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重点

合集下载

基础会计学原理重点整理

基础会计学原理重点整理

基础会计学原理重点整理1.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货币主义假设、会计实体假设、会计周期假设和持续假设。

货币主义假设认为会计记录的是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在会计过程中忽略非货币性的交易。

会计实体假设认为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会计实体,与业主和其他企业区分开来。

会计周期假设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划分成若干个连续的会计期间。

持续假设认为企业将会持续运营下去。

2.会计的计量原则:会计的计量原则包括历史成本原则、公允价值原则和实际价值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指的是使用购买资产时的实际成本作为核算的依据,不考虑资产的当前市场价值。

公允价值原则认为资产和负债应以其在市场上的当前价值进行计量。

实际价值原则强调企业应根据未来的经济利益来确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

3.会计的基本要素:会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资产是企业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负债是企业对外部单位的经济利益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剩余的资产减去负债后归属于企业所有者的部分。

收入是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实现的经济利益的增加,费用是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发生的与收入发生关系的经济利益的减少。

4.会计的会计等式与会计核算方法:会计等式是根据会计实体假设总结出来的,它指出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表达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核算方法包括日记账法、分类账法和试算平衡法。

日记账法是将每一个经济交易按时间顺序记录在日记账中。

分类账法是将相同性质的经济交易按科目分类记录在不同的分类账中。

试算平衡法是通过将分类账中的借方和贷方金额进行相加比较,确保应有的借贷平衡。

5.会计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会计规范的法律、法规和准则,它包括会计处理原则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处理原则包括实体计量原则、收入计量原则、费用计量原则和期间计量原则。

实体计量原则要求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记录其权益,收入计量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确认收入,费用计量原则要求企业将与收入有关的费用相匹配,期间计量原则要求企业将经济活动划分成若干个连续的会计期间。

基础会计学重点内容及公式总结

基础会计学重点内容及公式总结

第一章 总论1.会计恒等式: (现金流量表→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情况)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等式、账务状况) ②收入-费用=利润(动态等式、经营成果) 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⑦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⑧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2.会计要素①流动资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原材料、库存商品 ②非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 ③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款项、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 ④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1.结转①在途物资→原材料②结转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③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库存商品→生产成本④结转已售产品的制造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库存商品⑤结转实现的房屋租金收入:预收账款→其他业务收入⑥结转本月应交所得税:A.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 B.本年利润→所得税费用⑦结转本年利润:本年利润→利润分配⑧结转应付股利:利润分配→应付股利⑨提取盈余公积:利润分配→盈余公积2.会计科目分类①资产类: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盘亏,刚出现借¹待处理财产损溢贷²,出纳人员,差旅费人名,保险赔偿)、在途物资、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盘亏营业外支出)、累计折旧(反方向)、待处理财产损溢(现金刚出现盘盈借,应冲减管理费用→库存现金、现金盈亏贷,应由出纳人员赔偿)、应收票据、应收利息(计提借)、应收股利、其他货币资金②负债类: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净)、盈余公积(提取贷,小金库)、本年利润(收入-费用,借结转分配贷)、利润分配(提财料,租金)、营业外收入(特殊情况,罚款)、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计提应交税费贷)、销售费用(宣传,广告,展览,运费,结转贷)、管理费用(行政管理折旧,保险,差旅费,盘盈存货贷,盘亏损耗借)、财务费用(借款利息,应付利息贷,计提应收利息借、手续费)、营业外支出(特殊情况、罚款)、所得税费用(借,计提应交税费贷)第三章 复式记账原理1.采用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公式①会计分录试算平衡公式:借方账户金额=贷方账户金额②发生额试算平衡公式: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③余额试算平衡公式: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基础会计学》期末复习重点

《基础会计学》期末复习重点

1.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2.会计对象:会计所要反映(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说明会计核算和监督什么。

3.流动资产: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存货(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周转材料、在产品及产成品)4.非流动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5.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6.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征:1)收入是从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3)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债务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7.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损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8.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是指所有企业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都必须遵循的先决条件,是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之前,对会计核算的已经明确或不明确的不确定情况所做的限定或姑且认定。

9.次要质量要求:1)实质重于形式2)重要性3)谨慎性2)及时性10.权责发生制:就是对于收入和费用,不论是否有款项的收费,按其是否影响各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受益情况,确定其归属期。

收付实现制:是指以实际收到或付出款项的日期确定其归属期。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11.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又称现实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现值、公允价值12.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专门方法。

会计学基础自整理重点

会计学基础自整理重点

1.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反映和监督2.会计的六大基本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3.固定资产:指企业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4.未分配利润与盈余公积属于企业的留存收益5.收入分为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注意二者差别6.收入的构成: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7.费用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但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如:向股东分配的现金股利不属于费用8.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不是公司法人9.会计分期假设是唯一对会计在时间、范围上做出规定的10.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11.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12.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13.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年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14.收益性支出是为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应当作为本期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列于利润表中15.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区别:收付实现制,亦称现收现付制,是以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是以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为标准16.在会计账户结构中,账户名称就是会计科目17.由于借方登记的费用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费用类账户没有期末余额;由于贷方登记的收入增加额一般要通过借方转出,所以收入类账户没有期末余额18.试算平衡计算公式: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 = 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 = 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19.总分类账户与明细账户平行登记的特点:同内容、同方向、同金额20.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取得的凭证21.记账凭证为登记账簿提供直接依据22.资产负债表属于静态报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利润表属于动态报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基础会计学笔记重点知识汇总

基础会计学笔记重点知识汇总

基础会计学笔记重点知识汇总1. 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一种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经济交易的系统。

2. 会计方程:资产(Assets)= 负债(Liabilities)+ 所有者权益(Owner's Equity)。

该方程表明了企业的资金来源,即资产是由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所提供的。

3. 资产(Assets):是企业拥有并且预计将来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等。

4. 负债(Liabilities):是企业对外债务和义务,包括应付账款、借款、未付工资等。

5. 所有者权益(Owner's Equity):也称为净资产,是企业剩余资产扣除负债后归属于业主的部分,包括股东投资和留存利润等。

6. 会计记账原则:-会计主体性原则:将企业资产与业主个人资产区分开来,确保企业独立于业主存在。

-会计持续性原则:假设企业将会持续经营下去,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企业将关闭。

-会计会计期间原则:将企业经营活动划分为特定的时间段,通常为一年。

-会计货币计量原则:所有经济交易都要以货币计量,并使用一种普遍接受的货币单位进行记录和报告。

-会计历史成本原则:企业应该按照购买成本记录资产和负债,而不是按照当前市场价值。

7. 会计记录方法:-借贷记账法(Double-entry accounting):每笔交易都要同时记录至少两个账户,借方和贷方,使得借方和贷方金额总额相等。

-会计账簿:包括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和日记账,用于记录和跟踪企业的经济交易。

8. 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展示了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展示了企业在特定期间内的收入、成本和净利润。

-现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展示了企业在特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股东权益变动表(Statement of Changes in Equity):展示了企业在特定期间内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

基础会计学(00041)笔记——重点知识汇总

基础会计学(00041)笔记——重点知识汇总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概念、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1、会计的核算职能(反映职能)★涵义: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连续和系统的会计信息。

☆特点:(1)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会计的传统工艺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使会计核算的方式从手工簿记系统逐步发展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极大地加强了会计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2、会计的监督职能(控制职能)★涵义:是指会计通过专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

☆特点:(1)会计监督主要利用价值指标来进行(2)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3、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就无法进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发展,没有会计监督,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会计核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三)会计目标★1、定义: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状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注: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构建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的首要出发点。

☆2、会计目标的体现:(1)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是会计的主要目标。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源,负有受托责任。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一、名词解释会计: 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对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 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职能:反映(核算)和监督。

两者密切联系, 相辅相成。

反映是监督的基础, 监督是反映的保障。

没有无核算的监督, 没有无监督的核算。

会计对象: 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资金在企业内部循环和周转变现为资金依次经过:1.供应过程: 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用现金、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2.生产过程: 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货币资金→生产资金(支付工资和其他费用);固定资金→生产资金(计提固定资产折旧)3.销售过程:成品资金→货币资金(出售产成品, 收取货款)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即会计基本假设, 是指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和某些不确定的因素, 根据客观的、正常的情况或趋势所做的合乎情理的判断。

会计假设是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应当明确的前提条件, 是建立会计原则的基础, 也是进行会计实务的必要条件, 所以又叫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般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 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①具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②独立经营, 自负盈亏③独立核算, 有完整的账簿体系, 定期编制会计报表);法律主体就是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 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下去,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破产。

时间, 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 企业的资产才区分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 才有必要确立会计分期。

3.会计分期:企业连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人为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 以便定期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向有关反面提供信息。

有了会计分期, 出现了本期和非本期的区别, 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4.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应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

基础会计重点内容总结

基础会计重点内容总结

基础会计第一章:1.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①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也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处理经济业务的特定单位。

会计主体假设明确了会计人员的立场和会计核算范围。

明确会计的空间范围和会计立场,其目的在于使每个单位的经营管理权和所有权相分离,从而划清经济责任。

具有独立性和整体性(经济上)法律主体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能成为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可以由多个法律主体组成。

②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也称连续经营,持续经营假设是假定会计主体将按照其现在的目标、方针和形式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其所有的资产将会按照取得该资产的目的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转让,其所承担的债务也会被按期偿付。

持续经营假设是会计主体假设的引申。

持续经营为会计活动作出时间的规定。

③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也称会计期间假设,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为假定相同的若干期间段,据以结算帐目,编制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地提供会计主体的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

是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

(月度,季度,半年—中期;年度)④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采用一定的货币单位来计量与报告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结果。

货币本身的价值稳定不变。

2.会计基础:是指会计以什么为标志作为核算的基础。

包括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

①收付实现制:也称现收现付制,是指以现款是否收到和支付作为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按照收付实现制,凡在本期收到和支付的现款,不论其应否属于本期,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本期的费用;凡在本期未曾收到和支付的现款,即使其应属于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本期费用。

不必考虑预收收入、预付费用以及应计收入、应计费用问题。

应用于行政单位。

②权责发生制:也称应收应付制,是指收入和费用应按实际发生的期间进行认定和归属,并与有关资产或负债一起记录为该期间的经济业务,而不论与该项收入和费用有关的现款是在什么期间收到或支付。

基础会计重点总结

基础会计重点总结

基础会计重点总结基础会计是财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公司经营、财务决策和财务报告的基础。

以下是基础会计的重点总结。

1. 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假设:会计基本原理包括货币计量、公司实体、会计核算周期、会计分期、会计核算成本、历史成本、收益确认和会计事实等。

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的连续性、货币的稳定性、价值属性等。

2. 会计方程式:会计方程式是会计的基本概念,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等。

3. 会计科目和账户:会计科目是在会计中对应的经济事项的分类和标识,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

账户是记录每个会计科目的具体金额和交易情况的工具。

4. 会计凭证和分录:会计凭证是记录每个交易的具体信息和金额的工具,包括收据、发票、支票等。

分录是将每个交易分解成借贷两个部分,并记录在会计账户中。

5. 会计账簿和报表:会计账簿是记录每个会计账户的交易和余额的工具,包括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等。

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用于向利益相关者传达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6. 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会计管理是指对公司财务活动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确保会计准则的适用和合规性。

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达到经营目标而采取的安排和措施,包括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企业治理等。

7. 会计分析和决策:会计分析是通过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的分析,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和判断。

会计决策是基于财务信息和分析结果,对公司的经营策略和决策进行指导和支持。

8. 会计伦理和职业道德:会计伦理是指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职业规范,包括保密、诚实、公正、尽职、独立等。

总结起来,基础会计的重点包括会计原理和假设、会计方程式、会计科目和账户、会计凭证和分录、会计账簿和报表、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会计分析和决策、会计伦理和职业道德。

这些知识和技能是会计从业者在日常工作中必备的基本要素,对于理解公司财务情况、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完整版)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完整版)会计基础知识重点

第一章总论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期末《基础会计学》复习重点

期末《基础会计学》复习重点

期末《基础会计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总论1.会计的定义和特点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旨在向企业内、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关信息的活动。

会计的特点可以从会计的核算方法中得以体现,具体表现为:第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第二,采用一系列会计专门方法。

第三,会计管理活动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2.会计的基本职能和最基本职能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最基本职能:核算3.会计四大假设及其含义(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并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会计主体的作用在于界定不同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范围,它主要规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是假设企业等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因停业、破产而进行清算。

按规定,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编制应当以企业持续经营未前提。

持续经营为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规定了时间范围,旨在解决资产估价、费用分配等重要会计问题。

会计分期是将企业在时间上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们地划分为若干个均等的会计期间。

企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

会计年度是基本的会计期间。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计量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假设货币本身的价值是稳定不变的。

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编制应当以货币计量为基础,以综合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者事项的财务结果与影响。

以上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假设分别从空间、时间、计量手段和方法上规定了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基本前提条件,是企业设计和选择会计方法的重要依据。

4.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个)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会计对象的概念会计的对象可以高度概括为特定对象的资金运动。

2.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会计六要素各自的定义和分类会计要素是对经济事项引起变化的项目所作的归类。

按照会计要素所处的变动状态,可以分为静态会计要素和动态会计要素两类。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重点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重点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重点【】会计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商科学科,它负责记录、处理和汇报企业的财务信息。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的起点,它涵盖了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对基础会计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探讨其重点内容。

一、会计的基本概念1. 资产:企业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或权益。

2. 负债:企业对外部债权人的经济义务。

3. 所有者权益:企业对所有者的经济利益。

4. 收入: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取得的经济利益。

5. 费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和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资源的消耗。

二、会计的基本原则1. 公允性原则:会计应当以公允的价值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实体性原则:个体与企业应当相分离,个体与企业之间的资金流动应当明确。

3. 主体和客观原则:会计记录应当客观真实地反映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

4. 期间性原则:企业的财务状况应当以一定的时间段为基础进行划分和说明。

三、会计的基本方法1.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2. 会计记账:根据发生的业务交易,将其起源和结果记录在会计账簿中。

3. 借贷记账法:每笔交易都同时涉及借方和贷方,保持会计等式平衡。

4. 会计凭证:用来证明和记录交易的会计文件,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四、会计报表1.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

2. 损益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情况。

3.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

五、会计核算1. 制度核算:按照国家、行业和企业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

2. 模式核算: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和实施会计核算方法。

3. 预算核算:根据预算编制会计核算,将实际发生的交易与预算进行对比。

六、会计的重要技巧1. 分录技巧:准确、规范地记录借贷记账的分录。

2. 账务处理技巧:合理地进行账务调整和冲销。

3. 会计报表分析技巧:通过分析财务指标和比率,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基础会计重点知识归纳

基础会计重点知识归纳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

以下是基础会计的重点知识归纳:一、会计基本概念1. 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记录、分类、汇总和报表等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2. 会计的职能:会计具有核算、监督和管理三大职能。

3. 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包括资金运动和经济业务。

4. 会计的原则:会计应遵循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及时性、稳健性和重要性等原则。

二、会计要素和账户1. 资产:指企业拥有并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 负债:指企业对外部债权人承担的经济责任,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3. 所有者权益:指企业归属于所有者的资金,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4. 收入: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包括销售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收入等。

5. 费用: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为获取收入而发生的资源消耗,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6. 账户: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分类、记录和汇总的工具,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等。

三、会计凭证和账簿1. 会计凭证:是记录企业经济业务发生的证据,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2. 原始凭证:是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事实依据,如发票、收据和银行对账单等。

3. 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的会计分录凭证,用于登记账簿。

4. 账簿:是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顺序记录企业经济业务的册子,包括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等。

四、会计核算和报表1. 会计核算: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

2. 会计分录:是根据会计凭证编制的借贷方向相反的记账记录,用于反映经济业务的影响。

3.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汇总和披露的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基础会计学知识重点

基础会计学知识重点

第一章:本章主要讲述了六部分容:一、会计的概念(一)定义(属于新大纲中修改的容,重点掌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要点: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3.会计的对象是特定的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不是多个单位的经济活动;4.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而不是一般的管理活动。

〔例1〕下列关于会计的概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会计是以货币为惟一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B.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C.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D.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管理工作答案:ABCD解析: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货币是会计计量的主要单位,但并不是惟一单位。

例如:对于库存商品的核算,既要反映价值又要反映数量。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重点掌握)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一)进行会计核算1.定义: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会计核算职能也称反映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其它会计工作的基础。

具体说明如下:(1)会计核算的环节: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

其中: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或者方法来确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计量:是指以货币为单位对已确认为可以进行会计处理的经济活动确定其应记录的金额。

记录:通过一定会计专业方法按上述确定的金额将发生的经济活动在会计特有的载体上进行登记的工作。

基础会计学部分重点

基础会计学部分重点

1、简述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关系。

答:会计科目与账户是相互联系的。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会计科目决定着账户核算内容的性质,因此,两者核算内容的性质是一致的。

账户又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账户也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会计科目与账户是有区别的。

会计科目没有结构,并且只规定了核算的经济内容的性质;而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来记录某一特定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及其变化的结果。

2、简述总分类账以及明细分类账的关系以及登记方法及要点。

答:联系:(1)二者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相同。

(2)登账的原始依据相同。

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都是根据同一记账凭证及其所附原始凭证进行登记。

区别:(1)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

总分类账户提供综合总括的情况,一律用货币计量单位进行核算;明细分类账户提供详细具体的资料,除采用货币计量单位外,还采用实物、劳动计量单位进行核算。

(2)作用不同。

总分类账户对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起着控制和统驭的作用;明细分类账户从属于总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起着详细说明和补充作用。

登记方法及要点:平行登记法:是指根据同一会计凭证一方面登记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登记该总分类账户所属有关明细分类账户。

要点:(1)同依据登记。

(2)同方向登记。

(3)同金额登记。

(4)同期间登记。

3、简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账户处理程序)的定义、种类以及各种程序的适用范围、优缺点(这个一般只考其中一种程序的内容)。

答:定义:是指将一个企业采用的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和记账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

程序种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组织程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㈠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①适用范围:生产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少记账凭证不多的公司。

②优点:总分类账能比较详细的反映出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核算程序简单明了,易于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会计的两大职能:核算职能、监督职能。

2、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3、会计的四大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环境做出的基本规定,它既是组织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思想。

因此,我国也将其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4、记账本位币:是指记录企业全部经济业务所采用的货币。

5、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有四条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权责发生制原则:指企业在确认各期收入和费用时,应当以权利和责任的实际发生为标准。

历史成本原则: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如有物资变动,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6、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7、会计科目:按照经济内容分: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按照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又称总帐科目或一级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细目或三级科目
8、借贷记账法:也叫借贷复式记帐法,是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采取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借贷规则,在两个以上的账户中,
以相等的金额、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复式记账法。

9、预提费用:用来核算企业按照规定预提计入成本费用,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11、固定资产折旧费: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或自然力的影响发生损耗而转移的价值。

贷摊、预提费用的区别:先支付、后受益的费用作待摊费用处理,先受益、后支付得费用作预提费用处理。

12、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帐簿的重要依据。

13、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填制或取得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并作为记帐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原始凭证分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经济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在办理经济业务时填制的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企业与其他单位发生经济业务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
记帐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归类和整理,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而编制的凭证,是登记帐簿的直接依据。

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都属于会计凭证,二者的区别:
A、原始凭证是由经办人员填制的;记账凭证是由会计人员填制的。

B、原始凭证根据已经发生或完成情况;记账凭证要根据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的要求,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和整理。

C、原始凭证是填置记账凭证的依据;记账凭证是登记帐簿的依据。

D、原始凭证只记录了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记账凭证要根据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的要求,对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归类和整理。

14、记账凭证的分类:(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帐凭证)
A、收款凭证:是指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款业务的凭证,它是根据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分为现金收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收款凭证两种。

B、付款凭证:是指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付款业务的凭证,它是根据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分为现金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两种。

C、转帐凭证:是指用来记录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的转账业务的凭证,它是根据有关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

15、会计账簿的种类:
A、按用途划分,可分为序时帐、分类帐和备查簿。

序时账按记录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普通日记账、特种日记账(我国企事业单位设置的特种日记账主要有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两种)。

分类账可分为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

B、按外表形式划分,账簿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

16、按照格式划分,明细账可分为三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和多栏式明细账。

17、平行登记:在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应该以相等的金额,一方面登记在总分类帐上,一方面登记在明细分类帐上。

平行登记原则包括:A、依据相同: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是对同一笔业务不同程度的反映,虽然登帐的依据可以是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或者是科目汇总表,但他们所依据的原始凭证应该是一样的。

B、期间相同:一般,明细分类帐应该在经济业务发生的时候进行登记,而总分类帐可以在平时进行登记,也可以在期末定期进行登记,但登记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应该在同一个会计期间内完成。

C、方向一致:一般,对于同一笔业务,如果登记在总分类账的借方,那么也应该登记在明细分类帐的贷方,但在登记多栏式成本、费用明细账的时候除外。

D、余额相等:一般,平行登记的结果必然会使总分类帐的贷方余额等于明细分类帐的贷方余额合计,总分类帐的借方余额必然等于明细分类帐的借方余额合计,但在登记多栏式成本、费用明细帐的时候,这一原则除外。

18、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
1、实地盘存制:又称为“以存计销”或“盘存计销”,是指在会计期末,通过对财产物资进行现场盘点,以确定其结存数,进而确定资产耗
用数的方法。

2、永续盘存制:又称“帐面盘存制”是指对财产物资的增加和减少逐日逐笔进行登记,并随时结出财产物资的期末结存数的一种方法。

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的比较:实地盘存制的特点是平时只记增加数,不记减少数,期末用倒挤的方法求出本期减少数,因此,实地盘存制的最大优点是计算简便。

但实地盘存制下的简便计算也给这一方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缺点,那就是,实地盘存制用倒挤的方法求出本期的耗用数,很可能把不属于正常的耗用挤进正常的耗用中。

实地盘存制一般适用于品种繁多、而价值较低的产品,尤其是那些自然损耗大的鲜活商品。

永续盘存制的特点是财产物资的增加和减少作及时地登记,随时结出其期末余额。

因此,永续盘存制的最大优点是,加强了对财产物资的监督和管理,这一点弥补了实地盘存制的不足。

对财产物资的监督和管理不仅表现为及时处理短缺的物资,还表现为及时处理超储积压的物资,以避免更多的浪费。

永续盘存制的缺点是,工作量较大,尤其对于那些品种规格繁多的产品来说更是如此。

永续盘存制主要适用于价值较大,需要加强管理监督的产品。

19、未达帐项:是指一方已经登记入帐,而另一方尚未登记入帐的事项。

未达帐项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凭证的传递在时间上出现了不一致,一方已经收到凭证并据以登记入帐,而另一方尚未收到凭证,因此没有来得及登帐。

原则:1、银行已经收到款项并登记入帐,而企业、单位尚未收到收
款凭证,因此没有入帐。

2、银行已经付出款项并登记入帐,而企业、单位尚未收到付款凭证,因此没有入帐。

3、企业、单位已经收到款项并登记入帐,而银行尚未收到收款凭证,因此没有入帐。

4、企业、单位已经付出款项并登记入帐,而银行尚未收到付款凭证,因此没有入帐。

20、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文件。

财务会计报告一般应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按会计报表的报送对象,会计报表可分为财务会计报表和管理会计报表A财务会计报表又称对外报送报表,是为了满足企业外部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需要的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这三张表是最基本的会计报表按照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会计报表可分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附注、附表等。

21费用按其用途和得到补偿的时间不同可分为成本费用、期间费用、营业外支出三大类
1、成本费用:与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有关并记入成本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2、直接费用:为生产某种产品发生的直接材料费。

3、制造(间接)费用:企业生产部门为组织、管理和服务于多种产
品生产而发生的费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必须经过归集,采用一定的方法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以后,计入产品成本。

4、期间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

22、利润的内容: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
投资净收益=企业投资收益-企业投资损失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净利润=利润总额-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所得税税率
23、会计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收益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24、材料采购成本=买价+采购费用
买价=贷款=数量*单价
采购费用=外地运杂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挑选费
外地运杂费=运输类+装卸费+保险费
市内运杂费/采购人员差旅费/专设采购机构经费/不记入材料采购成本,而记入管理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