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原理
审计学原理课件 第一章
![审计学原理课件 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03f30a10f5335a8103d22057.png)
第三节 审计对象和职能
二、审计的职能 (三)经济鉴证 一是不断提高审计组织的权威性;二是审计
组织要有良好的信誉。
第四节 审计的种类
(一) 1、国家审计 2、民间审计 3、内部审计
第四节 审计的种类
国家审计和民间审计均是外部审计,都具 有较强的独立性。从我国来看,两者在许 多方面存在区别: 1、两者的审计目标不同。 2、两者的审计依据不同。 3、两者的经费或收入来源不同。 4、两者的取证权限不同。 5、两者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第二节 审计的概念及本质
3、美国会计学会(简称AAA)在1972年给审计下了 一个广义的定义:“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并评 价与各种经济活动及事项的申明有关的系统过程, 以便查明这些申明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 并将其结果传达给各有关利害关系人。”
4、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审计准则公告 第一号》中,给审计下了一个较为狭义的定义: “独立人员对财务报表加以检查,搜集必要证据。 其目的是对这些报表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公允 地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化情况 表示意见。”
第四节 审计的种类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三)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 1、报送审计 2、就地审计 (四)按审计动机分类 1、强制审计 2、
第四节 审计的种类
二、审计的其他分类 (五)按是否通知被审计单位分类 1、预告审计 2、突击审计 (六)按审计使用的技术和方法分类 1、账表导向审计 2、系统导向审计 3、风险导向审计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西周时期 2、秦、汉时期 3、隋、唐、宋时期 4、元、明、清时期 5、民初至1949年 6、新中国时期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审计学原理课件全
![审计学原理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9e718abd195f312b3169a5dc.png)
3、审计的主要内容 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
4、审计所依据的信息载体 形成审计证据的各种凭证、账簿、报表以及电子计 算
机的磁带、磁盘等。
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是审计对象的现象; 其反映的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 是审计对象的本质
二、审计的目的
审计的职能 对审计对象的监督、评价和鉴证。
审计的目的 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等,不同类型的审计有不同的
作用。
审计的性质 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独立性是基本特征
二、审计关系人
是指构成一项审计活动的相互有责任关系的三方面 的当事人。
被审计人
审计 关系
经济 责任 关系
审计人
委托关系
(4)方式与方法:广泛运用抽样理论、数学方法及
计算机技术。
第三节 审计的对象和目的
一、审计的对象 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及有关经济活
动以及作为提供这些经济活动信息载体的会计资料和其 他有关资料。 与审计对象有关的几个问题: 1、审计的主体
审计的专门机构和人员,即审计监督的执行者。对于 不同的审计类型有不同的审计主体。 2、审计的客体
肯定式 债务人所欠金额数目较大; 该欠款可能存在争议或经济纠纷; 欠款数额可能存在差错或其他问题
否定式
预计差错率较低; 债务人欠金额数目较小; 在所查证的欠款数额不符时相信债 务人能够正式复函; 债务人内控制度行之有效。
8、分析法
分析性复核,对审计事项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从 而发现有无问题或异常情况。
本概念揭示了四项内容: ①审计的主体:专职机构和人员; 中国审计学会的定义
②审计的客体:被审计单位;
审计学原理
![审计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4e6949650e2524de4187e41.png)
作假的主要手段
❖ 对开增值税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比如该公司所属的毛纺织 厂通过与11户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虚增主营业务收入1.07亿 元,虚转成本7812万元,虚增利润2902万元,虚增存货2961 万元,巧妙地利用增值税抵扣制度,对开增值税发票,既达到 了虚增收入的目的,又不增加税负。
❖ 虚开产品销售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该公司所属的营销中心, 1999年6月和12月份,虚拟了两个基本销售对象即沈阳红尊公 司、宜昌盛泰服饰公司,虚开不能作进项抵扣的小规模企业增 值税发票,虚增主营业收入2269万元、主营业务成本1124万元 以及管理费用105万元,虚增利润1039万元,相应的虚增应收 账款1748万元。
❖ 2、实质性程序
见教材213页(15个具体审计程序)
❖ 3、案例分析
虚假收入审计案例审计——“黎明股份”会计造假案
“黎明股份”会计造假案
❖ 黎明股份的前身是一家只有800多名员工的集体企业——沈阳 黎明高级服装厂。1995年黎明成立了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实业 集团,随后,集团拿出了1.6亿元资产折成1.2亿元的国家股, 发起设立了黎明股份,募集资金近3.6亿元,1999年1月在沪 交所上市。为了粉饰经营业绩,黎明股份1999年虚增资产 8996万元,虚增负债1956万元、虚增所有者权益7413万元, 虚增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虚增利润总额8679万元。其中虚 增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两项分别占该公司对外披露数字 的37%和166%。经过调查组审定核实后,该公司利润总额 由检查前对外披露的5231万元,变为-3448万元。更为严重 的是,该公司出现的这些问题,除常规性的少计成本、费用 挂账,缩小合并范围等违规行为外,有90%以上的交易或事 项的造假都是造出假购销合同、假货物入库单、假出库单、 假保管账、假成本计算单等原始凭证,然后假账真作地进行 账务处理,并编制报表,其主要手段:
审计学原理期末总结
![审计学原理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a96156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3.png)
审计学原理期末总结一、审计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审计学是指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平性进行独立的、专业的评价和确认,并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意见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研究的问题包括:审计的定义、审计的目标、审计的内容、审计的过程、审计的原则及方法等。
二、审计学发展的历史回顾审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初逐渐形成的。
20世纪20年代后期,由于许多企业发生资产负债失衡和财务舞弊等问题,导致了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这也促使了审计学的快速发展,并形成了现代审计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三、审计学原理的核心要点1. 审计的目标:审计的最终目标是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平性进行评价和确认,确保其可靠性。
2. 审计的内容:审计的内容包括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平性、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是否合理、财务报表的信息披露是否充分等方面。
3. 审计的原则和方法:审计的原则包括独立性、技术要求、实质审计和审计工作环境等方面;审计的方法包括事务性测试、分析性程序、内部控制评价、风险评估等。
4. 审计风险控制:审计风险控制包括审计风险的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等环节。
审计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降低审计风险,保障审计质量。
5. 审计的程序和过程:审计的程序和过程包括确定审计目标、编制审计方案、开展审计工作、编制审计报告等环节。
四、审计学原理的应用与发展过去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学也迅速发展,并朝着专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审计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财务审计,也涉及到了其他领域的审计,如环境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审计工具和方法也不断更新,审计的过程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五、审计学原理的局限与不足审计学原理虽然在理论上较为完备,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审计的独立性问题。
由于审计费用由受审计对象支付,有时会对审计师的独立性产生影响。
二是审计的风险控制问题。
现代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风险,审计师需要有能力识别和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审计学原理》教案
![《审计学原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9b9a7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18.png)
一、教案概述1. 课程背景审计学是一门研究审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审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2. 教学目标了解审计的定义、作用和意义掌握审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审计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审计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二、第一章:审计概述1. 教学内容审计的定义和分类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审计的程序和方法2.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审计的职能和作用了解审计的程序和方法3. 教学资源案例:某公司年度审计案例4. 教学活动讲授审计的定义和分类分析案例,了解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小组讨论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三、第二章:审计计划与准备1. 教学内容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审计风险的评估和管理2. 教学目标掌握审计计划的制定方法学会审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了解审计风险的评估和管理3. 教学资源教材:审计学原理案例:某公司年度审计计划案例4. 教学活动讲授审计计划的制定方法分析案例,学习审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小组讨论审计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四、第三章:审计实施与控制1. 教学内容审计程序的实施和监控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审计问题的发现和处理2. 教学目标掌握审计程序的实施和监控方法学会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了解审计问题的发现和处理流程3. 教学资源教材:审计学原理案例:某公司年度审计实施案例4. 教学活动讲授审计程序的实施和监控方法分析案例,学习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小组讨论审计问题的发现和处理五、第四章:审计报告与评价1. 教学内容审计结果的评价和反馈审计后续整改措施的跟踪和评价2. 教学目标学会审计结果的评价和反馈方法了解审计后续整改措施的跟踪和评价流程3. 教学资源教材:审计学原理案例:某公司年度审计报告案例4. 教学活动分析案例,学习审计结果的评价和反馈方法小组讨论审计后续整改措施的跟踪和评价流程六、第五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1. 教学内容审计证据的种类和获取方式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的关联性分析2.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证据的重要性学会编制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底稿掌握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的有效整合方法3. 教学资源教材:审计学原理案例:某公司年度审计证据收集案例4. 教学活动讲授审计证据的种类和获取方式分析案例,学习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小组讨论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的关联性七、第六章: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1. 教学内容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在审计中的应用2. 教学目标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学会进行风险评估了解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在审计中的重要性3. 教学资源教材:审计学原理案例:某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案例4. 教学活动讲授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分析案例,学习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小组讨论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在审计中的应用八、第七章:财务报表审计1. 教学内容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程序主要财务报表项目的审计方法审计中的特殊事项处理2. 教学目标理解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要求学会财务报表项目的审计方法掌握审计中的特殊事项处理技巧3. 教学资源教材:审计学原理案例:某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案例4. 教学活动讲授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程序分析案例,学习主要财务报表项目的审计方法小组讨论审计中的特殊事项处理九、第八章:信息技术审计1.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审计的概述和重要性信息技术审计的程序和方法信息技术审计在现代审计中的应用2. 教学目标理解信息技术审计的基本概念学会信息技术审计的程序和方法掌握信息技术审计在现代审计中的应用3. 教学资源教材:审计学原理案例:某公司信息技术审计案例4. 教学活动讲授信息技术审计的概述和重要性分析案例,学习信息技术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小组讨论信息技术审计在现代审计中的应用十、第九章:审计质量控制1. 教学内容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和目标审计质量控制的原则和程序审计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2.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学会审计质量控制的原则和程序掌握审计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3. 教学资源教材:审计学原理案例:某公司审计质量控制案例4. 教学活动讲授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和目标分析案例,学习审计质量控制的原则和程序小组讨论审计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十一、第十章:审计伦理与法律责任1. 教学内容审计伦理的概念和原则审计师的法律责任审计伦理和法律责任在实践中的应用2. 教学目标理解审计伦理的基本原则学会评估审计伦理问题了解审计师的法律责任3. 教学资源教材:审计学原理案例:某公司审计伦理和法律责任案例4. 教学活动讲授审计伦理的概念和原则分析案例,学习评估审计伦理问题的方法小组讨论审计伦理和法律责任在实践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重点:审计证据的获取和评价、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
审计学原理
![审计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2774b5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6.png)
审计学原理
审计学是一门研究审计活动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学科,是财务管理和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学原理是指审计活动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是审计工作的理论基础。
下面我们将从审计学原理的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审计学原理包括客观性原理。
审计活动应当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审计工作,不受任何利益关系的影响,客观地收集、分析和评价审计证据,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
其次,审计学原理还包括全面性原理。
审计活动应当全面地覆盖审计对象的各个方面,全面地收集审计证据,全面地评价审计对象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经营风险,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全面性。
另外,审计学原理还包括独立性原理。
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的审计立场和独立的审计态度,不受审计对象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影响,独立地开展审计工作,独立地做出审计意见,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此外,审计学原理还包括谨慎性原理。
审计人员应当保持谨慎的审计态度,审慎地收集、分析和评价审计证据,审慎地做出审计意见,确保审计工作的谨慎性和可靠性。
最后,审计学原理还包括法定性原理。
审计活动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综上所述,审计学原理是审计活动的理论基础,是审计工作的指导原则,具有客观性、全面性、独立性、谨慎性和法定性等基本特征。
审计人员应当深入理解和贯彻这些原理,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为保障国家和社会的财务安全和经济秩序做出应有的贡献。
审计学原理的贯彻落实,将为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
审计学原理黄彩虹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审计学原理黄彩虹安徽广播电视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6f16338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a.png)
审计的权威性指审计机构在宪法中所明确的法律地位,依法 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干涉,其审计结论和审计决定具有 法律效力。
权威性来自两个方面:法律赋予的权威; 自身工作树立的权威。
审计的公正性反映了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审计人员只有同时保持独立性、公正性,才能取信于审计委 托人以及被审计人,才能真正树立审计权威的形象。
课程性质
《审计学原理》是会计电算化专业(专科) 的必修课程。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 计》、《成本会计》 教学目的:进一步拓宽学生专业理论层面 和分析判断能力。 该课程一学期开设,72学时,4学分。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十一章
交通银行锦州分行与锦州市中级法院、 古塔区和凌河区法院联手作假,用伪造 的法律文书核销175户企业的“不良”贷 款2.21亿元……
审计署关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
个别地区灾情上报不准确:如多列受灾损失 12.34亿元;多报 “三无”人员71419人。 少数地区救灾资金拨付、使用不及时。如陕西 省财政厅共下拨给市县救助金46000万元,市 县未发放18514.15万元,占40.25%。四川省茂 县尚未兑付3862名遇难人员家属抚慰金。 个别救灾物资未纳入统计、未入账核算 。 少数单位救灾物资未按需采购(重复采购); 部分物资价格偏高:如两类消毒杀菌药品,其 价格比地震前批发价分别高出16%和32%。
•我国国家审计也称为政府审计 •内部审计必须独立财会部门之外 •民间审计是受托审计 •财政财务审计的内容有形式和实质上的区分 •财经法纪审计一般是专案审计,针对违反财经纪 律和经济犯罪行为 •经济效益审计也可理解为三E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指对负责人在任期内或承包期内单 位财产的安全完整情况、完成效益的真实合法性 等情况进行审计。 •内审需要外审的指导、监督、支持,外审可利用 内审的成果,减轻工作量。
审计学原理
![审计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145fd9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b.png)
审计学原理
审计学原理是一门扎根于会计学和审计实践的学科,旨
在研究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并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和检验。
它是维护经济秩序、保护利益相关方权益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和透明度的关键环节。
审计学原理的核心主要包括审计的定义、审计工作的性
质和目的、审计程序与方法、审计的职责与权力等方面的内容。
审计的定义是指对财务报表等信息进行全面、准确的审查和评价,以确定其是否与通用会计原则一致,并向利益相关方提供独立的意见。
审计的工作性质和目的是为了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评价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准确性,以维护企业信誉和利益相关方的权益。
审计程序与方法是指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所采用的
步骤和方法。
审计程序包括了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等,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审计方法包括了审计对象的选择、抽样方法、调查技术和分析方法等,以获取和收集审计证据,进而评价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审计的职责与权力是指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应遵守
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以及其所具备的法律和监管机构赋予的特权和权限。
审计师应独立、中立地进行审计工作,不受任何利益影响,确保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同时,审计师也承担着保密、尊重商业机密和保护客户隐私等职责。
总之,审计学原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企业财务管
理和公共利益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为企业提供了财
务报告的质量保证,帮助利益相关方了解和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
同时,审计学原理也为审计师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方法,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审计学原理(第一章)
![审计学原理(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b7efd87c1711cc7931b716fb.png)
•
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 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人类生产出来 的产品不但能满足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 的产品不但能满足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 而且还有剩余,这时就有了剩余产品。 而且还有剩余,这时就有了剩余产品。但 光有剩余产品, 光有剩余产品,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经管者 不分离的话,也不需要审计。 不分离的话,也不需要审计。生活在荒岛 上的鲁滨逊,在生产的同时需要会计, 上的鲁滨逊,在生产的同时需要会计,但 他不需要审计, 他不需要审计,因为所有的财产物资都是 由他自己经管, 由他自己经管,他不需要自己对自己进行 审计。 审计。
• •
(一)西周初期初步形成阶段 西周初期初步形成阶段 早在三干多年前的西周, 早在三干多年前的西周,就已经设立 负责审计的官员,称为宰夫。 负责审计的官员,称为宰夫。“宰夫考其 出入,而定刑赏”宰夫对年终、月终、 出入,而定刑赏”宰夫对年终、月终、旬 终的财计报告就地稽察, 终的财计报告就地稽察,实地审核财物出 入,稽察官吏治绩,监督整个王朝的财政 稽察官吏治绩, 收支情况;发现违法乱纪者, 收支情况;发现违法乱纪者,可越级向天 官乃至周王报告,请求加以处罚。 官乃至周王报告,请求加以处罚。由此可 宰夫是独立于财计部门之外( 见,宰夫是独立于财计部门之外(外部审 官职。 计)的官职。 • 西周“宰夫” 西周“宰夫”一职的出现标志着我国 政府(官厅)审计的产生。 政府(官厅)审究。 审计的一般规律: 审计的一般规律 从三个方面来研究。 • (1)经济业务的活动规律 ) • 工业: 工业:供、产、销 • 商业: 商业:购、销、存 • (2)资金运动规律 ) • 工业:货币资金→储备资金 生产 工业:货币资金 储备资金→生产 储备资金 资金→成品资金 货币资金(增大了的) 成品资金→货币资金 资金 成品资金 货币资金(增大了的) • 商业:货币资金→商品资金 商品资金→货币 商业:货币资金 商品资金 货币 资金(增大了的) 资金(增大了的) • (3)会计核算规律:账户设置-增减变化)会计核算规律:账户设置-增减变化计算结果
审计学原理 ppt课件
![审计学原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30c06da8956bec0975e3fc.png)
被审计人对审计委托(或授权)人负有受托经济责任,并由审计人
对其受托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审计委托(或授权)人一般是财产的所有者,当其财产委托(或受
托)被审计人去经营管理时,为了维护其利益,就要委托 (或授权)审计人对被审计人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加 以审计监督。
ppt课件
7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三)审计的基本特征 审计的三个基本特征为:
第三节 审计的对象和审计目的
(二)审计的目的 审计目的是指审计工作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我国审计的目的: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 高经济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 展。
ppt课件
13
第三节 审计的对象和审计目的
一、审计的职能 审计的职能是审计本身所固有的内在功能 它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审计的基本职能有: 经济监督:审计最基本职能 经济评价:有一定评价标准和依据 经济鉴证:西方财务报表审计阶段发展起来的
ppt课件 15
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作用与任务
三、审计的任务
基本任务: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和 鉴
证;维护国家财经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 民经济健康发展
具体任务
:5点
ppt课件
16
第二章 审计的分类与方法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第二节 审计的方法
ppt课件
17
第一节 审计的分类
一、审计的分类:基本分类、其他分类
从事审计活动必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审计法、财政 法规、经济法规、审计法规及其他有关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
ppt课件 5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5.审计的目标
审计的总目标是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审计的预期目标是审查、确 认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审计学原理
![审计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6bbe0e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7d.png)
审计学原理审计学原理第一章第一节1.审计的定义:审计是审计机构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2条)2.审计的本质:(1)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2)审计具有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最本质特征,是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键所在。
(审计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3.审计的特征:(1)独立性特征: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机构独立独立性经济独立精神独立(2)权威性特征:审计的权威性是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的必要条件。
(3)公正性特征:审计的公正性与权威性密切相关。
(审计人员理应在第三者的立场上进行实事求是的检查,作出不带任何偏见的、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并作出公正的评价和进行公正的处理,以正确的确定或解除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
)第二节1.审计的产生:审计是因授权管理经济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才是审计产生的真正基础。
2.审计的发展:(1)我国审计的发展:国家审计(古代审计、近代审计、现代审计)古代审计(前11世纪~1840年):产生于西周(宰夫)走向独立秦代(御使制度)发展隋唐(比部)发展宋代(审计司(院))【审计成为财务监督专用名词】衰落元(撤比部建立科道制度)明清近代审计(1840~1949)北洋军阀1912 中央审计处、相关法规1914 中央审计院、相关法规中华民国(空前完备)1928 中央审计院、相关法规1931 中央审计部现代审计(1949年至今)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我国建立审计机构,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1983年9月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相继成立审计局,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1984年12月中国审计学会成立1985年8月公布《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1994年8月31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审计监督的基本原则、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机关职责、审计机关权限、审计程序、法律责任等作了全面规定2010年9月1日审计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201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施行社会审计产生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师条例》1993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1995 财政部批准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
审计学原理第一章-30页文档资料
![审计学原理第一章-30页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90c1267cc7931b765ce15ee.png)
(二)西方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 1.古代内部审计 • 2.近代内部审计 • 3.现代内部审计 • 瑟斯顿撰写《内部审计的原理和技术》的
内部审计专著,这标志着内部审计的系统 理论在20世纪40年代已开始形成。
国际内审机构按隶属关系有以下四种模式
隶属于
董事会 董事会下的监事会(或审计委员 会) 总经理 财务部门
• 问题思考:
• (1)通过“南海公司”破产案,试分析其对现代民间审计产 生的深远影响有哪些?
审计学原理
Auditing
审计学原理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审计的定义与本质
• 一、审计的定义 • 如何理解审计的含义? • (一)审计的主体 • (二)审计的授权(或委托者) • (三)审计的客体(对象) • (四)审计依据 • (五)审计的目的 • (六)审计的本质
二、审计的本质
(一)独立性 机构独立 工作独立 经济独立
第一名注册会计师:谢霖。 第一家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由谢霖创办。
2.建国后全面推行前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模式,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悄然退出了经 济舞台。
3.1980年12月23日,财政部颁布《关于成立 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注册会 计师职业开始复苏。
4.1981年1月1日,上海会计师事务所成立, 它是新中国第一家恢复重建的会计师事务所。
(二)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内部审计是在经济体制改 革中,为适应企业经营机制的变化,于1984年 首先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中建立起来的。
1987年4月,中国内部审计学会成立,同年 加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成为国际内部审计 师协会(IIA)的国家分会。2019年5月23日中 国内部审计学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协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 国内部审计协会章程》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审计学原理
![审计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f31f5287375a417866f8f09.png)
一.名词解释1.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型经济监督活动。
2.审计假设:一般是指对审计理论和实务中产生的一些尚未确知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者发展趋势所作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和假设说明,它是建立审计制度的前提,也是实施审计推理的依据。
3.审计主体:是指审计行为的执行者,即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为审计第一关系人。
4.审计客体:指审计行为的接受者,即指被审计的资产代管或经营者,为审计第二和关系人。
5.审计授权人:指依法授权或委托审计主体行使审计职责的单位或人员。
6.会计师事务所:是国家批准,依法设立并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机构,实行自收自支,独立核算,依法纳税。
7.国家审计人员:是指审计机关中接受国家委托,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从事审计事务的人员。
8.内部控制:9.国家审计:是指国家组织和实施的审计,确切的讲,是国家专设的审计机关所进行的审计。
10.社会审计:是指由社会注册会计师所进行的独立审计。
11.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实施内部监督,依法检查会计账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是,合法,效益的活动。
12.财政财务审计:是指对审计对象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会计资料是否真是,正确,合法和有效所进行的审计。
13.经济效益审计:是以审查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为目的所实施的审计。
14.企业审计:是指在企业单位或具有企业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开展的对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核算资料进行的审计。
15.经营审计:是对企业供,产,销等业务经营活动进行的审核检查,以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审计。
16.管理审计:是审核检查管理能力和水平,评价管理素质的一种审计。
17.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决定的依据。
18.审计证据:是证明应征事实是否客观存在的材料,是证明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真相的凭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学原理
一、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
审计学原理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审计学专业必考课目,是审计学科的理论基础,是审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核心主干课。
审计学原理作为审计学科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等特点。
该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审计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根据审计学原理在审计学科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后续课程的需要,本大纲以我国《宪法》、《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及《审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为指导思想,分别从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大主体的角度阐述审计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与技能。
具体介绍了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的本质、职能与作用、对象、目标和分类;审计组织与人员,审计依据与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程序,审计报告等基础知识内容;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抽样方法,审计模式等基本理论与审计基本方法。
在注重审计理论深度与广度的同时,注重审计方法的操作和运用,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充分反映和体现现代中外审计研究的最新成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审计学原理课程的自学,使考生系统了解和掌握审计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审计方法与技能,从而对审计学科体系有一个总括、全面的认识。
通过自学,使学生重点了解审计的产生、审计的本质、审计体制;熟悉审计程序、审计基本方法、审计准则;掌握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的编写。
熟练运用审计基本方法完成审计流程,为今后其它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要求考生既要注意理论的深度,也要注意方法的操作性;既注意到理论联系实
际的需要,还要兼顾前期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衔接。
二、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和要求)
审计学原理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为考核目标,检查考生对审计学科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考查审计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具体运用能力。
本课程选用教材全书共有十四章内容,其中:第一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为全书的重点章节,要求考生做好全面、细致的自学,全面、系统地掌握章节所涉及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第十章为主要章节,要求考生了解章节的内
容,掌握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的第四节、第八章、第十一章;第十四章是非重
点章节,考生以了解为主,仅需要掌握重要知识的基本要点即可。
第一章总论
(一)考核知识点
1、审计的定义与本质
2、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3、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4、审计基本假定
(二)考核要求
1、审计的定义与本质
(1)识记:审计定义的概念
(2)领会:审计的本质
2、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识记: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审计关系。
(2)领会:我国审计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国家审计的发展;重点领会西方社会审计的发展。
3、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1)识记:审计职能的概念。
(2)领会:审计职能包含的内容;审计作用具体体现。
(3)应用:三大审计主体的不同作用分析。
4、审计基本假设
识记:审计假设的概念;国外审计基本假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观点。
第二章审计组织与审计人员
(一)考核知识点
1、国家审计机关
2、内部审计机构
3、社会审计机构
4、审计人员的职业要求
(二)考核要求
1、国家审计机关
(1)识记:我国审计机关的审计原则。
(2)领会:国内外国家审计机关的隶属模式;我国审计机关的设置现状;职责和权限。
2、内部审计机构
(1)识记: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体制的三种类型;对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关规定。
(2)领会: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3、社会审计机构
(1)识记:社会审计机构的概念;
(2)领会: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与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的区别;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会计师事务所的权力与义务。
4、审计人员
(1)识记:审计人员职业考试的种类及考试内容。
(2)领会:审计人员的资格条件;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审计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一)考核知识点
1、审计职业道德概述
2、政府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3、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4、社会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5、审计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
(二)考核要求
1、审计职业道德概述
(1)识记:审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2)领会: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作用。
2、政府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识记:《审计法》对政府审计职业道德的规定;政府审计职业道德的国际要求。
3、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1)识记:《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第七条关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要求。
(2)领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4、社会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1)领会:《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
(2)应用: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分析。
5、审计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
(1)识记:审计法律规范的含义;审计法律关系的概念。
(2)领会:《审计法》规定的法律责任的内容;三大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不同的法律责任种类。
第四章审计准则
(一)考核知识点
1、审计准则的含义和作用
2、政府审计准则
3、内部审计准则
4、社会审计准则
(二)考核要求
1、审计准则的涵义和作用
(1)识记:审计准则的概念。
(2)领会:审计准则的作用。
2、政府审计准则
领会:教材中该部分内容已陈旧,要求领会2011年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的主要内容框架;美国政府准则。
3、内部审计准则
(1)识记: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具体构成部分。
(2)领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
4、社会审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