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古栈道【高清大图】

合集下载

子午道曾达到鼎盛的秦岭古道

子午道曾达到鼎盛的秦岭古道

子午道曾达到鼎盛的秦岭古道子午道是蜿蜒在千山万壑的秦岭腹地中,沟通京城长安与汉中、巴蜀及其他南方各地的一条重要通道。

一分为二的秦岭古道子午道,也称子午栈道,其得名不同于秦岭中的陈仓道、褒斜道和傥骆道是以地名或河流名称命名,子午道从长安出发穿越秦岭时,相当长的一段都是以正南正北的方向延伸,由于古代以北方为子,南方为午,故名子午道。

子午道在秦岭中的路线在不同历史时期走向并不一致。

秦汉魏晋时期的子午道,大致由长安南丰峪口为起点进入秦岭子午谷,再从其南的腰竹岭沿直河(今石泉河)向南,转而西达石泉、洋县、汉中。

子午道从长安出发穿越秦岭时,很长一段都是以正南北方向延伸,由于古代以北方为子,南方为午,故名子午道。

子午道全长足有千里,其中穿行于山间的谷道占到80%以上,道路崎岖,沿线居民稀少。

但西晋后,秦岭以北的子午道北段和西乡县子午镇以西的子午道南段则沦为旧道,秦岭以南至西乡县子午镇的子午道中段走向发生巨大变化。

大致是从宁陕县江口镇折向西南,溯冷水河谷至关帝庙,又折南翻越鸡公梁至七里沟口,进入月河河谷,经宁陕老城、汤坪入石泉县境,过青草关、两河口到西乡县子午镇,是为子午道新线。

不过,子午道改行新线后,旧线并未废弃,只是新线去汉中比旧线更捷近,而旧线去汉阴、安康更有优势。

西晋后,秦岭以北的子午道北段和西乡县子午镇以西的子午道南段则沦为旧道。

从卫星遥感影像图上看会更加清楚,你会惊奇地发现秦岭中河水和溪流是如此地密集。

其实倒也不用惊奇于子午道的走向,因为当古人企图穿越秦岭这个南北平均宽达200多公里,长800多公里的一个庞大山系时,沿着河流冲刷出的河谷溯游而上是自然而然的选择,而巍峨秦玲恰恰还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这点从卫星遥感影像图上看会更加清楚,你会惊奇地发现秦岭中河水和溪流是如此地密集,就是这无数条水流,千万年来侵蚀切割着秦岭,造就了千沟万壑、崇山峻岭。

子午道改行新线后,旧线并未废弃,只是新线去汉中比旧线更捷近,而旧线去汉阴、安康更有优势。

秦岭户外路线图

秦岭户外路线图

秦岭户外路线图营盘七大穿:营盘,位于秦岭南麓终南山脚下,西临乾佑河,东依碉堡山,北与西安翠华山地质公园相连接。

历史上曾是西安(秦)通往安康(楚)古骡马大道的必经之路,呈南北走向,素有“秦楚咽喉”之称。

这里不仅是商贾行人的必宿之地,更是兵家安营扎寨的必争之地,故此命名为营盘。

现在冠名的秦楚古道,属历史上贯通西柞的“义谷道”中的一段,南起花门楼北至天都池,全长15公里。

据《柞水县志》载,该道始建于南北朝保定二年(562年),道宽2.5公尺,可通行,是由秦入楚的咽喉要道。

50年代初曾经复修过两次定名为“西康驮运路”。

营盘是西安驴界很热的站点,不仅是因为古代地理位置重要,更因为是户外界传说的“营盘七大穿越线路”起点。

小小的一个营盘古镇,聚集了从石贬峪、太乙峪、小峪、大峪、库峪等峪口穿越秦岭的多条古道,进而也就演绎出多条户外线路。

在陕西关中一带驴友中,经常有人从南坡营盘出发徒步穿越秦岭,常走的线路有7条,分别经过秦岭北坡的石砭峪、太乙峪、小峪、大峪、库峪,号称“营盘七大穿”。

全部尺寸全部颜色全部类型【户外穿越】秦岭·鳌太穿越全程回忆-美丽清720×540鳌太线首绘线路图户外救援不再满山跑_宝鸡新353×450茫茫芒草,邂逅秦岭深处的妩媚--2013年陕西西600×571蜀道难,难于上青天-10月2日至9日穿越秦岭,探533×800西安户外经典徒步线路:秦岭东梁-中华户外网户650×4052007-09-09:秦岭库峪游记- 西部旅游- 户外旅500×2682006年8月18日:秦岭大峪莲花沟穿越- 心灵的375×672不凑热闹玩休闲--秦岭沣峪、营盘环形自驾游- 716×529【苍茫户外--端午专辑】登秦岭主峰太白山,赏满666×8222013年大作五一秦岭骑行召集-绿野轻骑兵-户外600×276端午专题【骑行】--秦岭分水岭-西北-绿野户外626×564【苍茫户外--端午专辑】登秦岭主峰太白山,赏满895×715华山为五岳之西岳,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_自480×313第2 页秦岭深处户县境内惊现30米飞天瀑布-山水户760×4283月15日(周六)秦岭72峪穿越之--子午峪穿越抱792×592发现秦岭溶洞- 路线图- 中国户外运动论坛- 94×120华山为五岳之西岳,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_自480×3162010版秦岭地区徒步线路图(等高线+立体晕染120×120户外资料:秦岭72峪及附近景点地图(组图)-西部378×209中铁十八局集团西秦岭隧道TBM运输初战告捷400×300玛队★2010年10月01日-06日第二次陕西秦岭太750×478请西安的驴友给一个秦岭所有的穿越路线图。

秦岭古栈道

秦岭古栈道

秦岭古栈道顾克美从小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时,就知道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高中学过历史知识后,便清楚早于大运河的历史景观是万里长城,早于万里长城的历史景观是中国古栈道。

从这样形象的比喻可知道,中国古栈道有着重大的历史研究与旅游文化价值。

长城的精神在于“围”和“堵”,以大围墙的姿态拒绝外人进入自己的“家园”,而古栈道的精神却恰恰相反,它象征着延伸、沟通和发展,有了解外面、走出去的内涵。

作为税收工作者,我想说的是,我们更应该研究与关注古栈道上曾经发生过的商业贸易与税收文化。

研究中国的古栈道,陕西秦岭古栈道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蜿蜒在秦岭山里的古栈道,比秦直道还悠久得多,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山区的“高速公路”雏形。

再看看穿越秦岭的几条主要高速公路,我们随处都可以发现秦岭古栈道的遗迹。

毕竟,当年选择修建古栈道的地方,也正是古人认为是交通便捷又容易通过的地方。

现在修建公速公路,自然更会对秦岭古栈道的遗迹进行研究与参照。

有位网友很有兴趣地问我,陕西秦岭古栈道上有没有收费站?有没有车匪路霸?过去的马和骡子要不要交附加税、驴马使用税等,都确实得有历史资料去佐证。

我坚持周六在秦岭里登山已经四年多。

在攀登秦岭过程中,秦岭古栈道遗迹自然会进入我的视野。

我从拍摄图片开始,先在博客中发出不少秦岭古栈道遗迹图片,不少网友发信息询问,那真的秦岭古栈道遗迹吗?我便能够清晰地告诉他们我所拍摄图片的地点与详细情况。

那悬崖上或大或小、或方或圆的石孔,在时光的流失中早已失去了作用,但仍在向后人们诉说着那段曾经的辉煌和鲜为人知的历史,让我们揣度当年那些人与自然、自然与人历史关系。

我经常无声抚摩着古人支撑栈道的那些石孔,我真不敢想象,真的不知道前人是用怎样的智慧和勇气,在如此险峻的山崖上,开凿出这么多条曲折的小径。

我们这些驴友,走在这条条小径上面,又会有怎样的想法?拍摄图片多了,我又会静下心来,寻找秦岭古栈道遗迹资料,反复阅读秦岭古栈道遗迹资料,专门对此进行分析与研究。

寻访秦岭古栈道

寻访秦岭古栈道

寻访秦岭古栈道当年徒步汉江,古栈道闯入视野。

后来写过一个很长的稿子,不卖座,也就丢下了。

谁承想,前两年贴了一些在网上,竟然招来东京电话,原来是NHK看到了,他们要拍古栈道。

老实说。

这个电话让我心里有点慌,有点虚。

看到过一个资料,日本人对其古代道路的研究深度让人感叹:他们甚至应用空间摄影等技术,测量了当年修筑的10-15米的沟状通过台地和凿开丘陵的道路痕迹。

这些道路是在公元七世纪(600年代)由大和政权建设的,当时以首都平城京(今奈良市郊外)为中心,有通向本州、四国、九州三岛及附属诸岛的七条干线道路,全长大约6500公里,被称为“七道驿路”……可我们呢?我们做过些什么?几年前漂流汉江,才又捡起古栈道一次次重新跑。

行走在秦巴山中汉江两岸,行走在自然和祖先宽大的胸怀中,我满心惶惑和茫然,觉得有一种进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迷宫的感觉。

觉得自己触摸到了一种美――一种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被我们一直忽视的然而却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美。

莽莽秦岭分界我国南北气候,巍峨挺拔,高峻险陡,栈道的选线大多是在羊肠小道的基础上因水而成,沿着河谷前进。

因远古时无水文资料,分布于河谷近侧的道路每遇洪水常被淹没。

于是,就只有将路基逐渐升高。

年复一年,越升越高。

如褒斜道南段汉魏时下游高约8米,中游高约5米,上游高约2至3米。

隋唐以后,谷口一段已高达20至30米了。

至明清,谷口一段高70至300米,中段也达30至70米了。

有些地方仅升高路基还是不行,这时,真正的“栈道”出现了。

何谓栈道?诸葛亮先生总结说:“其阁梁一头人山腹,一头立柱于水中”;又一古人顾祖禹说:“缘坡岭行,有缺处,以木续之成道,如桥然,所谓栈道也”;今人郭荣章先生说;“何谓栈阁,即在陡峻的山崖间,凿石架木,下撑以柱,上覆以板所构成的通道”。

这几条艰险的古栈道,是一个早于万里长城的巨大土木工程,也是中国古代的国家级“高速公路”。

与那条后来不知怎么被侍弄成中华民族象征的绕国大墙相比,它们的主要作用不在防御而在沟通。

《秦栈图》:中国千年古栈道之图

《秦栈图》:中国千年古栈道之图

《秦栈图》:中国千年古栈道之图◎ 刘家信秦栈,古称秦蜀古道,是当时穿越高山屏障、沟通陕川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通要道。

《秦栈图》是一幅表示古栈道的路线图,详尽注出了沿线驿站店铺及群山江河的一种专题图。

该图共涉及三条栈道,分别是陈仓道(由宝鸡经风县、留坝到汉中)、褒斜道(由留坝至汉中,与陈仓道一段共用)、金牛道(由汉中至四川,仅表示了陕西境内一段)。

秦岭山中的著名栈道栈道,又称阁道、复道、栈阁,或故道等,这是中国古代在秦岭、大巴山一带的悬崖陡壁上凿孔、架木桩,最后铺上木板而成的供人行及车辆通行的专用道路。

为了保障安全,在栈道临河一侧及拐弯处,还装有栏杆,以防人马车辆坠入河中。

为防止悬崖陡壁上土石下坠砸伤来往人畜,还加盖顶棚,故称阁道。

秦蜀道是一项极为宏伟的巨大工程。

贯通秦岭天堑的多条栈道,实现了南北、东西的融合联通。

秦岭是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曾被形象概括为“南舟北马、北雪南桃”和“南稻北粟”,促进了关中与巴蜀两个天府之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秦岭山中的著名栈道主要有五条(由西向东计):秦蜀道(北栈陈仓道、南栈金牛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和蓝武道。

《秦栈图》包含的内容主要有秦蜀道和褒斜道(南段)。

中国古栈道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于春秋、战国,兴于周、秦,盛于汉、唐。

《战国策·秦策》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颜师古注:“栈道,阁道也。

”工程浩大的栈道,盘曲群山,“飞梁架绝峻,栈道接危峦”。

据史料记载:在鼎盛时,栈道路面平阔,可行马车,五里一阁,十里一亭,500公里大栈,约有各类建筑6000余个,其势壮伟宏观。

仅以秦栈古道为例,其长度超过1000公里,规模可与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媲美,被人们誉为中国的“三绝”。

修筑栈道的历史作用,可谓极为深远,在中国历史上曾导致秦伐蜀、灭巴、亡楚的重大历史事件,促进了中国的统一大业,创建了辉煌的华夏文明。

同时,秦朝的立国和亡国均与栈道工程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没有栈道就很难出现强汉盛唐的局面,可以说,栈道改变了中国历史命运的进程。

秦陵古道

秦陵古道

秦陵古道作者:梁衡来源:《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2016年第04期古时候,过秦岭主要靠几条险要栈道。

栈道,是在山谷绝壁上凿出石孔,插入木梁,再在木梁上凌空铺设木板,供人马行走;脚下便是深渊激流。

李白在《蜀道难》中曾描绘过秦岭古栈道的艰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这样的古栈道,极为险要,也极为脆弱,道口一堵,或途中某处坍塌,全线交通即告断绝。

现在过秦岭,有东、西两条山间公路可走。

东线起点在周至,西线起点在宝鸡,可以分别从东西两端向南翻越五百里秦岭,进入汉中盆地。

其他还有几条迂回路也可去汉中,但远了。

我们从西安出发,本来走东线近得多,但听说东线在修路,不好走,于是决定走西线。

秦岭古道,最早都是秦国开辟的。

秦昭襄王时就已修筑“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

自古国势强,道路畅。

秦昭襄王在位长达56年,秦国国势走向鼎盛,具备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筑栈道的实力。

秦昭襄王修筑的秦岭栈道,虽然初衷是出于军事目的,但长期得益的却是民用。

秦岭古道,秦和巴蜀的后人沿用了两千多年,得益了两千多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办过两件社会大工程,一件是筑长城,一件便是修驰道。

筑长城反映出的是封闭思想,修驰道弘扬的却是开拓精神。

筑长城,劳民伤财,曾激起天怨人怒;修驰道,客观上却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所以从未听谁说过秦始皇修路不对。

从关中去汉中的秦岭古道,东有子午道,中有褒斜道,西有陈仓道。

其中,褒斜道和陈仓道最为著名。

这是大致平行的两条秦岭古道。

陈仓道走的是秦岭西端的嘉陵江河谷,山势较为平缓,但路途迂回遥远。

褒斜道是翻越秦岭的主干通道,它走的是秦岭中段的斜河、褒河河谷,由秦入蜀“近四百里”,但山势陡峭,道路险要。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汉楚相争之际发生在这两条古道上的著名战例。

刘邦乘项羽在巨鹿与秦军主力决战之际抢先入关,项羽嫉恨之。

项羽入关后,封刘邦为汉王,都南郑(汉中),实际是把他撵出关中。

翻越秦岭的四条古道

翻越秦岭的四条古道

翻越秦岭的四条古道一、陈仓道(亦称故道)因道路北段起于陈仓县(今宝鸡市东代家湾),故名。

又因沿故道水(嘉陵江东源)而行,亦称故道。

大约兴起于殷周之际,秦于此道北段置故道县(今风州镇西北)。

陈仓道从益门镇入秦岭,沿清姜河南行,过大散关。

大散关为关中四关之一,位于今宝鸡市西南52里的大散岭上,是关中的西大门。

大散岭也就是今东峪口附近的秦岭分水岭,两山关控斗绝,形势险要,为入川必经之孔道。

今大散岭一带仍有古关隘遗址。

历史上的南北对立时期,控制这条孔道尤为重要。

因为大散关“扼南北交通,北不得此,无以启梁(汉中)益(四川),南不得此,无以图关中”。

在南北战争中,双方都要争取控制大散关,占据有利地形以制胜对方。

大散关不仅两山夹峙,而且居南北道路的最高处,对南北两侧均有建瓴之势,兵家必争,形势使然。

陈仓道过大散关后经今东河桥、凤州镇、略阳县南入四川或东南经勉县入汉中。

刘邦还定三秦就是走的这条路,故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说。

这条道路经过的河谷比较宽畅,险段比较少,是秦岭诸通道中最易通行的一条,但线路较长,包括关中平原和汉中平平原的里程在内,其长度达1200里以上。

唐代后期兴起的连云栈道,使陈仓道南段改线,成为官驿大道。

连云栈道从凤州起,折向东南,经今留坝县至武关驿与褒斜道相接。

从唐代后期起,改线后的陈仓道,北段仍出大散关,南段则走汉晋褒斜道。

这条道路综合了陈仓、褒斜两条道路的优点,既缩短了线路,又平坦易行,故成为川陕之间的主要通道。

唐代后期所说的褒斜道,多指改线后的陈仓道。

元明清时代,这条道路是连接川陕和北京通往西南的主要官驿大道。

这条道路虽然线路较长,但平坦易行,历代战争中的激烈战斗场面无不发生在此道上。

二、褒斜道关中地区通往汉中、四川的交通干道之一,因沿斜水、褒水而行,故名。

大约兴起于殷周,作为干道则始于汉。

《史记·河渠书》说,“故道,多阪回远,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

这条道路从今岐山县五丈原东侧的斜峪关入秦岭,沿斜水(今石头河)南行,越过老爷岭,向西折入桃川河,越过褒斜二水支流分水岭五里坡,进入褒水支流红岩河,经过太白县虢川塬,折向西南到达江口镇,再沿褒河入汉中。

探秘秦岭四大古栈道:子午道

探秘秦岭四大古栈道:子午道

探秘秦岭四大古栈道:子午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巍巍秦岭,如巨屏般横亘于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之间。

关中,是秦汉唐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蜀汉中,自古为西南重镇——出于政治军事、商贸文化的需要,两地之间的交通往来频繁,先民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毅力,在万仞千峰间的秦岭寻觅出了道路,后经官方不断修缮,逐渐形成了连通南北的秦岭四大古栈道。

哪四条古道?自东向西: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四条古道,与发生在这里的风流往事一起,被刻印在历史长卷中。

今天,就让笔者带您走进秦岭四大古栈道中声名最著的子午道:子午道的北端,起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秦岭终南山子午峪口。

为何叫子午?子为正北,午为正南,子午古道与汉长安城南北中轴线相对,故得名。

它北起秦岭终南山子午峪,南到汉中市西乡县子午镇,全长330公里。

今天的子午道北端,进山有公路,两山间为小溪。

入古道四公里处,金仙观映入眼帘。

金仙观依山而建,道观之上,为一天然巨岩,相传系西汉时期的玄都坛即修建于此,正对汉长安城子午线。

别小看这座道观,历史记载,晚唐时期留学长安的新罗人金可记在此修道,中国道教由此传入韩国,故金仙观被冠以“韩国道教祖庭”。

从金仙观后山一处“通玄”的石门上山,沿山路攀爬20分钟,即可抵达巨岩之巅,相传汉代玄都坛即建于此上。

“玄都”为道教词语,指天界神仙居住之所。

西汉文帝时,在子午谷内随山就势修建了一座祭祀天神的坛,号为玄都坛。

它的神奇之处在于:汉代在终南山修建的玄都坛,与几十公里外、渭河以北的齐天祠,共同构成了汉长安城的建筑基线(即子午线),而这也得到了现代科技的认可。

古人是如何完成这样高难度测绘的?我们不得而知。

笔者登坛,此间鲜有游客来访。

静谧间,举目四望,终南群山环绕,确为风水宝地。

#戳下面的10秒钟短视频#感受一下玄都坛的幽奇吧#在这里做瑜伽不错#打开今日头条,查看视频精彩内容访子午道,如拍古人肩:楚汉相争之时,汉高祖退入汉中,即因循子午道;三国时期,魏延曾向诸葛亮献策沿子午道奇袭伐魏,孔明不同意,这成为后人认定诸葛亮“一生谨慎不爱弄险”的佐证,更因此认为他少奇谋,只适合当参谋长,不适合做统筹全局的战略家。

秦岭褒斜古栈道(南起褒谷口(今汉中市褒城附近)-北至斜谷口(今眉县斜峪关口))

秦岭褒斜古栈道(南起褒谷口(今汉中市褒城附近)-北至斜谷口(今眉县斜峪关口))
4.米仓道,北起陕南南郑县,南至四川巴中县。米仓道全长250公里, 5.党骆道,北从西安周至开始,翻越秦岭,至汉中洋县。
6.陈仓道,北起宝鸡旳陈仓,南到汉中勉县。 7.连云道,北从宝鸡凤县,南到汉中旳褒城。 8.祁山道,北从甘肃天水,南到汉中。 9.荔枝道,从汉中西乡县出发,翻巴山,到汉中镇巴县,再到四川万源。
褒斜道又称石门道。因褒斜道南口是用人工开凿旳一种隧道洞,叫作石门,洞 长16.3米,宽4.2米,高3.45米。1970年修建石门水库时,淹在水库中。 褒斜道是两汉三国时期长安通往巴蜀旳主要道路,多设驿站。
石门受到历代文人墨客旳敬佩,李白在游历褒斜道时写下了《游石门》:
龙湫自古龙潭下,潭下弯曲一点油。 一点油石高万仞,万仞绝壁对江流。 江流有声出谷口,谷口春残翠屏收。 翠屏崖上仙为石,石为舞裳几度秋。 秋水为神玉为谷,玉骨龙肌跨龙虬。 龙虬虎豹连狮象,狮象重重千古留。
另外,留坝县江口镇附近,有洪武寺遗址、柘梨园赤崖遗址、梭椤树古城遗址、 江西营“三交城”遗址等,无不显现古栈道风采。
张良庙
江口镇位于留坝县东北部,距县城68公里,是褒河上游、古栈道中段旳一种 经济重镇和商贸集散地,全镇总面积242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53个村 民小组、,总人口7,569人,其中农业人口7,085人。
镇区栈道遗址多处,誉为“古栈道自然博物馆”。其中江西营有平梁直柱式栈 道遗址,史称“二十四孔阁”,山崖上有晋代修造栈道作记旳摩崖石刻一方, 是目前汉中唯一已知旳晋代修凿栈道旳石刻。
பைடு நூலகம் 主要栈道有:
1.褒斜道,据说是世界上最早旳栈道。隧道内壁和石门南褒河两岸崖上,留 下汉魏以来历代著名官员和文人不士旳提名和留诗,通称“石门石刻”。 2.子午道,又叫子午谷。北口在长安县,叫子口;南口在洋县,叫午口,全 长 420公里。

石门栈道

石门栈道

石门位于汉中市北约“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及高超的栈道工程技术直到今天依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人为了翻越秦岭天险,沿着山沟河谷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横木为梁,立木为柱,然后铺上木板形成栈道。

穿越汉中盆地的栈道有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金牛道、米色道和荔枝道等七条,其中尤以褒斜道最副盛名,褒斜道南起汉中褒谷口,北到关中眉县斜峪关,蜿蜒曲折,山层嵯迂回,全长235公里,从秦汉起,为争取货运相通,经济惠济、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在这条道路上曾上演了不少金戈铁马,威武雄壮的历史壮剧。

王远《石门铭》云:“穹窿高阁,有车麟麟。

咸夷石道,驷牡其马因。

千载绝轨,百辆更新。

”则记述了当时栈道上繁忙的盛况,多少年来,因其在古代交通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它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商贸、交通、邮驿、书法、碑刻以及建筑等诸多方面的重大影响而闻名遐迩,被茅以升先生称为“中国古代继长城、大运河之后的第三大古建筑”。

褒斜道中的“石门隧洞”是东汉永平年间采用“火烧水激”而成,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条能通行车马的交通隧道。

“石门隧洞”周边的百余方摩崖石刻,早已成为“国之瑰宝”,其中,更以“汉魏十三品”享誉国际。

1969年,石门大坝在褒谷口修建,褒斜道及石门遗址被水库淹没,时隔30余年,随着全球旅游热潮的兴起,人们渴望一睹古栈道风采。

为了再现这一伟大历史工程,石门水库管理局果断决策,在褒斜道原址上向上抬高70米修建了仿古石门栈道。

仿建的石门栈道全长3.26公里,完全按照古代栈道“平梁斜撑”、“平梁立柱”、“依坡搭架”、“多层平梁重叠”、“多层平梁加棚盖”、“千梁无柱”、“石积式”等七种形式,并按汉代风格恢复了一座驿站、三座邮亭、两座栈桥以及天心桥遗迹,另外还在“石门隧洞”遗址原处的山崖上仿凿了16米长的石门隧洞。

石门栈道的修建得到了汉中文化界研究石门及栈道多年的专家学者的关心和指导,同时也得到了广大游客的好评,认为这是反映汉中栈道文化,代表汉中旅游特色一道靓丽的景观。

陕西古栈道-傥骆道

陕西古栈道-傥骆道

陕西古栈道-傥骆道傥骆道( TangLuoDao )傥骆道是古栈道名。

傥骆道得名于其南口位于汉中洋县傥水河口,北口位于周至县西骆峪。

傥骆道长约240 公里,是褒斜道、子午道、连云栈道等古道中最快捷也最险峻的一条古道。

至今从西安飞往汉中的飞机航线,就是沿着傥骆道飞行的。

1古道简介<div style="mso-element:para-border-div;border-top:none;bord er-left:solid #E0E0E0 1.0pt;border-bottom:solid #CCCCCC 1.0pt;border-right:solid #E0E0E0 1.0pt;mso-border-left-alt: solid#E0E0E0 .75pt;mso-border-bottom-alt:solid#CCCCCC .75pt;mso-border-right-alt: solid#E0E0E0 .75pt;padding:0cm 5.0pt 6.0pt5.0pt;background:white"> 傥骆道傥骆道又名党骆道,骆谷道,始通于三国,是穿越秦岭,连通关中与汉中最近捷的古道路.唐代德宗,僖宗避兵火,均经由此路至汉中,四川傥骆道北口在周至县西骆峪(骆谷),向西南,以太白、洋县,三次翻秦岭及其支脉,出傥水谷(傥谷)至汉中盆地,古道全长约200 公里。

傥骆道一线的栈道、栈桥、摩崖碑刻等遗存共发现50 余处,主要分布于西骆河、黑河水,傥水等河谷,其架木或架石的栈孔多开凿于河流一侧的悬崖壁上下,个别地点的栈孔多达70 余个。

栈孔以方形和圆为主,也有呈马蹄形、三角形的。

栈道的修造方式有平梁立柱式、千梁无柱形,依坡搭架式以及凹槽式。

傥骆道,因南口曰傥(在陕西洋县境内)北口曰骆(在陕西周至县境内),故名,又叫骆谷道,长约500 华里。

在中国历史上穿越秦岭的诸条古栈道中,傥骆道最靠近秦岭主峰太白山,途中要翻越太白山周围的五、六座分水岭,人烟稀少猛兽出没,是最便捷也最艰险的一条。

陕西汉中古栈道介绍

陕西汉中古栈道介绍

陕西汉中古栈道介绍
陕西汉中古栈道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交通线路之一,它连接了汉中和巴蜀地区,成为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南地区重要的商贸贸易道路。

它全长400余公里,由于地形险峻,需要在崖壁上建造木质栈道。

这些栈道历史悠久,有些已有千年历史。

其中最著名的是陕西汉中至四川广元之间的“秦岭古栈道”,它由秦岭南北两侧的栈道组成,全长约300公里。

这条栈道大约始建于汉代,后来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成为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南地区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到了唐代,这条栈道在军事和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明清时期,这条栈道又经过多次加固和修缮,成为更为完整和可靠的交通线路。

今天,这些古栈道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珍贵财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历史遗迹。

- 1 -。

【图文】沿4条古道,10天自驾,纵横深度行走秦岭

【图文】沿4条古道,10天自驾,纵横深度行走秦岭

【图文】沿4条古道,10天自驾,纵横深度行走秦岭秦岭,东西延绵500多公里,是我国南北方的地理标志性分界线,融集了我国南方北方的地质、气候等自然奇观。

又因其地处中原进入巴蜀等南方地区的交通要冲,历朝历代在此修筑了众多栈道,要塞、古镇遍布大山深处,历史悠久,人文萃蔚,非常值得深度游览。

去年秋天,我一人一车,用时10天,自驾由西往东,沿褒斜——傥骆——子午——武关四条主要古栈道纵横穿越秦岭。

秦岭古道示图一、汉中——火烧店——紫柏山主要道路:316国道——244国道——武雪路——留张路路程:约120公里自汉中北行,至武关驿,这一段约70公里的244国道,和210省道重合,就是原来的褒斜古道。

在武关驿接继续北行的210省道,还是褒斜古道;接西北的316国道,便是著名的“暗度陈仓”的陈仓古道。

此段路线地处秦岭南麓,一路爬坡北行,沿途山道蜿蜒曲折,秦岭风光渐入佳境。

火烧店火烧店1.火烧店,被称为“秦岭最美小镇”,位于秦岭南麓的留坝县。

从汉中市出来,沿244国道北行约70公里,在武雪路口左转,车行8公里左右即到。

火烧店背靠紫柏山,月亮河、尚溪河穿镇子而过,依山傍水,植被茂密,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避暑的好地方。

镇子不大,秀气别致,环境清幽,抬头就可望见终日云雾缭绕的紫柏山。

走进镇子,古树繁花、小桥流水、田园农舍散布在山林间,处处显现着灵气。

镇子里有漂亮的民宿,还有“农耕文化体验园”、“稻草人公园”等景点。

2.张良庙。

就在紫柏山下,316国道旁。

张良与萧何、韩信合称“汉初三杰”,是汉朝开国功臣。

汉高帝刘邦即位不久,先后杀了韩信等功臣,张良急流勇退,来到紫柏山退隐修行。

现在的张良庙就是后人为纪念他而建的庙宇。

张良庙经过历代的重建、修葺,现在的张良庙是明清风格的古建筑。

古庙傍山依水,幽静肃穆,前后各有溪水环抱,周围是苍松紫柏,里面是古朴典雅的大殿、楼亭、楹联、摩崖、石碑等文物,集名胜、古迹、文物、风景于一体。

3.紫柏山,秦岭山脉的主要山峰之一,位于秦岭南麓的留坝县,距汉中约100公里。

褒河古栈道

褒河古栈道
《括地志》则记:‚昔秦伐蜀,路无由入,乃刻石牛五头,乃刻石为牛五头,置金於後, 伪言此牛能屎金,以遗蜀.蜀侯贪,信之,乃令五丁共引牛,堑山堙谷,致之成 都.秦遂寻道伐之,因号曰石牛道。‛ 《水经注》卷二七〈沔水上〉:来敏《本蜀论》云: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 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张仪、司马错寻路灭 蜀,因曰石牛道。
褒斜道
和历南上的石米 北长北 留代褒最“不、 端 口 诗著河早火是北米叫 在 ,名两的焚用口、大公眉 通官岸栈水铁高宽石里县 称员崖道激器 门。的 “和上。”或 ,栈斜 石文,隧法火米米两道谷 门人留道,药。南个南 石不下内据,当口石端通 刻士汉壁说而时高门叫称 ”的魏和是是开 通小褒 。提以石世原凿 长石斜 门谷 名来门界始山 ,全 16.3 3.45 470 4.2 . 3.75 褒 斜 道 , 南 口 在 汉 中 以 北 的 褒 谷 ,
王 宝 宏
栈道
栈道是我国古代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 一种通道,也是兵家攻守的交通要道,工程艰 巨,路途险恶,是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 《战国策· 秦》记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川 陕之间的栈道始建于战国时代,拓展于秦汉两代. 由于古代战火焚烧和2000年的蚀毁,古栈道留下 斑斑痕迹,引人今人的感叹。
汉中境内的主要古道
古代的蜀道中,90%的主体在汉中境内。
子 午 道 陈 褒 米 斜 仓 仓 道 道 道 金 牛 道
连 云 道
荔 枝 道
子午道
子午道是由长安直南入子午谷,翻越秦岭通往汉中、安康以及巴蜀的一条重要 谷道。它辟为驿道的时间虽短,但其交通作用却持续不断。 子午道出现在秦汉以前。秦二世三年(前207),汉高祖刘邦于“鸿门宴”后, 被迫由霸上去南郑就汉王位时,走的即是子午道。《史记· 高祖本纪》记“从 杜南入蚀中”。《史记集解》云:“蚀,入汉中谷道名。”杜,为秦之杜 县,今西安市南的杜城。即由杜县之南进入秦岭前往汉中。东汉的摩崖石刻 《石门颂》记“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即刘邦南去汉中时走的 是子午道。《水经注· 沔水》亦把张良护送刘邦去汉中途中烧绝的栈道指为池 水上源子午道上的“蓰阁”。 子午道与子午谷的得名,当与这条河谷及从长安南行开始一段道路的走向基本 取南北方向有关。古代称北方为子,南方为午,南北走向的大道就被称为子 午道。但就子午道全线而言,并非正南正北,而是由长安到秦岭正脊就稍折 西南,其后又转为由东南向西北,最后一段基本上转为东西方向。子午道路 线变化情况见图。 子午道秦岭中的一段路线在不同历史时期走向不一。

大秦岭的古栈道悬崖峭壁上的风雨往事

大秦岭的古栈道悬崖峭壁上的风雨往事
岭 。 大概 是 中 国 栈 道 最 为 密 集 的 地 方 。 自战 。 为 了 沟 通 秦 岭 南 北 交通 .历 朝 历代 ,在 秦 山峻 岭 之 间 修 筑 了 一 条 条 栈 道 。 这 些 穿 越 秦 的 栈 道 ,悬 在 高 山 峡 谷 之 间 ,将 巴蜀 大 地 和 接 在 了 一 起 。 所 以 ,有 人 称 它 为 我 国 古 代 继 大 运 河 之 后 的又 一 土 木 建 筑 奇 迹 。 北 向 南 穿 越 秦 岭 的 古 道 .最 著 名 的 有 故 道 、 、 陈 仓 道 、 褒 斜 道 、 傥 骆 道 、 子 午 道 、 阴平 这 些 古 栈 道 和 由汉 江 南 岸 延 伸 而 来 的 荔枝 道 、
在 斜 峪 关往 西 不 远 的 五 丈 原 。诸 葛亮 在 那 里 抱 病 而 终 。 从 天 水 出 发 ,一 直 到 早 年 诸 葛 亮 躬 身 垅 亩 的 南 阳 卧龙 岗 , 1030多 公 里 的 秦 岭 主脊 两 侧 ,遍 布 大 大 小 小 的 诸 葛 亮 庙 。作 为一 位 政 治争 战 的 失 败 者 . 诸 葛 亮 在 他 最 后 的 时 光 几 乎 从 未 痛 快 淋 漓 地 战 胜 过 秦岭 ;但作 为一位 中国老 百姓 的精神偶像 ,恰 恰是 诸 葛亮 那种知其不 可 为而为之 的精神光 芒 ,使他 的 灵魂 更 加高 远 明亮 。
周武 王伐 纣 时 ,就 有 来 自秦 岭 以 南 的庸 、蜀 、 髦 、微 、陆 、彭 、濮 等 古 国和 古 民族 参 加 了牧 野 之 战 其 中 蜀 国 巴 人 要 过 秦 岭 ,最 近 的 线 路就 是 走褒 斜 道 这 就 是 说 ,最 晚 在 战 国 时 期 ,在 逆 褒河 而 上 的 秦
文 川 道 、 金 牛 道 、 米 仓 道 相 互 连 接 ,形 成 了我 国 代 蔚 为壮 观 的古蜀道 。在这些栈道 上 ,曾经 上演 一 幕幕 征 战 、逃 亡 、火 烧 连 天 、驿 马飞 驰 的风 雨 往 事

陕西省秦岭古栈道【高清大图】

陕西省秦岭古栈道【高清大图】

陕西省秦岭古栈道【高清大图】古代人们为了越过秦岭,开拓了不少道路,其中主要有嘉陵道(陈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和丹灞道,这五条古道是连接关中到陇蜀的主要通道。

陈仓道(嘉陵道)首先是嘉陵道,嘉陵道又叫陈仓道,从陈仓(宝鸡)沿扦水(今清姜河)经大散关上行至秦岭主梁,又沿嘉陵江支流下行到凤州(今凤县)经褒城到南郑(汉中)从长安到汉中这条路最长但比较平坦,并且有嘉陵江水运之便,所以直至今日陈仓道交通依然十分频繁。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指的这条古道。

嘉陵道北段宝鸡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

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

”是一个很重要战略位置,以及交通枢纽。

位于陕西省宝鸡县南大散岭上。

北连渭河支流,南通嘉陵江上源。

散关当山川之会,扼西南、西北交通要道枢纽。

亦称崤谷。

今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由此通过。

大散关亦称散关,关中四关之一,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散关。

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嶂,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

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

” 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穿关而过,千年天堑变通途,一批旅游场馆业已兴建。

山岩上所留前人镌刻的“古大散关”几字尚见。

大散关,亦称“散关”。

位于宝鸡市南郊川陕公路19.5公里处的清姜河岸。

因置关于大散岭而得名(一说因散谷水而得名)。

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遗址、范围为南起秦岭梁,北至二里关。

散关设于西汉(一说散关之名最晚当始于秦代),废弃于明末。

现在关址处立有:“秦岭”石碑一块。

在散关岭上的古散关关门遗址东面,立有“古大散关遗址”石碑一块。

复原后的秦岭古栈道

复原后的秦岭古栈道

复原后的秦岭古栈道转自铁血秦岭古栈道示意图制图/吕姗姗名词解释栈道,即古人为了解决崇山峻岭里的交通问题,尤其像秦岭这样的天然屏障而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架木桩,最后铺上木板而成的供行人和车辆通行的“专用”道路。

为了保障安全,在栈道靠河身一侧及拐弯处,有的还装有栏杆,以防人马车辆不慎坠入河中。

为了防止崖壁上土石下坠砸伤来往人畜,还在有些地方的栈道上加盖顶棚。

有顶棚和栏杆的栈道,远远望去好像一长串空中楼阁,故古人又称为“阁道”。

桥梁是横水而过,栈道是傍水而行,栈道中有时也有加盖顶棚的桥梁,所以古人也称栈道为“桥阁”。

核心提示■早于大运河的历史景观是万里长城,早于万里长城的历史景观是中国古栈道。

秦岭山中的几条主要古栈道之间都有关联,如秦岭山中的一张网。

学者认为,当年如果没有畅通的栈道,就很难出现强汉盛唐。

■蜿蜒在秦岭山里的那数条比秦直道的历史更悠久的古栈道就是中国古代山区的“高速公路”。

因为你如果回头看今天的高速公路,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无论是在线路的设计上,还是在整体规划上,我们都可以发现中国秦岭栈道的影子。

■长城的精神在于“围”和“堵”,以大围墙的姿态拒绝外人进入自己的“家园”,而栈道的精神却恰恰相反,它象征着延伸、沟通和发展,有了解外面、走出去的内涵。

第一部分栈道千里通于蜀汉1986年盛夏的一天,在周至挂职任县委副书记的女作家叶广芩到佛坪县境内的秦岭深处探访国宝大熊猫。

在一处人迹罕至、只能听见流水声而水影无踪的峡谷地带,她被一棵巨大的枯树深深吸引。

叶广芩怀着好奇的心理上前轻轻地推了一把,结果让她吃惊和震撼的是,这棵在这里立了上千年的古树竟轰然倒塌……古树位于一条古代的栈道旁,相当于如今迎宾大道上的绿化树。

作家为此感到抱歉和“愧疚”,在她以后的作品里多次提及这条栈道和栈道旁的那棵树。

鼎盛时有栈阁九万余间这条古道叫傥骆道,是历史上长安通往蜀地和大西南各地的多条古道中最快捷、也较为著名的一条。

仅听这条古代道路沿途的地名,我们就可以想象当年它的繁华和辉煌———蒸笼场、骡马店、火池坝、牌坊沟、三官庙、三星桥……店铺、商旅、集市的痕迹无处不在。

秦岭古道「库谷道」,探索历史的足迹,享受秦岭绝美景致

秦岭古道「库谷道」,探索历史的足迹,享受秦岭绝美景致

秦岭古道「库谷道」,探索历史的足迹,享受秦岭绝美景致秦岭山脉是中国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巍峨挺拔,高峻险陡。

远在商周,秦岭山间已出现沟通南北的栈道,栈道大多是在羊肠小道的基础上因水而成,沿着河谷前进。

分布于河谷近侧的道路。

周秦汉唐的千余年间,秦岭驿道道作为首都长安联结南方诸省的战略通道,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其中的子午道、骆谷道、褒斜道、陈仓道、蓝武道古道,至今遗存大量文物古迹,蕴藏着诸多的自然景致。

库谷道为古代长安翻越秦岭通向陕南的古道之一。

库谷,就是今天的库峪,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杨庄街道库峪口村。

从库峪流出的河就是库峪河,向下游流入浐河,浐河又汇入灞河,最后流入渭河。

库峪河也是长安区与蓝田县的界河。

库谷道、义谷道、锡谷道均系自古代长安翻越秦岭,南向通往金州(今安康)的驿道,各以入口秦岭山谷得名。

唐宋时已有山间小径,元代正式辟为驿路。

库谷为河支流库峪河自秦岭而出的山谷,位于今蓝田与长安两县交界处。

库谷道经行路线大致为:从长安东出,经引驾回折南入库谷(库峪口),溯库峪河而上翻越秦岭,经十八里小岭、阴沟口、阎王沟、黄家店、石湾铺、拦马河、表德铺至镇安县,循乾佑河而下,经今长哨、东坪、青铜至两河关进入旬水谷道,又经赵湾、甘溪至旬阳县,折西沿汉江北岸到达金州。

义谷即今长安县东南60里的大峪口。

锡谷即今长安县东南的小峪口。

义谷道、锡谷道是到达镇安县之前的另两条驿路,至镇安后与库谷道相合。

今天,库谷道(义谷道、锡谷道)已经荒废,倒是有不少驴友在这条老路上做2日穿越。

现今的西康高速既是沿此道而建。

库峪名称的来历,传说很古的时候,当地水质很涩,土人不知,逢人就说苦,后来慢慢的转音为库峪了。

九十年代,库峪的西木斯村发现有金矿,也许就是验证了水质苦涩吧。

当时曾经掀起一股淘金热,由于含量少,分散不适宜开采,加之污染环境,如今多荒废。

库谷股道经行路线大致为:从长安东出,经引驾回(引镇)折南入库谷(库峪口),溯库峪河而上翻越秦岭,经十八里小岭、阴沟口、阎王沟、黄家店、石湾铺、拦马河、表德铺至镇安县,循乾佑河而下,经今长哨、东坪、青铜至两河关进入旬水谷道,又经赵湾、甘溪至旬阳县,折西沿汉江北岸到达金州(安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岭古栈道【高清大图】古代人们为了越过秦岭,开拓了不少道路,其中主要有嘉陵道(陈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和丹灞道,这五条古道是连接关中到陇蜀的主要通道。

陈仓道(嘉陵道)首先是嘉陵道,嘉陵道又叫陈仓道,从陈仓(宝鸡)沿扦水(今清姜河)经大散关上行至秦岭主梁,又沿嘉陵江支流下行到凤州(今凤县)经褒城到南郑(汉中)从长安到汉中这条路最长但比较平坦,并且有嘉陵江水运之便,所以直至今日陈仓道交通依然十分频繁。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指的这条古道。

嘉陵道北段宝鸡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

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

”是一个很重要战略位置,以及交通枢纽。

位于陕西省宝鸡县南大散岭上。

北连渭河支流,南通嘉陵江上源。

散关当山川之会,扼西南、西北交通要道枢纽。

亦称崤谷。

今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由此通过。

大散关亦称散关,关中四关之一,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散关。

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嶂,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

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

”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穿关而过,千年天堑变通途,一批旅游场馆业已兴建。

山岩上所留前人镌刻的“古大散关”几字尚见。

大散关,亦称“散关”。

位于宝鸡市南郊川陕公路19.5公里处的清姜河岸。

因置关于大散岭而得名(一说因散谷水而得名)。

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遗址、范围为南起秦岭梁,北至二里关。

散关设于西汉(一说散关之名最晚当始于秦代),废弃于明末。

现在关址处立有:“秦岭”石碑一块。

在散关岭上的古散关关门遗址东面,立有“古大散关遗址”石碑一块。

大散关是关中西南唯一要塞。

自古以来由巴蜀、汉中出入关中之咽喉,“关控陡绝”,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正如《史记》所载:“北不得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无以固关中”,因而,这里也就成为了历代兵家看重和必争之地。

历史上争夺散关之战有70多次。

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采取韩信之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自汉中由故道出陈仓还定三秦,经由此关;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延岑引兵进入散关至陈仓;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攻张鲁,自陈仓过散关;蜀汉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散关围陈仓。

公元1131年5月,南宋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1130年),宋于富平之战失败后,宋将吴即收拾残兵,屯据和尚原,刚立好栅寨,金兵已至原下。

有人劝吴移屯汉中,保住入蜀之关口,吴认为:"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

"果然打败了来犯的金兵。

次年五月,金没立郎君及别将乌鲁折合,分两路入寇。

没立出凤翔,折合自阶、成、凤州出大散关。

当时,吴乏粮,故兵无斗志。

吴与弟吴麟召诸将,以忠义相激励,并歃血而誓,使兵众感奋。

乌鲁折合兵先至,在和尚原北列阵,宋军更战迭休,大败折合。

这时,没立郎君正攻箭关,吴选兵奋击,使金兵两路不得会合,大败而去。

十月,完颜宗弼(金兀术)自熙河移兵窥蜀,引兵众十万人,从宝鸡造浮桥渡渭来犯,吴派吴麟、雷仲等,将劲兵用「驻队矢」迎敌。

并用骑兵断其粮道,共交锋三十多次,完颜宗弼中箭而败退。

此役宋军大胜。

大散关因重要的战略地位,自古以来是关中四大门户(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之一。

不仅如此,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到今,又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及普通;老百姓游览之地。

据传“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授《道德经》一卷;曹操过大散关留下了《晨上大散关》的诗;唐代王勃、王维、岑参、杜甫、李商隐等,特别是宋代陆游、苏东坡有关大散关的诗最多,影响也最大。

伫立关址,纵目远眺,但见群山叠嶂,古木翁郁,两侧的山峰如卧牛,如奔马,又像密不透风的天然屏障。

大散岭下,清姜河激湍奔流。

这里的自然风光特别优美。

嘉陵道中段凤县灵官峡简称灵官峡,是嘉陵江上游第一道峡谷,也是宝成铁路穿越秦岭的险段之一。

早在1954年修建宝成铁路时,作家杜鹏程来此采访,写下有名的通讯《夜走灵官峡》,经人民日报发表。

灵官峡的走向可分两条:一条是从峡口向西,经过关底下村二组,蜿延曲折至两当桥,向东北沿红崖河延伸,至关底下村一组下边的石拱桥而出峡,全长10余公里。

本段全在风县境内。

另一条是跨过两当桥向西南延伸,直至琵琶崖,全长也10多公里。

本段全在两当县境内,灵官峡铁路文化主题公园位于凤县县城西南,陕甘交界之处,距县城约5公里,峡内谷静幽深,滩清水碧,奇峰怪石姿态万千,山泉涧溪抛珠撒玉,丹霞地貌红崖斗险,“美女抱琵琶”、“神龟相对”、“石狮跳江”等自然景观令人遐想联翩。

张果老洞位于两当县城东南的灵官峡白皮松自然保护区。

石洞坐落在半山腰上。

原洞口已被坍落的土石封堵,现入口原为石洞的耳窗,高1米,宽3米,呈扁圆形。

进洞后木梯而下,深6米许。

木梯有11蹬,上端刻有"同治六年河北村官中置"十字。

要梯虽历130年,仍很坚固。

全洞长200余米,有大的伞形石洞16个,第一洞仍可见阳光,内有塑像残片、塑像底座及残留石碑等;第二洞长20米,高10米,洞中亦有神像台。

所有大小石洞中都有造型生动、花纹别致的钟乳石。

1993年张果老洞经重修,增设牌楼、道、凉厅、台阶等,洞中成组布设景观,已成为新的旅游景区。

嘉陵道南段褒斜道是从眉县斜峪关沿石头河上行至嘴头(太白县城),越秦岭分水岭,顺红岩河谷,经白云镇河王家楞,至留坝县江口镇,又沿着褒河下行经武关驿、马道驿至褒城汉中。

全长380公里。

唐天宝十五年,玄宗李隆基为多安史之乱,逃往四川,便是取褒斜道入蜀。

褒斜道北段褒斜道南段傥骆道从周至骆峪口沿骆峪、经厚畛子,越兴隆岭,沿酉水华阳至洋县,全程425公里。

这条路线主要于军事活动。

正始二年(244),魏将曹爽出骆峪罚蜀。

甘露二年(257),蜀将姜维出傥骆道伐魏。

唐代,傥骆道曾一繁荣,成为由长安入川最捷近的道路,沿途馆驿多达11处。

建安四川(783年)德宗避乱南郑,广明元年(880年)僖宗去蜀,都取道傥骆。

傥骆道北段傥骆道中段傥骆道南段子午古道由长安沿沣河上行,越秦岭经宁陕、石泉达汉中。

这条道有新旧两线,古道乃汉魏时期顺池河下行至石泉;六朝后的新线才是经江口、宁陕达石泉,全程520公里。

秦汉魏晋时期,子午道的大致经行路线为:自古长安南下,经今西安南郊杜城村,入今长安县子午镇附近子午谷,溯谷而上至土地梁,越梁沿沣水支流至喂子坪附近沣水河谷,溯谷南行至关石(即子午关,又名石羊关);过关石后南行,越秦岭主脊到宁陕县沙沟街,循汉江支流旬河而下,经高关场、江口镇、沙坪街、大西沟,翻越月河梁至月河坪,南渡月河顺腰竹沟行,于古桑墩附近越腰竹岭进入汉江另一支流池河沿,循池河南下,经营盘、胭脂坝、新矿、龙王街、铁炉镇入石泉县境,经梧桐寺、迎风街、石佛寺、筷子铺、后营至池河镇,过马岭关绕汉江北侧九里十三湾至石泉县城;自石泉县城向西北,经古堰、绕峰街至西乡县子午镇,过子午河入洋县境,复经金水镇、酉水镇、龙亭进入汉江平原,过洋县、城固县城到达汉中。

唐代“涪洲贡生荔枝,取道西乡驿站沿子午河入谷,至长安不过三日”。

在秦岭诸道中,子午道最为冷落,天宝年间从四川涪陵运送新鲜荔枝到长安,为使荔枝色味不变,才取捷近的子午道。

子午古道,自长安向南,进子午峪,在碾子坪处越过秦岭中线,到西乡县南边的子午镇,折向西经洋县城关镇到达汉中市,再向南穿过巴山,直抵四川绵阳涪城区。

子午古道,北端称“子”,南端称“午”。

子午,即阴阳也,全长约420公里。

子午道,又名荔枝道,因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便命人整修了从四川涪陵到长安的道路,快马传递荔枝到长安。

于是每年“飞骑驰进,七日七夜至京,人马多毙于路,百姓苦之”……据考证,唐代杜甫曾到此一游,并作诗描写子午谷景色和朋友修道的情形:“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青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向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长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诚长往,芝草琅玗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今日的书画家也留下了许多题词和感悟。

唐代新罗人金可记曾留学长安为宾贡进士,后隐居子午谷修道,公元858年二月二十五日仙逝。

他曾在子午谷中种植许多花果,因而有果峪之名。

今日金仙观的会期是二月二十五、七月二十六和每月初一、十五。

子午峪曾经是古代长安通往南方的交通要道,这条古道至今仍存在着诸如栈道、摩崖石刻、“二柏一石头”等古代遗存,金仙观所在山上就有汉代玄都坛和唐代金仙观遗址。

后来由于山洪洗劫和沣峪公路的修建等原因,古子午道衰废,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古玄都坛和金仙观已难见踪迹。

幸有南杜角村、七里坪村民和韩国金仙学会出资出劳,于2006年8月19日重建成了一个新的生态化的金仙观,并挂牌开光,供群众参拜。

新的金仙观建在两谷之间且二水交会所包围的一座山峰上下,东面遥对小五台,东南是子午大道,西北被环山拥抱,山顶是玄都坛遗址,海拔约千米,有石阶和小道可攀,登高望远,可见西安城郭及周围的山景,空气清新,使人心旷神怡。

玄都坛是祭祀天神的祭坛,它和长安城北渭北塬上的天齐祠的连线处于长安城的中轴线上。

现在的金仙观内供奉着菩萨、财神和韩国道教传播祖先金可记的塑像,而玄都坛上供奉的则是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或玉皇大帝。

道士们每天诵经,练太极拳、站桩,学习《道德经》,参悟玄学。

子午道北段地图,北起子午镇北豆角村,这儿还有老城门。

子午道中段地图,基本与210国道重合,一直到达江口才有分叉子午道南段地图,黄线为六朝后的新线,红线为汉魏时期老线,从江口南面的月河坪分开,向南走池河到石泉(注意是月河坪而不是月河乡)耍钱厂位于柞水和长安的分界线上,海拔2200,是一块较为平坦的高山草甸,没有任何建筑物,历史的痕迹也了无踪迹。

据说这耍钱厂来有段来历:相传是赵匡胤当年还是一个小混混时开赌场耍钱之地。

后来陈桥兵变成了宋朝开国皇帝,为纪念盖起了一座漂亮的场院,修了一个雕花门楼。

赵匡胤赌博的地方叫“耍钱场”。

一直沿袭到今。

解放前,这里是土匪赌博的好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