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观测曲线图

合集下载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山西昔阳阳煤职工住宅小区1#住宅楼昔阳县鑫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二〇一九年一月四日目录1、工程概况2、观测依据3、观测设备及仪器4、观测时间与次数5、建筑物施工阶段沉降观测人员6、结论与建议7、建筑物沉降观测原始记录8、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表9、建筑物时间--沉降量曲线图10、沉降展开图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报告1、工程概况受甲方委托,我公司对山西昔阳阳煤职工住宅小区1#住宅楼进行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

2、建筑物沉降观测依据2.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 G J8-2016)2.2沉降观测方案3、观测设备及仪器观测仪器精度是满足沉降观测成果的重要条件,为了保证沉降观测成果,必须使用符合精度要求的仪器。

本次观测采用D S Z2精密自动安平水准仪、F S1光学平板测微器、N3铟刚水准标尺,精度要求可以达到0.1m m/k m。

4、观测时间与次数观测时间和次数,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土质情况及基础荷重情况等决定,“规范”规定如下:4.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一般建筑物可在±0.00完成2~3天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完成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

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于加荷情况而定,普通宿舍楼每层观测一次,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4.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

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观测期限一般不少于如下规定:砂土地基2年,膨胀土地基3年,粘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

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 m/d 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凡需进行沉降观测的工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测量单位编制观测方案,并进行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的沉降观测工作。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隔 10-15m 或每隔2-3 根柱上;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变形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扩填挖方分界处;4.宽度大于等于 15m 或小于15m 而地基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建筑物,在承重内墙中部设内墙点;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的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9.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 4 个。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现在有些工程图纸设计要求基础筏板完成后进行第一次观测,拿到图之后一定把这个地方看好。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民用建筑每加高 1-5 层(砖混结构每加高一层)应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

不同施工荷载阶段分别进行观测,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 100%时各测一次。

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可每隔 2-3 月观测一次。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建筑物沉降观测6.1.2.1 沉降观测的目的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建筑的沉降进行定期的跟踪观测,获得建筑物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

6.1.2.2 沉降基准点布设1 基准点布点原则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本工程沉降观测点设置如下图。

根据设计要求,沉降观测每个月检测一次,竣工验收后,第一年不少于4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以后每年1次,知道下沉稳定为止。

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

图6.1.2-1 酒店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图6.1.2-2 酒店裙楼沉降观测点布置图2 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为保证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沉降观测基准点继续沿用前期一局使用的基准点。

基准点高程的校测:基准点使用前,用蔡司Dini10电子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与场区内的水准基准点联测,以经平差计算后的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

沉降观测基准点布设闭合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应符合表6.1.2-1规定。

注:n 为测站数3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1) 布点原则依据《建筑变形观测规程》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2) 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3) 沿墙的长度每隔20m 左右设置一个观测点;(4) 在转角处、沉降缝两侧设置观测点;2)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根据本工程建筑结构形式、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在建筑物的首层规定位置埋设,用,20的钢筋埋设,设置标高为离地50cm,沉降观测点埋设如下图6.1-10;图6.1.2-3 沉降观测点埋设图4 观测技术要求1) 观测仪器选用精密电子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铟瓦条码尺。

2) 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按《建筑变形观测规程》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一、引言沉降是指地面或建筑物由于地下开挖、基础施工等原因而发生的下沉现象。

沉降观测是工程监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工程师了解地下开挖对周围土壤和建筑物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沉降观测方案,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观测目标1. 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2. 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3. 分析沉降引起的工程结构变形和破坏程度;4. 提供相关数据供工程监理部门和设计单位参考。

三、观测内容1. 地面沉降观测地面沉降观测是通过在观测点上安装沉降标志物,并定期测量标志物的变化来监测地面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覆盖工程施工的区域,同时考虑周围建筑物等因素。

观测周期为每月一次,在每次观测中应保持相同的观测时间和观测条件。

观测数据应记录并保存在观测日志中。

2. 建筑物沉降观测建筑物沉降观测是通过在建筑物主体结构上安装沉降标志物,并定期测量标志物的变化来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覆盖建筑物主体结构,以及与施工相关的区域。

观测周期为每周一次,在每次观测中应保持相同的观测时间和观测条件。

观测数据应记录并保存在观测日志中。

3. 工程结构变形观测工程结构变形观测是通过在关键部位安装变形测量仪器,测量和记录变形数据,以判断沉降所引起的工程结构变形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施工方法来确定。

观测周期为每周一次,在每次观测中应保持相同的观测时间和观测条件。

观测数据应记录并保存在观测日志中。

四、安全措施1. 在进行地面沉降观测时,要确保相关人员的安全。

观测点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并确保观测点不会对交通和行人造成危险。

2. 在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时,要确保观测点的安全。

观测点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并采取防护措施,以防观测点的标志物受到破坏。

3. 在进行工程结构变形观测时,要确保测量仪器的安全。

观测点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并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测量仪器受到破坏。

沉降观测点型式及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点型式及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点型式及沉降观测记录为了在建筑变形测量中,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测绘资料,保证测量的成果和记录符合各个测绘阶段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供项目工地参考。

一、沉降观测点1、沉降观测点的留设位置: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观测点,首先应按设计图纸埋设,当设计无要求时,可设置在以下位置:(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烟囱、水塔、油罐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10)沉降观测点埋设位置应避开障碍物。

根据经验,观测点上方至少1000mm范围不得有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

(详见附图1、附图2)2、沉降观测点的型式和保护:沉降观测点可按照附图1、附图2制作、安装。

二、沉降观测记录1、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建筑物施工阶段需按照设计要求对其进行沉降观测,如设计中无明确规定,可按照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1)大型、高层建筑,可在零米以下基础施工完成后埋设临时沉降观测点,做好临时沉降观测记录。

待零米以上第一层结构施工完成后换成永久沉降观测点。

(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汇总表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汇总表

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点图:
○1
○5
11600
01
02
○F
19600
○9
○12
11600
03
04
16500
○A
05
梯பைடு நூலகம்间
06
梯 间
07
08
填表单位 注:后附沉降观测值曲线图
审核
制表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汇总表
检验(建)表 5.1.7-1 工程名称
观测点编号
总 沉 降 量(mm)
01
18 mm
02
20 mm
03
18 mm
04
19 mm
05
20 mm
06
18 mm
07
19 mm
08
20 mm
共1页 第1页 观测起始时间


每层主体观测 1 次,填充墙完成后观测 1 次,装修完成后测 1 次,共计 9 次。 每层主体观测 1 次,填充墙完成后观测 1 次,装修完成后观测 1 次,共计 9 次。 每层主体观测 1 次,填充墙完成后观测 1 次,装修完成后观测 1 次,共计 9 次。 每层主体观测 1 次,填充墙完成后观测 1 次,装修完成后观测 1 次,共计 9 次。 每层主体观测 1 次,填充墙完成后观测 1 次,装修完成后观测 1 次,共计 9 次。 每层主体观测 1 次,填充墙完成后观测 1 次,装修完成后观测 1 次,共计 9 次。 每层主体观测 1 次,填充墙完成后观测 1 次,装修完成后观测 1 次,共计 9 次。 每层主体观测 1 次,填充墙完成后观测 1 次,装修完成后观测 1 次,共计 9 次。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变形控制测量5.1 一般规定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

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

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

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1.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土质情况及基础荷重增加情况等决定。

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次数:(1)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如基础浇灌、回填土、安装柱子、房架、砖墙每砌筑一层楼、设备安装、设备运转、工业炉砌筑期间、烟囱每增加15m左右等),均应进行观测;(2)如施工期间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进行观测;(3)当基础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或周围大量挖方等,均应观测。

工程投产后的沉降观测时间:工程投入生产后,应连续进行观测,观测时间的间隔,可按沉降量大小及速度而定,在开始时间隔短一些,以后随着沉降速度的减慢,可逐渐延长,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3.对使用仪器的要求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要求仪器的望远镜放大率不得小于24倍,气泡灵敏度不得大于15"/2mm(有符合水准器的可放宽一倍)。

可以采用适合四等水准测量的水准仪。

但精度要求较高的沉降观测,应采用相当于N2或N3级的精密水准仪。

4.确定沉降观测的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因施工或生产的影响,造成通视困难,往往为寻找设置仪器的适当位置而花费时间。

因此对观测点较多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前,应到现场进行规划,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他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转点),并与永久水准点组成环路。

最后,应根据选定的临时水准点、设置仪器的位置以及观测路线,绘制沉降观测路线图(图4-194),以后每次都按固定的路线观测。

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沉降测量,不仅避免了寻找设置仪器位置的麻烦,加快施测进度;而且由于路线固定,比任意选择观测路线可以提高沉降测量的精度。

沉降观测曲线图绘制的方法与有效性分析

沉降观测曲线图绘制的方法与有效性分析

沉降观测曲线图绘制的方法与有效性分析摘要:本文结合实际介绍了利用多期变形测量成果,根据需要,建立反映变形量与变形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对引起变形的原因做出分析和解释,必要时,可对变形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报。

关键词:变形监测;几何分析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 with practical introduced using polyphase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needed, to establish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reflect the deformation and deformation factor relations, to analyze and explain the causes of deformation and, if necessary, the deform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orecast.key words: deformation monitoring; geometric analysis中图分类号:p283.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引言我室于2007年10月份承担了世纪蜂景房地产开发项目的a座、b座、c座及商业座,四栋楼房的主体沉降变形测量工作。

在这些建筑物的施工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都会产生沉降。

这种沉降在一定限度内,应认为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超过了规定的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工程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必须对它们进行沉降观测。

该项工程从2007年11月建筑物基础沉降观测开始,至2009年9月最后一次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结束,历时近2年时间,共进行了11次沉降观测,每次观测的时间与平均沉降量统计表见表一,时间与沉降速率统计表见表二:1.变形测量数据的处理每期变形观测结束后,应依据测量误差理论和统计检验原理,对获得的观测数据及时进行平差计算和处理,并计算各种变形量。

运用Excel2007绘制沉降观测曲线图

运用Excel2007绘制沉降观测曲线图

运用EXCEL2007绘制沉降观测曲线图Microsoft Excel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功能最强大、技术最先进、使用最方便的电子表格软件之一。

它不仅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电子表格处理软件,也是一种操作简便的制图工具。

它可以根据表格中枯燥的数据迅速便捷地生成各种直观、生动的图表。

在路基沉降及路堤稳定的观测工作中,为掌握路基沉降规律和趋势、控制和安排施工进度,就必须按要求进行长期沉降及稳定观测,随之即来的便是大量的观测数据。

如何利用Excel强大的数据表格和图表功能,对观测资料进行处理,提高成果的精确度及美观性,对此我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

我在沉降观测数据资料整理中使用Excel2007时深深体会到它的方便快捷,在此想谈谈用Excel2007绘制沉降观测中XX测点的时间~荷载~沉降量关系曲线图时的一点小技巧。

沉降观测报告中包括部分测点的时间~荷载~沉降量关系曲线图,而且为了形象直观,填土荷载要画成台阶状。

为达到此目的,我曾做了许多尝试,发现通过运用Excel2007本身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稍稍把数据作一点调整,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下面以本队DK72+082左侧路肩沉降观测为例简要说明绘制方法,填土情况及观测数据如下表所示:表1DK72+082左侧路肩沉降观测单纯从上表中的数据是没办法画出所需的曲线图的,填土高度要呈台阶状就意味着对于同一个日期,势必要有两次填土高度与之对应。

不断的尝试中,我发现只需将以上数据稍作改进:把前一层填土的高度延续到下一层填土成型的时间。

当然,完全可以按照要求的不同而调整数据,使之尽可能与实际吻合。

为了图形的美观,我将填土高度的单位以分米(dm)计,新的观测数据如下表所示:表21、在Excel文档中,分三列输入表2中数据,点击工具栏上“插入”,点击其中的“折线图”→选择“带数据标记的折线图”。

这时,将出现一个空白图框。

2 、选中图框,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其中的“选择数据”,将出现一个“选择数据源”的对话框。

沉降观测要求

沉降观测要求

5.1 建筑物沉降观测一、5.1.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1.2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外、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1.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宾馆等高级建筑物)等型式。

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

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

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C次表C.0.1条规定执行。

5.1.4 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程第3.2.2条的有关规定确定。

未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求施测。

5.1.5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可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具体情况确定。

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5.1 一般规定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

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

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

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沉降观测曲线图

沉降观测曲线图

3#点(mm) 荷载值*10000(KN)
12
10
8
6
4
2
0
-2
-4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沉降量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3
-4 -4 -4 -4 -4 -5 -4 -4 -4 -4 -4 -4
14
-4 -4 -4 -4 -4 -5 -4 -4 -4 -4 -5 -4
15
-4 -4 -4 -4 -4 -5 -4 -4 -4 -4 -5 -5
0.6 0.62 0.62 0.62 0.62 0.62 0.62 0.62 0.62 0.62 0.62 0.62 0.62 0.62 0.2
11#点(mm) 荷载值*10000(KN)
加载值
B5#楼11#沉降观测点曲线图
12 10 8 6 4 2 0 -2 -4 -6 -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观测次数
荷载值*10000(KN)
0.6 1.22 1.84 2.46 3.08 3.7 4.32 4.94 5.56 6.18 6.8 7.42 8.04 8.66 8.86
加载值
B5#楼1#沉降观测点曲线图
1#点(mm) 荷载值*10000(KN)
12
10
8
6
4
4
2
0
-2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实例及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实例及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

最大的是 2 号楼的 4 号点和 19 号点,两点相邻柱 劣天气时,应增加观测频率。要严格按照规范要
基的距离大概为 20m,差异沉降量为 12.5mm,远 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合理地布置沉降观测基
小于规范规定 0.002L(L 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 准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工作基点和观测点,能够全面地反映建筑
[mm])允许值。根据规范规定:“当最后 100d 的 物整体的沉降情况。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时开始。工程 或者是遇到问题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地基不均
/ 59 /
学术研究
匀沉降。造成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方面:
4.1 地基因素 由于地基土质软弱或者建筑物地基局部土 质 不 均 匀 ,存 在 暗 沟 、隔 层 等 ,土 质 软 硬 差 别 较 大,地质勘察时不能准确地探测出该地区土质的 差异,受压后产生不均匀沉降;地基地下水变化 不正常,由于周围环境变化,使建筑物地下水位 升高,或者管道渗漏,地表水渗入建筑物地基,长 期浸泡,土质软化甚至掏空,导致不均匀沉降。 4.2 设计因素 建筑物设计不合理,由于结构荷载计算遗 漏,设计差错,构造不合理,荷载过大而构件截面 尺寸偏小,砌体受压面积不够,造成结构本身缺 陷,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裂缝;建筑物地基 处理不好,相邻建筑物之间距离太小,墙体长高 比不合适等都会引起不均匀沉降。 4.3 施工因素 施工因素很多,工人对施工要求认识不够,
沉降速率小于 0.01~0.04mm/d 时可认为已进入
3.不均匀沉降的危害
稳定阶段,具体取值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
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出现过大的不均
能确定”。在最后一个观测周期之前,建筑物静荷 匀沉降,直接导致建筑物层高减小,建筑物荷载

沉降观测报告样本

沉降观测报告样本

目录文字部分一、概述 (1)二、观测目的 (1)三、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1)四、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4.1、基准点的布设 (1)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2)五、沉降观测 (2)5.1、仪器与观测 (2)5.2、观测级别及精度 (2)5.3、水准线路的观测限差 (3)5.4、观测时间 (3)六、沉降数据统计分析 (3)6.1、沉降量及倾斜度分析 (3)6.2、时间-荷载-沉降关系分析 (4)七、沉降数据评价 (4)八、结束语 (5)图表部分一、概述受**************委托,我院对位于**市的************楼进行了沉降监测工作,该楼长73.8m宽17.6m,地上十层,地下一层, 框架剪力墙结构、片筏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二、观测目的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后续各个阶段的沉降状态和工作情况,并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物动态沉降数据,以便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使各方能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三、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在沉降观测的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下列规范执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四、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4.1、基准点的布设基准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在施工区附近(变形区外)共埋设沉降观测使用的2个水准基点,编号分别为BM1,BM2。

详见附录2(基准点及观测点示意图) 。

其高程系统为独立高程,其中BM1高程值为甲方提供的绝对高程,BM2高程值是以BM1为基准,用高精度水准仪引测计算而来。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点根据设计院的图纸要求,布设于地上首层位置,共布设12个观测点,其编号为1、2、3、4、5、6、7、8、9、10、11、12。

测点沉降曲线图及总沉降量曲线图

测点沉降曲线图及总沉降量曲线图

3# 2012-12-13
观测时间
4# 2013-3-30 4# 2013-3-23 4# 2013-3-18
4# 2013-3-12
1
4# 2013-2-1
4# 2013-1-26
4# 2013-1-18 4# 2013-1-14
4#号点沉降曲线图
4# 2013-1-10
4# 2013-1-6
4# 2013-1-2
7# 2013-1-10
7#号点沉降曲线图
8#号点沉降曲线图
8# 2013-1-10
7# 2013-1-6
7# 2013-1-2
观测时间
8# 2013-1-6
8# 2013-1-2
7# 2012-12-26 7# 2012-12-18
7# 2012-12-13
8# 2012-12-26
8# 2012-12-18
-5 -6 -6 -6 -7 -7 -8 -9 -10 -12 -1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2012-12-13
累积沉降 (mm)
5# 2012-12-9
点号 6#
观测时间 2012-11-15 2012-11-20 2012-11-28 2012-12-4 2012-12-9 2012-12-13 2012-12-18 2012-12-26 2013-1-2 2013-1-6 2013-1-10 2013-1-14 2013-1-18 2013-1-26 2013-2-1 2013-3-12 2013-3-18 2013-3-23 2013-3-30
8#号点沉降曲线
5 4 3 2 1 0 -1 -2 -3 -4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定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定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定建筑沉降观测规定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及其场地的各种沉降测量和位移测量。

下面是本店铺带来的关于建筑物沉降观测规定的主要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用于宾馆等高级建筑物)等型式。

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

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

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C第C.0.1条规定执行。

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程第3.2.2条的有关规定确定。

未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求施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1
0
0.01
0
0.01
0
0.01
日期 本次沉降(m)
2017.1.14
2017.1.31 2017.2.20 2017.3.7 2017.3.16 2017.4.2 2017.4.24 2017.5.9 2017.5.22
0
0.001 0.002
0 0.001 0.001 0.001
0 0.001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4 0.012 0.01 0.008 0.006 0.004 0.002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2018.12.20
2019.2.8 2019.4.13 2019.6.17
0.002 0.001 0.001
0 0 0 0.001 0.002 0.001 0.00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05 0.006 0.007 0.007 0.007 0.007 0.008 0.01 0.011 0.012 0.012 0.012
0.01
0.01
0.01
0.01
K102+290段沉降观测数据汇总表
0.012
1# 沉降观测曲线图
0.01
0.008
0.006
0.004
0.002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说明: 1、观测时间为2011年1月25日~2011年2月23日。 2、系列1表示的是本次沉降(mm),系列2表示的是累计沉降(mm)。 3、由图可知,1#观测点已沉降稳定。
2017.11.25
2017.12.21
2018.1.16
0 0.001 0.001
0 0.002 0.001
0 0 0.002 0 0.001 0.001 0 0.001 0 0
0
0
0
0
累计沉降 (m)
0 0.001 0.002 0.002 0.004 0.005 0.005 0.005 0.007 0.007 0.008 0.009 0.009 0.01 0.01 0.01
系列1 系列2
0.001 0.002 0.001 0.00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08 0.01 0.011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0.012
系列1 系列2
2018.2.9 2018.3.5 2018.3.30 2018.4.21 2018.6.15 2018.8.2 2018.10.14 2018.12.20 2019.2.8 2019.4.13
2019.6.17
0
0.01
0
0.01
0
0.01
0
0.01
0
0.01
0
0.012017.1.14 2017.1.31 2017.2.20 2017.3.7
0 0.001 0.001 0.001
累计沉降 (m)
0 0.001 0.002 0.003
K102+290段沉降观测数据汇总表
0.014
3# 沉降观测曲线图
系列2
2017.3.16 2017.4.2 2017.4.24 2017.5.9 2017.5.22 2017.6.7 2017.6.15 2017.7.7 2017.8.4 2017.8.27 2017.9.15 2017.10.14 2017.10.29 2017.11.25 2017.12.21 2018.1.16 2018.2.9 2018.3.5 2018.3.30 2018.4.21 2018.6.15 2018.8.2 2018.10.14
累计沉降 (m)
0
0.001 0.003 0.003 0.004 0.005 0.006 0.006 0.007
K102+290段沉降观测数据汇总表
0.014
2# 沉降观测曲线图
0.012
0.01
0.008
0.006
系列1 系列2
2017.6.7 2017.6.15 2017.7.7 2017.8.4 2017.8.27 2017.9.15 2017.10.14 2017.10.29 2017.11.25 2017.12.21 2018.1.16 2018.2.9 2018.3.5 2018.3.30 2018.4.21 2018.6.15 2018.8.2 2018.10.14 2018.12.20 2019.2.8 2019.4.13 2019.6.17
0.006
0.004
0.002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说明: 1、观测时间为2011年1月25日~2011年2月23日。 2、系列1表示的是本次沉降(mm),系列2表示的是累计沉降(mm)。 3、由图可知,2#观测点已沉降稳定。
日期 本次沉降(m)
2017.1.14 2017.1.31 2017.2.20 2017.3.7 2017.3.16 2017.4.2 2017.4.24 2017.5.9 2017.5.22 2017.6.7 2017.6.15 2017.7.7 2017.8.4 2017.8.27 2017.9.15 2017.10.14 2017.10.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