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学习考察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保护区学习考察报告
篇一:自然保护区考察报告
自然保护区考察报告
前言
1、概述
2、自然环境 2.1地质地貌2.2水文2.3气候
3、生物资源
3.1植物资源
3.2动物资源(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3昆虫资源
3.4菌类资源
4、旅游资源
5、社会经济状况
6、经营管理
7、评价与展望(该自然保护区作为旅游景点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面临哪些困境及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参考文献
要求
每人从划定的区域范围内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阅资料并撰写简单的考察报告,重点介绍该保护区保护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种。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国家级重点保护名录》、《省
级重点保护名录》)
选择其中一个做PPT,并讲解。
篇二: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
第一章保护区基本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1 地理位置与范围
安庆沿江自然保护区位于皖西南,长江中下游北岸,南临长江,北倚大别山,由龙感湖、黄大湖、泊湖、菜子湖等4个湖泊组成。保护区总面积98700hm2,其中湖泊湿地面积85300hm2。为便于区划和管理,根据湖泊自然地理特点,将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分为Ⅰ区和Ⅱ区,Ⅰ区为华阳河湖群,由相互通连的龙感湖、黄大湖、泊湖3个湖泊组成,面积74300hm2,地理坐标:N29052/—30015/,E115019/—116033/;Ⅱ区为菜子湖,面积24400hm2,地理坐标:N30043/—30058/,E117001/—117009/。
表1-1-1 安庆沿江保护区湖泊湿地基本情况表单位:hm2
2 湿地的形成及演化
2.1地质构造
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安庆沿江平原。在大地构造上,该区域位于扬子台坳中部的东段—沿江拱段褶带。其褶皱构造最明显的特点是作NE—SW向延伸的“S”型构造,
近似NE方向的断裂是本区最主要的构造之一。三叠纪之前接受巨厚沉积(XX—7000M)。中生代的断块差异升降运动,致使大别山、皖南山区强烈上升,长江沿岸下降,形成诸多断陷沉积盆地。特别由于对老的构造骨架的继承性,新构造运动继续使本区经历一个间有上升的缓慢而不均匀的沉降过程,这种沉降至今未止,从而形成今日长江沿岸的构造地貌轮廓。值得一提的是长江破碎带对皖江平原内的地貌形态影响亦是很大。如宿(松)—枞(阳)断裂带,明显成为沿江丘陵与平原岗地的天然分界线。
沿江平原西狭东阔,大致在铜陵以西受皖西、皖南两山约束,宽度一般只有30—
50km,成为谷地;在铜陵以东逐渐开阔。安庆沿江谷地就是夹峙于皖西、皖南两丘陵山地间的狭长平原。平原上湖泊众多,万亩以上的大中湖泊有龙感湖、黄大湖、泊湖、菜子湖等。这些湖泊的形成虽与河道摆动有关,但根本原因是与近代地壳的下沉有关。
2.2地貌特征
本区早更新统(Q1)为安庆砾石层,见于安庆、铜陵等地,厚越20—50m,是一套
以河流相为主的砂砾和卵石层,由于经历数次升降运动的影响,通常形成河谷的三级或四级阶地,从而形成(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自然保护区学习考察报告)高岗地,
是宜林与园林区;中更新统(Q2)是一套红色蠕虫壮粘土,为湿热作用下的产物,厚约15m,在本区多分布于山麓地带,形成低矮的与山系成垂直的条形陇岗,是茶园、旱作物和菜地主区,岗的坳谷可种植水稻;上更新统(Q3)属长江泛溢层褐黄色较密实的粘土与亚粘土,含铁锰结核及其氧化物,层次不清或不具层次,形成侵蚀阶地或准平原,厚30—40m,其构成长江的二级与三级阶地,在景观上多呈微侵蚀的波状低丘,可作为旱地或灌溉水田,耕地,利用效率高;全新统(Q4)是灰黄色、
灰褐色的沙土与亚粘土,分布于长江两岸及其支流水系沿岸的河漫滩与一级阶地及河床上,厚50m,是最(较)低地面,亦是本区以水稻为主的优良耕作区。
本区总体是由长江向北逐级升高,是以3~ 4级阶地构成其地貌特征。但在构造运动
的控制下,随着长江的不断位移,以湖泊、岗地组合而成的地貌较为发育。在湖泊的周围,地势低、水网密度大,形成了大面积湖滨平原或湖滩地与湖荡平原,构成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灌溉便利的网圩区;在距湖泊较远的外围地区,为波状起伏的岗地,经流水切割,形成岗冲相间的地貌形态。按其相对高度和形态特征,又可分为高岗地、低岗地和缓低岗地。高岗地分布与大别山山麓边缘地带即湖泊的北缘,由土、砂组成;缓低岗地主要分布与长江I级阶地上,顶部阔
平;低岗地主要分布于高岗地与缓低岗地及丘陵之间的过度地带,由Q2—3网纹红土或下蜀黄土组成,岗顶呈浑圆状。
2.3湖泊湿地形成与演化
安庆区湖泊湿地是在构造沉陷的背景下演替发育的,第四纪以来,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在长江中下游区形成了许多沉降。安庆区凹陷属于九江洼陷东端。九江洼陷由属于南京凹陷的中部一段,是由大别山东南边缘的北东向断裂而形成的地堑式洼陷,它东起安庆,西至黄石一带,西北部与南部紧邻大别山突起与赣北突起。据本区的钻探资料及电测深资料,本区第四纪地层总厚度约320m,其中全新世近长江冲积层厚约65m。九江洼陷的宽度约50km,大致是长江古河床的宽度。
历史资料表明,中全新世长江中下游区域降水丰沛,加上海面上升对河流的顶托作用,致使河水上升,在低洼处潴积成湖。形成了包括今龙感湖、黄大湖、泊湖等水域在内的彭蠡泽。当时该区是一种陆水相间、水流纵横、草木丛生、候鸟栖居的河流洪泛盆地环境,古长江穿泽而过,实际上是古长江的拓宽河谷。到了汉代,长江主泓线逐渐南移,古彭蠡泽不断萎缩,分裂成如今的龙感湖、黄大湖、泊湖。由此可见,安庆沿江湖泊是在大的地质构造控制下,由于长江河道的摆动,洼地积水形成,同时与当时的气候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发育演化也有着深刻的影响,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湖泊滩地大面积形成,为围垦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为了解决湖圩区耕地严重不足的矛盾,湖泊滩地大量围垦,致使湿地大面积减少。据统计在安庆沿江湖泊,围垦总面积达7×104hm2。与此同时,随着湖泊的开发,湖泊水环境状况也发生了变化。
3 气候
安庆沿江自然保护区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无霜期长,严寒期短。不同季节,差异明显。总体说来,气候条件较为优越,气候资源丰富,有利于多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但由于地处中低纬度,天气形势多变,冷暖气团活动和交锋频繁,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加上地形复杂多样,常有旱、涝、风、雹等自然灾害出现。
3.1气温
年均气温16.50C—16.60C,属安庆市年均气温最高的区域,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3.5—3.90C,极端最低气温-13.50C。7月份气温最高,多在28—290C之间,极端最高气温40.90C,无霜期250至258天,年均日照时数2051.8至2064.9小时。
3.2地温与水温
年均地温为17.9—18.00C,比年均气温高1.40C。最冷的1月份地温为2.8—5.60C,最热的7月份地温为30—35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