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物质说课稿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六下《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身边的物质》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包括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特点和性质,以及物质的分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对身边的物质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和基本性质,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物质分类的掌握程度不够扎实,需要在本节课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的物质现象充满好奇,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分类,掌握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特点和性质;能够对身边的物质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对物质现象的探究能力;学会运用分类的方法分析身边的物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对身边物质的认识和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的分类,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特点和性质。

2.难点:对身边物质进行分类,运用分类方法分析物质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特点和性质。

2.运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质的变化。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运用分类法,让学生对身边的物质进行分类,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固体、液体、气体样品等)。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请大家来说说你们认识的物质有哪些?”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物质的分类,展示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特点和性质。

同时,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质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特点和性质。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教案信息:教学对象:初中生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理解物质的存在和变化规律;认识和掌握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内容: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教学时间:2个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利用幻灯片展示一些物质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物质的兴趣。

2.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质,讨论这些物质有什么特点。

3.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有哪些分类?物质有哪些性质?二、理论学习(30分钟)1.介绍物质的分类与性质:a.物质的分类:固体、液体、气体。

b.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硬度、电导性、磁性等。

2.引导学生观察物质的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

a.颜色:让学生观察几种不同颜色的物质,并尝试混合这些物质,看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

b.硬度:让学生用硬度不同的物质划过不同硬度的物质,观察现象。

c.电导性:让学生用电路测试几种不同的物质是否导电。

d.磁性:让学生用磁铁测试几种不同的物质是否具有磁性。

3.讲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a.常见固体物质: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合金等。

b.常见液体物质:水、酒精、油等。

c.常见气体物质: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三、实践操作(50分钟)1.小组合作: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践操作。

a.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固体、液体或气体的物质进行实验研究。

b.学生们可以尝试改变物质的形状、颜色或其他性质,并讨论实验结果。

2.实验报告:每个小组完成实验后,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3.展示与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并进行总结。

四、课堂练习与反思(10分钟)1.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物质分类和性质的理解。

2.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对我们有重要意义?教学资源与评价:教学资源:1.幻灯片,包括物质的图片和实验步骤等。

2.实验器材,包括容器、烧杯、磁铁、电路等。

教学评价:1.学生的互动参与情况。

科学《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三套)

科学《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三套)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一)【教材分析】《我们身边的物质》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物质》单元的第一课。

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比较熟悉,看到的现象也比较多,许多变化发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在变化和让物质发生变化,在单元教学中具有前测和铺垫的性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观念既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概念。

因此,本单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面上的意义。

而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能够达到的,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渗透这些观念,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奠定基础。

同时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的物质的变化和思考这些变化的异同点上。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类。

2、通过具体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验物质的变化【教学准备】教师:蜡烛1根、小纸片一张、多媒体课件等学生:蜡烛、打火机、纸、记录纸、剪刀等各一份。

【教学过程】一、导入,认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1、同学们,我们教室有很多物体,我们具体来看其中一种:桌子,你能说说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木头)2、科学上,把像木头这样,做成物体的东西叫做物质。

(多媒体展示)其实,在教室中就存在很多的物质,能举几个例子吗?(塑料……)3、大家有没有发现,刚才你们说到的这些物质,都能被我们看到、摸到,它们都实际存在。

(副板书:物质:实际存在)4、其实在我们教室里还存在一种物质,同学们没有提到,虽然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它,但它却是实际存在的。

(可提示学生:我们呼吸需要它)5、空气、电、光、火、声音它们也是物质,虽然这些看不到、摸不到,但它们是实际存在的。

我们身边的物质说课稿

我们身边的物质说课稿

我们身边的物质说课稿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结构
 本章选择的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身边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学习素材。

通过对这些物质性质等的研究,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性质、用途、制法及变化规律的认识,从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可以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去探索物质的奥秘,进一步体会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所以本单元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氧气的性质、制法和用途;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水的组成、净化及水污染的防治。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初步了解简单仪器的使用,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
 3.知道氮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4.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大气污染的。

我们身边的物质 说课稿 小学科学说课稿 六年级科学说课稿

我们身边的物质 说课稿 小学科学说课稿 六年级科学说课稿

我们身边的物质说课稿今天我授课的内容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下面我就从教材简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反思与自我评价,板几方面向各位老师进行说课。

一、教材简析:本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世界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

第一部分要求得出“物质”的概念。

第二部分是物质的变化。

从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的现象,概括出物质都在变化。

第三部分是让物质发生变化。

让学生自己动手让物体发生变化,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要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了解物质的不同变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发生着变化。

2、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些物质变化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1、用举例、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

2、通过组内对比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三、教学内容设计(一)物质的概念及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物质会发生变化(三).让物质发生变化四、教学方法设计运用探究、合作和比较、归纳法,以教师为引导让其学生明确物质变化的不同形式五、教学过程设计(一)物质的概念及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1.课件导入明确物质概念,及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物质会发生变化的展示实验1.展示以易拉罐压扁、水结成冰;火彩燃烧、铁定生锈。

2.提出问题,学生分析、探究、概括得出结论。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的实验1. 以一根铁丝、一支蜡烛、一杯水、一张纸为实验器材进行让实验。

2.填写实验记录单得出结论。

六、反思与自我评价1.本次实验教学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分析、概括得出结论,体现了以生为本;2.选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为实验材料,可以把学生的视角引向实际,科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体现了生活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PPT教学课件】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PPT教学课件】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PPT教学课件 】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PPT教学课件 】
谢 谢!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PPT教学课件 】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PPT教学课件 】
1.美育包括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文化 是美育 的底色 和灵魂,不能忽 视文化 精神的 培养。 2.欣赏中国绘画,应该了解其中计白当 黑、浓 淡生趣 、意境 天成等 艺术手 法和精 神追求 。 3.美育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个很重 要的概 念,一直 承载了 爱国救 亡、除 弊振新 的重任 。 4.当下美育应重传统轻西方,融汇西方 与民族 、古典 与现代 的文化,形成好 的审美 教育体 系。 5. 要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就必须 推动人 工智能 与各行 业融合 创新,在 制造、 农业、 物流、 金融等 重点行 业和领 域开展 人工智 能应用 。 6. 美国各执行机构每年与白宫主管预 算科技 政策办 公室沟 通,说明 优先推 动人工 智能发 展情况,按时列 明计划 ,可期 获得该 项目预 算优先 权。 7.用金银珠玉来装点堂皇的宫殿庙宇 ,这种 行为使 得大量 珍贵的 人力物 力降低 为符号 的陪衬 ,只能 揭示意 义的贫 瘠和精 神的无 力。 8.让日常的景色转换成大师的杰作, 使普通 的词语 凝结成 千古不 朽的诗 句,这 些审美 和艺术 创造, 体现着 人的精 神世界 的富足 。 9.“富”的美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 富贵气 ,它是 一种自 然流露 的美, 它得自 个人长 期的、 自觉的 涵养, 也得自 社会的 普遍氛 围,与 金钱没 有必然 关系。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实验总结
对比总结
学法
联系生活 动手操作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获取知识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1)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1)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1)《我们身边的物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科学课第二单元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下面是我对本课题进行的分析:一、说教材《我们身边的物质》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第二单元的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说学习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举例例证等方法,理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观念。

2、观察生活中物质变化的现象,理解一切物质都在变化的观念。

3、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物质的不同变化。

三、说学习的重点、难点本着科学课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学生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难点的确立——依据在本科的学习中学生已有大量的生活体验,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质,只不过还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学生会认为世界上的具体、可触摸的物质才是物质。

像书包、水果、木头、水等是物质。

可是像电、声音、光、火这些现象相对的对学生来说,就难以理解这些也是物质的。

尤其是声音、电和光这些现象学生难以触摸比较抽象而教师解释起来,难免比较牵强,因为,只有在初高中,学生才能详细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所以,让学生接受电、光、声音是物质这个观点,有点勉为其难。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和学法我们都知道科学课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六年级科学教材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物质》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物质的种类和性质,认识常见的物质。

2. 能力目标:观察、记录、归纳和分析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验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质的兴趣与好奇心,培养学生保护和珍惜物质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物质有哪些种类等问题。

1. 导入新课:出示图片或实物,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水、石头、铁、盐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猜测它们的性质。

2.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由发表对物质性质的猜测,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的性质。

比如,观察不同物质的外貌、颜色、形状、质地等特点,并使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测试其溶解性、导电性等性质。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归纳物质的性质。

例如,颜色、形状、质地等是物质的表观性质,溶解性、导电性等是物质的内在性质。

5. 拓展延伸:通过展示更多的物质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例如,再引入液体、气体等不同状态的物质。

6. 心理启发:通过讲解一些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保护和珍惜物质的意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2. 实验环节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但在实验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意识,确保学生的安全。

3. 在总结归纳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分析和讨论物质的特点和性质,加深学生对物质的理解。

4. 教学反思不仅限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思考,也可以向学生征求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培养学生对身边物质的观察和思考能力1.2 教学内容物质的定义和分类身边的物质举例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1.4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物质的定义和分类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质,举例说明3.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物质,进行讨论第二章:固态物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固态物质的特点和常见类型培养学生对固态物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2 教学内容固态物质的特点常见固态物质的类型讲授法观察法2.4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物质的分类和固态物质的定义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固态物质,举例说明3.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固态物质,进行讨论第三章:液态物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态物质的特点和常见类型培养学生对液态物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2 教学内容液态物质的特点常见液态物质的类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3.4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物质的分类和液态物质的定义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液态物质,举例说明3.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液态物质,进行讨论第四章:气态物质让学生了解气态物质的特点和常见类型培养学生对气态物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2 教学内容气态物质的特点常见气态物质的类型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4.4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物质的分类和气态物质的定义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气态物质,举例说明3.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气态物质,进行讨论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5.2 教学内容拓展学习建议5.3 教学方法推荐学习资源5.4 教学步骤2. 分享拓展学习资源,推荐学生进一步探索物质世界第六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概念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6.2 教学内容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6.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观察法6.4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概念2. 讲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举例说明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4.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结果5. 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进行讨论第七章:物质的变化与能量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与能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与能量转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7.2 教学内容物质变化与能量的关系能量的转化:热能、动能、电能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观察法7.4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物质变化与能量的关系2. 讲解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举例说明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物质变化与能量转化的过程4.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与能量转化的结果5. 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进行讨论第八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概念培养学生对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观察和分析能力8.2 教学内容物质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物质的结构:分子、原子、离子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观察法1. 导入新课,介绍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概念2. 讲解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形成,举例说明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特点4.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组成和结构的结果5. 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进行讨论第九章:物质的用途与生活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物质用途和生活实践的观察和分析能力9.2 教学内容物质在日常生活、工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物质用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9.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观察法9.4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物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2. 讲解物质在日常生活、工业、医疗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3.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质用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 学生分组进行实例分析,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本章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综合理解和探究兴趣10.2 教学内容复习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变化、用途等10.3 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法10.4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复习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变化、用途等2.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5. 结束本章教学,鼓励学生继续探究物质世界的奥秘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补充和说明: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身边的物品说课稿

身边的物品说课稿

身边的物品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

通过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尝试描绘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对身边物体的关注,并能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去记录身边的物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欲望。

理解用不同的工具表现任何物体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本课与单纯的素描技法教学有明显不同,以往大多画石膏几何图形,明暗更强调同一表现方法,同一种工具,同一角度。

而本课最大的不同则将物品当作有生命的物质,工具材料只是用来表达自己对物品情感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表现自己个性的手段,它更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更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结合课本的文字和图片,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方式去观察、探究与表现。

在表现技法上以线条为主,适当加以明暗,尽量在透视上淡化,免受透视束缚;在表现内容上,以学生身边可取物为主的组合;在表现形式上具象、抽象、粗旷、细腻均可;在表现材料上不做统一规定。

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模式强加给学生,更不能上成纯技法素描课。

1.教学目标①通过对静物画的欣赏、练习,去感悟物质的生命存在,能够理解艺术家通过静物画的创作,表达一定的主题,倾诉自己的情感。

②通过让学生合作摆一组静物,了解静物画的构图组合方法,并能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从多种角度表现物品,掌握一定的绘画表现方法。

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教学重点①了解静物画的多种表现方法,重点了解线造型、明暗造型的基本表现方法。

②了解静物画的构图、静物的选择与搭配关系,尝试用多种视觉角度来观察和表现物体。

3.教学难点在静物素描表现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和情感。

4.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表现风格的静物范画)、水果、文具用品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导阶段欣赏和分析:从古至今许多画家都把描绘身边的物品作为记录生活的一部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它们,并借助这些静物的表现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2.1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 (2)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 -2.1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 (2)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内容】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二单元第26—27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物体变形、水的三态、燃烧、生锈这些常见的现象,背后有哪些科学道理?这就是我们希望学生进行探索的,因此本课的引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

本单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次上的意义。

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能够达到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渗透这些观念,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奠定基础。

《我们身边的物质》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的起始课,内容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变化的。

从长远来看本课的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初中学习物理、化学奠定基础。

从本单元安排来看是单元起始课,在编排和设计上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铺垫性。

教材内容分三个部分,分别是“世界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

第一部分要求得出“物质”的概念,通过举例例证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这个观念。

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学习的铺垫,也是今后学生形成哲学观点的奠基石。

第二部分是“物质在变化”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从观察和操作中体会概括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现象及其本质,并且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第三部分是“让物质发生变化”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认知巩固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再次体验物质的两种变化,并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新的物质。

从而理解一切物质都在变化,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些变化是人为的,有些变化是自然的。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科学课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物质和物质变化的知识,比如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水的三态变化等,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基础。

因此,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不难理解把触觉可感知到的物体称之为物质。

但对于空气、声音、火、电等看不见、摸不到的物质来说就有些难以理解。

对于物质变化这一现象学生也比较熟悉,因为这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生活的实际。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一、教案名称: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第一章——物质的基本概念1.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质的分类及特性。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概念、分类及特性。

3. 教学难点物质分类的判断和应用。

4.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5. 教学过程(1)导入:生活中的物质种类繁多,我们如何去认识它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物质的基本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物质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3)课堂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并进行分类。

(4)知识点讲解:介绍物质的分类及特性,如纯净物、混合物、固体、液体、气体等。

(5)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实例,让学生判断其所属分类。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物质分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分类及特性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及其分类。

二、教案名称: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1. 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及其性质和用途。

2. 教学重点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3. 教学难点生活中常见物质用途的判断和应用。

4.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实物。

5. 教学过程(1)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物质分类,我们身边有哪些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们身边的物质。

(2)新课导入:讲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3)课堂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及其用途。

(4)知识点讲解:分析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如水、空气、土壤等。

(5)案例分析:讲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用途,如盐的调味、水的饮用等。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生活中常见物质及其用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及其用途。

三、教案名称: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第三章——物质的相互作用1.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科版【说课目录】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难点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来源和分类。

(2)了解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利用。

(3)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和实验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物质的来源和分类。

2.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利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验所需物品、野外实践工具包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暂时抛开书本,观察四周环境,请他们说出周围有哪些物体。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都是由什么构成的。

二、绪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内容,从食物的来源开始,引出物质的来源。

2. 利用图片和实践经验,展示一些常见物体的来源,并向学生提问,这些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如何得到的?三、讲授新课(30分钟)1. 借助课件,向学生简要介绍物质的分类。

(1)自然物质:如水、空气、土壤等。

(2)人工物质:经过人工加工得到的物质,如石头、塑料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并举例说明。

3. 利用实验演示物质的相互转化现象,如通过加热可以将冰块变成水,通过冷却可以将水变成冰块等。

4. 通过图片和实例,向学生展示物质的一些常见转化和利用方式,如木头可以燃烧,产生热和光,石油可以提炼成汽油等。

5.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利用物质?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思考?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他们所使用的物品的来源和分类。

每组选出代表介绍。

2. 小结提问:总结物质的转化和利用方式。

五、达标检测(5分钟)简答题:请回答,通过加热可以将什么物质转化成水?通过冷却可以将什么物质转化成冰块?六、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转化和利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物质?【板书设计】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2.1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发学生对周围物质的观察和思考,增加了他们对物质来源和分类的了解。

《我们身边的物质》 说课稿

《我们身边的物质》 说课稿

《我们身边的物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们身边的物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我们身边的物质》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章节,对于学生建立化学基本观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许多物质变化的现象,但他们对这些现象的认识往往是感性的、片面的,缺乏对物质变化本质的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方面的能力还比较薄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

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实验探究、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能够区分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能够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能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一、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1.1 教学背景本节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的《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物质周围的物体已经有初步的了解。

1.2 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目标是: 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类和性质;2. 扩展学生对身边物质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3. 让学生初步了解纯物质与混合物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1.对不同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进行学习。

2.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纯物质与混合物的区别。

2.2 教学难点1.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开始认识不同物质的性质。

2.让学生辨别纯物质和混合物。

三、教学内容及建议3.1 教学内容3.1.1 认识物质•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身边的物质有哪些?•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学生们提出的物质。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同一物质进行描述、猜测和发问。

•教师针对学生会提出的例子逐一介绍这些物质的特征和性质。

3.1.2 物质的分类•让学生自由组合物质,看看能否将它们分成几种类别。

•在黑板上画出物质的分类图。

•介绍物质分类图的基本原理:按照特征和性质将物质分组。

3.1.3 纯物质与混合物•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物质组合,询问他们是否可以拆分这些物质?•在黑板上简易的画出纯物质与混合物的图形,并介绍两者的区别。

3.2 教学建议3.2.1 利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本中的文字和图表。

遇到生动形象、思路清晰的内容要结合紧密,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尝试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2.2 制定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问题要尽量的针对实际生活,不要过于抽象和难度过大,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理解知识点。

3.2.3 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讲解、讨论、实验以及游戏等,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内容。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发生着改变。

2、有些物质的改变产生了新的物质,有些物质改变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能通过详细的试验,体验物质的改变。

教学难点:简介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改变教学预备:分组材料:手工纸、易拉罐、压扁的易拉罐、火柴、燃烧过的火柴梗、铁钉、生锈的铁钉、装有水的药瓶、装有冰的小药瓶、粉笔、白纸、蜡烛、铁片演示材料:自制简易天平、酒精灯、课件〔教材相关内容〕,实物投影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课前老师让我们每人预备一张手工纸,今日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张手工纸进行一次小小的折纸竞赛,有没有爱好?〔讲解并描述竞赛要求:1、请同学们在一分钟之内自行设计一种你喜爱的折纸作品,做好后放到展台上。

2、看谁的作品设计的最好,用时最短,谁就获胜〕听清晰了吗?好现在开始〕同学们自行活动,老师计时〔3、2、1停〕。

师:评价同学们的表现谈话:同学们刚才用纸制作了这么多种物品特别好,,现在请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四周,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同学汇报:小结: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的物体,而且这些物体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实际存在的,我们把这些实际存在的物体称为物质。

关于物质你有什么想说的?〔同学发言:〕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有关物质方面的知识,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揭示课题:〔板书:1、我们身边的物质〕二、学习新课:1、认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讲解并描述:我们已经知道实际观测到的物体是物质,那在教室里有没有我们观测不到的物质呢?〔预设:空气〕争论:空气它实际存在吗?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它的存在?同学沟通,汇报:谈话:同学们用间接的方法可以观测到空气的存在,老师也有一种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演示试验:边演示边讲解过程〕出示自制简易天平,用酒精灯给其中一个易拉罐加热,同学观测。

提示:留意观测,你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同学汇报:〔引导:空气受热膨胀跑掉了,说明空气的存在〕小结:通过试验我们看到了空气的存在,所以空气也是物质。

《我们身边的物质》 说课稿

《我们身边的物质》 说课稿

《我们身边的物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们身边的物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我们身边的物质》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的教材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和变化,为后续深入学习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入手,如空气、水、金属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

通过对这些物质的性质、用途和变化的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从而形成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态度。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身边的物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物质的性质、变化等科学概念还缺乏系统的理解。

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验,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如氧气、二氧化碳、水等。

(2)掌握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2、教学难点(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2)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物质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稿
今天我授课的内容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下面我就从教材简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反思与自我评价,板几方面向各位老师进行说课。

一、教材简析:
本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世界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

第一部分要求得出“物质”的概念。

第二部分是物质的变化。

从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变化的现象,概括出物质都在变化。

第三部分是让物质发生变化。

让学生自己动手让物体发生变化,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要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了解物质的不同变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发生着变化。

2、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些物质变化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1、用举例、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

2、通过组内对比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三、教学内容设计
(一)物质的概念及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物质会发生变化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四、教学方法设计
运用探究、合作和比较、归纳法,以教师为引导让其学生明确物质变化的不同形式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物质的概念及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1.课件导入明确物质概念,及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物质会发生变化的展示实验
1.展示以易拉罐压扁、水结成冰;火彩燃烧、铁定生锈。

2.提出问题,学生分析、探究、概括得出结论。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的实验
1. 以一根铁丝、一支蜡烛、一杯水、一张纸为实验器材进行让实
验。

2.填写实验记录单得出结论。

六、反思与自我评价
.1.本次实验教学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分析、概括得出结论,体现了以生为本;
2.选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为实验材料,可以把学生的视角引向实际,科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体现了生活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