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期末作业)“论儒家政治思想能够成为官方政治思想的原因”
儒家经典与中国的政治与道德
![儒家经典与中国的政治与道德](https://img.taocdn.com/s3/m/6826f22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6.png)
儒家经典与中国的政治与道德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中国在政治和道德方面的发展却始终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儒家经典与中国的政治和道德的关系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等,这些经典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然而,在中国的政治和道德方面,儒家经典的影响似乎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相反,许多人认为儒家思想已经淡化了。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西方思想的碰撞。
在近代以前,儒家思想是中国政治和道德意识形态的主导力量。
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比如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等等。
这些思想的出现改变了中国人的观念和认识,也让儒家思想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然而,尽管外来思想的冲击使得儒家思想的影响度下降,但它从未退出中国人的心中。
由此,中国人仍然在实践中不断吸取儒家经典的精华。
例如,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尚德运动日益壮大,这就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道德的重视和追求。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的政治和道德的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和谐为基础,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竞争和争斗。
儒家思想讲究仁爱和温和,主张在对待人与事物的时候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
这种平和的心态可以感化别人,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理解。
儒家思想还强调了礼制的重要性。
在中国历史上,礼制是非常重视的一种文化观念。
儒家经典中的许多篇章都深入阐述了礼的重要性。
礼制可以促进人们的社交互动,触发人们的牵挂和关心,更是体现了一种共同价值观的需要。
这一理念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不仅如此,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的政治和道德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包括中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儒家思想强调向上的道德要求,即践行仁爱、诚信、和谐、谦卑等美德。
这些美德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各个领域:教育、医疗、商业等等。
在中国社会,这些美德已经成为了一种行为准则,被广泛地遵守和认可。
论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与政治制度
![论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与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4b252f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5.png)
论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与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儒学思想与政治制度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社会和政府的基石。
儒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影响了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政治制度作为儒学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为儒学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
本文将从儒学思想和政治制度的相互作用角度进行探讨,旨在探讨儒学思想和政治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儒学思想的基本观点和要义儒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学派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学的主要观点包括仁、礼、诚和忠孝等。
其中,仁是儒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道德关系,主张人们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礼是儒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强调个人应遵循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并以此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诚是儒学思想的基本要义之一,强调人的诚实和真实性,主张人应该保持诚实,以求得感化他人的教化作用。
忠孝是儒学中的两个重要伦理观念,分别代表了对国家和父母的忠诚与尊敬。
二、儒学思想对政治制度的影响1. 对君主制度的影响:儒学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尤其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
在儒学看来,君主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臣民,臣民则应以忠诚不二之心侍奉君主。
这种以仁爱和忠诚为基础的统治观念,对于中国古代的君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对一夫一妻制的影响:儒学思想中的礼与仁观念对家庭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学不仅强调了夫妻之间的爱情和感情,还强调丈夫应以诚信之心对待妻子,夫妻双方应以忍让之心维系家庭关系。
这一伦理观念的核心是夫妻之间的互信互爱,对于中国古代的一夫一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 对侍奉忠孝的影响:儒学思想中的忠孝观念主张儿女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对于家庭制度和家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古代的社会中,儒学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尊重,认为孝顺父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责任。
这一观念的鼓励和弘扬,有助于维护家庭和睦,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9646712cc175527072208b7.png)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关于儒家政治思想的认识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儒家以其独特的思想,凸显了其对中国政治的独特价值。
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学说“仁政”,以及以德治国的方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处世原则,对中国古代的社稷安稳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体系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政治思想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本文通过对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了解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儒家政治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探索儒家政治思想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发,以求得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政治思想的产生:儒家学派诞生在战火纷飞、群雄争霸的春秋时期,其创始人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孔子。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奴隶主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持续。
提出“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其中的“礼”,专指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
为了能够实现“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
另外,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
在百家争鸣的大社会背景下,儒家思想成为当时影响力较大的一派,儒家政治思想产生于儒家思想之中。
孔子奠定了儒家政治思想的基础。
孟子对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战国中期,生产力迅速发展;各国为争霸竞相改革,政治变革大为得势,思想阵地极为活跃,百家争鸣的局面方兴未艾,以捍卫孔学的孟子,著书立说,批判各家,参与争鸣。
古代君王的儒家思想与政治理念
![古代君王的儒家思想与政治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43fb398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d.png)
古代君王的儒家思想与政治理念古代君主统治者在实施政治理念和决策时往往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流派之一,它对于君王的治国理政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仁爱和君臣关系,以及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古代君王的儒家思想与政治理念的关系,以及其对古代政治制度和统治方式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中的仁爱道德在君王的政治理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儒家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臣民,君王应该以仁爱之心治国。
在儒家思想中,仁者爱人,以仁爱之心对待臣民是君王统治的关键。
君王应该宽容对待臣民的过错,关心他们的福祉,以塑造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
这种仁爱的治国理念使得君王能够得到臣民的拥护和尊敬,同时也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其次,儒家思想中的君臣关系对古代君王的政治理念具有重要影响。
儒家强调君臣关系的互动和相互依存。
君王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谦卑和尊敬的态度对待臣民,同时臣民也应该忠诚和尊敬地侍奉君王。
这种互相尊重的关系可以建立起强大的统治力量,有效地管理国家事务。
同时,儒家思想还强调君臣之间的责任和义务。
君王应该对臣民负有保护和治理的责任,而臣民则要忠诚于君王,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做出贡献。
君王通过维护这种儒家思想中的君臣关系,可以实施有效的统治,同时也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的政治制度。
此外,儒家思想对古代君王的政治制度和官僚体系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以才德为标准选拔官吏,注重修身养性。
君王选择官员的标准不再仅仅是家族背景和权势,而是注重通过个人品德和能力来选择。
这样可以确保国家的政治体系能够得到持续发展和进步。
同时,儒家思想强调君臣关系的相互配合和互动,使得君王与官员之间能够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综上所述,古代君王的儒家思想与政治理念密不可分。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道德、君臣关系和选拔官员标准等方面的观念对于君王的治国理政产生了深远影响。
君王在实施政策时需要关注人伦道德、以仁爱之心治国,同时注重君臣关系的互动和相互依存。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政治中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政治中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12de7a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8.png)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政治中的影响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古代中国政治中。
儒家学说由孔子创立,强调社会秩序、个人修养和治理原则。
它对古代中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塑造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还影响了国家治理的理念和道德标准。
本文将探讨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政治中的影响,并观察其对社会稳定、行政管理和官僚制度的塑造。
首先,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政治的影响在于其强调家庭和社会秩序。
孔子认为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是保持国家和政府稳定的关键。
根据儒家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稳定始于个人的德行修养和家庭的和谐。
因此,儒家思想强调了个人行为的道德准则,如忠诚、孝顺和尊重长者等。
这些道德准则不仅被广泛应用于个人行为,也贯穿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之中。
例如,在官员选拔中,儒家思想强调“君子之道”即以德行为标准,这导致了科举制度的产生和长期的实行。
这个制度保证了政府官员的道德品质,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政权的稳定。
其次,儒家思想还对古代中国政府的行政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学说提出了许多行政原则和管理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的政府行政制度。
例如,孔子强调君主应该是民众的榜样,充满仁慈和智慧,有责任保障人民的福祉。
这一理念直接关联到中国古代官员的职责,即为人民谋福利、维护公共利益。
同时,儒家学说还强调了官员应该以尽职尽责的态度履行职责,遵循公正和廉洁的原则。
这些观点直接影响了古代中国官员的行为准则和政府管理方式,推动了政府的有效运转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最后,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的官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学说认为社会秩序是通过明确的等级制度来实现的。
因此,古代中国政府建立了官僚制度,以建立清晰的权力结构。
这个官僚制度基于儒家的价值观念和原则,如忠诚、专业能力和廉洁等。
官员的选拔和晋升基于考试,任职以及年龄和经验等因素。
虽然这种制度存在一些限制,但是它确保了政府的稳定性和廉洁度。
由于国家制度的内在稳定性,古代中国政府得以持续数千年,并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官僚治理机构。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思想政治论文(共2篇)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思想政治论文(共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66c5e502d276a200292ebc.png)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思想政治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试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网络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的广泛影响,受教育对象的思想日趋复杂化。
伴随高速的经济发展的不是道德的提高而是道德的下滑,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泛滥,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跟上。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其中丰富的德育思想、伦理思想值得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借鉴与发挥。
儒家文化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特别是儒家的伦理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新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发掘和发扬儒家思想(特别是其教育思想和德育方法论),并将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扎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道德传统的土壤之上。
可见,在现阶段研究儒家思想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1、脱离实际脱离生活。
由于特殊的政治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强调阶级教育、政治教育,而忽视了学生是一个正在长知识的生命个体,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育人具有完善的人格,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具有坚强的意志,具有一个青年应该具有的活力与生机。
而现实的情况是,只注重学生记住了多少党的指示、方针政策,而不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导致学生一提思想政治课就打不起精神,甚至反感思想政治教育课。
由于学习成绩下滑而酿就的杀亲惨剧不断;由于金钱权欲的诱惑而致使高级干部纷纷下马;由于纠纷而造成命案连连.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在现代已呈“半休克”状态!由此可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今时代的要求,必须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彻底反思并做出改革。
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使思想政治教育担负起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实现真正的价值就必须将之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这是时代的呼唤!2、教育模式僵化。
论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原因及影响
![论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原因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1a362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c.png)
论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原因及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成为了统治阶级的思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也对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原因1.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忠诚”和“礼敬”,这些思想与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家庭关系和社会秩序密切相关。
儒家思想主张人们应该遵守道德规范,尊重长辈、君臣、圣人,这符合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
同时,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提倡孝道、慈爱和睦的家庭关系,这符合了封建社会的家庭观念。
2.儒家思想与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相适应。
在封建社会中,君主是政治的核心,君主的权威和统治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儒家思想主张“忠君爱国”,认为君主应该遵守道德规范,治理国家应该以民为本,这符合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同时,儒家思想强调礼仪规范,主张以礼治国,这也符合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3.儒家思想与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相适应。
在封建社会中,农业是经济的基础,而儒家思想主张“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应该受到重视。
这与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相适应,因此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
二、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1.强化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
儒家思想主张“忠君爱国”,认为君主的权威和统治地位是不可挑战的,这强化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
同时,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提倡孝道、慈爱和睦的家庭关系,这进一步强化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
2.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以德治国”,认为君主应该遵守道德规范,治理国家应该以民为本。
这影响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使得君主更加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治理能力。
同时,儒家思想强调礼仪规范,主张以礼治国,这也影响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3.对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重农抑商”,认为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应该受到重视。
儒家文化对于政治的意义
![儒家文化对于政治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e36d7c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3.png)
儒家文化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引言: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政治体系的构建和治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种伦理道德体系,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仁爱、孝道、忠诚等美德,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塑造健康的政治生态和促进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儒家文化在政治中的意义,以及其对于政治道德和社会治理的影响。
正文:1. 儒家文化与政治伦理儒家文化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提倡仁爱、人治、孝道、忠诚等伦理道德观念。
这些价值观在政治中对于塑造良好的领导者品质至关重要。
儒家思想强调君臣、父子、兄弟和朋友的关系,以及君王的责任和义务。
这种关系模式为政治治理提供了基础,支持着和谐的社会秩序。
2. 儒家文化与政治道德儒家文化倡导的道德观念对于塑造政治道德具有重要影响。
儒家重视品德修养,强调君主或领导者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品德操守,以树立良好的榜样。
这种道德规范对于领导者的廉洁奉公、公正执政和谦逊务实起到了引领作用,有效地减少腐败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 儒家文化与社会稳定儒家思想注重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儒家提倡各个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通过儒家的伦理关系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儒家主张“仁者爱人”,倡导仁爱为核心的社会道德,强调个体间的互惠互利,以及关系和谐。
这种和谐关系是政治稳定的基石,能够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结语:儒家文化在政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伦理、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性,儒家思想为政治体系的构建和社会治理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儒家文化不仅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政治伦理和道德,而且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因此,深入挖掘和传承儒家文化的精髓,对于构建美好政治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试析中国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合法性的影响
![试析中国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合法性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ddd67000b4e767f5acfcea2.png)
试析中国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合法性的影响摘要:本文对政治合法性和政治文化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从政治文化的结构出发,分析了政治文化对政治合法性的作用。
在这个逻辑起点上,重点分析了儒家文化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评价上对政治合法性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政治合法性;儒家文化;政治文化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政权稳定起着核心作用,因为他表明了一个政权是否得到公众的认同。
政治文化直接影响着判定政治合法性的价值标准以及国家政权的政治合法性程度。
因此,本文力图从政治文化的结构出发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具体到当代中国儒家文化对政治合法性的影响。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依然是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儒家文化一般都被认为是与当今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相异质的一种文化,对政治合法性的作用是消极的。
本文将对这部分理论进行探索,力图作出更具有实践性的判断。
一、政治合法性概念合法性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
最早出现的是“legitimus”,词典意思是指“符合法律的”、“与既定规章、原则、标准相一致的”、“符合逻辑的”、“正当的”等。
在早期的使用中主要应用于司法领域。
现代的“政治合法性”一词是由德国著名的政治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一书中确立的。
他认为,合法性就是促使人们服从某种命令的动机,任何群体服从统治者命令的可能性主要依据统治系统的合法化程度。
韦伯从经验事实的视角出发,认为合法性不过是对既定政治体系的稳定性,即人们对享有权威地位的确认和对其命令的服从。
一部分学者主张规范主义的合法性概念,他们把某种永恒的美德、正义作为合法性的基础。
一种统治是否合法,不依赖于大众对它的相信、赞同或忠诚,只要它是符合永恒的美德、正义的,即使它得不到大众的赞同和支持,也是合法的。
德国的哈贝马斯指出了经验性解释和规范性解释的不足,认为两者结合起来,强调的是符合价值规范基础上的支持和忠诚。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期末作业)“论儒家政治思想能够成为官方政治思想的原因”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期末作业)“论儒家政治思想能够成为官方政治思想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5a91951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b.png)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期末作业)“论儒家政治思想能够成为官方政治思想的原因”论儒家政治思想能够成为官方政治思想的原因论休养生息,凝聚国力,它不如道家。
论富国强兵,驭民行政,它不如法家。
论阵前拼杀,庙堂运筹,它不如兵家。
论内政外交,谋国划策,它不如纵横家。
所谓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可是为什么儒家思想会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一)汉代始儒家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黩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
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
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
此时,孔子过世百余年。
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行成了新儒家思想。
(二)统治者选择儒家思想的原因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
儒家思想讲究礼仪廉耻,提倡“礼治”“德治”“人治”,宣传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再加上切合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同时有满足了人民的精神慰藉,更方便人民归顺统治者,早在汉武帝时期就有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是奠定儒家思想为中国古代正统思想的开端和基础。
此后儒家思想逐步发展成为封建等级尊卑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更是为封建社会统治者所推崇,长期沿用深化。
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面目。
先秦儒家没有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甚至还遭到了秦始皇毁灭性的打击,这是由先秦儒家初创时自身的理论缺陷导致的。
先秦儒学的内容体系充满着浓重的、温柔淳朴的伦理亲情色彩,显得“迂远而阔于事情”。
例如,孔子的“仁学”,目的在于通过“正名”恢复“周礼”所代表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所以孔子的思想不会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
(三)谈谈我对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官方思想的看法一方面来说,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在中国社会流传几千年而不衰,汉武帝只所以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的原因是儒家思想最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最能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儒家思想强调人是不平等的,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天赐的、是应该的,是要维护的,人们都得遵守这种等级制度,要忠于君主,要以忠君为美德。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f6e910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62.png)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论文关于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二零一三年四月关于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摘要: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儒家以其独特的思想,凸显了其对中国政治的独特价值。
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学说“仁政”,以及以德治国的方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处世原则,对中国古代的社稷安稳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政治思想体系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政治思想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本文通过对儒家政治思想的研究,了解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儒家政治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探索儒家政治思想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发,以求得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关键词:儒家政治思想、发展历程、现实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儒家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1.1、儒家政治思想的产生儒家学派诞生在战火纷飞、群雄争霸的春秋时期,其创始人为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教育家孔子。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奴隶主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任意刑杀和苛政,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持续。
提出“克己复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
其中的“礼”,专指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
为了能够实现“礼”,孔子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
另外,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
在百家争鸣的大社会背景下,儒家思想成为当时影响力较大的一派,儒家政治思想产生于儒家思想之中。
为什么儒家政治思想能够成为官方政治思想
![为什么儒家政治思想能够成为官方政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c87c1e1b650e52ea55189847.png)
儒家吏治观儒家的吏治观:性善论,以伦理中心主义为原则,主张行政正义优先。
对吏治的要求:官吏廉洁自律,施政以“仁德”为本,反对严刑峻法。
不利家天下的专制统治。
1.“贤者居位”,让贤不传子,从道不从君;2.行政中讲人情,分亲疏、形成特殊小圈子的弊病。
两汉魏晋时期,选官制度为:荐举、查举、中正之制。
结果:门阀势力大增。
在理想状态下“我”(官吏自己)、君(上司)、民(下属)三者利益应当一致,但倘若三者利益不幸有悖又当如何?儒家(无论实际做不做得到,起码理想如此)从“从道不从君”、“民贵君轻”的观念出发,认为应当舍己为民不惜违君,儒家相信道德说教忽视制度防范,并且推崇小圈子和“特殊主义”,这当然不利于改善吏治。
⏹原初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实际上把君臣关系看成一种契约,君不君则臣也就可以不臣。
因此“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其君”,“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黄宗羲的思想就是对这种观念的发展。
而像朱元璋那样的皇帝对这种观念则恨之入骨,朱曾删改《孟子》,并恨恨地宣称孟子如生此世也该灭族。
⏹儒家学说中的义利之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义”⏹其实世上之所以有道德,根本就是功利需要使然。
不但人类设置道德的目的是防止恶性竞争,保障大家利益均沾,就连道德的判断标准本身,其实也是利益。
善行之所以被大家看成是善行,无非是因为这些行为给别人带来好处;而所谓恶行,说的无非是无理侵害他人利益行为。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也是这样。
⏹论社会功能,道德只是一种润滑剂、缓冲剂、清凉药,起的基本是一种抑制作用而不是促进作用,本身并不能富国强兵。
人类改天换地的根本动机,还是天然的物质欲望。
⏹儒教最大特点是将政治视为道德,将道德视为政治,将宏观的治国归结于微观的个人道德完善,将为子民洗脑、以官定意识形态统一人民思想视为统治者的首要责任。
这个传统甚至连彻底反文明的四人帮都继承下来了,说明它实在是威力无穷。
⏹四人帮的理论和孔教一样,乃是“唯道德论”,而这道德既必须通过外界强力灌输,又有赖于个人的主动改造。
儒家政治学说被认为是伦理政治学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儒家政治学说被认为是伦理政治学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5289b26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2.png)
儒家政治学说被认为是伦理政治学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儒家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其政治学说被认为是伦理政治学的典范。
本文将探讨这一观点,并从历史和理论的角度解读儒家政治学说的伦理基础、政治实践以及对当代政治的启示。
儒家政治学说的伦理基础儒家政治学说的伦理基础可以追溯到孔子的思想。
孔子认为,在政治层面,人们应该以仁义为中心,尊重亲情、友情、师德和君权等社会关系。
这种伦理观念对于儒家政治学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的政治伦理观念,强调人性本善,并强调了君主应该兼顾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
这些伦理基础为儒家政治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儒家政治学说的政治实践儒家政治学说的伦理基础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思考,更是在政治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历史上,儒家政治学说对于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儒家政治学说强调君主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成为整个社会的榜样。
从而,儒家政治学说在中国历代的政治实践中对于制定良好的政治道德和行为规范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中国古代帝国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代政治中的儒家政治学说的启示尽管中国古代儒家政治学说是根植于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之中,但它仍然具有在当代政治中的一定启示作用。
儒家政治学说强调了政治家的道德品质和榜样的重要性,这一观点在当今世界政治中也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政治家应该以身作则,以高尚的道德标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并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儒家政治学说也强调了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这在当代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政治学说被认为是伦理政治学的典范,它注重道德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并在古代中国政治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尽管发展至今已有千年之久,儒家政治学说仍然具有一定的当代价值和普遍适用性。
当代政治中的儒家政治学说的启示包括重视政治家的道德品质和榜样作用,以及倡导和谐的社会关系。
通过研究和理解儒家政治学说,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宝贵的思想财富,为当代政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论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成因
![论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dc2eb7f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e.png)
论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成因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被提出,它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爱国精神,尤其是在唐代,它成为了中国的封建正统思想。
论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封建政治制度的需要儒家思想在封建时代成为官方思想,与当时的封建政治制度有着密切联系。
在封建社会中,封建君主需要通过儒家思想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强调君臣、父子、兄弟等人际关系的固化和尊重,这些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伦秩序的价值导向,符合封建政治制度的需要。
二、儒家学说的普及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成为正统思想,与其广泛普及有着密切关系。
在唐代,科举制度的实行,儒家思想在大众中传播,进一步加强了儒家学说的影响力,无论是升官进阶还是经商发展,都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此外,唐代中叶陈子昂、韩愈等人推动“唐儒之争”,强调儒家思想在朝堂上的作用,也为将儒家学说推广到全社会做了一定的准备工作。
三、国家的维稳需要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自然灾害、民变等社会问题不断出现,政权需要一种稳定的思想来维护社会秩序。
于是,儒家思想被祭奠在了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成为维稳的文化工具。
在唐代,通过政治手段,列侯任官只能在儒学论坛上举行,使儒家学说成为政治舆论和文化上的主流,构建起了一种稳定的、有序的价值观体系。
四、儒家思想的适应性在封建时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并非仅靠以上三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其具有适应性,能够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求。
在儒家思想中,强调消除不同阶层之间的“门第之见”,在人的修养方面,其强调的是伦理道德,追求的是合乎天理与人伦的“中庸之道”。
这些强调爱国、尊重父母、上达不骄、下达有度的经典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与封建社会中的稳定和谐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有着多方面的成因。
它与封建政治制度的需要、儒家学说的广泛普及、国家的维稳需要、儒家思想的适应性密切相关。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和影响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和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093e92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8.png)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和影响(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汉代儒学能成为官方正统思想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一是汉朝统治者实现大一统的需要;二是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顺应了汉朝大一统的需要。
西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权,土地兼并剧烈边境不宁,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权,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取代以前的“黄老之学”。
董仲舒把儒学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思想创立新儒学思想。
提出“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加强君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集权;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形成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统治的需要,深受汉武帝的赏识。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汉武帝肯定新儒学思想,积极推动儒学。
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学所垄断。
兴办太学,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以凭太学生的资格入仕,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在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得到推广。
儒学取得独尊地位,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的政权,也禁锢了思想自由。
(3)儒学的发展(宋明时期):宋明时期,儒学从佛、道中吸取有益的内容,形成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新的思想体系。
其“新”主要是指,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建构在具有理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维之上,通过诠释心性与本体、伦理与天道的联系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使儒家道德学说获得了形上性和整体性的论述,传统儒学内部的逻辑结构、价值转向、道德结构都获得了新的认识。
新的儒学体系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所以称为“理学”。
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双重性。
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哲学论文(一)
![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哲学论文(一)](https://img.taocdn.com/s3/m/0c719ed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3.png)
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哲学论文(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业,世界上各个国家都非常注重。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的哲学,在中国古代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仁政”、“天命”、“道德经”、“孔子儒学”四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哲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仁政”“仁政”,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理念,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
孟子说:“仁者人也,而不仁者非人也。
”这句话说明,“仁政”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
这一概念贯穿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并对现代中国政治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与“仁政”理念是有联系的。
二、“天命”“天命”一词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广泛使用,它体现了中国人宏大的历史视角。
孔子认为:“天生德于予,后天弗得也。
”这句话说明,“天命”既有超然的神秘性,也有具体的现实性。
中国古代哲学将“天命”与“治理国家”联系在一起,把国家与天地万物的运转联系在一起。
现代中国对“天命”的认识,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认为中国经历了一系列低谷和挫折,这是天命鲜明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
三、“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代表作之一,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曾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并对中国古代哲学与现代哲学产生重要影响。
其中“道”的概念是其核心,提出了“道”是天地之根本,人类之本源,它融汇了儒、道两种思想。
现代中国学者把“道德经”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资源,加以研究,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研究体系作出了贡献。
四、“孔子儒学”“孔子儒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之一,它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其核心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其基础。
孔子认为,修身及为治学之本,只有好好学习知识,才能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
现代中国强调“人才兴国”、“人民至上”等观念,表明“孔子儒学”一直在对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中国古代哲学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汉代儒学为何能够成为正统思想?
![汉代儒学为何能够成为正统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c713ea8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6.png)
汉代儒学为何能够成为正统思想?
前言: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统治者需要一个政治理念。
驾驭人民需要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
儒家思想由此炮制出来,为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服务。
正文: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体制转变正式完成。
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必然需要一整套与此相适应的政治理念,需要一种与其政治理念相匹配的社会文化来支撑。
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探讨,儒家思想经过重新整理加工,在西汉时期被封建皇帝正式推崇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文化。
从此也确立了儒家思想文化在2000多年封建社会中不可动摇的正统地位。
在此我们要简单介绍一下,什么叫政治。
政治就是(政府治理国家思想理念)的简称。
儒家思想文化就是封建制国家的政治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文化也可以称为皇权文化。
完全是为了封建皇帝的统治服务的。
在封建社会,皇帝被称为天子。
儒家思想鼓吹天授皇权,皇权至上的理念。
对社会进行严格的等级规范。
封建统治者本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政治理念,用儒家思想对老百姓进行愚民教育。
通过愚民教育,使所有的老百姓都变成不会思考,没有思想,没有人格的劳动工具。
我们可以这样总结:
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文化非常成功的完成了愚民教育。
中国老百姓彻底变成了没有思想,不会思考,没有人格,只会服从和奉献的劳动工具。
评价儒家政治思想作文
![评价儒家政治思想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b835aa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2.png)
评价儒家政治思想作文几次的失败算不了什么,站起来继续向前冲,迎接一切挑战,不让岁月流逝补空,一路上勇往直前,最终一定可以成功。
正如我书写评价儒家政治思想作文是否能成功完美的展示给大家,也不是所有的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人都可以成功,也许一些人失败过无数次,但是不寻找失败的原因,继续依旧,每次却都是屡战屡败,这便说明遇到问题不只是“不怕”、“继续”这两个词就行的,还要寻找原因和对策,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是人类未来的灵魂,社会不只是钢筋水泥建造高楼大厦,而是需要有鲜活的生命,娇嫩的心灵,祖国的未来。
所以,作为学生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的感召力、说服力、鼓动力,拓宽自己的语言内涵,增强语言的亲和力、凝聚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再现语言趣味性、灵活性、厚重性,就用才能将评价儒家政治思想作文完美的展示给大家。
这场暴雨是那样的突然而又凶猛,刚刚还是毛毛细雨,一会儿就是乌云密布,闷热的空气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暴风雨的前夕总是宁静得让人可怕,的确,暴雨之前连声闷雷也没听见。
终于,这场暴雨在沉默之中爆发了。
不管怎么样,我都深深爱着这朵山茶花,犹如我正要书写的评价儒家政治思想作文,因为它与众不同。
花瓣是心形的,叶子是菱形的。
一般山茶花都在低温环境下长大的,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可我这朵,越是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就越茂盛,你说它独不独特?我也就这样慢慢地爱上了山茶花!妈妈还说,每一朵鲜花都是包含着一位花仙子,只要你用心去呵护它,保护它,说不定会给你带来幸运呢!梦想给了我足够的勇气去面对一切未知的困难,只要有梦想在,无论前方怎么样,我都会一直前行。
我相信梦想的光芒正在等着我,所以为了它我要努力。
我要将我心中的梦想实现,让别人知道它不仅仅是一个空壳,而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
正直的人,实际上意味着他有某种内在的一定之规。
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反映着他的个性特征。
正直有时可以创造出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成功的基石。
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的背景和影响朱敏摘要:本文从《礼记》、《伦语
![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的背景和影响朱敏摘要:本文从《礼记》、《伦语](https://img.taocdn.com/s3/m/29a8f4e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4.png)
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的背景和影响朱敏摘要:本文从《礼记》、《伦语》,参考《史记》,结合自己所学,讲述了儒家思想成为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的背景。
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批判了当代对于儒家思想错误的认识。
提倡现代应当批判的学习儒家思想,提高自身修养。
一、引言在春秋战国百家鸣时代,主要的学术思想有儒、墨、道、法、名等。
儒家思想以孔子、孟子为主要代表,是以"仁为核心"和"人贵"的思想体系, 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义”、“礼”、“智”、“信”,反对“过”与“不及”,崇尚“中庸”,崇尚和谐。
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主要代表,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与儒家观点尖锐对立。
道家思想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法家思想以韩非子为主要代表,主张“以法治国”,“好利恶害”的人性论,“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法”、“术”、“势”结合的治国方略。
名家思想以惠子、公孙龙为主要代表,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派,战国时称“刑名家”或“辩者”,西汉始称“名家”。
二、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背景儒、墨、道、法、名等学术思想在先秦都有一定有影响力,秦朝更是以法家作为指导思想。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迅猛发展,终在秦始皇时期统一六国,称霸天下。
秦灭东方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法家的作用还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然后秦的迅速灭亡,说明法家有明显的局限性。
“秦国统一六国,是在商鞅变法的那一天就注定了;然而,秦二世而亡,也是在那一天就决定了。
”法家理论把秦国锻造成为一个对内疯狂镇压,对外野蛮扩张的战争机器。
秦国家以法统一天下,但没有以法治理天下,失去民心,在短短的十五年时间,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刘邦在此基础上建立汉朝。
儒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儒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539fa2a417866fb94a8e53.png)
儒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一、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一个事物是否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一种评判。
价值观主要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两大类型。
集体主义价值观主张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当他们之间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同时在不损害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个人利益。
个人主义价值观与集体主义价值观争锋相对,这种价值观认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利益要服从个人利益,为个人利益服务,当他们发生冲突时,要优先保障个人利益。
个人主义价值观属于资产阶级的价值观,而集体主义价值观属于无产阶级的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就是批判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要求我们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倾向于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而反对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儒家先贤从来反对为了个人利益而置集体利益于不顾,反对把个人置于集体之上,主张公而忘私,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个人的享受、为了大家舍小家。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而大禹大公无私的形象成为了儒家文化中的理想人格。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
”(《荀子·修身篇》)对于以个人利益绑架集体利益,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人民利益的行为,儒家先贤进行了谴责,口诛笔伐一直不断。
商纣王为了一己私利搞得民不聊生,最后被周武王领兵推翻,孟子评论说:“闻诛一夫纣也,未闻弑君也。
”儒家知识分子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儒家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观,对于今天的人们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有莫大的裨益。
二、儒家文化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一)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儒家政治思想能够成为官方政治思想的原因论休养生息,凝聚国力,它不如道家。
论富国强兵,驭民行政,它不如法家。
论阵前拼杀,庙堂运筹,它不如兵家。
论内政外交,谋国划策,它不如纵横家。
所谓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可是为什么儒家思想会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一)汉代始儒家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黩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
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
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
此时,孔子过世百余年。
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行成了新儒家思想。
(二)统治者选择儒家思想的原因
纵观两千多年来儒家之所以能独领风骚,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因素。
儒家思想讲究礼仪廉耻,提倡“礼治”
“德治”“人治”,宣传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再加上切合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同时有满足了人民的精神慰藉,更方便人民归顺统治者,
早在汉武帝时期就有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是奠定儒家思想为中国古代正统思想的开端和基础。
此后儒家思想逐步发展成为封建等级尊卑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更是为封建社会统治者所推崇,长期沿用深化。
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面目。
先秦儒家没有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甚至还遭到了秦始皇毁灭性的打击,这是由先秦儒家初创时自身的理论缺陷导致的。
先秦儒学的内容体系充满着浓重的、温柔淳朴的伦理亲情色彩,显得“迂远而阔于事情”。
例如,孔子的“仁学”,目的在于通过“正名”恢复“周礼”所代表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所以孔子的思想不会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
(三)谈谈我对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官方思想的看法一方面来说,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在中国社会流传几千年而不衰,汉武帝只所以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的原因是儒家思想最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最能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儒家思想强调人是不平等的,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天赐的、是应该的,是要维护的,人们都得遵守这种等级制度,要忠于君主,要以忠君为美德。
另外一点儒家强调亲亲之爱,人首先得爱自己的家人,那理所当然,皇帝的位子得传给他的儿子,这就为世袭制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些都是统治阶级长久维护自己统治所需要
的,而且儒家思想最大的特点是不走极端,即所谓的中庸之道,儒家虽然讲究等级,但是也讲仁爱、讲温情,强调君仁臣忠,父慈子孝,这样一种折中的方案是最能照顾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的,也是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
其他诸家就不能做到这些,道家的无为将导致社会不能进步,财富不能生产、积累,人们将永远生活在衣不遮体、食不裹腹,饥寒交迫,风餐露宿自然状态之下,虽然思想纯朴、身心自由,但吃不饱穿不暖是大家无法容忍、无法接受的一种状态,所以道家思想不可能成为主流思想。
法家思想是最能够让一个国家强盛发达的思想,但是法家强调公开、公平、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连统治阶级想搞特权、想搞腐败连机会都不给,人家自然不干,法家的主张将大大损害统治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所不能容忍的,不仅统治阶级不能容忍,老百姓也不能容忍,因为法家太过严苛,人们不能有任何私情,试想一下人间只有法理,没有温情,大家感受不到爱,还得处处小心不犯错,还要防备别人的告密,天天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这种社会怎能长期维系下去。
墨家主张兼爱,爱一切人,这本身不符合人性,也太过理想,根本不可能做到,另外人人平等,首先君主就不会答应,人人平等不会出现领导阶层,最终会导致无政府主义,人性的自私导致墨家思想实现起来很难,太过理想,只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
从消极方面来看,任何学说一旦被尊为官学,便往往沦于僵化、武断和帮闲,以官统学”是扼杀思想文化的最好手段。
儒家和皇权结合共同干预思想学术,抑制了民族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违悖了思想统一于真理的规律,有明显的消极作用。
著名的程朱理学不外如是。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自创立之日起就颇受瞩目,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曾长期作为社会正统思想,它久经岁月风云的洗刷,已经根植于人们的心灵深处,涵养、陶冶着历代知识分子的高贵人格和浩然的丈夫气,今天仍然闪耀着其灿烂的光芒。
参考文献:1.《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狂野浪荡的博客。
2.“儒家思想”百度百科
3.《浅论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李群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