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初醒——从文言文角度重识闽南语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内容简述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主要围绕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展开,通过一系列精彩的课文,向学生展示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美丽景色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故事。
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总结,意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和要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们将会学习到如何描绘景物、如何表达情感、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等重要知识点。
同时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们还可以拓宽视野,增强对自然和人文的认识,培养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详细介绍这些重点知识点。
1. 简述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主题和内容概述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主要围绕“人与自然”这一主题展开,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诗歌、散文、说明文等多种文体。
本单元以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强调人类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一单元的课文不仅描述了自然的美丽景色,还通过对生活中某些细节的描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同时通过对一些科学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整体上本单元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2. 强调知识点总结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的重要性及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学习内容第二部分:强调知识点总结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涵盖了丰富的文学知识、语言表达技巧和文化内涵。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知识,进行知识点的总结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还能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从而深化对文学作品的认知与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和核心知识点,如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句型、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福建省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期末模拟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一、句子默写二、基础知识综合(15分)2.最美中国话,你我共书写。
请帮助小晋完善这篇文稿。
(9分)每个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被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但是,我们并非只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浑浑噩噩地前行。
面对变幻莫测的时代,人们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两弹一星”元xūn① 们【甲】,至死不xiè② ;抗疫卫士逆行出征,挺身而出:戍边战士宁洒热血,不失寸土;扶贫干部驻村帮扶,呕心1ì③ 血。
他们开创了不一样的时代。
作为青年一代,要聆听时代精神,弘扬时代回音。
青少年【乙】,应勇担使命,追求卓越,以青春力量书写时代篇章。
共青团员更要【丙】,树立榜样。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①②③(2)依次填入【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兀兀穷年任重道远以身作则B.终其天年悲天悯人事必躬亲C.兀兀穷年悲天悯人事必躬亲D.终其天年任重道远以身作则三、诗歌鉴赏(7分)小文在漫步“古诗苑”时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很感兴趣,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任务。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_______(yàn)洛阳边。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标题暗含了写作背景,“次”字点明诗人再次经过北固山。
B.首联以对偶句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客路”“行舟”暗含着旅途奔波之意。
C.颔联中“两岸阔”的“阔”字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开阔的景象。
D.颈联写景逼真,用眼前之景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积极乐观的力量。
5.小文同学在默写尾联时,不知横线处应写“燕”还是“雁”。
请你根据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下面的资四、对比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7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课前三分钟读古典名著

总结鉴赏的方法的技巧。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分析句意); (3)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总结情理 志趣)。
和秦太虚梅花 苏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1)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为伊消得人憔悴”) (2)对个人境遇的自伤之情(“艰难苦恨烦霜鬓”)
年华已逝的感伤 独处的凄凉 仕途失 Nhomakorabea的苦闷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从注释中的信息(题目、作者、全诗) 来分析诗歌表达的感情 抓诗歌中的关键词句(直接抒情词句) 来体味诗歌表达的感情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 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 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 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 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注: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会聚兰亭,赋诗饮 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 记叙兰亭周围 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 死无常的感慨。 刘墉悼念亡妻: 与夫(fū)人之相与,……
再 见
回顾了初中学习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
苏轼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代表?我们今天来赏读
苏轼一首著名的悼念亡妻的词《江城子·乙卯正
月二十日夜记梦》,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
—多情。
苏 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一梦,亦哭亦歌
贰
壹
术赏 手析
歌抓 住
教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背记清单-部编版

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❶生难字南渡.(dù)芜.湖(wú)摧.枯拉朽(cuī)溃.退(kuì)荻.港(dí)锐不可当.(dāng)泄.气(xiè)督.战(dū)歼.灭(jiān)❷多音字、形近字当⎩⎨⎧(dānɡ)锐不可当(dànɡ)当真塞⎩⎪⎨⎪⎧(sāi)活塞(sài)要塞(sè)阻塞 ⎩⎪⎨⎪⎧溃(kuì)溃败馈(kuì)馈赠聩(kuì)振聋发聩❸词语积累①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②摧枯拉朽:枯,枯草;朽,烂了的木头。
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③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④歼灭:消灭。
⑤击溃:打垮,打散。
⑥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及有巩固防御设备的据点。
⑦业已:已经。
❹作家作品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著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全集》等。
❺写作背景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已基本被歼灭。
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
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
此役歼灭了国民党军队40多万,解放了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在渡江战役进行中,毛泽东主席喜闻从前线传来的战事,及时地先后写了本课中的两则消息,以告知全党和人民群众知晓。
❻难点探究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有什么特点?面对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重大事件,作者举重若轻,挥动如椽之笔,仅用193字就写出了它的基本情况,及时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事实。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水平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水平练习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猴子救小白兔一天上午,小白兔在田野栽(zāi)白菜。
突然,一只大狐狸从树后面跳出来,扑(pū)向小白兔,小白兔吓得连忙逃跑。
小白兔往山坡上逃,大狐狸在后边紧紧地追。
“扑通”(pūtōng)一声,小白兔掉进了坑里。
狐狸张着嘴(zuǐ)流着口水趴(pā)在坑(kēng)边上,想法子要吃掉小白兔。
小猴子看见了,它立即(jí)倒挂在树上,把小白兔拉出大坑(kēng)。
狐狸想吃小白兔可吃不着了。
小白兔得救了。
(1)这篇短文有几个自然段?(2)这篇短文写了哪几种动物?(3)小猴子怎样救了小白兔?在短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4)你喜欢这篇短文中的哪种动物?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 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文,然后完成练习题。
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形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②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③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④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______ 凶猛—______ 镇静—______(2)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①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②远处天空中的云朵像是大海里翻起的几朵浪花。
(3)请用波浪线画出第②自然段里表示时间的词语。
(4)第②③④自然段说明火烧云的特点是______。
(5)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______手法,说明了火烧云______的特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逻辑角度精讲详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二课时)执教: 嘉定一中文秋婵【教学目标】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探讨作者行文中缜密的因果联系,归纳小说的逻辑性。
3、思考作者塑造的这个人物形象及其命运轨迹,对认识社会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难点:探讨作者行文中缜密的因果联系,归纳小说的逻辑性。
【教学过程】一、☆课前——迁移阅读融会贯通精读本文及《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了解与林冲相关的其他章节,梳理人物故事的前因后果。
课题(PPT1)二、导入(3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程从一首回目诗开始(PPT2)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
大家说说这首诗里的“瑰奇伟丈夫”是谁?——林冲。
他原本的社会地位如何?——较高,八十万禁军教头。
家庭情况呢?——美满,娇妻。
他原本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怎样呢?——满足、珍惜。
但正是这样一个人,却呐喊出“杀人可恕,情理难容”的愤慨,手刃仇敌走上梁山,落草为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林冲是怎样到达这样的境地的。
三、☆课上——自主研习分析人物(12分钟)(一)(PPT5)林冲是在怎样的境况下写了此诗、走上梁山的呢?请依据情节观察人物的心理衍变,以此切入分析人物性格。
(此处可以多找些能剖析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可以引导学生适当结合细节描写展开人物形象的全面解读)主问题:请依据情节观察人物的心理衍变,以此切入分析人物性格。
此环节问题链设置:(PPT6)1.林冲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由此可知他有哪些性格特征?他的心理变化可以归纳为几个阶段?试着凝练地概述之。
刘雅婷高娃武永亮努尔太拜赵静图尔孙阿依2.导致他心理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方面?估计回答:步步紧逼,逼了几次?——联系课外拓展阅读,展开分析古丽热,武岩泽,马晶晶。
文言文翻译之两种意识(采分点意识和语境意识)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突破(新高考通用)

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
岁、熟,奈何
新高考Ⅰ
魏,且奈何?
2022
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
折节、与、去
秦,秦必去矣。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患、,君乐闻直 恶,乐
言则佞化为忠。
命题特点
①主要采分点: 重点实词—— 多义词、古今 异义词、活用 词; 重点虚词—— 以、乃、之、 其等; 重点句式—— 判断句、被动 句、省略句、 倒装句,固定 句式。 ②总有个别陌 生实词,需要 临场推断。
不忍直视的文言文翻译
有的放矢,虚虚实实
——文言文翻译“两种意识”
这些年我们见过的神翻译……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译:我三岁的时候嫁到你们家 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译:守着窗子(往外看),怎么只有我长得这么黑? 3.齐桓公好服紫,一国皆服紫。 译:齐桓公喜欢吃紫菜,整个国家的人都喜欢吃紫菜。 4.帝阴养死士三千人,散在人间。 译:皇帝在阴间养了三千个死人,散落在人间。
巩固练习: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3.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 儿遣使吊之。吏怪曰:“士卒死丧,将军未有所问,今独吊叔宝何 也?”护儿曰:“是子才而武,志节完整,岂久处卑贱耶?”
任务二:重视文段语境,结合推义翻译
这些年我们见过的神翻译……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译:我三岁的时候嫁到你们家 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译:守着窗子(往外看),怎么只有我长得这么黑? 3.齐桓公好服紫,一国皆服紫。 译:齐桓公喜欢吃紫菜,整个国家的人都喜欢吃紫菜。 4.帝阴养死士三千人,散在人间。 译:皇帝在阴间养了三千个死人,散落在人间。
闽南语研究小论文

泉州闽南语与古文言渊源浅谈初语1201 4号炉小云闽南语属于汉语闽语的一种.语言学的分类上,是一种汉语方言。
大陆地区主要分布:台湾,粤东部分地区,福建绝大部分部分地区等。
众所周知,泉州是我国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的汉族同胞的祖籍地。
形成闽南语与古文言联系密切的大致原因是北方汉人大规模入闽带来中原河洛文化所以泉州人民日常生活中原汁原味的闽南语则能显而易见与古文言极有渊源。
本文将以一些典型泉州闽南语为探讨的切入点,研究其与古文言切不断的联系。
希望对于闽南语文化的初步了解和对于闽南语的保护和传承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种语言代表一种文化及思想模式,每一种语言皆负载文化价值的无声架构,在无形中影响人们的自我意识,认同人与人的关系。
不了解彼此的语言便丧失了相互理解的机会,也失去了了解异种文化的机会。
一、闽南语称呼与古文渊源1、吾(读作wa)=我,汝(读作li)=你,伊(读作yi)=他/她;这三个常用人身代词只是最普通的称呼代词,已经可以发现与古文言的人身称呼代词如出一辙。
2、更多称呼:兄=哥,姊=姐,妗=舅妈;这是几个较有代表性的亲戚称呼我从大家耳熟能详的《花木兰》里摘句比较“啊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啊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哥”与“姐”才是大家日常的称呼,而《聊斋志异公孙九娘》中“儿少受舅妗抚育,尚无寸报。
”“舅妗”就是舅母,舅父妻子。
闽南语依然在沿袭此叫法。
3、翁妇(读作ang bbo)=夫妻。
在《古乐府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
”和《太平广记》卷483《獠妇》“称为产翁。
”都有关于夫妻的叫法的记载现在绝大部分人早已不甚了解更何况使用呢?闽南语却依旧以此叫法表示夫妻。
4、姨丈=姨父,“丈”是古时对长辈男子的尊称,丈人=岳父,大姑=婆婆,古语中“姑”有“婆婆”的意思,今日“姑”读成“家”也是闽南语沿用古读音。
生=老师,如“张生”=“张老师”。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情节概括②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播谣言性格特征善良热心③(2)任务二: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
在这十篇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是饱含师友深情的鲁迅,是富有童真童趣的鲁迅,是幽默犀利的鲁迅,是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
请结合相关篇目及内容,从划线句中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65分)(一)(7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乙]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首句“登高”紧扣题目中的时间“九日”,“强”字流露出诗人的无可奈何。
B.甲诗“无人送酒来”化用有关陶渊明的典故,写出诗人遭遇战乱,惆怅凄凉之情。
C.乙诗诗人用“正是江南好风景”表达与曾风光无限的李龟年意外相逢的喜悦之感。
D.乙诗形象地描写了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巨大变化,语调虽平淡却有着深刻的内涵。
5.花在诗歌中很常见,这两诗中“落花”和“故园菊”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乙】黄琬①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
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⑤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
②魏郡:古郡名。
③建和:汉桓帝年号。
④食:同“蚀”,侵蚀。
⑤诏:皇帝的命令。
6.解释下列加点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黄琬幼而慧( )(4)为魏郡太守( )7.下列对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学说闽南话

3.“也是”相当于普通话中表示选择的连词“还是”,通常构成“是……也是……”的格式,用来发问。如:是泉州也是厦门?(是泉州还是厦门?)
2. “是……呣”是泉州话常用的是非问句的格式。如:是老李呣?(是老李吗?)是啉茶呣?(是喝茶吗?)肯定回答用“是”,否定回答用“呣是”。“是呣”也可以用在陈述句句末表示询问。
3. “著口累”或者“有著口累”表示“在”,“无著口累”表示“不在”。□王建设
询问(五)
A: 有人著口累无?(有人在里面吗?)
询问(二)
A: 汝来泉州偌久喽?(你来泉州多久了?)
B: 我来个几月喽。(我来一个多月了。)
A: 来读册也是来做工?(来读书还是来做工?)
B: 计呣是,我来敕桃。(都不是,我来玩。)
提示:
1.“偌久”就是“多久”的意思,类似的用法还有:偌远(多远)、偌钱(多少钱)。“偌”在泉州话中也可以单独使用,表示“多少”。例如:来的人有偌啊?(来的人有多少?)
B: 有闲着较常来口累。(有空要更常来。)
提示:
1.“暗晡”是“下午”的意思,也可以说“下晡”。
2.“倒来去”同“倒去”都表示“回去”,但“倒来去”常出自第一人称,带有“想要”的意思。
3.“加”相当于普通话的形容词“多”。例如:加话(多话)、加煮(多煮)、加两牙(多了两个)。
4.“野”除了经常做程度副词,表示“很”以外,还可以相当于普通话的“还”,例如:野未(还没)、野是(还是)、野着来(还得来)。
询问(一)
A: 汝贵姓?(你贵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PPT课件

(2)绝 绝.多生怪柏 形容词,极高的 哀转久绝. 动词,消失、停止
第6页
5.其他重点实词。 (1)自非亭.午.夜分( 正午 ) (2)沿溯.阻绝( 逆流而上 ) (3)不见曦.月( 日光,文中指太阳 ) (4)属引.凄异( 延长 ) (5)则素湍.绿潭( 急流 )
第 24 页
8.重点探究。 (1)《答谢中书书》一文是抓住哪个字来写的?文中描写了哪些景 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美”字。景物: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 景物特点: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第 25 页
(2)有人认为《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不够精练,可改成“庭下月色空明,地上竹柏影 动”。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原句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 明,竹柏影如藻、荇交横),更加生动形象。而且,后一句将本体放在 了后面,使人产生一种如梦初醒的情趣,更富诗情画意,起到了锦上添 花、吸引读者的作用。
第 26 页
(3)《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最后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 点睛。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讽刺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 势,奔走钻营,陷入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 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也透露了不能为朝廷尽忠的郁 愤。
第9页
8.常考名句。 (1)(2020·辽 宁 营 口 中 考 ) 自 三 峡 七 百 里 中 , _____两__岸__连__山_____ , __略__无__阙__处____。 (2)(2019·陕西中考)其间千二百里,___虽__乘__奔__御__风___,不以疾也。 (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__清__荣__峻__茂___,良多趣味。 (4)(2019·湖南湘西中考)《三峡》中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 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有__时__朝__发__白__帝__,__暮__到__江__陵__,_ __其__间__千__二__百__里__,__虽__乘__奔__御__风__,__不__以__疾__也____。 (5)《 三 峡 》 结 尾 引 用 渔 者 歌 谣 “ __巴__东__三___峡__巫__峡__长___ , __猿__鸣__三__声__泪__沾__裳__”来表现猿鸣之哀,渲染三峡秋天悲凉肃杀的气氛。
晋江人闯南洋故事一

来自南太平洋的风,跨越台湾海峡,轻抚古老的亚洲土地,每年带来温暖湿润的空气,年复一年,携带着遥远而神秘的梦幻。
晋江,资源匮乏,对于出生在这里的人们,那些遥远的岛屿不仅意味着逃离困境的方舟,也象征着实现梦想的乐土。
300多万晋江海外游子,尽管每个人的远行时代、方式和动机各不相同,最终的结局和生活状况也各不相同,但他们最主要的动力只有一个——追求美好生活,他们的行为也惊人的一致——下南洋。
现如今的安海已经拔地而起,高楼大厦林立,道路纵横交错。
五彩斑斓的霓虹灯光和繁忙嘈杂的市场声音中,很少有人想象得到,这些忙碌的车轮下曾经深埋着安海的古老历史——安平以及它昔日的繁荣。
举世闻名的安平桥座落在安平古渡的旁边。
时光的洪流将过去的一切都抹平了,昔日的海湾在人类填海活动的多次改变下已经变成了平地。
多年之后,平地上又建起了现代化的建筑物。
然而,这座古老的石桥仍然屹立不倒,它从岁月的深处勇敢地露出头来,它的身上布满了沧桑的痕迹。
昔日桥头的白塔依然矗立,但与石桥在视觉上的联系已经被切断,它孤零零地矗立在失去了繁华的昔日渡口,显得非常寂寞。
据年长的人们介绍,古渡只剩下两排石阶和一堆旧码头的碎石,可以被人们看到。
铁皮栅栏严密地拦住了视线,围墙里封存着那个失去原貌的古渡遗址。
这里曾经是安平商人下海经商的重要港口之一。
早年的务工者们要经过三里街或五里桥来到这个泪水与海水融合的渡口,告别故土和亲人,踏上充满艰辛的梦想之旅。
明代李光缙在《景璧集》中这样描述晋江安平(今安海镇)商人:“贾行遍都国,北贾燕,南贾吴,东贾粤,西贾巴,或冲风突浪,争利于海岛绝夷之墟。
”这说明至少从那个时期开始,晋江人的商业足迹已经遍及海内外。
特别是在明代禁海期间,晋江商人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力。
他们凭借安海港良好的海上交通条件,私下进行海外贸易,在欧洲殖民者占领的海岛上,如活屿、南沃和香山沃等地,进行非法贸易,甚至远航至吕宋、占城、琉球、渤泥和日本等地开展贸易活动。
福建省福州三校联盟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三校联盟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①不遇王维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②,看竹③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注)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
吕逸人即吕姓隐士。
②凡鸟: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稀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风”字而去,嘲讽稀喜是“凡鸟”。
③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登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写吕逸人不染风尘的超俗节操。
B.诗人寻友不遇,借典故表达了未见到吕逸人的无限懊恼,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
C.作者笔下的吕逸人所居之境,青山妩媚,流水多情,身处自然,充满隐逸生活的情趣。
D.这首诗既有上下句虚实相间,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笔姿灵活,变化多端,颇有情味。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边界望乡洛夫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落马洲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手掌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病了病了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
而这时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一句句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冷,还是不冷?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后记:1979年3月中旬应邀访港,十六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
关于师生情谊的文言文

关于师生情谊的文言文1. 师恩难忘!吾师常谓吾等:“汝等当努力向学,莫负青春。
”一日,吾考试失利,师抚吾肩曰:“勿馁,下次定能考好。
”此般关怀,岂不令吾感怀?- 那是一次重要的考试后,我垂头丧气地坐在教室里,看着试卷上的分数,心里满是难过。
老师走过来,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就像阳光洒在了我身上,温暖极了。
我在心里暗暗想:老师对我这么好,我怎能不努力呢?2. “汝今日功课做完未?”师常如此问吾。
吾答:“已做完。
”师便笑曰:“甚好。
”吾与师之情,恰似暖阳与花朵。
- 每天放学前,老师都会这样问我们,那关切的眼神,仿佛在看着最珍贵的宝贝。
我每次回答完,看到老师的笑容,就觉得一天的疲惫都消失了,真的好像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而我们就是那一朵朵被呵护的小花。
3. 吾犯错时,师责之曰:“何以如此糊涂!”然吾知师乃望吾进步也。
师恩重如山,吾当何以报之?- 记得那次我不小心打破了教室的玻璃,老师严厉地批评了我。
我当时心里还有些委屈,可后来我明白了老师的用心,那是对我的期望啊。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变得更好,不让老师失望。
4. “汝等若有不明,随时问吾。
”师之言,如春风拂面。
吾等遇难题,师必详析之,此情谊,吾永生难忘。
- 在课堂上,老师总是这样对我们说,每当我们有不懂的问题,老师都会耐心地讲解,那认真的样子,让我觉得老师就是知识的使者,给我们带来智慧和温暖。
那一幕幕,都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5. 师常勉吾等曰:“勤奋可致成功。
”吾等信之,遂努力学习。
一日,吾获佳绩,急告师,师亦喜。
这般师生情,真美好也!- 那是一段为了目标拼搏的日子,我们在老师的鼓励下不断前进。
当我拿着优异的成绩去找老师时,老师那开心的笑容,比我自己还要高兴,那瞬间,我觉得我们之间的情感是那么纯粹而美好。
6. “莫怕困难,吾与汝同在。
”师之鼓励,如明灯照亮吾前行之路。
吾遇挫时,思及此,便勇气倍增。
- 有一次参加比赛前我特别紧张,老师就对我说了这句话。
当我站在台上有些害怕时,想起老师的话,就好像有了力量,不再害怕。
噬的文言文翻译

嗟乎!天地之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夫万物之生,犹如朝露,瞬息即逝。
而世之事物,亦如浮云,飘忽不定。
人生在世,犹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
然而,世间之奇,莫过噬之奇。
噬者,非人之常情,亦非物之常态。
其形若鬼魅,其行若飘风。
噬之来也,无声无息,如影随形;噬之去也,无影无踪,如梦初醒。
噬之所噬,非肉非骨,非金非玉,乃人之心也。
昔有智者,名之曰“噬心兽”。
噬心兽者,生于幽冥,居于冥界。
其性狡黠,善于吞噬人心。
凡被噬者,皆心生恐惧,不知所措。
噬心兽之噬,非一时之欲,乃长久之恨。
其恨者,乃因世间之不平,人心之险恶。
昔有一少年,聪明伶俐,才识过人。
然而,其心却如死灰,毫无生机。
原来,少年曾遭人陷害,家破人亡。
从此,少年心生怨恨,无法自拔。
一日,少年在山林中偶遇噬心兽。
噬心兽见少年心灰意冷,便趁机吞噬其心。
少年痛不欲生,悔恨不已。
少年之父,曾是朝廷重臣。
其父临终前,曾对少年说:“人生在世,当以德报怨,以善待人。
勿使仇恨蒙蔽了双眼,迷失了本性。
”少年牢记父言,决心摆脱仇恨,重新做人。
于是,少年开始努力修炼,以期战胜噬心兽。
经过多年的修炼,少年终于掌握了噬心兽的弱点。
在一次与噬心兽的决战中,少年巧妙地利用了噬心兽的弱点,将其击败。
从此,少年摆脱了噬心兽的困扰,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然而,世间之奇,并非只有噬心兽。
还有一种名为“噬魂虫”的怪物,其性更为狡猾。
噬魂虫生于荒漠,居于阴森之地。
其噬人之法,乃吸取人之魂魄。
被噬者,灵魂出窍,痛苦万分。
又有智者,名之曰“噬魂兽”。
噬魂兽者,生于幽冥,居于冥界。
其性残忍,善于吞噬魂魄。
凡被噬者,皆魂飞魄散,永无超生之日。
昔有一女子,名叫婉儿。
婉儿生得貌美如花,才情出众。
然而,其命运多舛,不幸被噬魂虫所噬。
婉儿痛不欲生,求救无门。
正当婉儿陷入绝望之际,一位仙人路过,救下了她。
仙人告诉婉儿:“世间之奇,皆为修炼之资。
若能战胜噬魂虫,你的命运必将改变。
”婉儿铭记仙人之言,开始了漫长的修炼之路。
社团元宵节猜灯谜答案简单又有趣

社团元宵节猜灯谜答案简单又有趣北京有个家补品燕窝神秘的老巷子成语故弄玄虚评定改坡字伞格林威治标准钟五唐一句天涯共此时“明前”的香气,阁下喜欢吗?网络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智多星不必多虑歌手吴莫愁上有兄长,下有弟妹。
职业空姐孤军奋战体育比赛语单打彩排国名以色列好读书打《论语》一句——学而不厌尖打《论语》一句——小大由之莫中美人计打《论语》一句——戒之在色退席打《论语》一句——不在其位门外汉打《论语》一句——未入于室也为储户保密打《四书》一句——慎言其余洪湖歌声融暮色打《滕王阁序》一句——窜梁鸿于海曲回归洛阳打《前出师表》一句——还于旧都科举制度打《前出师表》一句——试用于昔日人家在何处打《前出师表》一句——以咨诹zōu善道子游打《聊斋志异》一篇名——鼠戏使女择焉打《孟子》一句——决汝汉易之而教之打《孟子》一句——选宾为主测鼠打一词牌名——卜算子休得多言打一文学名词——歇后语何谓状元打一文学名词——第一人称平等待客打一文学名词——主人公天女散花打一新兴词语——高消费无可奈何花落去打一常用词——感谢一把刀,顺水漂,有眼睛,没眉毛。
打一动物名——鱼两眼外秃大嘴巴,有个尾巴比身大,青草假山来相伴,绽放朵朵大红花——金鱼像鱼不是鱼,终生住海里。
远看是喷泉,近看像岛屿打一动物名——鲸小时像豆号,在水中玩耍。
长大跳得高,是捉虫冠军打一动物名——青蛙为你打我,为我打你。
打到你皮开,打得我出血打一动物名——蚊子似鸟又非鸟,有翅身无毛,一脸丑模样,专爱夜遨游——蝙蝠肥腿子,尖鼻子。
穿裙子,背屋子打一动物名——蜗牛身穿绿衣裳,肩扛两把刀。
庄稼地里走,害虫吓得跑打一动物名——螳螂娘子娘子,身似盒子。
麒麟剪刀,八个钗子打一动物名——螃蟹黑脸包丞相,坐在大堂上打一动物——蜘蛛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
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打一动物名——蚂蚁白天一起玩,夜间一块眠,到老不分散,人间好姻缘打一动物——鸳鸯个儿高又大,脖子似吊塔。
和气又善良,从来不打架打一动物名——长颈鹿脚儿小,腿儿高,戴红帽,穿白袍打一动物名——丹顶鹤有位小姑娘,身穿黄衣裳。
如梦初醒——从文言文角度重识闽南语

如梦初醒:从文言文角度重识闽南语闽南语据说是中国方言里沿用古汉语现象最为明显的一种方言,现在保留的很多字词,包括字音字义,都相当耐人寻味呢。
吾 wa=我汝li=你伊yi=他,她这三个常用人身代词只是开胃菜啊~更多称呼:兄=哥姊=姐妗=舅妈翁妇 ang bbo =夫妻《古乐府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
”《太平广记》卷483《獠妇》“称为产翁。
”姨丈=姨父“丈”是古时对长辈男子的尊称丈人=岳父囡仔=孩子大官=公公古语中“官”的涵义比较广,如妻子可称丈夫“官人”。
现在的“官”啊,你懂的。
大姑音“大家”=婆婆古语中“姑”有“婆婆”的意思,今日“姑”读成“家”是闽南语沿用古读音。
契父=干爹“契”字简直太神了,把“契父”和“契仔”关系中的情谊之相投都表现出来了。
当然,还有“契母”。
生=老师如“张生”=“张老师”。
小时候我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们要把姓张姓李的老师叫成“张姓”“李姓”云云。
名词,包括吃穿住等:糜=粥芫荽yan sui=香菜(这就是为什么“香菜”用闽南语说听起来很像“盐酸”)箸=筷子李白“举杯拔箸心茫然”。
我们“举箸”吃饭对不对!鼎=锅汝家吾家伊家都有“鼎”。
这不是寺庙里的鼎,是炒菜的“鼎”裳=衣厝=房“厝价”天煞的,真高。
是不是啊是不是!崁=台阶册=书我们不“读书”,我们“读册”是不是!身躯(我怀疑“躯”字古音为shu,有没有道理?)=身体如“洗身躯”=洗澡溺=尿地理=风水!如“地理仙”=懂风水的人。
闽南语中的“地理”不只指研究地表环境的科目,还有“风水”这个意思,有趣吧?生理=生意!闽南语中的“生理”其实不是Physiology,是business。
表示时间的词:晡(音似bo)=下午《玉篇》:“哺,申时也。
”暝=夜晏(音似arm)=暗,晚,迟,天色不早。
《礼记·内则》:“孺子早寑晏起.”量词:领=件如“一领裳”=一件衣服尾=条如“一尾鱼”=一条鱼“尾”是不是显得生动形象、活泼古典啊?哈哈副词:诚=真,很。
2023年《文言文》教学反思

2023年《文言文》教学反思2023年《文言文》教学反思1众所周知,文言文阅读在升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很重,连同古诗词背诵和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共占了28分,我想这对于普通班的学生来说,更像是一场死伤惨重的战役。
如何带领这42名弱兵克敌制胜,将伤忙情况减至最低,是我本学期教学计划的重头戏。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文言文教学亦然。
针对班级中后进生较多文言文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常常分析文言文中的语法现象,找出规律加以分析,强加练习巩固成效。
就以我今学期上的公开课——《文言文词汇复习》为例,总结一下我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上的几点思考。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只有文言文的常识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阅读追求。
所以我并没有急着为赶进度而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而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系列文言文复习方案。
先从简单的词汇现象,再到特殊的几种句式,最后到必考课文的过关等等,像环环相扣妙趣横生的惊险探险,让学生全程体验的是成功掌握文言文的乐趣而不是以往雾里看花的枯燥乏味。
在文言文词汇复习上,我针对新课改后淡化语法、句法的特点,绕开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烦琐的句子成分,运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了一节文言文词汇复习课,旨在解决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现象,如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因为这些知识点,由于淡化语法后,学生在初中阶段只作了解认识,很多时候在考试中出现某个学生遗忘的词汇时,学生不能从记忆库中搜索信息去答题而又掌握不到方法去解决,所以我分门别类地为学生讲解每种现象的由来、意义,再利用文言文课文中的典型例子作详细分析,让学生理解原理,找到规律,举一反三。
通过该节课,我感觉到学生热情澎湃的参与和他们通过归纳规律所得到的恍然大悟的喜悦,同时他们的收获也在告诉我教学中化繁为简的重要性。
《说文解字》与闽南方言古语词互证——兼议大型辞书的阙失

《说文解字》与闽南方言古语词互证——兼议大型辞书的阙
失
李春晓;陈伟达
【期刊名称】《中国文字研究》
【年(卷),期】2017(025)001
【摘要】方言材料是考释古词古义的“活依据”.《说文解字》可以为我们研究汉语词汇、语义及其发展提供重要的凭借.本文将以部分闽南方言常用词语为例,探究它们在《说文解字》中的本字,从而管窥闽南方言与上古汉语所存在的密切关系.闽南方言古语词的收集整理,对于辞书编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部分词条和义项可供辞书编纂者和修订者参考.
【总页数】8页(P155-162)
【作者】李春晓;陈伟达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福州 35000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方言》中的闽南方言古语词考释七则——兼校某些辞书所取词本字讹误 [J], 赖基伟
2.从《说文解字》法律词语管窥大型语文辞书编纂之得失 [J], 李清桓;李晓宇
3.从《说文解字》法律词语管窥大型语文辞书编纂之得失 [J], 李清桓;李晓宇;
4.依据《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匡正大型辞书疏失条目举隅 [J], 秦越
5.从汉语方言古语词看《汉语大词典》的阙失 [J], 温美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梦初醒:从文言文角度重识闽南语
闽南语据说是中国方言里沿用古汉语现象最为明显的一种方言,现在保留的很多字词,包括字音字义,都相当耐人寻味呢。
吾 wa=我
汝li=你
伊yi=他,她
这三个常用人身代词只是开胃菜啊~
更多称呼:
兄=哥
姊=姐
妗=舅妈
翁妇 ang bbo =夫妻《古乐府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
”《太平广记》卷483《獠妇》“称为产翁。
”
姨丈=姨父“丈”是古时对长辈男子的尊称
丈人=岳父
囡仔=孩子
大官=公公古语中“官”的涵义比较广,如妻子可称丈夫“官人”。
现在的“官”啊,你懂的。
大姑音“大家”=婆婆古语中“姑”有“婆婆”的意思,今日“姑”读成“家”是闽南语沿用古读音。
契父=干爹“契”字简直太神了,把“契父”和“契仔”关系中的情谊之相投都表现出来了。
当然,还有“契母”。
生=老师如“张生”=“张老师”。
小时候我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们要把姓张姓李的老师叫成“张姓”“李姓”云云。
名词,包括吃穿住等:
糜=粥
芫荽yan sui=香菜(这就是为什么“香菜”用闽南语说听起来很像“盐酸”)箸=筷子李白“举杯拔箸心茫然”。
我们“举箸”吃饭对不对!
鼎=锅汝家吾家伊家都有“鼎”。
这不是寺庙里的鼎,是炒菜的“鼎”
裳=衣
厝=房“厝价”天煞的,真高。
是不是啊是不是!
崁=台阶
册=书我们不“读书”,我们“读册”是不是!
身躯(我怀疑“躯”字古音为shu,有没有道理?)=身体如“洗身躯”=洗澡
溺=尿
地理=风水!如“地理仙”=懂风水的人。
闽南语中的“地理”不只指研究地表环境的科目,还有“风水”这个意思,有趣吧?
生理=生意!闽南语中的“生理”其实不是Physiology,是business。
表示时间的词:
晡(音似bo)=下午《玉篇》:“哺,申时也。
”
暝=夜
晏(音似arm)=暗,晚,迟,天色不早。
《礼记·内则》:“孺子早寑晏起.”
量词:
领=件如“一领裳”=一件衣服
尾=条如“一尾鱼”=一条鱼“尾”是不是显得生动形象、活泼古典啊?哈哈
副词:
诚=真,很。
指示代词:
安尔/安耳=这样
彼=那
疑问词:
哪=怎么还记得“问渠那(通“哪”)得清如水”吧,语文老师总是强调“那”的意思不是“哪里”,而是“怎么”【插播一句敏敏看台剧学来的口头禅“哪安捏”其实是“哪安尔”=怎么这样】
甚=何,什么。
如“甚郎”=什么人;“甚事”=什么事。
动词,很多都与人的基本生存发展有关:
饮=喝如“饮水”“饮酒”“饮汤”我们不说“喝”是不是!!
籴(音似dia)=买。
如“籴米”=买米。
“籴”与“粜”(音似tio)相对。
从构字上看,“入米”=买进粮食;“出米”=卖出粮食。
古人造字真是栩栩如生啊。
我猜这字是南方人或东北人创的,因其体现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哈哈!
炊=蒸。
如“炊馒头”《金瓶梅》中武大郎“卖炊饼”,就是今日的武大郎烧饼吧:)
饲=喂。
有句谚语“饲老鼠,咬布袋”比喻吃里扒外、恩将仇报。
若有闽南人问:谁把你饲养大?那不是骂你是畜牲,只是文言白话混用^_^
食(音似jia)=吃。
如“食饭”
曝=晒。
如我非常稀饭说的“曝日头”=“晒太阳”
落=下。
如“落车” =下车
著(音似diu)=得。
如“著奖”=中奖。
之前说的“箸”音似di,还有“猪”音似di。
貌似zhu在闽南语里的发音很不一样,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P.S. 著(音似diu)=对。
看,闽南语也有很多一字多义,虽然音都类似于diu,但二者在音调上有微妙的区别。
宰(音似tai)=杀如“宰猪”“宰人”
企 (音似kia)=站,立。
如“企起”。
行=走。
如“行路”=走路
走=跑,急行。
如“紧走”=快跑
斗=聚,一起。
如“娱乐斗阵行”;表达“臭气相投”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说“斗一打”?
驶车=开车。
传说因为“驶”(音sai)在闽南语里有性意,现在大家都不说“驶车”了。
八bba=识,懂得。
如“八人”=识人,意义延伸为“懂事“;“八路”=识路;“八代志”=懂事,明白事理。
都是褒义喲!
形容词:
寒=冷
烧=热
赤=红
湛=湿《诗经.召南》“湛湛露斯”
悾/悾悾=疯,傻。
《论语》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
细腻(音同“二”,”腻”古音应该是er吧)=小心。
惊=怕如“免惊”=别怕。
罗大佑那首“大家免著diu惊”=大家别害怕。
此处“著”zhu 也发成diu。
崎=陡。
夭寿=折寿,短命。
现在QQ表情有个流行语“妖秀”是不是!
歹=坏,不好。
如“歹人”=坏人;“歹势”=不好意思
忝=累
洘(音似kua)=干,干涸,干渴。
如“嘴诚洘”=口很渴
写后感:
我觉得闽南地区的初中高中语文老师没有很好地把闽南语和文言文联系起来。
细入研究二者的关系,应该会对闽南地区的文言文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啊!至少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闽南语,同时更轻松地掌握文言文。
小时候我总觉得乡下人和老人说话太老土了,好多音太难听,太“怂”,太土鳖了。
现在回想起来,原来是ta们的话受现代白话文的冲击没有那么大,保留了更多的古韵味。
语言总是在不断发展,只是ta们更新的脚步也许没有城市人年轻人快而已。
语言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水平、身份地位、籍贯等个人信息,但它从来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在此也请部分北方人不要有意无意嘲笑南方人的普通话。
白话和文言不互相排斥,而是可以很好地相容,文中有白,白中有文,共同为人们所用,为人们表达心之所想。
胡适在民国初期提倡白话文,用现在人的眼光看,他写的文章用的可谓都是文言文啊。
据说后来有教授抨击胡适痛骂胡适,而那教授发表的言论却是用白话文写的。
这很矛盾,其实也不矛盾。
文言白话的界限也很模糊,或者说现在我们说话都是二者兼而有之了。
闽南郎,有如梦初醒的感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