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唐宋变革论PPT(共53页)
唐宋变革论
3.在社会性质上,日本学者的宋代近世说与中国学者的宋代封建中后期说有很大差异,但对宋代的社会发展 程度有较高的估价却相距不大。宫崎市定先生所谓“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 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宋代人们的生活环境,与此前的中国划出了分界线,而 是指近于我们现代的”。这可看作是日本宋代近世说对唐宋变革的代表性估价。
根据以上的简要叙述,提出个人两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是20世纪中日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探求唐宋之际所发生的巨大社会变革,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 解及论证。当然由于日本学者从世界史的角度出发探求唐宋社会变革,因而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反响,而中国学者 多囿于就中国论中国的内部社会发展机制探求唐宋变革,其影响远不能与日本学者相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 这并不表明中国学者不够重视或说未有研究,而事实上是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问世,因而今后在讨论唐宋变革问 题时,应当充分重视和利用中国学者已取得的成果。
唐宋变革论
历史理论
目录
01 研究述评
历史专题--唐宋变革论
历史专题--唐宋变革论唐宋变革论唐宋变革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段时期内,中国经历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变革与发展。
唐宋变革的背后,既有历史上的政治力量斗争,也有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文化思潮的交汇。
本文将通过多个方面,从朝代更迭、经济发展、军事制度、文化繁荣等角度探讨唐宋变革的特点和意义。
首先,唐宋变革以朝代更迭为核心。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原地区统一的大一统王朝,而宋朝则是北方民族政权的覆灭、中原振兴的结果。
唐朝由于盛世的政治安定和繁荣经济,为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宋朝则以创立了包括科举制度在内的官僚体制,进一步推动了中原社会的发展。
这种朝代更迭不但带来了政治体制的变革,也影响了经济和文化层面的变化。
其次,唐宋变革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从而推动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而宋朝则进一步强调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河道、运河等水运交通便利的特点,发展官营工坊和外贸等经济形式,推动了各种产业的发展。
这种经济发展为后来的社会变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再者,唐宋变革对军事制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在边疆地区实施“节度使”制度,加强对边境安全的控制。
宋朝则通过在北方建立了重要的军事防线,有效地解决了边疆的安全问题。
这种军事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史上的军事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后,唐宋变革在文化繁荣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唐代文化以诗词为代表,诗人们通过诗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形成了盛世文化。
而宋代则以以文人为主的文化成就为特点,出现了众多的文人作品和学者。
这种文化繁荣使得中国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总之,唐宋变革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其中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革和发展。
这一时期的变革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唐宋变革的历史背景和特点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也为我们研究和借鉴历史经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11 唐宋时期的变革(37张PPT)
() A.商业经济发展有制度性进步 B.民间商人开始控制重要产业 C.商业活动打破了政府的限制 D.在商品贸易中开始使用纸币
认识:商品经济发展和赋税的增加促进货币形式多样化
c 下面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从中反映的问题,你
认为合理的是( )
年代
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粗放、外 倾、色调浓烈的开放型文化, 表现出一种外向、豪放、瑰丽、 豪华的特色。
宋型文化是一种相 对封闭、内倾、色 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表现出一种内省、 精致、雅致的特色。
宋代绘画深受理学思想影响。李公麟画马,
则对名马细心观察、研究,直至有人疑其取走
了马之魂魄:无疑工画草虫,自少时便取草虫,
B 变化是由于( ) A.重文轻武政策的实行 B.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 C.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D.理学对文化大力推崇
二、唐宋之变的表现
(三)、唐宋时期社会思想文化之变
1.质疑汉学,重建儒学信仰体系。 批判汉代儒学,主张回归先秦儒学,重建孔孟之道。
2.理学的哲学化与世俗化。 理学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辨哲学
4.商品经济发展和赋税的增加促进货币形式多样化
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钱币铸造量最多时 高出唐朝十多倍,出现纸币。
5.中唐以后,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6.经济重心持续南移
自唐中叶以后,南方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北宋立国主要依靠东南 的财富力量,南宋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
“中世纪统治”指封建统治,“现代”指经济上商 品经济发展,城市发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市 民阶层壮大;科技发展: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中外历史纲要》
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唐宋变革》课件(30张PPT
什么是中华文化圈 所谓“文化圈”,是指某一大的地区以某种特定民族的文化为母体文化, 不断创新发展、衍生。也就是说,这一地区各国的文化虽然各具民族特 色,但最初的文化源是相同的。人们习惯上讲的西方基督教文化圈、中 东伊斯兰教文化圈以及印度文化圈等,就是这个意思。中华文化圈的形 成大体在隋唐时期,包括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广大地区,是东 方文化中最大的一个文化圈。这个文化圈的共同特点是:(1) 以儒家为 核心的中国文化为基础,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取向和思维方式;(2) 努 力接受和传播中国式的佛教文化;(3) 以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模型为 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4) 接受或吸收汉语的文字范式而创造出本国或 本地区语言文字。这种文化共同的出现,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 大体从公元前3世纪即中国的战国时期开始涌动,至公元7世纪左右基本 形成,对世界文化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程朱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继承:强调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 气节、德操等。
2、发展: 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 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 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一、唐宋政治变革:
1、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
2、中枢权力体系:由三省制到一省制
①三省制标志着宰相权力被三省分掌,秦汉的独相制度被群 相代替,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的新型治国方式。
“立契”的法定程序。 影响: ①也顺应了土地私有化的发展趋势,释放了社会生产力; ②失地农民转入手工业和商业领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了租佃制的繁荣,是宋代社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原因; ④但也激化了阶级矛盾,社会动荡。
2. 古代城市发展变化及其规律
宋代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的原因:
1、政治:①实力下降,陆路中断;②政府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 2、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 3、文化(科技):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 4、比较: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 5、国际:周边环境的和平安定与经济发展。
二轮专题复习课件2 唐宋时期的社会变革
4.文学艺术的发展 (1)唐朝:唐诗是唐朝文学的代表,代表人物有浪漫主 义诗人李白、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2)宋朝:宋代的文学以词为代表,豪放派词人有苏轼 和辛弃疾,婉约派词人有李清照,适应市民阶层丰富生 活的需要。
视角整合
1.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发展 的时代,请用史实论证其是一个“发展的时代”。 提示:政治上,民族融合趋势加强,为国家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出现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机构,为三省六部制奠定了基础。经济 上,北魏创立的均田制被隋唐沿用,经济重心南移。文化上,科技 (《齐民要术》)、书法、绘画等都有长足发展。 2.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推动这一文学艺术发展的原 因有哪些? 提示:政治上,重文轻武,士人群体扩大(创作)。经济上,商品经济 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读者)。 文化上,科举制的推动,印刷术的 发展(条件)。
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9分)
三、唐宋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唐宋时期的思想 1、唐朝的儒学复兴运动 2.程朱理学 (1)形成: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主张:“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强 调“存天理,灭人欲”。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3)地位:南宋以后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成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陆九渊的心学:南宋的陆九渊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 理也”。“发明本心”是求理的方法。 4.影响: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第四讲:唐宋变革论
京都学派(二)
• 宇都宫清吉:
• 创作“时代格”的概念。 • 秦汉:时代格是“政治性”(皇权为中心),六朝: “时代格”是体现贵族阶级的“自律性”,隋唐: “时代格”是“政治性”与“自律性”的综合。 • 《东洋中世史的领域》点了前田直典的名,引发论战。
京都学派(三)
• 川胜义雄和谷川道雄
• 谷川道雄:《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 祖述内藤,以共同体的理论阐述内藤史学的中世贵族 社会。 • 在日本学术界,德国的社会学有很大影响,来自德国 社会学的“共同体”概念被用来表示中国农村社会的 不变性质。
建的、农奴制关系。(京都派:具有自由契约的小佃农)
历研派人物(三)
• 堀敏一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形态研究
• (1)秦汉至隋唐,最主要的劳动者是小自耕农 • (2)自耕农的分化产生豪族,豪族与一般农民形成阶级 对立。(近似大陆的“地主-农民”的对立) • (3)专制国家掌握对农民再生产起重要作用的“共同 体”,以之对农民和豪族进行统治。豪族扩张、小农没落, 导致汉帝国覆灭,隋唐通过均田制重新确立对小农的统治。
内藤假说的渊源(二)
• (二)内藤的“国民主义” (Nationalism)思想
• 国民主义也是西方近世思潮对日本的一个冲击。 • 重視平民,是當時日本史學的時尚。日人以贵族为中 世的标志,平民为近世的特质。 • 内藤假说中,特别重视商业兴起和“平民”阶层的兴 起,认识根源即在于内藤的“国民主义”思想。
内藤假说受到的挑战
• 中国近世说间接为“日本中心论”提供辩护。
• 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母体。→中国文化中包含有近世的“种 子”,由于种种因素受到阻碍,率先在日本落叶结果。 • 内藤湖南: • 老迈腐朽的中国已经失去了自我复兴的能力,只有藉助于日本 的引导和提携,后来甚至提出武力介 北实地“考察”) • 二次世界大战后,野原四郎、增井经夫、池田诚、五井直弘、 增渊龙夫等多人曾撰文批判内藤出自国民主义的文化史观的言 论,指出这些言论为日本军国主义涂脂抹粉 。
高中历史获奖ppt课件唐宋变革论
解析
A项,图中黄河地区主要使用绢帛作为货币,是因为南北朝时期北 方战乱频繁,无法使用统一的货币,且此时因为战乱经济重心开始 南移,但经济总量仍是北方高于南方,故A项错误。 B项,图中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主要使用金银作为货币,但不表明 其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最快的是“三吴”地区, 河西走廊在十六国时期得到开发,但不是发展最快的地区,故B项 错误。 C项,南北朝时期北方动荡的局势影响手工业正常发展,并且以绢、 帛作为货币也不能反映手工业的发展水平,故C项错误。 D项,从图中可知长江流域主要以铜币作为货币,相较于金银等贵 金属和绢帛等硬通货而言,铜币作为货币符号的意义更显著。由于 其保值价值较低,只有在经济稳定的地区才能够流通,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题例证】
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 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营 手工、渔牧业;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 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 据此能够得出东汉田庄经济的影响是( )。 A: 古代官营手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 古代中国农业自然经济的重要表现 C: 古代国家分裂,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 D: 古代封建经济发展的倒退,威胁统一
(1)政治:九品中正制实行,导致士族门阀制度形成。 (2)经济:士族庄园制经济和寺院经济盛行,江南迅速开 发。 (3)文化:佛道盛行,玄学兴起。
2.唐宋时期 唐 (1)政治:科举制实行,士族衰落,庶族崛起。 宋代的《百家姓》代替了魏晋的《士族谱》。 宋 (2)经济:庄园制经济转变为自耕农经济;部 曲佃客制转变为契约租佃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相 对放松。商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 宋(3)文化:文学艺术领域出现平民化、世俗化趋 势。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理性化、思辨化倾向。
第四讲:唐宋变革论..
君主独裁制兴起
货币经济之开始 平民文化
• 内藤湖南在讲义中对中国历史的分法
内藤假说的渊源(一)
• (一)对日本历史认识的倒用。
• 理论根源是西方一元式的社会进化模式。认为中国与日本一样,也遵 循西方的社会模式,分为上古、中世、近世等阶段,只是具体表现上 有所不同。 • 内田银藏(1872-1919):《日本近世史》
现状:
• (1)被视为不正自明的“公理”,以唐宋变革为题目的论文,以及 各类学术讨论会举不胜举。 • (2)出现一系列“变革论”。唐中叶变革论、唐前期变革论、两宋 变革论、元明变革论等等。 • (3)大陆热捧,欧美、港台反响较平淡,且质疑批判者多。 • (4)目前大陆真正用“唐宋变革论”为理论指导,写作的学术专著 寥寥无几。
• 主要分歧:
京都派 近世前期 殷周 历研派
古代
古代
战国秦汉
六朝隋唐
中世
宋元明清
近世 清末民国
中世
近世
论战结束。
• 80年代以后,“历研会”逐渐转向地域社会的研究。 唐宋变革论在日本也不受关注。(注意时局变化:大 陆文革结束,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直至苏联解体, 东欧巨变)
• 将西欧的历史发展模式奉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并以此作为研究中国历史分期的预设进行的东西比较 一旦流于牵强,必然造成歪曲和混乱的后果。具体说 来,西方的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模式难以套用于中国, 中国前近世资本主义萌芽的探讨也证明不了中国会自 发地迈入资本主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日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 广泛的传播。左翼文学和左翼史学在年轻人中比较盛行。 苏联和中国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社会史论战引起日本学界的注意, “讲座派”和“劳农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影响在日本东洋史学界日益 显著。( →决定了历研派的理论重心与中国大陆史学家暗合的是明清以 后的近代史部分。) 1937年由少壮派组织了“历史学研究会”。主要成员有仁井田陞、牧野 巽、山本达郎、周藤吉之 等。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课件:中国古代社会转型之唐宋变革 (共36张PPT)
关注点2:宋代的文人政治
形成原因: 1.封建经济的发展,不抑兼并政策,土地兼并严重,庶 族地主兴起,门阀地主衰落,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 2.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流动性增强; 3.宋代重文轻武的治国理念;
影响: 1扭转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君主专制, 2促使宋代经济、教育、文化出现繁盛。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二、唐宋变革
(三)表现: ①政治变革: 旧:门阀士族衰落; 新:庶族地主兴起,科举制不断发展完善;官僚
政治趋于成熟,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加强。 ②经济变革: 旧:均田制解体,租庸调制无法实行,传统手工
业发达,市坊分离; 新:两税法,“不抑兼并”,租佃制盛行,商业
(权威预测)唐初三省制下,中书省的具体工作为批答奏章
和起草诏书,是决策出令的第一道程序。门下省对诏令
的审议封驳,成为决策出令的又一道重要程序。门下省
审复的诏令,经皇帝“画可”、加盖皇帝印玺后,再
下达尚书省执行。材料反映的三省运行机制( )
A.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
B.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 C.削弱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关注点1:三省六部制体现了“体制内的民主”
特点:
相权三分,加强君权; 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有利于集思广益,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体现了决策程序的制度化, 一定程度上节制君权。
影响: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决策) (执行) (审核)
吏 户礼 兵 刑工 部 部部 部 部部
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 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是中国官职史 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唐宋社会变革论
唐宋社会变革论(一)五十年代唐宋变革论这一领域研究的展开,尽管是以对宋代社会的研究进展为基础,但是,与中国史的其它时代研究的深化、相关领域的日本史研究的动向、研究者立足的历史理论的研究进展等不无关系,而且,同研究者周围的世界局势,特别是中国的政治动向有着密切关系,自成中心的课题和研究方法自然改变。
战后,日本中国史研究的框架转变很大。
由于战败,反省战前的中国史研究和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日本学者拟定了克服中国停滞论这一最重要的课题。
由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兴起,把中国史纳入世界史普遍发展的一个环节,人类社会从原始共产社会向社会主义相继而起的发展这一所谓世界史的基本法则适用于中国史,宋史研究这一领域也不例外,拟定出围绕封建制的问题。
为了论证中国史也和西方世界一样发展,检验封建制被视为占有关键位置的论证。
这不仅仅是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立场的学者,而且也是站在文化史观立场的学者共有认识。
当然,不可能同战前的研究彻底地断裂开。
在充分继承内藤湖南(1922)提出的唐宋变革的意义的同时,如前所述,加藤繁的庄园研究(1928)成为战后宋代地主制研究的基础。
战后,唐宋变革论战的开端者是前田直典。
他设想东亚的中国、朝鲜、日本的历史具有平行法,以这一基本构想为基础,前田反对由内藤提倡而被其门下继承的唐中期为中世、宋代以后为近世社会的说法。
根据加藤的大土地所有论,即唐代中期前的大土地主要由奴仆耕种,均田制破坏以后,土地由佃农使用甚为流行(加藤1944)。
前田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唐代末年古代终结说”(前田1948)。
这一学说并不是倡导“宋代中世说”,但开了“宋代中世说”的先河,具有重大意义。
前田之后,立足于“唐末古代终结说”,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唐宋变革论。
首先,石母田正依据加藤1928、周藤1933年的实证成果,认定中唐以前的大土地所有为古罗马的奴隶制大土地所有制(colonatus),把此后形成的庄园制视为隶属性的佃户制(1ati—hundiumlatihundium)。
(通史版)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1.3.2唐宋变革——从隋唐到宋元时期古代中国的繁荣昌盛课件
2.[2019·百校联盟联考]北宋统一后,首都汴京是南北饮食技 术的交流中心,南宋时汴京的饮食业涌入杭州等地。宋朝人普遍喜 欢饮酒和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漉梨浆、木 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饮料。由此推知,宋代( )
A.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社会生活变化 B.经济重心完成转移 C.城市经济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D.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二、商品经济孕育了新的社会力量 1.社会出现流动和分层 (1)由于商品经济是一种富于分化的经济形式,唐宋社会商品经 济的迅速发展,必然引起财富的两极分化,而这种分化则直接导致 了财富力量的崛起。 (2)经济力量的增强自然会要求按照新的经济关系规范人们的社 会地位,这就必然冲击原有的社会关系。
2.社会阶层变革
机会,是土地买卖的盛行为其创造了占有大量土地的条件。富民阶
层的出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4.新社会力量的影响 (1)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宋代以来, 最大的变化就是拥有大量土地的富民在经济中取得了主导支配地 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角。有鉴于此,宋王朝一改传统的 “抑兼并”政策,转而“不抑兼并”。 (2)富民阶层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我们知 道,中唐以后,租佃契约经济关系得到广泛发展,成为整个社会占 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这是当时生产关系领域的重大的新发 展和新变化。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发现问题 唐代坊市分开,市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并且有专人 管理。市有严格的时间管理。 命题角度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城市的变迁。
2.宋代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史学新论] 坊郭客户为城镇贫民,多为小商小贩,商业、手 工业的雇工、帮工及富户的佣工;乡村客户则主要为佃户、主户的 雇工、佣工等,除川峡山区等少数地区外,佃户与地主之间主要是 契约关系,在法律上基本上是平等的。
高考26题分析·唐宋变革PPT课件
二、核心知识突破
【阶段特征】
唐宋时期是指从618年唐朝建立到1279年南宋灭亡的时期 (本专题题上延到魏晋,下延至元朝)。
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① 君主制进一步发展,中枢权力机构由三省向一省制发展; ②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汉、唐、宋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 ③国家统一到民族政权并立,再到逐步走向国家统一,农牧文化逐渐融合; ④科举制度创立并不断完善,文官制度发展。
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
7
一、近五年高考题分析
(2014·全国Ⅱ卷·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
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③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
.
18
二、核心知识突破
【选官制度】
【核心概念——隋唐】
2.科举制(隋朝——1905年清末新政) (3)影响:
①社会整合功能:打破了士族门阀垄断仕途的局面;促进了社会流动。
②推动儒学发展: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学的传承与发展。
③巩固国家统一: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大一统”的需要。
二、核心知识突破
【核心概念——隋唐】
【地方制度--郡县制到道州县】
1、隋朝:郡县制。 2、唐朝: (1)唐初:
道(用来监察州,带有监察性质的行政区)、州(府)、县。 (2)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①概况: 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制度广泛用于全国。 中唐以后,节度使辖区也称道,不是单纯的监察区划,而成为实际的行政
第四讲:唐宋变革论..
历研派人物(三)
• 堀敏一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形态研究
• (1)秦汉至隋唐,最主要的劳动者是小自耕农 • (2)自耕农的分化产生豪族,豪族与一般农民形成阶级 对立。(近似大陆的“地主-农民”的对立) • (3)专制国家掌握对农民再生产起重要作用的“共同 体”,以之对农民和豪族进行统治。豪族扩张、小农没落, 导致汉帝国覆灭,隋唐通过均田制重新确立对小农的统治。
• 主要分歧:
京都派 近世前期 殷周 历研派
古代
古代
战国秦汉
六朝隋唐
中世
宋元明清
近世 清末民国
中世
近世
论战结束。
• 80年代以后,“历研会”逐渐转向地域社会的研究。 唐宋变革论在日本也不受关注。(注意时局变化:大 陆文革结束,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直至苏联解体, 东欧巨变)
• 将西欧的历史发展模式奉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并以此作为研究中国历史分期的预设进行的东西比较 一旦流于牵强,必然造成歪曲和混乱的后果。具体说 来,西方的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模式难以套用于中国, 中国前近世资本主义萌芽的探讨也证明不了中国会自 发地迈入资本主义。
历研派人物(一)
• 西嶋定生(1919-1998)“生产关系论”
• 《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和构造》提出皇帝通过二十等爵制对人民建立 “个别人身的支配”观点。
• 生产关系论:
(1)唐末五代生产力变革:江南水田农业超过华北陆田农业,商品经济 引入农村。 (2)唐中叶土地制度发生变化:商鞅变法——董仲舒限田策——曹魏屯 田——西晋课田——隋唐均田,国家限制私有。宋以后,佃田制,进 入新纪元。 (3)劳动者的性质发生变化:秦汉隋唐,农民的性质是奴隶制性质的、 不自由的劳动,国家对农民实行“个体人身支配”。
唐宋之际社会的重大变革PPT教学课件
2020/12/11
7
劳动者身份地位也发生重大变化。前 期以农奴和自耕农为主;后期以契约 佃农和自耕农为主。
2020/12/11
3
国学大师王国维、陈寅恪已经注意 到宋代的变化和它的历史地位。
真正从科学历史观的角度对唐宋社 会变化给予全面分析的在建国以后。
侯外庐《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及其 由前期向后期转变的特征》。
胡如雷《唐宋之际中国封建社会的 巨大变革》。
2020/12/11
著的变化, 这些变化为北宋所继承,为整个中国封建社 会后期开了先河。
从政治形态上看,魏晋南北朝是门阀士族的 统治,是中世纪贵族统治的社会。到了唐代, 门阀士族已经衰落,庶族地主出生的官僚在 政治上取得主导地位。按照才学标准选拔人 才的进士科成为选拔高级官员的主要途径。 魏晋时期根据父祖官品、先世门第作为选拔 官员的情况不复存在。
2020/12/11
5
从经济关系上看,变化最大的是土地制度方面 的变化,即均田制最终崩溃和地主土地所有制 向新的方向发展。从三国实行屯田,西晋实行 占田,北朝隋唐又实行均田制,国家能够不断 处理大量的无主荒地;从曹魏实行户调制,西 晋实行占田课田制,到唐代的租庸调制,也是 一脉相承的,这些税制的共同特点在于重户、 重丁而轻资产。
唐宋之际社会的重大变革
2020/12/11
1
最早从历史观的角度对唐宋历史作全面 分析并提出唐宋变革论的是日本学者京 都大学教授内藤虎次郎(1866-1934), 号湖南、字炳卿,出《周易》“大人虎变, 其文炳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研派(东京派)
京都学派(二)
• 宇都宫清吉:
• 创作“时代格”的概念。
• 秦汉:时代格是“政治性”(皇权为中心),六朝: “时代格”是体现贵族阶级的“自律性”,隋唐: “时代格”是“政治性”与“自律性”的综合。
• 《东洋中世史的领域》点了前田直典的名,引发论战。
京都学派(三)
• 川胜义雄和谷川道雄
• 谷川道雄:《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 “历史学研究会”的成员通称“历研派”,以东京学者为主体。“历研派” 遵奉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为研究历史的指导思想, 也就是遵循历史唯物论一元史观研究历史,反省战前日本的历史学教育 的作用,关心战后世界的社会主义潮流,消除中国历史停滞论的影响, 按照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演变研究普世性的历史发展规律,积极参预 中国历史分期及其社会性质的探讨 。
贵族文化
平民文化
• 内藤湖南在讲义中对中国历史的分法
内藤假说的渊源(一)
• (一)对日本历史认识的倒用。
• 理论根源是西方一元式的社会进化模式。认为中国与日本一样,也遵 循西方的社会模式,分为上古、中世、近世等阶段,只是具体表现上 有所不同。
• 内田银藏(1872-1919):《日本近世史》
认为足利时代末期,到江户时代初期,已经出现了欧洲一样的 从中世向近世过渡。
京都学派
• 标志:1922年内藤湖南《概括 的唐宋时代观》。
• 代表人物: • 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
观》 • 宫崎市定:《东洋的近世》
• 宇都宫清吉:《东洋中世史的领 域》 。
内藤湖南(1866-1934) 本名虎次郎。为日本中国学、 东洋史学创始人之一。其研究 领域博大,涉及中国上古、中 古、近世史,通论中国文化史、 史学史、美术史等。有《内藤 湖南全集》14卷。
• 原胜郎(1871-1921):《论足利时代》
认为镰仓时代(约1200-1330),日本完成了宗教改革,而足 利时代经历了种种动荡和变化,此后的德川时代(16031863)是日本的近世史。
• 内藤湖南认为中古史和日本史一样,也采取了中世、近世的时代划分 方式,把宋代放在近世的开端。
内藤假说的渊源(二)
内藤假说
1922年内藤湖南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一文,提出“唐宋变革论”,认为唐和宋 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 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其间包 含了唐末至五代一段过渡期。
中世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于宋代的“唐 宋变革论”,被欧美学界称为“内藤假 说”(Naito Hypothesis)。
• 上古:远古到秦汉
•
过渡期:后汉-西晋
• 中世(中古):六朝、隋唐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过渡期:唐末、五代
• 近世:宋到清
贵族政治时代 天子 贵族之一员
君主独裁政治时代 所有阶层之上
大臣 贵族
从事行政的官僚阶层
民众 贵族全体的奴隶 贵族没落,民众地位 上升
政治 经济 文化
隋唐之际
宋朝
隋唐贵族制衰废 君主独裁制兴起
实物经济之终结 货币经济之开始
• 祖述内藤,以共同体的理论阐述内藤史学的中世贵族 社会。
• 在日本学术界,德国的社会学有很大影响,来自德国 社会学的“共同体”概念被用来表示中国农村社会的 不变性质。
内藤假说受到的挑战
• 中国近世说间接为“日本中心论”提供辩护。 • 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母体。→中国文化中包含有近世的“种
子”,由于种种因素受到阻碍,率先在日本落叶结果。 • 内藤湖南: • 老迈腐朽的中国已经失去了自我复兴的能力,只有藉助于日本
• (三)对于现实中国政治的关注。
• 日俄战争刺激日本扩张野心,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洋史研 究”兴起,白鸟库吉等人纷纷转向,研究中国史,特别是 东北史(满蒙)。
• 内藤本人“经世致用”的色彩非常浓厚。提出“亚洲文明 中心漂移说”,多次到中国东北,曾为日本驻华大使顾问。 (“内藤假说”要解决的直接问题不是中国古史分期问题, 而是讨论中国长期落后的历史根源问题。)
京都学派(一)
• 宫崎市定:
• 全面阐释唐宋变革论,国外称“内藤—宫崎假说”。 • 《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
论证这一时代的选举制度和官僚制度始终贯穿着贵族制,其经 济基础则是地方豪族的生活据点的大庄园式农村。这样,宫崎 便从社会经济和制度上把内藤中世说更全面地具体化了 。
• 与内藤有所区别: 曹魏至唐末为中世:曹魏屯田制—西晋课田制—隋唐均田制, 一脉相承,都是土地国有制。
• (二)内藤的“国民主义” (Nationalism)思想
• 国民主义也是西方近世思潮对日本的一个冲击。 • 重視平民,是當時日本史學的時尚。日人以贵族为中
世的标志,平民为近世的特质。 • 内藤假说中,特别重视商业兴起和“平民”阶层的兴
起,认识根源即在于内藤的“国民主义”思想。
内藤假说的理论渊源三
历史学院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专题课
“唐宋变革论”若干问题
内容要旨
1
研究现状
2
日本“唐宋变革论”及其论战
3
欧美汉学界对唐宋变革论的回应
4
大陆史学界对唐宋变革论的回应
研究现状
• 概述性文章:
• (1)张广达《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及影响》(《唐研究》2005年 第11卷)
• (2)柳立言《何谓“唐宋变革”》(《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1 辑)
现状:
• (1)被视为不正自明的“公理”,以唐宋变革为题目的论文,以及 各类学术讨论会举不胜举。
• (2)出现一系列“变革论”。唐中叶变革论、唐前期变革论、两宋 变革论、元明变革论等等。
• (3)大陆热捧,欧美、港台反响较平淡,且质疑批判者多。 • (4)目前大陆真正用“唐宋变革论”为理论指导,写作的学术专著
寥寥无几。
日本的“唐宋变革论”论战
京都学派 (京都大学)
唐宋之际是中国古代从贵族 政治时代向君主独裁政治时 代转变。唐中叶以前相当于 贵族政治时代,宋代则相当
于西洋的文艺复兴。
历研派(东 京派)
魏晋大地主所有制下的劳 动者主要是奴隶,唐代均 田民是具有国家的半奴隶 性质,唐宋之际东亚古代
(奴隶制)走向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