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第一章1.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分组讨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底边长度、底角大小等。
2.分组探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各小组学生还需探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尝试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到位。
-表现优秀的作业将在课堂上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会使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一判定定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学生能够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运用周长和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引导学生面对问题,勇于尝试,不怕困难,培养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精神。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将等腰三角形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重难点: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想:设计真实的情境问题,如建筑物的平面设计、艺术作品的对称性分析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探究式学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
-设想:通过引入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确定等腰三角形的高线和中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推理等手段自主探索答案。
12.3.1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12.3.1等腰三角形(一)教学设计说明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学周丽1、教学内容分析《等腰三角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3节的内容,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性质。
由于它的这些特殊性质,使它比一般三角形应用更广泛,而等腰三角形的许多特殊性质,又都和它是轴对称图形有关,因此教科书把《等腰三角形》安排在《轴对称》这章中。
本节课就是以轴对称图形为切入点,研究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并进一步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证明这些性质。
教材让学生通过剪纸来认识等腰三角形,再通过折纸猜测、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加以论证,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这种“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今后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等边对等角”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方法之一,“三线合一”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而且这两条性质在今后要学习圆和正多边形时应用也非常广泛。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由以上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数学思考:1、经历操作、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2、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几何证明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加强学生对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与文字语言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3.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12.3.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等腰三角形对于学生学习和研究图形的轴对称性具有重要意义,由等腰三角形揭示的“等边对等角”和“等角对等边”的几何事实,是边与角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基本依据,是平面几何体系中重要定理之一;本节内容起到了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既用它作为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推理论证的载体,又由此对三角形的研究呈现出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随着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学习和研究的深入,学生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将有所增强;实验与论证相辅相成,帮助学生从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过渡.2、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①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②能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两个角相等或两条线段相等。
③结合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与证明过程,体会轴对称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①的标志是:学生能借助实验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能正确理解两个性质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能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性质的含义,特别是“重合”和“三线合一”的含义,会将性质“三线合一”分解成三个命题);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两个性质。
达成目标②的标志是:学生能在等腰三角形的情境中利用两个性质证明两个角相等或两条线段相等。
达成目标③的标志是:学生知道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能借助轴对称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获得添加辅助线证明性质的方法。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②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折叠纸片突破难点.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长方形纸片三、教学过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也有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3.结合课本例题,讲解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如求等腰三角形的面积、角度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结合课本和教师讲解的内容,讨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等腰三角形在平面几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几何观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实物图片,如埃及金字塔、三角形警告标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2.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这些图形都是由两条相等的线段和两个相等的角组成,从而引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4.强化练习,巩固学生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设计具有梯度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进度,给予他们针对性的指导。
5.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与其他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
-探讨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图形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联想和迁移能力。
3.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的基本概念,那么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等腰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授课班级】七年统■八班【学情分析】七年纸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形成,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概括等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用到辅助线的添加,学生理解会有些闲难。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可让学生从巳有的生活经脸出发,参与知识的产生过程,在实践操作、自主探索、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數学知识和技能,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
闵此我把本节课的难点定为:添加常用辅助线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材分析]1.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2.单元教材分析本章是北师大療七年圾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主雯內容是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氏其基本性质,欣赏、体验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此基咄上,研究等腰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这些内容不仅是对巳学过的线段、角、三角形等內容的补充和完舂,而且是进一涉研究相似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知识的杀咄,对学生的后继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3.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內容,是在学生巳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杀本概念、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的性质的基瑞上进行的。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线段垂亶的重要方法;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把三角形中的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后续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利定、等边三角形、菱形、正方形尺圆等内容的重要基咄。
闵此等腰三角形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晏作用。
【教学目标】1.单元目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井进行敎学分析,通过对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硏究,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脸,培养学生积枕的情感、态倉,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的发展。
2.课时目标(1)能够探究,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性质。
《等腰三角形》 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证明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等腰三角形的图片,如等腰三角形的建筑、饰品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等腰三角形。
2、新课讲授(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结合图片,给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通过对折,观察并猜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②引导学生从边、角、线段(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方面进行猜想。
③对猜想进行证明。
例如,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已知:在△ABC 中,AB = AC。
求证:∠B =∠C。
证明:作底边 BC 的中线 AD。
因为 AB = AC,BD = CD,AD = AD,所以△ABD ≌△ACD(SSS)。
所以∠B =∠C。
通过类似的方法,证明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是否相等?已知:在△ABC 中,∠B =∠C。
求证:AB = AC。
证明:作∠BAC 的平分线 AD。
因为∠BAD =∠CAD,∠B =∠C,AD = AD,所以△ABD ≌△ACD(AAS)。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定义等腰三角形,并能确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形和计算,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2. 难点:通过观察和计算,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拿起一把剪刀,将纸张剪成一个三角形,然后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学生可以回答出各种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然后教师指出三角形的两条边是否相等,学生发现其中两条边相等,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2. 概念解释教师向学生解释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然后,教师再次展示剪纸做出的等腰三角形,引导学生回答:哪两边是相等的?学生可以指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是相等的。
3. 性质探究教师将多个三角形的图形投影或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观察和研究这些三角形。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这些三角形中哪些是等腰三角形?为什么?- 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一个三角形两边相等时,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边相等,那么他们对应的两个角也相等。
4. 练习与巩固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例如:- 观察三角形ABC,AB = AC,∠A = 60°,请判断三角形ABC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 观察三角形XYZ,XY = XZ,∠X = ∠Y = 45°,请判断三角形XYZ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5. 拓展与延伸教师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究。
例如:- 一个三角形两个角相等时,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吗?- 如果一个三角形两个边相等,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吗?四、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正确理解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用所学知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第1课时)
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D
[ 活动2 ]问题
(1)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下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看看得到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
↓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剪法。
学生观看后动手剪纸、观察。
教师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提
出问题。
学生观察思考后发现,上述过
程中剪刀剪过的两边是相等的,即
△ABC中,AB=AC。
展示学生作品。
提问:象
这样的三角形叫做什么三角形?
学生回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概念,介
绍腰、底边、顶角、底角等概念。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
注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到数学活
动中来。
为学生提供
参与数学活动的
时间和空间,让
学生动手剪纸,
获得图形的直观
感受,调动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并
为下面的折纸操
作做好铺垫。
同
时复习等腰三角
形的概念及其相
关的概念,加深
印象。
B
D
C A。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1、学习目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能应用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步具有观察、猜想、推理、归纳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教学重、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其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证明。
3、突破难点策略: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学情分析刚进入初二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
三、教法分析《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为了顺利达到这一目标,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了以观察法、发现法、实验操作法、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学法建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通过本节教学,我将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多感官参与,多种心智能力投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状态。
2、向学生渗透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沈抚新城高湾中学金希龙一.内容和内容解析【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二章《轴对称》第三节12.3等腰三角形中的第一课时.【内容解析】现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代数、几何,本章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
本节课是在小学认识了等腰三角形的腰相等,中学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及“三线合一”的性质。
本节内容既是三角形全等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学习四边形、圆等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还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
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平面图形和空间立体图形的证明和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生活的建筑、测量、设计等方面也有其独特的应用。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证明及应用.二、学情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特点来看,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像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
虽然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存在知识的遗忘。
经过七年级的培养,现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一个使学生有机会自己动手、亲自体验新知识的氛围。
在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发展,改变以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情感发展的倾向,让学生从动手实验入手,发现、猜想、证明、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逐步懂得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三.目标和目标解析1.知识与技能:(1)能够探究,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2.过程与方法:(1)经历折纸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1.1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3.数学建模: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建立数学模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数学抽象:使学生能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5.数学运算:在论证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和严谨的数学态度。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程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总体上是到位的。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了直观的感受。
1.1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称为腰,另一边称为底。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a.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b.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即底边的中点到对角的线段)等于底边的一半,并且垂直于底边。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等腰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3.3.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13.3.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等腰三角形对于学生学习和研究图形的轴对称性具有重要意义,由等腰三角形揭示的“等边对等角”和“等角对等边”的几何事实,是边与角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基本依据,是平面几何体系中重要定理之一;本节内容起到了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既用它作为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推理论证的载体,又由此对三角形的研究呈现出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随着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学习和研究的深入,学生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将有所增强;实验与论证相辅相成,帮助学生从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过渡.2、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①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
②能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两个角相等或两条线段相等。
③结合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与证明过程,体会轴对称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①的标志是:学生能借助实验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能正确理解两个性质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能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性质的含义,特别是“重合”和“三线合一”的含义,会将性质“三线合一”分解成三个命题);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两个性质。
达成目标②的标志是:学生能在等腰三角形的情境中利用两个性质证明两个角相等或两条线段相等。
达成目标③的标志是:学生知道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能借助轴对称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获得添加辅助线证明性质的方法。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②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折叠纸片突破难点.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长方形纸片三、教学过程。
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设计(共5篇)
第 1 篇: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设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定理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及应用意识,初步掌握作辅助线的规律及“分类讨论〞的思想。
2、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量,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激发学生探索在现实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
2、教学难点:问题的证明及等腰三角形中常用添辅助线的方法。
三、教学用具三角板、圆规、投影胶片、投影仪、计算机等。
四、教学过程课的导入:〔一〕、三角形按边怎样分类?(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腰和底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二〕、什么叫等腰三角形?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顶角、底角.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三〕、普通三角形有那些性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 〔四〕、图片展示等腰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新课讲解〔一〕、动手实验,发现结论请学生折叠事先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观察除两腰相等外,它的两个底角还有什么关系?〔二〕、〔电脑或者几何画板演示〕结论:折叠等腰三角形或者改变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后,两底角之间依旧保持相等关系。
〔三〕、证明结论,得出性质1、性质定理的证明。
〔1〕学生找出文字命题的题设、结论、画图,换成符号语言。
〔2〕引导学生寻觅辅助线、如何添加辅助线。
〔3〕电脑显示证明过程。
〔4〕说明“等边对等角〞的作用。
2、推论 1 的证明。
〔1〕进一步启示学生得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2〕说明这条性质的作用,总结等腰三角形中常用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13.3.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13.3.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年级八年级课题13.3.1等腰三角形(1)课型新授课教学媒体希沃白板5课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2. 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3. 归纳证明两个角相等的常用方法.过程方法1. 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推理能力。
2. 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
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师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任意剪出一个直角边在折线上的直角三角形,把它展开,得到三角形是什么特殊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呢?这是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探究:把得到三角形,记为ABC∆,并将折线的另一端点记为D,如图所示.将等腰ABC∆沿AD对折再展开,重复几次,观察图形1.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有哪些相等的线段?2.等腰ABC∆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什么?3.等腰ABC∆除两腰相等外,它的角有什么性质?用语言描述等腰三角形的这条性质并给与证明。
4.等腰ABC∆中,AD有几种角色?各是什么?用语言描述等腰三角形的这条性质并给与证明。
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 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即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教师演示折纸、叠纸的过程,学生观察所得三角形的形状,教师板书课题。
教师重复演示等腰三角形对折的过程,并在黑板上画相应等腰三角形。
学生观察图形,用语言描述性质,并给予证明。
教师给出性质的准确描述,并板书性质。
通过情境引入本节课课题。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描述、证明,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大胆尝试。
13.3.1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第十三章节课题13.3.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其进行证明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能初步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难点与关键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证明。
关键:等腰三角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幻灯片播放生活中等腰三角形的照片),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美丽的图案,其中一些是平面图形。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吗?(答:都存在着等腰三角形。
)2.前面我们对等腰三角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板书课题)3.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下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①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什么?②相等的两边叫什么?③另一边叫什么?④两边的夹角叫什么?⑤腰和底边的夹角叫什么?二、讲授新课(一)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剪一剪: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的红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一个直角三角形),再把得到的直角三角形展开,得到的三角形ABC有什么特点?2.折一折:△ABC 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3.找一找: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4.猜一猜:由这些重合的角,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说一说你的猜想.5.板书猜想: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二)验证等角三角形的性质1.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我们发现并概括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你能用所学知识验证上述命题吗?2.一般我们证明几何命题的步骤是?3.证明两个角相等,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刚才的折纸给我们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观察折纸添加辅助线,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
)4.折纸描述有三种方法:底边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
5.证明:6.想一想:由△BAD≌△CAD,除了可以得到∠B= ∠C(两个底角相等)之外,你还可以得到那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发现:①∠BAD=∠CAD(AD为顶角∠BAC的平分线),② BD=CD(AD为底边BC上的中线),③∠ADB=∠ADC=90°(AD为底边BC上的高).即AD是等腰△ABC顶角∠BAC的角平分线、底边BC上的中线、底边BC上的高线 .(三)总结归纳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四)例题讲解三、课堂小结四、当堂练习五、作业布置P 77 练习第2、3题教学中的不足教学中的优点。
人教版八上数学13.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3.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任务的分析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边对等角”定理,能够运用“等边对等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理解并掌握“三线合一”定理,能够运用“三线合一”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定理的探究过程难点“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一情景引入活动二复习回顾活动三互动探究活动四猜想论证活动五总结归纳活动六典例解析活动七拓展提升活动八小结梳理由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复习等腰三角形及其相关概念,温故而知新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活动发现性质,并进行理性思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归纳提炼性质定理,让学生熟悉“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应用性质解决问题,尝试“用方程计算角度”的思想方法尝试应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了解学生的学情,让学生逐步养成总结的好习惯.课前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1、多媒体演示文稿.2、直角三角尺、圆规.自制纸质等腰三角形剪刀、直角三角尺实践作业、课后阅读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情景引入出示一组含有等腰三角形的生活图片,让学生感知图片主要部分形状的共同点,引入课题。
从学生感兴趣,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动二】复习回顾学生回忆等腰三角形的相关定义,进一步提出:“人们在生活中如此的喜欢等腰三角形,它到底还具有那些性质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板书课题)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三】互动探究1.如图13-3-14,把一张长方形纸沿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铺平,得到的三角形是什么特殊三角形?它具有哪些性质?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图13-3-142.请同学们拿出剪好的等腰三角形,动手折一折,通过刚才的对折过程,你发现∠B 和∠C 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由此你发现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说说你的猜想.1.借助动手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图形性质的基本能力,发展学生合情猜想的数学素养,体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同时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2.通过观察、思考、描述、证明,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大胆尝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养成自觉探索几何命题的良好习惯.【活动四】猜想论证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提问:这是文字语言给出是命题,我们需要先把它转化成数学语言,写出已知、求证,画出图形。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例名称12.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章节12.3.1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师姓名冯国发学校名称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中心学校教材背景及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12.3.1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要紧内容是等腰三角形概念及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探究发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究并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本节课是在学生差不多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轴对称”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这节课的内容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运用,也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直线垂直的重要工具,它在教材中处于专门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1.知识与技能(1)明白得把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运用等腰三角行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运算.(3)进展合情推理,培养观看、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看、归纳,经历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体会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明白得和有效的学习策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对图形的观看发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2)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中进一步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体验学习的欢乐.(3)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猎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4.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发觉和应用.5.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教学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媒体使用及意图描述(交互式白板使用功能)情境创设问题:地震过后,沿河村中学的同学用下面方法检测教室的房梁是否水平:在等腰直角三角板斜边中点绑一条线绳,线绳的另一端悬挂一个铅锤。
把三角板斜边紧贴在横梁上。
这就能检查横梁是否水平,你明白什么缘故吗?1.提出问题。
2.演示课件(1):介绍方法,设下悬念,引出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讨论问题(2) 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依 据自己发现的结论进行 大胆猜想,重点关注学 生能否从轴对称图形的 概念出发折纸判断,关 注学生能否用规范清晰 的数学语言说出自己的 猜想,关注学生在活动 中的参与意识.
通过学生观察, 教 师的引导, 归纳出等腰 三角形的两条性质, 形 成感性认识, 重视知识 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自 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思考, 设 置悬念, 激活学习所必 需的先前经验, 唤起学 生的学习需要, 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为下面 教学活动拉开序幕。
问题 教师发出指令引导 学生操作。学生动手操 14.3-1),再把它展开,得到一个什 作,观察。 么图形? 并剪下阴影部分(如教科书图 给学生提供参与 学生讨论问题(2) 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 2、上述过程中得到的△ABC 时,教师通过画图介绍 间,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 有什么特点? 腰、底、顶角、底角。 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同 时为学生观察等腰三 角形性质创设探索的 学生回答问题(3) 情境。 3、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怎样 时,教师让学生各抒己 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见的基础上介绍自己的 想法(例如把长方形的 长与宽折叠,沿折痕剪 开) 。 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
3、相互交流,你和别人的结论 是否一致?你能猜猜等腰三角形 有什么性质吗?说说你的猜想. 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把性 边对等角)画出相应的图形,并用 质 1 转换成数学符号语 有助于规范学生 符号语言写出已知和求证吗? 言. 对性质的符号表述, 使 学生能更好的把握重 点, 更轻易地把性质运 2、证明两个角相等有什么方 教 师 启 发 学 生 利 用 用于解题过程中。 同时 法?如何构造全等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添 为下面的性质运用做 加辅助线,并且鼓励学 好准备。 3、类比性质 1 的证明过程,你 生使用不同的辅助线完 成证明. 可以证明性质 2 吗? 1、 你可以根据猜想的性质 1 等 (
-1-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 创设
问题 1、现在农村经济条件好了, 大部分家庭盖有楼房. 大家知道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 农村的楼房都有房梁, 并且这些 思考作答。 房梁都保持水平状态,你知道木匠 师傅采用什么方法来确定房梁是 否保持水平呢? 2、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板 斜边中点绑一条线绳,线绳的另一 教师介绍方法,设 端悬挂一个重锤。把三角板斜边紧 下悬念,引出课题。学 贴在横梁上,这就能检查一根横梁 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是否水平,你知道为什么吗?
1、小结 (1)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 些收获和我们共享?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需要老师或同学帮助? 2、作业 小结 作业 (1)必做题: 课本 P.56 习题 1,3,4 (2)选做题: 如图,AB=AC, AD⊥BC 于 D, BE⊥AC 于 E, ∠BAD=25°, 求∠CBE 的度 数。 教师引导总结,学 生思考体会. 采用谈话式小结, 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 给学生一个梳理知识 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知 教师布置作业,学 识整理能力与语言表 生认真记录. 达能力, 这种发自内心 的问题, 帮助学生检视 和反思自我, 对学习结 果进行评价。 作业分为必做题 和选做题, 体现分层教 学的理念。
教 学 目 标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重点 难点 关键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 等腰三角形性质证明过程中辅助线的添加.
教法学法安排 法学法
教学方法 教法 教具准备 等腰直角三角板. 学生已经具备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本节课的知识障 学情分析 学法 学习方法 碍是证明过程中辅助线的添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 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引导学生添加辅助线.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引导发现,讲练结合.
问题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 巩固 练习 等于 5,另一边长等于 6,则它的 周长为_________。 运用变式练习, 加 教师巡视观察,进 深学生对等腰三角形 行个别 辅导 .学 生思 考 的认识, 培养学生分类 解题. 讨论的思想.
-4-
问题 (2)已知在△ ABC 中,D、E 为边 BC 上的点, BD=AD, AE=EC, ∠ADE=80°,∠AED=66°。求△ ABC 各内角的度数。 巩固 练习 运用变式练习, 加 深学生对等腰三角形 的认识, 培养学生分类 讨论的思想.
验证 猜想
-3-
问题 你现在可以解决前面提出的 问题吗?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 性质可以知道:当重锤线经过三角 题 解决 尺斜边的中点时,重锤线与斜边上 的高线叠合,即斜边与重锤线垂 直,所以斜边与梁是水平的。 及时运用知识解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 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 新知解决节前悬念 学应用意识和问题解 决能力。
问题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 等于 5,另一边长等于 6,则它的 周长为_________。 (2)如图,在△ ABC 中, AB =
性质 应用
培养学生正确应用 教师引导讲解,学 AC,点 D 在 AC 上,且 BD = BC 生听讲思考. 所学的知识的应用能 =AD,求△ ABC 各角的度数. 重在让学生发现等 力,增强应用意识,参 腰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与意识, 巩固所学的等 规范证明书写格式. 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 等腰三角形(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内容
教材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 12.3.1 节 知识技能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1.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2.经历实践、猜想、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培 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1.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观察、分 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学 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通过对图形的观察、研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 奇心,感受等腰三角形的对称美.
动手 操作
-2-
问题 1、上面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 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是什么? 学生观察折纸并思 考作答。当学生回答对 称轴答案不一时,教师 可以进一步提问: “你们 说的是同一条直线 吗?”从而首先引出性 质 2.
2、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 ABC 沿折痕对折,你能发现什么结论? 把你的结论填写在实验表上。 猜想 探究 【实验表】 结论