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真草二体书嵇康养生论》如何被上博收藏
《养生论》原文及译文
《养生论》原文及译文《养生论》原文及译文引导语:嵇康“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
三国时魏末诗人与音乐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下面是yjbys店铺为你带来的《养生论》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
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
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
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
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
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神躁於中,而形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
夫为稼於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燋烂,必一溉者后枯。
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
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於旱苗者也。
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
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於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
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
不知区种可百馀斛。
田种一也,至於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
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
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薰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
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
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
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
文学家嵇康的生平事迹
文学家嵇康的生平事迹嵇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为魏晋时期文人团体“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
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嵇康生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嵇康人物生平1.家族与家庭嵇康的祖先原本姓奚,住在会稽上虞,后为躲避仇家,迁徙到谯国的铚县(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并改姓嵇氏。
有文献称嵇氏家族是一个儒学世家,但因缺乏佐证,这种说法产生了争议,后世学者猜测嵇氏是因为与魏武帝曹操同乡,而在嵇康父亲的一辈发迹。
嵇康的父亲名叫嵇昭,字公远,在曹魏担任督军粮治书侍御史的官职。
他在嵇康还在襁褓之中时便已经去世,嵇康由母亲和哥哥抚养长大。
因为父亲的遗产和兄长的抚养,嵇康的早年过着优裕的生活,母亲和兄长并没有强迫他拜师系统学习儒家的经典,这让嵇康得以学习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种技艺以及接触其它学派的思想,其中就包括了后来对他影响深远的《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
有观点认为,父亲的早逝与母兄的纵容,对嵇康日后桀骜不驯的性格形成有着潜在关联。
嵇康有两个的哥哥。
长兄在历史上没有明文记载,学者们通过对嵇康经历与自述的研究确认了他的存在。
他同母亲一同将嵇康抚养长大,对嵇康影响巨大。
嵇康对他感情深厚,曾在《答二郭诗》等作品中多次提及他们的养育之恩。
后来长兄与母亲都先于嵇康去世,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与《思亲诗》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悲痛。
次兄嵇喜在历史上有明文记载,他在西晋时担任了扬州刺史、太仆、宗正等重要官职。
兄弟二人之间作有《赠兄喜秀才入军诗》及《答嵇康诗》互相赠答,嵇喜在赠答诗中表现出了与嵇康截然不同的积极入世的态度,使得后世对二人的关系有着诸多猜测。
有观点认为二人虽然价值观不同,但是仍有骨肉亲情;也有观点认为政治立场与价值观的分歧直接导致了兄弟关系的破裂嵇康成年后迎娶了曹魏宗室女长乐亭主为妻,官拜郎中,后又迁至中散大夫。
其家族与活跃在正始时期的名士何晏有着深切渊源。
有观点认为与曹魏的婚姻本身,及曹氏与何晏之间的关系,对于嵇康今后的政治立场与命运起着关键作用。
初中历史 宋高宗赵构书法欣赏教学素材
宋高宗赵构书法欣赏赵构(1107-1187)宋高宗,字德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钦宗赵桓弟。
15岁封为康王,北宋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攻陷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徽、钦二帝做了俘虏,北宋灭。
其时,康王赵构正受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拥兵万人在外。
宋旧将臣便拥戴他为皇帝。
翌年(1127)五月初一日,21岁的康王构在应天府(河南商丘,当时称南京)正式即帝位,改元建炎,史称南宋,构即为高宗。
为南宋第一个皇帝。
赵构即位初年,尚能起用一些抗战派将领。
但他不是力图北进收复中原,而是一心想讨好金人,南迁后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他为政是“直把杭州作汴州”,只知道向金纳贡称臣,苟且偷安,在位三十六年,成偏安之局。
说来赵构与我老家德庆还挺有渊源,赵构被封为康王,康王的封地为康州,即今肇庆市德庆县。
宋绍兴元年(1131年),赵构由康王称帝,因康州(今德庆)是他的潜邸,于是“颂其以德致庆”,称康州为德庆,沿用至今。
赵构在政治上的庸怯早有历史定论,但在书法史上却占有一席之地。
书史每艳称父子书家,前有羲献父子、欧阳父子、米氏父子,其实赵佶与赵构也完全称得上父子名家。
宋高宗赵构不愧宋徽宗亲生儿子,才气上直追其爹。
他的书法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独创一体,俨然大家。
他尝自谓:“余自魏、晋以来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取舍,至若禊帖,测之益深,拟之益严,以至成诵。
”又云:“顷自束发,即喜揽笔作字,虽屡易典型,而心之所嗜者,固有在矣。
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
”这还真不是宋高宗自己盖的。
他的勤奋足为今日学子楷模。
绍兴三十二年(1 162)55岁宋高宗退位当太上皇,其后26年,天天练习,终生不辍,“每得右军或数行、或数字,手之不置”,终致化境,自成一家,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书史会要》赞曰:“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或云初学米芾,又辅以六朝风骨,自成一家。
”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说:“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最后作孙过庭字,而孙字又盛……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如此者。
嵇康养生论原文和解读
嵇康养生论原文和解读1. 嵇康的养生论原文那可真是太精彩啦!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对健康生活的新认知大门。
比如说“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这不就像是说我们的精神对于身体,就如同国家有个英明的君主一样重要嘛!我们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2. 你知道嵇康养生论里说的“清虚静泰,少私寡欲”吗?哎呀呀,这简直就是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泊呀,就好比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的绿洲,多棒啊!我们是不是也该学学呢?3. 嵇康养生论原文里提到“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这可太有道理了!这不就跟我们追求那些虚名浮利会损害我们的品德一样嘛,就像追着风中的羽毛,最后可能啥也没得到,还累得够呛,是不是该好好想想呀!4. “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嵇康养生论中的这句话真让人深思啊!这不就像是在告诉我们要活得豁达,不要整天忧心忡忡的,像无忧无虑的小鸟一样自由飞翔不好吗?5. 嵇康养生论说“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哇塞,这听着多玄乎呀!但仔细想想,不就是让我们放下过多的欲望才能真正快乐,不执着于生命本身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嘛,就像松开紧握的沙子,反而能拥有更多呀!6. “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看看嵇康养生论的这句话,多形象啊!这不就是说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是相互依存的嘛,就像鱼和水一样,谁也离不开谁,多有意思呀!7. 嵇康养生论里还有“善养生者……则邪不能害”,哎呀呀,这就是提醒我们要好好保护自己呀,就像给自己穿上一层坚固的铠甲,那些坏东西就没法侵害我们啦,是不是很有道理呢?8. “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肠胃”,嵇康养生论里这话可真是让人警醒呀!这就好像是在说那些不健康的饮食会伤害我们的内脏,就像给身体埋下一颗颗炸弹一样,吓人吧!我们可得注意饮食呀!9. “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嵇康养生论的这一观点多深刻呀!这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被外界的东西扰乱内心,要让自己的精神保持纯净呀,就像在浑浊的水中找到那股清泉,太难得了!10. 嵇康养生论真的是充满了智慧呀!我们要好好去研读和理解。
嵇康弃儒向道论养生(上)
嵇康弃儒向道论养生(上)*导读:嵇康(224~263年),魏末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对养生理论颇有独到见解。
嵇康与嵇康(224~263年),魏末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对养生理论颇有独到见解。
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等文学才子是非常好的朋友,他们经常在竹林和山水之间赋诗弹琴,酣谈畅饮,所以后世人们通常把他们称为竹林七贤。
嵇康生活在魏晋之交,幼年时父亲就死了,家境非常贫困,但他从小就酷爱读书。
据《晋书嵇康传》记载,嵇康是个典型的美男子,清朗挺拔,潇洒英俊,玉树临风,是才貌双全的才子。
传说他娶了曹操曾孙女长乐亭公主为妻。
后来由于司马昭陷害,他只活了40多岁。
嵇康自小接受儒家的思想熏陶,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政治抱负。
然而动荡的时局使他的理想破灭,于是他便开始关注人的生命质量,转而投向老庄哲学、诸子思想的研究,并将这些思想作为自己寄托精神的归宿。
他的文章《养生论》是著名的养生专论,影响深远。
《养生论》主要体现的是道家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的思想。
嵇康为自己设计了一条很有效的长寿之道,本想成为一位难得的寿星,只可惜他性格桀骜不驯,加之文才太高,招人嫉妒,最终被陷害致死。
否则,可以为他的养生理论提供一个证明的实例。
好在他的养生长寿经验被保留了下来。
嵇康对于养生之道的研究可谓深入精髓。
防微杜渐养护元气嵇康虽然身处乱世,但他崇尚老庄,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养生诀窍。
嵇康认为,人之所以能长寿在于注意平时,在未患病之前,从细微之处保养自己。
只要养生寻理,导养得法,使生命的潜能尽量发挥,那么高寿者可以活到千余岁,下寿者亦可活几百年。
这是可以靠努力而达到的。
只是世人不精导养之术,所以都无法达到这样的寿数。
平时不注意,不能防微杜渐,损伤生理之事干得太多,就会积小损伤为大损伤,从机能衰退到头发变白,进而至老态龙钟,终到丧命之时还不知道因何故而死。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的意思是:圣人不是治疗已经形成的疾病,而是治疗尚未形成的疾病;不是治理已经发生的混乱,而是治理尚未发生的混乱。
澧州明代历任三部尚书而终晋首辅的杨一清
澧州明代历任“三部尚书”而终晋“首辅”的杨一清;(澧州明代“五尚书”民间传说故事选篇一) 导语:明朝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行政区;简称“湖广行省辖地”澧州,人才辈出,群星灿烂。
据近年研究湖湘人才问题的学者统计:有明一代的82场科试中,湖南进士题名者411人,其中澧州籍的达39人。
特别是明弘治末至嘉靖初(1502--1530)的约三十年间,先后有五位澧州士子,以其正直、勋功和聪敏才智,晋升孝宗、武宗、文宗三朝的六部尚书,执掌中枢朝政,留下了一段“澧浦才俊福天下”的佳话!明朝廷自胡惟庸之后,终结了延续1600余年的中国封建王朝的宰相制度,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和御史台左右都御史组成的“七卿”,为国家执行和监督政务的最高官员,相当于后世的国务大臣。
“七卿”们在内阁学士的指导下,代国家治政,对皇帝负责,可说是位高权重,也可说是左右天下的鼎级人物。
《明史》特为之增设年表。
今天,我们翻开《明史。
七卿年表》,即可看到杨一清、李如圭、李充嗣、刘瑞、周叙等澧州士子的大名赫然在列。
再查查《明史》、《直隶澧州志》及其它相关史料,即可发现:澧籍五尚书,不仅是当时的名臣栋梁,他们柄政时不畏权贵、以民为重、清廉勤政、献身立言的精神品格及很多影响过国运民风的政绩工程,充分显示了澧浦俊杰的非凡风貌,因而使“明代澧州五尚书”,成了一个澧州人才“于国有功、于民有用”的代名词。
澧州明代历任“三部尚书”而终晋“首辅”的杨一清;澧州明代历任三部尚书终晋“首辅”杨一清图像杨一清(1454—1530年)字应宁,号邃庵,籍贯为云南安宁州杨阁村人。
他自谓“三南居士”;就是说;祖籍籍贯为云南安宁州人,出生于湖南澧州(其父杨景任澧州通判,继娶澧州盐井张氏女,生一清于澧州州署),老于江南(谪居中国古镇之一镇江,江苏省重要城市之一.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南岸)。
这“三南”的含义明确而肯定。
如果你翻开他的履历表---明朝档案“明实录”科举京报:“杨一清登成化壬辰进士第95名,云南安宁州人,湖南“澧州民籍”。
越名教而任自然 审贵贱而通物情——论嵇康的自然主义哲学思想
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论嵇康的自然主义哲学思想嵇康(223—263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县)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
嵇康“少有俊才,旷迈不群,高亮任性,不修名誉,宽简有大量。
学不师授,博洽多闻,长而好老庄之业,恬静无欲。
性好服食,尝采御上药。
善属文论,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抱之中”(《三国志·魏书·嵇康传》裴松之注)。
由于一个偶然的机遇,他娶了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进入上流阶层,并曾担任中散大夫。
但也因为如此,使他在政治立场上与篡权的司马氏集团相敌对,对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颇招忌恨。
最后在司马昭的心腹钟会的陷害下,死于司马氏之手。
嵇康的作品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其中比较集中反映他的哲学思想的有《声无哀乐论》《养生论》《释私论》《难自然好学论》和《与山巨源绝交书》等。
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后人整理的《嵇中散集》或《嵇康集》中。
1.“名教”与“自然”“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是嵇康哲学的核心主题。
“名教”指的是社会的等级名分、伦理仪则、道德法规、制度典范等等的统称;“自然”则是指人的本初状态或自然本性,同时也指天地万物的自然状态。
魏晋玄学家对“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格外重视。
王弼从道家的自然哲学的立场出发调和二者,主张“名教本于自然”,以“自然”为“无”、为本;以“名教”为末、为用,强调名教应该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阮籍则以“大人先生”的形象喻示了自然对名教的突破。
但是,直到嵇康这里,才明确地把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哲学的主题,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主张。
在嵇康生活的时代,儒家名教思想及其所宣扬的忠、孝、节、义等规范已经逐渐被篡权的司马氏集团所利用,成为他们维护统治、钳制人心的有效工具。
嵇康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决心从根子上动摇司马氏的说教。
同时,由于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追求精神自由独立,嵇康从思想上也不愿意接受名教的规范。
所以,他将名教和自然对立起来,认为名教是违背自然本性的,是对大道的凌迟:及至人不存,大道凌迟,乃始作文墨,以传其意,区别群物,使有类族;造立仁义,以婴其心;制其名分,以检其外;劝学讲文,以神其教。
赵构《真草书养生论卷》全文高清及释文
赵构《真草书养生论卷》全文高清及释文赵构《真草书养生论卷》纸本纵23.5厘米横602.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赵构(1107-1187),大宋高宗皇帝。
字德基,徽宗第九子。
涿州(今河北涿县)人。
大观元年授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国公,二年封康平郡王。
宣和三年十二月封康王。
后迁扬州,再徙临安建都,史称“南宋”。
在位三十六年,苟且偷安,匿怨忘亲,恬墮煨儒,坐失事机。
卒至纳币称臣,割弃淮北,乞和于金,使宋代成偏安之局。
赵构作为一代偷安误国的君主,对书法艺术却情有独钟,自谓:“顷自束发,即喜揽笔作字,虽屡易典型,而心所嗜者固有在矣。
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
其书初学黄庭坚,继学米芾,后专意钟王、智永,又辅以六朝风骨,遂自成家。
其云:“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或萧散,或枯瘦,或遒劲而不回,或秀异而特立,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于取舍,至若《褉帖》则测之益深,拟之益严,姿态横生,莫造其源,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
”《养生论》卷是存世的赵构精品力作之一。
该卷纵二五点一厘米,横六0三点六厘米,真草二体书就。
从形式上看,与智永《真草千字文》如出一辙,真书与草书间夹排列,互为映照,有序的排列充溢着一种匀整平和之美。
有宋一代的书法,是在唐代书法基础上发展的,尽管这个时期文人士大夫的介入,他们那种放浪不羁的性格特征强烈地开拓了书法笔性的艺术美,张扬个性、崇高自然的“尚意”书风日愈成为一种审美的主体趋势,然而魏晋“二王”一脉的书法毕竟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文化底蕴,即便高擎“尚意”幡旗的苏、黄、米,也都把他们的创格建筑在追摹晋唐的基础之上。
作为宋代酷爱书法的君王,更是把晋唐的书法奉为圭臬,宋徽宗赵佶如此,宋高宗赵构亦如此,这个时期编刻阁帖之风空前兴盛,从一个侧面也就映证了这一事实。
赵构此篇《养生论》,完全承传了“二王”一脉的书风,用笔润媚圆和,精奥纯正,丰腴圆润不失清逸之气,温柔妍婉颇具清和流宕之像。
嵇康简介嵇康的评价
嵇康简介嵇康的评价嵇康简介嵇康的评价嵇康简介嵇康的评价本名:嵇康别称:嵇中散字号:叔夜所处时代:三国曹魏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出生时间:公元224年,一作223年去世时间:公元263年,一作224年主要作品:《嵇中散集》主要成就: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开创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道家官职:中散大夫地位:竹林七贤之一嵇康(224年-263年,一作223—262年),字叔夜。
汉族,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
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39岁。
嵇康身后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不仅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
其次,及其人格魅力令他在当时亦属名士,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
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宗教人物等多重属性,后世学者对他的解读也趋于多元化。
主要成就音乐嵇康通晓音律,尤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
他主张声音的本质是“和”,合于天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认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并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
嵇康作有《风入松》,相传《孤馆遇神》亦为嵇康所作。
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作“嵇氏四弄”,与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
隋炀帝曾将弹奏“九弄”作为取仕条件。
书法嵇康擅长书法,工于草书。
其墨迹“精光照人,气格凌云” ,被列为草书妙品。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品为草书第二。
绘画嵇康善丹青,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其时有嵇康《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俱已失佚。
[15-16]文学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包括诗歌和散文。
其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律诗为多,占一半以上。
读嵇康《养生论》
读嵇康《养生论》《养生论》是中国古代一部养生经典著作,作者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嵇康,内容包括养生原则、饮食禁忌、医学治疗、运动健身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读解其中一些重要的养生原则,并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养生原则全文养生的核心原则是“养而不治”,即通过养生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并延年益寿。
这个原则在大量养生书籍中都得到了重复强调,在现代的养生理念中也有体现。
直到今天,我们也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锻炼、充足的睡眠等方式来养护身体健康。
饮食养生在饮食方面,《养生论》提出了多种原则,如“足食而时”、“食不过饱”、“谨脆益齿”,特别是在每日三餐的时间、食物种类和食用量上,作者非常讲究。
他认为,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肉类与辛辣之物,可使得身体更易于消化吸收,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此外,糖与油脂的摄入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香菜、葱、姜等调料可起到驱寒散寒的作用,是一种比较健康合理的调味方式。
睡眠养生关于睡眠,《养生论》也有所规定,它主张在夜晚九点到十一点之间寝室安静下来,不要看电视、不要上网,以养护身体。
此外,作者还警示人们不要在夜间过度熬夜,在繁忙和压力过大的情况下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样才能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调节身体内分泌,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总结虽然嵇康的《养生论》草草地写成,但其思想深远,影响了后世养生理论的发展。
从中可知,养生要有规律而合情,有针对性而不同人不同,养生禁忌要具体而详细,根据病情和人数而调整。
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如果能够将《养生论》的思想融入日常生活中,每天做到适量的运动、规律的饮食和健康的睡眠,就可以更好地预防各类疾病和常见症状,让身体更加健康、更加强壮。
医古文赏析《养生论》【原译】
医古文赏析《养生论》【原译】本文节选自《嵇中散集》卷三,以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黄省曾刻本为底本,用《昭明文选》参校。
作者嵇康(公元224——263年),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县西南)人,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
因官魏中散大夫,世称稽中散。
嵇康崇尚老庄学说,信奉服食养生之道,为“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
因不满当时执政的司马氏集团,被司马昭杀害。
【原文】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
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相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此皆两失其情。
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
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
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
【译文】世间有认为像神仙那样长生可以靠学习获得,不死可以靠努力达到的人。
有说“(人的)最高寿命一百二十岁,从古到今都一样,超过这个极限以后的,难道不是妖怪吗?”的人。
这两种认识都违背了实际情况。
请(允许我)尝试着大概的探讨这个问题。
虽然像神仙那样长生的人(我们)没有亲眼看到,然而典籍中的记载,以往史书和传说的流传(说的明明白白),斟酌来看,一定存在像神仙那样长生的人啊。
(那些人)似乎是独自禀受异于常人的精气,禀赋来自先天,不是积累学识所能够达到的。
至於导引、调养符合性命机理,因此达到性命的极限,长的获得一千多岁的寿命,短的可以(活)几百年,(还是)可以达到的。
然而世人都不精通(导引、调养性命的方法),所以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按语】本节作者明确提出论点:1、寿命超过普通人寿命的人是存在的;2、普通人不能长寿是因为不精通保养性命的方法;3、人的寿命长短与先天禀赋有关,禀赋特异的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先天禀赋超越了常人;4、人的寿命长短与后天保养有关,通过导引、调养等方法保养性命,可以超越普通人的寿命。
【原文】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
养生论医学知识培训专家讲座
养生论医学知识培训
第7页
越名教而任自然
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 爰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托好庄老,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神养寿。
——《幽愤诗》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养生论医学知识培训
字叔夜,三国时谯郡 轾(今安徽宿州市西南) 人。
与魏宗室通婚,拜中 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魏晋玄学 “竹林” 时期代表人物,“竹林 七贤”之首。
魏晋著名思想家、文 学家、音乐家。
养生论医学知识培训
第3页
第4页
山涛: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 巍峨若玉山之将崩。
嵇喜:龙章凤姿,天资自然。见者叹曰:萧萧肃肃, 爽朗清举。或曰: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养生论医学知识培训
第28页
羡门
《史记》:“始皇之碣石,使 燕人卢生求羡门高士。”
王乔
李善注:“《列仙传》曰:‘王 子乔者,太子晋也,道人浮丘公 接以上嵩高山。’”
养生论医学知识培训生论医学知识培训
清虚静泰 心不存外物,神气淳泊 旷然无忧,寂然无思 守之以一,养之以和
喜怒
醴醪
香芬
第21页
重点字 重点词
五六自然段
瞑眠 熏荤 险岩 涂途 务瞀 (通假字) 府腑 (通假字) 鬻煮 (异体字)
险 淫哇 平粹 蕞尔 其
养生论医学知识培训
第22页
重点句
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 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 易竭之身,内外受敌。身非木石, 其能久乎?
养生论医学知识培训
第23页
第8页
世或有谓神仙能够学得
宋高宗赵构真草书《嵇康养生论卷》纸本
宋高宗赵构真草书《嵇康养生论卷》纸本
宋高宗赵构真草书法欣赏《嵇康养生论卷》纸本,纵23.5厘米,横602.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养生论》卷是存世的赵构精品力作之一。
从形式上看,与智永《真草千字文》如出一辙,真书与草书间夹排列,互为映照,有序的排列充溢着一种匀整平和之美。
有宋一代的书法,是在唐代书法基础
上发展的,尽管这个时期文人士大夫的介入,他们那种放浪不羁的性格特征强烈地开拓了书法笔性的艺术美,张扬个性、崇高自然的“尚意”书风日愈成为一种审美的主体趋势,然而魏晋“二王”一脉的书法毕竟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文化底蕴,即便高擎“尚意”幡旗的苏、黄、米,也都把他们的创格建筑在追摹晋唐的基础之上。
作为宋代酷爱书法的君王,更是把晋唐的书法奉为圭臬,宋徽宗赵佶如此,宋高宗赵构亦如此,这个时期编刻阁帖之风空前兴盛,从一个侧面也就映证了这一事实。
赵构作为一代偷安误国的君主,对书法艺术却情有独钟,自谓:“顷自束发,即喜揽笔作字,虽屡易典型,而心所嗜者固有在矣。
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
其书初学黄庭坚,继学米芾,后专意钟王、智永,又辅以六朝风骨,遂自成家。
其云:“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或萧散,或枯瘦,或遒劲而不回,或秀异而特立,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于取舍,至若《褉帖》则测之益深,拟之益严,姿态横生,莫造其源,详观点画,以至成诵,不少去怀也。
”
赵构此篇《养生论》,完全承传了“二王”一脉的书风,用笔润媚圆和,精奥纯正,丰腴圆润不失清逸之气,温柔妍婉颇具清和流宕之像。
结字疏朗秀整,真书工稳而韵意萦绕,草书流动而意态冲和,真所谓“禊帖嫡宗”。
王羲之的摹本为什么如此珍贵?
王羲之的摹本为什么如此珍贵?王羲之的摹本为什么如此珍贵?2013年01月24日 05:09来源:都市快报0人参与 0条评论原标题:王羲之的摹本为什么如此珍贵? 绍兴书圣故里,用王羲之的书法装饰了整个历史街区。
这是一家小吃店墙上的《二谢帖》。
帝王推崇唐太宗用《兰亭序》陪葬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与历代帝王的推崇有很大关系。
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历代帝王们的推崇,王羲之才有了任何书法家都没能拥有的地位。
最初欣赏并重视王羲之的皇帝是南朝的梁武帝。
若是放在今天,梁武帝可以说是一个铁杆粉丝,他共搜集了王羲之和其子王献之的作品达15000多件,不过遗憾的是,因为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留存下来的作品很少。
真正把王羲之推上“书圣”神坛的则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可以称得上是“最爱”王羲之的皇帝了。
他不仅以帝王的权势确立了王羲之书法的“正宗”地位,还开展了举国上下甚至扩至海外的“尊王运动”。
通常,流传至日本的王羲之摹本就是在这时候,由遣唐使于中国带到日本,多数由皇室收藏。
分享到: 更多《旧唐书·褚遂良传》中曾有记载,唐太宗曾下令让臣下“用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一时之间,“天下争赍古书,诸阙以献”。
当时君王喜爱王羲之几乎尽人皆知,于是王羲之的真迹在民间几乎片纸只字难求。
在王羲之的这些作品里,唐太宗尤其对得来不易的《兰亭序》爱不释手。
据说,直到死前,他还把太子李治叫到床前,反复叮嘱他,一定要把这些他爱的“王羲之”和他一起葬到昭陵,特别是《兰亭序》,让这些书法永远伴他左右。
再后来,尽管宋代的太宗、高宗、孝宗也都非常尊崇王羲之。
但因为经过战乱和时间的磨蚀,王羲之存世真迹已经很少了,宋代内府所藏王羲之书法数量已经锐减,仅能达到唐代内府数量的十分之一,而能被视为真迹的仅几件而已。
到清代,几乎已经鲜有王羲之真迹留存。
学界看法他发现和表现了书法的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博士、副教授方波,对王羲之的书法颇有研究,他认为,“书圣”的字之所以会受到如此追捧,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可以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出来”。
国宝书法-宋元瑰宝
国宝书法-宋元瑰宝宋元时代的书法作品,虽然比隋唐时期的要多见一些,但也绝对多不到哪儿去,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包括博物馆界,都属于稀缺的品种。
中国嘉德廿多年历史中,有幸征集到不少宋元书法珍品,它们要么成为了各大博物馆的重要藏品,要么在市场上创出里程碑式的高价。
【上海博物馆购藏】宋高宗真草二体书嵇康养生论25.1 × 603.6 cm中国嘉德2000秋拍著录:1.《妮古录》卷二,[明]陈继儒撰。
2.《弇州山人稿》卷一三○,[明]王世贞撰。
3.《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四,[清]卞永誉撰。
4.《佩文斋书画谱》卷六八。
5.《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883页,上海书店。
6.《重订清故宫旧藏书画录》,徐邦达编,6页(记此件已佚)7.《国宝沉浮录》,杨仁凯著,第512页。
(误记此件现藏上海博物馆)赵构(1107-1187),大宋高宗皇帝。
字德基,徽宗第九子。
靖康之变后,偏安南隅,重用秦桧,杀害与非,罪有公论。
但他在书史上占据一席,并非附庸风雅。
据载,高宗先学米和二王,又学当朝黄庭坚,后金人模仿其书,伪造谕旨,又改学智永。
史评其书法“端雅醇厚”、“隽秀涵永”、“天纵其能,无不造妙”。
确是历史上寥寥几位工写善画的风雅皇帝之一。
真草二体书嵇康养生论(局部)历代珍贵书画的积聚渊薮,随人世沧桑,流转无常。
此件宋高宗赵构所书《养生论》,长六米,宋藏经笺纸手卷,三代宫藏,有印鉴和史书记录。
从宋内府到元内府,一直是宫中珍藏,钤有元代宫印“天历之宝”,明代原应还存宫中,但据史籍所载,弘治、嘉靖年间,宫中银两匮乏,皇帝尝以古玩字画抵充俸禄赐予王公大臣,故此件御笔当是此时流出。
真草二体书嵇康养生论(局部)从李东阳后跋而知,此卷曾归明代杨一清(1454-1530)所有。
杨一清为成化进士,累值高官,曾任太子太师,应有理由获此赏赐。
继而转为姚继父珍藏,清初归大收藏家梁清标所藏,(卷首裱褙上钤有“蕉林庋书”朱文印),后又归清宫收藏。
真草二体书嵇康养生论(局部)此卷卷首钤有“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等10余方印章,蓝地白花锦袱内书“宋高宗书养生论真迹上等日四,乾隆九年春月臣张照等奉敕编次”,证明曾是宫廷内藏的确凿身份,并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中。
三国名士嵇康究竟是谁
三国名士嵇康究竟是谁嵇康是三国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还弹得一手好琴。
在正始末年,嵇康连同阮籍和竹林七贤开创了玄学。
嵇康娶曹操曾孙女乐亭主为妻,后来被人诬陷,让司马昭处死。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三国名士嵇康,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国名士嵇康嵇康是会稽上虞人,因为曾祖父为了躲避仇家,改姓嵇。
嵇康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跟着母亲和哥哥一起,嵇康小时候很聪明,博览群书,会很多技艺,长大之后喜欢研究道家的学说。
嵇康喜欢修炼丹常常回到山上采药材,有时候整个人恍恍惚惚会忘记回家,上山砍柴的人看到,还以为是神仙降临。
大敬仰嵇康的才华,想要聘请他去做官,但是嵇康逃到河东躲避征召,表达了自己不愿做官和对司马氏的不满。
当时同位竹林七贤的山涛入仕当官,想要推荐嵇康,嵇康写了绝交书责备自己的朋友。
吕安的妻子很美,他哥哥思想不纯洁,吕安知道,把哥哥告上朝廷,但是哥哥恶人先告状,最后反倒是吕安被抓紧了监狱,嵇康很是气愤,他出面为吕安打抱不平,但是被人陷害,连自己也赔进去了。
司马昭要处死嵇康的那天,太学的学生集体为嵇康求情,司马昭想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但是嵇康不同意,他向自己的哥哥要来古琴,在刑场上弹奏了一曲《广陵散》。
弹完后,嵇康叹息:“我就要死了,但是这《广陵散》恐怕也要失传了。
”道出了自己无限的悲凉之情,壮烈牺牲。
魏晋名士嵇康的思想有哪些嵇康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在当时可以说非常有代表性,也许正是因为地位的原因,嵇康和一般士人的思想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作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喜欢研究老子庄子的道家学说,他用道家思想对现实的黑暗做出了阐述,他认为,我们在做人生的选择时候,要做到超脱,不能被现世的诸多因素束缚。
嵇康的一些阐述自己思想的作品中,洋溢着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对社会现状的强烈批判。
这与同一时期的玄学家的思想是不同的,嵇康的“养生论”和对世俗生活的反对都是对当时甚至是后世都有深刻影响的。
玄学是在曹魏年间开始兴起的新学派,嵇康的玄学思想是建立在对自然的崇敬的基础上的,这也是当时最能被接受的主张,嵇康的玄言诗体现的都是崇尚自然,追求真善美的风格,他认为自然的本性是气规定的。
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
长期以来,岳飞之所以受到国人的敬仰,是因为他一方面壮怀激烈,精忠报国,另一方面壮志未酬,却屈死在风波亭上。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在西子湖滨岳飞的坟墓旁边,长跪着秦桧的铁像,提到岳飞之死,人们没有不归罪秦桧的。
但是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岳飞会身死功灭?时光过了近千年,人们对岳飞之死的元凶不断提出质疑。
人们不再把观念停留在忠奸之争上。
在《国史概要》和许多普及的书里,都明确提出来,宋高宗才是杀害岳飞的真实凶手。
秦桧只是迎合高宗的意思,代高宗承罪而已。
宋史对此也有所描写:审问岳飞的大理寺的官员何铸,向秦桧辩白,说岳飞实在无辜,为什么一定要杀。
秦桧讲:“此上意耳”。
那么,为什么宋高宗一定要杀害岳飞呢?淮西事变是岳飞被害的重大伏笔。
淮西事变中刘光世发生哗变,率领全军五万多人集体叛变,投降了伪齐。
事变之后,不但搅乱了北伐大计,而且改变了敌我态势和力量对比。
所以那时当务之急,不是北伐,而是整顿军制。
但要整军,就不能打仗;要不打仗,就只有和谈。
赵构不是个无能的皇帝,他马上开始行动了。
第一步是和谈。
第二步是剥夺韩世忠,岳飞和张俊三将的兵权。
第三步是把管兵、调兵两权分开,由两个部门管辖。
淮西事变,是南宋时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它促使主战派张浚离开了政坛、议和派秦桧当上了宰相,使岳飞由信任到受猜忌并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被害。
难怪岳飞死后有悼诗曰:“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
”另外,岳飞提出的北伐口号“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不合时宜。
迎回朝的二圣是谁呢?一个是赵构的父亲徽宗,另一个则是他的哥哥钦宗,如果两人回来,赵构的位子定坐不稳。
后来秦桧来到皇帝面前画了三个太阳,意思是提醒皇上,这国无二主,天无二日。
高宗口上不说,心里肯定不悦。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有关岳飞的死因,并不完全是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害了他的,而是当时的政治形势杀害了他,也是屡犯忌讳的个性杀害了他。
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YMG记者刘晋提起岳飞,我们不得不提起另外两位极富有争议的人物———赵构和秦桧。
“竹林名士”稽康的养生观
“竹林名士”稽康的养生观作者:孙炜来源:《健康博览》 2018年第2期司马迁所著《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汉军元帅韩信在亥下之战中,让兵士在楚军四面弹奏楚歌,使楚军兵士骤起归乡之念,一夜间纷纷逃离部队而大败,亥下之战因此成为我国战史中的经典之战,“四面楚歌”也成为描述被陷无助窘境的一句成语,说明古人已经充分认识到音乐对人的心理、精神及情绪的影响。
生于魏晋的稽康,就音乐对养生的作用,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他提出了“音无哀乐”论,以我国古代中医理论“五行学说”阐述音乐养生的原理。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中医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如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而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故肝属木。
以此类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即五脏的生理特点一一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
而稽康认为五音是五行的具体表现,音乐上的五音宫、商、角、徵、羽配五行木、火、土、金、水,与人体心、肝、脾、肺、肾五脏相联系。
稽康认为音乐的内蕴是以人的情感为轴心的,对五音各调所发出的精神效应进行归类,阐析了《黄帝内经》“五脏相音”学说,如宫音对应为脾,“宫为脾之音”,过思伤脾者可用宫音之亢奋治之:商音对应肺,“商为肺之音”,过忧伤肺,可用商音之欢快使之高兴,以治过忧。
嵇康阐述了音乐养生的中医理论原理,为古人利用音乐治疗疾病提出了中国传统医学朴素的理论。
当今人类在古代音乐养生思想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心理治疗家认为,音乐能改善心理状态。
通过音乐这一媒介,可以抒发感情,促进内心的流露和情感的相互交流。
嵇康在《养生论》对养生的生活环境要求“润以礼泉,口以朝阳”。
在《答难养生论》中主张住宅位置要“远近适宜”,房舍布局要“堂廉有制”,环境要“坦然殊观”,“以利为福”。
也就是说,在住宅位置选择上,有条件的地方应把住宅建筑在依山傍水、树木茂盛、清洁安静的地方,这样冬季可挡风避沙御寒,夏季可减少阳光的曝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高宗《真草二体书嵇康养生论》如何被上
博收藏
宋高宗《真草二体书嵇康养生论》是国内拍卖场上出现的年代最早的皇帝书法手卷,由民间送拍,经过一波三折,最终于2000年11月6日在嘉德秋拍中以990万元成交,并入藏上海博物馆,成为上博的镇馆藏品之一。
征集这件《养生论》的过程很有意思。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最先收到了《养生论》的藏家寄来的一叠彩色照片,照片质量相当好,一定是特意去照相馆里拍的。
当时的嘉德书画部经理胡妍妍一收到照片就喜出望外,赶忙与藏家取得了联系。
这位藏家是一位老人,他父亲在沈阳经商时,恰逢末代皇帝溥仪携清宫珍藏北上任职满洲国。
日军投降时,溥仪逃离伪满首都长春,慌不择路,大量清宫珍品就此遗落民间,这位藏家的父亲就是当时在沈阳买下的《养生论》。
胡妍妍因为忙于拍卖前的各项事务性工作而抽不开身,希望藏家能带着藏品到北京来嘉德面谈,但藏家出于各种考虑一直犹豫不定。
虽然这是一件未曾见过实物的藏品,但是那照片上圆润飘逸的书法总是在胡妍妍脑海盘旋,印象十分深刻。
最终,胡妍妍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抽时间去一趟东北。
临行那天北京飘起了鹅毛大雪,机场封闭,飞机无法起
飞,她当即给藏家打电话说明情况。
也许是缘分使然吧,最终这位藏家决定带着《养生论》到北京来了。
与藏家见面后,胡妍妍终于见到《养生论》原作,她十分地惊讶:这么一件宋代的作品从头到尾完好无损,品相良好,应该是一个奇迹!藏家介绍说:《养生论》是父亲偶然得来,并未张扬,自己也不是收藏家,因此才得以躲过“文革”的抄家,而完好地保存下来。
双方关于上拍事宜谈得十分顺利,当场就签订了委托拍卖合同。
为了谨慎起见,嘉德书画部邀请了启功、徐邦达、傅熹年、王连起等书画鉴定名家亲自鉴定了原作,他们均对《养生论》给予了一致肯定。
对于《养生论》的出现,徐邦达先生兴奋不已,说:“我找了它很久了。
”
宋高宗赵构(1107-1187),是北宋最末一个皇帝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
他对书法十分喜爱,其书法初学黄庭坚,继学米芾,后专意钟王、智永,又辅以六朝风骨,遂自成一体。
宋高宗的这件《真草二体书嵇康养生论》手卷,纸本,纵23.5厘米,横602.8厘米,正文总计2,472字,用真草两体所书,是他存世的精品之一。
其书法用笔温柔圆润又不失清逸之气。
明朝年间,这件《养生论》曾被杨一清等人收藏,至清初成为宫廷藏品。
嵇康,作为魏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养生学
家,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养生论思想是嵇康整个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他的养生论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追求人与自然、身与心、个体与社会的全面和谐。
宋高宗用两种字体书写嵇康的养生论,无疑是对这位思想家的推崇。
为了加强对重要拍品的宣传,中国嘉德还专门为《养生论》和同期拍卖的米芾《食鱼帖》刊印了一本介绍册,并请启功为这本单册取名。
启先生几经斟酌,最后选定为“唐宋齐珍”,并当场题写书名。
国家文物局对这件作品十分看重,规定只能面对国有文博机构、国资企业进行定向拍卖。
虽然有这样的限制,拍卖当天,还是有不少买家闻风而来。
《养生论》手卷以380万元人民币起拍,几经出价,转眼就越过了800万元。
紧跟着,电话委托席举牌叫价830 万元。
之后,拍卖现场一前一后两个买家竞价激烈,最终,槌声在900万元时敲响,加上10%的佣金,以成交价990万元被坐在场中右前区持238号牌的男士买走。
当时有媒体说,买家是广州或深圳的一家国有企业。
然而,这位企业家拍下《养生论》以后,国家文物局要求他提供国有企业证明,但其资质最终没有被文物局确认通过。
买家只得放弃了《养生论》。
这位买受人一退出,嘉德公司当即与场上略低一口价的上海博物馆联系,在征得卖家同意后,宋高宗的《真草二体书嵇康养生论》最终入藏了
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