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农耕生活方式下,人类为了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食物 需求,开始以耕作的方式对自然界的土地资源施加人类 的影响,以养殖的方式开始对自然物种进行了选择,形 成了以人类为中心的对自然界的生物群进行选择淘汰的 过程,优选并扩大了在即定生活方式下对人类社会生活 有用的生物物种,而尽力淘汰或消灭对人类有害的物种。
模都空前增大,社会生活的节奏变动迅速。
12wk.baidu.com
20世纪50年代以来,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出现, 使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开始了第三次大变迁。 从世界范围看,相当一部分不可再生资源(煤、 石油、铁矿石等)成为重要的甚至是战略性资 源,社会生产的规模巨大且急剧膨胀,全球经 济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
13
其主要特征有下述几方面:(1)从世界范围看,开始 了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向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 结构的转变;(2)机器体系不仅普遍地运用于各产业 的生产,其在人们生活过程中的使用也日益普遍化,自 动化乃至智能化机器体系成了反映时代特征的生产工具; (3)可再生资源固然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不可替代 资源,但煤、石油、铁矿石等不可再生资源成了这一时 期人类特定生产和生活方式维系的战略资源;(4)发 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质量,成了人类社会 生活的基本内容;(5)人类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取 向是对高品质生活的理解,是消费较多数量的且是经过 深度加工的产品,在传统社会只耗费极少经济资源的消 费品,在现代社会却要耗费数量相当可观的资源。
8
二、可持续发展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
1.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演变及经济学研究的任务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大 体经历了狩猎、农耕、前工业社会、后工业社 会等四个阶段,目前正在向信息化社会过渡。
在狩猎生活方式下,人类的生存是建立在大自 然形成的自然生物环链基础之上的,人类对自 然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大自然的 恩赐。
3
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 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 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 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
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 发展委员会,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任 主席。联合国要求该组织以“持续发展” 为纲领,制订“全球的变革日程。”
1987年,该委员会把长达4年研究、经 过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提交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 模式。
9
这一生活模式具有如下特点:(1)人类仅仅是作为一个 物种为了生存的本能而生活,谈不上任何物质和精神上 的享受;(2)生产过程使用的是劳动者本身的体力, 工具的制造仅仅停留在对自然物的简单加工上;(3) 社会生活所耗费的资源与其可再生能力比较而言,几乎 微不足道;(4)社会生产生活具有较大的地域封闭性 和群体性。
10
这一模式具有这样一些特征:(1)人类社会 基本上是以农业、养殖业为生存和发展的产业; (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基本上是劳动者体力 或畜力驱动的、较为简单的手工工具;(3) 生产过程所耗费的基本上是可以永继利用的生 物质可再生资源;(4)社会生产活动有着一 定的地域性,活动的空间范围和规模较小; (5)社会生产活动相对较为稳定。
5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减少,人们发 现,发展并不是无限制的,其将受到三 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经济因素,即 各生产要素的具备及其效益最大化;二 是社会因素,即符合民族、国家的社会 准则;三是生态因素,即应保持生态平 衡,保护自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多样 性。
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发展,又不 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6
可持续发展在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方面是一个 综合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当代或一国的人口、 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还涉及到同后代的 或国家及地区之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 之间矛盾的冲突。同时,可持续发展又是一个 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 合概念,其内容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 持续、经济可持续及社会可持续等三个方面, 它是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 境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社会全 面进步为目标,使人类社会在每个时间段内都 能保持资源、经济、社会同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十三章:可持续发展分析
•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
概念和原则
• 二、可持续发展对传统
经济学的挑战
• 三、我国可持续发展战
略的提出
• 四、可持续发展模式的
框架结构
• 五、项目可持续发展评
价
1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与形成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可谓源远流长,在中 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在社会生产实 践中便产生了封山育林、封网休鱼的思想。 “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 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4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集 世界各国首脑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 会,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这样一个 高度凝聚当代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认识 深化结晶的重要文件。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传统的狭义的发展指的是经济领域的活动, 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资财富的 增加,这种发展观追求的是最大经济效益, 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结果是造成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恶化。
7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涵: 公平性(代际公平与地区公平) 持续性(经济、社会、自然、环境) 共同性(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发展的基础是资本,对可持续发展而言,其所涉 及的资本因素有: (1)人造资本(社会的财政能力和经济实力); (2)自然资本(自然、环境资源); (3)人力资本(人的受教育程度、知识、技能、 卫生、健康等); (4)社会资本(社会的文化基础与制度环境)。
发端于英国的产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社会生 活方式发生了一次大的变迁,工业文明的诞生 使人类开始步入到前工业社会生活的新阶段。
11
这一生活模式具有以下特征:(l)虽然第一 产业仍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但第二产业成为反映时代特征的重要产业; (2)虽然从世界范围看,人类社会的绝大多 数成员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还基本上是以劳动 者体力或畜力来驱动的、较为简单的手工工具, 但机器体系开始成为反映时代特征的生产工具; (3)从总体上看,生产过程中耗费的主要还 是可以永继利用的生物质可再生资源,但不可 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已经有了引人 注目的规模;(4)社会生产的空间范围和规
2
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则是基于工业 化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资源遭到 日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 无节制发展所带来的恶果,特别是20世纪 六、七十年代之后,环境公害的加剧和能 源危机的冲击,使人们开始了全球范围内 关于“增长极限”的讨论,先后提出了 “有机增长”、“全面发展”、“同步发 展”、“协调发展”等思想。
模都空前增大,社会生活的节奏变动迅速。
12wk.baidu.com
20世纪50年代以来,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出现, 使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开始了第三次大变迁。 从世界范围看,相当一部分不可再生资源(煤、 石油、铁矿石等)成为重要的甚至是战略性资 源,社会生产的规模巨大且急剧膨胀,全球经 济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
13
其主要特征有下述几方面:(1)从世界范围看,开始 了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向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 结构的转变;(2)机器体系不仅普遍地运用于各产业 的生产,其在人们生活过程中的使用也日益普遍化,自 动化乃至智能化机器体系成了反映时代特征的生产工具; (3)可再生资源固然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不可替代 资源,但煤、石油、铁矿石等不可再生资源成了这一时 期人类特定生产和生活方式维系的战略资源;(4)发 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提升生活质量,成了人类社会 生活的基本内容;(5)人类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价值取 向是对高品质生活的理解,是消费较多数量的且是经过 深度加工的产品,在传统社会只耗费极少经济资源的消 费品,在现代社会却要耗费数量相当可观的资源。
8
二、可持续发展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
1.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演变及经济学研究的任务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大 体经历了狩猎、农耕、前工业社会、后工业社 会等四个阶段,目前正在向信息化社会过渡。
在狩猎生活方式下,人类的生存是建立在大自 然形成的自然生物环链基础之上的,人类对自 然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大自然的 恩赐。
3
1980年3月5日,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出呼 吁“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 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 关系,确保全球持续发展。”
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 发展委员会,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任 主席。联合国要求该组织以“持续发展” 为纲领,制订“全球的变革日程。”
1987年,该委员会把长达4年研究、经 过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提交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 模式。
9
这一生活模式具有如下特点:(1)人类仅仅是作为一个 物种为了生存的本能而生活,谈不上任何物质和精神上 的享受;(2)生产过程使用的是劳动者本身的体力, 工具的制造仅仅停留在对自然物的简单加工上;(3) 社会生活所耗费的资源与其可再生能力比较而言,几乎 微不足道;(4)社会生产生活具有较大的地域封闭性 和群体性。
10
这一模式具有这样一些特征:(1)人类社会 基本上是以农业、养殖业为生存和发展的产业; (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基本上是劳动者体力 或畜力驱动的、较为简单的手工工具;(3) 生产过程所耗费的基本上是可以永继利用的生 物质可再生资源;(4)社会生产活动有着一 定的地域性,活动的空间范围和规模较小; (5)社会生产活动相对较为稳定。
5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减少,人们发 现,发展并不是无限制的,其将受到三 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经济因素,即 各生产要素的具备及其效益最大化;二 是社会因素,即符合民族、国家的社会 准则;三是生态因素,即应保持生态平 衡,保护自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多样 性。
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发展,又不 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6
可持续发展在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方面是一个 综合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当代或一国的人口、 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还涉及到同后代的 或国家及地区之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 之间矛盾的冲突。同时,可持续发展又是一个 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 合概念,其内容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 持续、经济可持续及社会可持续等三个方面, 它是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 境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社会全 面进步为目标,使人类社会在每个时间段内都 能保持资源、经济、社会同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十三章:可持续发展分析
•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
概念和原则
• 二、可持续发展对传统
经济学的挑战
• 三、我国可持续发展战
略的提出
• 四、可持续发展模式的
框架结构
• 五、项目可持续发展评
价
1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与形成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可谓源远流长,在中 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在社会生产实 践中便产生了封山育林、封网休鱼的思想。 “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 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4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集 世界各国首脑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 会,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这样一个 高度凝聚当代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认识 深化结晶的重要文件。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传统的狭义的发展指的是经济领域的活动, 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资财富的 增加,这种发展观追求的是最大经济效益, 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结果是造成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恶化。
7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涵: 公平性(代际公平与地区公平) 持续性(经济、社会、自然、环境) 共同性(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发展的基础是资本,对可持续发展而言,其所涉 及的资本因素有: (1)人造资本(社会的财政能力和经济实力); (2)自然资本(自然、环境资源); (3)人力资本(人的受教育程度、知识、技能、 卫生、健康等); (4)社会资本(社会的文化基础与制度环境)。
发端于英国的产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社会生 活方式发生了一次大的变迁,工业文明的诞生 使人类开始步入到前工业社会生活的新阶段。
11
这一生活模式具有以下特征:(l)虽然第一 产业仍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 但第二产业成为反映时代特征的重要产业; (2)虽然从世界范围看,人类社会的绝大多 数成员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还基本上是以劳动 者体力或畜力来驱动的、较为简单的手工工具, 但机器体系开始成为反映时代特征的生产工具; (3)从总体上看,生产过程中耗费的主要还 是可以永继利用的生物质可再生资源,但不可 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已经有了引人 注目的规模;(4)社会生产的空间范围和规
2
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则是基于工业 化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资源遭到 日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 无节制发展所带来的恶果,特别是20世纪 六、七十年代之后,环境公害的加剧和能 源危机的冲击,使人们开始了全球范围内 关于“增长极限”的讨论,先后提出了 “有机增长”、“全面发展”、“同步发 展”、“协调发展”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