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花实验报告单
变色实验报告
液体名称
滴入液体名称
混和后颜色
洗衣粉水
紫甘蓝水
肥皂水
紫甘蓝水
白醋
紫甘蓝水
自来水
紫甘蓝水
紫甘蓝水
1、像()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
2、像()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
3、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
变色花实验记录表液体名称Leabharlann 滴入液体名称混和后颜色
洗衣粉水
紫甘蓝水
2、像()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
3、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
肥皂水
紫甘蓝水
白醋
紫甘蓝水
自来水
紫甘蓝水
紫甘蓝水
1、像()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
2、像()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
3、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
变色花实验记录表
液体名称
滴入液体名称
混和后颜色
洗衣粉水
紫甘蓝水
肥皂水
紫甘蓝水
白醋
紫甘蓝水
自来水
紫甘蓝水
紫甘蓝水
1、像()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材料:干湿馒头、塑料袋。
方法: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我的发现: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结论:地球是球形。
(三)实验名称: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
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现象:先看到冒出大量水汽和烟尘,然后看到番茄酱向外溢出。
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化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四)实验名称:地震的模拟实验材料:毛巾、细干木棍等。
步骤:(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
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现象: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
结论: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五)探究问题:冷暖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材料:酒精灯、容器、水、小石块、镊子、火柴。
方法:用镊子夹住一小片石头,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会儿,然后迅速放入冷水中;接着再烧,再浸入冷水中。
反复几次,观察石头的变化。
现象:反复几次后,小石块碎裂。
结论:冷暖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六)探究的问题:流水的搬运作用材料: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
花酸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花酸碱实验,了解植物花中的酸碱成分及其变化规律。
2. 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应用,观察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植物花中的某些色素,如花青素,在不同酸碱环境中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因此,可以利用花中的色素作为酸碱指示剂,观察其在酸性、碱性及中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从而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三、实验用品1. 植物材料:玫瑰花、紫罗兰、洋甘菊等花瓣。
2. 仪器:研钵、胶头滴管、试管、点滴板、酒精、蒸馏水、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等。
3. 药品:花瓣或果实(杜鹃花、山茶花、樱花等),酒精(1:1),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不同种类的花瓣洗净,晾干。
2. 提取色素:将花瓣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酒精,用研杵捣碎,使其充分浸泡2-5分钟。
用过滤装置将花瓣残渣和浸泡出的汁液分离,得到含有色素的酒精溶液。
3. 观察颜色变化:取4支试管,分别加入适量(1-2mL)的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
4. 滴加指示剂:用胶头滴管取少量含有色素的酒精溶液,分别滴加到上述4支试管中,观察颜色变化。
5. 记录实验结果: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稀盐酸溶液中,花瓣汁液呈现红色,说明花瓣汁液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
2. 稀硫酸溶液中,花瓣汁液呈现绿色,说明花瓣汁液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绿色。
3. 氢氧化钠溶液中,花瓣汁液呈现黄色,说明花瓣汁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黄色。
4. 氯化钠溶液中,花瓣汁液呈现紫色,说明花瓣汁液在中性溶液中呈现紫色。
六、实验结论1. 通过花酸碱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植物花中的某些色素在不同酸碱环境中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2. 利用花中的色素作为酸碱指示剂,可以方便地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 本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花朵变色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物质对花朵颜色的影响。
2. 了解植物细胞渗透现象及水分运输机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具有渗透作用,当植物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时,水分会通过细胞膜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运输。
在本实验中,将花朵放入不同颜色的液体中,花朵会吸收液体中的水分,导致花色发生变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康乃馨(白色)、红墨水、蓝墨水、清水、透明玻璃杯、剪刀、滴管。
2. 实验仪器:天平、显微镜、放大镜。
四、实验步骤1. 将康乃馨的花茎剪短,使它适合放进玻璃杯。
2. 在每个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清水,加入红墨水或蓝墨水,搅拌均匀。
3. 将康乃馨放入装有红墨水的玻璃杯中,观察花色变化。
4. 将康乃馨放入装有蓝墨水的玻璃杯中,观察花色变化。
5. 将康乃馨放入装有清水的玻璃杯中,作为对照组,观察花色变化。
6. 观察并记录花朵在不同液体中的花色变化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将康乃馨放入红墨水中,花色逐渐变为红色。
(2)将康乃馨放入蓝墨水中,花色逐渐变为蓝色。
(3)将康乃馨放入清水中,花色无变化。
2. 实验分析(1)红墨水和蓝墨水中的色素分子进入康乃馨细胞,导致细胞内色素浓度增加,花色发生变化。
(2)清水中无色素分子,康乃馨细胞内色素浓度无变化,花色无变化。
六、实验结论1. 不同物质对花朵颜色有显著影响,红墨水和蓝墨水能使花朵变色。
2. 植物细胞具有渗透作用,水分会通过细胞膜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运输,导致花色发生变化。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污染实验材料。
2. 观察花朵花色变化时,注意观察时间,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墨水等实验材料接触皮肤。
八、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其他颜色液体进行实验,观察花色变化情况。
2. 探究不同植物细胞对液体的吸收能力。
3. 研究植物细胞渗透现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小学科学优秀教案《变色花》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科学优秀教案《变色花》教学设计与反思《变色花》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酸碱指示剂、并能利用自制的指示剂鉴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2、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碱、中性的各种物质。
3、意识的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产生进一步探索奥妙的愿望。
体会到运用科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用自制指示剂准确检测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用滤纸剪出“醋”和“碱”字,毛笔,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汁,碱水,白醋,烧杯若干,滴管、镊子,盐水,茶水,洗衣粉水,肥皂水及各种带检测物品、塑料袋等。
学生准备:不同矿泉水、肥皂水及各种带检测物品、抹布等。
四、学情分析:本校六年级学生问题意识、实验能手较强,因此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科学探究的特点,围绕变化创新地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充分让学生通过合理猜测、实验操作、分析比较等手段去感知和发现,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五、教学设计与思考:1、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谈话:同学们紫甘蓝吃过吗?喜欢吃吗,紫甘蓝不仅营养丰富,是一类强身健体的蔬菜。
演示实验:紫甘蓝也是很好的科学实验材料。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变个魔术,请看。
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2、强化认识,形成概念。
学生阅书P36第2小节教师讲述:像白醋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像碱水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
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学生分组实验:用试纸检测醋和碱。
提示:其实我们的科学家早就根据这样的原理制作了携带方便,检测准确性高的PH试纸。
思考: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质是酸性物质?哪些物质是碱性物质?学生阅书P37,相互交流:你知道了些什么?3、动手实践,提升认识。
问题:当我们弄不清某种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时,怎么办?分组实验:自制甘蓝水指示剂。
分组实验:检测酸性物质、碱性物质,提示:紫甘蓝水,以及滴管的使用;对于实验现象不明显的,要注意长期观察,跟踪观察,所以分工、合作很重要。
变色花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溶液对花色变化的影响,了解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及色素变化的原理。
实验材料:1. 淡色花朵(如白花、粉花等)2. 玻璃杯(若干)3. 红墨水、蓝墨水、紫甘蓝汁、白醋、肥皂水、洗衣粉水等4. 解剖刀、镊子、滴管等实验步骤:1. 准备溶液:将红墨水、蓝墨水、紫甘蓝汁、白醋、肥皂水、洗衣粉水等溶液分别倒入玻璃杯中,确保各杯中溶液的浓度一致。
2. 处理花朵:取一支淡色花朵,用解剖刀小心地从花茎中间剖开,但不要完全断裂。
然后用镊子轻轻掰开花茎剖开的部分。
3. 浸入溶液:将花茎剖开的部分依次浸入不同溶液中,每个溶液中浸泡时间为5分钟。
4. 观察变化:在浸泡过程中,仔细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5. 重复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次实验。
实验结果:1. 红墨水:浸泡在红墨水中的花朵,花色逐渐变为红色。
2. 蓝墨水:浸泡在蓝墨水中的花朵,花色逐渐变为蓝色。
3. 紫甘蓝汁:浸泡在紫甘蓝汁中的花朵,花色变为紫色。
4. 白醋:浸泡在白醋中的花朵,花色无明显变化。
5. 肥皂水:浸泡在肥皂水中的花朵,花色无明显变化。
6. 洗衣粉水:浸泡在洗衣粉水中的花朵,花色无明显变化。
实验分析:1. 红墨水和蓝墨水中的色素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花茎,与花茎中的色素分子发生反应,使花朵颜色发生变化。
2. 紫甘蓝汁中含有天然色素,与花茎中的色素分子发生反应,使花朵颜色变为紫色。
3. 白醋、肥皂水和洗衣粉水中的物质不能与花茎中的色素分子发生反应,因此花色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1. 植物细胞具有渗透作用,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收外部溶液中的色素分子。
2. 不同溶液对花色变化的影响不同,这与溶液中的色素分子种类及浓度有关。
3. 通过观察花色变化,可以了解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及色素变化的原理。
实验拓展:1. 探究不同浓度的溶液对花色变化的影响。
2. 尝试使用其他植物的花朵进行实验,观察花色变化情况。
3. 研究植物细胞色素的种类及作用。
花卉学实验报告
花卉学实验报告近期,我们进行了一项花卉学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环境下花卉生长及开花情况的差异。
本次实验共选取了两种花卉,分别是紫丁香和桔梗,以及三个环境因素,包括阳光、水分和温度。
实验设计为了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花卉生长的影响,我们将两种花卉随机分配至三个不同的环境中,包括阳光、水分和温度。
阳光实验组:将花卉放置在阳台上,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每天保证至少6小时的阳光照射。
水分实验组:将花卉放置在室内,并将其置于一定的水分条件下,每天定时浇水并保持土壤湿润。
温度实验组:将花卉放置在室内,环境温度控制在20℃左右,避免昼夜温差过大。
实验结果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实验观察与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的实验结果。
紫丁香在阳光实验组中,紫丁香在两个月内生长出了高约15厘米的树干和约10个花蕾,并且大多数花蕾已经开花。
而在水分实验组中,虽然花卉也保持着正常的生长状态,但是开花数量和品质都有所下降。
在温度实验组中,紫丁香的生长速度也比较健康,但是开花时间相对较晚,大多数花蕾仍然未开放。
桔梗在阳光实验组中,桔梗生长速度相对较缓慢,但是花的颜色和品质非常好,大部分花能开放。
在水分实验组中,桔梗花的开放数量和品质都有所下降,但是花的颜色仍然很鲜艳。
在温度实验组中,桔梗开花比例最少,大多数花蕾仍未开放,而生长枝条长度和花的颜色也比较一般。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环境因素对花卉生长、开花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种类的花对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也存在差异。
充足的阳光照射有助于花卉的生长和开花。
适当的水分条件对花卉的生长和开花影响较大,但过多或过少的浇水会导致花卉的损伤和死亡。
适宜的温度范围能促进花卉的健康生长,但是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对花卉生长、开花产生负面影响。
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对于种植花卉的朋友们,除了环境因素,土壤的养分和肥料的施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因此,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加强对花卉养分需求、肥料类型及施用量的探究,以期能够为花卉种植和爱好者提供更科学、可靠、实用的技术和经验。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学会使用显微镜(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实验器材: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水纸、玻片标本若干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水滴里含有草履虫等多种微生物.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解释地球内部结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地球的内部实验器材: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按现有的理论推测,地球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解释物质的变化(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蜡烛的变化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垃圾盒(或培养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铁钉生锈了实验器材: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长期)实验结论: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实验内容: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变色花实验器材:紫包菜、热水、滴管、烧杯(紫甘蓝水若干)、不同的液体(白醋、碱水等)、不同的食物若干(面包片、馒头片、饼干等)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遇到中性物质则不会变色.实验内容:对比洗涤剂的去污效果(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4、洗衣服的学问实验器材:不同的洗衣粉若干、勺子、干净的布、烧杯和水若干、玻璃棒、天平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不同的洗衣粉去污能力是不相同的(某品牌的洗衣粉能更容易地去除污迹).。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学会使用显微镜(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实验器材: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水纸、玻片标本若干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水滴里含有草履虫等多种微生物。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解释地球内部结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地球的内部实验器材: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按现有的理论推测,地球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解释物质的变化(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蜡烛的变化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垃圾盒(或培养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
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铁钉生锈了实验器材: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长期)实验结论: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变色花实验器材:紫包菜、热水、滴管、烧杯(紫甘蓝水若干)、不同的液体(白醋、碱水等)、不同的食物若干(面包片、馒头片、饼干等)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遇到中性物质则不会变色。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对比洗涤剂的去污效果(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4、洗衣服的学问实验器材:不同的洗衣粉若干、勺子、干净的布、烧杯和水若干、玻璃棒、天平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不同的洗衣粉去污能力是不相同的(某品牌的洗衣粉能更容易地去除污迹)。
变色花
橙子、西红柿中含有维生素C,蔬菜中含有 叶酸,它们都是酸性物质.
农田、果园中施用的化肥,有的是酸性的, 有的是碱性的.
农民和工人用酸做许多事情。如用硝酸 和磷酸制程的化肥,在谷物、草坪和花园中 施用。
建筑用的灰 浆和水泥是用碱 性的氧化钙和氢 氧化钙抽取的。 园丁有时把氧化 钙加到土壤中, 减小土壤的酸性, 以利于作物的生 长。
让我们来自制紫甘蓝试剂
★将紫甘蓝撕碎放入厚的透明塑料袋中 ★往塑料袋中加半杯温水(50-60℃) ★一手握住袋口,另一手反复挤压菜叶3-5分钟,直
到水变紫为止
★用牙签在塑料袋底部扎一个孔将汁倒入烧杯中
注意事项
★选择紫甘蓝的薄叶,少用梗。 ★紫甘蓝撕块要越小越好。
★反复挤压菜叶时,动作要轻,不要 把塑料袋弄破。 ★挤压菜叶的时间以汁液变紫为 准。
【实验原理】
• 蒜汁能使纸发生化学 变化,形成一种类似透明 薄膜一样的物质,这种物 质的燃点比纸低,往火上 一烘烤,它就烧焦了,所 以会显现出棕色的字迹来。 柠檬汁、葱汁、洋葱汁以 及醋等,都有这种特性, 所以也能用来写密信。
作业布置
用自制的紫甘蓝水检测家乡不同的水,如 井水、河水、雨水,池塘水的酸碱性,也可以到 不同的地点取一些土样回来,加入水制成土壤溶 液,再用检测纸检测不同地方土壤样本的酸碱性。
用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常见物质的PH值
盐酸 柠檬 苹果 0 1 2 3 4 香蕉 5 6 小苏 水 打水 7 8 9 10 肥皂 氨类清 洁剂 管道清 洁剂 11 12 13 14 大多数碱
大多数酸
醋 西红柿
牛 血 奶 液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 ; PH>7,溶液呈碱性 。
训练
变色大师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叶片在酸碱环境中的颜色变化。
2. 探究紫甘蓝叶片汁液作为酸碱指示剂的可行性。
3. 通过实验,加深对植物生理学和化学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1. 紫甘蓝叶片2. 醋(含醋酸)3. 氢氧化钠溶液4. 自来水5. 透明玻璃杯6. 解剖刀7. 滴管8. 记录本三、实验步骤1. 制备紫甘蓝叶片汁液:- 将紫甘蓝叶片洗净,用解剖刀切成小块。
- 将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用研杵充分研磨,制成紫甘蓝叶片汁液。
- 用纱布过滤,收集滤液。
2. 准备实验材料:- 取三个透明玻璃杯,分别标记为A、B、C。
- 在A杯中加入适量醋酸(醋)。
- 在B杯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 在C杯中加入等量的自来水。
3. 进行酸碱指示实验:- 用滴管吸取少量紫甘蓝叶片汁液。
- 将汁液分别滴入A、B、C三个玻璃杯中。
- 观察并记录每个杯子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4. 重复实验:- 为了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重复上述步骤三次。
四、实验结果1. 在A杯(醋酸)中,紫甘蓝叶片汁液变红。
2. 在B杯(氢氧化钠溶液)中,紫甘蓝叶片汁液变蓝。
3. 在C杯(自来水)中,紫甘蓝叶片汁液保持原色。
五、实验分析1. 紫甘蓝叶片汁液在酸性环境中变红,说明醋酸溶液为酸性。
2. 紫甘蓝叶片汁液在碱性环境中变蓝,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
3. 紫甘蓝叶片汁液在水中保持原色,说明自来水为中性。
六、实验结论1. 紫甘蓝叶片汁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用于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2. 植物叶片中含有天然色素,这些色素在不同酸碱环境中会发生颜色变化,具有指示作用。
七、实验拓展1. 探究其他植物叶片汁液是否也具有酸碱指示作用。
2. 研究不同植物叶片汁液在不同酸碱环境中的颜色变化规律。
3. 利用植物叶片汁液作为酸碱指示剂,进行化学实验。
八、实验反思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植物叶片的酸碱指示作用,还加深了对植物生理学和化学性质的认识。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操作实验器材,如何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以及如何分析实验结果。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材料:干湿馒头、塑料袋。
方法: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
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有什么发现?我的发现: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
结论:地球是球形。
(三)实验名称: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材料:铁盒、土豆泥、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等。
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现象:先看到冒出大量水汽和烟尘,然后看到番茄酱向外溢出。
结论:这个实验说明,火山是由于地下熔化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四)实验名称:地震的模拟实验材料:毛巾、细干木棍等。
步骤:(1)把桌上的毛巾叠成几层,平放在桌上,两手按住毛巾的两头,向中间挤压,观察毛巾会发生什么变化?(2)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直至压断。
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现象:毛巾会发生弯曲,成了褶皱状;木棍被压断时,听到“啪”的声响,同时手有强烈的震颤感。
结论: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
(五)探究问题:冷暖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材料:酒精灯、容器、水、小石块、镊子、火柴。
方法:用镊子夹住一小片石头,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会儿,然后迅速放入冷水中;接着再烧,再浸入冷水中。
反复几次,观察石头的变化。
现象:反复几次后,小石块碎裂。
结论:冷暖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六)探究的问题:流水的搬运作用材料: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
小学科学教研课《变色花》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科学教研课《变色花》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酸碱指示剂(紫甘蓝汁)、并能利用自制的指示剂鉴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2、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碱、中性的各种物质。
3、意识的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产生进一步探索奥妙的愿望。
体会到运用科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用自制指示剂准确检测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用滤纸剪出“醋”和“碱”字,毛笔,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汁,碱水,白醋,烧杯若干,滴管、镊子,盐水,茶水,洗衣粉水,肥皂水及各种带检测物品、塑料袋等。
学生准备:不同矿泉水、肥皂水及各种带检测物品(苹果、桔子、面包等)、抹布等。
四、学情分析:本校六年级学生问题意识、实验能手较强,因此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科学探究的特点,围绕变化创新地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充分让学生通过合理猜测、实验操作、分析比较等手段去感知和发现,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五、教学设计与思考:1、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谈话:同学们紫甘蓝吃过吗?喜欢吃吗,紫甘蓝不仅营养丰富,是一类强身健体的蔬菜。
(投影:甘蓝菜是一类强身健体的蔬菜,营养丰富,尤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经常食用能够增强人的活力,对于维护皮肤健康十分有益。
这类蔬菜中含有的大量纤维素,能够增强胃肠功能,经常吃甘蓝蔬菜还能够防治过敏症,因此皮肤过敏的人最好把甘蓝视为一道保留菜。
还能够防治感冒引起的咽喉疼痛,关节炎患者最好经常吃这类蔬菜。
)演示实验:紫甘蓝也是很好的科学实验材料。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变个魔术,请看。
(用滤纸剪出“醋”和“碱”字,贴在一张A4纸上,先用毛笔在“醋”字上抹一些醋,在“碱”字抹一些碱水,用喷壶向两个字上喷上紫甘蓝水。
发现“醋”字变红,“碱”字变绿)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设计思考:将导入实验进行了改进,教材安排的做好一朵纸花,先用毛笔在“花瓣”上抹白醋,在“叶子”上抹碱水,再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学会使用显微镜(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水滴里的生物实验器材: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水纸、玻片标本若干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水滴里含有草履虫等多种微生物。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
实验内容:解释地球内部结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地球的内部实验器材:地球构造模型(学生自制模型)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按现有的理论推测,地球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实验内容:解释物质的变化(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蜡烛的变化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垃圾盒(或培养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蜡烛是固体,点着时因受热熔化成了液体,随着温度的增高,液体又转化成能燃烧的气体。
蜡烛在燃烧时,会发光发热,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汽、灰烬等新物质。
实验内容: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铁钉生锈了实验器材:无锈的钉子3枚、同样大小的有盖的透明瓶子(汽水瓶、葡萄糖瓶……)3个、白开水、蜡烛、火柴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长期)实验结论:铁生锈的必要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实验内容: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变色花实验器材:紫包菜、热水、滴管、烧杯(紫甘蓝水若干)、不同的液体(白醋、碱水等)、不同的食物若干(面包片、馒头片、饼干等)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紫甘蓝水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遇到碱性物质会变绿,遇到中性物质则不会变色。
实验内容:对比洗涤剂的去污效果(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4、洗衣服的学问实验器材:不同的洗衣粉若干、勺子、干净的布、烧杯和水若干、玻璃棒、天平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结论:不同的洗衣粉去污能力是不相同的(某品牌的洗衣粉能更容易地去除污迹)。
花朵晕染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花朵晕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索不同颜色花朵在晕染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提高对色彩搭配和艺术创作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花朵晕染实验是利用植物花瓣中的天然色素,通过浸泡、漂洗、晾晒等步骤,将花瓣色素提取并转移到其他载体(如纸张、布料等)上的过程。
实验原理主要基于植物花瓣中的天然色素具有水溶性和吸附性,能够被水或其他溶剂溶解,并转移到其他载体上。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 自然花瓣:玫瑰、牡丹、薰衣草等,要求新鲜、无破损。
- 水溶性染料:食用色素、植物染料等。
- 实验载体:纸张、布料等。
- 漂洗液:清水、醋酸、硼砂水等。
- 其他工具:剪刀、筛子、搅拌棒、容器、晾晒架等。
2. 实验工具:- 电子秤- 秒表- 精密度0.01g的电子天平- 容量瓶(100ml、500ml)- 滴管- 烧杯- 酒精灯- 火柴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新鲜花瓣洗净,用剪刀剪成小块,方便浸泡。
- 将实验载体(纸张、布料等)准备好,确保表面干净、平整。
2. 花瓣浸泡:- 将花瓣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溶性染料,搅拌均匀。
- 将实验载体放入染料中,确保花瓣与载体充分接触。
- 遮光浸泡,时间根据花瓣种类和染料浓度进行调整。
3. 漂洗:- 将浸泡好的载体取出,放入漂洗液中漂洗,去除多余的染料。
- 漂洗时间根据载体材质和染料浓度进行调整。
4. 晾晒:- 将漂洗好的载体取出,晾晒至干燥。
5. 观察与记录:- 观察晕染效果,记录不同花瓣和染料的晕染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玫瑰花瓣在浸泡过程中,染料溶解度较高,晕染效果较好。
- 牡丹花瓣在浸泡过程中,染料溶解度较低,晕染效果较差。
- 薰衣草花瓣在浸泡过程中,染料溶解度适中,晕染效果一般。
2. 实验分析:- 不同花瓣的晕染效果与花瓣中天然色素的含量有关,含量越高,晕染效果越好。
- 染料浓度和浸泡时间对晕染效果有显著影响,浓度越高、时间越长,晕染效果越好。
变色花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植物的颜色变化一直是生物学和化学实验中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本实验中,我们旨在探究不同液体对带花茎淡色花花瓣颜色的影响,以揭示植物色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不同液体对淡色花花瓣颜色的影响。
2. 探究植物色素在不同酸碱环境下的变化规律。
3. 了解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带花茎淡色花(1朵)、玻璃杯(2只)、稀释为20%的红、蓝墨水(若干)、解剖刀、镊子、蒸馏水、白醋、肥皂水、紫甘蓝水、洗衣粉水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酒精灯、加热器、烧杯、试管、试管架、滴管、试管夹等。
四、实验步骤1. 将两支玻璃杯分别倒入等量的稀释为20%的红、蓝墨水。
2. 取一支刚摘下的带茎的淡色花,用解剖刀将花茎从中间剖开但不断裂。
3. 将花茎剖开的部分小心掰开,分别插入装有红、蓝墨水的玻璃杯中。
4. 观察并记录花瓣颜色的变化过程。
5. 重复上述步骤,使用白醋、肥皂水、紫甘蓝水、洗衣粉水等液体进行实验,并记录结果。
6. 将实验结果整理成表格,并进行数据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墨水实验:将淡色花插入红墨水中,花瓣颜色逐渐由淡变红。
说明红色液体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影响花瓣的颜色。
2. 蓝墨水实验:将淡色花插入蓝墨水中,花瓣颜色逐渐由淡变蓝。
说明蓝色液体中的某些物质同样能够影响花瓣的颜色。
3. 白醋实验:将淡色花插入白醋中,花瓣颜色无明显变化。
说明白醋中的某些物质对花瓣颜色没有明显影响。
4. 肥皂水实验:将淡色花插入肥皂水中,花瓣颜色逐渐由淡变黄。
说明肥皂水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影响花瓣的颜色。
5. 紫甘蓝水实验:将淡色花插入紫甘蓝水中,花瓣颜色无明显变化。
说明紫甘蓝水中的某些物质对花瓣颜色没有明显影响。
6. 洗衣粉水实验:将淡色花插入洗衣粉水中,花瓣颜色逐渐由淡变白。
说明洗衣粉水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影响花瓣的颜色。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植物花瓣的颜色变化与液体中的某些物质有关。
花变颜色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花朵在不同条件下颜色变化的原因。
2. 了解植物色素的特性及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植物花朵的颜色主要由花青素、黄酮类化合物、胡萝卜素等色素决定。
这些色素在植物体内受pH值、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颜色变化。
本实验通过改变花朵生长条件,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探究植物色素的特性。
三、实验材料1. 红色玫瑰、白色玫瑰、紫罗兰各5朵。
2. pH试纸、pH值为3、5、7、9的溶液。
3. 水培瓶、剪刀、标签纸。
4. 恒温箱、温度计。
四、实验步骤1. 将红色玫瑰、白色玫瑰、紫罗兰分别放入水培瓶中,并贴上标签。
2. 将pH值为3、5、7、9的溶液分别倒入四个水培瓶中,观察花朵颜色变化。
3. 将水培瓶放入恒温箱中,分别调节温度为20℃、25℃、30℃,观察花朵颜色变化。
4. 将水培瓶放置在光照条件下,观察花朵颜色变化。
5.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花朵颜色变化的原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pH值对花朵颜色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pH值为3的酸性溶液中,红色玫瑰颜色加深,白色玫瑰变红,紫罗兰变紫;在pH值为5的酸性溶液中,红色玫瑰颜色加深,白色玫瑰变粉,紫罗兰变深紫;在pH值为7的中性溶液中,花朵颜色无明显变化;在pH值为9的碱性溶液中,红色玫瑰变粉,白色玫瑰变绿,紫罗兰变蓝。
分析:pH值对植物色素的影响较大,酸性条件下,花青素等色素会发生变化,导致花朵颜色加深;碱性条件下,部分色素会分解,花朵颜色变浅。
2. 温度对花朵颜色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20℃的温度下,花朵颜色变化不明显;在25℃的温度下,红色玫瑰颜色加深,白色玫瑰变红,紫罗兰变紫;在30℃的温度下,红色玫瑰颜色加深,白色玫瑰变粉,紫罗兰变深紫。
分析:温度对植物色素的影响较大,高温条件下,植物体内色素分解速度加快,花朵颜色变浅;低温条件下,色素分解速度减慢,花朵颜色加深。
手工花朵变色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手工艺术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
手工花朵作为一种装饰品,广泛应用于家居、服装、礼品等领域。
为了丰富手工花朵的色彩,本实验旨在探究手工花朵在不同条件下变色的可能性,为手工花朵的设计和制作提供新的思路。
二、实验目的1. 探究手工花朵在不同染料、温度、pH值等条件下的变色效果。
2. 分析影响手工花朵变色的因素,为手工花朵的制作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1. 手工花朵:花瓣、花蕊等。
2. 染料:食用色素、植物染料、化学染料等。
3. 水浴锅、酒精灯、玻璃棒、烧杯、pH试纸、温度计等。
四、实验方法1. 染料选择:分别选用食用色素、植物染料、化学染料三种染料进行实验。
2. 变色条件:设置不同温度(室温、热水、沸水)、不同pH值(酸性、中性、碱性)进行实验。
3. 实验步骤:(1)将手工花朵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2)将染料溶解于水中,调节至所需浓度。
(3)将手工花朵放入染料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
(4)取出手工花朵,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食用色素染色实验结果:(1)室温条件下,花瓣颜色变化不明显。
(2)热水条件下,花瓣颜色逐渐变深。
(3)沸水条件下,花瓣颜色最深,但易导致花瓣变形。
(4)pH值对颜色影响不大。
2. 植物染料染色实验结果:(1)室温条件下,花瓣颜色变化不明显。
(2)热水条件下,花瓣颜色逐渐变深。
(3)沸水条件下,花瓣颜色最深,但易导致花瓣变形。
(4)pH值对颜色影响不大。
3. 化学染料染色实验结果:(1)室温条件下,花瓣颜色变化不明显。
(2)热水条件下,花瓣颜色逐渐变深。
(3)沸水条件下,花瓣颜色最深,但易导致花瓣变形。
(4)pH值对颜色影响较大,酸性条件下花瓣颜色最深,碱性条件下花瓣颜色最浅。
六、结论1. 手工花朵在不同染料、温度、pH值等条件下均能发生变色。
2. 温度越高,花瓣颜色越深;pH值对花瓣颜色影响较大,酸性条件下花瓣颜色最深,碱性条件下花瓣颜色最浅。
小学科学变色的花视频
小学科学变色的花视频篇一:小学科学变色花课题:3.变色花课程标准:物质的变化教学目的:过程技能1.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2.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意识到事物变化是有规律的。
2.领悟到化学世界的奇妙,产生进一步探究奥秘的愿望。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 ? ?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通过学习不能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不知道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层次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但是不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层次3: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也不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显示酸性、碱性和中性的物质。
探究能力:层次1:没有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不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层次2: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不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层次3: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材料:课前涂过白醋和碱水的白色纸花、喷壶、白醋、检测物质用的果冻盒(贴上标签)、烧杯、滴管。
紫甘蓝、塑料袋子教学步骤:篇二:小学科学-变色花-实验记录表实验记录单实验记录单篇三:苏教版-科学六年级【变色花】公开课教学设计变色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学会自制蔬菜(或花或植物汁)指示剂。
2. 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3. 能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4.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5. 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教学难点用自制的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