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淡水鱼类图片

合集下载

淡水鱼类大全

淡水鱼类大全

淡水鱼类大全(图)成都鱲(Zacco chengtui)属鲤形目,鲤科,(左边“鱼”,右边“丹”)亚科,鱲属。

俗名:鱲鱼、双尾子。

英文名:Chengdu chub 。

濒危等级:易危。

体长,侧扁,腹部圆。

头长与体高约相等。

吻稍钝。

口端位,口裂向下倾斜,上颌骨向后延伸仅达眼前缘垂直下方;下颌前端有1显著的突起与上颌凹陷相吻合。

无须。

眼较小,位于吻端。

鳞小,侧线鳞60-67。

背、腹鳍起点相对,位于体中央;臀鳍发达,雄鱼最长鳍条达尾鳍基;胸鳍尖长,末端达腹鳍。

体背黑灰,腹部银白,体侧有10余条黑横纹,其间具红斑点。

背、尾鳍灰白,具绿斑点,其它鳍带红色。

生活在河流的小支流、小河道及小溪流中。

常喜栖息在微流水的清澈水体中。

分布区窄,仅发现于四川省成都及彭县附近的水体中。

种群数量较小。

由于分布在城市附近的小水体中,既受工业污水的影响,又受毒、电鱼等渔法的危害,致使种群个体数量明显下降,目前,在分布区范围内已甚少见。

叶结鱼(Tor(Parator) zonatus)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结鱼属。

俗称:五涧鲮、红尾勾、高鲮。

英文名:Trilobed-lip barbel 。

濒危等级:易危。

体长而侧扁,背部隆起,腹面平,尾柄细。

头大。

吻稍尖。

前眶骨前缘具缺刻和裂纹。

口下位,呈马蹄形。

唇肥厚,紧贴于颌的外表,上唇不分叶;下唇明显向下卷,在颏部有发达的舌状中叶,后端卷缩稍尖,末端超过口角;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

须2对,吻须细弱,口角须长。

侧线鳞44-50。

背鳍刺粗壮,具锯齿,有一向前平卧的倒刺;臀鳍长,后伸达尾鳍基;尾鳍深分叉。

体浅橄榄色,背部鳞片具黑边,体侧有5条带状垂直斑纹,其间具大黑点,背鳍膜末端微黑,尾、臀鳍橘红色。

为江河中下层鱼类,栖息于多岩石的深水底层,尤其喜欢在清澈的激流中生活。

健泳,常集群活动。

以底栖动物为食。

生长速度较快。

一般3冬龄达性成熟,春季3-4月在激流滩头产卵。

叶结鱼分布于西江水系干支流中。

由于捕捞过度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水质恶化等原因,对鱼类正常生活和繁殖产生很大影响,使其资源量显著减少。

中国淡水鱼观赏图集

中国淡水鱼观赏图集

Psephurus gladius(Martens)(象鱼、鲟钻子)头部特长,占体长的1/3,小个体约占体长的1/2,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一陷器。

吻延长,呈剑状,其腹面具短须1对。

眼甚小。

口大,下位,弧形,上下颌均具细齿。

鳃孔大。

鳃膜后缘尖。

体表光滑无鳞。

栖息于江河中下层,有时进入大型湖泊。

健游,性凶猛,主食鱼类,也食虾、蟹等。

春季在长江上游产卵。

是著名的珍稀鱼类,为我国所独有,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

生长迅速,个体特大,“千斤腊子,万斤象”之“象”即指白鲟。

曾记录过体长达7米者。

分布于长江、钱塘江。

鲱科4鲥鲱科Hilsa reevesii(richardson)(三黎鱼、三来)体侧扁,腹缘有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

口大,端位,上颌正中有一缺刻。

鳞片大而薄,无侧线。

洄游性鱼类,生长于海中,每年4~6月溯河行生殖徊游,6~7月产卵,卵浮性。

产卵后亲鱼即降河归海,幼鱼进入支流或湖泊中肥育,以浮游生物为食。

9~10月人海。

个体较大,肉细脂厚,为鱼中上品,久享盛名。

产于长江以南各人河流。

[鱼是]科5短颌[鱼齐] [鱼是]科Coilia 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毛花鱼)体形长而侧扁。

上颌骨后伸不超过鳃盖后缘。

无侧线。

纵列鳞68~77。

胸腹部具棱鳞。

胸结上部有6根游离的丝状鳍条。

臀鳍基部极长,与尾鳍相连。

为纯淡水生活的种类,栖息于江河中下游和湖泊中。

食水生无脊椎动物。

生殖季节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

肉味鲜美,为群众喜食的鱼类之一。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

6刀[鱼齐] [鱼是]科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刀鱼、毛花鱼)体极扁薄。

上颌骨后伸至胸鳍基部。

无侧线,纵列鳞74~83。

胸腹部具棱鳞。

胸鳍前6根鳍条游离呈丝状。

臀鳍基部极长,与尾鳍基相连。

为洄游性鱼类,春、夏季由海进入江河行生殖洄游。

在干支流或湖泊的缓流区产卵。

卵粒具油球,受精后漂浮于水体上层孵化发育。

40种鱼类名字及图片

40种鱼类名字及图片

40种鱼类名字及图片一、鲫鱼(鲫壳、刀子鱼)鲫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为鲤科鲫属淡水鱼类的统称,俗称鲫瓜子、土鲫、鲫壳等,全国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库、沼泽等水体中均有分布,杂食性,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主要以水生植物、藻类、水生昆虫及幼虫等为食。

二、鲤鱼(鲤拐子、鲤子)鲤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为鲤科鲤属淡水鱼类的统称,俗称鲤拐子、鲤子、红尾子等,因鳞有十字纹理而得名,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杂食性,荤素兼食,饵谱广泛,觅食时常像猪一样拱食泥土中的种子、虫卵等。

三、草鱼(草鲩、白鲩)草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草鱼属淡水鱼类,俗称油鲩、草鲩、白鲩等,因主要以水草为食而得名,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或养殖,草食性,常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等水体中,喜居于水体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四、青鱼(乌混、螺蛳青)青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青鱼属淡水鱼类,俗称乌混、黑混、乌青等,因喜食螺蛳亦称螺蛳青、螺蛳混,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最常见,肉食性,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主要以螺蛳、蚌、蚬、蛤等软体动物为食。

五、鳊鱼(长身鳊、长春鳊)鳊鱼是我国特有的鱼类,俗称长身鳊、油鳊、长春鳊等,狭义上的鳊鱼主要指鲤科鳊属鱼类,而广义上的鳊鱼则还包括三角鲂、团头鲂等鲤科鲂属鱼类,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最常见,草食性,主要以藻类及水生植物为食。

六、鲢鱼(白鲢、水鲢)鲢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鲢属淡水鱼类,俗称白鲢、跳鲢、水鲢等,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和珠江的西江河段最常见,滤食性,常栖息在水体中上层,靠鳃的特殊结构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七、鳙鱼(花鲢、胖头鱼)鲢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鳙属淡水鱼类,俗称花鲢、胖头鱼、黑鲢等,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和珠江的西江河段最常见,滤食性,常栖息在水体中上层,靠鳃的特殊结构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全国五十种淡水鱼类介绍

全国五十种淡水鱼类介绍

全国五十种淡水鱼类图文介绍~ZT< 一> 大眼红鲌鲤科 Erythroculter hypselonotus (Lin) (大眼、凹颈、翘鼻)体侧扁,头背面平,头后背部显著隆起。

腹棱自腹鳍基至肛门。

口上位,下颚突出并上翘,口裂与体纵轴近垂直。

眼大,头长约位眼径的3倍。

无须。

侧线微下弯,侧线鳞60-66。

背鳍硬刺光滑、粗壮;臀鳍基部甚长。

栖息在江河缓流的中上层。

性凶猛,以小鱼为食。

分布于珠江水系。

<二>尖鳍鲤鲤科 Cyprinus acutidorsalis Wang (海鲤)体极高,背部显著隆起,而后急剧下斜。

头短。

口端位。

须两对,吻须甚短。

必、臀鳍具带锯齿的强刺。

背鳍外缘明显内凹,起点位置后于腹鳍基部;胸鳍末端不达腹鳍。

尾柄长高相等。

中下层鱼类。

栖息于江河口。

主食底栖生物。

2-3月产卵,粘附于水草上孵化。

常见体重0.5Kg。

肉肥嫩,味佳,为群众喜爱的上等鱼。

分布于海南岛各水系及广西钦江的下游。

<三>乌原鲤鲤科 Procypris merus Lin (乌鲤、乌钩、墨鲤、黑鲤)体侧扁,成长菱形,背部隆起身高。

头较小。

口端位。

唇很厚,具明显小乳突。

须两对,较长。

背、臀鳍硬刺强壮,后缘带锯齿。

背鳍外缘明显内凹;胸鳍末端超过腹鳍起点。

中下层鱼类。

栖息于江河深潭。

杂食,以底栖生物为主。

生殖期11月至年1月,分批产卵。

常见体重0.5-1Kg,最大7Kg.肉鲜美可口,为上等食用鱼类。

分布于西江水系。

<三>裸腹重唇鱼鲤科Diptychus Kaznakovi (Nikolsky)(花鱼)体长,近圆筒形。

头锥形,吻突出。

口下位,马蹄形。

下颌无锐利角质。

唇极发达,下唇侧叶极宽厚,前部相连,唇后沟连续。

须一对,位于口角,末端达前鳃盖骨。

体被细鳞,胸腹部裸露,侧线上鳞30枚左右。

具臀鳞。

被鳍不分枝鳍条为光滑软刺;腹鳍起点在背鳍基部中央的下方。

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

体中等大,为产区重要经济鱼类。

常见淡水鱼分类及图片

常见淡水鱼分类及图片
油魣
牛楔、尖嘴、竹签、竹尖、白裙、苏君、吹鱼、吹同鱼、思君、乙只、益字、鸭嘴梭鱼
叫姑鱼
钩嘴{鱼或}、黑耳津、钩嘴鱼、小白鱼、沙{鱼或}、尖头{鱼是}、叫吉子、小叫姑
扁舵鲣
铅锤、水鲲、桌{鱼是}、海块、洋包、炸弹、杜仲
白姑鱼
白古、白果子、白或、白蛤鱼、白梅、沙口卫、鰃子鱼、白江、白古鱼、白米子、大白眼、花鱼、白鳘子、白眼鱼
常见淡水鱼高清图片
青鱼(青鲩、黑鲩)
草鱼(鲩鱼、白鲩)
鲢鱼(白鲢、白胖头鱼)
鳙鱼(大头、花鲢)
福寿鱼(罗非、非洲鲫)
鲫鱼
鲮鱼
鲤鱼
胡子鲶(塘鲺)
泥鳅
桂花鱼(鳜鱼)
乌鳢(黑鱼,生鱼的一种)
鳊鱼(武昌鱼)
鱤鱼(黄尖)
黄鳝(鳝鱼、蛇鱼)
银鱼Biblioteka 学 名地 方 名 称青鱼
青鲩、乌青、青鲲、黑鲩、螺狮青、黑鲲、青棒、乌鲩、青根鱼
刀鲚
烤子鱼、刀鱼、毛鲚、鲚鱼、子鲚、凤尾鱼、马齐、凤鲚、黄鲚、海刀鱼、河刀鱼、刀鞘
条纹东方鲀
乘鱼、乘抢鱼、鸡抢鱼、青郎鸡、花龟鱼、花龙乖、红目乖、卡草留街、艇巴、花艇巴、花蜡头、黄天霸
暗纹东方鲀
河鲀、街鱼、吹肚鱼皮包、辣头、辣打、气鼓、蜡头、合头鱼
绿鳍马面鲀
马面鱼、橡皮鱼、老鼠鱼、羊鱼、迪仔、孜孜鱼、皮匠刀、圆迪、剥皮鱼、猪鱼、皮鱼、烧烧鱼、扒皮郎、面包鱼
学 名
地 方 名 称
小黄鱼
梅子、梅鱼、小先(鲜)、小春鱼、黄花鱼、金龙、小黄瓜鱼、厚鳞仔、小王鱼、花鱼
大黄鱼
大先(鲜)、黄花鱼、金龙、黄瓜鱼、红瓜、黄金龙、桂花黄鱼、大王鱼、大黄鲞
带鱼
牙鱼、灰带、白鱼、白带鱼、青宗带、裙带鱼、刀鱼、牙带、鳞刀鱼、带鱼条

淡水鱼类图谱

淡水鱼类图谱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中国淡水鱼的种类不同时期,不同着作中统计结果差异较大;据最近出版的中国脊椎动物大全和正在编印的中国动物志粗略统计,分布在中国的淡水包括沿海河口的鱼类共有1050种,分属于18目52科294属;其中纯淡水鱼类967种,海河洄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68种;在这一千另五十种鱼类中,大体可分属下列四大类:1、圆口类:这一类鱼是最原始的鱼形脊椎动物;鱼口没有真正的上下颚,口器形成吸盘,过着寄生或半寄生生活;身上没有真正的脊椎,祗有脊索;从进化的时期而论,圆口类首先发见于中奥陶纪,在志留纪及下泥盆纪最为发达,至下泥盆纪则渐趋绝灭,仅有少数种类遗留至今;在我国淡水中,仅七鳃鳗属的3个种生活于东北地区黑龙江至辽河诸河流中;2、软骨鱼类:软骨鱼类从上泥盆纪发现,至石炭纪最为发达,随着再继续进化以成为现代的鲨类与鳐类;此类鱼全身骨胳均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这是一群低等的真正鱼类,现生软骨鱼类几乎都是生活在海洋中,仅有极个别种类生活于淡水中,其中赤魟除大量生活于海洋外,有一小群体定居于我国广西南宁至龙州的西江水系左江中,从其进化史看,赤魟为海产鱼类;据古地质考证,广西原为海洋,由于地壳的造山运动,均在新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当海水退出广西而被"陆封"定居于内陆水体中;3、软骨硬鳞鱼类:此类鱼属硬骨鱼类,但骨胳系统为软骨性;体表鳞片表现为骨质菱形的原始鳞片,尾鳍为歪形,肠内具螺旋瓣;原始软骨硬鳞鱼类出现于泥盆纪,在地球上生存了相当长时间,到中生代大部分种类绝灭;现生的鲟鱼类出现于白垩纪,现在生存的种类不多,仅分布于高纬度的北冰洋区,我国淡水中生活着白鲟科的一种和鲟科2属8种;4、真骨鱼类:这是现生的普通习见、真正的鱼类,为现代最蘩盛的鱼类,中国的一千另五十种淡水鱼类中,除少数种13种外,几乎都属真骨鱼类;中国的淡水鱼类以鲤形目为主,尤其是鲤科鱼类约占总数的一半;其中鲱形目1科3属5种,鲑形目6科17属32种,鳗鲡目1科1属2种,鲤形目6科170属740种,鲇形目10种27属110种,鳉形目2科3属4种,颌针鱼目1科1属4种,鳕形目1科1属1种,刺形目1科2属2种,鲻形目1科3属7种,合鳃鱼目1科1属1种,鲈形目12科51属110种,鲉形目1科4属8种,鲽形目3科3属5种,鲀形目1科2属6种,总数为15目49科1037种;真骨鱼类出现于侏罗纪,在白垩纪时,古代真骨鱼类进化为现代真骨鱼类其形态结构起了较大变化;头骨的上下颌普遍缩短,高级类型的上颌骨特化为没有牙齿的骨棒,牙齿集中到前颌骨上,尾鳍变成了完全对称尾或称正形尾,内骨骼高度骨化,奇鳍和偶鳍均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形状,腹鳍也常常由腹部移到紧挨头部,鳞片变得很薄,呈圆形;真骨鱼类的内外结构均具备了完善的水生适应构造,从白垩纪开始,沿着许多的辐射适应的路线发展,使它们成为地球表面一切水域的生活者;我国的主要淡水鱼种类和分布情况我国的主要淡水鱼种类和分布情况我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较多国家之一,淡水面积约为三亿亩,其中可供养鱼的水面约7500万亩,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鱼类生长,又有草、鲢、鳙、青、鲮、鲤、鲫、团头鲂等优良鱼类的养殖技术,所以是当今世界淡水养殖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无论养殖的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理和自然环境各异,各地区鱼类品种,格局特色,按照气候的区域分类,鱼类的分布情形是:东南区:其中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和海南岛等地;这些地区主要生长喜暖性鱼类,品种繁多,代表鱼类有鲮鱼、卷口鱼、中华鲅鱼、东坡鱼、花鳅鱼、腊光长鳅、沙鳅、扁头平鳅、爬岩鳅、平鳍鳅、小吻鱼、长鳍鳍鲇、胡子鲇、鳗鲡、黄鳝、斗鱼、攀鲈等;主要养殖鱼类为青、草、鲢、鳙、鲮、团投鲂、胡子鲇、罗非鱼等南方品种;江河平原区:其中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及辽河下游;这里除了江河流域,有众多的湖泊,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主产区,天然水产鱼类众多而盛名,有青、草、鲢、鳙、鲤、鲫、鲇、鳊、鳡、团头鲂、乌鲡、鳗鲡等;太湖的银鱼、长江的的鲟鱼、鲋鱼、鲚鱼产量很大;养殖的鱼种有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罗非鱼以及一些鲤鱼的杂交品种;北部区:这里主产冷水鱼类,天然水体盛产鲟鱼属、狗鱼属、哲罗鲑属等鱼类,如大马哈鱼、狗鱼、香鱼、雪鱼、拟赤捎鱼、八目鳗等是这里的特有而具代表性的鱼类;人工养殖除青、草、鲢、鳙、鲤、鲫和团头鲂,还饲养红鳟鱼;西北高原区:包括新疆、西藏北部、内蒙、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这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天然水体盛产中华弓鱼、黄爪鱼、裸鲤等,其他还有条鳅、江鳅等鱼类;主要养殖仍与各地相同;努澜区:其中包括西藏南部、四川、云南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都流经这里,使东南区和西北高原区的鱼类,通过江流共存于此,如鲮鱼,中华鲅鱼、东坡鱼、平鳍鳅、沙鳅、条鳅、须瞅、鲈鱼、黄缮、乌鳢、中华弓鱼等形成东南区、西北区鱼类群系混合的特点;主要养殖仍是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以及近年大量繁殖的鲤鱼杂交品种等;1、“沉香鱼”――华鲮华鲮Sinilabeo rendahli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华鲮属;俗称:青龙棒,桃花棒,野鲮鱼,青衣子;体长,略呈棒状,尾柄高而宽厚;吻钝圆而突出,口下位,横裂;上唇前部光滑,为游离的吻皮所遮盖,两侧则有细小的乳突;下唇游离部分的内缘有许多小乳状突,下唇与下颌分离,其间有一深沟相隔,上颌为上唇所包;有1对短颌须,吻须常退化;侧线鳞45-47个;体背及体侧青黑色,鳞片紫绿色夹有红色,并具金属光泽;腹部微黄,各鳍灰黑色; 华鲮栖息于水流较急的河流及山涧溪流中,为底栖性鱼类,喜集群生活;常出没于岩石间隙中,在石砾底的基质上觅食,利用下颌锐利的角质边缘刮取着生藻类,也食高等植物的枝叶、碎屑等;入冬以后,华鲮则数十尾甚至上百尾集群在深水洞穴越冬,很少外出活动;2龄即可性成熟;亲鱼于4-6月集群进入支流产卵,产卵场为石砾底质的急流浅滩滩尾;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流及各大支流中,尤以川东盆地水流湍急、水质清澈的山涧溪流为多;生长较缓慢,一般个体为1-2公斤,最大个体可达5公斤,在产地产量较高,是四川省常见食用鱼类;其肉质坚实脆嫩、十分鲜美、富含油脂,与青鱼相似,被视为珍贵食品;花鲮的缘近种有11种,其中洞庭华鲮Sinilabeo tungting , 俗称:龙鱼、龙狗鱼、青鱼,分布于湖北长江荆江河段、湖南洞庭湖、沅江水系;桂华鲮Sinilabeo decorus , 俗称:青衣,分布于珠江水系的西江和北江;它们的形态差异仅在于侧线鳞数为39-44个,而其生活习性及经济价值均与华鲮相似;但生殖季节稍早,珠江流域为3-4月;据说,在广西新和公社沉香潭出产的这种鱼具有沉香味,故又得名“沉香鱼”;华鲮及其相近种,除去内脏和鲮的肌肉称之为“竹鱼”;其鲜鱼肉入药,具有益气和中、除湿的功效,主治久病体虚、腰腿疼痛等症;2、多鳞白甲鱼多鳞白甲鱼Onychostoma macrolepis原名多鳞颜颌鱼,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俗称:钱鱼、梢白甲、赤鳞鱼;英文名:Largescale shoveljaw fish ;体长,稍侧扁,背稍隆起,腹部圆;头短,吻钝,口下位,横裂,口角伸至头腹面的侧缘;下颌边缘具锐利角质;须2对,上颌须极细小,口角须也很短;背鳍无硬刺,外缘稍内凹;胸部鳞片较小,埋于皮下;体背黑褐色,腹部灰白;体侧每个鳞片的基部具有新月形黑斑,背鳍和尾鳍灰黑色,其它各鳍灰黄色,外缘金黄色,背鳍和臀鳍都有一条桔红色斑纹;栖息在河道为砾石底质,水清澈低温,流速较大,海拔高程为300-1500米的河流中,常借助河道中溶岩裂缝与溶洞的泉水发育,秋后入泉越冬;4月中旬出泉,出泉多集中于夜半三更,头部朝内,尾部向外,集群而出,一般在8-10日内出完;雄性性成熟一般在3龄以上,雌性为4-5龄,怀卵量为万粒,生殖季节于5月下旬至7月下旬;以水生无脊椎动物及着生在砾石表层的藻类为食,取食时用下颌猛铲,进而将体翻转,把食物掰入口中;取食后的石块,可见白斑点点;分布于嘉陵江水系和汉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河水系,伊河,洛河,海河上游的滹沱河和山东泰山;多鳞铲颌鱼肉嫩味鲜,有滋补明目下乳之功效,为山溪鱼产中之上品;在产区种群数量较大,特别是在陕西南部山区为优势种群;4月中旬当鱼群出泉时,数量很大,一些较大的鱼泉最多可达万斤以上,一般多为几千斤,小鱼苗也在百斤以上,是当地群众喜食的山区特产;今后如能对其天然资源加以保护,同时解决人工繁殖等技术问题,它将是山区渔业中一种很有前途的养殖鱼类;3、四川白甲鱼四川白甲鱼Onychostoma angustistomata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俗称:小口白甲,尖嘴白甲,腊棕;体长,侧扁,尾柄细长,腹部圆,背鳍起点为体的最高点;头短;吻圆钝,稍隆起,吻端有小的白色斑点,在眶前骨分界处有明显的斜沟;口宽,下位,横裂,口角稍向后弯;上颌后端达到鼻孔后缘的下方;下颌具有锐利的角质前缘;上唇薄而光滑,为吻皮所盖;须2对,吻须极短小,颌须稍长,约为眼径的1/2-2/3;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末端柔软,背鳍外缘成凹形;背部青灰色,腹部微黄,背鳍上有黑色斑纹,尾鳍下叶鲜红,其它各鳍亦略带红色;生活习性与白甲鱼相近,均为底栖性鱼类,喜生活于清澈而具有砾石的流水中;早春成群溯河而上,秋冬下退,至深水多乱石的江底越冬;常以具锐利的下颌角质边缘在岩石及其它物体上刮取食物;食物以着生藻类及沉积的腐植物质为主,通常个体大的产卵期要早些;亲鱼待性成熟后,即上溯至多砾石及沙滩的急流处产卵,卵常粘附着在水底砂石上进行孵化;生殖期间雄鱼吻部、胸鳍、臀鳍上具粗大的白色珠星,偶鳍及臀鳍呈鲜红色;雌鱼吻部珠星不明显;四川白甲鱼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尤以金沙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和雅砻江中下游等水系为多见;四川白甲鱼为长江上游一带中型的食用鱼,其产量虽不如白甲鱼,但其肉质更佳,为产区人们日常喜食的鱼类之一;可以驯化作为池塘养殖对象,在水库中加以繁殖更是优良品种;4、南方白甲鱼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俗称:白甲,爪流子; 体纺锤形,侧扁,背部在背鳍前方隆起,腹部圆,尾柄细长;头短而宽,吻钝圆而突出,在眶前骨分界处有明显的斜沟走向口角;口下位;下颌具锐利的角质前缘;唇后沟仅限于口角;须退化,仅在全长10厘米以下的幼鱼有2对须或1对须;背鳍外缘略内凹,具有1根后缘有锯齿的粗壮硬刺,其尖端柔软;尾鳍深叉形;鳞中等大,胸腹部鳞片较小;背鳍和臀鳍基部具有鳞鞘,腹鳍基部有狭长的腋鳞;背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侧线以上的鳞片有明显的灰黑色边缘;背鳍和尾鳍灰黑色,其它各鳍灰白色; 白甲鱼大多栖息于水流较湍急、底质多砾石的江段中,喜游弋于水的底层;每年雨水节前后成群溯河上游,立秋前后则顺水而下,冬季在江河干流的深水处乱石堆中越冬;常以锋利的角质下颌铲食岩石上的着生藻类,兼食少量的摇蚊幼虫、寡毛类和高等植物的碎片;摄食强度最大是在3-4月份,冬季和生殖季节一般都很少或停止摄食;3冬龄达到性成熟,产卵期较长,长江流域为4-6月,珠江流域为2-3月;产卵场多为砾石及沙滩的急流处,卵附着在水底砾石上进行孵化; 白甲鱼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和珠江、元江水系; 白甲鱼是长江上游及珠江流域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生长速度较快,1-3龄较显着,3冬龄鱼平均为37.1厘米,平均体重达1.14公斤,3冬龄以后增长较缓慢;常见个体为-2公斤,最大个体达6.5公斤;它在产区的捕获物中所占比重较大,肉细嫩,味鲜美,在市场中,除长吻鮠、鲶、铜鱼外,与鲤、倒刺鲃等同居于大众所喜食之鱼类;此鱼很有可能发展成山谷水库的饲养对象;5、假鳡鱼――似鳡似鳡Luciocyprinus langsoni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似鳡属;俗称:棍子鱼,真线鳡,墨线鳡,红尾鳡,竿鮈,鳡条鱼,香花鳡,棒子鱼,竿条鱼; 体细长,稍侧扁,头长大与体高;吻尖,口大,端位,口裂宽敞且平直;上下颌等长,其末端向后延伸达眼前缘的下方;下颌前端内侧有一坚硬突起;无须,眼大,鳃裂大,鳞甚细小,侧线鳞100个左右,侧线完全;背鳍无硬刺;胸鳍、腹鳍、臀鳍均短;尾鳍长,深分叉,末端尖;体银白色,背部灰黑;侧线及侧线以上2-3行鳞片上有黑点,相互连成一纵黑色宽带纹; 主要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江河、湖泊中,为中上层鱼类;似鳡是游泳健将,性凶猛,到处游弋袭击其它鱼类;体长16厘米以下的幼鱼,则多数栖息于支流水流比较缓慢的湖湾或静水水体中;无集群现象;每年涨水时逆江而上,退水时顺江而下;成鱼是最凶猛的鱼类之一,常在水的中上层游弋,一遇到适口的鱼类便向前猛冲而猎捕之;由于其上下颌骨都很肥厚,而且下颌前端内部有小突起,致使所捕获的鱼很难逃脱;幼鱼以浮游甲壳动物和其它鱼苗为主食,而全长35厘米以上的个体几乎完全依一些小型鱼类为食;4龄达性成熟,生殖季节在3-5月;产卵场以有急流水为主要的条件,一般喜在沙滩处产卵;生长速度快,1冬龄鱼体长15厘米,2冬龄鱼体长24厘米,3冬龄鱼体长36厘米,4冬龄鱼体长45厘米,5冬龄鱼体长54厘米,6冬龄鱼体长60厘米、体重公斤;最大个体可超过15公斤; 似鳡分布于广西,贵州南部以及云南东部的南盘江水系;肉质细嫩,味佳,为产区的大型经济鱼类;6、西南大型凶猛鱼类――鲈鲤鲈鲤Percocypris pingi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鲈鲤属;俗称:花鱼,青脖; 体略侧扁,头较大,前端较尖,头背面平而宽,头后背部隆起;口亚上位,斜裂,下颌突出;须2对,吻须略短于颌须;鳃裂大,两侧鳃膜联于鳃峡处极接近;背鳍刺弱,后缘具细齿;鳞较小,胸、腹部鳞更小,浅埋皮下,侧线略下弯;体背面青灰色,侧面及腹部白色;体侧鳞绝大部分有一黑色边缘,因此联成体侧整齐的直条纹,头、背部有分散的小黑点;背鳍、胸鳍、尾鳍微黑; 幼鱼多在支流或干流的沿岸,成鱼则在敞水区水体的中上层游弋;行动迅速,为凶猛性鱼类,专门猎食小型鱼类;3冬龄鱼达性成熟,生殖期约在6月间,产卵地点都在上游的急流水中;鲈鲤主要分布于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的干支流中,西江流域、南盘江等水系;鲈鲤的另一个亚种――花鲈鲤 regani俗称:花鱼;分布于云南省南盘江水系和抚仙湖;花鲈鲤的形态区别在于:体侧有许多分散的黑色斑点,不组成直行条纹,腹鳍末端至臀鳍起点间的距离小于吻长; 鲈鲤是产区的大型经济鱼类,长江上游产量相当大,常见体重公斤,最大达15公斤;肉可供药用,有祛痰、止血、镇静的功效;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胃溃疡出血,咯血,衄血,子宫出血,癫痫失眠,月经过多等症;7、乌江青波鱼――中华倒刺鲃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青波,乌鳞,青板; 体长而侧扁,头锥形,吻钝,口亚下位,呈马蹄形;须2对,颌须末端可达眼径后缘;背鳍起点前有一向前平卧的倒刺,隐埋于皮肤下,背鳍具一后缘有锯齿的硬刺;背鳍后缘微凹,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前上方,距吻端比距尾鳍基为近;体背青黑,腹部灰白,各鳍青灰色,后缘为黑色;幼鱼尾鳍基有一黑斑,成鱼不明显; 中华倒刺鲃为一种底栖性鱼类,性活泼,喜欢成群栖息于底层多为乱石的流水中;冬季在干流和支流的深坑岩穴中越冬,3月份开始游向支流生长;3龄性成熟,亲鱼于4-6月间水位上涨时,即到水大而湍急的江段产卵,卵随水漂浮孵化;它是以水生高等植物为主要食物的杂食性鱼类;丝状藻类、昆虫幼虫、淡水壳菜等均为其摄食对象; 中华倒刺鲃分布于长江上游的干、支流里,中游里也偶而见之;2冬龄以后生长较快,最大个体可达25公斤,产量大,肉质肥美富油脂,为四川、贵州等地的重要经济鱼类; 分布于海南岛、珠江、元江等水系的倒刺鲃 ,俗称:青竹鲩,形态特征与中华倒刺鲃颇相似;主要区别为倒刺鲃的背鳍起点位置在腹鳍起点之后上方,距吻端比距尾鳍基为远;两种的生活习性与经济意义相同;倒刺鲃的最大个体可达4公斤,为产地常见食用经济鱼类; 中华倒刺鲃、倒刺鲃、光倒刺鲃等鱼的肌肉鲜美,均有一定药效,有壮阳补中之功效,主治腰膝酸软;8、青棍鱼光倒刺鲃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青棍、坑坚、光眼鱼、黄娟、粗鳞鱼;体长,稍呈圆筒形,尾柄侧扁;吻钝,口稍下位,呈马蹄形;须2对,吻须较短,颌须末端超过眼后缘;背鳍起点前有一向前平卧的倒刺,隐埋于皮肤内;背鳍无硬刺;鳞大,侧鳞基底具黑斑;体背部茶黄色,腹部灰白,背鳍边缘黑色,其它各鳍桔红色;一般栖息于底质多乱石而水流较湍急的江河中的中下层,尤喜在水色清澈的水域中生活,它属于杂食性鱼类,以水生植物为主,兼食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取食一些坠入水中的陆生昆虫和虾等;4-5月间在水流缓慢、水草较多处产粘性卵;分布于长江、钱塘江、闽江、九龙江、珠江、元江、台湾岛及海南岛等诸水系;分布广,食性杂,宜驯养;生长快,个体大,1龄鱼重150克,2龄可达500克,3冬龄的鱼已能长到400毫米左右,最大个体可达20公斤;在华南、西南的年产量极为可观,是产区的一种重要经济鱼类;光倒刺鲃体厚肉肥,味鲜嫩,颇受当地群众欢迎;其肉鲜食,有壮阳补中的功效,主治腰膝酸软等症;9、南游莫望武昌鱼――团头鲂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俗称:团头鳊,平胸鳊;英文名:Bluntnose black bream , Wuchangfish , Bluntsnout bream ;体高,甚侧扁,呈菱形,头后背部隆起,体长为体高的倍;头小,吻圆钝,口端位,口裂宽,上下颌等长,上下颌的角质层较薄;胸部平坦,腹部仅自腹鳍基部至肛门,具有皮质腹棱;背鳍具光滑硬刺,其长度较头长为小;臀鳍长,具27-32根分枝鳍条,尾柄高而短;体背部青灰色,两侧银灰色,体侧每个鳞片基部灰黑,边缘黑色素稀少,使整个体侧呈现出一行行紫黑色条纹,腹部银白,各鳍条灰黑色;团头鲂多见于湖泊,比较适于静水性生活;平时栖息于底质为淤泥、并生长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区的中、下层中;幼鱼主要以枝角类和其它甲壳动物为食;成鱼摄食水生植物,以苦草和轮叶黑藻为主,还食少量浮游动物;4月开始大量摄食,6-10月为肥育期,摄食强度最大,冬季11月起停食;2龄可达性成熟,5-6月间,成鱼集群于流水场所进行繁殖;产卵场一般需要具有一定的流水,有茂密的水草,底质为软泥多沙,水深-1.5米,水温20-28℃;怀卵量一般为万粒;受精卵在水温为25℃时,经两昼夜可孵化;冬季集群在深水处的泥坑中越冬;团头鲂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生长速度较快,当年鱼体长可达120-230毫米,最大个体可达3公斤左右,因其为草食性,且能在静水中繁殖,目前已在全国各地人工养殖;团头鲂肉质细嫩、腴美,脂肪丰富,胜于长春鳊和三角鲂;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20.8克,脂肪15.8克,碳水化合物0.9克,热量229千卡,钙155毫克,磷195毫克,铁毫克,堪称上等鱼类;习称的“武昌鱼”本是鳊、鲂的统称;在湖北省梁子湖通长江的入口处,有一小镇樊口,古时称为武昌县;这里江湖相通,不少鱼群自由出入于江湖之间,湖中的天然食料丰富,是鱼类的重要肥育场所;樊口所产的“鳊鱼”以团头鲂为主,此鱼肉嫩脂多,尤为肥美,故古时有“鳊鱼产樊口者甲天下”的说法,到了武昌的人也必一品武昌鱼的滋味;武昌鱼是历代诗人的赞颂对象,有“南游莫望武昌鱼”,“九州横驰鲂有家”等佳句传世;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末期,吴主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百姓苦于逆流朝奉,朝内部分大臣纷纷阻止其迁都,左丞相为劝阻吴主迁都而授意,编了一首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从此,武昌鱼的称谓便流传下来;10、岂其食鱼,必河之鲂鲂Megalobrama skolkovii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俗称:三角鳊,乌鳊,平胸鳊;英文名:Black bream ; 体高,甚侧扁,呈菱形,头后背部隆起;头小,口端位;上下颌前缘均具发达的角质层;腹棱仅自腹鳍基部至肛门;背鳍具光滑硬刺,其长度显着大于头长;尾柄长大于或等于尾柄高;体背部青灰色,两侧浅灰色带有浅绿色泽,腹部银白,每个鳞片后部较深,各鳍呈青灰色; 鲂在流水或静水水体中都有;尤喜栖息于底质为淤泥或石砾、而有沉水植物和淡水壳菜的敞水区;在生殖季节,成熟亲鱼群集于有流水的场所进行繁殖;到初春就游至江河港汊和附属水体的沿岸觅食;鲂属杂食性鱼类,幼鱼以淡水壳菜为主食,其次是昆虫和软体动物的幼体;成鱼以水生植物为主食,其次是淡水壳菜;性成熟个体为3龄,体重约1公斤左右;产卵场要求水流有显着的流动; 分布广,黑龙江、鸭绿江、辽河、黄河、淮河、长江中下游、钱塘江、闽江等水系均产; 生长较快,个体较大,最大个体可达5公斤左右,在天然水域中有一定的产量;肉味鲜美,质细嫩,含脂量高;每百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8.5克,脂肪-8.0克,碳水化合物0.2克,热量134千卡,钙76毫克,磷211毫克,铁毫克;自古以来,颇受人民大众欢迎,视其为上等食用鱼类;早在二千年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很喜爱吃这种鱼,如诗经中便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鲂”的诗句;鲂、团头鲂和鳊的形态特征均极相似,古代统称之为“鲂”或“鳊”;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鲂,方也;鳊,扁也”;可见鲂和鳊是根据它们的外形而得名的; 去鳞、去内脏、洗净的鲂,鲜用,具有调胃健脾之功效,主治消化不良、胸腹胀满等症;11、西北高原鱼类――厚唇裸重唇鱼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重唇鱼属;俗称:重唇花鱼,麻鱼,石花鱼; 体呈长筒形,稍侧扁,尾柄细圆;头锥形,吻突出,吻皮止于上唇中部;口下位,马蹄形;下颌无锐利的角质边缘;唇很发达,下唇左右叶在前方互相连接,后边未连接部分各自向内翻卷,两下唇叶前部具不发达的横膜,无中叶;唇后沟连续;口角须1对,较粗短,末端约达眼后缘的下方;体表绝大部分裸露,除臀鳍两侧各有1列大型臀鳍外,仅在胸鳍基部上方的肩带后方有2-4行不规则的鳞片;侧线平直,背鳍无硬刺;体和头部黄褐色或灰褐色,较均匀地分布着黑褐色斑点,在侧线下方也有少数斑点;腹鳍呈灰白或黄灰色;。

中国淡水鱼类图鉴(一)

中国淡水鱼类图鉴(一)

中国淡水鱼类图鉴(一)淡水鱼广义的说,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

狭义的说,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在淡水域中渡过的鱼类。

它们是居住于湖泊、溪流、河川等淡水环境的鱼类。

地球的淡水面积少,淡水鱼种类却异常丰富,占鱼类物种数的约 41% 。

在中国淡水鱼种类约1000种。

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达氏鲟,为鲟科鲟属的鱼类,俗名沙腊子、长江鲟、鲟鱼、小腊子。

分布于朝鲜西岸以及金沙江下段和长江上游干流、东海和黄海等,多生活于长江上游干流流水环境。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级:一级极危,可能野外绝灭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中华鲟,又名中国鲟、鲟鱼、鳇鱼、苦腊子、鳣,是中国特产的珍贵鱼类。

是古老珍稀鱼类,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纪,它们与大熊猫一样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是研究鱼类和脊椎动物演化的活化石值,和生活在同一水域的白鲟并称为中国的“水中国宝”。

中华鲟形成了稳定的生殖回游习性,有自古以来固定不变的航道:亲鱼从近海回游到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带产卵,孵化出的鲟苗顺流而下,漂游入海,大约十年后,幼鲟长大了,又追寻它们童年的足迹,从大海返回上游寻根产卵。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级:一级极危东亚鳇鱼Huso dauricus东亚鳇鱼,又称达氏鳇,俗名鳇鱼。

最大可长达5.6米、重达1000千克以上,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分布于前苏联地区以及黑龙江中游、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下游等,多栖息于淡水以及砾粒质水底和沙质水底。

极危白鲟Psephurus gladius白鲟,或称作中华匙吻鲟,因为其吻部长状如鸭嘴,也俗称为鸭嘴鲟,有些白鲟的吻平直如剑,因此也被称为“象鼻鲟”。

种群多生活于长江中下游水域,个别的生存于水域广阔的湖泊中。

白鲟与中华鲟生活水域相同,故四川民间渔民中流传有“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之说。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1、圆口类:这一类鱼是最原始的鱼形脊椎动物。

鱼口没有真正的上下颚,口器形成吸盘,过着寄生或半寄生生活。

身上没有真正的脊椎,祗有脊索。

从进化的时期而论,圆口类首先发见于中奥陶纪,在志留纪及下泥盆纪最为发达,至下泥盆纪则渐趋绝灭,仅有少数种类遗留至今。

在我国淡水中,仅七鳃鳗属的3个种生活于东北地区黑龙江至辽河诸河流中。

2、软骨鱼类:软骨鱼类从上泥盆纪发现,至石炭纪最为发达,随着再继续进化以成为现代的鲨类与鳐类。

此类鱼全身骨胳均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

这是一群低等的真正鱼类,现生软骨鱼类几乎都是生活在海洋中,仅有极个别种类生活于淡水中,其中赤翻除大量生活于海洋外,有一小群体定居于我国广西南宁至龙州的西江水系左江中,从其进化史看,赤翻为海产鱼类。

据古地质考证,广西原为海洋,由于地壳的造山运动,均在新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当海水退出广西而被\陆封\定居于内陆水体中。

3、软骨硬鳞鱼类:此类鱼属硬骨鱼类,但骨胳系统为软骨性。

体表鳞片表现为骨质菱形的原始鳞片,尾鳍为歪形,肠内具螺旋瓣。

原始软骨硬鳞鱼类出现于泥盆纪,在地球上生存了相当长时间,到中生代大部分种类绝灭。

现生的鲟鱼类出现于白塞纪,现在生存的种类不多,仅分布于高纬度的北冰洋区,我国淡水中生活着白鲟科的一种和鲟科2属8种。

4、真骨鱼类:这是现生的普通习见、真正的鱼类,为现代最蘩盛的鱼类,中国的一千另五十种淡水鱼类中,除少数种(13种)外,几乎都属真骨鱼类。

中国的淡水鱼类以鲤形目为主,尤其是鲤科鱼类约占总数的一半。

其中鲱形目1科3属5种,鲑形目6科17属32种,鳗鲡目1科1属2种,鲤形目6科170属740种,鲇形目10种27属110种,鳉形目2科3属4种,颌针鱼目1科1属4种,鳕形目1科1属1种,刺形目1科2属2种,鲻形目1科3属7种,合鳃鱼目1科1属1种,鲈形目12科51属110种,鲉形目1科4属8种,鲽形目3科3属5种,鲀形目1科2属6种,总数为15目49科1037种。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中国淡水鱼的种类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统计结果差异较大。

据最近出版的《中国脊椎动物大全》和正在编印的《中国动物志》粗略统计,分布在中国的淡水(包括沿海河口)的鱼类共有1050种,分属于18目52科294属。

其中纯淡水鱼类967种,海河洄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68种。

在这一千另五十种鱼类中,大体可分属下列四大类:1、圆口类:这一类鱼是最原始的鱼形脊椎动物。

鱼口没有真正的上下颚,口器形成吸盘,过着寄生或半寄生生活。

身上没有真正的脊椎,祗有脊索。

从进化的时期而论,圆口类首先发见于中奥陶纪,在志留纪及下泥盆纪最为发达,至下泥盆纪则渐趋绝灭,仅有少数种类遗留至今。

在我国淡水中,仅七鳃鳗属的3个种生活于东北地区黑龙江至辽河诸河流中。

2、软骨鱼类:软骨鱼类从上泥盆纪发现,至石炭纪最为发达,随着再继续进化以成为现代的鲨类与鳐类。

此类鱼全身骨胳均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

这是一群低等的真正鱼类,现生软骨鱼类几乎都是生活在海洋中,仅有极个别种类生活于淡水中,其中赤魟除大量生活于海洋外,有一小群体定居于我国广西南宁至龙州的西江水系左江中,从其进化史看,赤魟为海产鱼类。

据古地质考证,广西原为海洋,由于地壳的造山运动,均在新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当海水退出广西而被"陆封"定居于内陆水体中。

3、软骨硬鳞鱼类:此类鱼属硬骨鱼类,但骨胳系统为软骨性。

体表鳞片表现为骨质菱形的原始鳞片,尾鳍为歪形,肠内具螺旋瓣。

原始软骨硬鳞鱼类出现于泥盆纪,在地球上生存了相当长时间,到中生代大部分种类绝灭。

现生的鲟鱼类出现于白堊纪,现在生存的种类不多,仅分布于高纬度的北冰洋区,我国淡水中生活着白鲟科的一种和鲟科2属8种。

4、真骨鱼类:这是现生的普通习见、真正的鱼类,为现代最蘩盛的鱼类,中国的一千另五十种淡水鱼类中,除少数种(13种)外,几乎都属真骨鱼类。

中国的淡水鱼类以鲤形目为主,尤其是鲤科鱼类约占总数的一半。

常见淡水鱼高清图片

常见淡水鱼高清图片
羽鳃鲐
白柄仔、乌孝、白面{鱼是}
{鱼是}鱼
海沙、乾鱼、海蜓、出水烂、烂船厂、睛天烂、巴鱼食、老雁食、离水烂
长颔棱{鱼是}
含西
短颔棱{鱼是}
赤鼻、突鼻、肥肤、红鼻、赤鼻棱{鱼是}
圆腹腓
尖嘴鳁、尖水、丁鲳、温志、窘鱼、丁汶、尖嘴
鲤 鱼
鲤拐子、朱砂鲤、毛子、朝仔、红鱼、花鱼、拐子、黄河鲤鱼
鳜 鱼
桂鱼、桂花鱼、季花鱼、胖鳜、翘嘴鳜、鳌花鱼
鱤 鱼
感丝、黄尖、横占、竿鱼、横鱼、大口感、横杆子、水老虎、铜头、感棒、虎鱼、介鱼、竹竿鱼、黄鱤鱼
长春鳊
鳊鱼、长条边、长身鳊、油鳊、草鳊、锅边、莲子鱼、黄尖、川枪
团头鳊
鲂鱼、团头舫、武昌鱼、草鳊、方鱼
黄安鱇
海蛙、海蛤巴、老虎、蛤蟆鱼、丑鱼、大嘴鱼、推车鱼、蚧巴子、丑老婆、老头鱼、扒皮鱼
单角鲀
三角鱼、鹿角鱼、迪仔
中国团扇鳐
黄虎、甫鱼、方鱼、琵琶沙、团扇、团鳐、皮郎鼓、锅盖鱼、凤鱼、羊鱼、黄盆、土鱼、帝青鱼、荡荡鼓
姥鲨
戆心、昂沙
斑鰶
黄流鱼、鼓眼、扁鰶、气泡子、黄鱼、油鱼、青鰶、姑罗、尤鱼、鲮鲫鱼、古眼鱼、刺儿鱼、磁鱼
鮸鱼
米鱼、鳘鱼、敏鱼、米鱼、命鱼
银鲳
昌鱼、白鲳、白仓、长林、扁鱼、枫树叶、鲳扁鱼、乌伦、鲳鱼、平鱼、镜鱼、草鲳、山鲳、女人鲳、车片鱼
黄盖鲽
田鸡鱼、扁鱼、田鸡眼、沙板、小嘴、沙盖、冷水板、小高眼
短鳍红娘鱼
红娘鱼、红角鱼、肉甫、秀才鱼、国光鱼、角仔、红头、红绣鱼、红娃、穷头鱼
绿鳍鱼
红娘鱼、国公鱼、红祥、绿莺莺、绿姑、绿翅、角鱼、莺莺鱼
鲻鱼
乌支、丁鱼、九棍、乌鱼、脂鱼、大乌鲻、斋鱼、河刀鱼、葵龙、乌母、田鱼、青头、青头田、乌鲻、鲛鱼、白眼棱、黄眼、白眼

烹饪原料知识课件第五章第三节 常用淡水鱼类品种

烹饪原料知识课件第五章第三节  常用淡水鱼类品种

清蒸武昌鱼
孔雀武昌鱼
海参武昌鱼
十六、鳝鱼
• 别名:黄鳝、长鱼
• 外形:鳝鱼体细长,长25~50cm。黄褐色,具有 暗色斑点。头部大,口大,唇厚眼小。腹部以前 呈圆筒形,尾部尖细侧扁,无胸鳍和腹鳍。背鳍 臀鳍低平与尾鳍相连。体黏糊无鳞,无须。
十六、鳝鱼
• 产地:鳝鱼栖息池塘河稻田等,除西部高原外, 各地均产。
干炸银鱼
银鱼蛋汤
银鱼干
六、鲤鱼
• 别名:龙门鱼、鲤拐子、赤鲤、黄鲤、白鲤等
• 外形:体长,侧稍扁,腹部较圆,头后背部稍有 隆起,鳞片大而圆紧实,口下位,有吻须及颌须 各一对,颌须长为吻须的两倍。背鳍和臀鳍均有 硬棘,尾鳍叉形,体背灰黑或黄褐色,体侧黄色, 腹部灰白色。
六、鲤鱼
• 产地:我国处西部高原外,各地淡水均产。适应 性强,有抗污染能力强,繁殖快颌生长快的特点, 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淡水鱼类。
鲑鳟鱼类的商品名称。
在不同国家的消费市场三文鱼涵盖不同的种类, 挪威三文鱼主要为大西洋鲑,芬兰三文鱼主要是养殖 的大规格红肉虹鳟,美国的三文鱼主要是阿拉斯加鲑 鱼。大马哈鱼是中国的三文鱼。
二、大马哈鱼
• 烹调应用:最适宜清蒸,也可炖、烧、焖等。刀 工成型一般为块、条、茸泥等状。因本身滋味鲜 美,所以口味多以咸鲜为主。
眼下侧位,鳞细小,体背暗黑色,体侧有不
规则的小黑点。腹面从腹鳍至肛门有肉棱, 胸鳍末端深越腹鳍基底。
• 产地产季、品质特点均同鲢鱼
• 应 用:在烹调中用途基本与鲢鱼相同。但 鳙鱼头较鲢鱼头大,富含胶质,肉质肥润,
可制成清蒸鲢鱼头,砂锅拆烩鳙鱼头等
鳙鱼与鲢鱼的外形区别
鲢鱼
鳙鱼
体色
银白色
暗黑并带有斑点

常见淡水鱼高清图片之欧阳学创编

常见淡水鱼高清图片之欧阳学创编
羽鳃鲐
白柄仔、乌孝、白面{鱼是}
{鱼是}鱼
海沙、乾鱼、海蜓、出水烂、烂船厂、睛天烂、巴鱼食、老雁食、离水烂
长颔棱{鱼是}
含西
短颔棱{鱼是}
赤鼻、突鼻、肥肤、红鼻、赤鼻棱{鱼是}
圆腹腓
尖嘴鳁、尖水、丁鲳、温志、窘鱼、丁汶、尖嘴
时间:2021.03.03
创作:欧阳学
鲫鱼
喜鱼、头鱼、河鲫鱼、喜头、鲫拐子、月鲫仔、鲫瓜子、鲫壳子、刀子鱼、朝鱼、鲋鱼
鲤鱼
鲤拐子、朱砂鲤、毛子、朝仔、红鱼、花鱼、拐子、黄河鲤鱼
鳜鱼
桂鱼、桂花鱼、季花鱼、胖鳜、翘嘴鳜、鳌花鱼
鱤鱼
感丝、黄尖、横占、竿鱼、横鱼、大口感、横杆子、水老虎、铜头、感棒、虎鱼、介鱼、竹竿鱼、黄鱤鱼
长春鳊
鳊鱼、长条边、长身鳊、油鳊、草鳊、锅边、莲子鱼、黄尖、川枪
海鲫鱼
海鲫、海刀子、令吉、九九鱼、海{鱼与}、古眼、即板
多鳞{鱼喜}
扁鲫、沙丁鱼、泽鱼、姑鱼、河尖、沙梭、沙钻、沙鲇、船丁鱼、麦穗、丁头
黄姑鱼
黄古、黄婆鸡、或鱼、支或、花或、春只、皮{鱼或}、同乐鱼、黄姑子、罗鱼、黄鲞、同鱼、鳘子鱼、鳘鱼
太平洋鲱青条鱼、红线、青鱼
鯒鱼
山肖、扁头鱼、三笑、牛尾鱼、竹甲、担甲、刀甲、沙甲、狗腿鱼、尖角子、便子、牛尾鱼、箭鱼、乖子、驴尾巴、中鱼、摆加、棒柴、辫子鱼
常见淡水鱼高清图片
时间:2021.03.03
创作:欧阳学
青鱼(青鲩、黑鲩)
草鱼(鲩鱼、白鲩)
鲢鱼(白鲢、白胖头鱼)
鳙鱼(大头、花鲢)
福寿鱼(罗非、非洲鲫)
鲫鱼
鲮鱼
鲤鱼
胡子鲶(塘鲺)
泥鳅
桂花鱼(鳜鱼)
乌鳢(黑鱼,生鱼的一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鳍2个,第二背鳍和臀鳍很小。尾柄较细长,具 侧突。口大,齿大而锐利。眼无瞬膜。无鳃耙。
为一群性较凶猛而善游泳的鱼类。我国产2种: 灰鲭鲨:性凶猛,体长达4m以上,我国分布于东
海及南海。 噬人鲨:体长可达7m左右,广泛分布于各热带或
温带海区。
A
31
大白鲨
A
32
灰鲭鲨 (Isurus oxyrinchus)
与分类有关的有背鳍的数量和形状、胸鳍的形状、 腹鳍的位置;侧线鳞的有无等;尾鳍的形状。
背鳍:软骨鱼类有的背鳍移到背方,形状大大缩 小,如鰩;有的消失不见或代替以强棘,如魟; 有的有两个背鳍,如鲨鱼;硬骨鱼类背鳍有1到2 个,鳕形目有3个背鳍,有的种类有脂鳍(内充满 疏松结缔组织或脂肪),如脂鲤亚目;有的背鳍 特化成吸盘,如鮣 鱼,而鮟鱇鱼的背鳍则特化成 钓丝,以引诱小雨小虾。
A
9
3、内外部特征
头部 躯干部 尾部
A
10
A
11
A
12
(1)头部特征
A
13
头部外形:口(上位口:口裂向上方开口,如翘嘴 红鮊;下位口:口裂向腹面开口,如鱘科的鱼;端位口: 口裂向吻的前方开口,如鲤鱼和鲫鱼);触须(吻须、 颌须和颏须等);眼和鼻孔;头后具鳃盖和鳃盖膜 。
A
14
(2)躯干部
全世界共有4科7属约14种。我国有4科5属8种。
➢锥齿鲨科
➢鲭鲨科(鼠鲨科)
➢姥鲨科
➢长尾鲨科
A
29
1.锥齿鲨科Carchariidae
特征:尾柄无侧突,上方具一凹洼,齿大,锥状。 本科我国现知产1属2种:欧氏锥齿鲨和沙锥齿鲨。 均属底层或近底层凶猛鱼类,体长可达2m以上。
A
30
2.鲭鲨科Isuridae(鼠鲨科Lamnidae)
A
17
五、分类
(一)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板鳃亚总目(鲨形总目):340种 下孔总目(鳐形总目):430种
全头亚纲:
银鲛目Chimaeriformes:30种
A
18
软骨鱼纲的特征
(1)内骨胳全为软骨。外骨胳为盾鳞或棘刺或退 化消失(体表光滑),鳍条为角质鳍条。 (2)头部每侧具有5—7个鳃裂,各自开口于体外; 或具4个鳃裂,外被一膜状鳃盖,其后具一总鳃孔。 (3)雄性具有鳍脚。 (4)肠短,具螺旋瓣;无鳔。 (5)歪型尾。 (6)鼻孔腹位。 (7)卵大而少。
A
16
(3)尾部
尾的类型:原尾--尾椎末端平直伸展至尾末端,尾
鳍的上、下叶大致相等,见于圆口纲,鱼纲仅见于 胚胎期和仔鱼期。
歪尾--尾椎末端弯曲而伸入较发达的尾鳍上叶内,下 叶小而略为突出,尾鳍内外均不对称。见于古代的 甲胄类、盾皮鱼类,现代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
正尾--尾椎的末端翘向尾鳍上叶,仅达尾鳍上叶基部, 其较发达的下叶由增宽的尾下骨片支持,尾鳍在外 形上完全对称,见于高等鱼类
A
20
板鳃亚纲分为鲨形总目和鳐形总目
两者区别 鳃裂 胸鳍 背鳍 腹鳍 臀鳍 尾形 体形
鲨形总目 鳐形总目
在咽部两侧 在咽部腹面
不大
特大,连于头侧
在背上 在尾巴上,有的种无
腹位
前部分特化为足
有或无 无
歪尾
多细长成鞭状
梭形
背腹扁平如盘状
A
21
第一总目 侧孔总目Pleurotremata (鲨形总目Selachomorpha )
沟、鼻孔不开口于体内、体似鲭科鱼类、有臀鳍。
A
22
A
23
A
24
扁头哈那鲨:鳃孔7个,体长可达 3m,重数百斤。常见经济种类。
A
25
扁头哈那鲨
A
26
A
27
虎鲨
A
28
第三目 鲭鲨目 Isuriformes
又名鼠鲨目Lamniformes。背鳍2个,无硬棘,具 臀鳍。鳃孔5个。无瞬膜或瞬褶。
鱼纲分类
A
1
一、目的
了解各类主要目的特征; 认识常见的和有经济价 值的种类;学习鱼纲的 分类方法
A
2
二、内容
(一)鱼类的测量方法 及常用术语
(二)鱼纲分类:国内 常见目及代表种的识别
A
3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鱼类代表种的浸制标本 解剖盘、解剖器、测量

A
4
四、分类依据
1、可量的性状
全长:自吻端至尾鳍末端的长度
A
33
3.姥鲨科 Cetorhinidae
鳃弓密具细长角质鳃耙,成为过滤器,鳃裂很大。 仅1属1种:姥鲨。
A
34
姥鲨
A
35
4.长尾鲨科 Alopiidae
尾很长,大于全长之半,呈镰刀形。 我国只产长尾鲨属l属3种。 弧形长尾鲨:成鱼长达6m以上。我国分布于黄海、 东海、南海。较常见。
包括全部鲨类,我国产有8目。主要区别:
六鳃鲨目:6~7个鳃裂,背鳍1个。
锯鲨目:吻锯状
扁鲨目:体扁平
角鲨目:无臀鳍
虎鲨目:背鳍前具硬棘、有臀鳍,具口鼻沟
真鲨目:背鳍前无硬棘、眼有瞬膜或瞬褶、有臀鳍
须鲨目:背鳍前无硬棘、眼无瞬膜或瞬褶、具鼻口
沟或鼻孔开口于体内、有臀鳍
鼠鲨目:背鳍前无硬棘、眼无瞬膜或瞬褶、无鼻口
A
15
胸鳍: 鳐等的胸鳍扩大形成扇盘状结构,成为主 要的运动器官;硬骨鱼类中如黄鳝、鳗鲡等胸 鳍消失;而鲱鱼、弹涂鱼的胸鳍特大,与功能 有关。
腹鳍:是为了维持身体平衡,大部分在身体的腹 部,但有些位置前移,如鲈鱼的在胸位,鲋鱼 在喉位,潜伏在泥沙中的种类则已经退化,弹 涂鱼的腹鳍特化成吸盘。
臀鳍:变化不大
体长: 头长: 尾长: 眼径: 口裂长: 尾柄长、
体高: 躯干长: 吻长: 眼间距:
眼后头长:
A
5
A
6
A
7
2、可数的性状
鳃耙
侧线鳞
侧线上鳞数
侧线下鳞数
鳍条和鳍棘
A
8
鳍式:表示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的记录,鳍的拉 丁名第一字母代表鳍的类别,(D-背鳍,A-臀 鳍,V-腹鳍,P-胸鳍,C-尾鳍),大写的罗马 数字代表棘的数目,阿拉伯数字代表软鳍条的 数目,棘或软条的数目范围以“-”表示,棘 与软条相连时用“-”表示,分离时以“,” 隔开。例如:鲤鱼:D Ⅲ-Ⅳ-17-22;A Ⅲ5-6; P Ⅰ-15-16;V Ⅱ-8-9
A
19
第一亚纲 板鳃亚纲 Elasmobranchii
亚纲特征:鳃孔5—7对,分别开口于体外;上颌不与 头颅愈合;雄性无腹前鳍脚和额上鳍脚。 侧孔总目Pleurotremata(鲨形总目 Selachomorpha):鳃裂位于头部两侧,体常呈纺锤 形,胸鳍前缘游离,与体侧和头侧不愈合; 下孔总目Hypotremata(鳐形总目Batomorphp): 鳃裂位于头部腹面,体平扁而宽,常呈菱形或盘形, 胸鳍前缘与体侧或头侧愈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