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生网络创业研究【开题报告】

宁波大学生网络创业研究【开题报告】
宁波大学生网络创业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宁波大学生网络创业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据教育部统计,2009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11万人。此外,还有历年没有就业的100多万毕业生。由于研究生的扩招, 也加入到了与应届本科毕业生竞争的行列。况且当前全球处于金融危机,使得大学生的就业更加困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发突出, 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更多的大学生将选择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难题,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确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大学生网络创业毕竟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在我国出现至今也不足10年。因此,正确解读当前大学生网络创业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进行科学的分析是关系大学生成功网络创业的关键所在。

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创业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如今面临的巨大的就业压力。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尤其是网上开店的现状研究以及高校毕业生选择网络创业模式的几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促进大学生网络创业的主要对策,为大学毕业生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提供参考,使大学毕业生能更加理性地对待网络创业。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产业标准》公布的美国网络创业调查报告显示了创业人员经验的重要性。42%的创业者具有多年的管理经验,但首次涉足网络创业;20%先前具有网络从业经验,首次创业;20%具有多次网络创业经验;18%先前没有网络创业经验。其中86%的创业者是男性,80%的创业者获得过学士及以上学位。该报告进一步指出,网络创业的规模普遍比较小,大多数创业者正处在艰苦的创业阶段。他们面临的当务之急都是融资的缺乏,接受调查的绝大多数创业者认为他们的最大障碍就是缺乏资金。

Gary P.Schneider (2006),在《Electronic Commerce(6th Edition)》中认为,C2C个人之间进行买卖,卖家通过拍卖网站向消费者出售商品。通过网络的手段,可以增加卖家的销售机会,也可以增加买家的选择余地,同时提高了信息交换的

速度和准确性,降低了交易的成本,交易的效率变得很高。销售者可以培养消费者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以此同消费者创造更高的商业价值。信用评价对网店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网络评价系统解决了买家对卖家可靠性的担心问题,使他们避免不良卖家的侵害,对买家的评价,可以防止卖家受到肆无忌惮的买家的骚扰。销售普通商品的卖家不是真正的企业而是普通人,这些人通过网上销售代替庭院销售。网上销售业务基本被eBay垄断,至少美国的市场是这样。

国外的学者认为团队网络创业的成功率要高于个人创业。风险投资家投资与否重要决策依据是新企业创业团队的素质。Zacharak 和Meyer(1998 )认为, 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很多因素难以控制, 而创业团体是一个比较容易控制的实体, 许多创业投资的失败的原因是创业团队不熟悉目标市场或者缺乏经验。Hambrick ( 1997 )认为: 企业的战略性绩效, 并不是简单地取决于CEO个人, 而是取决于全体高层团队成员。

网络创业团队的素质和构成情况最终决定绩效的好坏。Cooper和Daily总结说:新创企业的核心是创业团队。对高管团队的研究表明, 团队创业更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以至于风险资本家们特别重视创业团队的能力;有证据显示, 创业团队的创建和职能的发挥对于创业团队的稳定以及新创企业的绩效都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而且会影响企业的后续经营。

(二)国内研究现状

张小争(2005)的《“狂飙者”淘宝网的商业模式》指出,支付和诚信相关的问题,一直都是影响网上销售发展的难题。淘宝网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创建了“支付宝”。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刘澜飚教授指出,由于当代大学生正处于这个信息化转变的时期,所以正受到深刻的影响,并在如网络创业等各方面不断地表现出来。网络创业成为大学生一种新的选择,大学生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可以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帮助。但在校大学生也应该合理分配好时间,协调好学习和创业的关系。

郑传洋(2008)认为网上开店可以锻炼大学生的能力, 积累经营方面的经验。而且选择网上开店能节省了办营业执照的钱以及租门面开店的钱, 并且做生意的时间是弹性的, 可以避开由缺乏资金和经验不足带来的难题。

邓平(2006)发表的《浅谈网上开店策略》认为:在网上开店是目前电子商务活动的一个新亮点,是众多创业者、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者们首选的途径。

吕晨钟、李玉波、梁霞(2005)等人撰文《利用网络营销推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认为:从网络营销入手进行自主创业,成本比较低,风险比较小,而且电子商务有不错的发展前景,因此网络营销成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理想途径

苏益南、朱永跃、马志强(2009)提出,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可以为大学生网络创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大学生成功开展网络创业:1.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创业方面相关教育。2.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3.建立网络创业的资金支持体系。4.健全相关法律和法规。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大学生个人网络创业由于资金的缺乏,创业的规模普遍不是很大,团队网络创业的成功率要高于个人创业。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创业对于解决目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严峻的问题有积极的作用。比较看好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前景,认为大学生网络创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如今非常大的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创业的理想的途径之一。

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网络创业关注不是非常多,一些相关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够系统、深入,还有一系列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展开讨论和做出解答。

3.参考文献

[1]郑传洋.大学生网络创业可行性途径分析[J].文学教育,2008(02).

[2]苏益南朱永跃马志强. 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

[3]王丽娟田俊峰.大学生网络创业的SWOT 分析[J].科技信息,2009(23).

[4]胡桂兰. 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教研究,2010(3).

[5]Dragica Radosav, Zeljko Eremic Relevant factors for promotion on-line shopping in Serbia analysis[J]. technics technologies education management,2010.

[6]龚志周.网络创业特征实证研究[J].研究与探索,2009(01).

[7]耿耀敬.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问题[J].河南社会科学,2007,15(05).

[8]伍秋林.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4).[9]谭祖谊.建立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性资金支持体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04). [10]郝咏梅,王桂芝,李纯成.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J].科技管理研究,2008(11).

[11]胡桂兰.基于淘宝网C2C平台的大学生网上创业问题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 2009(07).

[12]丁志荣.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J ]. 高等教育研究, 2006 (11).

[13]卢向华.网络个体创业的成长路径及其创业环境———以淘宝网络卖家为例[ J].

经济管理,2009(04).

[14]刘春颖. 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新思路———创建网上商店[ J ].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15]佳伦.网店创业:经济危机下的生存与机遇[ J ].电子商务,2009(03).

[16]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C2C电子商务创业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7]宋玉贤. 互联网创业导航[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18]梁春晓,宋斐.网商赢天下[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19]Jim Budzynski.E-business:Model for success or failure[J].Agri Marketing,2001(3):30. [20]Finch,B.J.Customer expectations in online auction environments:An exploratory study of customer feedback an risk[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7,25(5):985-997.

[21]大学生网络创业报告090910[ J ].阿里巴巴商学院,2009.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电子商务与网商的发展

1.1.2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1.2基本概念

1.2.1网络创业

1.2.2大学生网络创业的主要形式

1.3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1.3.1研究目的

1.3.2研究意义

1.3.3实施方法

2.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

2.1 网络创业相关理论

2.2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3 数据收集和分析

3.1 问卷调查

3.1.1调查对象

3.1.2调查方法

3.1.3 样本回收和统计

3.2问卷检验

3.2.1信度分析

3.2.2效度分析

3.3宁波大学生网络创业分析结果

3.3.1大学生选择网络创业的原因

3.3.2不同专业的网络创业分析

3.3.3不同性别的网络创业分析

3.3.4大学生网络创业面临的压力

4.相关对策和建议

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

第6学期第19-20周至第7学期第1-5周: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广泛收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第7学期第6-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撰写;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7学期第13-14周: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给导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

第7学期第15-20周: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第7学期寒假: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

第8学期第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写作、完善毕业论文。

第8学期第3-6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结合毕业论文内容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完成论文。

第8学期第7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定稿并上交。

第8学期第9-11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