学本科949人、大专或高职556人,有21368名孩子进城上学,文化活力持续提升。
此外,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中人均收入比搬迁前增加686元,群众有了更稳定的就业和收入,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经济活力持续提升。
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
![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1215d6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e.png)
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
《老林家的新居》
嘿,你知道吗?在咱那有个老林家,那可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典型例子呢!
以前老林家住在大山深处,那日子过得真叫一个艰难啊!房子破破烂烂的,下雨天还漏水,出行也不方便,那路坑坑洼洼的,就像麻子的脸一样。
老林整天就愁啊,这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哟!
但自从有了易地扶贫搬迁这个政策,老林的生活那简直是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他们一家搬到了新建的小区里,那房子宽敞又明亮,就跟城里的房子没啥两样!小区里还有花园、健身器材,老林的媳妇时常笑着说:“这感觉就像做梦一样!”
刚搬进去那会儿,老林还有点不适应呢,总是跟邻居唠嗑说:“我这心里咋就觉得这么不踏实呢。
”邻居打趣道:“老林啊,你这是幸福来得太突然了,还不习惯呢!”可不是嘛,从以前的穷山沟沟一下子到了这么好的环境,能不觉得像做梦吗?
有一次我碰到老林,他正乐呵呵地在小区里散步呢。
我就问他:“林叔,现在这日子咋样啊?”老林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说:“哎呀,好得很呐!这要是放在以前,我哪敢想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啊!”
你说这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好不好?这就好比给老林家打开了一扇通往幸
福的大门啊!它让老林这样的贫困家庭走出了困境,迎来了崭新的生活。
真的希望这样的好事能越来越多,让更多像老林一样的家庭都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呀!
我觉得啊,易地扶贫搬迁真的是一项伟大的举措,实实在在地改变了贫
困家庭的命运,给他们带去了希望和未来!。
易地扶贫搬迁情况工作汇报【最新7篇】
![易地扶贫搬迁情况工作汇报【最新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b5541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9.png)
易地扶贫搬迁情况工作汇报【最新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易地扶贫搬迁情况工作汇报【最新7篇】易地扶贫搬迁请示篇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竹溪县地处秦巴山腹地,山高坡陡,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农业基础薄弱,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
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2
![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2](https://img.taocdn.com/s3/m/6c1c089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b.png)
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2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开展情况的汇报者,今天我将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所在的地区在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情况。
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致力于通过将贫困人口从贫困地区迁移到相对发达地区,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
在搬迁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它关乎搬迁后搬迁户所在地区的发展和脱贫成效。
因此,在我们所在地区,我们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所在地区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情况。
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XX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其中包括水电供应、道路交通、通信网络等。
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是为每个搬迁安置点提供稳定可靠的水电供应,保障道路交通的畅通,提升通信网络的覆盖率。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加大了财政投入,多方筹措资金,加强了工程建设的组织和管理。
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与企业合作,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在水电供应方面,我们加大了对水利设施的投资,建设了多个水库、供水厂、供水管网等。
通过这些设施的建设,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搬迁安置点居民的日常用水问题,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保障。
在电力供应方面,我们加大了对电网升级换代的投资,提升了输电线路的载流能力,修建了多个变电站,增加了供电能力。
这样,我们不仅能够保障搬迁安置点居民的正常用电需求,还为他们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可靠的电力支持。
在道路交通方面,我们注重改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交通出行条件。
我们加大了对道路建设的投入,修建了宽敞平整的道路,提升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与周边城市之间的交通便捷性。
我们还完成了多个桥梁的建设,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民的交通安全。
通过这些改善措施,我们为搬迁户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交通出行条件,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易地搬迁亮点材料
![易地搬迁亮点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8482c83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2.png)
紧盯“四好”目标打好易地搬迁仗201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卡若区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改革开放之初,卡若区群众收入较低,收入来源单一,教育、医疗卫生落后,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40年来,卡若区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而这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卡若区于2016年底成功实现3050户12967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摘帽脱贫”,157个贫困村成功出列,至此,我区所有贫困村均实现出列。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的难中之难,卡若区以促进群众增收为重点,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国道沿线、条件成熟区域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集中安置、注重实效,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工程,让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搬迁户住上了安置房,走上了平坦路,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安全电,过上了幸福新生活,卡若区群众生活水平的质变正是享受了改革开放的硕果。
共建“好房子”,挪出“穷窝窝”2016年以来,卡若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市委提出的“五个结合”“处理好十大关系,,“六靠、五方便两避让”“六个坚持”和“七新”工作要求,针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生存条件恶劣、扶贫成本过大的现状,涉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824户7710人,做到了附属与房建同步,实施了水电路讯、村卫生室等配套设施建设,方便了搬迁群众就医、就业、出行等。
整合北京、天津、广东、中国铝业等援藏资金L59亿元,先期打造了北京新村1个、天津新村2个、中铝新村2个。
如:日通乡雄达村易地搬迁安置区在建设时,村长、村委会副主任江次同志,从全区易地搬迁大局出发,召开村民大会,统一大家思想认识,积极协调村内砂石厂和运输队,低价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提供砂石料、运输服务等,节约出的资金用于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房屋装修;同时,作为致富带头人的他不忘反馈家乡群众,从农牧民施工队经营收入中拿出9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购买了家具,有效缓解了群众建房资金困难。
易迁就业帮扶典型经验材料 -回复
![易迁就业帮扶典型经验材料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a373d97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b.png)
易迁就业帮扶典型经验材料-回复标题:易迁就业帮扶典型经验材料一、引言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深度贫困地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问题的重要举措。
然而,搬迁只是第一步,如何确保搬迁群众在新的居住地实现稳定就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以下,我们将详细阐述一种易迁就业帮扶的典型经验。
二、精准识别与规划首先,我们需要对易迁群体进行精准识别和需求分析。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年龄结构、技能水平、就业意愿等信息,为后续的就业帮扶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帮扶规划。
规划应包括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开发、创业指导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搬迁群众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
三、技能培训与提升针对搬迁群众的技能短板,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技能培训活动。
这些培训涵盖了农业技术、手工技艺、服务业知识等多个领域,旨在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也注重提升搬迁群众的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举办创业培训班、邀请成功创业者分享经验等方式,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和创新精神。
四、就业岗位开发在就业岗位开发方面,我们积极对接本地企业和市场,开发适合搬迁群众的就业岗位。
一方面,我们鼓励企业设立扶贫车间,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我们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岗位等方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我们也积极探索和发展特色产业,如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以此带动搬迁群众的就业和增收。
五、就业服务与跟踪为了确保搬迁群众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并保持稳定就业,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就业服务。
包括就业咨询、职业指导、就业推荐等,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就业跟踪机制,定期对搬迁群众的就业情况进行回访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他们的就业权益。
六、成效与启示通过上述措施,我们的易迁就业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大部分搬迁群众实现了稳定就业,收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永靖县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材料永靖县位于甘肃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库重点移民安置县。
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12万人;总耕地面积35万亩,人均耕地2.16亩。
根据国家、省、州扶贫开发的总体安排部暑,今年我县扶贫攻坚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省、州各级部门的大力帮助支持下,坚持精力向农村倾斜,项目向基础倾斜,财力向民生倾斜,把易地搬迁项目建设作为全县扶贫开发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最有效、最根本的重要举措,采取多种方式,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进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主要做法(一)分析县情,理情思路明方向通过这几年的扶贫实践,县委、县政府深深认识到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全县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
以黄河、湟水河两岸为主的川塬区6个乡(镇)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景色秀丽,是发展高效农业和旅游业的理想之地。
但东西山区11个乡(镇)因地理条件限制苦甲陇上,这些地方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难以配套,扶贫成本巨大,生存条件十分严酷,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全县近80%以上的贫困人口聚居在这里,最基本的特征是“旱、苦、少、缺、穷”。
面对现实,只有通过移民这一措施和途径,将贫困群众从不具备扶贫开发条件、不适宜人居生存的极度贫困边远山区迁移出来,摆脱恶劣生存环境的束缚,搬迁到生存条件、发展空间相对较好的区域,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在易地搬迁中扶贫、在扶贫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有力推进东西山区扶贫开发,县上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把移民作为解决东西山区贫困问题的主要方式,集中力量开展易地扶贫搬迁。
为了找准东西山区扶贫攻坚的切入点,县委、县政府通过多方调研,在科学分析县情的基础上,前瞻性的提出了“吃读书饭、种科技田、发养殖财、挣外地钱、往好处搬”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
其中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东西山区贫困问题的有效载体和途径,严格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抓提高,五年上水平,十年大发展”的中长期开发战略,项目拼盘,资金整合,集中各方力量,大打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从根本上改善了生存发展条件,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群众自愿、自主搬迁、一次规划、分年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永靖县易地扶贫搬迁新模式”,为解决东西山区贫困问题创出了新路子。
(二)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定方案为了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形式,避免在工作中行政命令,搞一刀切,县上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方针,通过多年实践,根据不同情况,适时提出了本乡镇、跨乡镇、城镇三种搬迁模式,有效解决了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无法配套,建设成本过高等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大发展。
其三种模式具体为:本乡镇搬迁------5年内计划东西山区15户以下的社或自然村在本乡镇区域内选择基础条件、发展空间相对较好的地方,集中建点,打破村域界线,跨村进行搬迁安置,每个点安置20--30户。
如王台镇永乐村27户、阳山村25户。
跨乡镇搬迁------5年内计划在县域内选择基础条件、发展空间相对较好的地方,建设规模相对较大的集中点,打破乡(镇)域界线,跨乡(镇)进行搬迁安置,每个点安置300户左右。
如罗家沟村300户。
城镇搬迁------在县城内集中建点或插花建点,选择家庭劳动力充裕,有一定经济发展头脑或务工技能的群众进行城市搬迁安置。
搬迁安置后生存及发展问题由城建、社保、民政、民营等部门统筹调剂就业岗位解决。
2010年先试点实施200户。
同时,为了确保“搬得出、稳的住、能致富”,在集中安置工作中,县上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实行自愿搬迁,较好地消除了搬迁群众“故土难离”的乡土情结。
并根据民族风俗习惯的异同,将各民族分别建点安置。
群众不离乡离土,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和生活习惯,贫困群众搬迁愿望迫切,搬迁户稳定率高。
(三)探索实践,科学谋划抓试点2010年,县上为积极稳妥地推进东西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一步加快东西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东西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和具体搬迁实施方案,决定在东西山区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通过本乡镇搬迁、跨乡镇搬迁、城镇搬迁三种方式,重点对东西山区10个乡(镇)总户数在10户以下、基础设施滞后、扶贫难度较大、不宜继续投入资金扶持的社或自然村撤户并社、撤社并村,整体实施搬迁,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2000户、10000人的搬迁目标。
一方面,出台多种优惠扶持政策,对每户搬迁户补助3.5万元建房资金,优先为搬迁户安排项目,扶持发展生产,并集中配套建设道路、水利、学校、电力等公共设施,同时规定搬迁户原享受的粮食直补、低保等优惠政策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情况下保持不变。
另一方面,整合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行试点,积累经验,确定了杨塔光洼坪,王台永乐、阳山,红泉红庄,小岭旭坪,川城下岭,坪沟罗家沟,城镇搬迁8个安置点,聚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用全部的精神和财力创造性开展了这项民生大计,下最大决心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问题。
罗家沟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是我县今年东西山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重点项目,是集扶贫、发改、水利、交通、易地搬迁、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
工程总投资377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80万元,国家以工代赈资金982万元,整合资金1223万元,县级配套423万元,农户自筹965万元。
从坪沟、新寺、川城三乡镇搬迁安置群众348户1998人。
该安置点于2010年4月8日动工建设,由县上具体负责实施,坪沟乡抽调骨干力量在罗家沟工程现场蹲点,与县驻地办密切配合,开展搬迁户入住动员、土地流转、宅基地分配、耕地分配、原住户集中搬迁,协调各类矛盾纠纷和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
目前,按照人均1亩的标准,打破原住户土地界限,人机结合,对坡耕地和住宅用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分配,共整理开发高标准梯田1450亩;实施罗家沟水利工程,建成1000立方米调节水池2座、泵房3座,安装水泵7台,铺设田间主管道8.71公里、住宅区人饮管道9.7公里,开挖入户井300眼;采取施工单位和群众自建相结合的方式,按规划设计进行统一施工,高标准建成农户住宅300户;架设10千伏输变线路8.25公里、低压线路2.97公里,安装变压器2台;按照四级农路标准,开通了新墩路至罗家沟4级农路6.5公里,开挖道路边沟3.9公里,建成农路桥梁3座,完成住宅区巷道整理4公里、巷道排水3.2公里;同时,还配套建设了学校、卫生所、村委会等公共设施,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移民搬迁户确定、土地平整流转及各项基础建设。
(四)多措并举,整合项目解难题易地扶贫搬迁的关键在于项目拼盘、资金整合。
只有五指并拢,重拳出击,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上大项目、树大典型。
为此,县上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找准切入点,认真核定搬迁对象。
按照县上研究制定的《关于东西山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的意见》,2010年,整合资金近1亿元完成了罗家沟等8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647户2635名贫困群众走上了易地脱贫致富的路子。
同时可整体撤并10户以下的社或自然村72个,相当于永靖县中等规模的3个建制村。
搬迁群众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搬迁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搬迁群众的主观愿望,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减少了扶贫成本,为扶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抓住关键点,解决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
为了尽可能克服工程建设存在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
减轻群众和县财政负担,县上把整合农村项目资源作为项目实施的有效途径,协调扶贫、发改、城建、民政、水利、畜牧、土地、电力、能源等部门,把乡村道路、产业开发、贫困户危房改造、农村集雨节灌、农村沼气等项目与扶贫易地搬迁项目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全部用于移民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资金整体使用效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是突破难点,解决建设生产用地问题。
针对我县现有安置点土地无法承载,大部分属集体所有并承包到户,且30年使用权不变的实际,县上采取征用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一方面有偿征用撂荒地等闲置土地,另一方面选择地质结构稳定、土壤适宜耕种、邻近小城镇、水电路等基础条件便利的区域进行土地开发,其次为部分搬迁户无偿提供原承包地,到安置点统一再分配土地,群众迁出一年后,再收回原承包地,使易地搬迁工程建设用地和搬迁群众基本生产用地能够得到保障。
同时,对部分原有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草),对搬迁户原宅基地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恢。
通过以上三条措施,2010年全县共整合项目资金近1亿元,集中实施了农田水利、农户住宅、道路通达和公共服务配套工程四大工程。
(五)凝心聚力,集中精力促发展为了切实搞好这一德政民心工程,确保项目有计划、有组织实施,县上凝心聚力,从大局出发抓落实,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加强领导。
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政协主席和县人大联系副主任、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扶贫、财政、交通、农业、林业、水务、国土、教育、建设、卫生、人口等部门以及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组织、规划、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日常事务管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政府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项目建设,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逐步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长期抓的工作机制,使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有人管、有人问、有人抓,形成了靠前指挥、一线落实、现场服务的工作格局。
二是抽调业务骨干蹲点。
为使建设项目发挥最大效益,县上抽调了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工程技术人员包点进行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对所有工程队承建的道路、土地、渠道、人饮、电力以及住宅等工程,由相关部门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理。
扶贫、发改、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全程介入,定期不定期对工程建设、运行以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纠正。
三是督促检查指导。
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和领导小组主要成员还经常深入迁出区和安置区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
各成员单位定期不定期深入建设现场督促抓进度,驻地办工作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和乡村干部吃住在建设现场,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抓施工,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